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喜欢和珅?

乾隆为什么喜欢和珅?,第1张

因为和珅具备了一个“佞臣”所具有的全部条件,而恰恰乾隆又是一个已经进入老年颟顸期的皇帝,十二分需要这样一个很能干、很听话、很能“体察上意”、很能完满得当处置各种事件的佞臣。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天人合一”,组合成一个相得益彰的整体:一个得到得力助手,事事省心了;一个得到倚仗宠信,事事顺心了。

和珅被乾隆皇帝“发现”是个“人才”,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和珅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和重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和珅是在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他二十二岁的时候,因为考不上举人,才在他祖丈人英廉的安排授意下,补了个三等侍卫的。托他祖上的福,总算是个六品官,比老百姓考上举人当个从七品或八品的小官,似乎还强一些。

一直到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他二十五岁了,长子丰绅殷德都出生了,耗了整整三年时间,方才擢升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当上了三品的内廷大员。这件事情,我认为绝不是乾隆皇帝在某一天突然发现他有才干,突然给他升职的。

这期间,有一个“逐渐加强认识”的过程。所以前面我说和珅被发现的三种契机,不一定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很可能三种情况同时存在,甚至此外还有更多不为人所知的事情。——宫廷终究是宫廷,不可能样样事情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宫廷之外的人都知道。

和珅从内廷“奴才”转任外廷“官员”,却只用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他是乾隆四十年十一月擢升为三品御前侍卫的,到了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也就是擢升御前侍卫之后的两个月甚或一个多月之后,就授予户部侍郎了。

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也就是“实习”或“见习”;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出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这一系列的职务,可都不是闲职,都是需要真才实学才能干得下来的。

因此,和珅的步步高升,绝不是“宠信”两个字所能包含、所能解释的。被宠信而发迹的官员,叫做“嬖臣”,凭的是谄媚,甚至是男色;和珅属于“佞臣”,这里面,跟和珅的办事能力强、任务完成得漂亮绝对有关!

扩展资料:

和珅官运亨通的另一个手段,即他官职稳稳擢升的重要保证,是他与皇室结亲。当然这反映了乾隆对和珅的宠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赐和珅长子名丰绅殷德,并把自己最心爱的年仅六岁的小女儿和孝固伦公主许配给他,“待年行婚礼”。

从此乾隆与和珅两人结下了“娃娃亲”家,是年乾隆已年届古稀,而和珅刚刚三十一岁。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三,是和孝公主的周岁纪念。那一天乾隆赏给她许多玩物,其中有汉玉敞口钟、汉玉娃娃戏狮、青玉匙、红白玛瑙仙鹤、琥珀圆盒和汉玉扇器等。她生来活泼伶俐,长得也颇似其父乾隆,而且又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因此就格外受宠爱,真可谓“掌上明珠”。

和孝公主在诸皇女中备受乾隆宠爱、娇惯,被视若掌上明珠,从小就被养育在他的身边。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孝公主刚刚六岁,就被乾隆许配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为妻。当年丰绅殷德也是六岁,与和孝公主同年同月出生,只是比公主小半个月。他长得和其父和珅青少年时期颇像,也是一个英俊貌美的少年,他的号为润圃。

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订婚后,和珅是又喜欢、又得意。他认为他的地位更巩固了,也是乾隆对他的最大信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当和孝公主十三岁时,被破格晋封为固伦公主。并于是年三月二十日起留起头发,准备下嫁。

据清代档案记载,乾隆在这一天赏赐给她一批绫罗绸缎、珠宝玉器。三月二十六日,又下谕赏给她金镶松石如意一柄、伽南香念珠一盘、汉玉扇器四件。同时还赏给丰绅殷德金镶松石如意一柄。

人民网—乾隆宠信和珅是因为同性恋?(5)

人民网—和珅的官场权术:儿子娶公主,女儿嫁皇族

乾隆皇帝一直容忍和珅的根本原因是:和珅符合乾隆的需要。

一、和珅的身世

提起和珅,大多数人脑子里会浮现一个脑满肠肥的油腻大叔形象。

实际上,和珅外表不仅不油腻,还相貌堂堂,风度翩翩,是有名的美男子。

加上姓氏,和珅全名叫钮祜禄·和珅,他出身满洲正红旗,是根正苗红的八旗子弟。父亲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正二品),相当于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和珅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在他四岁时,母亲难产而死,丢下他和刚刚呱呱坠地的弟弟和琳。九岁时,父亲常保也因病去世。

常保生前为人正直,是个难得的清官,家中没有其他产业,也没有额外收入,一家老小全靠他的俸禄生活。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谁能想到数十年后他的儿子和珅竟成为巨贪。

家里一个老仆人留了下来,照顾和珅兄弟。世态炎凉,亲戚朋友几乎没有人关心这两个孩子。逢年过节,别人家里热热闹闹,和珅家里凄凄惨惨。为了生活,老仆人不得不领着和珅一次次的登门找人借贷,受了许多冷遇和白眼。

成年后的和珅对金钱有一种强烈的贪欲或许和早年这段不堪的经历有关。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兄弟俩十分争气,双双考进咸安宫官学。咸安宫官学在紫禁城西华门内,是专门培养优秀八旗子弟的学校,在这里读书不仅待遇好,毕业后也有不错的前途。

和珅读书用功,待人温和有礼,不似大多数八旗子弟那样趾高气扬,得到许多老师的青睐。

在刻苦学习课堂知识之余,和珅还给自己加了两门功课:搜集当今皇帝乾隆的诗作文章,刻苦模仿乾隆的字体。

小小年纪就有这份心机和远见,注定是个人物!

二、和珅发迹之谜

乾隆晚年,做皇帝的时间久了,他越来越喜欢听奉承话,生活上逐渐奢靡铺张,精力越来越不济,处理大小事务渐渐力不从心。乾隆急需要找一个忠诚可靠又精明能干的人做自己的“拐棍”。

就在这时,和珅进入乾隆的视线。

二十岁那年,和珅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两年后,他成为三等侍卫。

清宫侍卫大多从八旗子弟中选出,三等侍卫是正五品,这个起点或许是普通人努力一辈子的终点。

和珅来到宫里当差,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乾隆皇帝。

《郎潜纪闻》中写道,一日乾隆出宫,在车中阅读奏折,看到有要犯逃脱,乾隆不高兴地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猛兽从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是谁的过错?

皇帝掉了一句书袋,随从的侍卫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和珅大声答道:

“爷谓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

“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同样出自《论语》,意为:主管的人难辞其咎。

乾隆听见了,很惊奇也很高兴,没想到侍卫中有读书的人。

满清入关后,八旗子弟迅速腐化,有句顺口溜“贝勒爷,三件宝,扳指、核桃、笼中鸟”,这帮八旗子弟依仗祖荫,整日吃喝玩乐,无所事事。

乾隆召和珅到旁边,亲切询问:“你读过书吗?”

“读过。”

“下场考过试吗?”

“参加过顺天府的乡试,没考中。”和珅老老实实回答道。

“噢。考试题目还记得吗?”

“记得。”

“把题目和你写的文章背出来听听。”

和珅跟在乾隆的车边,边小跑边把当年的应试文章背诵出来。

末了,乾隆给出评语,“这篇文章可以考中了。”

《郎潜纪闻》的作者是清朝同治年间的进士陈康祺,这本书史料价值颇高,记录极有可信度。

有句话说得好,机遇是为准备着的人准备着的。比如现在让你背四年前自己写的高考作文,估计大部分人背不出来。

和珅给乾隆留下深刻印象。

在这之后,乾隆单独让和珅办几件事,和珅都办得周到妥帖,深得乾隆赏识。

和珅发达了。

十余年间,他从正五品的三等侍卫做到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这蹿升速度堪称坐火箭。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异常惨烈,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雍正、乾隆父子在位期间对皇子们的管束非常严厉。

乾隆老了,他不敢信任年富力强的儿子们,只能倚重聪明乖巧会办事的和珅。

和珅不仅聪明会办事。《李朝实录》记载,在朝鲜使臣面前,和珅毫无大臣之礼,乾隆要吐痰,和珅立即双手捧上痰盂,乾隆写字时,和珅站在旁边磨墨。

乾隆平时喜欢吟诗作对,和珅也能接上几句,称得上气味相投。

和珅是乾隆朝第一权臣,结党营私、弄权害政、吏治败坏、贪污纳贿,权柄在手达二十多年。

前尘往事,生死轮回

和珅之所以能骄横跋扈,自然是深受乾隆帝的宠信所致。但是,乾隆帝不是昏庸的君主,他治国安邦,刚毅老练,能对和珅的劣迹毫无观察吗?乾隆帝长期宠信和珅的奥秘究竟何在?原来,乾隆帝在20岁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进宫,发现父皇雍正的一个妃子正对镜理妆,容色娇媚,秀丽无双,十分美丽。他不觉动心,于是悄悄走到她的身后,用双手蒙住她的眼睛。妃子吃了一惊,以为是同伴开玩笑,随手拿起梳子向后扔去,正好打中乾隆的额头,留下一道齿痕。随后这件事情被母后发觉,怀疑这个美艳的女子是故意来加害太子的,便赐此女自尽。乾隆帝知道后,不敢为她说情,却歉疚在心,又愧又悲,内心十分后悔。他用手指在妃子颈上按上印记,默默许诺道:“是我害了你,如果你泉下有知,等二十年后,再来与我相聚”。此后,乾隆心中常常想起这位美人,而且每次都感到深为惋惜。

乾隆中期,有一天,他到圆明园中闲逛,发现随从中一个唇红齿白的美貌少年似曾相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回宫后,乾隆忽然想到,这个少年与二十年前屈死的妃子极为相似,于是立刻命人密召少年入宫。经过反复端详,不但面貌相似,这个少年的颈上也有个痣,宛如手指的印记。乾隆信奉佛教,相信“生死轮回”,他认定此少年就是那个妃子投胎转世,因而对其倍加怜爱。经过询问,知道此人名叫和珅,出身于满洲正红旗,还是个官学生,颇通文墨,因此,乾隆立即把和珅提升为宫中总管。和珅骤升要职,自然十分感谢,侍奉乾隆格外尽心。乾隆帝常令他跟在身边,有问必答,句句称旨,令乾隆十分满意。和珅日受宠任,乾隆帝似乎日夜都少他不得,爱怜之深甚至比汉哀帝对男宠董贤都甚。乾隆帝似乎感到,对和珅宠爱一份,就能减轻一份对那个妃子的负罪感。在和珅身上多施恩惠,就等于是对妃子的报答。乾隆帝待和珅超过了一般的妃子,无论到哪里去,总要把和珅带在身边,有时晚上还让他在御书房陪寝。正是有了这种异常的亲密关系,和珅才平步青云。

儿女亲家

当然和珅受到乾隆帝的宠信决不仅仅是其仪表貌似那位妃子,而是由于他最能体察“圣意”、顺从“圣意”,事事让乾隆这位好大喜功、喜夸、性喜奢靡、浪费无度的皇帝感到满意。和珅之所以能够永久占住乾隆的心,全靠“伺意”两个字,也就是“先意承志”。乾隆喜欢什么,和珅先就猜到,赶快准备;乾隆决心要做什么,和珅也立刻遵办,办得至少在表面上妥贴。不应该做的事,只要乾隆想做,和珅决不反对。因此,乾隆特别喜欢和珅,认为凡事让和珅处理,他就满意,即使有人弹劾和珅,他也充耳不闻。和珅从一名侍卫,升至户部侍郎,军机大臣,直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他的弟弟和琳也沾了他的光,飞黄腾达,当上了兵部尚书。后来,乾隆帝还把自己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和珅与乾隆成了儿女亲家。在外人眼中,和珅一家与乾隆皇帝简直就是一家人,谁敢对和珅说半个不字!

和珅的末路

和珅恃权自横,贪得无厌。凡是呈献的贡品,上品必先入和珅家,次者才送进宫里。和珅喜欢的东西,可以直接从皇库中拿出,而不经谕批。在蓟州,和珅还建造了坟茔,茔中竖立享殿、开隧道,人们称之为“和陵”。面对和珅的独断专权,朝臣们都争相趋炎附势,巴结和珅,朝中大臣亦多是和珅的党羽。和珅势盛一时,连他的家奴为非作歹也无人敢管。

直到乾隆晚年,和珅一直受宠不衰。乾隆六十年,乾隆帝要禅位给太子,自己称太上皇,和珅大为吃惊,怕太子登基后自己要遭殃,便极力劝阻。以前,和珅怎么说,乾隆便怎么行,但这次却坚决不从。乾隆帝对他说:“我这次决心已定,不用再多说了。我和你有缘分,所以能这么长久相处。如果换别人的话,恐怕就不许你这样了,以后你检点一些为好”。这话明摆着,他对和珅贪赃枉法、弄权害政的所作所为不是不知道,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况且和珅并未威胁他帝位的安全。

和珅见乾隆主意已定,于是也只好赞同。在立储君的前一天,和珅因为早知此事,便派人呈给嘉庆帝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拥戴有功,这种邀宠的做法令嘉庆十分反感。等到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训政,和珅专权更加恣意妄为,以至嘉庆有事奏报,也必须经过和珅代为转达。和珅还推荐自己的老师吴省兰替嘉庆帝抄录诗稿,以窥探嘉庆帝对自己的看法。嘉庆知道和珅的用意,吟咏间不显锋芒,和珅便很心安理得。凡此种种,使嘉庆帝对和珅怨恨在心,只是碍于太上皇的面子,隐忍不发。

和珅跌到,嘉庆吃饱

四年以后,乾隆帝以88岁高龄寿终正寝。他的儿子嘉庆帝立即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将其逮捕入狱,并令其自尽。和珅家被抄,金银财宝数额之巨,令朝野上下大为吃惊。其中的珍珠宝石不计其数,金银数百万两,当铺钱庄数十处,房屋上千间,良田上千顷,大车几十辆……从和珅家抄出的家产总值八亿多两,而清政府一年收入才七千万两。这就是说,和珅的全部积蓄,相当于全国二十年收入的一半还多。由此可见,和珅确实是个巨贪。后人对此大加渲染,民间有谚语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其实和珅可以说是满族的大才子,精通汉、满、蒙等语言,在满人里很少这么有才华的。而且长得非常帅,不要被《铁齿铜牙纪晓岚》给忽悠啦。和珅的年纪几乎可以做乾隆的孙子了。这样才貌双全,又是自己的小辈,自然疼爱啦。

尽管他贪,乾隆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特意留给他儿子嘉庆去收拾。

供参考啦

《铁齿铜牙纪晓岚3》和珅是朕的朋友出自第40集。

《铁齿铜牙纪晓岚3》由“好女争锋”、“假作真来真亦假”、“江湖江湖”、“辨奸计”和“胭脂红”五个单元故事组成。故事由神秘的江南女子陆琳琅(张庭饰)的出现而变得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陆姑娘深受乾隆(张铁林饰)宠爱,暂住纪晓岚(张国立饰)府上。然而和珅(王刚饰)早知陆姑娘身世,为斩草除根,多番设计陷害陆姑娘。

幸得纪晓岚解救,并一洗陆家冤情。然而这三个老男人却都陷入了儿女情长的重重矛盾中,本不平静的京城更是风波不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016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