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子”的佳话有哪些

“母亲教子”的佳话有哪些,第1张

中国历史上的7位杰出母亲2007-06-05 06:31

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上,诞生过无数杰出的巨人,他们或者创造历史,或者因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名垂青史。探询他们成功的足迹,我们惊奇的发现,他们的背后几乎毫无例外地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1 孟母教子

2 徐母大义

在中国历史上被后世尊为“三大贤母”的母亲中,处于第二位的是三国时代的徐庶之母。

徐庶是三国颖州(今河南许昌)人,字元直。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徐庶投奔刘备的时候,正值刘备孤军落难之际,兵不过千,城仅新野一座,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关平、周仓等人。徐庶作了刘备的军师后,大展才华,在数月间连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刘备的士气军心为之一振,曹操的嚣张气焰为之一寒。曹操的谋士程昱对曹操说:徐庶的才能比他程昱要高出10倍。但令人惋惜的是,就在徐庶越战越勇时,他不得不激流勇退。在三国初期这谋臣智士纵横俾阖的较量场上,就失去了一位极其重要的军事家,失去了许多可令后人学习和效仿的用兵之法。而令人高兴的是,在徐庶辞别刘备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于是有了传诵千古的“三顾茅庐”故事。

徐庶正施展才华的时候,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刘备?都是因为曹操的谋士程昱。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当曹操听谋士程昱说徐庶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时,就想纳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骗至许昌,请徐母写信召唤徐庶。没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晓大义的老人,徐母识破曹操的奸计,坚决不从。程昱就进一步献计,伪造徐母一封信,招引徐庶。徐庶是个孝子,收到这封假信后,只得辞别刘备投曹。徐庶临别刘备时,二人洒泪相别,徐庶指心对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玄德哭着说:“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徐庶推荐了诸葛亮,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徐庶被一封假造的书信轻易骗到了许昌,此举使深明大义的母亲痛极而自尽,造成了徐庶终生的遗憾,他因此痛恨曹操,曹操也只落得一场空欢喜,得到的是一位终生不为其设一计的旁观者。老母亲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徐某,报国有心,却无力回天;不忠、不孝,枉为人臣。”

在那个时代,曹操名为汉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却能够区分奸伪,认为儿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见这位母亲的大德高义。

3 岳母刺字

岳飞自从枪挑了小梁王,大闹比武场之后,和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乡河南汤阴,闲居起来。

这时候,北方金国兴起,四太子金兀术率领大兵南侵。北宋朝廷腐败无能,无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掳到北国。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河南这一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颗粒无收,百姓如处水火,苦不可言。岳飞和母亲、妻子在家苦守清贫,甚是凄凉。王贵、汤怀、牛皋几个人的父母相继过世,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岳飞几次劝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他们也不肯听,最后竟一齐去山中落草了。岳飞见这般光景,心中悲伤不已。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

这时,宋康王在金陵(今南京)继位,为高宗。这就是南宋。朝廷传下圣旨,聘召岳飞进京受职,率兵讨贼,图复中兴,报仇雪恨。岳飞接了圣旨,即刻收拾停当。岳母叮咛孩儿,勿忘“尽忠报国”。岳飞拜别母亲,又嘱咐了妻子,这才上马进京去了。这以后,岳飞领兵几次大败金兵,力图恢复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桧一伙,私通金国,陷害忠良。他们把岳飞骗进京,诬他谋反,下在狱中。审讯中,岳飞脱下上衣,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赫然大字,凛凛正气,贯冲斗牛。但邪恶猖獗一时,岳飞终被害死于风波亭。可是,岳母训子报国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飞的美名却千古流传。

4 孔母授学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商朝灭亡后,大哥微子被周封为宋国的国君,微子启死后,微仲继位,到孔子父亲一代,已是十五世,孔父在鲁国只是一名武士。孔子母亲的家族先祖伯禽,是鲁国的始祖,周公旦的长子,周朝先王周文王的孙子。周文王姬姓,伯禽分封他的后代在颜邑做邑首,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成为颜氏,孔子的母亲就是鲁国颜氏之女。

晚年再娶年轻女子颜氏,生孔子,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有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从司马迁记载当中,印证了三个史实:颜氏女、野合和圩顶。

关于颜氏女,史料记载甚少,出现很晚的《孔子家语本姓解》是这样说的:“孔子之先,宋之后也。……伯夏生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征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征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征在既往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男,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当时,孔子的父亲年纪约在六十多岁,而颜氏女不满二十岁,让她心动的原因,除了孔父的“圣王后裔”、“武力绝伦”之外,另外的原因,恐怕就是前面提到的“门当户对”。

因为年龄相差悬殊,在当时不合礼仪,故有《史记》中记载“野合”之说;有说在野外合欢,按此说法,孔子为私生子。但历来儒家都避讳此说,认为有失“圣人”体面,才有《孔子家语》粉饰之说。其实,对“野合”之事,倾向于他们两人未婚同居。

至于“圩顶”的说法,那是孔子父母的共同愿望,有一个传宗接代、传承宗庙的儿子。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因孔母曾在尼山祈祷才怀了孕,父母给孔子起名为丘,字仲尼。“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尼”指尼山,“丘”则暗示出人头地的意思。孔子约三岁时,叔梁纥病故,葬于防山,后颜氏带他离开鄹邑,到国都曲阜的阙里居住,当时家境相当贫苦。

征在的父亲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父亲的直接传授,使征在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丘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征在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丘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丘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丘,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十岁就要外傅(跟别的老师去念书)。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被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的内容。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因颜氏家族与鲁国国君是同宗关系,孔子仍以一个贵族子弟的身份,在学堂里受到贵族式教育。孔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除了在家得到了母亲的严传身教外,不仅得到了颜氏宗亲的支持,也得到鲁国姬氏大族的照顾。

孔子贵族的身份,不仅得到颜氏家族的承认,也得到当时鲁国国君鲁昭公的认可。昭公十年,孔子二十岁得子,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所以取名鲤,字伯鱼。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三十五岁时,昭公兵败奔齐,孔子也亦奔齐避乱。

孔子与颜氏家族,因为母亲的缘故,也保持相当亲密的关系。孔子早期弟子中,颜路作为颜氏家族的一员,亲属关系不会走远,后来的仲由,也是娶颜家之女作为妻子。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选择在卫国,是因为卫灵公接受颜雠由的推荐,给孔子发出邀请,请孔子到卫国做官。仲由是颜雠由的妹夫,颜雠由是孔子母亲的同族人,彼此来往密切,消息灵通。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中,还有颜回、颜幸、颜祖、颜高、颜之仆、颜哙、颜何等。

正是有着这种母子情深的依存关系,才有了《礼记·檀弓》里故事的发生:孔子在其十七岁时,其母颜征在仙逝,孔子坚持父母合葬,因母耻于野合之事,未曾告诉父墓所在,孔子为了打听父墓所在,就想了个殡母于五父之衢的办法。按常礼,殡当在寝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殡母于外,意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怪而问之,孔子便可借机打听父墓之所在。后来问于邹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亲葬于防,然后使父母得以合葬。

与孟母教子相比,孔母虽然少了些经典的范例,但是作为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能够择良定居、亲临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代圣人的身后,我们依然可以说,是因为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5 欧母画荻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于1030年中进士,童年5月任西京国守推官,掌管文书,此后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务,是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到随州,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她不断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10岁的时候,母亲就带他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因为自己没有,她就让他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一天,他从李家旧纸筐里,发现一本六卷本《韩昌黎文集》,经主人允许,带回家里。打开一看,大开眼界,便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阅读。宋朝初年,社会上多流行华丽浮躁、内容空洞的文风,而韩愈的文风与之完全不一样。欧阳修被韩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动。他高兴地对母亲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文章啊。

尽管欧阳修年纪尚小,对韩愈文学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却为他以后革除华而不实的文风打下了基础。而正是在这种思想启迪下,一个学习韩愈、革除当时文坛上坏风气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油然升起。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当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母亲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和司法的小官。他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绩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告诫儿子,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母亲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其时欧阳修官职并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二字。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他们捕风捉影,强加给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

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欧阳修到滁州后,在处理政事之余,常常在山水间寄托幽情。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他自称"醉翁",给亭子起个名字叫醉翁亭。他著名的作品《醉翁亭记》,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醉翁之意不在醉,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在文中以精练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与宾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快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

转 正如李白所言:天才我材必有用。身怀八斗之才的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后,终于被宋仁宗想起。宋仁宗为欧阳修的才气所打动,把他调回了京城,担任翰林学士。上任伊始,他便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恰好由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便要求阅卷者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考生,如发现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欧阳修的录榜标准,开了一代文风,招纳了大批人才,自然也得罪了那些华而不实的考生。颁榜的那天,有不少考生见自己落选了,对欧阳修十分不满,吵吵嚷嚷地辱骂他。有些人甚至把骑马出门的欧阳修拦住,向他讨说法。经过这场风波,欧阳修虽然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考场的文风从此发生了变化,大家开始摒弃那些不痛不痒、哗众取庞的文章,继而形成了朴素而自由、严谨而高雅的文风。

欧阳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风,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许多原来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等六个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为自己备尝艰辛的母亲。皇祜五年,欧阳修的母亲以73岁的高龄病逝于南京,欧阳修将母亲遗体运送故乡安葬。母亲慈祥的面容,劳碌奔波的身影,时时出现在眼前,母亲的谆谆教导激励他成就了一生的功业。

为追悼母亲,他写下《先妣事略》,字里行间无不透出母子的绵绵深情。

欧阳修的母亲一身正气,她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欧阳修的一生,使欧阳修一生光明磊落,敢说敢为,受到后人的尊敬。

6 陶剪发退鱼

今长沙市天心区的礼贤街,相传是为纪念陶侃的母亲湛氏礼下士而定名的。

陶侃乃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他有一个非常贤惠又深明大义的母亲。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母亲,就在城南沙河街北段陶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贤母词, 并把福址所在的街道称之为“礼贤街”。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有许多少数民族。陶家迁居的庐江郡是盘瓠蛮即溪族杂居的地方。溪族因杂处五溪之内,又称溪族。陶侃的相貌与汉人有所不同,因此曾被人骂为“溪狗”,史书上也说他“俗异诸华”。

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是吴国的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这样“望非世族、俗异诸华”的人,处境就更为艰难了。

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正值大雪。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的。于是,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喂饱范逵的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即使是跟随范逵而来的奴仆也觉得大过所望。

等范逵离开时,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很感动,临别时问陶侃:“卿欲仕郡乎?”陶侃赶忙回答:“欲之,困于无津耳”。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这时恰逢州部从事来到郡里,他想借视察之名勒索赂贿,陶侃便让手下诸吏安心办公,自己出面对从事说:“若鄙郡有违,自当明宪直绳,不宜相逼。若不以礼,吾能御之。”从事听了便退了出去。陶侃也未忘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唯陶侃说:“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于是请行,众咸服其义。后长沙太守万嗣路过庐江,见到陶侃,陶侃对他特别虚心谦恭,使得太守大为惊讶,临别时对他说“君终当有大名”。令其子和他结交朋友,而后才离去。

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分,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

不久,陶侃做了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腌鱼)。他念起贫寒中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

大约在元康六年(296年),陶侃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分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多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张华在和陶侃谈话时,大吃一惊,认为他不同常人,陶侃很快便在张华的推荐下作了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动乱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又因 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

时黄庆已经作了吏部令吏,举荐陶侃补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他遂弃官回家。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动乱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的局势,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

就在这个时候,对陶侃一生影响巨大的母亲病故了,终年75岁。

陶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危襟正坐,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处理得滴水不漏,各种文件,全用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接待来访门无停滞。他常对人讲:“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他行事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慎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他下令把木屑和竹头都收藏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官府听事前余雪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布地,方便大家进出。几十年后,桓温为荆州刺史。伐蜀造船时,又以陶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陶侃时刻不忘为公事著想,受到人们的一致称赞。

陶侃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坚持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搬到屋子外面去,晚上又如数搬回来。部下问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的志向是领兵横扫强虏,恢复中原,如果不锻炼一个好身体怎么可以呢!

陶侃名篇有《逊位表》、《祖国赋》,著有文集二卷行世。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即陶侃曾孙。

7 大义的徐霞客之母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徐霞客生性自由蔬狂,不喜官场仕途,于是把整个生命都寄置于山水之中。他自助游历考察了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足迹遍布五湖四海。在考察途中徐霞客将亲眼所见以及自己的学术思考用优美的文笔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世人留下了一部宝贵的著作。徐霞客本人被誉为“千古奇人”,而《徐霞客游记》一书则被誉为“千古奇书”。

但正是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徐霞客才能够大胆放心地走上追求自己人生理想的道路。

山东,简称鲁,古为齐鲁之地,因在太行山东麓,故称山东。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部。它是中国东部最北的省份,省会在济南。

山东旅游景点推荐:

1山东青岛,漫步在海边,吹着海风,享受着这份宁静,看着蓝天碧海。

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的爱斯基摩小屋,逼真的爱斯基摩人造型,给人以假乱真的感觉。

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是一座现代化的极地动物展览馆,建筑面积47000平方米。有白鲸、企鹅、北极熊、海獭、海象等100多种极地动物,千余种珍稀海洋动物。是世界上极地海洋动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综合性场馆。博物馆向游客开放了五大展区:极地动物展区、极地童话城堡、神秘海洋动物区、精品鱼类区、精彩海洋动物剧场。

2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东泰安,皇帝的退隐之地和五岳。

泰安天乐城水世界是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水上乐园。

天成主题婴儿水城(玩水的孩子)有动物造型的主题区,有亲子乐园,还有一系列像魔法花园一样的儿童组合滑梯。有大大小小的水上玩具,适合亲朋好友一起玩。所有水上玩具不仅造型生动可爱,选材安全可靠,还有各种喷水特效设计,逗得宝宝开心不已,笑声不断。还有各种童趣的装饰,五颜六色,妙趣横生。娱乐和知识完美融合。

大型水村作为最大的主题式水上游乐设备,以各种水滑梯、喷泉、雨林、水上玩具等构成了园内最大的游乐区,可供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尽情挥洒热情,亲近碧水世界。特别适合孩子玩耍放松。朝天摇摆滑道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滑道,带有一个巨大的U形滑板。两个游客坐在一个木筏上,从滑道的最高点高速滑到底部,然后以极大的惯性继续向上滑,到达上升近90度的滑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它们又快速自由地滑下到平缓的路段。整个滑行过程中,除了感受急速上下滑行的刺激,木筏还会在滑道中自行旋转,带给你超乎想象的撞击体验。园区内的智能温控系统将为您提供一年四季最舒适的水温。公园采用世界一流的全流程、全程序臭氧消毒水处理系统,为前来体验的游客提供最健康、最舒适、最安全的游泳之旅。

3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是一个以科技和奇幻为主题的乐园。

泰山方特欢乐世界,位于泰安市东部新区唐明路北段,属于第四代大型高科技科幻主题公园。由恐龙危机、飞越极限、神秘谷、聊斋、维苏威火山、海螺湾、未来警察、生命之光等17个主题项目区组成,包括300多个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景观项目,总投资20亿元,面积50万平方米。用高科技建造的主题公园给游客一种全新的体验。新的参与方式,惊心动魄。历史与未来交融,现实与虚幻重叠。这是一个梦境。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这是一个从设计到制造、从软件到硬件、从管理到运营都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的主题公园。

4泰山闭幕式充分展现了泰山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永恒主题。

它由七个章节组成,分别是:序言、晋歌秦、儒雅、盛唐、气象唐、艺术王、康乾清、结语,总时长约80分钟。庄重、肃穆、大气、壮美、艺术感是表演内容的基调。充分展现了泰山人与自然、人相融的永恒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繁荣、和谐开放、各民族大团结的最高精神境界。

游览泰山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五月到十一月。游泰山看四绝: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日落、黄河金带。泰山的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观之一。黎明时分,游客们站在泰山顶上,仰望东方。晨曦的第一缕光线由灰变黄,再由黄变橙。天上的云彩,红的紫的,瞬息万变,天上的彩霞与天边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就像一幅巨大的油画从天而降。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太阳轮掀起了云幕,掀起了夏的帐篷,披上了五颜六色的礼服。冉冉像一盏漂浮的宫灯,一瞬间升上天空,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和山峰,这是一次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5水浒影视城,八百里水上乐园中仅存的一片水域,是山东东平湖岸边的水浒影视城。

三国水浒景区中的三国景区,坐落在部队郁郁葱葱的山麓,美丽的太湖之滨。是中央电视台为拍摄84集电视剧《三国演义》而打造的大型影视文化景区。有十几集,如刘备求婚,火烧赤壁,横岭写诗,草船借箭,借东风,诸葛丧,舌战儒等。自开园以来,水浒景区共接待影视剧组20余次,包括《归航》、《寇老西儿》、《铁血男儿》、《黑旗将军》、《桃李梅》、《韩愈》、《朱四郎传奇》、《帝王之旅》,已在国内电视台播出。

6山东济南,又名泉城,在世界上有泉城的美誉,是世界的春都。

九如山瀑布景区600纯净如寓言,宁静如梦。山川相依,如画如画。谁在这个梦里徘徊?

一座山,有了水,可以增添灵性;如果你爱上一座山,你只有和它的空气同步流动,才能了解她的心。就像九如山,一座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的山,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天堂。来到九如山,36平方公里的山峦起伏,峰峦叠嶂,峡谷纵横,森林茂密,山泉、溪流、瀑布纵横交错。这些令人惊叹的景观被世界上最长的10公里实木栈道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栈道凌空而起,蜿蜒曲折,贯穿奇峰峡谷,环绕清溪碧潭,或险峻或曲折。即不会产生建筑垃圾,保护环境,又能将游客带入大山深处,可谓匠心独运。

金香山以给游客创造快乐和狂欢为己任,为游客打造度假胜地。

金香山旅游景区位于南部山区金秀川,占地4000亩。独特的地形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森林小气候,放眼望去一片绿色。依山傍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风景。娱乐参与性、互动性强,东西方游乐项目高度融合。是省会独一无二的快乐大本营。金香山是一个集娱乐、会议、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游憩区。时尚、神秘、静谧、欢乐、动感、闲适、黄毛,金香山乐园作为省会唯一一座建在山谷中的大型综合游乐园,引进了省内独一无二的大型电动项目,实现了古老自然风光与现代游乐设施的完美结合。漫步山川,体会迪士尼风情带来的激情和快乐。靠山造势,改变sc

7九塔中国民间欢乐园的五场实景剧,感受纯正的民族风情!

九顶塔中国民俗欢乐园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距济南市区20多公里,总投资上亿元。汇集了中国傣、壮、藏、彝、佤、摩梭等16个少数民族,泉城民居、泰山民居、黄河民居、沂蒙民居、胶东民居、巍山民居等6个齐鲁民居。分别展示了齐鲁少数民族和不同地区的民居。九顶塔影视剧场精心打造了五部实景剧。有红色经典参演剧《太平天国》,好莱坞场景剧《地道战》,大型斗马实景剧《山 洪暴发》,《好汉秦琼》,《武松醉打蒋门神》,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景点。经典红色参与剧《刘三姐招亲》演员阵容庞大,思想性、参与性、喜剧性、娱乐性俱佳。再现了当年地道战的战争场景,浓缩了地道战的精彩片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牢记历史、铭记国耻的生动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好莱坞大戏《地道战》,再现了风雨飘摇、惊心动魄的场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弘扬了中国人民不被天灾吓倒、团结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大无畏精神。

山东国庆旅游景点推荐:山东济宁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尼山夫子庙孟府——孟庙孔子六艺城。

8水泊梁山风景区的水浒文化,包括梁山风景区和水泊风景区。

梁山,本名梁山,汉朝改名梁山。唐代时这里曾是佛教胜地。雪山峰顶下,寺院众多,信众云集,香火鼎盛,尤其是莲台寺和法兴寺。唐朝武则天两次到访,很多文人墨客也来参观揽胜。著名诗人高适在他的诗《山洪暴发》中写道:黄雀飘飘,杨柳低垂,春风送别令人伤感。不要怪自己在千里之外,但要记得十年当你和对方说话的时候。云帆远出文莱,绕梁山路已晚。这里一直很好玩,留在这里很难过。北宋时期,晁盖英雄、宋江等豪杰隐居梁山,杀富济贫,为民行善。至今仍有许多历史遗迹。施耐庵的书《别李少府》被反复渲染,从而使梁山名扬天下。

9齐鲁大地上著名的佛寺,汶上宝相寺,号称北朝原景区,东方第一遗址。

上宝相寺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东省汶上县西北角,是山东省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区。宝相寺始建于北朝,唐代名昭空寺。宋真宗在泰山收禅时,驻扎在文志,榆次昭空寺为宝相寺。千百年来,其香火从未间断,成为帝王将相名流拜佛的风水宝地。是齐鲁著名的佛寺,号称北朝第一名胜,东方第一遗址。寺庙里有一座现存的宝塔。建于熙宁六年至郑和二年(公元1073-1112年)。它是一座八角形的13层砖砌宝塔,有一个木桶拱形结构。宝塔高4175米,古朴典雅,气势磅礴。是一座符合佛牙塔建筑规定的宋式宝塔。这座塔的名字是1994年地下宫殿开放后发现的石盒上记录的原始名称。舍利子复活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前后,都会举行祭拜圣物等重大佛教活动。在此期间,佛灯出现在王子灵迹塔的上方,吸引了许多佛教人士和游客前来参观。项斯宝塔宫现在供奉着释迦牟尼的真佛牙舍利。有八个寺庙:密林藏寺、古桥石坊、观鸟谷、悬崖带亭、瀑布挂帘、夕阳宝崖、石坝

峄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0755年到79000年,孔子登东山小差,登泰山小差。东,即宜山。位于孔孟之乡邹城东南10公里,104国道和京沪铁路东侧,自然景观优美奇特。它被称为戴南奇迹和邹鲁灵修。移山的灵气来源于令人眼花缭乱的五大奇观,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等等。许多景点使宜山成为独特的自然美景,集泰山之美、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山上怪石叠嶂,洞幽幽静,云雾缭绕,群峰插天,古木葱郁,繁花似锦,令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宜山的奇特之处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巨大的花岗岩石蛋群,绚丽的石林,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古,形成各种自然群雕,精美神奇。

1山东临沂是一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

山东大峡谷是由20万年前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

山东地下大峡谷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目前漂流长度1000米。大峡谷二期开发项目建成后,地下河漂流长度将达到2500米,一直到东洞外的小河。这是洞穴专家巧妙利用地下河的水势设置的洞穴漂流项目。据考证,洞内漂流的创举,目前在国内尚属首例。幸运的是,游客可以登船享受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的刺激。同时,他们可以游览峡谷两岸和山顶的美妙景色,体验三峡、漓江、九曲溪等地上河流享受不到的快感。

12山东国庆旅游景点推荐:山东烟台,一年四季林木葱郁,风景如画,是一个浪漫而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

蓬莱阁蓬莱阁风景秀丽,被誉为人间仙境。

蓬莱阁与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王腾亭齐名,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的凌阁凌空和郁亮宋钓鱼堪称天下第一。玲玲空阁:蓬莱阁立于丹崖之巅,其下有悬崖,倒挂于碧波之上。偶尔有海雾来,一层一层包裹着山腰,画着建筑,雕着横梁,想借着风飞走。游客住在亭子上,却觉得脚下飘着云卷云舒,没有天也没有地,空灵无比。渔梁之歌中的渔:蓬莱阁中,礁高于水米,故称渔梁。当三个或五个老人在上面钓鱼时,他们会把鱼舀起来煮熟,然后喝着酒尽情享受。他们无比快乐的歌唱着,像桃花源里的世界一样淡然。

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上,诞生过无数杰出的巨人,他们或者创造历史,或者因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名垂青史。探询他们成功的足迹,我们惊奇的发现,他们的背后几乎毫无例外地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1 孟母教子 孟母三迁肉啖子(曾参教子)断机教子

2 徐母大义

在中国历史上被后世尊为“三大贤母”的母亲中,处于第二位的是三国时代的徐庶之母。

徐庶是三国颖州(今河南许昌)人,字元直。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徐庶投奔刘备的时候,正值刘备孤军落难之际,兵不过千,城仅新野一座,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关平、周仓等人。徐庶作了刘备的军师后,大展才华,在数月间连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刘备的士气军心为之一振,曹操的嚣张气焰为之一寒。曹操的谋士程昱对曹操说:徐庶的才能比他程昱要高出10倍。但令人惋惜的是,就在徐庶越战越勇时,他不得不激流勇退。在三国初期这谋臣智士纵横俾阖的较量场上,就失去了一位极其重要的军事家,失去了许多可令后人学习和效仿的用兵之法。而令人高兴的是,在徐庶辞别刘备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于是有了传诵千古的“三顾茅庐”故事。

徐庶正施展才华的时候,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刘备?都是因为曹操的谋士程昱。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当曹操听谋士程昱说徐庶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时,就想纳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骗至许昌,请徐母写信召唤徐庶。没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晓大义的老人,徐母识破曹操的奸计,坚决不从。程昱就进一步献计,伪造徐母一封信,招引徐庶。徐庶是个孝子,收到这封假信后,只得辞别刘备投曹。徐庶临别刘备时,二人洒泪相别,徐庶指心对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玄德哭着说:“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徐庶推荐了诸葛亮,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徐庶被一封假造的书信轻易骗到了许昌,此举使深明大义的母亲痛极而自尽,造成了徐庶终生的遗憾,他因此痛恨曹操,曹操也只落得一场空欢喜,得到的是一位终生不为其设一计的旁观者。老母亲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徐某,报国有心,却无力回天;不忠、不孝,枉为人臣。”

在那个时代,曹操名为汉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却能够区分奸伪,认为儿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见这位母亲的大德高义。

3 岳母刺字

岳飞自从枪挑了小梁王,大闹比武场之后,和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乡河南汤阴,闲居起来。

这时候,北方金国兴起,四太子金兀术率领大兵南侵。北宋朝廷无能,无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掳到北国。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河南这一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颗粒无收,百姓如处水火,苦不可言。岳飞和母亲、妻子在家苦守清贫,甚是凄凉。王贵、汤怀、牛皋几个人的父母相继过世,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岳飞几次劝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他们也不肯听,最后竟一齐去山中落草了。岳飞见这般光景,心中悲伤不已。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

这时,宋康王在金陵(今南京)继位,为高宗。这就是南宋。朝廷传下圣旨,聘召岳飞进京受职,率兵讨贼,图复中兴,报仇雪恨。岳飞接了圣旨,即刻收拾停当。岳母叮咛孩儿,勿忘“尽忠报国”。岳飞拜别母亲,又嘱咐了妻子,这才上马进京去了。这以后,岳飞领兵几次大败金兵,力图恢复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桧一伙,私通金国,陷害忠良。他们把岳飞骗进京,诬他谋反,下在狱中。审讯中,岳飞脱下上衣,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赫然大字,凛凛正气,贯冲斗牛。但邪恶猖獗一时,岳飞终被害死于风波亭。可是,岳母训子报国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飞的美名却千古流传。

4 孔母授学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商朝灭亡后,大哥微子被周封为宋国的国君,微子启死后,微仲继位,到孔子父亲一代,已是十五世,孔父在鲁国只是一名武士。孔子母亲的家族先祖伯禽,是鲁国的始祖,周公旦的长子,周朝先王周文王的孙子。周文王姬姓,伯禽分封他的后代在颜邑做邑首,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成为颜氏,孔子的母亲就是鲁国颜氏之女。

晚年再娶年轻女子颜氏,生孔子,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有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从司马迁记载当中,印证了三个史实:颜氏女、野合和圩顶。

关于颜氏女,史料记载甚少,出现很晚的《孔子家语本姓解》是这样说的:“孔子之先,宋之后也。……伯夏生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征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征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征在既往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男,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当时,孔子的父亲年纪约在六十多岁,而颜氏女不满二十岁,让她心动的原因,除了孔父的“圣王后裔”、“武力绝伦”之外,另外的原因,恐怕就是前面提到的“门当户对”。

因为年龄相差悬殊,在当时不合礼仪,故有《史记》中记载“野合”之说;有说在野外合欢,按此说法,孔子为私生子。但历来儒家都避讳此说,认为有失“圣人”体面,才有《孔子家语》粉饰之说。其实,对“野合”之事,倾向于他们两人未婚同居。

至于“圩顶”的说法,那是孔子父母的共同愿望,有一个传宗接代、传承宗庙的儿子。孔子生于公元前年9月28日,因孔母曾在尼山祈祷才怀了孕,父母给孔子起名为丘,字仲尼。“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尼”指尼山,“丘”则暗示出人头地的意思。孔子约三岁时,叔梁纥病故,葬于防山,后颜氏带他离开鄹邑,到国都曲阜的阙里居住,当时家境相当贫苦。

征在的父亲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父亲的直接传授,使征在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子的一间作书,准备在孔丘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征在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丘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丘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丘,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十岁就要外傅(跟别的老师去念书)。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典籍、历史等功课,即被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的内容。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因颜氏家族与鲁国国君是同宗关系,孔子仍以一个贵族子弟的身份,在学堂里受到贵族式教育。孔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除了在家得到了母亲的严传身教外,不仅得到了颜氏宗亲的支持,也得到鲁国姬氏大族的照顾。

孔子贵族的身份,不仅得到颜氏家族的承认,也得到当时鲁国国君鲁昭公的认可。昭公十年,孔子二十岁得子,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所以取名鲤,字伯鱼。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三十五岁时,昭公兵败奔齐,孔子也亦奔齐避乱。

孔子与颜氏家族,因为母亲的缘故,也保持相当亲密的关系。孔子早期中,颜路作为颜氏家族的一员,亲属关系不会走远,后来的仲由,也是娶颜家之女作为妻子。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选择在卫国,是因为卫灵公接受颜雠由的推荐,给孔子发出邀请,请孔子到卫国做官。仲由是颜雠由的妹夫,颜雠由是孔子母亲的同族人,彼此来往密切,消息灵通。孔子七十二之中,还有颜回、颜幸、颜祖、颜高、颜之仆、颜哙、颜何等。

正是有着这种母子情深的依存关系,才有了《礼记·檀弓》里故事的发生:孔子在其十七岁时,其母颜征在仙逝,孔子坚持父母合葬,因母耻于野合之事,未曾告诉父墓所在,孔子为了打听父墓所在,就想了个殡母于五父之衢的办法。按常礼,殡当在寝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殡母于外,意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怪而问之,孔子便可借机打听父墓之所在。后来问于邹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亲葬于防,然后使父母得以合葬。

与孟母教子相比,孔母虽然少了些经典的范例,但是作为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能够择良定居、亲临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代圣人的身后,我们依然可以说,是因为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5 欧母画荻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于年中进士,童年5月任西京国守推官,掌管文书,此后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务,是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到随州,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她不断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10岁的时候,母亲就带他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因为自己没有,她就让他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一天,他从李家旧纸筐里,发现一本六卷本《韩昌黎文集》,经主人允许,带回家里。打开一看,大开眼界,便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阅读。宋朝初年,社会上多流行华丽浮躁、内容空洞的文风,而韩愈的文风与之完全不一样。欧阳修被韩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动。他高兴地对母亲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文章啊。

尽管欧阳修年纪尚小,对韩愈文学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却为他以后革除华而不实的文风打下了基础。而正是在这种思想启迪下,一个学习韩愈、革除当时文坛上坏风气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油然升起。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当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母亲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和司法的小官。他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绩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告诫儿子,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母亲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其时欧阳修官职并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二字。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他们捕风捉影,强加给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

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欧阳修到滁州后,在处理政事之余,常常在山水间寄托幽情。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他自称"醉翁",给亭子起个名字叫醉翁亭。他著名的作品《醉翁亭记》,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醉翁之意不在醉,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在文中以精练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与宾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快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

转 正如李白所言:天才我材必有用。身怀八斗之才的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后,终于被宋仁宗想起。宋仁宗为欧阳修的才气所打动,把他调回了京城,担任翰林学士。上任伊始,他便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进士考试,恰好由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便要求阅卷者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考生,如发现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欧阳修的录榜标准,开了一代文风,招纳了大批人才,自然也得罪了那些华而不实的考生。颁榜的那天,有不少考生见自己落选了,对欧阳修十分不满,吵吵嚷嚷地辱骂他。有些人甚至把骑马出门的欧阳修拦住,向他。经过这场风波,欧阳修虽然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考场的文风从此发生了变化,大家开始摒弃那些不痛不痒、哗众取庞的文章,继而形成了朴素而、严谨而高雅的文风。

欧阳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风,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许多原来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等六个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为自己备尝艰辛的母亲。皇祜五年,欧阳修的母亲以73岁的高龄病逝于南京,欧阳修将母亲遗体运送故乡安葬。母亲慈祥的面容,劳碌奔波的身影,时时出现在眼前,母亲的谆谆教导激励他成就了一生的功业。

为追悼母亲,他写下《先妣事略》,字里行间无不透出母子的绵绵深情。

欧阳修的母亲一身正气,她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欧阳修的一生,使欧阳修一生光明磊落,敢说敢为,受到后人的尊敬。

6 陶剪发退鱼

今长沙天心区的礼贤街,相传是为纪念陶侃的母亲湛氏礼下士而定名的。

陶侃乃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他有一个非常贤惠又深明大义的母亲。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母亲,就在城南沙河街北段陶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贤母词, 并把福址所在的街道称之为“礼贤街”。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有许多少数民族。陶家迁居的庐江郡是盘瓠蛮即溪族杂居的地方。溪族因杂处五溪之内,又称溪族。陶侃的相貌与有所不同,因此曾被人骂为“溪狗”,史书上也说他“俗异诸华”。

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是吴国的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这样“望非世族、俗异诸华”的人,处境就更为艰难了。

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正值大雪。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的。于是,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喂饱范逵的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即使是跟随范逵而来的奴仆也觉得大过所望。

等范逵离开时,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很感动,临别时问陶侃:“卿欲仕郡乎?”陶侃赶忙回答:“欲之,困于无津耳”。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这时恰逢州部从事来到郡里,他想借视察之名勒索赂贿,陶侃便让手下诸吏安心办公,自己出面对从事说:“若鄙郡有违,自当明宪直绳,不宜相逼。若不以礼,吾能御之。”从事听了便退了出去。陶侃也未忘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唯陶侃说:“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于是请行,众咸服其义。后长沙太守万嗣路过庐江,见到陶侃,陶侃对他特别虚心谦恭,使得太守大为惊讶,临别时对他说“君终当有大名”。令其子和他结交朋友,而后才离去。

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分,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

不久,陶侃做了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腌鱼)。他念起贫寒中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

大约在元康六年(年),陶侃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分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多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张华在和陶侃谈话时,大吃一惊,认为他不同常人,陶侃很快便在张华的推荐下作了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永康元年(年),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又因 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

时黄庆已经作了吏部令吏,举荐陶侃补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他遂弃官回家。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的局势,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

就在这个时候,对陶侃一生影响巨大的母亲病故了,终年75岁。

陶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危襟正坐,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处理得滴水不漏,各种文件,全用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接待来访门无停滞。他常对人讲:“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他行事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慎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他下令把木屑和竹头都收藏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官府听事前余雪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布地,方便大家进出。几十年后,桓温为荆州刺史。伐蜀造船时,又以陶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陶侃时刻不忘为公事著想,受到人们的一致称赞。

陶侃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坚持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搬到屋子外面去,晚上又如数搬回来。部下问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的志向是领兵横扫强虏,恢复中原,如果不锻炼一个好身体怎么可以呢!

陶侃名篇有《逊位表》、《祖国赋》,著有文集二卷行世。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即陶侃曾孙。

7 大义的徐霞客之母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别霞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徐霞客生性蔬狂,不喜官场仕途,于是把整个生命都寄置于山水之中。他自助游历考察了今天的、天津、河北、河南、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足迹遍布五湖四海。在考察途中徐霞客将亲眼所见以及自己的学术思考用优美的文笔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世人留下了一部宝贵的著作。徐霞客本人被誉为“千古奇人”,而《徐霞客游记》一书则被誉为“千古奇书”。

但正是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徐霞客才能够大胆放心地走上追求自己人生理想的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122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