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三月三作文

壮族的三月三作文,第1张

 也是广西汉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下面是壮族的三月三作文3篇,请参考!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一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定期的赛歌集会。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明代歌圩又有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二

 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又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极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会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老人小孩只是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啊!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抛绣球可也有讲究啊!绣球为圆形,绣球有花鸟,里面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农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带,供手握抛掷。男女分成两对,双方人数相等。男女双方相距一定距离,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个人即领队,在中间树一高竿,作为抛球的高度标准。

 抛球时首先由女方领队手拿绣球,唱完一首山歌将球抛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胜利,否则女方胜。谁胜谁将对方踢出一人,然后由胜方发球。每发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轮流直至一方“全军覆没”。

 这时,胜方追逐负方、抢取对方头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戏,尽兴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将绣球有意抛去,男方接过绣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礼物于绣球上投报之。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更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三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罗大佑——明天会更好,无论男女老少都适合,很清新的。

张雨生——大海、我的未来不是梦,十分励志的。

张韶涵 ——隐形的翅膀,歌词健康,积极向上,又被当做励志歌曲。

乡间的小路、龙的传人(张明敏版)、兰花草、送别

SHE-7仔(很活泼的一首歌)不想长大

曹卉娟-玻璃杯(很纯净的一首校园歌曲,好像是清华的女的创作的)

陈绮贞-after 17(虽然你还不到17岁,但这种调调很好听)

飞轮海-我有我的YOUNG

郭静-在树上唱歌(很放松的节奏)

金莎-涂鸦(描写友情的一首歌)

李宇春-少年中国(这个应该适合你吧。。。)

孙俪-小小的梦想

王筝-我们都是好孩子

许飞-那年夏天

周杰伦-稻香(励志歌曲)

小小大人物 飞轮海

中国话 SHE

微笑的起点 范玮琪 张韶涵 郭静(这个蛮适合的)

美丽新世界 SHE(第一选择)

年轻的战场 好男儿

唱得响亮 快女

快乐出发 天娱群星

不想长大 SHE(非常经典)

黑糖秀 棒棒堂 黑girl

半糖主义、一眼万年、星光、锁住时间、听天使在唱歌、shero SHE

勇敢 By2

星月神话 金莎

最好一页 我的主题曲 江语晨

心里有数 飞轮海

倔强、左边、半熟宣言、雨爱 杨丞琳

桃花源、马德里不思议 蔡依林

最初的梦想 范玮琪

黄昏晓、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彩虹的微笑 王心凌

不想懂得、白白的、口袋的天空 张韶涵

樱花草 sweety

雨樱花 飞儿乐团

宁夏 梁静茹

留夏、小雪 杨紫

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1、两汉乐府民歌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而且多是发自社会最底层的声音,直接表达广大人民的爱憎。拿它与“汉赋”相比较,差别极大。乐府民歌题材广泛,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着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对《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2、两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性特色。《诗经》基本上是抒情诗,其中有的作品如《氓》、《谷风》、《七月》、《大雅·生民》等虽有某些叙事成分,只是一些客观铺写,只能是抒情诗而带有某些叙事成分。汉乐府民歌中,已出现比较完整的情节,讲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孤儿的悲苦命运。有的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断,如《东门行》,只写丈夫拔剑东门去时与妻子告别时的一幕;有的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的故事作品,出现人物对话和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如《陌上桑》,秦罗敷的反抗强暴的形象相当鲜明,而且有生动的对话,幽默而有戏剧性。《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诗中的矛盾冲突不是单线式的 ,而是两条线索同时展开 。一条是刘兰芝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由被遣归、兄长逼嫁、太守求婚、决计自杀等情节组成;另一条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发展,包括卧室话别、路口分别、结下盟誓、共约同死、赴水悬树等,爱情升华到顶点,故事也就结束。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和性格在情节展开中越来越鲜明。刘兰芝的刚强、焦仲卿的忠厚、焦母的蛮横、刘兄的势利眼,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3、语言朴素生动,常用烘托,侧面描写、比喻、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如《上邪》的一连串的假设。《陌上桑》写罗敷形象时所应用的手法,如其中的一段:“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怒怨,但坐观罗敷”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4、形式多样,不固于四言格式,而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汉乐府的杂言体,到唐代则发展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乐府民歌中也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如《陌上桑》《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

5、乐府诗歌的影响: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面向现实的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后代作家如曹氏父子 、鲍照、李白 、杜甫、白居易等,都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把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二是对五言诗发展的影响,除了杂言之外,汉乐府民歌中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虽比四言诗仅 仅多一个字,但它却便于把单音词和双音词组合起来,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又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和发展(当时双音节已经逐步地增加起来,而动词又多保持着单音的形式,因此双音词和单音词的搭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五言诗就是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形式)。五言诗可以扩大诗歌的容量。五言诗的产生和兴起是由乐府民歌开其先河的,然后才扩大到整个文坛。文人五言诗从东汉开始兴盛,到建安时代,出现了一个“五言腾涌”的盛况,使五言诗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民歌是由人民大众自作自唱的歌,在流传过程中口口相传,自生自灭,经众人不断地修改而不断完善。从而世代相传,流传下来的大多是精华。

远古的呼唤:中国民歌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当然,呐喊并不能算是歌,但从那开始就孕育着民歌的种子。比较算真正义意上的民歌应该是从原始社会中的祭祀活动开始的。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驼)的原因。

美丽的传说:我国各少数民族关于民歌的传说很多。歌圩是壮族人民的传统习俗,起源非常久远。是中国民歌中体现集体性的典型代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民歌的起源的踪迹。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歌圩。

深遂的根源: 近年来有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古代歌圩很好可能起源于对图腾、天神的祭祀仪式,特别是和仪式中体现生殖崇拜的歌舞有密切关系。宋时,汉文典籍就有了关于歌圩的记载: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四《送老》中写道: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惋,……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者。”书中强调了“自撰”二字,这正是对歌的特征。卷十《飞驼》载:“上巳日(农历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定。”直到今天,“三月三”仍是壮族的节日。

历史的熔炉: 沧海桑田的历史使中国民歌历尽风霜,民歌好比是草原上的野草,自生自灭。任你风霜雨雪,燎原大火,但终于还是能大片保存了下来。因为无论在哪个时代,民歌始终是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欢乐与痛苦,是一种精神的依托与归附。民歌也是符合优胜劣汰原则的。好的民歌,世代传唱,婉如醇酒,愈久弥香。一些不是很好甚至是下流的歌,虽然在某些时候有某些人传唱,但终将会被人民所摒弃。比如,曹禺的话剧《日出》中有一首名为《叫声小亲亲》的歌,是嫖客所唱,用和《无锡景》相同的一个调子。到了今天,《无锡景》仍深受人民群众所钟爱,而《叫声小亲亲》被淘汰则是一种必然。如果不是曹禺先生当年为写戏剧亲自到妓院观察生活的话,我们今天可能就不知道有这么一首歌了。然而,也有许许多多的民歌由于种种原因而失传,包括很多优秀的。汉乐府诗就是从民歌采来的,然而现在多是只留下诗而见不到歌了。同样的,很多词牌、曲牌也源于民歌,但现在还能以原来方式唱的恐怕极少了。民歌被转化成另一种艺术形式流传了下来。中国民歌就是这样经过历史熔炉的冶炼,比精钢还精,比真金还真,世代相传,百唱不厌,长传不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25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