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第1张

1碎罐

过去,有一个人提着一个非常精美的罐子赶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顿时成了碎片。路人见了,唏嘘不已,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个摔破罐子的人,却像没这么回事一样,头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旧赶他的路。

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多么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么可惜呀!甚至有人还怀疑此人的神经是否正常。

事后,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

这人说:“已经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恋呢?”

大道理:洒脱是一种摆脱了失去和痛苦的超级享受。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何必还要空留恋呢?如果留恋有用,还要继续努力干什么?

2路上的石头

国王费迪南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条两旁临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块“巨石”,任何人想要通过这条路,都得面临这块“巨石”,要么把它推开,要么爬过去,要么绕过去。然后,国王吩咐王子先后通过那条大路,分别把一封密信尽快送到一位大臣手里。王子们很快完成了任务。费迪南开始询问王子们:“你们是怎么把信送到的?”

一个说:“我是爬过那块巨石的。”

一个说:“我是划船过去的。”

也有的说:“我是从水里游过去的。”

只有小王子说:“我是从大路上跑过去的。”

“难道巨石没有拦你的路?”费迪南问。

“我用手使劲一推,它就滚到河里去了。”

“这么大的石头,你怎么想用手去推呢?”

“我不过试了试,”小王子说,“谁知我一推,它就动了。”

原来,那块“巨石”是费迪南和大臣用很轻的材料仿造的。自然,这位善于尝试的王子继承了王位。

大道理: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甚至交给某一个人,自己一点儿也不动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自己要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3一面镜子

一个年轻人正值人生巅峰时却被查出患了白血病,无边无际的绝望一下子笼罩了他的心,他觉得生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拒绝接受任何治疗。

一个深秋的午后,他从医院里逃出来,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忽然,一阵略带嘶哑又异常豪迈的乐曲吸引了他。不远处,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正把弄着一件磨得发亮的乐器,向着寥落的人流动情地弹奏着。还有一点引人注目的是,盲人的怀中挂着一面镜子!

年轻人好奇地上前,趁盲人一曲弹奏完毕时问道:“对不起,打扰了,请问这镜子是你的吗?”

“是的,我的乐器和镜子是我的两件宝贝!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我常常靠这个自娱自乐,可以感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可这面镜子对你有什么意义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盲人微微一笑,说:“我希望有一天出现奇迹,并且也相信有朝一日我能用这面镜子看见自己的脸,因此不管到哪儿,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带着它。”

白血病患者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一个盲人尚且如此热爱生活,而我……他突然彻悟了,又坦然地回到医院接受治疗,尽管每次化疗他都会感受到死去活来的痛楚,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跑过。

他坚强地忍受痛苦的治疗,终于出现了奇迹,他恢复了健康。从此,他也拥有了人生弥足珍贵的两件宝贝: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屹立不倒的信念。

大道理:想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的人,一定要有乐观和坚强的品质,因为乐观和坚强是掌管人生航向的舵手,是把握命运之船的动力桨。

4跳槽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这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忠实的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大道理:不要一味地埋怨环境带给人的诸多不便,其实环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谁处于那个位置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聪明的人会努力去改造罢了。

5三个最优秀的老师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执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

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

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

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

这时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大道理:世上本没有什么天才,所谓的天才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发掘出自身内在的潜力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些非天才们只不过是让自己的潜力继续隐藏罢了。

6父子骑驴

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

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着!

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

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下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大道理:一个人要有主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要活在别人的舆论中,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

7鲨鱼的大小

有一次和朋友去海洋馆。

有个旅客问管理员说:“这只鲨鱼会长多大?”

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多大。”

旅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

管理员仔细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鲨鱼只能局限在几公尺的大小,如果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

大道理: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环境能限制人的思想,人也可以限制自己的思想。不要给自己加框,无法改变环境时,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8移山大法

有一个大师,一直潜心苦练,几十年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

有人虔诚地请教:“大师用何神力,才得以移山?我如何才能练出如此神功呢?”

大师笑道:“练此神功也很简单,只要掌握一点: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你无法改变的,或者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

大道理:如果事情无法改变,你就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山,如果不过来,那你就自己过去吧!

9两个书法家

在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画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米芾的。自然,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

另一个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直到练到了这一步,才觉得心里踏实。

有一天,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说:“请问仁兄,您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呢?”

后一个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呢?”

第一个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大道理:人要从没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不要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一味地模仿别人,那样只会迷失自我,连自己的命运都把握不了了。

10卑微的伟人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回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又过了一年,父亲又带儿子去了丹麦,到安徒生的故居去参观,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怎么他生前会在这栋阁楼里?”父亲回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他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世界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二十年后,伊东布拉格在回忆童年时说:“那时我们家除了很穷以外,还是黑人,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是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也是父亲让我认识到了黑人并不卑微,这两个人的经历让我知道,上帝没有轻看黑人。”

大道理:富有者并不一定伟大,贫穷者也并不一定卑微。上帝是公平的,他把机会撒到每个人的面前,卑微者同样拥有机会。自卑是心灵的钉子,若不拔去,它就总是折磨人。

11应聘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中国台湾市场。他们在正式进军台湾市场前,需要在当地培训一批高级干部,于是进行公开的招考选择。由于要求的标准很高,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没有通过。

经过一再筛选,一位名叫韩定国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的总裁和韩定国谈了三次,并且问了他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假如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愿意吗?”

还未等他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意答道:“我们家的厕所一直都是他洗的。”

总裁十分高兴,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决定录用韩定国。

后来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卑微的工作开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来之所以能成为知名的企业家,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能从卑微的小事做起,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大道理:不要轻视每一件小事,因为每一件大事都是由一件件的小事构成的。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干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做大事。

12善待对手

动物园最近从国外引进了一只极其凶悍的美洲豹供人观赏。为了更好地招待这位远方来的贵客,动物园的管理员们每天为它准备了精美的饭食,并且特意开辟了一个不小的场地供它活动和游玩。然而它始终闷闷不乐,整天无精打采。

也许是刚到异乡,有点想家吧?谁知过了两个多月,美洲豹还是老样子,甚至连饭菜都不想吃了。

眼看着它就要不行了,园长惊慌了,连忙请来兽医多方诊治,检查结果又无甚大病。万般无奈之下,有人提议,不如在草地上放几只美洲虎,或许有些希望。

原来人们无意间发现,每当有虎经过时,美洲豹总会站起来怒目相向,严阵以待。

果不其然,栖息之所有了美洲虎的加入,美洲豹立刻变得活跃警惕起来,又恢复了昔日的威风。

大道理:人生中只有有了对手,才会时刻激励我们保持旺盛的斗志,不断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善待你的对手吧,因为他的存在就像是一针强心剂;感谢你的对手吧,他会使你成为一只威风凛凛的“美洲豹”。

13心境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乐乐的。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可真不少呢!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楼,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大道理:在工作中,平和、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任何对客观环境的不满和怨天尤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14长线如何变短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攻击。当拼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着数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搏击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也失去了冠军的奖杯。

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父,一着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给师父看,并请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着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着,决心在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夺回冠军的奖杯。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能让那条已经定格的线变短呢?他思来想去最后也没有什么办法,不得不再次向师父请教。

没想到师父却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比较,原来的那条线,看起来确实显得短了许多。

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要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条线一样,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大道理:如果想击败对手,就必须想办法使自己变得更为强大。只有你变长了,对手才会显得短。

15“木桶”法则

一位老国王给他的两个儿子一些长短不同的木板,让他们各做一个木桶,并向他们承诺,谁做出的木桶能够装下最多的水,谁就可以继承他的王位。

大儿子尽量把自己的木桶做大,做到桶壁最后一条挡板时没有木材了;而小儿子平均地使用了这些木板,做出了一个看上去桶壁并不很高的木桶。

老国王让两人用自己的桶去装水,结果反而是小儿子并不起眼的木桶装水最多,最终得到了王位。

大道理:好多时候,我们的发展恰恰取决于那块“短木板”,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取长补短,把劣势转变为优势。

16装满石头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柏拉图,以寻求解脱之道。

柏拉图没有说什么,只是给他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并指着一条沙石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拾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开始遵照柏拉图所说的去做,柏拉图则快步走到路的另一头。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小路的尽头,柏拉图问他有什么感觉。

那人说:“感觉越来越沉重。”

“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柏拉图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背着一个空篓子,在人生的路上他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上拿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就会有越走越累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些沉重的负担吗?”

柏拉图反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还是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听后沉默不语。

柏拉图说:“既然都难以割舍,那就不要去想背负的沉重,而去想拥有的欢乐。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恩赐,还有责任和义务。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另外一个,因为他的篓子可能比你的大多了,也沉重多了。这样一想,你的篓子里不就拥有更多的快乐了吗?”那人听后恍然大悟。

大道理:人生在世本来拥有很多的幸福和快乐,不要总是把过去的负担背在身上,放在心上。要用乐观的心态,多去想想快乐的事情,你就会发现心中自然轻松了许多。

17压力

有一位讲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大家都认真地听着。寂静的教室里传出一个浑厚的声音:“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讲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二百克,也有人说三百克。“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讲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讲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讲师继续说道:“其实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如同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压力是否很重,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们所承担的压力,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说完,教室里一片掌声。

大道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也跟着越来越忙。接着,负担也越来越重。不妨在适当的时候放下负担,轻松一下,等调整好了状态再重新拿起。

18华盛顿找马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年轻的时候有件找马的轶事。

一天,他父亲的一匹马被人偷走了。华盛顿同一位警察一起到偷马人的农场里去讨要,但那人拒不归还,一口咬定说:“这是我的马。”

华盛顿用双手遮住了马的双眼,对那个偷马人说:“要是这马真是你的,你一定知道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偷马人犹豫地说。

华盛顿放下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没有瞎。

“我记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偷马人急忙辩解道。

华盛顿又放下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没有瞎。

“我又说错了……”偷马人还想狡辩。

“不错,你是错了。这些充分说明马不是你的。你必须把马还给华盛顿先生。”警官说。

大道理:开动脑筋,将对手引入误途,他的错误便是你的胜利。

19竞选演说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竞选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他正在发表竞选演说,突然,一个破坏分子高声叫道:“垃圾!狗屎!”

很显然,这个人的意思是说:“胡说八道!”或是:“少说空话!”

但是,克林顿却报以容忍的笑,并不理会他的本意,只是安抚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你提出的脏乱问题了!”

大道理:聪明的人善于将不利化为有利。

20马腹上的虻

林肯当政时,聘请了几位反对派的人当顾问。每当提出一个政策,反对派就提意见反对。政府官员提出要辞去这些顾问。林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人走在乡间小道上,看见一个农夫正赶着一匹马犁地。当他走上前去准备问候这个农夫的时候,突然看到在那匹马的侧腹上有一只很大的牛蝇。很明显,那只虻正在叮咬那匹马,而且把那匹马叮得很不自在,因此他就想把那只牛蝇赶走。

正当他举起手来的时候,农夫制止了他。农夫说:“请不要赶走它,朋友。您知道吗,正因为有了这只虻,这匹老马才一直不停地动着。”

大道理:很多时候,恰恰是这些带给你烦恼和不幸的人或事情在促使着你不断地前进。

21杰弗逊大厦

美国华盛顿广场有一座宏伟的建筑,这就是杰弗逊纪念馆大厦。这座大厦历经风雨沧桑,年久失修,表面斑驳陈旧。政府非常担心,派专家调查原因。

调查的最初结果以为侵蚀建筑物的是酸雨,但后来的研究表明,酸雨不至于造成那么大的危害。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而该大厦墙壁每日被冲洗的次数大大多于其他建筑,因此腐蚀就比较严重。

问题是为什么每天清洗呢?因为大厦被大量的鸟粪弄得很脏。为什么大厦有那么多鸟粪?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为什么燕子专爱聚集在这里?因为建筑物上有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这里的蜘蛛特别多?因为墙上有蜘蛛最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这里的飞虫这么多?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为什么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因为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其原因并不在尘埃,而是尘埃在从窗子照射进来的强光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刺激致使飞虫繁殖加快,因而有大量的飞虫聚集在此,以超常的激情繁殖,于是给蜘蛛提供了丰盛的大餐。蜘蛛超常的聚集又吸引了成群结队的燕子流连忘返。燕子吃饱了,自然就地方便,给大厦留下了大量粪便……

因此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是:拉上窗帘。杰弗逊大厦至今完好。

大道理:有些问题并不像我们看起来的那样复杂,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简单办法。

  1《蒙娜丽莎》、《《日出-印象》、《红屋顶》、《蒙特马尔大街》、《林中浴女》、《向日葵》、《芭蕾恋曲》等等,太多了

  2(是说艺术三杰吧)1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2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 。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

  3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3邮票诞生(一)在邮票问世之前

  邮票是近代邮政的产物。而邮政的历史,比邮票长得多。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周朝就已有邮政机构,那时称务邮或驿,合称邮驿。孔子曾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传命。”此种邮驿制度延续了2000多年,一直保持到1912年才取消。

  我国古代邮驿只传递政府的公文和军报,是不收邮费的,用不着发行邮票。但是为了辨别真伪,保证传递的准确、安全,历代都规定了牌符制度,用牌符证明所传的文书是真的。周代用竹符,汉代用铜符,唐代用银符,宋代用木牌,涂漆写字,有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等。金字牌,一天行400里,只有传递敕书和军事机密文件才使用。J13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邮票图案是战国时期的虎节。虎身上有铭文“王命命传凭”,意思是传递王命,供应车马和饮食。这种虎节和虎符一样,一分为二,一半发给传递军事文书的信使,另一半发给驿站或关卡,以查验是否符合,判别真伪。

  清代还有一种排单制度。驿站传递公文或军报都附粘“排单”或“火票”,沿途各站均须填明到达日期和时刻,查核有无延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2月28日湖南沅州发到辰州的公文封套,粘连排单,填了到达各驿站的日期和时刻。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0月4日吉林到直隶(今河北省)的“将军火票”。

  古代邮驿是政府办的,但不收寄老百姓的信件。老百姓要寄信件,只有靠熟人捎带,非常困难。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开始出现了民信局,为民间传递信件。民信局是民办的商业组织,资本大的,在各地设立分局、联号或代理店,形成一定地共有通信网;资本小的,则与其他民信局建立联系,互相接递信件。民信局除捎运信件外,还办理包裹、汇兑等业务。民信局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也没有统一的邮票。民信局收寄信件的收费方式亦不完全一样。有预收的,亦有信件收到时由收信人付费的。收寄费用,有的叫酒资或酒力,也有叫号金的。民信局收寄信件的收据。

  欧洲的情况与我国相似。2000多年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赞扬驿夫说:“不论雨雪风霜,不论酷暑严冬,还是黑夜,都不能阻挡信使迅速完成他们的邮班。”当时邮政是国王的特权,是为王家和朝臣寄送信件和传递信息的。以后商业发达了,邮政才逐渐发展到供商人使用。到了中世纪,欧洲有一些教会、学校、商行开始经营送信业务,为一般群众寄送信件。那时民信局送信,不预收邮费,而是在信送到后才向收信人收取邮资。

  17世纪中叶,法国民信局已很发达。1653年,在巴黎有一位名叫德维拉叶(MONSIEUR DE VELAYER,后为伯爵)的人建立了一个“小邮局”,收寄巴黎市区范围内的信件。他向用户出售一种纸片,上面印有“邮资已付”字样。寄信人把这种纸片贴在信封上,投入信箱。“小邮局”定时开启信箱,把信投交收信人。德维拉叶创造的“邮资已付”的纸片,可以说是现行邮票的雏型。可惜他所创办的‘小邮局“不久便停办了。他发行“邮票”、预收邮费的办法也没有坚持下来。到了1814年,撒丁尼亚王国(在今意大利境内),才重新采用德维拉叶的办法,发行了一种“邮戳纸”(STAMPED PAPER),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在各地邮局出售。寄信人把它贴在信封上,便可将信寄出。邮资是根据传递路程计算的。当时“邮戳纸”有三种面值,即15分、25分和50分。50分的“邮戳纸”为八角形,图案是信差骑在马上,吹着号角,奔驰送信,用蓝色印在光滑的白纸上,纸内印有水印。这种“邮戳纸”发行量很大,但实行时间很短,遗留下来的很少。因图案中的信差似骑士,集邮者称它为“骑士”票,视为珍品。

  18世纪未叶,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实行国营邮政,业务有所发展,但是仍照民办信局的办法,向收信人收取邮费。邮费仍按路程计算。但因当时有些国家本身并不统一,各邦币制不同,互相折算,非常困难。国营邮政,被作为财政来源,邮费昂贵,人民负担不起。据传说,1835年,英国大不列颠岛上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远近闻名,向她求婚者很多。求婚者纷纷写信给她,表示爱慕之情。姑娘每天收信数十件,所付邮资很多,不堪负担。于是她拒收信件,不付邮费。当时象这样拒收邮件的事很多。邮局传递信件,收不到邮费,受到不少损失。

  还有一个传说,1838年的一天,英国有位名叫罗兰希尔(SIR ROWLAND HILL,后为爵士)的人在伦敦乡间散步。他见到一位信差把信送给一位姑娘。姑娘瞧了一下信封,便把信还给信差,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没有钱,付不起邮资,请把信退回去吧!”信差不答应,两个人争执起来。罗兰希尔上前劝说,代付了邮资,把信交给了那位姑娘。信差走后,姑娘对罗兰希尔说:“这封信是我哥哥寄来的。我们预先约好,他平安无事,就在信封上画个圆圈,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平安无事,就不必收信,邮费也就不付了。”罗兰希尔听了姑娘的话,深有感触,立志研究改进邮政传递纳费的办法。

  邮票诞生(二)世界上第一种邮票诞生

  罗兰希尔在1835年就开始研究邮政问题。他发现,英国提高邮资,国家邮政收入反而减少;而法国降低邮资,却使信件增多、邮政收入增加。他进一步研究发现,英国邮政收入减少的原因,是大多数信件到投递时才收费。而许多收信人拒收信件,不付邮费,当信件退回时,寄信人也不会付费。邮局信差白跑了两趟路,分文没有。更明显的是,按传递路程计费,邮资偏高。那时英国邮政规定,从15英里以内单页信函收取邮费4便士,到700英里以上收取17便士,其间共分14级。罗兰希尔通过调查发现:一封信从甲地送到乙地,其运费是很少的。例如,自伦敦到爱丁堡400英里,一封信的邮费不过是1/36便士。但是同一信函,运到较近的地方,因为数量少,分担的运费反而多。所以罗兰希尔得出结论说:“信函按路程远近,收取不同的邮资,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合理的,实际毫无根据。如果邮费多少与信函收寄、运转、投递的成本成正比例,伦敦收寄本地投递的一封信收费2便士,则伦敦寄到爱丁堡的信,加收邮费1/36便士,便足够两地之间的运输费。试问这样微小数目的钱如何收取?”于是,他提出了一项改革办法。即在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范围内,信件不论远近,都收取固定的邮费,每半盎斯(英两)收邮费一便士。所有邮费都须预付。各邮局出售一种表示“邮资已付”的“印花”的信封和封皮纸。为了方便那些不愿使用邮局印刷的信封而用自己的信封的寄信人,邮局另外出售一种表示“邮资已付”的“印花”纸片。纸片大小与“印花”差不多,背面上胶,稍加润湿,即可贴在信封上。那时罗兰希尔称这种纸片为“标签”,实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邮票。

  1837年1月,罗兰希尔写信给梅尔蓬勋爵政府,提出他的建议,但没有结果。他又出版一本名为《论邮政改革:其重要性和实践》(POST OFFICE REFORM: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E)的小册了。当时的邮政总局局长列支菲尔特勋爵(LORD LICHFIFLD)对罗兰希尔的建议竭力反对,并指责说:“我所有听到或读到的荒唐无稽的计划中,这是最为突出的一个。”后来,罗兰希尔再次出版他的小册子,并改为公开发行,引起舆论界的注意,反应极为强烈。1837年11月23日,英国下议院任命一个委员会调查这个问题,1838年7月17日通过信函每半盎斯2便士的“均一邮资法案”,但政府表示反对。1839年7月17日,下议院通过政府预算时,把信函每半盎斯2便士的邮资列入预算通过。1839年12月5日,财政部把信函邮资定为每盎斯为4便士,即原来规定的最低资费,作为过渡,到1840年1月10日起实行罗兰希尔建议的信函不论远近,每半盎斯一便士,即一便士邮资制。

  财政部委任罗兰希尔到该部工作,执行他的改革邮政的计划。1839年,罗兰希尔委托威廉墨尔莱台(WILLIAN MULREADY)设计信封和包封纸。“邮票”是采用了帕金斯的雕刻版印制方法印制出来的。

  帕金斯(JACOB PERKINS)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人,机械发明家。他于1819年发明了轮转印刷机,能用雕刻铜版印刷钞票。

  1839年12月罗兰希尔与帕金斯的公司签订印刷邮票的合同。

  邮票中间的图案是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享利科普尔特(HENRY CAUBOULD)选用了皇家造币厂W惠恩为纪念1837年女王首次访问伦敦城所作奖章上肖像而设计的。查利希恩和弗莱杜立克希恩负责雕刻印模。图案上端中间有“邮资”(POSTAGE)字样,左右两角是交叉十字图形。下端中间是面值“一便士”(ONE PENNY)或“二便士”(TWO PRNNY);左右两角是大写英文字母。

  英国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这是世界上首次发行的邮票。

  英国原来规定自1840年1月10日开始实行一便士邮资制度,但是到了1月,信封、包封纸以及邮票都未准备就绪。于是临时改用在信封上加盖“手戳”来作“邮资已付”的证明,一直用到1840年5月6日。英国1840年发行的邮票共有两种面值,1便士邮票,黑色,集邮者称为黑便士邮票;2便士邮票,蓝色。邮票用白纸印刷 。为了防止伪造,纸里有小皇冠水印。当时只有英国发行邮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当时为了宣传使用邮票,一大张1便士邮票周围留有空白,印着“每枚售价1便士,每排12枚,售价1先令;每一整张售价1英镑。请把邮票粘在信封右上方。沾湿背面,注意别除去粘胶”等字样。当时没有打孔机,每枚邮票周围没有齿孔,邮局出售单枚邮票时要用剪刀把各枚邮票剪开。

  罗兰希尔原来认为,大多数寄信人喜欢购用邮局印制的带有邮票的信封(类似现在的“邮简”)和包封纸。而事实上,大家喜欢购用邮票,并且很多人感觉新奇,整张整张购买。结果邮票供不应求,印刷工人夜以继日地赶印,才满足需要。据统计,从1840年5月6日到1841年1月共售出黑便士邮票7200万枚。

  邮票诞生(三)邮票创始人罗兰希尔

  罗兰 希尔(1795-1879)是英国教育家,邮票的创始人,1795年12月3日出生于基德明斯特。他17岁时开始在其父开设在伯翰希尔托普的学校里教授数学。1827年罗兰希尔迁到托顿汉姆(TOTTENHAM)市布鲁斯堡(BRUCE CASTLE)的学校任职,1833年因病退职。布鲁斯堡1928年被作为英国邮政博物馆。

  1842年,英国自由党政府下台不久,罗兰希尔被解除在财政部执行改革邮政计划的任务。为了补偿他的损失,表扬他的劳绩,国家赠予他一笔款子。后来,自由党重新执政,他被任命为邮政总局秘书,1854年升任邮政总局高级秘书。他管理邮政有方,提高了通信能力。在1838-1864年间,收费函件从7600万件增加到64200万件。1864年罗兰希尔退休,国会给他补助金2万英镑,并保留他的年薪2000英镑,作为退休年金。1879年8月27日,罗兰希尔在汉姆斯特德(HAMSTEAD)逝世,葬于西敏寺。

  4关于路灯,不知道哎。。。

  5 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

  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称为"对比色(互补色)"把对比色放在一起,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若混合在一起,会调出浑浊的颜色 对比色的弱化效果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对比色。 冷暖色指色彩的冷暖分别。色彩学上根据心理感受,把颜色分为暖色调(红、橙、黄)、冷色调(青、蓝)和中性色调(紫、绿、黄、黑、灰、白)。在绘画、设计中,暖/冷色调分别给人以亲密/距离、温暖/凉爽之感。红、橙、**常使人联想起东方旭日和燃烧的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蓝色常使人联想起高空的蓝天、阴影处的冰雪,因此有寒冷的感觉,所以称为“冷色”;绿、紫等色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暖,故称为“中性色”。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在同类色彩中,含暖意成分多的较暖,反之较冷。

  6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乡”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只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编辑本段]起源和发展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另一说: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明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就是《四美图》,都作高客长袖的宫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两幅画上都盖有“平阳姬家雕郎”的店铺字样,足见在宋时人物年画已具规模。

  由于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这样发展下来,年画也就特别发达起来。今日被保存下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绿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颇精致,迄今仍为民间所师法。还有实用的历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历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至于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及至明末崇祯间,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极为驰名,图画内容也愈见丰富。

  清代人才辈出,年画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予人以一种幽默感。印制方面亦有各种各样,有木板、有石印、有胶版、有国画、有水彩、有图案、有单线平涂。有炭彩、有仿古、有创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画的,例如姑苏年画中之“西洋之剧场”就是。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乡”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只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编辑本段]起源和发展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另一说: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7素描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素描是其它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 另外对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素描虽然被视为是两度空间 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却也同时暗示这两者。

  素描是画家工作的最后成果,也可以作为复制或摹写的基础,但以它的 性质而言,它是独特的。虽然各种艺术不一定都要先绘出素描稿,但素 描却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在作画时往往预先勾出轮廓作为草稿,然 后用色彩渲染,当艺术作品完成时,素描稿常被掩没或销毁。因此,素 描只是一种技术准备。到14世纪末,素描不再仅是附属品,而成为一门 独立的艺术。它有着广泛的表现范畴:能表现体积、空间、深度、实质 和动作。文艺复兴以后,素描已不仅只有实用地位,而是成为能代表人 类创作能力的艺术品。

邮票诞生(一)在邮票问世之前

邮票是近代邮政的产物。而邮政的历史,比邮票长得多。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周朝就已有邮政机构,那时称务邮或驿,合称邮驿。孔子曾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传命。”此种邮驿制度延续了2000多年,一直保持到1912年才取消。

我国古代邮驿只传递政府的公文和军报,是不收邮费的,用不着发行邮票。但是为了辨别真伪,保证传递的准确、安全,历代都规定了牌符制度,用牌符证明所传的文书是真的。周代用竹符,汉代用铜符,唐代用银符,宋代用木牌,涂漆写字,有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等。金字牌,一天行400里,只有传递敕书和军事机密文件才使用。J13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邮票图案是战国时期的虎节。虎身上有铭文“王命命传凭”,意思是传递王命,供应车马和饮食。这种虎节和虎符一样,一分为二,一半发给传递军事文书的信使,另一半发给驿站或关卡,以查验是否符合,判别真伪。

清代还有一种排单制度。驿站传递公文或军报都附粘“排单”或“火票”,沿途各站均须填明到达日期和时刻,查核有无延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2月28日湖南沅州发到辰州的公文封套,粘连排单,填了到达各驿站的日期和时刻。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0月4日吉林到直隶(今河北省)的“将军火票”。

古代邮驿是政府办的,但不收寄老百姓的信件。老百姓要寄信件,只有靠熟人捎带,非常困难。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开始出现了民信局,为民间传递信件。民信局是民办的商业组织,资本大的,在各地设立分局、联号或代理店,形成一定地共有通信网;资本小的,则与其他民信局建立联系,互相接递信件。民信局除捎运信件外,还办理包裹、汇兑等业务。民信局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也没有统一的邮票。民信局收寄信件的收费方式亦不完全一样。有预收的,亦有信件收到时由收信人付费的。收寄费用,有的叫酒资或酒力,也有叫号金的。民信局收寄信件的收据。

欧洲的情况与我国相似。2000多年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赞扬驿夫说:“不论雨雪风霜,不论酷暑严冬,还是黑夜,都不能阻挡信使迅速完成他们的邮班。”当时邮政是国王的特权,是为王家和朝臣寄送信件和传递信息的。以后商业发达了,邮政才逐渐发展到供商人使用。到了中世纪,欧洲有一些教会、学校、商行开始经营送信业务,为一般群众寄送信件。那时民信局送信,不预收邮费,而是在信送到后才向收信人收取邮资。

17世纪中叶,法国民信局已很发达。1653年,在巴黎有一位名叫德维拉叶(MONSIEUR DE VELAYER,后为伯爵)的人建立了一个“小邮局”,收寄巴黎市区范围内的信件。他向用户出售一种纸片,上面印有“邮资已付”字样。寄信人把这种纸片贴在信封上,投入信箱。“小邮局”定时开启信箱,把信投交收信人。德维拉叶创造的“邮资已付”的纸片,可以说是现行邮票的雏型。可惜他所创办的‘小邮局“不久便停办了。他发行“邮票”、预收邮费的办法也没有坚持下来。到了1814年,撒丁尼亚王国(在今意大利境内),才重新采用德维拉叶的办法,发行了一种“邮戳纸”(STAMPED PAPER),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在各地邮局出售。寄信人把它贴在信封上,便可将信寄出。邮资是根据传递路程计算的。当时“邮戳纸”有三种面值,即15分、25分和50分。50分的“邮戳纸”为八角形,图案是信差骑在马上,吹着号角,奔驰送信,用蓝色印在光滑的白纸上,纸内印有水印。这种“邮戳纸”发行量很大,但实行时间很短,遗留下来的很少。因图案中的信差似骑士,集邮者称它为“骑士”票,视为珍品。

18世纪未叶,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实行国营邮政,业务有所发展,但是仍照民办信局的办法,向收信人收取邮费。邮费仍按路程计算。但因当时有些国家本身并不统一,各邦币制不同,互相折算,非常困难。国营邮政,被作为财政来源,邮费昂贵,人民负担不起。据传说,1835年,英国大不列颠岛上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远近闻名,向她求婚者很多。求婚者纷纷写信给她,表示爱慕之情。姑娘每天收信数十件,所付邮资很多,不堪负担。于是她拒收信件,不付邮费。当时象这样拒收邮件的事很多。邮局传递信件,收不到邮费,受到不少损失。

还有一个传说,1838年的一天,英国有位名叫罗兰希尔(SIR ROWLAND HILL,后为爵士)的人在伦敦乡间散步。他见到一位信差把信送给一位姑娘。姑娘瞧了一下信封,便把信还给信差,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没有钱,付不起邮资,请把信退回去吧!”信差不答应,两个人争执起来。罗兰希尔上前劝说,代付了邮资,把信交给了那位姑娘。信差走后,姑娘对罗兰希尔说:“这封信是我哥哥寄来的。我们预先约好,他平安无事,就在信封上画个圆圈,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平安无事,就不必收信,邮费也就不付了。”罗兰希尔听了姑娘的话,深有感触,立志研究改进邮政传递纳费的办法。

邮票诞生(二)世界上第一种邮票诞生

罗兰希尔在1835年就开始研究邮政问题。他发现,英国提高邮资,国家邮政收入反而减少;而法国降低邮资,却使信件增多、邮政收入增加。他进一步研究发现,英国邮政收入减少的原因,是大多数信件到投递时才收费。而许多收信人拒收信件,不付邮费,当信件退回时,寄信人也不会付费。邮局信差白跑了两趟路,分文没有。更明显的是,按传递路程计费,邮资偏高。那时英国邮政规定,从15英里以内单页信函收取邮费4便士,到700英里以上收取17便士,其间共分14级。罗兰希尔通过调查发现:一封信从甲地送到乙地,其运费是很少的。例如,自伦敦到爱丁堡400英里,一封信的邮费不过是1/36便士。但是同一信函,运到较近的地方,因为数量少,分担的运费反而多。所以罗兰希尔得出结论说:“信函按路程远近,收取不同的邮资,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合理的,实际毫无根据。如果邮费多少与信函收寄、运转、投递的成本成正比例,伦敦收寄本地投递的一封信收费2便士,则伦敦寄到爱丁堡的信,加收邮费1/36便士,便足够两地之间的运输费。试问这样微小数目的钱如何收取?”于是,他提出了一项改革办法。即在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范围内,信件不论远近,都收取固定的邮费,每半盎斯(英两)收邮费一便士。所有邮费都须预付。各邮局出售一种表示“邮资已付”的“印花”的信封和封皮纸。为了方便那些不愿使用邮局印刷的信封而用自己的信封的寄信人,邮局另外出售一种表示“邮资已付”的“印花”纸片。纸片大小与“印花”差不多,背面上胶,稍加润湿,即可贴在信封上。那时罗兰希尔称这种纸片为“标签”,实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邮票。

1837年1月,罗兰希尔写信给梅尔蓬勋爵政府,提出他的建议,但没有结果。他又出版一本名为《论邮政改革:其重要性和实践》(POST OFFICE REFORM: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E)的小册了。当时的邮政总局局长列支菲尔特勋爵(LORD LICHFIFLD)对罗兰希尔的建议竭力反对,并指责说:“我所有听到或读到的荒唐无稽的计划中,这是最为突出的一个。”后来,罗兰希尔再次出版他的小册子,并改为公开发行,引起舆论界的注意,反应极为强烈。1837年11月23日,英国下议院任命一个委员会调查这个问题,1838年7月17日通过信函每半盎斯2便士的“均一邮资法案”,但政府表示反对。1839年7月17日,下议院通过政府预算时,把信函每半盎斯2便士的邮资列入预算通过。1839年12月5日,财政部把信函邮资定为每盎斯为4便士,即原来规定的最低资费,作为过渡,到1840年1月10日起实行罗兰希尔建议的信函不论远近,每半盎斯一便士,即一便士邮资制。

财政部委任罗兰希尔到该部工作,执行他的改革邮政的计划。1839年,罗兰希尔委托威廉墨尔莱台(WILLIAN MULREADY)设计信封和包封纸。“邮票”是采用了帕金斯的雕刻版印制方法印制出来的。

帕金斯(JACOB PERKINS)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人,机械发明家。他于1819年发明了轮转印刷机,能用雕刻铜版印刷钞票。

1839年12月罗兰希尔与帕金斯的公司签订印刷邮票的合同。

邮票中间的图案是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享利科普尔特(HENRY CAUBOULD)选用了皇家造币厂W惠恩为纪念1837年女王首次访问伦敦城所作奖章上肖像而设计的。查利希恩和弗莱杜立克希恩负责雕刻印模。图案上端中间有“邮资”(POSTAGE)字样,左右两角是交叉十字图形。下端中间是面值“一便士”(ONE PENNY)或“二便士”(TWO PRNNY);左右两角是大写英文字母。

英国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这是世界上首次发行的邮票。

英国原来规定自1840年1月10日开始实行一便士邮资制度,但是到了1月,信封、包封纸以及邮票都未准备就绪。于是临时改用在信封上加盖“手戳”来作“邮资已付”的证明,一直用到1840年5月6日。英国1840年发行的邮票共有两种面值,1便士邮票,黑色,集邮者称为黑便士邮票;2便士邮票,蓝色。邮票用白纸印刷 。为了防止伪造,纸里有小皇冠水印。当时只有英国发行邮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当时为了宣传使用邮票,一大张1便士邮票周围留有空白,印着“每枚售价1便士,每排12枚,售价1先令;每一整张售价1英镑。请把邮票粘在信封右上方。沾湿背面,注意别除去粘胶”等字样。当时没有打孔机,每枚邮票周围没有齿孔,邮局出售单枚邮票时要用剪刀把各枚邮票剪开。

罗兰希尔原来认为,大多数寄信人喜欢购用邮局印制的带有邮票的信封(类似现在的“邮简”)和包封纸。而事实上,大家喜欢购用邮票,并且很多人感觉新奇,整张整张购买。结果邮票供不应求,印刷工人夜以继日地赶印,才满足需要。据统计,从1840年5月6日到1841年1月共售出黑便士邮票7200万枚。

邮票诞生(三)邮票创始人罗兰希尔

罗兰 希尔(1795-1879)是英国教育家,邮票的创始人,1795年12月3日出生于基德明斯特。他17岁时开始在其父开设在伯翰希尔托普的学校里教授数学。1827年罗兰希尔迁到托顿汉姆(TOTTENHAM)市布鲁斯堡(BRUCE CASTLE)的学校任职,1833年因病退职。布鲁斯堡1928年被作为英国邮政博物馆。

1842年,英国自由党政府下台不久,罗兰希尔被解除在财政部执行改革邮政计划的任务。为了补偿他的损失,表扬他的劳绩,国家赠予他一笔款子。后来,自由党重新执政,他被任命为邮政总局秘书,1854年升任邮政总局高级秘书。他管理邮政有方,提高了通信能力。在1838-1864年间,收费函件从7600万件增加到64200万件。1864年罗兰希尔退休,国会给他补助金2万英镑,并保留他的年薪2000英镑,作为退休年金。1879年8月27日,罗兰希尔在汉姆斯特德(HAMSTEAD)逝世,葬于西敏寺。

邮票类型

1普通邮票:在我国邮票目录中,专门列有一种常用的邮票,称为普通邮票,它是使用最多的一种邮票。面值由大到小,应有尽有,图案变换较少,用完之后可再版加印。普通邮票的特点是票幅小,面值种类多,使用时间长。

2纪念邮票:纪念邮票是为纪念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纪念著名从物而发行的一种邮票。纪念邮票思想性强,大多以纪念的事件和人物为主图,有时还印有纪念邮票的名称。纪念邮票的特点是票幅大,印制精美,发行数量较少。

3特种邮票:我国特种邮票是为宣传某些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而发行的一种邮票。

4航空邮票:航空邮票是专为邮寄航空信件而贴用的邮票。

5欠资邮票:欠资邮票是寄信人在寄信时未贴邮票或者未足邮票,邮局发现后 加贴的补收邮资的凭证,由收件人缴纳邮费。这种欠资邮票邮局不出售,也不具有预付邮资的效力。

6军用邮票:军用邮票是专门为军人寄信贴用的邮票。

7附捐邮票:国家为社会公共事业筹集基金而发行的附加捐资邮票,也叫福利邮票或慈善邮票。这种邮票既用于邮政通信,又用来为福利事业筹款。附捐邮票与普通邮票的区别是除邮票面值外,另加捐资,捐资部分用于福利事业。

8无面值邮票:在奇异的邮票世界里,还有一种没有面值的邮票,称无面值邮票。

9加盖邮票: 在邮票或非邮票上加盖面值或文字,当作一种新邮票使用的,叫做加盖邮票。

10无齿孔邮票:在英国发行世界第一枚黑便士邮票后的几十年中,各国发行的邮票都没有齿孔。自1854年打孔机出现后,各国才开始发行有齿孔的邮票。到20世纪中期前后,虽然各国普遍拥有打孔设备,但有些国家为了增加集邮品种,也发行一些无齿孔邮票。

11快信邮票:快信邮票也叫快递邮票,是用于快递邮件上的邮票。

12小全张:小全张是把全套邮票印在一张小型纸上的邮票。它的图案、面值、枚数与同时发行的邮票完全相同,四周饰以花纹、图案及文字。

13小型张:小型张是在一张纸上印一枚小张邮票,一般来说,小型张都是单独设计的图案,也有的是用原来的邮票图案印制的,小型张同小全张一样也可以整张贴在邮件上使用。

14小本票:由数枚相同一面值或多种面值的邮票,连印在一起装订在小本册内,称小本票。小本票上的邮票与原邮票的图案、面值 、刷色均相同,只是由于装订裁切往往有一边功两边无齿孔。

15对剖票:邮票对剖开继续使用,这似乎叫人很难相信。但确实有把一枚完好的邮票对角分开或者竖着对半分开再使用的邮票。这种邮票一般都是在特殊情况下形成的。

16发光邮票:发光邮票包含磷光邮票和荧光邮票,磷光邮票与荧光邮票在紫外灯下,能显示出特殊的颜色或鲜艳夺目的光彩,如红、黄、绿、蓝等。当贴有磷光邮票的信件进入自动信函分拣机时,磷光条杠在机器的紫外线灯照射下,就会发出闪闪的磷光或荧光。分拣机就会根据邮票上发出的磷光或荧光条杠数目,识别出寄往本埠、外埠和国外的信函,并自动盖上邮戳。

17盘卷邮票:是邮局自动售票机出售的一种邮票,这种邮票在自动售票机内呈盘卷状,一般由1000枚至3000枚同一面值的邮票组成。

18电子邮票:电子邮票又称自动化邮票,是邮局自动售票机自动加盖面值出售的一种邮票。当把硬币投入自动售票机内,按动所需面值的键,由电脑控制的号码机秒在空面值邮票上加盖面值出售。这种电子邮票一般无齿孔,背面无胶。

19金属邮票:一般来说,邮票都是用纸印制的,但也有些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邮票。金属邮票背面裱有一层薄纸,可象普通邮票一样贴在邮件上使用。

20唱片邮票:唱片邮票录有歌曲,背面裱纸,无齿孔。把它们放在电唱机上就会发出清晰悦耳的乐曲,听起来和普通唱片一样。

21塑料邮票:塑料邮票图案景物逼真,活灵活现,惹人喜爱。它虽然也和纸制邮票一样能贴地信件上使用,但是有一个缺点,不容易盖销。因此,只能作为收藏品,不便在通信中实际使用。

22丝绸邮票:丝绸邮票用丝绸印制的邮票。

23奇形邮票:由于集邮活动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有些国家出于商业目的大量发行邮票。他们不仅在邮票选题、图案设计、印刷方面精益求精,而且在邮票形状上也不断创新。

24尼龙邮票:是以尼龙化纤织物为材料印制的邮票。

邮票知识

(一)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 、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已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邮票上的国名: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三)邮票面值: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邮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数字22和C分组成。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军用邮票、公事邮票等。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88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