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 万
卍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卍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卍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卍,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现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字标记。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 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
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181811~188112)在《古代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卐”字符, 藏语称“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筑、民居建筑、帐篷、家具、地毯、服装、石刻、法器、艺术品以及节日、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常用“卍”符号。其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卐”有单图、也有连图;形状有左旋,也有右旋。过去“卍”字符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用在佛像上的标志是左旋“卍”,用在苯教上的标志是右旋“卐”。据《辞源》载:“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卍”又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印度的“卍”符号出现于印度河文明时期,其出现的时间距今约4500年。中国的“卍”字符,出现时间距今大约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纹的变形。青海柳湾陶器上的“卍”纹样,就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
一、“卍”符号的来源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区域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对“卍” 符号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既有外来说,也有本土说,见解颇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一)“卍”符号的外来说
学术界有人认为:“卐”符号是“泊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卍”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卍”符号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卍”符号。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卍”符号。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卍”符号是他的槌子。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
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
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卍”符号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号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二)“卍”符号的本土说
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近年来,在西藏、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 符号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 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安旭在《藏族服饰艺术》中指出:“卐”纹样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它叫花万字,其实,它源于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汉以前,青海地区被称为“羌戎之地”,青海马厂文化属羌文化先河。马厂文化遗址分布地区,多为现在藏族聚居地区。至今在后藏地区,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纹绣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为文身符号,在藏族的其它装饰品中也十分常见……。
在西藏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苯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 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藏区流传着苯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藏区的领主是女神和苯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苯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苯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
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苯教寺庙名称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藏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认为:苯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卍”符号的象征
“卐” 符号从远古至现在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分别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学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因而隶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曾显赫一时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认为“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于纽约。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喜爱文学,喜爱漫游。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一度想成为画家。1806年回国后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这时他与律师霍夫曼的女儿玛蒂尔达订婚,她于1809年早死;后来他虽有过几次恋爱,却一直过着独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09)。此后10年,除英美战争期间曾于1814年担任过短期军职之外,一直在帮助他的哥哥经商。1815年欧文去英国利物浦在他哥哥所开设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经济萧条而倒闭,欧文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
1819年,欧文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32篇;于1820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这两部作品都较《见闻札记》逊色。1826年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1828年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曾到格拉纳达的摩尔人故宫阿尔罕伯拉游览,后出版游记、随笔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欧文曾任美国驻英公使馆秘书。牛津大学曾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学会也向他颁发了勋章。1832年欧文回到美国,在纽约受到热烈欢迎。由于读者迫切需要他描写本国的生活,他曾到新开发的美国西部进行考察,写了《草原游记》。他还根据大皮货商约翰雅各阿斯托提供的材料。为这个大财阀写了一部发家史:《阿斯托里亚》(1836)。1842年再度赴马德里,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国。晚年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1850)和5卷本《华盛顿传》(1855-1859)。欧文于1859年11月28日逝世。欧文是散文大师,是美国文学莫基人之一。他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欧文的几部名著早已经林琴南介绍到中国,其中有《柑掌录》(即《见闻札记》),《旅人述异》(即《旅客谈》)和《大食故宫余载》(即《阿尔罕伯拉》)。1949年后翻译的有《阿尔罕伯拉》、《欧文短篇小说选》和《见闻札记》。
库珀,J.F(James Fenimore Cooper l789-1851) TOP
小说家。1789年9月15日生于新泽西州的伯灵顿。2岁时,全家迁移至纽约州的库珀斯敦。附近的湖泊森林以及有关印第安人的传说,都深深吸引着他。1806年到商船上学习航海,后在安大略湖畔一海军基地参加造船工作,曾被任为海军上尉。1811年辞去海军职务,同一个地主的女儿结婚,定居在库珀斯敦。31岁时开始写小说。第1部小说《戒备》于1820年自费出版,很不成功。在妻子鼓励下,他改变方向,写了一部他认为“应当是纯粹美国式的以爱国为主题的书”,即《间谍》。小说在1821年出版后受到欢迎。以后又写了反映边疆生活的《拓荒者》(1823)和反映航海生活的《舵手》(1824),在美国文学史上开创了3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即革命历史小说《间谍》、边疆冒险小说《拓荒者》和海上冒险小说《舵手》。
1826年出任美国驻法国里昂的领事,并到意大利和英国旅行。除了写海上冒险小说之外,还写了反映欧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1831)、《黑衣教土》(1832)和《刽子手》(1833),表现教权和封建势力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前已日趋腐朽和衰落。
1835年回国后写的小说《归途》和《家乡面貌》(1838)不仅讽刺了美国社会,还讽刺了库珀斯敦的一些人物的伪善和愚意,因此而受到舆论攻击。晚年他甚至支持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战争。1851年9月14日去世。
库珀在30年创作生涯中写了50多部小说和其他著作。他最有成就的作品,如《皮袜子故事集》五部曲,对美国的西部小说产生很大影响。至今仍拥有不少读者。
爱默生,R.w.(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TOP
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1882年4月27日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去世。17岁毕业于哈佛学院。1826年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次年被获准讲道。1828年成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属于当时在新英格兰居优势的唯一神教派。后因不赞成这一教派的某些教义,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拜访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与卡莱尔结为知交,并深受康德先验论哲学的影响。回国后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这部书几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皮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的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重大的影响,被霍尔姆斯誉为“我们的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1838年7月15日,爱默生在剑桥的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的演讲,遭到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种教派等势力的抗议和攻击。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中保持了唯一神教派强调人的价值的积极成分,又吸收了欧洲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思想,发展成为超验主义观点。其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权威,祟尚直觉;其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这一观点有助于打破当时神学和外国的教条的束缚,建立民族文化,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自1836年开始,爱默生、阿尔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顿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会讨论“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这可以说是超验主义运动的起点。他们创办评论季刊《日规》(1840-1844),发表文学作品和主张改革教育、伦理、政治等方面的论文。爱默生一度担任主编,是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
爱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所写,重要作品还有《论自助》、《论超灵》等,收在《论文集》(1841)和《论文集:第二辑》(1844)中。1847年和1867年分别出版两册《诗集》。此外还有《代表人物》(1850)、《英国人的性格》(1856)等。
霍桑,N.(Nathaniel Hawthorme 1804-1864) TOP
小说家。1804年7月4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的世家。他的祖辈中有人曾参与请教徒迫害异端的事件,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3名法官之一。这段历史对霍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霍桑的父亲是一名船长,在他4岁时去世。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博多因学院,同学中有诗人朗费罗与后来当选为总统的皮尔斯等。1825年大学毕业,回到塞勒姆镇,从事写作。曾匿名发表长篇小说《范肖》(1828)和几十个短篇作品,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渐得到重视和好评。霍桑的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生活,着重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等问题。
1836年和1846年霍桑两度在海关任职,1841年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他于1842年结婚,在康科德村居住。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这部作品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描写一个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缚的**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暴露了当时政教合一体制统治下殖民地社会中的某些黑暗。《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血腥掠夺。另一部小说《福谷传奇》(1852)以布鲁克农场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改良的尝试失望的心情以及对狂热的改革者的厌恶。皮尔斯当选为美国总统后,霍桑于1853年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1857年后侨居意大利,创作了另一部讨论善恶问题的长篇小说《玉石雕像》(1860)。1860年返回美国,在康科德定居,继续写作。1864年5月19日去世,身后留下4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朗费罗,H.w.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 TOP
诗人。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诗中充溢了淬质奋发的精神和乐观情绪。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他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朗费罗于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等佳篇而为人称道。《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
朗费罗的主要诗作包括3首长篇叙事诗,或“通俗史诗”:《伊凡吉林》(1847)、《海华沙之歌》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1854年辞去哈佛大学教职,专事创作。次年发表《海华沙之歌》。这是采用印第安人传说而精心构思的长诗,写印第安人领袖海华沙一生克敌制胜的英雄业绩,以及他结束部落混战,教人民种植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贡献。在美国文学史上这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但诗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斯库尔克拉夫特的著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体验;诗的韵律完全模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当时虽然受到了读者的赞赏,却遭到后代一些评论家的责难。从1843年起,朗费罗夫妇在幽静的克雷吉别墅中度过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烧伤致死,这一直使他无比悲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重负,他投身于但丁的《神曲》的翻译,还写了6首关于但丁的十四行诗,是他最佳的诗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体上仿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诗剧于1872年完成。
朗费罗晚年创作不辕,备受尊祟,牛律大学和剑桥大学曾分别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75岁生日那一天,美国各地的学校都举行了庆祝。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逝世。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朗费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歌谣、叙事诗和诗剧。他的诗歌在美国广为传诵,在欧洲受到赞赏,被译成20余种文字;20世纪以来,他的诗名急剧下降,其地位变化之大,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惠蒂埃,J.G,(John Greenleaf Whittier 1807-1893) TOP
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黑弗里尔镇。自幼务农,曾在一专科学校肄业一年,但读书甚多,深受英国文学尤其是苏格兰诗人彭斯的影响;1831年出版的诗文集《新英格兰的传说》,描写新英格兰农村淳朴的生活和历史传说,便表现了这种影响。1849年出版散文作品《玛格利特·史密斯日记片段》,以清新的笔法描绘了早期新英格兰的生活及人们的心理状态。
从1833年起,惠蒂埃在废奴主义者威廉·加里逊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废奴运动,编辑报纸,撰写社论和小册子,同时写诗号召废除蓄奴制。诗集《在废奴问题进展过程中写的诗》(1838)和《自由的声音》(1846),揭露了奴隶主的暴行和黑奴悲惨的命运。他的诗歌有强烈的战斗性,反映了美国废奴斗争中的重大事件,有如一部废奴运动的编年史。
惠蒂埃的诗集《劳工之歌》(1850),以不加雕琢的语言讴歌美国早期的渔民、农民、鞋匠、伐木工人的劳动。他的另一些诗歌则对社会暴力表示抗议,对被压迫的下层人民寄以同情。1859年左右,惠蒂埃又转而描写新英格兰农村的生活和景色,出版了诗集《包罗万象》(1856)、《家乡民谣》(1860)等。他的著名的长诗《大雪封门》(1866)曾被评论家誉为“一部优美的新英格兰田园诗”。
《呼啸山庄》(英爱米丽·勃朗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p8xb
书名:呼啸山庄
作者:英爱米丽·勃朗特
译者:张玲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5
页数:392
内容简介:
“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毛姆
本书讲的是发生在呼啸山庄里而历经三代的爱和复仇的恩怨故事。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收养后,与其女凯瑟琳相互爱慕,并且反抗其子亨德利的专横暴虐。凯瑟琳因为和希斯克利夫社会地位的悬殊以及自己的虚荣心,接受了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的求婚。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发现凯瑟琳已嫁埃德加,便对夺走他爱情与幸福的人进行残酷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德利的家财,使其儿子哈里顿成为奴仆,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虽然成功了,但他并未从中获得幸福。
作者简介:
爱米丽·勃朗特(1818~1848),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出生于贫苦的牧师之家,曾在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求学,也曾随姐姐去比利时学习法语、德语和法国文学,准备将来自办学校,但未如愿。爱米丽性格内向,娴静文雅,从童年时代起就酷爱写诗。184 6年,她们三姐妹曾自费出过一本诗集。《呼啸山庄》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发表于1847年12月。她们三姐妹的三部小说--夏洛蒂的《简·爱》、爱米丽的《呼啸山庄》和小妹妹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是同一年问世的。除《呼啸山庄》外,爱米丽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的女作家。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卍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卍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卍,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现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字标记。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 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
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181811~188112)在《古代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卐”字符, 藏语称“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筑、民居建筑、帐篷、家具、地毯、服装、石刻、法器、艺术品以及节日、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常用“卍”符号。其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卐”有单图、也有连图;形状有左旋,也有右旋。过去“卍”字符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用在佛像上的标志是左旋“卍”,用在苯教上的标志是右旋“卐”。据《辞源》载:“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卍”又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印度的“卍”符号出现于印度河文明时期,其出现的时间距今约4500年。中国的“卍”字符,出现时间距今大约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纹的变形。青海柳湾陶器上的“卍”纹样,就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
一、“卍”符号的来源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区域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对“卍” 符号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既有外来说,也有本土说,见解颇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一)“卍”符号的外来说
学术界有人认为:“卐”符号是“泊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卍”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卍”符号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卍”符号。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卍”符号。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卍”符号是他的槌子。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
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
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卍”符号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号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二)“卍”符号的本土说
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近年来,在西藏、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 符号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 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安旭在《藏族服饰艺术》中指出:“卐”纹样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它叫花万字,其实,它源于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汉以前,青海地区被称为“羌戎之地”,青海马厂文化属羌文化先河。马厂文化遗址分布地区,多为现在藏族聚居地区。至今在后藏地区,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纹绣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为文身符号,在藏族的其它装饰品中也十分常见……。
在西藏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苯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 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藏区流传着苯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藏区的领主是女神和苯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苯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苯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
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苯教寺庙名称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藏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认为:苯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卍”符号的象征
“卐” 符号从远古至现在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分别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学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因而隶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曾显赫一时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认为“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卍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卍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卍,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现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字标记。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 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
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181811~188112)在《古代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卐”字符, 藏语称“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筑、民居建筑、帐篷、家具、地毯、服装、石刻、法器、艺术品以及节日、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常用“卍”符号。其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卐”有单图、也有连图;形状有左旋,也有右旋。过去“卍”字符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用在佛像上的标志是左旋“卍”,用在苯教上的标志是右旋“卐”。据《辞源》载:“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卍”又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印度的“卍”符号出现于印度河文明时期,其出现的时间距今约4500年。中国的“卍”字符,出现时间距今大约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纹的变形。青海柳湾陶器上的“卍”纹样,就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
一、“卍”符号的来源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区域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对“卍” 符号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既有外来说,也有本土说,见解颇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一)“卍”符号的外来说
学术界有人认为:“卐”符号是“泊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卍”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卍”符号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卍”符号。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卍”符号。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卍”符号是他的槌子。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
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
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卍”符号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号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二)“卍”符号的本土说
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近年来,在西藏、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 符号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 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安旭在《藏族服饰艺术》中指出:“卐”纹样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它叫花万字,其实,它源于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汉以前,青海地区被称为“羌戎之地”,青海马厂文化属羌文化先河。马厂文化遗址分布地区,多为现在藏族聚居地区。至今在后藏地区,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纹绣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为文身符号,在藏族的其它装饰品中也十分常见……。
在西藏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苯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 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藏区流传着苯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藏区的领主是女神和苯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苯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苯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
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苯教寺庙名称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藏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认为:苯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卍”符号的象征
“卐” 符号从远古至现在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分别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学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因而隶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曾显赫一时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认为“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