青岛十大适合求婚的地方推荐 青岛求婚地点去哪里比较好

青岛十大适合求婚的地方推荐 青岛求婚地点去哪里比较好,第1张

  1、青岛奥帆中心

 4A景区

 据我获悉,青岛奥帆中心曾上演以青岛浮山湾灯光秀为背景的浪漫的无人机求婚,并取得成功,场景是这样的:大钻石、丘比特之箭等造型不停变换,最终定格在了“嫁给我吧”。这场求婚仪式最终在海尔洲际酒店楼顶完成。而情人坝——奥帆场馆主防波堤长达534公尺、宽约47公尺,尾端建有一座白色灯塔,入夜后站在堤上,临风观海,还可眺望对岸城市中心区,璀璨灯火,处处显现出浪漫氛围。

 2、青岛西海岸生态观光园

 4A景区

 西海岸生态观光园是青岛求婚浪漫圣地,有浪漫唯美的油菜花海(马鞭花海)和薰衣草花田,给你想要的浪漫求婚氛围。油菜花海,占地面积100亩,花期为每年4月上旬到5月上旬,花开时节满园金黄,清香扑面。5月下旬,油菜花期过后,将换种马鞭花花期,6-10月。薰衣草花田,位于园区东北侧,总面积100亩,花期为每年6-7月和9-10月。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是漫爱情的象征。

 3、青岛海底世界

 4A景区

 青岛海底世界地处泉湾畔,与依山傍海的自然美景相融合,形成山中有海的奇景,是代表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经典旅游景区。在这里可以用独特的方式,也就是“潜水未婚”,表达自己对恋人的真挚感情。下潜到亚克力圆柱展缸底部,手举鲜花单膝跪下,打着印有“xxx,我爱你,嫁给我吧”字样的竖幅,隔着透明的玻璃向正在游览的对象求婚。游人没有不被这奇特的求婚仪式所打动,并且纷纷鼓掌送上祝福。

 4、青岛栈桥

 青岛栈桥素有“长虹远引”之誉,是青岛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之一,也是青岛求婚好去处。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新月型的城市轮廓,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陪她看潮起潮落,每逢风平浪静之时,你们伫立于成千上万只的海鸥中间,感受青岛的勃勃生机,在这样合适的时机,深情凝望着她:“亲爱的,愿意和我一起飞向属于你我的幸福吗?嫁给我吧!”

 5、青岛金沙滩景区

 4A景区

 金沙滩水清滩平,沙细如粉,色泽如金,海水湛蓝,水天一色。在金沙滩求婚,给人一种浪漫奢侈的感觉,提前来到沙滩,在这里提前布置好一切,给整个沙滩的景象增添了一份温馨浪漫的独特色彩。想象一下,在海边的沙滩上,和心爱的人一起吹着海风,去海里玩水。然后把她带领到早已经布置好的求婚场地去。她肯定会被眼前的这一幕感到非常的惊喜。在她感到惊喜的时候,就拿出戒指向她未婚,她一定会被这样的真心所感动。

 6、青岛天主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1934年10月落成。教堂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宽敞明亮,堂内大厅高18米,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堪称庄严美观。让这里,见证忠贞不渝的爱情,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欢迎。我温馨提示:平时教堂不开放,周末才免费开放。

 7、五四广场

 曾上演过“低碳求婚秀”和“众人快闪未婚”的五四广场,是青岛适合求婚的好地方。五四广场是一处集草坪、喷泉、雕塑于一体的现代化风格广场。夜晚在灯光的点缀下,五四广场幻化成夜间最夺目的一抹红,冉冉升起在浮山湾上,沿岸的建筑被五彩缤纷的灯火辉映着,在海浪声中的青岛也成了灯的海洋,灯光不停地变换着色彩,浪漫到了极点。因此,在五四广场未婚,虽然白天也不错,但最好是在晚上进行。

 8、青岛崂山风景区

 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在崂山求婚,你一定会爱上崂山的清秀淡雅,伴着水声顺着山道一路而行,看云端上的青岛,气象万千。白云从不向天空承诺它的驻留,风景也不向眼睛说出它的永恒。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浪漫的追求。祝所有求婚的朋友都能成功并一生幸福。

 9、青岛鲁商凯悦酒店

 5星酒店

 鲁商凯悦酒店坐落在绵延三公里长的著名自然风景区石老人海滩上,是位于海滩上的国际五星级城市度假酒店。酒店拥有青岛独一无二的大型室外景台,可零距离饱览醉人的石老人海滩风景,是青岛适合求婚的好场所。在如此美丽的地方,碧海蓝天,琪花瑶草,你深情地向女朋友说:“我亲爱的姑娘,你愿意嫁给我吗?”。而花草随着风儿摇摆,不远处海浪的声声呢喃,也是在为你们的求婚送上祝福。

 10、CASANOVA西餐厅(海信广场店)

 CASANOVA西餐厅位于海信广场5楼,是典型意大利风格的餐厅。它的装修格调舒适宜人,环境相当不错,还有户外海景座位提供给喜欢浪漫的客人。大厅华丽的水晶灯投下淡淡的光亮,使整个餐厅显得优雅而静谧。彬彬有礼的服务生,安静的客人,不时地小声说笑,环境宁静而美好。在这里未婚,最适合的地点是带露台海景的包间——有很多创意可施展,推荐小提琴来当女主入场的背景音乐,很有感觉。

你的要求不算物质,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男方的父母给的很不心甘情愿。理由很简单,自己儿子抛下自己,选择到儿媳妇的地上生活,有哪个父母心里不郁闷?至于你男友的心态我觉得是,我为你留在天津,我牺牲这么大,你还要求这个要求那个的,连陪嫁都是旧东西。

按民间传统,新娘打扮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婚礼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南北民间都流行着古色古香的沐浴更衣、“上头”、“开脸”的礼仪习俗。

开脸,亦称开面。所谓开脸就是用刀剃掉、或用两根线互相绞合,用以绞尽脸面上或脖子上的汗毛,修齐鬓角。开脸必须在婚前一日进行,而且必须有儿女双全的有福的妇人来完成。近、现代某些地区仍有这样的礼俗。巴金先生的小说《春》曾写过这样一个细节,蕙要出嫁了,周氏来给蕙开脸,她一面用丝线仔细地绞拔蕙脸上和颈上的汗毛,一面絮絮地对蕙讲了一些到人家去做媳妇的礼节。开脸之后便是蒙上“盖头”,或坐轿、或骑马前往夫家了。

浙江绍兴一带新娘在娘家中举行沐浴仪式。仪式均由两位夫妻双全,多子多女的中年夫妻主持。一人手拿畚筛,筛上放些染红的喜果、鸭蛋、下面用大脚盆接着,另一人用热水从畚筛淋到脚盆中,再用毛巾蘸水让新人连续揩三次。新娘子沐浴后行“开脸礼”。当地风俗未婚女子称“毛脸”,婚前是第一次开脸,请一老媪用线绞除脸上汗毛,修眉毛,整理鬓角,并拔下新娘的头发7根与新郎的头发混合搓成线,供新娘扎发髻,寓意“结发夫妻”。

湖州一带,男家在向女家发“上头盘”,即送上轿衣的同时,还要送上“开脸盘”。“开脸盘”共有6个盘,分别盛肉、鱼、鸡、喜果、炮仗红烛、胭脂花粉。女家收到开脸盘后,即由舅母等女性长辈给新娘开脸。滑稽的是有些地方开脸后由喜娘给新娘涂上厚厚的一层水粉,直到眉毛都看不出为止。

广东东莞一带旧俗在结婚前夕,择好良辰,新娘在娘家举行“落阁礼”。请一位好命妇人,摘一些柚子叶烧水给新娘沐浴,浴后换新衣,然后用红绿丝线替她绞去面毛,并把原来的辫子改梳成“上轿髻”。沐浴、开脸,梳头完毕,母亲端上煮熟的—只全白羽毛的鸡,俗规鸡头,鸡屁股一定要吃掉,取意“好头好尾”。

有些地方特别讲究新娘的“上头”和“开脸”。在江苏高邮一带,姑娘出嫁前夕先行“上头仪”。是日姑娘沐浴更衣,面对梳妆台端坐,点上红烛,先喝两口茶,俗称“闭口茶”,意为从此已成新娘子,不能多嘴多舌乱讲话,俗规要到夫家吃了开口茶后才能开口。然后请二位福命妇人来替她“上头”。他们先把姑娘的发辫拆开,连同刘海一起梳向脑后盘成发髻,脸搽上胭脂花粉,再用两盘叠成双层的红纱带,从前额箍到脑后,要紧紧地箍上12道,俗渭“十二月太平”,表示教诲新娘学会耐性子。按俗规即使头勒疼了也不能喊叫,一定要忍着。传说只有这样,到了婆家遇着不遂心的事也不会发脾气。开脸要到夫家后的第一天进行,是日婆家特请“换新妈”为媳妇开脸。新媳妇早早起床,梳洗完毕便端坐着,换新妈拿起两只事先煮熟染红的鸡蛋,在新媳妇脸上滚几下,用红纱带将额前头发往上抹,再用挑簪把短发向下挑齐,涂上香粉,拨去短发,用双股棉绒绞去脸上的汗毛,把眉毛修成细细弯弯的。

浙江丽水举行婚礼之前,女方要请梳头娘,为新娘梳头,梳头娘要选择父母双全、子女众多的大娘。由于打扮新娘一般都在夜晚进行,所以女方还要请来一对命好的未婚姑娘为新娘掌灯,梳头娘除梳头外,还要为新娘穿戴。打扮好的新娘,头戴凤冠,身穿宫装,外披霞帔,腰横玉带,下着大红裙,全身挂满饰品,俨若娘娘。

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给姑娘梳头时有歌。

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新娘的穿戴十分讲究,可说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近代以后,城市男女结婚时,新娘皆披兜纱,长长的白裙拖地尺余,行步,两小孩在后持之。这是欧美国家婚礼习俗影响的结果。装饰方面,现在,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新娘一般都用金银珠宝等饰品来装扮自己。

新娘服饰,以江苏吴县一带最为讲究。按当地俗规,凡新婚女子必须有三套服装在举行婚礼时和婚礼后穿戴。第一套:棉裤,俗称“帖肉棉袄夹裤”,是男方迎亲时送给新娘穿的。这套衣服除结婚日穿以外,翌日回门时可穿,婚后第一个春节回娘家拜年时可穿,参加母亲50岁以后“念佛开斋堂”仪式时可穿,参加同辈至亲好友的婚礼时可穿。第二套:头上戴珠冠,粉红色绣凤穿牡丹等花纹的花衣,花裙,是与花轿一起租来的。这一套仅在轿上和举行婚礼仪式中穿戴。第三套:土布衣,靛青色土布包头巾,靛青色土布加衫、蓝地白花印花土布裤,靛青色土布长襦裙,裹小腿的桃红色印花土布卷绑,蓝印花土布袜,绣花板趾头鞋,这一套在婚后劳动时穿。新婚期间的新娘子穿的鞋子也很讲究,同样要备三双。举行婚礼仪式时穿“玉堂富贵”纹样的鞋;上轿时放在“轿前盘”糕上的鞋,俗称“踏糕鞋”,上面绣着福寿齐眉纹样,随接新娘的花轿抬到男家;第三双是婚后替换鞋,绣着梅、兰、竹、菊的纹样。

陕北一带旧俗新娘子的打扮很是滑稽。准备上轿的新娘,穿上了红衣,绿裤,花鞋,头上戴了鲜花,干娇百媚,可是俗规要用锅黑把新娘漂亮的脸蛋涂得黑漆漆的,与花枝招展的服装形成了大反差。迷信传说,假若不这样做,在迎娶途中新娘要被鬼怪截去。

浙江湖州、安吉一带新娘在娘家开脸后,专门烧一缸浴汤给她洗澡。洗好后从里到外全部穿上男家送来的衣服,为此当地有“男家浴缸里捞人”的俗语。旧俗这时新娘还要罩上一件大袖红袍,腰间束一根带子,背上缠一丛万年青。俗信这样可防止妖怪来抢新娘。

民间还有一种“催妆衣”的奇俗。所谓“催妆衣”,就是大红棉袄。这种风俗的形成当然与喜事多在冬季举行有关,所以冬天穿上大红棉袄结婚当然暖暖和和,这本不为奇。奇的是江西一些地方的新娘子,即使是在赤日炎炎的夏天结婚,上轿时也非穿“催妆衣”不可。因为当地风俗,当新娘入门后由叔、伯长辈抱进厅堂。此时亲朋邻舍,不论长幼,皆可持木棒打新娘的背,如果不穿棉衣难以承受。当地还有一种不可理解的怪俗,即在新娘子的大红新棉袄上,加上一件临时向苦力工借来的、污浊不堪的破衣服,不知何因浙江一带也有新娘上轿必穿棉袄的风俗,略有变通之地,即若在六七月的热天结婚,可以让新娘不穿棉袄而以在上衣口袋中放一团棉花代替,俗渭:“新娘身上无棉,老公不值钱(不爱)”。

新娘穿新嫁衣也有俗规俗习。在浙江富阳一带,当花轿抬到女家,放在簸箕上面时,新娘才开始化妆换衣,换好小衫裤后,要立在蒸桶上面穿红棉袄和红棉裤。有趣的是头上戴好凤冠,准备穿大红裙时,要拿12个鸡蛋从裤腰里放下去,从裤脚下滚出来,俗传这样可使新娘婚后不论哪个月生孩子都如母鸡下蛋一般,快当,顺利。

福建泉州旧俗新娘在出嫁前的打扮叫“笄礼”。花轿到来时,新娘在送嫁娘的伴引下到厅中梳妆,俗谓“对轿梳妆”。由一被称为“宾”的有福的妇人为她加冠笄,然后由送嫁娘为新娘服背子,“宾”为新娘穿肚裙,肚裙用红布做成,裙内有袋子,袋里放入皂荚,铁采尾,泥孩子,猪肉片等18样东西。

江苏扬州新娘的打扮非常现代,上轿时还要戴一付有色眼镜。不明根由的人感到奇怪,其实此俗源于一种迷信风俗。当地俗规认为新娘子的目光是犯穷的,穿上了婚嫁衣的新娘看到哪里哪里穷,看多远就穷多远,看到媒人媒人穷,看到婆家婆家穷。于是便立了一条俗规:新娘穿好新嫁衣上了轿后,就必须闭上眼睛,一直要到入洞房坐上床后才允许睁开眼。但在繁杂的婚礼过程中新娘实在很难坚持。后来聪明人想出一个办法,用戴眼镜来代替闭眼,果然方便了。

婚礼上的新娘是最美的,最耀眼的。她不仅会得到周围人的欣赏和赞美,也可能招徕鬼神的羡慕和嫉妒。因此,为避免乐极生悲,新娘的梳妆打扮往往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这就使得新娘的装饰风俗犹如万花筒,干奇百怪,无奇不有。

广西苍梧一带新娘出嫁须穿黑衣、黑裤、黑袜,黑鞋,奇特得令人咋舌。浙江嵊县山区,新娘须穿素服上轿,到了男家才换吉服举行婚礼。江苏靖江一带的新娘出嫁,也是—身朴素的打扮:土青布衣、土青布裙,俗称“掸草衣、掸草裙”直到现在穿得再时髦,再讲究的姑娘,到结婚时也非得设法做一套土青布衣裙来穿上。

各地的结婚习俗都有什么特别

中国朝鲜族中向来有南婚北丧地说法。南,指南道人。即从朝鲜南部迁来地人;北,指北道人,即从朝鲜北方迁来地人。南道人多居住在中国地辽宁省和黑龙江一带,北道人多居住在吉林省延边一带。南婚,是指南送人注重婚礼,乳腺增生,仪式繁杂而隆重。现在朝鲜族婚礼中,女嫁男娶同时进行。但在过去则不然,北京的婚庆公司。在男道人地婚裕中,新郎要先嫁到新娘家,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把新娘娶回家,浪漫个性婚礼。朝鲜语称这种婚份为罕孔纳得里《三国志)载:高句丽人,其俗做婚姻,言语已定,女家做小屋于大屋后,名婚室。昏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傍顿钱帛。至生子已大,乃将妇归家。这就是说,罕孔纳得里是一种两次婚婚俗。即先过从妻居生活,后过从夫居生活。但它和云南省布朗族地两次婚不同。布朗族地两次婚,是古老地不落夫家习俗地一种表现,即婚礼后新娘返回母家长期居住,等过了几年或生了第一个孩子后再回婆家居住,回来时要举行婚礼。而朝鲜族地罕孔纳得里则是从妻居和从夫居婚俗地一种复合形式。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地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地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地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地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地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婚礼。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地门户贴,开具双方地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治疗尖锐湿疣。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地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结婚前一日,送亲地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地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地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地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地,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地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北京婚庆公司,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地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她们子孙满堂,北京婚庆策划公司,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地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地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婚礼策划,称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地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婚礼,新娘或抱在怀里,榉荣轩新人找婚礼摄像师的两大误区,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地红布揭去,叫做揭盖头,北京婚庆。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湖南汉人婚俗,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婚庆公司。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地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治疗乳腺增生。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地《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地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地特色。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地途中。苗族地四月八、六月六、赶秋地歌会活动,婚纱照后期选片基本规则榉荣轩婚礼策划,侗族地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地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公司介绍。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地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地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地12个三角形地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地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地夜晚,主题婚礼,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地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地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地仪式。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地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据说这样结成地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领略各地的结婚习俗

青岛婚俗

全国各地结婚的风俗习惯很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旧的风俗礼仪很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繁琐的风俗礼仪也已被革弃,下面是笔者对目前青岛婚俗部分略记,供有兴趣者参考:新娘出门不要回头招手新娘出门不要哭泣,一方面是不吉,另

一方面会破坏化妆下车时,新郎和新娘要从同一侧下,不要分开下,否则不吉有身孕的不宜参加婚礼在新娘家吃饺子时,碗内要留下双数

北京婚俗

新郎虚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饺子

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

女家送上衣物,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过礼",但这只是"小定礼",婚期前一个月,得送"大定礼",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至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催妆"礼,

计有猪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肉"是要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女家在男家"催妆"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

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饺子)及长寿面,并饮交杯酒等。婚后第三天,

新姑爷陪伴新媳妇回门,叩拜岳父母。

上海婚俗

新娘换鞋离娘家 一路红伞到夫家

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甚具

阅读价值。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窥他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

上海古时的风俗十分注重传统,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也按足传统办事,一丝不苟,由于旧时年青男女并无自由见面及恋爱的机会,由提亲,订下婚约以至婚

礼期间都有赖媒人当中间人,联络男,女两家及协办婚礼仪式,所以迎亲后必定要给媒人送上媒人利是,以答谢其促成姻缘之恩。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

所以不少农村姑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在送嫁

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

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

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样或红色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安徽婚俗

前夜新郎宿女家 新娘新郎对换鞋

在安徽合肥地区,在婚礼中仍保留有一些古代习俗。在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迎亲队伍

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照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开门赏钱,再向新郎再三请求,新郎才会随他们进屋内。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

共饮。在举宴之前,新郎要先叩头拜见宾客,同时还要拜见女家长者,叩头吉计其数,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新娘整妆完

毕,便会与新郎一起出发往男家。在出门时,新娘会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亦会大哭表示惜别。在啼哭声中,新郎的兄弟或至亲送她先行,称之"送亲"。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

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因为"鞋"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新郎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之后进行的

拜天地,交拜,喝合酒等婚仪,则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

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

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

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

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

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福建婚俗

手帕一方定终身 带副碗筷到夫家

订亲必须由男方本人由父母陪同上门,聘礼相当简单,并当众交送女方,女方回赠一条手帕,这样就算订下终身。出嫁前夕,新娘会由姐妹伴宿守夜,一则叙旧话别,二则取个"旺气"兆头。次日中

午女家办"送嫁酒",散席后,母、婶、姑和姐妹围着新娘,抱成一团大哭,送嫁不得放鞭炮。新娘出门时多穿上裙装,但也可用全套红色衣裙代替。新娘的嫁妆越多,代表女方的家底越厚。为了让女儿

嫁得风光,女方会预备数量多而贵重的厚礼,于出嫁当日随新娘之后浩浩荡荡地送到男家,有时候送礼的队伍会由好几辆车和一大群亲友组成,场面壮观。在新娘嫁妆中,除传统的中式礼仪用品及金器

外,并包括家庭电器,大型家具甚至单车或电单车等,全由女家送出,另外新娘也会带一副新碗筷,以示从现在起,她就要寄在婆家吃饭。新娘进门后,要向男家家中所有亲属敬茶,即使是几岁小孩也

有份儿,次序按辈份年岁而定,敬茶时,长辈会送赠金器(多是戒指)予新媳妇。而向女性长辈敬茶时,会将一个发夹夹在长辈的头发上,并回赠一只戒指。完成大婚仪式后,便会设宴招呼亲朋邻里,

传统上,男、女家会分别设宴,如男家于婚礼当晚摆酒,女家则于翌晚设宴,遇有亲朋众多或同村乡里甚多时,婚宴可能连续数天。嫁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回门,一般不留宿,待婚后满月,娘家再请他

回去长住十天半月,叫做"玩满月"。次年正月,娘家请春酒,新娘会与夫婿一同出席。新女婿上门后,娘家房族亲戚轮番摆宴请酒。事后,新女婿回赠每家一包红枣或冰糖,以示答谢,至此,嫁娶过程

才算全部完结。

蒙古族婚俗

娶亲。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

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

1、新郎接亲

男方新郎携带自己的伴郎团和亲友团,在婚礼当天安排好婚车车队的布置装饰,规划好婚车的行车路线,手持捧花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期间要准备好充足的小红包,要装扮帅气整洁,展现出新郎最英俊霸气的一面。

2、堵门环节

其实这个也算是接亲环节中的一部分,新郎要娶到自己的新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他们需要花费体力、脑力、财力才可以顺利进门,大家可以发挥自己机智的脑瓜子,想办法突破游戏环节,或者花钱收买女方的亲友团和伴娘,顺利前行,但是游戏和爱情承诺书之类,基本都不可或缺,这也是对新娘的一种仪式感哦。

3、求婚宣誓流程

当新郎顺利见到了自己的新娘,那么就要开始爱情告白,如何表达爱意,如何才能让新娘点头答应求婚,收下捧花,这时候就要好好想一想如何表白。

4、改口敬茶仪式

完成了两位新人的求婚仪式,接下来就要完成非常庄重的改口仪式和环节了哦,为了表示对女方父母的感恩,为他们奉上一杯茶,亲切的改口喊一声爸妈,然后接下父母给的红包,完成喝甜汤的仪式,这样才算完成了女方家这边的相关仪式。

5、出嫁环节

接下来就是新娘出嫁,新郎要全程陪同,可以根据各地的习俗来衡量是否需要舅舅或者哥哥背着出门,当然如果是老公背,也是可以的哦,然后燃放炮竹,母亲为新娘穿上新的婚鞋,相互拥抱,然后新娘在大家的围绕下,前往男方家。

6、敬茶仪式

抵达男方家中的时候,也需要有改口敬茶的仪式,和刚刚都是相同的,然后完成之后,邀请亲友宾客进行午餐,中午一般可以选择一些吃起来比较方便的东西,像是水饺之类的,这样速度快一些,大家也可以吃点热乎的。

7、证婚仪式或者外拍

下午新人都会考虑做一场证婚仪式,邀上一些亲友宾客可以前来参加,见证自己的证婚典礼,或者不做仪式的人可以选择进行户外拍摄,一些结婚当天的相片留念。

8、迎宾仪式

在婚礼开席之前,一般从17点开始就陆续有宾客抵达了,这时候两位新人就需要在门口开始你们的迎宾接待,招呼宾客的到来和他们进行合影,正常是17点开始的,有些早的话16点30分就开始接待。

9、正式的婚礼仪式

之后就是要开始正式的婚礼仪式了,新人的登场、求婚仪式、告白环节、交换戒指、感恩环节、倒香槟、切蛋糕、点蜡烛等等,这些都是正式的婚礼仪式不可或缺的,新人按照婚庆公司提供的流程走就可以啦。

10、敬酒流程

最后为了表示对宾客到来的感谢,新人需要逐一每桌安排敬酒的流程,这个也不能马虎,要控制好每桌的时间,不要让后面的宾客等太久,最后对一些长辈进行贴心的欢送,再次感谢他们送上的祝福。

我经历过:昔阳一般需要给女方3种钱,订亲钱、看家钱和采购新娘衣物首饰钱,订亲一般6000---10000不等,看家比订亲少点,衣物首饰钱一般2万左右,现在也有一次性全包给3--5万不等,不过这些钱都用来采购新娘衣服、首饰和其他嫁妆,其他人听起来体面,女孩子找了个殷实的婆家

订亲就是订婚,男孩子到女方家,和女方家亲戚一块吃顿饭,认认亲

看家是女孩子和她家一个长辈到男方家认亲,以前的意思是看男方家庭经济状况如何,(要给来的长辈准备个红包,一般168、268元)

其他就是娶亲时需要的红包,每个6或者8元

娶亲还有包袱钱,新娘衣服里娘家包的红包,里面有多少,婆婆再放进去多少(这钱是留给小夫妻的,一般提前问好多少钱) 。

其实:

自古以来,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婚姻礼仪都遵循着周代即已确立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种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仪式和礼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的程序不断得到简化。尽管山西各地区之间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其总的演进趋势都是由繁到简。近、现代以来,山西各地的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议婚---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定婚---

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晋南襄汾等地,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在翼城一带,“吃面”则仅限于女家,称为“吃许口面”。

定亲这一天,晋东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在晋南的闻喜,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除各色衣料、金银首饰、酒肉糖果外,还有90个花馍。女方的回礼,除衣装鞋帽,各种文具外,也有几十个花馍。男女双方把花馍切成薄片,分送亲友、乡邻,称为“散喜馍”。

晋南襄汾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晋中祁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山西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XXX鞠躬”。女方给男方的“凤帖”广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姻愚弟(兄)鞠躬”。“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全柬制成,太原、大同等地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祁县、平遥一带则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之日,晋南一些地方,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出嫁---

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列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雁北一带称为“通书”,晋南等地则称为“送好日”、“下知帖”。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吕梁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山西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几天或头一天,也有的在迎娶当天早上,男方要打发人往女方送钗钏首饰、衣装、酒肉等礼物。这一仪式叫做“催妆”,意为催促女方做好出嫁准备。太谷等地把“催妆”称为“饷飧(sun孙);寿阳一带称为“送嫁妆”,同时把女方陪送的妆奁叫做“陪随”。在迎娶之前,大同一带,男方要送面粉和肉给女家,面粉叫做“离娘面”,肉叫做“离娘肉”。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忻州、雁北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晋南襄汾一带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收到妆奁后,男方要回送女方一些礼物。太原一带,男方回送女方的是清酒、猪头和蒸卷,称为“上头盒”。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迎娶---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吕梁柳林一带,迎娶队伍到女家门口时,要把一只羊赶在前头进门,俗称“撞门”。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晋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晋南襄汾一带讲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饼”。晋东南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晋中祁县一带,岳父此时要为女婿披红、簪花。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婚”、“昏”同音,晋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新娘晚上出嫁的古老习俗,娘家筵请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发闺女出门。

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晋东南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二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吕梁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雁北平鲁一带还有“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长轿。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据说他们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饱受颠簸之苦,所以喜钱是不能少给的。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晋中、晋南等地,新娘着装比较特殊,要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后来不穿蟒饱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婚礼---

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晋东南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

山西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晋南一带尚保留古意,翼城叫做“打五鬼”,浮山则叫做“摔新人”。

1、教堂

教堂是一个神圣而且庄严的地方,特别是目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人们也将教堂视为爱情最圣洁的地方。当你想要跟对方幸福的走完一生时,不妨选择在教堂向对方求婚,教堂是最爱情最忠诚的承诺,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会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面对这种神圣的地方,说出你内心最神圣的誓言,给她一个浪漫而神圣 的求婚。相信在这样神圣的求婚下,她也一定会被你的真诚所打动。

2、热气球

当你带着她乘坐热气球看着御风而行带来的景观不断变换,阳光照在脸上,空气清新且透明。你看着醉心于这美景的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婚戒,在阳光的见证下向他许下诺言,而后她掩嘴而泣,坚定点头,你们在这新高度上相拥热吻,那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

3、摩天轮

每对相恋的爱人都听过这样一个传说,当你在摩天轮升到最顶端的时候,相拥热吻,你们就能永远相爱。当你带着她在摩天轮上看着底下浪漫的夜景,看着城市中的星光点点和浮光掠影出现在雀跃的她眼前。你在最顶端,拉着她的手,含情脉脉地等着心爱的她反应过来,然后温柔地跟她说:嫁给我吧。

5、海边

大海总是能够给我们的心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当你们彼此踩在软软的沙滩上,然后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相信这是很多情侣们都非常喜欢的。而选择在海边求婚也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海边的浪漫气氛也会为你的求婚制作一个浪漫的背景,同时为你的求婚增加更多浪漫的色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006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