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川秀,原名林河,光明帝国后裔。人类第一高手左加明王的关门弟子,与西南林氏家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林氏为保留血脉故意流放在外,称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幼时身为孤儿,被家族总长(君主)紫川远星收养,赐姓紫川,也因此与家族继承人的紫川宁结下青梅竹马之缘。
2、流风霜,流风家族的公主,她美貌与智慧并重,武艺与才情皆高。她率领的十字军是大陆最强的兵团之一,为流风家戍守边境,她十年未尝一败,号称大陆第一名将。在遇到紫川秀后,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风霜和紫川秀相爱,就是一个英雄救美的延续。少女被人追杀,英雄挺身而出,生病,照顾,互赠礼物,对对方身份毫不知情,他们互相爱慕,在河丘一吻确立了恋人关系。他们的身份敏感,双方是敌对阵容中最杰出的人物,他们朗沧江战地求婚,也定下后来挽救人类命运的誓言,是被后世称为“希望之光”的绝代双骄。高贵、感性、才华横溢又有一点女子的情态,用女中豪杰、国之奇蕾来形容流风霜,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
3、帝林,紫川三杰之一,紫川秀和斯特林的结义大哥,官居监察厅长。杀伐果断,有修罗王之称(真正诠释了慈不掌兵的存在),但是对于妻子林秀佳和儿子帝迪却格外的温柔。更是个难得的政治军事天才,有过第一次征讨魔族胜利,帝都神话等经典战役在军事学院作为经典案例讲解。因为对魔族的屠杀,导致魔族对帝林的恐惧,称为魔鬼,魔王帝都神话的创造,使魔族对于帝林更加恐惧。珍视兄弟感情,曾经说过我可以杀光所有人,都不可能伤害紫川秀和斯特林,有着远大而独到的眼光,在远东叛乱,精确预测了未来事态的发展,对于帝都保卫战人员的伤害,更在意文明的流失,可以说是超世之英杰。
4、斯特林,紫川三杰之一,紫川秀二哥,号称“紫川之虎”,乃紫川家族最忠实的将领。在家族与流风,叛军,魔族,远东半兽人的作战中都有优异表现,多次力挽狂澜。受命于危难之际,在敌军几倍至几十倍的兵力围攻下屹立不倒,为家族争取到了宝贵的集兵时间。与被紫川秀俘虏的魔族公主卡丹相爱,但最终帝林为解帕依之围,以卡丹为人质同神皇签定 《哥普拉-云浅雪枫叶丹林协议》。从此两人天各一方。魔族败亡后,家族总长紫川参星猜忌帝林,指示总统领罗明海,红衣旗本林迪暗杀帝林导致三杰之乱。帝林侥幸逃脱,起兵叛乱。以自身安危为由用信鸽传书诱骗斯特林赶回帝都。斯特林担忧帝林安危,为了避免紫川参星猜忌未携带卫队疾驰帝都,在中途遭遇帝林心腹哥普拉拦截,欲软禁斯特林。斯特林誓不屈服,武力抗拒,哥普拉为避免其逃脱导致帝林兵变失败,无奈违背帝林命令下令用弓弩射击,身为一代正直军人楷模的斯特林在望都陵万箭穿身而亡。
5、紫川宁,紫川家未来总长。原为紫川秀恋人,因为信仰不同致使两人凄凉分手。后因帝林兵变,被迫与李清(斯特林的遗孀)进入远东投靠紫川秀。她一直以来对帝林的行事风格都极为不满,于是向紫川参星提议罢免帝林,最后二人决定合谋暗杀帝林。而紫川参星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对帝林同样心存顾忌,但更大的原因还是考虑到紫川宁作为他的接班人不能驾驭帝林,这就是帝林兵变的导火索。可以说仅仅因为紫川宁当初的一个单纯建议,引发了后来“紫川三杰”的兄弟相残。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一方面自始至终深爱着紫川秀、一旦身处险境都会首先想到他,而另一方面每当紫川秀遭受质疑之时都会毫不犹豫的相信别人并且同样质疑紫川秀;一方面在魔族入侵之时可以同意“为了保住帝都而放弃达克城全体军民”的战略,而另一方面却对帝林为了保住帝都而将部分紫川军人和魔族一起烧死的战略耿耿于怀;一方面可以为了政治目的不惜和紫川秀决裂也要提议将紫川秀调入黑旗军,而另一方面却经常显露出对政治手腕的无知,帝林评价“装甲小白兔”。后因帝林兵变,被迫与李清(斯特林的遗孀)进入远东投靠紫川秀。在小说结局时就任家族第九代总长,但在登基大典当天禅让给紫川秀。至结局,仍然存在与紫川秀结合的可能,具体情况作者未明确写出。
6、紫川参星,紫川家总长,紫川宁的叔叔,为人老奸巨猾,为紫川家尽忠尽职,善于政治斗争,不通军事,在他的幕后主导下家族很快平定了杨明华叛乱,巩固了紫川家族的地位。但为了巩固紫川家族的统治,对于非嫡系的军队体系进行了各种打压,一手造成了哥应星统领的被害,为后来的远东叛乱埋下了祸根。紫川秀在其不断打压下反而逐渐壮大成割据一方的庞大军阀。三杰之乱中因幕后策划谋害帝林,事件败露与紫川宁一起被监察厅包围在总长府中,为掩护紫川宁从密道逃走,而留到了最后,最终服毒自尽。
7、左加明王,背景叙述中人类的第一高手,以一人之力击退整个魔族而闻名大陆,保全了林氏的正统血脉,并扶植了林家的建立,保其百年之安宁,但左加明王并未在紫川一书中正面出现,从书中描写来看可能是机器人。
8、林枫,300年前的帝国海军元帅,帝国最后一位元帅,虽有皇家血统但迟迟得不到重用。他的孤军竟然与举国之兵打了个旗鼓相当,甚至还占了上风:一个月之内与十五路军队作战,击垮了其中十一路,击退四路,林枫在远京城下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在一个历经三百年的强大帝国面临覆灭的时候,他的忠实儿女迸发出最灿烂的光芒了,辉煌无人能比。最终因功高盖主被家主林凤曦鸠杀,终年二十八岁。
9、林秀佳,帝林的老婆,曾经在远东军校时,三兄弟吃霸王餐时认识,三人对其都有意思,后来被帝林作弊娶到手。林秀佳是一个温柔、可亲的人,帝林也很爱妻子,两人育有一子名帝迪。
10、李清,斯特林之妻,红衣旗本,名门闺秀,忠于家族及紫川参星。性格温柔贤淑,忠贞和顺,然而过于端庄拘谨。因卡丹之事遭遇未婚夫斯特林和手帕交紫川宁双重背叛却不自知。后来为斯特林放过被通缉的紫川秀,又努力撮合紫川宁与紫川秀的恋情。三杰之乱后,作为紫川宁的副手,协助其逃亡。始终致力于壮大紫川总长对家族的控制力,结果却经常事与愿违。未能与斯特林诞下子嗣,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11、马维,几乎没干过什么让人顺眼的事情,在阿宁的事情上,他是趁虚而入的花花公子,在阿秀一边则是作奸犯科的土匪恶霸,在魔族入侵战争中更是投靠敌国,成为魔族的急先锋。魔族败亡后逃往林家,在西南战争中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瓦林屠城,并且袭击帝林导致了帝林最后身死,结尾时马维被林家引渡至紫川家,被帝林旧部白厦等人杀了一个星期。
12、罗明海,凭借协助紫川参星平定杨明华叛乱之功坐上紫川家总统领之位,因全家在该次叛乱中遭帝林指挥的乱军误杀而仇恨帝林。性格偏执,在所有问题上都和帝林敌对。三杰之乱中受紫川参星指使和红衣旗本林迪一同伏击帝林,为确认帝林的生死而延误了离开的时机,导致林迪的身份暴露,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帝林发动兵变的决心,在抵抗监察厅追捕时战死。
13、哥珊,紫川家后勤统领,少有的几个善终的角色之一。历经紫川参星时代,帝都流血夜,2次魔族战争,紫川宁时代。最终在紫川秀登基后继续为其效力。
14、白川,最初为杨明华派到紫川秀身边的卧底,后为紫川秀所感化。成为秀字营创始人之一,辅佐紫川秀一直到紫川登基光明皇。紫川秀最器重的大将。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主人公堂吉诃德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洛稷南提,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像为他的女恩主,给她取了名字叫托波索之达辛尼娅。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他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把老板当做寨主,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堂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受了封的骑士堂•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做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做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做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做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做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女恩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伤。他的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继续去冒险,又吃了许多苦头,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参孙•卡拉斯科假装成武士把他打翻了,罚他停止游侠一年。堂吉诃德到死前才悔悟。
葛朗台是法国索漠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
葛朗台精明狡猾,他搞投机买卖,预计得“象天文学家一样准确”;论起他的发财本领,“葛朗台先生是只老虎,是条巨蟒然后安安宁宁的去睡觉,好象一条蛇吃饱了东西,在做交易时,他讨价还价,装口吃期期艾艾,把对方弄得晕头转向而陷入他的圈套,结果他让别人吃亏了,自己讨得了便宜。
由于吝啬和爱财,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他指挥一切、命令一切,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
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临死前,他打发儿子查理来投奔伯父。查理二十二岁,比欧也妮小一岁。他是个俊俏的后生和花花公子。他带了“巴黎最漂亮的猎装,最漂亮的猎枪,最漂亮的刀子,最漂亮的刀鞘。他也带了全套最新奇的背心”来到伯父家。
欧也妮自出生以来,没有离开过索漠城一步,她整天只知道缝袜子,替父亲补衣裳,在满壁油腻的屋子里过生活。家里也难得来生客。初次见到这样一位标致的堂兄弟,弄得她神魂颠倒。她认为查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妙人儿”。他那光亮而鬈曲有致的头发散出一阵阵的香气。她尽量闻着、嗅着,觉得飘飘然。他那漂亮的精美的手套,她恨不得去摸它一下。她也羡慕查理的小手、皮色、面貌的娇嫩与清秀。查理的来到,使公证人和银行家都忧心忡忡起来。他们担心欧也妮会被堂兄弟查理夺去。
欧也妮高大健壮。她没有一般人喜欢的那种漂亮。但她的美是一望而知的,只有艺术家才会倾倒。她的“前额带点儿男相,可是很清秀,象斐狄阿斯(希腊大雕刻家)的邱比特雕像。贞洁的生活使她灰色的眼睛光芒四射”。恬静、红润的脸上放着光彩,象一朵盛开的花。她对堂弟表现出异常的关心。她瞒着父亲尽量招待堂弟吃喝得好些。并把自己的私蓄掏出来待客。葛朗台却不愿意多花钱。他要女仆拿侬用乌鸦做汤招待侄子。拿侬说乌鸦是吃死人的。葛朗台说:“我们便不吃死人了吗?什么叫遗产?”
葛朗台从弟弟来信中,得悉弟弟破产了,把儿子托给他监护。然而,葛朗台不愿承担什么义务,更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他打算立刻把查理打发到印度去。可是,当天夜里,他又转了个念头,表示要挽回亡弟的名誉。只是这事要做得自己不花一个子儿,又博得了“有义气的哥哥”的好名声。
于是,葛朗台有生以来举行了第三次请客。客人自然又是公证人和银行家两家。因为有求于人,葛朗台又装口吃。他结结巴巴地说:他要清理弟弟在巴黎的债务,不被宣告破产,但必须把债权证件抓在手里。公证人克罗旭表示愿意到巴黎去办这件事,但来往旅费要葛朗台出。银行家则表示不要葛朗台付旅费,他可以到巴黎去照办。葛朗台自然是赞同银行家的主张,并且感到满心喜悦。在银行家上巴黎后的第三天,葛朗台让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然后要他填写一份申请出国的护照,把他打发到印度去。
葛朗台每逢新年,都有把玩女儿积蓄的习惯。一八二○年新年到了,他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她把钱送给了堂弟。于是葛朗台大发雷霆。他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无论谁来讲情,他都置之不理,“他顽强、严酷、冰冷,象一座石头。”为此,妻子被吓病了。
一八二七年,葛朗台已经八十二岁了。他患了疯瘫症,不得不让女儿了解财产管理的秘密。他不能走动,但坐在转椅里亲自指挥女儿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堆好。当女儿将储金室的房门钥匙交还他时,他把它藏在背心口袋里,不时用手抚摸着。临死前,他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好象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一般。他说:“这样好叫我心里暖和!”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到金子,便作出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最后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死了。
欧也妮已三十岁了,还未尝过人生的乐趣。葛朗台死后,她变得富有了,但她仍是孤单一人。对她来说财富并不是一种安慰,她需要的是温暖和爱情。七年来,她一直盼望着查理归来。她把他留给她的首饰盒,当作随身的宝物。可是,他去后连个音讯也没有。
查理在印度发了财。他从事人口贩卖、放高利贷、偷税走私,什么都干。只要能发财,他心狠手辣,贪婪到了极点。真不愧为葛朗台的子孙!他和各种肤色的女子鬼混,早把堂姊忘得一干二净了。一八二七年,他带着百万家财,搭船返回法国。在船上,他认识了一个贵族特•奥勃里翁侯爵。侯爵有一位奇丑而嫁不出去的女儿(长得象只蜻蜓)。查理为了高攀,竟和侯爵**订了终身。他写信给欧也妮,并寄还六千法郎的赠款,外带二千法郎的利息。
欧也妮则幽居独处,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并“挟着一连串的善行义举向天国前进”。
内容简介
聂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道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暇。三年后,聂赫留道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道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名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留道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道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道夫帮助她的难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道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道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然而在《复活》中,托尔斯泰虽然对现实社会做了激烈的抨击,揭露了社会制度的本质,但是小说结尾,仍然把改革社会的寄希望于基督教,又把自己的宗教观强行植入小说当中,并且几乎否定了资本主义一切国家机器的一切作用,不得不说是小说思想境界上的一个遗憾。
《子夜》故事梗概
开丝厂的吴荪甫在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的气氛中。巴黎圣母院前面的广场上,来自埃及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以动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们热烈地喝彩。她把人们给她的赏钱,分给穷苦的孩子们,并对他们说:“把这些钱全部拿去你们去过节吧!”孩子们问她:“那你怎么办?”她说:“别管我,我天天都在过节。”
傍晚时分,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节日的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着。行至广场旁的一条小巷,忽然孚罗诺和加西莫多蹿了出来,欲将爱斯梅哈尔达强行抢走。少女大呼救命,甘果瓦吓得不敢动弹。正在危急时刻,路过的王家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少女。孚罗诺趁卫队与加西莫多争打时溜走了,伽西莫多被卫队擒获。从此,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弗比斯。
在这“奇迹王朝”统治下的“黑话王国”里,乞丐王克劳班正在审理不懂切口而误入“王国领地”的穷诗人甘果瓦。按照王朝的规矩,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王国中的女人攀亲。可是几个老女人都嫌他过于单薄,没一个人肯要他。这样,甘果瓦只能被吊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梅拉达挺身而出,高喊“我要他”。这样,两人当场举行婚礼。善良的少女同意与他结为夫妻,只是为了救他一命,把他带回家中,供以食宿,但不与他同房。
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被带到广场上当众鞭笞。跪在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这时,美丽的爱丝美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伽西莫多的嘴边。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不住地说:“美……美……美”
广场上,穷诗人帮助爱斯梅拉达上演小山羊认字的节目。小山羊在一堆拉丁字母中,叼出了太阳神弗比斯的名字。这时弗比斯正在广场旁边的王宫中向王后和她的女儿献媚取宠。公主百合花让法比到广场上,赶走爱丝美拉达,以证实他对她的爱情。弗比斯骑马来到广场,大声轰赶着正在演出的艺人,小声和爱斯梅拉达订下了今晚在老地方见面的幽会。
心神不宁的弗罗洛听说甘果瓦和姑娘已结为夫妇,怒火中烧十分生气,当得知他们只是名义夫妻,又转忧为喜。他在街上遇见喝得烂醉的侍卫队长弗比斯,听他说要去和姑娘幽会,立即正言劝阻,声言姑娘已是有夫之妇,但弗比斯反驳说:“你何必把爱情和婚姻混为一谈。”他径直向那家旅店走去,弗罗洛像影子一样紧随其后。
弗比斯来到旅店的小楼上,爱斯梅拉达正坐在床边等着他。当他们热烈地吻抱时,弗比斯把系在身上的匕首交给姑娘,姑娘顺手把它抛出窗外。恰巧这把匕首落在正在窗外窃听的弗罗洛的眼前。当这对情人再次热烈拥抱时,弗罗洛拾起匕首,从窗外把它刺进了浮比斯的后背。
在审判爱丝美拉达的法庭上,旅店的侏儒老板作证说,看见一个浑身硫磺味的黑衣人,像魔鬼一样,把银币变成了干树叶。坐在审判席上的弗罗洛说:“是魔鬼,而不是这位姑娘刺杀了卫队长。”无辜的爱斯梅拉达只关心卫队长的生死,因为弗比斯可以证明她把匕首扔出了窗外。可是法庭告诉她,卫队长不仅活着,而且对被害经过一无所知。他丝毫不肯为姑娘开脱罪责,这使爱斯梅拉达十分失望。在酷刑之下,姑娘屈打成招,供认自己施用魔术驱使黑衣魔鬼刺杀了卫队长。法庭判处姑娘绞刑,次日执行。
卡西莫多敲钟之后,在塔楼上看到弗罗洛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圣母院门前的广场。穿着白色死刑犯袍子的爱斯梅拉达站在夜间匆忙搭起的绞刑架下,绞索套在脖子上,平静地等待着行刑的时刻。伽西莫多不顾一切地从门内冲出,把姑娘抢进了巴黎圣母院。行刑的士兵惊魂甫定,目瞪口呆地看着钟楼怪人独自一人劫持了法场。因为圣母院避难权的原因,士兵们不敢擅入。
伽西莫多把姑娘藏在自己的住房里,他像守护神一样睡在房门口。他把愚人节得到的哨子交给姑娘,告诉她遇到危难时,一吹哨子,他就能赶来救援。
弗罗洛到郊外像发了疯一样,乱跑了一阵之后,回到了圣母院。他发现爱斯梅拉达不但未被处死,而且就在身边。他跟随她走进了卡西莫多的房间,爱丝美拉达发现这个人就是刺杀弗比斯的黑衣人,十分怒火。当弗罗洛正要强奸她时,她吹起了哨子。卡西莫多闻声而至,赶走了昔日的恩人,并告诉姑娘那次抢她的事,也是出于他的主意。
对姑娘强占未成的弗罗洛怀恨在心,跪到国王那里,请示如何解决圣母院避难权问题。国王请教了一位尚在狱中的老学者,终于决定可以不顾避难权,强入圣母院捉拿女巫。伽西莫多趁弗罗洛外出时,把教堂的大门紧紧关住。
乞丐王克劳班听说圣母院避难权将要结束,率领成千上万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来攻打巴黎圣母院,营救大难临头的姐妹。不明真相的伽西莫多怎容这些人冲入教堂,他从楼顶上扔下巨大的石条石块,翻倒灼热的金属液体,企图驱散众人。勇敢的乞丐终于攻破大门,救走了爱斯梅拉达。不料严阵以待的国王士兵已从后门进入教堂,雨点般的箭刺向爱斯梅拉达和流浪汉们。乞丐王也在混战中被人杀死。伽西莫多站在楼顶上,看着心爱的姑娘又被吊在绞刑架上,痛不欲生。当他发现弗罗洛正在钟楼上对着爱斯梅拉达狞笑,就把这个道貌岸然的野兽举过头顶扔了下去。
从绞刑架上解下来的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被人们放在蒙孚贡大坟窟里,伽西莫多找到她之后,静静地躺在她身旁。两年之后,人们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骨。当人们试图分开他们时,尸骨便化为尘土。
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白眼,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迫”,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跛足道人走过来,嘴里叨念着一些词句。士隐听了便问道人,知道是《好了歌》之后,便将《好了歌》解注作答。经道人指点,甄士隐彻底醒悟,便随跛足道人出家了。
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黛玉,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姐姐薛姨妈之子薛蟠。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云雨私情。
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王熙凤接待,给了二十两银子。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以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因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能作一首。袭人娇嗔说要离开宝玉,深感遗憾的宝玉求袭人别走,袭人趁机规劝宝玉读书“干正事”。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又因有薛宝钗或其他小事。二人常争吵,在不断争吵中情感愈深。
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林黛玉压倒众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贾母知道,便留她住下。在大观园摆宴,把她作女清客取笑;这位饱经世故的老妇也甘心充当这一角色。贾母又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各处。在拢翠庵,妙玉招待黛玉、宝钗饮茶,宝玉也得沾光。
为凤姐庆生辰,从贾母起,各人出分子办席。凤姐饮酒过多,想回家休息,撞到贾琏正勾引仆妇。凤姐哭闹,逼得仆妇上吊,贾母迫使贾琏向凤姐赔礼。
年关到,宁国府庄头交租,送的东西数量惊人,贾珍还嫌少。由于过年操劳,凤姐小产,无法理家,便由探春、宝钗、李纨等人协同理事。探春为赵姨娘所生,赵姨娘弟弟死,探春按例不多给钱,母女大闹一场。探春又在园中实行一些改革,将各处派专人管理。
贾琏为柳提媒,柳答应。到京城后,柳先向三姐之母交订礼,遇宝玉闲谈尤氏一家而起疑,又去索礼退婚,尤三姐自刎,柳出家。凤姐知道贾琏偷娶之事,装成贤惠。将二姐接进府。请贾母等应允。贾琏回来,因办事好,贾赦赏一妾。凤姐借妾手逼使尤二姐吞金自杀。粗使丫鬟傻大姐在园中拾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在一些仆妇撺掇下抄检大观园,迎春懦弱,听凭丫环被赶走;探春生气,怒打仆妇;惜春这时和哥哥嫂子断绝往来。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贾宝玉无可奈何,写《芙蓉诔》祭她。薛蟠娶妻夏金桂后,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薛姨妈不准。夏金桂和婆婆吵闹。薛蟠无法在家。只得外出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职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严白虎
个人资料
性别:男
籍贯:扬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
兄弟姐妹:严舆
身高约合现今167米
相关人物:孙策、陈瑀、许昭
自称:东吴德王
简明历史传记
严白虎(白虎为其绰号,本名不详),江东山贼,聚众万余人,屯于吴郡乌程,被孙策剿灭。
简明演义传记
严白虎,江东山贼,于《三国演义》第15回登场。严白虎自称东吴德王,占据吴郡,与孙策军交战,战败,请和不成,遂弃城而逃,投奔会稽太守王朗。王朗战败后,严白虎逃往余杭,为董袭所杀,首级献与孙策。
张角
张角(--184),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对在汉代十分流行的谶纬之学也深有研究,对民间医术 、巫术也很熟悉。
建宁年间(168---172), 他带着两个弟弟,首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翼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灵帝熹平年间(172---178),他在大量招收学生 、培养弟子 、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 其主要特征是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太平道的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皆据《太平经》而来。
他到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根据《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 、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教区组织),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
在此基础上,张角又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张角还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欲说明按照万物兴衰、按照朝代演变的规律,汉王朝(苍天)大数已尽,作为土德(土色黄)、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在二月初,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市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
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荆州、扬州的信徒数万人,到邺(河北临漳)城集中,准备起义。于是,其分管的信徒们便已开始向邺城集中。马元义还多次到京城洛阳约定宦官中常侍封 、徐奉为内应,在三月五日里应外合,一道起义。
大约在预定起义日期的前十天,即二月十五日前后,太平道的一个信徒、济南人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于是,朝廷紧急捕捉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及其家人。
张角等发现事已败露,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义。起义时,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 ( 黄天的象征 ),时人称之 “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
起义开始后,群众纷纷响应,或入伍为信徒,或送粮送衣,义军发展很快。义军攻克城镇后,往往烧毁官府,杀贪赃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吓破了胆,如同丧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间,天下震动,京师震动。
但由于黄巾军的主体是农民,组织不够严密,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够 好。他们除了攻打官府外,还普遍攻打豪强、士家及各种有钱人家。于是,豪强、士家都迅速站出来,配合官府义军。起义约十个月后,黄巾军主力败于官府、豪强的联合。不久,张角也在这期间病死。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震撼了东汉王朝的根基,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进而演变为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今后主要在社会下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
刘焉
个人资料
[编辑本段]
刘焉 字君朗
籍贯: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父亲:未知
母亲:未知
配偶:未知
儿子:刘范 刘诞 刘瑁 刘璋
官职:任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最终官至益州牧
相关人物:刘璋 吴懿 张鲁 刘备
简明历史传记
[编辑本段]
东汉末年时人,官至益州牧,其子为益州牧刘璋。
刘焉为汉鲁恭王之后裔,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使郄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后却俭为黄巾贼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后卒于任上,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
后汉书·刘焉传
[编辑本段]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鲁恭王后也。肃宗时,徙竟陵。焉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去官居阳城山,精学教授。举贤良方正,稍迁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焉乃阴求为交址,以避时难。议未即行,会益州刺史郗俭在政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刺史张懿、凉州刺史耿鄙并为寇贼所害,故焉议得用。出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是时益州贼马相亦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数千人,先杀绵竹令,进攻雒县,[二]杀郗俭,又击蜀郡、犍为,旬月之闲,破坏三郡。马相自称“天子”,觽至十余万人,遣兵破巴郡,杀郡守赵部。州从事贾龙,先领兵数百人在犍为,遂纠合吏人攻相,破之,龙乃遣吏卒迎焉。焉到,以龙为校尉,徙居绵竹。龙抚纳离叛,务行宽惠,而阴图异计。
沛人张鲁,母有恣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遂任鲁以为督义司马,遂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杀使者。鲁既得汉中,遂复杀张修而并其觽。
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佗事,杀州中豪强十余人,士民皆怨。初平二年,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并反,攻焉。焉击破,皆杀之。自此意气渐盛,遂造作乘舆车重千余乘。焉四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奉车都尉,并从献帝在长安,唯别部司马瑁随焉在益州。朝廷使璋晓譬焉,焉留璋不复遣。兴平元年,征西将军马腾与范谋诛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战败,范及诞并见杀。焉既痛二子,又遇天火烧其城府车重,延及民家,馆邑无余,于是徙居成都,遂疽发背卒。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
[编辑本段]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范谋泄,奔槐里,腾败,退还凉州,范应时见杀,于是收诞行刑。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祅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三国志评介
[编辑本段]
评曰: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於室,孔衍汉魏春秋曰:许负,河内温县之妇人,汉高祖封为明雌亭侯。臣松之以为今东人呼母为负,衍以许负为妇人,如为有似,然汉高祖时封皆列侯,未有乡亭之爵,疑此封为不然。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於不免其身,而庆锺二主。此则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张璠曰: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张松、法正,虽有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若韩嵩、(刘光)〔刘先〕之说刘表,退不告绝奔亡,若陈平、韩信之去项羽,而两端携贰,为谋不忠,罪之次也。
历史
北周外戚杨坚受禅登基,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他即位后,实行改革。隋文帝崇尚节俭,能以身作则。隋初形成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隋文帝在位20多年的统治史称为“开皇之治”。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曾三次从洛阳乘龙舟至江都考察。隋炀帝的改革引起关陇贵族的不满,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军阀间接造反,最后李渊军阀篡隋自立,并逐步消灭各路军阀。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不久,高祖退位,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汲取隋亡的教训,他勤于政事,要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鼓励生产。他在位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在位时多病,皇后武则天替他处理政事,逐渐掌了大权。高宗去世几年后,武则天于公元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经常让大臣举荐人才。她统治时期,也有一些弊政,但当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公元705年,她被迫退位。这以后唐朝政局一度动荡,直到唐玄宗时,才又安定下来。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是武则天的孙子,公元712年即位称帝。他有作为,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璨为相,励精图治。他统治的前期,政治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现象。此时期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据史料记载,唐朝农业大发展,正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唐朝的手工业也兴盛起来。如丝绸纺织业,还有闻名于世的唐三彩陶器等。
隋唐时期,我国边疆各族发展较快,呈现“和同为一家”的和睦局面。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这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边疆经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隋唐时期与外域的贸易往来已有很大发展,隋朝时同十几个国家往来,到唐朝,发展到70多个国家。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那时,唐朝在世界享有很高声望。
隋唐时期,经济的全面繁荣发达昌盛,人们思想解放,充满自信,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期。有光耀千古的文坛,最突出的是诗歌;有五彩缤纷的艺术,书法和绘画成就辉煌: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这些艺术珍品,使得古老的中华民族熠熠生辉。
唐朝经过290年的统治,由盛到衰。公元755年,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自立,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期间中原地区接连出现五个朝代,即梁、唐、晋、汉、周,合称五代。环绕中原地区,主要建立在南方的十个政权,合称十国。直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国家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概述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
“七子”中,各人又都有并称。曹植与王粲、刘桢并称“曹王”、“曹刘”。南朝肖纲《与湘东王书》:“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钟嵘《诗品》:“昔曹刘殆文章之圣。”王荣与刘桢并称“王刘”。胡应麒《诗薮·内篇》:“王刘以降,敷衍成篇。”
简介
孔融(153-208)
孔融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在许昌,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孔融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散文如《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陈琳(? -- 217)
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人,为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200),官渡一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擅长章奏书记。《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王粲(177-217)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幼时往见左中郎将蔡邕,蔡邕见而奇之,倒屣以相迎。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一次与友人共行,读道边石碑,观一遍而背诵之,不失一字。又曾观人下围棋,其局乱,王粲复为重置,不误一道。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其为上宾。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至荆州,王粲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共议尊曹操为「魏王」;后因中书令荀攸谏止不行而后忧死,其议遂罢。 在七子中属他的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场面,深刻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是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徐干(171-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阮瑀 (-212)
字符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玚 (-217)
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
刘桢 (-217)
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与陈琳、徐瑀、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今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与。
文学成就
诗歌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
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籍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七子"散文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作品
"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干的政治伦理专论《中论》。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集》、《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清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评价
"七子"的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的命运。后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中这样的高级官职,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过,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被杀。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干、阮籍在建安初,陈琳在建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炀在建安十三年后。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籍《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阮籍《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炀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其他
建安文学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占据邺城后,在中国北部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曹操倡导“尚刑名”,“尚通脱”,又善属文,爱文士。许多文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城,归附到曹氏周围。在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战时大多随军,归来习文作诗,探讨文学,歌功颂德,抒发情怀,写征战之苦,述社会之乱,相互批评、磋商,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建安”是东汉末年献帝刘协的一个年号,东汉末,董卓乱后,军阀割据,战事频仍。长安、洛阳皆废毁。献帝从长安到洛阳,又被曹操迎接到许昌。这一年(即196年)改兴平为建安元年。
220年,曹操死,献帝禅位于曹丕。建安文学,通常指从汉末到魏初这个时期的文学,但并非仅限于这25年。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得到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东汉王朝处在大分裂、大动荡、军阀混战中,在文学上却放射出绚丽的异彩。这是与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有关的。
竹林七贤
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 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嵇康(224—263)
三国时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擅长喝酒和品酒。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
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1谢道韫 东晋女诗人,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咏絮才”用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
2蔡文姬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到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蔡邑)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候,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3李清照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著名词作有: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卓文君
卓文君,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17岁丧夫。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白头吟》:
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取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熊克武和唐继尧的战争开始前,朱德就电报唐继尧说: “熊克武主持川政,颇孚人望”。接着就列举了熊克武治川的几条措施和取得的成就。要求唐继尧“监察”,“免致滇军陷于孤立,后患堪虞”。明确地表示反对唐继尧倒熊、独霸四川的军阀行径。电报发出后杳无音信。
之后唐继尧的种种倒行逆施的做法,使朱德很是失望,彷徨、苦闷。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一方面不得不违心地、被迫地执行唐继尧的命令,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但另一方面,他又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反对军阀混战。他也由此给唐继尧发了不少电报。但都被唐继尧拒绝,并继续进行与川军的混战。战争从3月一直打到年底,几经反复。结果,滇黔军溃败,不得不退出四川。
在军阀混战中,朱德看到田园荒芜、生灵涂炭的悲惨情景,心情十分沉重。他经常想:当初自己下决心投笔从戎,是想找到一条挽救祖国,解放人民的道路。但近几年来,特别是护法靖国以来军阀混战的事实,证明这条道路也只是一场幻梦,他越来越怀疑这条道路对于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究竟有多大价值。而且,朱德还从他多年的征战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到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更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必将发生。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1961年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时,朱德回忆说:“由于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的失败,孙中山先生和一切仍然忠于中国革命事业的人们,包括我自己在内都陷入了一种怀疑和苦闷的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他参加了在川滇召开的多次会议,决定回师云南,打倒唐继尧政权。
1921年2月6日,率部退回滇北昭通的朱德等将领联名致电唐继尧:“为大局计,为西南计,为吾滇计,为公自身计,实有不能不请我公暂避贤路。”这个话的意思 实际上就是逼唐继尧下台滚蛋。
唐继尧接到电报,知道大势已去,顿时心乱如麻,脑子里仿佛钻进一群虫子,百爪抓挠,万嘴噬咬。在这“春眠不觉晓”的春夜,他在床上却辗转反侧,第二天便带上一家老小和金银细软离开昆明,不久又躲到香港。
倒唐的目的实现后,朱德即向滇军总司令顾品珍提出辞呈,准备离开云南另谋出路。但众多朋友和同事都再三挽留,他只好暂时留在昆明,为新政权的建设尽一些绵薄之力。他被任命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不久又兼任云南省催收铁路局借款处专员及复查锡务公司账项委员长。
整整十年的军旅生涯,朱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现在总算是过上了温馨的家庭生活了。他常常脱下军装换上布衫和新婚妻子陈玉珍骑马奔游于昙华寺、碧玉泉、黑龙潭等泉林景区;或到禹门寺内的育贤女子中学,向英文教师许岫岚学习英语,作出国留学的准备。
萧菊芳病逝以后,许多热心人都劝朱德再婚。考虑到没娘的孩子确实需要人照料,朱德就同意了。
于是,朱德的部属陈平辉给他介绍了自己二十一岁的堂妹,也是朱德挚友孙炳文的外甥女,名叫陈玉珍。这是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姑娘,也是天足,曾参加过辛亥革命。
陈玉珍有一个惊世骇俗的前提条件,即婚前必须与求婚者亲自面谈,朱德接受了这个温柔的“挑战”。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见面后彼此都产生了好感,而且志同道合,不久二人便在昆明水晶宫小梅园巷三号居所结合了。陈玉珍非常喜欢朱德与萧菊芳的儿子保柱,之后更是视保柱为己出。
在穷兵黩武的岁月里,朱德的三口之家仿佛是一个避风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陈玉珍是一把理家的好手,总是把他们的爱巢布置得简朴、新颖、整洁。当她知道朱德喜欢养花时,就在庭院里摆满了鲜花。闲暇时,陈玉珍弹琴,朱德吹箫或拉胡琴,夫妻俩时常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
当地有些进步青年经常到朱德的寓所聚会,为此陈玉珍还布置了一间精致的书房,买了两个漂亮的书柜,搜集了一些宣传革命的图书,订阅了《新青年》《新潮》等杂志,还选购了《水浒传》《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中国名著。
其间,朱德在昙华寺结识了那里的住持映空法师,并对其“无人无我,有相无相”的佛家境界表示羡慕。后来他写了一篇诗文赠映空法师,文中有对过去军旅生涯的回顾、个人心志的表露,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彷徨。映空主持对这篇诗文十分珍重,马上请人镌刻于碑立在昙华寺后朱德前妻萧菊芳墓侧。
一九二二年元旦刚过,朱德又接到新的命令,他被委任为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警察厅厅长。二月十六日,朱德又兼任云南省禁烟局会办。
那是一个散发着黄泥气息的寒冷春天,云南的政局又出现了动荡。孙中山命令滇军出兵讨伐北洋军阀,顾品珍将滇军集结于宜良,云南边境一带出现了真空。“死而未僵”的唐继尧以为天赐良机,遂秘密潜回云南,纠集旧部并收买了吴学显、莫卜等土匪武装,从蒙自发兵向昆明进攻。
顾品珍率部仓促应战,由于判断失误,战略上处于被动,在小河口竹园战役中被土匪武装黄诚伯部偷袭时击毙。顾部的杨希闵、范石生、蒋光亮等率其主力一部败退广西。此时,宁静的昆明城已乱作一团,人心惶惶,纷纷出逃。
三月二十七日,只知养肥马打仗、磨快刀杀人的唐继尧一回到昆明,就下令四处搜捕忠于孙中山、拥护北伐的原滇军将领。为报被驱逐出滇的一箭之仇,他对朱德、金汉鼎发出了通缉令。一时之间,战伐之声甚嚣尘上。
曾威震川南、被民间誉为“金朱惹不得”的滇军代理总司令金汉鼎从未见过这种惨败的局面,便一筹莫展地对朱德说:“这可如何是好?”
“没什么了不起,胜败乃兵家常事。”朱德安慰道,“我们不妨先离开云南退到缅甸,再从长计议。”
太阳在人们的心慌意乱中沉落下去,在地上留下一层时有时无的轻纱。朱德和金汉鼎、刘云峰、唐淮源等带着一连人马突出西门,直奔楚雄。他们刚到安宁休息,没料到罗佩金率四十多人的卫队和二十多匹驮马也赶到了。英雄末路、落魄风尘的时候与患难之友不期而遇,他们都格外高兴。
夜已经很深,月亮被一团棉絮遮挡着,残星闭上了疲倦的眼睛。远处传来一阵阵枪声,给会合的场面增添了浓浓的兵家气氛。突然有人传来驻楚雄的滇军司令华封歌倒向唐继尧的消息,这无疑对他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去缅甸是不可能了,看来只能北上。”朱德对金汉鼎和罗佩金说,“莫得办法,这是被逼上梁山了!”
“莫得事,我们继续往南走。”罗佩金满怀信心地劝说大家,“华封歌是我的老部下,我最了解他,他还是很重友情的。看在我的面子上,他会放大家一马,让出路来叫大家过去的。”
“华封歌是个见钱眼开的势利小人,他的友情和良心早已在银圆的叮当声中消失了。”朱德看人看事总是清澈透亮,“他会把最后一个老朋友出卖给唐继尧,来换取高官厚禄的。我们绝不能相信这种有奶便是娘的龟儿子,应该立即掉头北上,到四川后再顺江而下,经上海转广州,去投奔孙中山先生。”
“往北去?谈何容易!一路险山恶水,盗匪出没,凶多吉少啊!”罗佩金坚决反对,“再说,就是能到四川那也是去送死,现在四川掌权的新军阀是同滇军不共戴天的刘湘和杨森,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
“人各有志,不敢强求。”朱德见各说各的理,意见很难统一,只好非常遗憾地说,“看来,我们只好分道扬镳了。但愿我们后会有期,能在云南这块土地上再次相见!”
事实证明了朱德对局势的正确判断,罗佩金一到楚雄,即被华封歌解除武装,罗佩金好不容易逃往华坪,却在双金坡遭到了唐继尧指示的土匪的毒害。
且说朱德一行翻身上马,乘着月色而去。为了摆脱追兵,他们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专走人烟稀少的偏僻小道,穿越在滇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就在此时,华封歌派出的一营骑兵正在穷追猛赶,并重金悬赏捉拿朱德、金汉鼎。于是,逃亡者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只盼尽快甩掉敌人,进入安全地带;追捕者马不停蹄,星夜追踪,一心只想捉到朱德等人好去领赏发财。
一阵滚雷之后,大雨像密集的枪弹撒落下来。冒雨赶到盐丰的朱德一行,深夜遭到普小洪土匪的袭击,土匪凭着人多势众、地形熟悉,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在朱德的指挥下,经过顽强战斗,虽然打退了敌人,但人马损失过半,一个连只剩下十来个军官和几十名士兵。
为了安全起见,朱德在每次出发之前,都派出一个小分队,由刘云峰带领边探路边侦察,以防不测。在抵达金沙江边的前一天,刘云峰在前面中了埋伏,被桃花山上的土匪绑架而去。当朱德听到枪声飞马赶到时,土匪早已逃之夭夭。
四月二十一日,朱德一行穿林海攀悬崖,沿着过去走过的茶马古道来到了金沙江上游会理县的陶家渡。只见两岸的大山如刀砍斧劈一般陡峭壁立,莽莽苍苍的林木遮天蔽日,金沙江活像一群被激怒的狮子咆哮着,在山涧里狂奔不停。
长风劲吹,涛声灌耳,两岸一片苍凉。朱德牵着他的大黑马站在江边,不见一个人影,不见一只渡船。他仰望蓝天,思绪万千,长叹一声:“难道真是苍天无眼,人间无情,我们就莫得法子渡过江去?我朱德自信现在还没有到该见阎王的时候!”
眼前的现实是需要一只救命的船,哪怕是一只小船。朱德的双手放在嘴边作喇叭状,面对白浪翻滚、涛声轰鸣的金沙江呼喊道:“有船吗?过江喽!”
在山谷传来的回声中,朱德的双眼像篦子一般把滩头、江湾、江汊的犄角旮旯都了一遍,仍不见船的影子。当他扫到对岸时,突然露出了惊喜之色:船,那边有一只船!但他又有些不敢相信,用手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瞧时,的的确确是一只船。
“有船了,快来看,一个人从山上下来了,正在上船!”这一奇迹的出现,使朱德极为兴奋。
“有希望了,他向我们划来!”朱德一行像即刻操练的士兵齐刷刷地一字摆开,站在江边向对岸招手欢呼,“船老板,过江喽……”
小船乘风破浪,横江而行,很快就靠岸了。艄公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两只划桨的手干瘦而有力,满脸挂着经验和老练。朱德迎上前去,同老艄公寒暄一番,希望能把他们渡过江去,必有重谢。
老艄公仗义豪爽,一听说是当年护国讨袁的滇军,站在面前同他讲话的正是血战棉花坡的朱德,更是倍感亲切。他非常激动地说:“我在对岸观察多时,觉得你们不像土匪,也不像坏人,看来定有急事要渡过江去。这不,我才冒险过来,没想到竟遇见了贵人!”
“老人家贵姓?是当地人吧?”朱德亲切地问。
“我姓曾,叫曾海若,是丽江永兴人,一直在江上摆渡谋生。前些日子听说唐继尧杀回昆明,到处悬赏捕杀护国军将领,出的价码都吓死人了,高的十几万,低的也是几万。”曾海若气愤地说,“唐继尧这个老贼,心都黑透了。他为了独霸云南,已经六亲不认了,花钱买人头的事,迟早是要遭报应的。我们再穷,也不去干那种丧尽天良的事。要是我遇到他要杀的人,一定摆过江去,让他们逃命!”
没想到在金沙江边,曾海若真的遇到了唐继尧悬赏捕捉的朱德和金汉鼎。他认为这正是天公的安排,也是对他良心的考验。他把胸脯一拍说:“请放心,有我姓曾的在,就有你们在。前面别说是金沙江,就是刀山火海,我也要把各位老总送过去!”
此时,乌云翻滚,眼看就要变天。在江边更不能久留,便决定先摆一趟过江,留下的人等下趟一块过江。
朱德、金汉鼎、唐淮源等带着几个贴身警卫,拉着战马,登上了小船,直驶对岸。真是吉人天相,江上风向突然变换,吹起一阵舒缓的东南风。曾海若笑着说:“各位老总,是你们的好福分借来了东风,一路顺风,平安过江了!”
只见曾海若借着风势,挥舞船桨划向江心。小船被托上浪峰,瞬间又跌向波谷,一高一低在波谷浪尖上颠簸,翻滚的巨浪劈头盖脸地向船上泼来,朱德他们个个都被浇得透湿,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过江以后,朱德拿着一个布包对曾海若说:“老人家冒死摆渡,才使我们脱离险境,本该重金酬谢,只因我们是慌忙出走,没带贵重之物。相信后会有期,你的救难之情、救命之恩来日相报。留下这一百钢洋,你买点酒暖暖身子,驱驱风寒吧!”
“你这不是打我的老脸吗?要是为了钱,我姓曾的就不摆几位老总过江了!”曾海若坚持不收,“再说,你们出门在外,这江湖上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还是留下自己用吧!我只求朱旅长题几个字留作纪念。”
“要得要得!”朱德满口答应,找来一张红纸,像过年写春联一样不假思索地挥毫写就“侠义可嘉”四个力透纸背的大字,然后在落款处写上“朱德题赠”。
曾海若如获至宝,高兴地说:“这比什么都金贵,我一定好好保存……”
告别了曾海若,朱德一行在大水井伍祥贞家借宿一夜,第二天拂晓就由伍祥贞的弟弟带路赶往盐边。上路不久,突然飞来一队人马,全是彝人装束,拖枪挎刀,耀武扬威,还未等他们弄清是咋回事就被团团围住了,枪口直对着朱德等人,只要一扣扳机,准有人去见阎王。
那彝人小头目瞪着一双大眼睛,操着带有浓重口音的四川话喊道:“给老子都放下家伙,举起双手!哪个反抗,就先敲掉他的脑壳。”
“放下家伙……”其余的喽啰们也跟着嚷嚷起来。
“来将不通姓名,就要收枪,未免有点不近情理了。”朱德强压住心头怒火,“弟兄们都是闯荡江湖的人,我先把话说在明处,如何处置,那就悉听尊便了。”
不等对方答话,朱德觉得滇军这块破烂招牌还得打起来,也许可以抵挡一阵子,于是用拇指往后一指:“这位是滇军总司令金汉鼎将军,那位是唐淮源将军,敝人是朱德……”
小头目本来就觉得同自己说话的人威严庄重、不卑不亢,绝非等闲之辈,而讲的又是地道的川音,正在纳闷,一听说是让北洋军闻风丧胆的朱德,一下子就慌了神,立即滚鞍下马,连忙施礼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是各位将军到此,失礼之处还望海涵!我们是边防军的巡逻队,各位老总有何吩咐?”
朱德一听是四川边防军,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预感到一场厮杀将要避免。于是说:“我们有紧急军务途经此地,望能借贵方一条便道通过。我等绝不会在此停留打搅。”
“此事实难做主。”小头目犹豫片刻说,“望派一代表前去同我大哥雷云飞商量,各位可在这里休息两天,等候回话。”
朱德同金汉鼎等商量之后,便派出一位副官去同雷云飞谈判。
雷云飞,号星如,四川盐边人。原来是个贫苦的农家子弟,自幼上过几年私塾。早年参加“袍哥”,从事反清活动。辛亥革命爆发,他在川南一带拉起一支农民武装,在川康滇三省交界的金沙江畔占山为王。后来,四川的新军阀把他收编为四川边防军,大小也算给了个“司令”当。
两天后,朱德一行正在焦急等待消息的时候,突然有一支马队从北面呼啸而来,等到可以看清来人面孔时,朱德一眼就认出里面有派去的副官等人,看来交涉还算顺利。待马队来到面前时,只见一个短小精干的汉子翻身下马,向朱德行了一个军礼:“雷云飞特来迎接各位将军!”
接着便拉开架势用跪江湖拜码头的对试方法打着手势,然后用“袍哥”的黑话向朱德盘问“海底”。
辛亥革命时期,哥老会接受革命党人的领导,朱德加入哥老会后,常以“袍哥”的身份去做士兵工作,哥老会里通行的这一套礼节、规矩、手势和黑话虽然多年不用,但仍谙熟于胸。他对雷云飞的盘底对答如流,应付自如。在一旁的金汉鼎、唐淮源还有雷云飞手下的大小头目,个个都目瞪口呆,惊奇赞叹。
最后,雷云飞双膝跪地,泪流满面地对朱德说:“久闻大名未曾相识,我们原本就是一家人。今日相见,算我雷云飞三生有幸!”
“常言道: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弟兄们在患难中萍水相逢,既然是一家人,也就免礼了!”朱德上前扶起雷云飞。
雷云飞把朱德一行接到乌拉山双龙村的山寨,按“袍哥”的规矩和当地的习俗举行了庆典。他们杀猪宰羊,大摆宴席,三百人出来作陪,其规模之盛大,气氛之热烈,绝不亚于娶媳妇过年。
朱德以把酒论天下的豪迈与雷云飞同饮了结盟的鸡血酒,发誓“患难相顾,富贵同享,永世不忘”。朱德将刻有自己名字的一支德国造勃朗宁手枪取下,连同八支长枪赠予雷云飞,作为见面礼;雷云飞拿出三百钢洋和一些礼物回赠朱德。
雷云飞穿行席间,频频举杯向一个个名不虚传、威风八面的客人祝酒。最后,他恳求朱德留下,为他出谋划策,以图共同发展。朱德坦言自己遭到唐继尧的攻击和追捕,准备北伐的滇军已经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一则要去南方向孙中山复命,再则他本人觉得国民革命已经无望,决心出国学习,寻求救国良方,另辟蹊径。
他们在山寨里休整了十天,等待扮作商人的衣装做好后,朱德将六十名卫队和六十多支长枪短炮和他心爱的坐骑大黑马留给雷云飞,并叮嘱:“这些人马留下于你,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都要用在正道上!”
商人打扮的朱德骑着雷云飞的“八百红”小矮马,唐淮源骑着大骡子,金汉鼎坐着凉轿,在雷云飞挑选的六名神枪手护卫下到了会理。然后,朱德折转北上,渡过白浪滔滔的大渡河,再翻越白雪皑皑的大相岭,一路艰险尽在不言中,于五月中旬回到了陈玉珍的娘家南溪。
朱德后来回忆这一 历史 事件时说:借着唐继尧的毒手,将封建关系,替我斩断。
朱德的孙女朱新华回忆,文革时期,那些人不仅说朱德是黑司令,还是大军阀,朱新华回家给朱德说,你是解放军的总司令,怎么会是大军阀,他们肯定是胡说八道,朱新华因为朱德会生气,谁知朱德非但不生气,反而平静的对朱新华说,他们说的没错,我确实当过军阀,这是我的 历史 ,但是呢,我脱离了我的军阀这个年代,我重新走上了一个这个新的道路,我选择了跟***干革命,这条道路是我这个这一辈子选择的最正确的道路,我一点也不后悔。电视连续剧铁血护国之青年朱德剧组来到泸州拍摄第一场戏,看到了朱德当年在泸州的那个大宅子,导演,演员都很震惊,朱德当年才31岁,就是少将旅长,住的那个大宅子,前后好几个院,房子建筑下面带水,是个水系,反正非常的好,当时朱德一个月的工资是两千大洋,相当于现在人民币40万。当时朱德才30出头,
1921年春朱德就已经被授予了陆军中将,那年也是中国***成立的那一年。他当中将司令官时,工资更高。但朱德在36岁时也就是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就抛弃了一切,之后几经周折加入了***,成为了***内第1128名党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