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幼年时,父母双双去世。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先生临死前曾嘱咐妻子好好照顾简爱。但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待遇却非常差,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里德先生死去的红房子里,她重病一场,恢复健康后她再也不想呆在里德太太家了,里德太太就把她送进达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院长是个冷酷的人,他用种种办法折磨孤儿。简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教师潭泊尔**很关心她。在孤儿院里一场传染性的伤寒,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在这场伤寒中死去对简爱打击很大。
简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在桑费尔德庄园只有庄园主罗彻斯特和他的私生女阿戴尔·瓦伦斯,而罗彻斯特经常到国外旅行,所以简到桑费尔德好几天,也没见到罗彻斯特。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惊了刚刚从外面回来的罗彻斯特的马,罗彻斯特从马上摔了下来,简急忙上前去扶他,回到家后简才知道他便是庄园主罗彻斯特。罗彻斯特先生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他和简经常为某种新奇思想展开激烈的辩论。
在桑费尔德庄园不断发生奇怪的事情。有一天夜里,简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彻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彻斯特并扑灭火。罗彻斯特告诉简三楼住着一个女栽缝格雷斯·普尔,她神精错乱,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并要她对此事严守秘密。
罗彻斯特经常参加舞会,一天他把客人请到家里来玩,人们都以为在这场舞会上罗彻斯特会向布兰奇**求婚。在宴会上罗彻斯特坚持要简也到客厅里去,客人们对简的太度十分轻慢,罗彻却邀请简跳舞,简感觉到自己对罗彻斯特发生感情。
一天,罗彻斯特外出,家里来了一个蒙着盖头的吉卜赛人。当轮到给简算命时,简发现这个神秘的吉卜赛人就是罗彻斯特,他想借此试探简对他的感情。这时庄园里又来了个名梅森的陌生人,当晚他被三楼的神秘女人咬伤了,简帮罗彻斯特把他秘密送走。
不久,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说她病危要见简一面。回到舅母家中,里德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侄女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了,直到临终前才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
简又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感觉像回到家一样。回来后,罗彻斯特向她未婚,简答应了,并高兴地准备婚礼。婚礼前夜,简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撕成碎片。罗彻斯特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梦,第二天当简醒来时发现婚纱真的成了碎片。
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彻斯特15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梅森为妻。罗彻斯特承认了这一事实,并领人们看被关在三楼的疯女人,那就是他的合法妻子。她有遗传性精神病史,就是她在罗彻斯特的房间放火,也是她撕碎简的婚纱。
简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简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
不久,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约翰简去世了,留给简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圣约翰发现简是他的表妹,简执意要与他们分享遗产。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简很喜欢和尊敬这位表哥,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对结婚的事迟疑。当夜,圣约翰在荒原上等待简的答复,就在简要决定的时候,她仿佛听到罗彻斯特在遥远的地方呼喊她的名字“简,回来吧!简,回来吧!”她最终决定回到罗彻斯特身边。
当简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时,整个庄园变成一片废墟。原来几个月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疯女人伯莎放火烧毁了整个庄园,罗彻斯特为了救她,被烧瞎了双眼,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简赶到家场,向他吐露自己的爱情,历经磨难的两人终于结婚了。
两年之后,治好了罗彻斯特的一只眼睛,他看到了简为他生的第一个孩子。而圣约翰在传教途中死去
2019对我来说,是审美范畴被进一步拓宽的一年。
作为一个以前几乎不看古装剧的人,我暑假追了《陈情令》,补了《香蜜沉沉》,而且都趁热打铁地将感受转化成了文字:
《陈情令》很上头?这是国产bromance的异军突起
我为了一个角色,硬是熬完了一部63集的玛丽苏
唯有一部,让我久久无法动笔。
就是这部18年底播出的,豆瓣评分仅76的小说改编剧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之所以用“仅”,是基于豆瓣的古装剧受众大多比较宽容,而《知否知否》分数却输给了《陈情令》(82)、《香蜜沉沉》(77),《庆余年》(79)这些剧集。
但我认为,对于这部高质量剧集,这个分数显然太低了。
而 导致它分数低的原因,却恰好是它超越市面上大多数古装剧的优秀之处。
有很多差评都是集中在对节奏慢的批评上。
的确,《知否》不像很多剧集,一上来主角就能开金手指,马上做出些惊天动地的举动(《延禧攻略》),又或者是展开引人入胜的境遇(《庆余年》)。
主角盛明兰(赵丽颖 饰)是极弱势的,剧本甚至删除了原本比较戏剧化的穿越剧情,让明兰索性就只是一个出身在大户偏房的小丫头。
编剧在人物塑造上,选择了一条最吃亏的路线。
比起许多张扬跋扈,让观众更爽的“大女主”,明兰却始终是个做小伏低的人。 她谨慎谦恭,甚至装傻充楞的样子,像极了在 社会 中艰难求存的平凡人。
而这样的设定,大抵就把所有看剧只为求爽的观众拒之门外了。
不仅对女主设定“残忍”,对男主的设定也毫不留情。
作为女主的官配,顾廷烨(冯绍峰 饰)这个角色起初竟是个登徒子。
他不仅年龄比女主长一大截儿,在事业上毫不走心,跟家人的关系也不佳,最糟糕的是,成年顾廷烨一出场就有了个外室和孩子。
对于习惯了品德高尚、能力一流、帅气逼人,甚至还母胎单身的男主的爱情剧受众,这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但要知道,作为一部78集的宏大剧集, 人物的成长性本就应是编剧需要考虑的重心 。就像一个好的 游戏 ,重点从不在“打赢怪”本身,而在于在“升级”过程是否有趣。
一个以“宅斗”为核心的故事,自然不会像宫斗剧一样,动不动就是生杀升贬的大事。
所以前面二十集,人物确实基本都处于“嘴炮”模式。
大多数时候,明兰的纠结都围绕着一些小事该怎么处理。
就比如说在她成为家中“管牌子”的人,并拥有了自己独立的院落之后,父亲的妻妾大娘子和林小娘都以“添帮手”为名,给她身边塞了不少爱生事端又不可信任的婢女。
明兰自然不便直接拒绝或是遣退这些人,不然很容易就会被抓住“不知礼数”的把柄。
所以她索性纵容这些下人生事,让她们任凭己意,招惹公子,或者打架生事端,直闹到大娘子不得不亲自出面处置。
因为大娘子在家中的地位高于明兰,同时也高于林小娘,由她出面,更加名正言顺,林小娘也没有置喙的余地,而下人自知有错,更是不敢辩驳什么。
这招“借刀杀人”说不上十分高明,但却用得得当。
故事虽发生在宋朝,但 明兰这番处境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中层领导的困境。
没有真实职场经历的人也许会说,这样太难受了吧,我为什么要忍这种事情,为什么要绕这么大弯子。
但有所经历的人一定明白,利益相关的领导和客户要给自己这塞个人,恐怕真不是能够凭着意气,由着性子解决的问题。
随着明兰家庭地位的提升,她所处的人际环境也开始升级。
很多观众在入戏之后,对明兰和小公爷(朱一龙 饰)的感情无法修成正果而感到出离愤怒。
虽然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但 故事这般处理,恰是原著和编剧对 社会 有深刻理解的结果。
我们见过不少古装剧里常有那种,对着比自己地位高,甚至对自己有生杀大权的人,毫无顾忌大呼小叫,还被当做是“不畏强权”捧着的蠢角色。
这种角色,便是出自对 社会 毫无认知的菜鸟作者之手。
但凡稍微有点阅历的作者,都知道 社会 关系中“阶层”是个避不开的事物,并能够体现 不同阶层之间的能量差异和价值取向 。
而更高明的作者,则又知道如何掌握这种差异的限度, 让任何阶层的人最终都回归为“人”。
小公爷齐衡所生的国公府,对于盛家这样的五品官家庭来说,可谓是高出一大截。
见识了齐衡对明兰的偏爱后,人人皆言盛家庶女要高攀,而小公爷的母亲刻意屈尊上门为齐衡收了盛家三女为义妹,几乎就断了盛家任何的念想。
与盛家比,国公府是能量极大的。
国公已是从一品,奈何还有邕王和兖王这些既有权又有势的在他之上。
对方一施压,国公全家也照样战战兢兢。
那么在这个森严的等级 社会 中,皇帝总该是最无所畏惧的角色了吧。
但荀子早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真正的明君反倒是最睡不好觉的人。 《知否》中的宋仁宗和宋英宗,日子都很不好过。
一个明明刚刚丧子,膝下已无人,却还被百官逼着立嗣,亲王们则虎视眈眈地想抢位置。另一个本是喜欢田园生活的慢性子,却被逼着当了王,末了还有一大堆人质疑自己,江山待稳。
有言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其实说成是“权力越大,压力越大”也没有问题。
《知否》一剧, 深谙阶层之异,但更知众生皆苦。
婚姻讲求门当户对?《知否》既承认又否认
很多差评观众,都斥责《知否》的价值观跟《娘道》没区别。这个问题要拆成两个部分来讲。
先说这部剧集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到底是怎么样的。
明兰的爱情经历是很清晰地被分为两段的。
第一段是和小公爷的初恋,虽然两人都很知礼数,没有什么逾越的举动,但爱心双箭头是不可否认的。
这份初恋始于容貌,终于才华人品,也有很纯粹的少女心。明兰全心全意相信过小公爷,更是抱有了跨越阶层的勇气(聪慧如她,自然不会觉得跨越阶层是什么大好事,而是非常清楚其中的冷暖自知),当然也有些许庶女那种不服输的虚荣心在作祟。
个人看来,这就是很典型的青春爱恋。
但 初恋那份“与全世界作对”的天真,最后被世界拍圆捏扁,难道不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吗?
而第二份官配恋情,呈现的则是明兰成熟之后的爱情观。
第二段恋爱中,即便当是时社交界风头无两的顾廷烨,对她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倾慕,明兰也没有立刻把对他的信任值加满,而是一直在观察、询问,试图对他加深了解,确认他对自己究竟是真心欣赏,还是因为自己是个优秀的工具人。
同时,她也更吝惜自己的真情,即便是接受了顾廷烨的求婚,她其实也不能算是完全爱上他。
爱上顾廷烨,其实是婚后的事情。
或许就是这一点遭人诟病,但一朝被蛇咬,咬完还大大咧咧,重复被蛇咬的爱情观,难道更值得嘉奖吗?
明兰只是从初恋中学会了 自我保护, 也学会了 保持头脑清醒不要盲信, 学会了 去辨别真心,去判断什么才是适合与自己相伴终身的人。
就连现代人都常说“先谋生,再谋爱”,在女性甚至很难独立生存的年代,择良木而栖莫不是人之常情吗?
说完爱情观,再谈婚姻观。
在《知否》剧集中,对“门当户对”这件事持有的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态度,不一定对,但跟我个人恰好一致。
首先, 它摆出了一个事实:高攀是困难的。
无论是墨兰攀附伯爵六子的经历也好,还是明兰与小公爷两情相悦却修不成正果的经历也好,都是在说,无论是否有真心,想要践行一场向上的跨阶层婚配都是困难重重的。
无论是对方本身是否有婚姻自主权,还是对方的家庭是否会不由自主地“势利眼”,还是婚后对方家庭从各种层面的降维打击,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再而,它又暗搓搓地提出了一个担忧: 低就也是有风险的。
但不似对攀附那般冷淡,对于低就的婚姻,它是带有一丝担忧却关切的态度。
爱上了父亲门生也嫁了他的如兰,算是低就了,也不多不少的遭遇了“不明事理”的婆婆的刁难,幸有她丈夫真心相待,过得总归不坏。
更糟糕的情况,是明兰老家的远方姐姐淑兰。她家本是看中对方母慈子孝,又是个状元,才嫁了过去,没想到入了门才发现对方竟是泼才无赖,不仅经常索取,不知感恩,还张扬跋扈虐待淑兰。幸而最后得以和离告终。
它最终的观点其实是, 门当户对自然好,但人品和两情相悦才是最重要。
五品官家的庶女,最后嫁给了侯爵嫡子,还因为夫君的荣耀年纪轻轻就册封诰命,说到底还是高攀了。
撇开剧本为明兰开的金手指,若是顾廷烨没有后来的荣耀,那么他们便也能说得上是门当户对:一个是被家族赶走、没了爵位、离异有娃的戍边将领,一个是庶女出身、父亲不疼、“被小公爷所弃”的五品官之女。
他们真正的匹配,其实还是在于人品、才智和精神世界,当然容貌也算匹配。而这,才是真正的、也是最好的“门当户对”。
差评中提到这剧“重男轻女”,大抵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这剧里面女性地位普遍低微艰难,而剧中男性角色对待女性的态度也较为轻慢。
然而,鉴于这是一个基于宋朝 社会 环境的剧,这种情况的表现也只能说是反映了客观事实,而要说编剧“重男轻女”更是无从谈起,因为编剧其实太“重女”了。
虽然冯绍峰因为饰演了顾廷烨,让我爱屋及乌地对他本人由厌转喜。
但平心而论,顾廷烨也好,小公爷齐衡也好,甚至盛老爷也好,跟旦角们比起来,还是挺“工具人”。
顾廷烨每次跟人打架都像开了外挂,而小公爷遇到事情迷茫得像个宝宝,盛老爷在家族传承这件事上教条到了一种奇葩的境界,而且并没有给出太多合理的解释。
可见编剧真的对于本剧的男性角色,真的是有点顾不过来。
而 剧中的女性角色,却一个赛一个立体。
盛老太太是最让人喜爱的角色,她分是非、识大体、懂礼仪,从不倚老卖老,却懂得使用自己的权威做正确的事。因为经历过被恶妇压制之苦,她更懂得女子生存的不易,便将这些生存智慧都传递给了明兰。当然她也有她的局限,在明兰的婚姻大事上,是有些过分谨慎,但这也说明她是真心疼爱孙女。
大娘子王若弗,性子粗糙大咧,不懂服软,也不知体恤人,是因为她出生王氏大家族,生活优渥,便也从未想过为生活盘算。而嫁给盛氏,也算是低就了,所以对丈夫也少了一些敬意。但好的家境同样也让她心地纯正,虽然时有糊涂,却没有真的害人伤人的恶意,这也让她的一双儿女都出落得较为端正。
小娘子林噙霜则恰恰相反,她家道中落,沦为盛老太太身边的婢女。人生境遇跌宕的人,普遍都会快速成长。而她虽然心术不正,但狐媚之术也好歹是个生存方法。而她的“成功”,也扭曲了她的价值观,让她把攀附权贵当作人生志向,从而潜移默化地将她的女儿墨兰引入歧途。
而华兰、墨兰、如兰更是各有性子。
虽然故事花了不少篇幅在妇女之间争风吃醋的闺帏之事上,但并没有因此否认女性的价值。
从 社会 价值来说,虽然明兰从来没有领过工资,但她在父家管牌子,基本等同于一个大管家,里里外外的事情都需要费心。
嫁给顾廷烨之后,又成了侯夫人,家里的所有财政大权都由她一人在握,丈夫名下庄子的账目她得亲自去审计,等于是 财务总监 ;作为后院地位最高的人,底下几十上百的仆役婢女,相当于又是一个 人事主管 ;夫君在外有应酬,她得一起去,改善 社会 风评,结交良友,其实又相当于是一个 公共关系专员 。
现代人用“家庭主妇”的角度去理解她,自然根本看不到这些事情中,女性所承担的压力和贡献的价值。
况且 将家庭主妇看做没有 社会 价值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偏见。
把这剧比作《娘道》的人,要么是完全没看懂,要么就是,本身就对历代女性的 社会 价值毫无认知的人。
而在 这种压抑的环境下,珍贵的品质倒更显得熠熠生辉。
有一个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角色,虽然她出场时间不过十来分钟。
宋仁宗被想要夺位的亲王围了之后,他手上却有一份立嗣的文书要送出去,只能寄希望于能从狗洞钻出去的宫女,而自愿领命的小宫女是个年仅14岁的女孩,而她虽然成功了,也搭上了性命。
这只是剧中高尚女性的一个写照。
为国捐躯的只是个体,但从沈皇后为保皇帝左膀右臂素衣请罪,到盛老太太为保家族名誉选择谅解毒害她的人,到盛明兰为护宅院将孩子藏起来后还毅然回到战场,种种都是优秀女性在大义面前所做的选择和舍己的勇气。
女性 社会 地位低,不等于女性品格和价值低。
即使在最糟糕的环境下,女性也依然可以选择一种“对的活法”。
这些对女性价值的展示,难道不比虚情假意地在古装剧里表演出一个不存在的性别平等 社会 ,来得更珍贵些吗?
实话实话,这剧第一集其实就抓住我了。虽然我本人的中国 历史 不是一般的差,但单从袁家下聘那一场戏,我就被大娘子一连串台词里密集的 历史 信息给击中了。
还有剧中小公爷为了说服父母接纳明兰,在母亲过寿时给她带的饭菜时所说的:
作为一个 历史 只有高中水平的影视博主,我就不在这继续班门弄斧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豆瓣网友@凭栏怀古 写的《如何看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服化道等细节表现?》
阅读地址:https://wwwdoubancom/review/9881311/
文章从吃食、取暖、运河、科举、茶艺、香道、花道、 娱乐 场所等29个方面,以剧为引详诉了宋朝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量巨大,非常值得一看!
从一个服化道细节分析就能写上万字这点来看,《知否》原著及剧本之用心,确实可见一斑。
那么我这篇长达五千字的《知否》谈,也暂时告一段落,但并不保证以后想到什么新角度又想回来炒冷饭。感谢各位的阅读,趁着如今不便出门的时节,我强烈安利大家看看这部78集的大作,虽说被称为“小红楼”实是有些过誉,但至少能担得起近五年内不可错过的一部好剧。
红楼梦中的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他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方腮。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上任伊始,便昧著良心,全然不顾自己曾许下的“务必”将英莲“寻找回来”的诺言,任凭恩师甄士隐的女儿落下火坑。贾赦想买石呆子家的古扇,石呆子不肯,贾雨村便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问罪,把扇子抄了来,送给贾赦。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贾雨村,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印象都会特别深刻。因为贾雨村有几点特别突出,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地琢磨。像贾珍、贾赦这些人,一出场就不是好东西,薛蟠,是吧?贾雨村可不是。我们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注意到,曹雪芹在介绍贾雨村的时候,是罕见地介绍了他的姓、名,“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贾雨村是他的号,后来就是以号行了,籍贯,然后他的家庭出身,他是官宦世家,但是到他的时候,早就没落了,现在的处境,现在处境怎么样呢?穷困潦倒,寄居于葫芦庙内,卖文写字为生,就是给人写个对联,代写个书信,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写点什么东西,就靠这个糊口,介绍得非常详细。然后我们再看,这是作者介绍,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曹雪芹通过甄士隐的丫鬟娇杏的目光来写出贾雨村这个人他的容貌和服饰,哎呀!贾雨村这个人长得非常漂亮,我们看--“敝巾旧服”,戴着头巾是破的,也可能有窟窿,也可能是补过的,衣服是旧的,“虽是贫窘”,就是一看那生活很贫困窘迫,“然”,但是,“生得腰圆背厚,面阔耳方”,“更兼”,再加上,“剑眉星眼”,眼睛发亮,非常有神,“直鼻权腮”,鼻梁很挺,腮帮着鼓鼓的,你看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大丈夫的形象。曹雪芹是很少写人容貌的,不信咱们就查查,写那么仔细。贾雨村一上场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亮相,京剧里面有亮相,这个亮相还没完。因为只介绍了他的基本情况,这是档案上的情况和娇杏眼中的贾雨村的形象。然后通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未卜三生愿”,一副对联,还有一首七言绝句,连着三首诗,写出了他的不凡抱负与过人才华,诗是张嘴就来呀!而且这两首诗,一副对联,都表现出他有不凡的抱负,虽然是个穷书生,但是志向高远,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这种气概。
接着,他不是跟甄士隐谈起,甄士隐讲像您这么有才的应该是去考试,完了将来做官,为社会做点事嘛。这个时候贾雨村就说起,因为路途很远了,囊中羞涩,路费、行李这些都没钱,结果甄士隐就当场赠送他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我们知道,五十两银子是个很大的数啊,我刚才已经讲了是不是?五六百两银子可以买一个院了。甄士隐给他这么厚重的礼物,我们注意一下,曹雪芹怎么写的?贾雨村接受了这个礼物,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哎哟,乍一看这贾雨村太没良心了,等于现在别人当场给你十万,“略谢一语”,谢谢啊,接着还是吃酒谈笑,要是咱们想的话,怎么也应该感激涕零啊,下跪啊。不,为什么?这反映了贾雨村身上有那种中国文人的骨气,中国文人是重义轻利,不是很看重钱财,所以贾雨村他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而且还有--娇杏,她不是乍一看这个贾雨村,印象挺好,然后她又回头了两次,一共看了三次,贾雨村误会了,贾雨村因为自己很落魄,在那种情况下,他有种寂寞感、孤独感,他特别需要同情,你别看他很傲气,实际上他有脆弱的一面。一个年轻书生,他也需要爱情啊!他在这儿已经落魄得,已经一两年走不了了,卖文为生,居然现在有那么一个长得挺不错的姑娘连着看了我三次,所以他认为是“巨眼英雄,风尘中的知己”,是不是?另外呢,他不是接受这个礼物吗,甄士隐当时跟他提出来说,说再过几天,大概四天吧,十九那天是黄道吉日,那天你走比较合适,结果第二天早晨一早他就走了,而且交代小和尚跟甄士隐打个招呼,他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你看他不迷信,不容易。在那个社会的时候的读书人不迷信可不容易,是不是,他说读书人不在黄道和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这个事理为要,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以事业为重,事业为重。结果呢,当然考试中了进士了。结果没经过几年,贾雨村已经升为知府了,知府是从四品,司局级,现在咱们省里头是地区、地级市的市长,这说明他升得相当快,仕途比较顺利。他当了知府以后,他正好在道上见到娇杏,在轿子里面闪过一眼,他马上派人去找,正式求婚,先接来当妾,后来他夫人死了以后扶正。你看一直到这儿为止,贾雨村是读书人当中响当当的正面形象,是不是?长得很帅,有抱负,有才学,而且果然一考就中,重事业、重感情。你说这样的男人,女的肯定喜欢,男的值得学习,是不是?所以贾雨村,曹雪芹一开始给了他一个非常出色的上场和一个相当不错的中场。
我们看曹雪芹怎么写。他说贾雨村“虽然才干优长”,非常有才干。“未免有些贪酷之弊”。“未免”,怎么就“未免贪酷”?“贪”就是贪污,“酷”就是对老百姓残暴、不仁。“且”,而且。注意这个“而且”有意思,因为前面是主要的。而且,“又侍才侮上”,他仗着自己有才,张嘴就来,就是诗,就是对联,一考就是个进士,仗着自己有才,对上级不尊敬,有时候言语冒犯。“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对他都不满意。“不上一年”,不到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找了个茬,用咱们的话来说就找了个茬,找了个什么茬呢?是不是告他贪污?不是。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做官都贪,他不做了官了嘛,他做了官就不免贪酷,你也贪我也贪,我告你什么呀?总算被他上级找了个茬,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什么呢?“生情狡猾,擅篡礼仪”。头一条罪状,“生情狡猾”这个东西是空的。他乱改礼仪,这个就严重了,因为封建社会那个礼仪就表现了严格的等级,因为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等。于是,“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八个字,把这个皇帝给骂了。曹雪芹真了不起,在这儿总共只用了一百个字,就把当时的官场从贾雨村到他上司,到他的同级,一直到皇上,都给骂了。也就是说当时那个社会,当时那个社会就是我们一直到现在还是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曹雪芹早说了,那是什么盛世?那是末世。是不是?腐败透了,只要做官就贪污,所以他做了官他就不免贪污,“未免贪酷”,就欺压老百姓,你看看《红楼梦》里头有几个好官?所以,就是像贾雨村这么优秀的读书人,在当时那样腐败的土壤中,他也免不了受到腐蚀而变质。他之所以被革职,被他的上司参了一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官之道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他把那个最重要的秘诀他没学到手。在封建社会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听话,听上司的话,上司喜欢你,你这个官就保得住,你就能升;不喜欢你,你就下台,你就走人,甚至坐牢。所以“未免”这两个字真是春秋笔法,力重千钧,我读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像这样的,就是用词用得非常准确、非常有分量、非常用讲究的地方,《红楼梦》里边比比皆是。
我们现在再说贾雨村。贾雨村这时候他还没有彻底变坏,也就是说,贾雨村被腐蚀的过程并没有结束,还没有结束。他被革职了,之后他就把家眷送回老家,自己云游天下,然后到了扬州,就到了林黛玉家,当老师,成了林黛玉的启蒙老师,一个偶然机会,后来谈起,听说这个消息,林如海写了封推荐信,贾雨村就护送林黛玉进京,同时带了林如海的介绍信,找了贾政。林如海当时是巡盐御史,巡盐御史是四品官,司局级,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工部是管建筑管水利的,员外郎是副司长,也都是四品官,结果他们俩保举。你看这个地方写的,曹雪芹写得真好,“轻轻谋了一个副职的候缺”,很容易。按说他过去由知府革职为平民,也不重新审查审查,这人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官复原职。所以曹雪芹在这个地方用“轻轻”二字,把当时那个社会朝廷任命官员那个制度的腐败,刻画得入木三分。
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以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冯渊的命案。曹雪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地细致,笔墨极其简略,他就通过几个细节把贾雨村人性的蜕变过程,他的心理活动,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当贾雨村听说冯家的仆人说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的时候,他不禁大怒,拿起那个签就要发签拿人,要抓凶手,结果旁边一个门子,使个眼色,嗯一下,贾雨村马上就宣布退堂,我们看,曹雪芹写的是:
“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
我们知道门子是个最普通的衙役、一个差役,地位他是最低的,怎么这个门子使个眼色,哼了一下以后,他马上就会,就只能停了手啊?这说明贾雨村确实是接受了经验教训了。他上回当知府的时候,吃的亏就是因为没有伺候好上司,在官场里边听上司的话是最重要的。这个门子本人虽然地位很低,但是他既然敢在堂堂知府大堂之上,给我使眼色,此人必有来历,他不是有过硬的后台,就是他肯定掌握很重要的信息,他怕我这个新上任的知府吃亏。所以贾雨村他是接受上回的教训,不仅不能得罪上司,官场里面有些各色人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着。果然,这个门子拿出了护官符,下面当然了就是这个葫芦案了。到这个时候,贾雨村这个人性的蜕变,由一个非常优秀的好男人向一个无恶不作的坏男人的蜕变,就彻底完成了。
贾雨村这个人他的一生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某些读书人的一个完整的经历,这个经历呢,就是苦读、赶考、高中、为官、革职、复出、高升,最后枷锁扛、获罪,就是一个读书人,做了官,最后获罪,属于这种类型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贾雨村身上体现出来了。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折点就是贾雨村为官,就是他中了进士以后做官那个时期,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非常优秀的,才华出众,胸怀大志,颇有骨气,本来完全可以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些好事的这么一个大丈夫,在肮脏的官场当中逐渐地被腐蚀,终于成了一个社会的祸害,成为一个徇私枉法、人性泯灭、恩将仇报的大坏蛋。
从贾雨村的描写,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点透彻心,和一点悲叹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