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好过寡妇难啥意思?

光棍好过寡妇难啥意思?,第1张

农村存在很多老话,讲述了一些农村人和事的现象和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旧时代的老话并不一定适应新时代,但也有很多关于人的,似乎不会跟着时代有太大的变化,就像体现世态炎凉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到哪个时代,总有这样的人,这句“只有终身光棍,没有落地寡妇”,也是关于人的,到了今天,还是挺有道理。

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成为光棍容易寡妇难的一个情况,特别是农村,条件差一点的,天生又有些缺陷的,可能就是终身光棍了,当然,大部分终身光棍是后天养成的,农村有句老话,10个光棍9个懒,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哪个女孩子愿意跟着你遭罪呢?一时穷没关系,但你得有上进心,能吃苦,要努力,怎么会找不着媳妇?当然了,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男女比例失调,也是其中因素之一,有总比没有好吧?

也就是因为有了“有总比没有好”的客观条件,就很难有落地的寡妇,此话的意思就是没有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单身到老的女人,就算先天有缺陷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将来也能找到另外一半。寡妇一词本身含义是没有丈夫的女人,后因为几乎没有女人会没有丈夫,所以寡妇又多指婚后丈夫去世的女人。

农村经常听闻一些人老人抱怨自己儿子娶媳妇难,但将心比心的想想,造成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是什么?农村在这个天平发生倾斜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农村一些老一辈,一方面总带着“母凭子贵”的老思想,一方面又在感叹彩礼钱贵,结婚难,自己不改变,这个苦果只能咱男同胞自己咬碎牙吞进肚子里了。

娶媳妇难,总不至于去进口几千万的缺口回来吧?只能优胜劣汰了,所以,想要娶个好媳妇,唯有努力。而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咱们自身的“母凭子贵”的老思想就得改,“人人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不能成为大家口里的空口号。

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的,右上角关注下农人解说,有其他看法的,请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一起努力,从我做起,让这句“只有终身光棍,没有落地寡妇”永远不再适用新时代。

农村老话说“只有终身光棍,没有落地寡妇”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只有终身光棍,没有落地寡妇”,这句话是农村留下来的一句老话,主要还是说的光棍和寡妇这两种苦命人。

“只有终身光棍”,光棍是什么?是那些娶不上媳妇的男人,要么是家庭条件太差、要么是身有残疾、要么就是人品有问题没人肯嫁。而且在农村的确有那种一辈子娶不上媳妇的老光棍,生活较为困苦、落魄,一般都是这种类型的,这也是“终身光棍”的由来。总的来说这类人都是比较可怜的,尤其是在年老之后,身边没有人可以依靠、孤苦伶仃。

“没有落地寡妇”,而寡妇就不同了。寡妇是什么?寡妇是成家之后家里男人因病或者事故等原因身故而留下的遗孀,并且没有再嫁的。这样的寡妇在农村里也是生活比较难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有一定压力的。特别是农村里有一些游手好闲或者心术不正的人都会盯着这类寡妇想沾点便宜的。所以说“没有落地寡妇”,因为都是成家之后才会出现寡妇这个说法。

总的来说,无论是光棍还是寡妇,都是苦命之人,都会在生活中承受着背后村里人的指指点点,为什么?就是因为农村的一些传统思想在作怪。

农村光棍那么多,到底该怎么办?

农村光棍那么多,该怎么办怎么办。光棍并不是本世界的特色,当然也不是我们国家的专属,试问往朝往代的光棍都去了哪里,人家自有人家的归宿。光棍到底该怎么办?该怎么办怎么办,不知道题主所谓的怎么办是哪方面的?

一、

如果指的是光棍的婚恋,说实话,历来光棍没多少婚恋有结果的。正如同小时候,年幼无知的我,到底不明了“光棍”的含意,以为所谓的“打光棍”就是一种职业。

因为,我有个同学,他的哥哥就是“打光棍”的。生得有一米八,健壮魁梧,五官端正。据说是铁了心要“打光棍”的,后来和他我这同学成为要好的朋友,才知道,他哥是早年找对象,被那好模样的对象伤透了心,发誓一辈子不婚的主儿。

他果然没有再找过别人。相反的,我这同学倒是开通得很。小学就有牵手的女同学,中学更有求爱的信,再往大嘛,应该是女朋友前呼后拥了。

呵呵,世上这事儿,就这么蹊跷和不公平。

打小也有个邻居,也是“打光棍”的。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他倒是挺快乐,也乐于助人。可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是早间多做饭,中午、晚上吃剩饭。后来搬迁了,听说他不久也就死了。

提到农村的光棍,人们就会想到那种景象,夕阳下,斜坡上,大小的光棍斜躺一堆,三十多的,四、五十的,六、七十的。懒洋洋晒太阳,直到别人回家晚餐,他们也会散了,张家媳妇李家婆的话题,也就尽了。

当然,也有个别聪颖整洁的,但毕竟少数。往往是没几年,便去了城里亦或他乡。

二、

农村的光棍都有啥特点呢?大致就是懒、馋、奸、脏、乱、差。

1、懒惰几乎是农村里光棍的特征。

事实上别人也就这样看待的,因为懒惰而沦为光棍,又因为光棍而巩固了懒惰。不管哪种原因参与了光棍的大军,懒惰是很容易上身呢,一个人的生活成本不算高,大多光棍也有把力气。所以,满足一个人的穿衣糊口,很容易做到,所以,懒惰成了他们尊享的权利。

因为他们不必为妻儿老小操心,更不需要有什么深谋远虑。

2、馋呢。一个说的是光棍休闲,自然吃喝拉撒成了他们操持的首要事件,其实,不论城市里,还是农村里,一个人没有远大的理想,自会把生活的主题锁定到大吃大喝上面,你可以看看周边人,是否有这样的角色,不乏其人。

另一个馋,是说光棍的性爱,他们往往年富力强,他们更会有荷尔蒙带来的冲动。所以,寡妇、两地分居的村妇就成了他们的猎艳对象。说白了,对于一个光棍来说,一个是上面的吃,一个是下面的满足。这也许就构成了他们生命的全部了。

呵呵,他们成了人生欲望的极简主义者。甚至连村里弱智而导致的无所事事,也无能所事的妇女,也会成为他们取乐的对象。

3、奸,狡猾也。可别小看,光棍的智商并不算都低,有的甚至是一个村子里的佼佼者。他们自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

具体表现在,他们很珍惜自己的劳动。其中优秀者,自是村长、书记家中的光顾者。村里有什么公益事业,或者哪家婚丧嫁娶需要劳动力、帮忙者的场合,他们就担当了重要的基层角色。

大吃大喝好几天,杂活儿、累活儿、脏活儿都能干!有的甚至写对联儿、抬棺材、管伙房、借家什,都干得风生水起。

所以,别看是同一个村子里光棍,普通人用人家,真也没那么容易呢。除非是那些智商低下的光棍,给几个馒头,吃两碗面,就会帮你干活儿。

并且,好多光棍是连拿带偷呢。所以,明智而有身份的人家使用光棍,也得看看是谁,他在光棍的阶层属于什么角色。

4、脏乱差。

光棍几乎就是固定住宿的流浪者,能搞好自己卫生的并不多。一方面,他们得操持一日三餐或者两餐,另一方面呢,是他们严重空乏的情感世界。怎么办?

一种形式是每日的“例会”,大多村里的光棍是聚集在一起的,他们相互温暖,相互抱团,相互调侃,既分成了三六九等,又独立于普通村民的世界。他们最大的活动就是每日必定聚会在一起。谈东谈西,谈村里的事儿,邻村的事儿,但是,讨论最多的是谁家里的大姑娘、小媳妇。

另一种形式呢?相好不错的光棍几个或者两三个,也会搭伙过日子。具体什么内容,普通人大都不清楚了。

通过这些形式,小的光棍找到了大家庭的温暖,老的光棍也寻到了很多存在感。类似“丐帮”,又没那多规矩。

脏,确实成了他们的特性。毫无夸张,加入了村里“光棍”的行列,也就等于失去了活着的动力。能怎么将就就怎么将就。他们不需要为别人看而打扫家里。你没必要做出常人的样子而摆置得自己干净利落。

日积月累的放松和无为,光棍也是没头绪的代表,更很少有守时自律者。

三、

导致一个人成为光棍的原因有哪些?

1、光棍一般体质还行,但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眼光狭隘。

吃一天、过一天,过一天、混一天是他们最大的特色。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加入光棍的行列,并不是需要什么痛下决心的事儿,只要他们不再作为,只要他们不考虑以后的娶妻生子,自然很容易的,尤其农村里。一个普通适婚男人只要条件达不到,或者经过几次挫折和失败之后,也就成了标准的光棍。

这个大门是随时向你敞开的。

上个世纪的老光棍,自有脏乱差的毛病,现在的新光棍,不一定非得脏乱差,却实在更加懒馋奸。

他们心胸狭窄,他们鼠目寸光,他们颓丧,他们不想有所作为。他们最主要的是,不再扬起生命的风帆了。

2、光棍的信息闭塞。

再先进的电子设备,假如你给了光棍,他首先想到的是用来娱乐。用来搜集社会的负面东西,搜集人性的阴暗面。所幸,我也有光棍朋友,牢骚是他们共同的内核,重复是他们擅长的表演,啰嗦是他们的心理写照。

如果你愿意接受一些负面的东西,就去找他们吧。城市里的光棍有此倾向,我想,农村里的光棍更会如此,并且更倾向于及时行乐。

由于情感的缺失——往往一个光棍,在他的家庭里,也处于失败者的角色——一个光棍身上是不乏负面因素的,更多的,是他们长年累月积辱成仇的畸形心态。

由于这些,更加巩固了他们狭隘的认知,更加堵死了他们信息的通路。于是,他们更容易局限在信息闭塞的角落里面自怨自艾。

加上好多人对他们的歧视,越发使他们远离了正常社会。

3、技能缺乏。

一个人到了光棍的角色,和他的社会生存能力弱有息息相关的联系。

试想,一个拥有某项卓越技能者,肯定会在此领域风生水起,他的经济能力自是不差,他的婚恋能力肯定不弱。

一个某行业的技艺娴熟者,自有自己的荣耀和存在感,也会有他适当的社交圈子。所以,他的谈婚论嫁一般来说也不可能成了什么问题。

农村里,光棍属于地地道道的资源匮乏者,就个人而言他们也往往是技能匮乏者。更多的,除了有一把好力气,啥都没有!

最最可怕的是,第一他们也没有学习的意识,第二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条件。

于是,好多农村光棍摘掉光棍的帽子,并不容易。

4、至于那些家道中落者,生意惨败者,天生残疾者,两劳释放者沦为的光棍,倒不见得比普通光棍差。

因为他们自是光棍里面的特殊人群。

家道中落者,累死的骆驼比马大,不心高气傲就行。

生意惨败、妻离子散者,应该有常人不具备的反弹能力,关键看他自己了。

天生残疾,好多反而是奋发的典范。当然即使天生弱智的,也有国家相关政策。

两劳释放者,他们的江湖自是普通人不大懂得。

所以,类似于数学的负负得正,特殊人群里的特殊人物,并不一般。

四、

解决的方法。

关键就是脱贫致富。这是解决农村里光棍的最主要出路。国家也看到这个问题了,因为越是贫穷落后的农村里,光棍越多。女人没罪过,谁不想借婚姻的桥梁走上幸福无忧之路呢?

所以,贫穷是光棍的温床,意识的觉醒,才应该是农村光棍的觉醒。村里光棍并不像城里的剩男剩女,他们是不会被挑选的角落,有一些可怜得甚至连恋爱都不曾谈过,就被甩到了光棍的角落里。

所以,教育也是担当了很大的责任。因为一个人甘于“打光棍”不是思想出了问题,就是能力有了问题。再者,走出去,才有市场。我当然鼓励村里光棍学技能,走出去。

作者阿尚青子

源于网络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寡妇总是在半夜三更的时候起来磨豆腐,因为家中没有了劳动力,所以就只能自己半夜起来磨,因为在古时候人们磨豆腐都是选择用的石磨,因为人们把泡过水的黄豆放在石磨洞里,然后需要推两扇石磨,以此借用咬合力需要把黄豆磨成豆汁,最后才能做成豆腐,通常这种活都是男人来做的,因为是比较劳累的,但寡妇家中缺少劳动力,所以就只能亲力亲为,但是偏偏在半夜做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其实对于这点主要是因为寂寞导致的,因为是人就有欲望,这是很正常的事,特别是对于寡妇这种死了丈夫的人来说,很多时候一旦到了晚上就会寂寞难耐,但是古代的话对于寡妇的束缚又比较多,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贞洁烈女都是捧得高高的,认为寡妇如果改嫁的话就是耻辱,所以趋于这样的心态寡妇基本都不敢改嫁,所以据记载寡妇晚上寂寞难耐了就数黄豆,把自己弄得很累了才能睡得着,而且有些寡妇为了缓解相思之苦甚至还自残,比如剪自己的手指头,可以说古代的思想对于女性来说是尤为残忍的。

“光棍半夜洗衣服”讲的就是光棍因为需要工作,但是家里又没有女人,所以就只能自己半夜起来洗衣服,其实这点跟寡妇也是相同的,因为光棍也是寂寞难耐,所以没办法只能用洗衣服来打发时间,其实这里透露的还是光棍和寡妇背后的那种“性压抑”,所以从这里光棍半夜洗衣服其实还是透露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想女人了。

其实对于这点也是很正常的,正所谓“食色性也”,对于欲望男女之间也都是有的,所以对于男人半夜起来洗衣服还有个解释,那就是男人睡觉梦遗了,从而这里的衣服也是指亵裤,因为男人在睡梦中也是比较渴望有女人,但奈何只是春梦一场,因此就不得已半夜起来洗亵裤了。

光棍不娶活汉妻意思如下:

农村俗语是结合当时的情况总结提炼出来的一两句话,光棍不娶活汉妻的意思是宁可娶丈夫去世的寡妇,也不能够娶被休了的女人,在以前对于被休了的女人,在农村还是特别嫌弃的,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话。

活汉妻被丈夫“一纸休书”退回娘家的妇人,因其原夫未死,故俗称为“活汉妻”。社会上对活汉妻成见很深,认为这种人身上一定有难以洗涤的污点,故民间有“有钱莫娶活汉妻”之谚。娶活汉妻的,都是一些无钱娶妻的穷光棍或妻子死后无力再娶的人。

夫妻相处的方法:

一、多点安慰

人生旅途不可能事事如意,当一方遇到烦恼时,另一方应以温柔来抚慰对方的心灵。有道是“一句好话暖三冬”,况且,一份忧愁若两人分担,忧愁只有一半。安慰一方时,不妨使用幽默、开导、劝解等办法,特别是幽默会使效果“更胜一筹”。

二、角色平衡

应该承认夫妻间完全没有差异是不现实的,因为有些差异确难避免,而有些人轻视这些差异,造成了一些家庭的解体。但是,在承认差异的同时,夫妻双方还得学一点差异转化的本领。每当两人有步伐不一致的时候,要马上警觉到这种变化。

(一)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曾经有个规定:如果第一胎生了男孩,则不准生二胎;如果第一胎生了女孩,则可以再生一个。

农村,一直存在浓厚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不一定是封建糟粕,更可能是由当时农村的生产条件决定的。农村的农业生产都是体力活,在没有农用机械的年代,除了少许的牛、驴、骡子等家畜可以代替部分体力劳动之外,其他都基本靠人力来完成的。男性因为力气大可以做更重的农活,在劳动上更占优势,男人多的家庭占据更多的生产资源。

“嫁进谁家门,就是谁家人”!农村的婚姻形式都是女方搬到男方家去。养儿子的家庭娶了媳妇,家里就会多个劳动力,付出一些金钱也感觉很赚;而如果养女儿,等她出嫁了家里就会少个劳动力,更像是自己辛苦培养了一盆花,等花快开了却被人家连盆一起端走了。

“重男轻女”的思想加上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特殊规定,必定会造成农村男女比例的极端失衡。第一胎是男孩一家人皆大欢喜,而第一胎是女孩的,第二胎无论如何也要努力生个男孩。尽管国家严厉打击胎儿性别鉴定,这一措施只对大医院有效,根本无法管住地下隐蔽的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甚至早已发展出一套成熟的产业链。

简单算一笔帐:假定老张家生了一个儿子,然后依据政策不能生了;而老李家生了一个女儿,依据政策可以再生一个。那么他们拼了命也要生一个儿子。按照这一推理,下一代男女性别比例应是2:1。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也在印证这一推理。2004年的统计显示,男女出生比为12118:100,并且连续多年维持在120左右。即每出生100个女孩,就会出生12118个男孩出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这一比例看上去似乎没那么极端,是因为这一统计数字是包括城市人口的结果。通常来说,越是受到了良好教育的人,越会对男女平等的观念予以认同,至少会宽容任意一种性别的出生。城市里人们对生男生女更加开放,也几乎都没有生二胎的机会。男女失衡这一现象在农村就显得更为严重。比如,安徽农村二胎的男女性别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138:100!就是对这一推测的最好例证。

(二)

农村的男孩,如果没上大学或者当兵,在17-18岁的时候,就已经有媒人上来说媒了。说媒的人一般称为“媒婆”,主要由村里中老年妇女担当。她们通晓村里大小新闻,熟悉周围村庄的八卦传说。她们能说会道,在介绍对象时能抓住对方家长的顾虑,迅速组织语音击中要害,一举说服对方。媒婆或者是受人委托(比如老张家儿子看上了老李家女儿,或者反过来),或者是通过有目的匹配(十里八乡谁家的小伙该成家了,谁家的姑娘该出嫁了,媒婆都会记在心里。谁和谁相配,她也会提前掂量好),再努力去撮合。

说媒的时候,媒婆会到对方家去介绍另一方的情况,分析利弊得失,以及为什么两家很般配。如果对方感觉合适,那么就创造一个机会让双方家长先见见面,家长不反对就再创造机会让两个年轻人见见面;如果对方认为不合适,媒婆就说这次介绍相亲都是她自己一时的想法,没考虑周全,让主动发起的一方有个台阶下,能避免未来两家人见面时的尴尬。毕竟,农村还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必为了一些事伤了和气。

所以说,农村男孩的关键婚配年龄是17-22岁,通常是高中毕业或者可以出去打工的年龄。过了这个年龄,如果还没有媒婆上门,那父母通常就开始焦虑了!他们或者主动向媒婆求助,让她帮忙掂量下周围乡村里有没有合适的;或者提前告诉媒婆他为儿子准备了多少家当,以便让媒婆在说媒的时候增加话语分量和说服力;或者通过某些方法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比如盖新房子,买新车等来吸引媒婆和有女儿人家的关注等等。当然,他们最盼望的是自己儿子能够凭自己的魅力追到哪家的闺女,然后就省事了。

如果这些措施都不奏效,那父母就真着急了。特别是男方一旦过了25岁,且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十分富裕时,媒婆也恨不得都躲得远远的。

(三)

牛头村的村长说:几十年前我结婚的时候,在农村只要八字相合,双方父母感觉对方人不错,送个猪头或一筐苹果就算订婚了。到我儿子结婚的时候,就开始金手镯,金戒指,金耳环。当然,彩礼钱从几百、几千涨到万里挑一(一万一)、大顺头(六万六),大发头(八万八),大九头(九万九)。几十万的也偶尔听到。要是钱少了男方都不好意思拿出手,甚至会直接被女方家给扔出来,这门亲事就算散了。

农村女孩出嫁的时候一般父母会陪送一些嫁妆。嫁妆一般就是用男方给的彩礼钱买的。讲究一点的父母会陪嫁多一些,当然也有几乎不陪嫁的家庭。结婚嫁妆也经历了数次变迁:最初的“三大件”是三尺桌、一张锨(铁锹)、一把锄;后来发展成了“三转一响”(唱片机、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再后来演变成了大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等。女孩家多陪嫁一点,也是让闺女在男方家更受待见。但是,女方家基本不会把彩礼钱全部都陪嫁过去,只是一部分而已。

但,现在这些都成了不用考虑的必备品,现在要还额外考虑“两大件”。

现在的媒婆,到某女孩家提亲,女方家长通常直接问男方有没有车?什么时候买房(家里的平房不算,要在城里买楼才行)?如果男方说没有,女方家长可能会立即变脸,甚至拍桌子赶人:你什么意思?这种货色也好意思开口,看不起我闺女是吧?说我们闺女才配得上这个?媒婆也只能满脸堆笑,然后夹尾巴灰溜溜地走人。

买房买车成了要讨媳妇的农村男人的必备装备。幸亏,在目前条件下,很多家长对车的档次还没有硬性规定,十万八万的国产车就行,最低得有辆五菱神车。而房子,也不一定是豪宅或高档小区,一般的楼房就行。因为车子房子这些,农村的父母目前还不太懂,他们没住过楼房,也没有分辨能力。不过,按照目前这个发展趋势,父母们会很快意识到差异,下一步可能挑品牌挑小区了。当然,还有更挑剔的父母,已经将买房买车的”两大件“升级成了”三大件“:加上:有店面,表示男方要有自己的生意,能维持未来的生活。

(四)

可是,买房买车岂能是一般农村家庭能承受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基本上没有稳定持续的收入能力,大部分人连怎么赚钱都没有体验过。因此,这些“硬件”就必须全靠父母过去十几年的勤劳和积攒才能实现;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节俭半生的目的就为了给儿子娶个媳妇。可是,急剧失衡的性别比例大大加剧了父母之间的军备竞赛。他们必须更加节衣缩食,更加日夜操劳,为了儿子将来在争夺女孩的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可即便再勤劳、再节约,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通过十几年的奋斗承担得起房子、车子,还有不菲的彩礼钱。在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工业或工厂,更没有像样的商业环境。大部分农民土里刨食,看天吃饭,有的年份甚至赔掉种子化肥钱;即便很多家庭会外加养猪或饲养家禽作为副业,但整体收入也非常有限;有些脑瓜灵活的可能会种植一些瓜果桃李等农副产品,或者走街串巷做些小生意,贩卖一些廉价的工业品或儿童玩具等赚取一些额外收入。在收入低的同时,他们的财务也十分脆弱,任何的天灾(包括干旱,洪涝,虫害,等等)和人祸(生病,粮食猪肉等价格的波动等等)都足以让他们一年的劳作华化为乌有,甚至花光多年的积蓄。

生存已经不易,哪里还有什么多余的积攒。很多人即便辛苦了一辈子,可能仍然达不到女方最基本的要求。房子车子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女孩少男孩多,总有一些父母会在这场争夺女孩关注的军备竞赛中处于下风,而最终被淘汰出局。因此,面对女孩数量锐减、娶儿媳花费飞升这一现实,只有头部的少数人才有能力承受这一切,注定有人是失败者。

很多父母天天盼望媒婆能光临他们家,或者期望自己的儿子有本事勾引到了哪家的姑娘。余下的,就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变老,一天天颓废。逐渐由一个小伙子,变成一个小光棍,然后变成一个老光棍,演变成他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他们心里有愧疚,有哀叹,很多人一夜白头。他们逢人便问对方是否知道哪里有待嫁的女孩,探听别人家的儿子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当然,最终结果往往是失望。

(五)

城市经历深刻改变了外出务工人员对生活的态度。工作之余,他们可以出去逛逛,感受城市的繁华和便利。即便每次逛街只买一个廉价的冰淇淋,他们仍然可以感受城市的繁华,以及这种繁华所带来的致命的诱惑力。不管他们收入多少,都可以和城市人一样享受城市广场的整洁与宽敞,可以观看城市里繁忙的车站码头和琳琅满目的商场,可以沉浸在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里。

更重要的是,城市的这种快节奏的变化,使年轻人充满了机会。他们周围很多的人,从最小的生意做起,一步步发展,逐渐在城市立足。比如,几乎所有菜市场摊位的摊主,基本都是从农村一步步走出来,然后一步步在城市扎根。这种成功的励志故事不断在外出务工的人身边上演,他们的事迹也在务工人员中广为流传。

这种诱惑改变了传统农村追求“安稳、安逸”的生活方式,他们宁愿艰难地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过着漂泊不稳定的日子,也不想再回到农村去过那种几十年如一日,周而复始的生活。他们宁愿租住在昏暗的城中村的旧房子里,整天和霉味甚至和附近厕所的骚臭味作伴,也不想回农村宽敞明亮的大宅子里,整天对着几十年不变的乡村生活。很多有想法的人,还会去考一些资格证,比如厨师,水管工,挖掘机,装修工人等,使自己有一技之长。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创造了无穷的需求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无限的机会。

对很多农村女孩来说,嫁给城里人或者嫁给已经在城里站稳脚跟的人是毫无疑问的首选;如果不行,嫁给努力在城里扎根的人可以作为次级选择,比如那些努力成为各类市场摊主,或者正努力成为餐厅厨师的人。第三选择,是那些有一技之长,可以在城市立足的人,比如装修工人,电焊工人、汽车修理工人等等。第四选择,是那些到城市里见过世面,努力学习一点技能,准备回到农村自主创业的人。比如在城市餐厅里帮了几年工,掌握了一些做菜技巧,准备回去自己开饭店等。

坚持留守在农村的男青年,往往成为边缘化的人群。很多女孩其实明白,一旦选了坚守农村的这些人,她们就再也离不开农村了,就要过着父辈那样的日复一日的生活,而这种看得到未来的生活方式是很可怕的。如果农村的男青年没有在合适的年龄来过城市,再过几年他就很难再以这种方式进入城市,他们就注定是属于农村的了。这当然是那些“见过世面”的农村女青年难以接受的现实。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她们不愿意选择留守农村的男青年们。

(六)

一提到农村的这些光棍们,很多人可能习惯性地和城市里”剩男剩女“相比较,或者和城市里日益增多的独居者相比较,因为在形式上和他们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

我们身边可能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三十好几了,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爱好。但是却不急于结婚,日子照样过得逍遥快乐。他们通常自嘲”单身狗“,或者高雅一点的”单身贵族“。他们通常被父母逼着去相亲,甚至父母会代替他们去相亲;极端情况是原本两个人的相亲宴,最终变成四个焦虑的中年父母的聚会,而他俩通常对彼此没感觉。这样的人有多少?据说有接近2亿的规模。

城市里剩男剩女的特点是:他们有选择的机会,只是他们不想选择,或者不想急于选择,或者是目前的人选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想要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享受单身的自由。但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当他们玩够了或者想稳定下来了,他们随时有选择的机会,可以相对容易地结束单身生活。因此,剩男剩女的特点是太多选择,而相反,光棍面临的通常是没有选择;城市里剩男剩女是主动地”剩”,而农村的剩则往往是“被剩下”。

(七)

谁能知道这“被剩下”三个字的背后有多少无奈!

他们也会努力改变现状。有时候甚至会不择手段。第一种常用的方式是买卖新娘,当然是购买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新娘。通常价格在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东南亚国家由于女孩子出生率高,且很多地区经济贫穷落后,正好与国内农村相反,因此作为国内的补充非常合适。据说,一个越南新娘的婚姻可以帮助养活新娘一家子人。但是,到国内农村的东南亚新娘基本都是非法偷运过来的,他们随时可能面临被遣返的危险。从女方角度讲,他们还可能随时会潜逃。由于是灰色领域,通常是只摆酒席不敢领结婚证,最终让很多越南媳妇和孩子沦为黑户口。

国家严厉打击这样的人口贩卖或走私,每年都会遣返大量的越南姑娘。此外还有很多新娘会选择自己逃回去。语言文化障碍、家暴、被骗等,都是他们逃跑的理由。甚至很多人彩礼钱一收到,立马“跑路”。很多“买家”最终往往人财两空,进而使这家人陷入更大的贫困里。很多人需要借钱付购买新娘的费用。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收养一个孩子,这样起码能有个下一代。孩子从哪里来呢?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卖给别人。因此通常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到贫困地区去买,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为了钱可以出卖自己的孩子;另外一个,就是非法的拐卖行为。目前之所以人贩子这么猖獗,很大原因在于有一个庞大的社会需求群体。

再就是“低就”,或者叫“将就”。这些单身汉们早就改变了观念,不再讲究所谓门当户对,不再介意女方是否初婚等。有些甚至自嘲条件可以放宽到“是个女的就行”的程度。以前,有一定残疾的姑娘一般很难找到好的小伙子,而现在她们也有机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人;甚至一些有精神疾病或遗传疾病的姑娘也照样有人争着娶。更有光棍开始抛开年龄的限制,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娶四五十岁寡妇的事情也偶有耳闻。尽管村里很多年纪大长辈的人感觉这样做很丢脸,但正如他们所说的“有什么关系啊,只要能结婚,总比一个人老死要好”。并且,比起同龄的单身汉,他已经成功“脱光”,已经很知足了。这也足以让其他的单身汉看着羡慕口水直流、眼里冒火。

而如果,这些都失败了呢?

(八)

即便上面这些措施都尝试了,每年仍然有大量的人沦落为单身汉,特别是位置偏远的农村。

如果他们过了25岁,甚至35岁,40岁,就真的就注定光棍了。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子呢?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是一群容易被忽视的人,也是这个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很多人会进入半隐居状态,他们尽量减少参加社交活动。首先是因为自己的这种状态无法在父老乡亲面前抬起头来,还是不见人最好;再者,他们难以面对很多人的闲言碎语或者讽刺性语言;再者,同龄人领老婆抱孩子幸福热乎的样子,非常容易触发他们脆弱的自尊心。除了少露面,仿佛没有更好的选择。很多人选择借酒消愁,或者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来打发时间。

第二种,就是远走他乡。到城市做一个边缘的人。有些人在城市里做建筑工人,或者环保工人,或者进工厂做工;一些年轻的很可能参与黑社会,打架斗殴,偷抢等非法活动。但是在城市里,他们注定只能是边缘人。他们学历不高,收入偏低,一般都有抽烟喝酒的习惯,很多还沾染上赌博的恶习。他们没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更无法养活一个家。有的人都还有被拘留、坐牢的经历,这会进一步加剧恶化他们的生存状态。

很多人会选择永远也不回老家,因为没脸回去,也无法回去。很多农村老人,他们的儿子去外地打工,从此就仿佛就像丢了一样:他们无法和儿子取得联系,无法知道他们的状态,甚至不知道儿子是否还活着。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他们会站在村口深情地张望,辨认每张路过的面孔,询问每一个出去打工的人。可给他们的结局一定是失望。每年春节,他们都几乎是在老泪纵横中度过。

除非犯法,平常没有人关注他们,仿佛他们真的不存在一样。

(九)

我所记录的这些光棍和他们的生活,更多发生在我国的北方,且主要是山东、河南等华北地区。南方的重男轻女思想要轻得多,原因之一是纺织和丝绸业的发达。女性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方面的手艺,可以使女人在不依赖男人的状态下维持生活。女性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就高很多,女孩的受欢迎程度也是更好。

因为个人生活经验和知识面的限制,我所讲的故事更多在华北区域。地域方面的不足还请读者谅解。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一个地方的描写,以点概面,展现我们社会的一个侧面。

(十)

特别说明:文中所有人名、地名皆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同时,文中有很多很土的称号,还有很多带有鄙视性质的绰号等。对这些,我都尽量保留。因为这其实是农村话语体系的特征之一,也是农村语言的特征,它很难在短期的社会发展中被彻底清除。其实,很多的绰号等等都带有一定的民间智慧,常常是不具有特别大的贬义的。而用这些词语才能真正反应民间的风采。如果我按照城市人的语言系统,把文章写得文绉绉,反而没有了它本来应该有的乡土气息。所以,我还是决定保留一些相关的词汇。

在我国古代封建时期,一直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女人在那个社会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似乎只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可以拥有三妻四妾,但是女人却只能侍奉一夫,女人的地位可想而知。于是在古代,男人娶妻是要挑三拣四的,就有了这样一个俗语“宁娶寡妇,不娶生妻” 。

为何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这两个概念,寡妇自然是不必多言,就是死了丈夫的女子,那么“生妻”这个名词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妻”这个名词最早出自汉代李陵的《答苏武书》:“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其中这一句“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意思是说苏武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他年轻的妻子也改嫁了,所以在这里“生妻”就是指丈夫未死而改嫁的女子

苏武的妻子是因为苏武失陷在匈奴,他的妻子以为苏武已经死了,被逼无奈之下所以改嫁。但是更多的情况下,“生妻”都是被丈夫休弃的女子,在我国的封建时代,为了彰显男子的地位以及约束女子的行为,就定下了七种男子休妻的理由,根据《大戴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由此可见,在封建礼法时代,结了婚的女子不孝顺父母,没生下儿子,*乱,嫉妒,得了大病,多嘴多舌,小偷小摸都会被丈夫休掉。

但是在古代的大男子主义社会,即便是有些女子没有犯以上这些错误,只要惹得丈夫不高兴了,或者丈夫有了新欢,对妻子不喜欢了,也会想方设法地把妻子休弃,所以在古代女人根本就没有地位可言。

搞明白了“生妻”的意思,那么俗语中说的“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寡妇是死了丈夫的女子,也许丈夫是得了大病,也许丈夫是上了战场,也许丈夫犯了大罪,总之,跟女子本身的德行没有多大关系。

虽然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寡妇大多都被村里人嫌弃,“诶,他们会给人带来晦气”,但是在古代的战争时期,寡妇的数量会大幅度增加,因为她们的男人都上了战场,不是衣锦还乡,就是死于非命,所以这些死了丈夫的寡妇,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如果不改嫁很难生存下去。而一些娶不上老婆的光棍汉,对这些寡妇也不会很嫌弃。

而“生妻”就不一样了,“生妻”是丈夫还活着被人休掉的女子,在古代都要求女子遵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而如果被丈夫休掉的女子,那肯定是不遵守妇道,或者是德行有亏的女子。

这样的女子放到社会上也是人人都加以唾弃,不要说没有人敢娶她们,她们就是回娘家,也会让娘家人抬不起头来,所以这些被休弃的女子,她们往往都会遁入空门,在青灯古佛的陪伴中度过剩余的大半生。

但是在封建时代,也有不少的女子极有魄力,往往做出一些“休夫”的举动,比如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老婆王氏就是个有勇有谋的女中豪杰,戚继光在21岁的时候迎娶了他的妻子王氏,那时候戚继光还是一个名不见经转的小将领,但王氏的父亲却是万户南溪将军王栋,戚继光迎娶王氏可以说是高攀王家了。

婚后两人的生活十分甜蜜,但时间久了,戚继光竟然发现王氏没有生育能力,于是,戚继光在36岁那年就纳了一门小妾,有了小妾之后,自然就会冷落王氏,王氏不甘心被冷落,也不甘心自己成为男人的附庸,于是主动提出和戚继光离婚,并带着戚继光的所有财产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像王氏这样有勇有谋,又有主见的女子即便是离了男人也能过得很好,而一般的男人她们根本看不上,所以,也就没有人敢娶她们了。

综上所述,“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俗语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放在今天却行不通了,因为随着今天女人地位的提高,女子已经不再是男人的附庸,许多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子甚至都不在乎是否结婚。所以在今天这个开明的社会,这句俗语已经不适用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91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