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狼的资料和
狼由一个或数个家族集合成一个大集团,过著群居生活。若雌雄配成对的,感情都很好,常会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终生厮守,彼此照顾极为体贴,这是动物里很少看到的。
大集团只在冬天组成;夏天多单独生活,或过著小家族群的生活。
冬天时,由於小型动物躲起来冬眠,因此多猎食鹿类等大型动物;然而,猎杀大型动物时又非成群结队通力合作不可,so狼在冬天要组成较大的群体。
夏天因为要养育幼仔,自然由雌雄成对过著小家族生活,栖息在浓密的森林及深山中,很难被人们发现。
因此,全年生活在南方的狼,是不太会组成大集团;只有生活於北方的狼才会组成大集团。一个狼群通常有4~8只,但也曾发现多达36只的大集团。
狩猎
狼群狩猎时会全体出动协力合作。在找寻猎物时多排成一纵队,以每小时26~40公里的速度慢慢前进。
狼追赶猎物时,可一追数十公里,将猎物驱赶到很不好走的地方去;它们可以一直跟著猎物,直到猎物筋疲力尽时,才加以击杀。因此,狼是很有智慧、强健、勇敢的一种动物。
狩猎场
狼群通常有自己狩猎的领域,并有狩猎专用的通道,这些通道有时长达100公里。
在这些通道附近,常有各种猎物出没。狼群常在这些狩猎通道上巡逻,并在各处涂上由身体所分泌的臭液或粪便,作为自己领域的标记。这些狩猎场常会一代继承一代。
巢穴
狼以树洞、岩洞、草丛作为藏身和栖息的处所。在春天繁殖期,狼会再狩猎场附近筑造一些巢穴。筑巢多由雌狼负责,而由雄狼从旁协助。
狼如果在洞内筑巢,会先在内部铺些树枝,然后在铺上树叶和由母狼身上掉落的毛。
幼仔
在北美洲,狼多在5月生产。怀孕期为63天,一次可产3~6仔,最多纪录是14仔。
刚出生的幼狼,重400公克,眼睛要10天候才能张开。幼狼很像小狗,具有淡青色或污褐色的厚软毛,约4~8周即可断奶,然后由双亲为给半消化后再吐出来的肉。
2个多月大时,已经能跑出巢穴,3个月大时就能跟著狼群到处乱跑。此后,即开始学习狩猎的方法。
幼狼一岁大时,体型已长得像成狼一般大小了。2~3岁时便已成年。狼的寿命和狗差不多,约12~16年,但由人工饲养的狼可活到20年。
社会组织
在狼群里有复杂的社会组织,经过争斗后,以最强壮的一只雄狼当领袖,再和一只母狼形成一对领导者,负责巡逻领域边界,解决成员争端,并控制队伍的迁移。
社会秩序的最低层常是被逐出的分子,生活在队伍的边缘,吃狼群的剩余食物维生。
狼群的社会系统由很复杂的信号语言建立并维持。这种信号语言包括尾、耳、口及身体的许多动作即发声,显示每一份子的身分及情绪。例如,强者会翘起尾巴来瞪视弱者,而弱者则伏下耳朵,示出喉咙来。
http://wwwtxkdcom/printpageaspBoardID=54&ID=47041
狼的秘密
闻狼色变。狼真的可怕吗?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瑞典一们生物学家曾孤身深入狼窟,多年与狼为伍,在意大利对近百只狼进行了观察、试验和研究。他常常同狼一起嚎叫,并逐步懂得了狼的语言,揭开了狼群社会的秘密。
狼的最大特点是成群结队。狼惯于嗅探,确定邻居的情况,知道相互之间该如何相处。狼的嗅觉极其灵敏,不易受骗。它喜欢集体行动。一旦发现可猎取的动物,它们便成群出击。在大风呼啸的雪原上,三、五十只饿狼呼啸而过,那是任何动物都难以匹敌的。有人曾亲眼看到几百公斤重的大熊被狼群追得走投无路,乱扑乱叫,最后群狼一拥而上,把它扯成碎片。在分食猎物时,狼各自贪婪地吞食,从不为争食而撕打。
在狼群中,只有一对狼享有最高的地位,它们就是狼群的首领。处于最高地位的公狼整天忙于维持狼群的安宁,平息争端,让好斗者受约束。而处于皇后地位的母狼,却是主宰狼群一切事务的总管。王位,是经过“竞选”斗争而得来的。它们常为争夺首领地位而血战一场。母狼之间的夺权斗争,甚至比公狼更为激烈。只是最有权威的“皇后”,才有做母亲的特权。所以,“皇后”总是严密地监视着其他母狼的恋爱生活,倘若哪只母狼与公狼发生交往,它就会被咬得鼻青脸肿。
“皇后”对求婚者极其温柔,从不挑剔,平时它同下级公狼发生暧昧关系,这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子女能得到这些公狼的照顾。只有发情期,为首的母狼才同地位最高的公狼交配。
狼的幼子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出窝嬉戏了,并很快地学会了狼的语言。狼会扮鬼脸,高声嚎叫。狼的嚎叫声调有高低之分,构成了不同的联络信号,以此与正在进行捕猎的同伴保持联系。远离的狼也用嚎叫来告诉同伴,自己在哪里。狼还往往利用嚎叫显示集体的威力。它们常常聚在一起,象举行歌咏晚会一般的嚎叫不停。
自《广闻博录》(文史、科学知识小品)81页,人民日报出版社
四、狼孩、熊孩、豹孩、鹿孩
印度“狼孩”拉穆已于1986年12月28日死去。世界上发现的“兽孩”已有50多个。有记录在案最早被发现的,是1344年在德国深山中的一个“狼孩”。除了由狼养大的“狼孩”以外,还有由其他动物抚养的各种“兽孩”。1761年,匈牙利有几位猎人在高山深穴里,发现了一个正在和几只小熊嬉戏的女“熊孩”。
1923年,印度猎人打死了一只母豹,发现豹穴里有两只小豹和一个五岁的“豹孩”。这个“豹孩”只会用四肢爬行,全身的皮肤由于磨擦而变得很厚,并且布满伤疤,看到鸡鸭时,就猛扑过去撕烂、生吞。
1975年,一个法国探险家在非洲的一个林区里,发现了一个长满黑发的“鹿孩”,他跟在鹿群的后面,四肢着地跑跳。
新西兰鹿的种类
目前,全新西兰的养鹿场达5000个以上。鹿的存栏数量达180万头,居世界第一。
新西兰的“鹿移民”包括欧洲赤鹿、北美赤鹿、梅花鹿、印度水鹿、东南亚黑鹿、南亚花鹿、欧洲天鹿、北美白尾鹿。欧洲赤鹿:1851年,第一批鹿被引到新西兰。那是来自欧洲的几只赤鹿;1923年,1000只欧洲赤鹿被引到新西兰,散放到南北两岛约50个地点。北美赤鹿:1870年,有人将北美赤鹿引到南岛的达尼丁;1905年3月,又有18只北美赤鹿引入。
梅花鹿:1885年,首批3只梅花鹿被引到达尼丁,但不久便没了音迅,也许被人射杀。第二批梅花鹿是1905年从英国的乌邦寺引入的。水鹿:1875年,一对水鹿从斯里兰卡引入,放养在卡那万,到1880年,因保护得当,达到30只。/黑鹿:1907年11月,被引进,放到罗托鲁瓦,但误认为是水鹿。 花鹿:1867年,7只来自默尔本的花鹿被放到南岛奥塔戈,10年间发展为100只,但1890年―1910年之间,被定居者猎杀。 天鹿:1860年―1910年期间,至少有24只被引种新西兰,到1980年,还有13个野生种群。北美白尾鹿:1901年,首批白尾鹿2雄、2雌放到塔卡卡山谷,未成功;1905年,又引来9只,来自美国新汉浦郡。
狼和鹿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狼是大坏蛋,鹿是人们怜爱的对象。这是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现实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样各自地生存着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与狗是亲属,外貌长得很像,只是狼的个儿比狗稍大些,体毛一般是灰**,有时产地不同,它的颜色也有差别。狼的身材较瘦,四条腿较长,尾巴拖在两条后腿当中,很少摆动,人们叫它木头尾巴。它的吻部较狗尖一些,嘴巴较阔,眼睛有点斜,耳朵直竖,看上去一副凶相,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狼生性凶残、机警、多疑和狡猾,加上它的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十分敏锐,又成群结队地活动,所以在牧区常乘牧人疏忽的时候,窜入来咬杀或叼走羊。而且还会使用埋伏、围攻等方式,捕杀羊、鹿、狍和家禽等,甚至伤害人命。由于狼对人的危害很大,有的国家甚至用直升飞机来消灭狼群。但也有科学家认为,狼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有一定作用,由于狼善于捕猎黄羊和鹿群内的不健康个体,在客观上起着自然选择的效果。
狼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生活在山地。平原、森林和冻原地带,甚至高达5000米的山地都有,在开阔的原野上数量最多。平时单独或雌雄同栖,冬季常常集合成群,一般每群10多只在一起。
狼的毛皮可以制皮衣、褥和帽子等。
水鹿(Cervus nuicolor)Sambar
生境:中、低山山区的阔叶林、针叶林、灌 木林、林缘草坡。
捕食:用嘴啃食树叶、青草。
食物:多种植物的茎、叶、花、果。
体型:体长18~2米,尾长约24厘米。体重雌鹿约120千克。雄鹿180千克。
习性:喜群栖,常成对或3~5只结群。白天躺卧在高草丛中或林间休息,黑夜才出来活动。夜间活动时经常发出呼叫声,雨天活动更为频繁。生性机警,善于奔跑跳跃。喜欢在水中活动,常在在泥潭中泥浴,夏天尤其喜欢在水中活动,能轻松地游好几公里。有舔食盐土的习性。云南、海南等地驯养水鹿已有较长历史。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分布:云南各地山区。中国长江以南各地。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赤麂(Muntiacus muntjak)Indian muntjac,Barking deer
生境:低海拔山区丘陵的森林、灌丛。
捕食:用嘴取食植物。
食物:植物嫩枝、叶、花、果实、农作物。
体型:体长约1米,尾长17~21厘米,体重25~30千克。
习性:孤独活动的动物,胆小谨慎,多在夜间或清晨、黄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丛中休息。受惊时能发出极为响亮的类似狗吠的叫声。活动范围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时,无论跑多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活动区域。繁殖力强,全年都能交配,孕期210天左右,每胎产一仔,一岁达到性成熟。麂皮是重要的制革原料。赤麂是中国南方主要狩猎动物。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东南、华南、西南地区。
保护:未列入保护动物名单。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当然,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它的各项指标,如生产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个范围内来回变化。这同时也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当生态系统的某个要素出现功能异常时,其产生的影响就会被系统作出的调节所抵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以多种渠道进行着,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道就会发挥补偿作用。对污染物的入侵,生态系统表现出一定的自净能力,也是系统调节的结果。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农田和果园生态系统是脆弱生态系统的例子。
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外力的影响超出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在短时间内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比如一些物种的种群规模发生剧烈变化,另一些物种则可能消失,也可能产生新的物种。但变化总的结果往往是不利的,它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这种超限度的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长远性的,生态系统重新回到和原来相当的状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这就是生态平衡的破坏。作为生物圈一分子的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目前已经超过自然力量,而且主要是负面影响,成为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是这种影响的典型代表;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组分,包括人类自己,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工业三废和城市三废是其代表。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的鹿类,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它的体形匀称,体态优美,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在阳光下还会发出绚丽的光泽,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差不多,借以隐蔽自己。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故人们往往以为它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是其生存斗争的有力武器。
梅花鹿雄兽的旧角大约在每年4月中旬脱落,再生长出新角。新角质地松脆,还没有骨化,外面蒙着一层棕**的天鹅绒状的皮,皮里密布着血管,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鹿茸。这时若不采茸,继续长到8月以后,鹿茸就逐渐骨质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渐脱落,整个鹿角变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动脱落,重新长出鹿茸。
在鹿茸生长发育过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其外部形态也随着发生变化。人们给各个生长阶段都起了一些形象的俗名。野生的梅花鹿未经锯茸而脱掉骨质角称为脱掉“干杈子”或者脱掉“清枝”,饲养梅花鹿经过锯茸而脱下残留的骨质角称为“脱花盘”或“脱盘”。花盘脱落以后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迹,这种状态称为“老虎眼”。以后茸芽组织由四周皮部向内生长,与中间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状,称为“灯碗子”。此后,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组织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长,呈粉红色,初期时称为“拔桩”,生长至1.5—2厘米时称为“磨脐子”,再经过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长3—4厘米时称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干分生眉枝时,形状很象马鞍,称为“小鞍子”,当主干生长到比眉枝高出时称为“大鞍子”,再继续向上生长到一定高度又称为“小二杠”,当主干比眉枝高出6—7厘米时,其外表的形状恰似黄瓜,所以又称为“瓜角”。主干生出第2侧枝的初期称为“小嘴三杈”,生出第2侧枝的中期称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侧枝前在形态上表现出主干、眉枝和第2侧枝,共有3个杈,所以称为“三杈”。到第3侧枝分生之后则称为“四杈”。一般认为它可以最多生长到4—5个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说法。骨质化的稚角则称为“毛杠”,脱皮后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称为“清三杈“或“清四杈”。
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在国外见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河北兴隆,山东,山西太原、四川红原、江苏太湖、镇江、南京,上海,浙江杭州、安徽、广西、广东等地。
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因为不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丛较为深密,并与其体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栖息,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这样可以较早地发现敌害,以便迅速逃离。它的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善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姿态优美潇洒,能在灌木丛中穿梭自如,或隐或现。 梅花鹿的集群性很强,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群体的大小随季节、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通常为3—5只,多时可达20多只。在春季和夏季,群体主要是由雌兽和幼仔所组成,雄兽多单独活动。每年8 10月开始发情交配,雌兽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而雄兽在求偶时则发出像老棉羊一样的“咩咩”叫声。繁殖期间雄兽饮食显著减少,性情变得粗暴、凶猛,为了争夺配偶,常常会发生角斗,头上的两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击的武器,这种“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一只健壮的雄兽通常可以拥有10多只雌兽,在一个繁殖季节,雌兽可以多次发情,其发情周期为5天,一旦受孕后便不再发情。妊娠期为230天左右,产仔于翌年5—6月,一般每胎仅产1仔,也有少数为2仔。产下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也有白色的斑点,只需几个小时就能站立起来,第二天就可以随雌兽跑动。雌兽对幼仔非常爱护,觅食的时候自己要先走到林间草地上四处探望,确信没有任何危险后,才回到林中把幼仔带出来,一旦发现险情,它就会发出惊叫,带着幼仔飞奔逃进密林之中。哺乳期为2—3个月,4个月后幼仔便可以长到10公斤左右。15—3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年。
狼群
狼由一个或数个家族集合成一个大集团,过著群居生活。若雌雄配成对的,感情都很好,常会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终生厮守,彼此照顾极为体贴,这是动物里很少看到的。
大集团只在冬天组成;夏天多单独生活,或过著小家族群的生活。
冬天时,由於小型动物躲起来冬眠,因此多猎食鹿类等大型动物;然而,猎杀大型动物时又非成群结队通力合作不可,so狼在冬天要组成较大的群体。
夏天因为要养育幼仔,自然由雌雄成对过著小家族生活,栖息在浓密的森林及深山中,很难被人们发现。
因此,全年生活在南方的狼,是不太会组成大集团;只有生活於北方的狼才会组成大集团。一个狼群通常有4~8只,但也曾发现多达36只的大集团。
狩猎
狼群狩猎时会全体出动协力合作。在找寻猎物时多排成一纵队,以每小时26~40公里的速度慢慢前进。
狼追赶猎物时,可一追数十公里,将猎物驱赶到很不好走的地方去;它们可以一直跟著猎物,直到猎物筋疲力尽时,才加以击杀。因此,狼是很有智慧、强健、勇敢的一种动物。
狩猎场
狼群通常有自己狩猎的领域,并有狩猎专用的通道,这些通道有时长达100公里。
在这些通道附近,常有各种猎物出没。狼群常在这些狩猎通道上巡逻,并在各处涂上由身体所分泌的臭液或粪便,作为自己领域的标记。这些狩猎场常会一代继承一代。
巢穴
狼以树洞、岩洞、草丛作为藏身和栖息的处所。在春天繁殖期,狼会再狩猎场附近筑造一些巢穴。筑巢多由雌狼负责,而由雄狼从旁协助。
狼如果在洞内筑巢,会先在内部铺些树枝,然后在铺上树叶和由母狼身上掉落的毛。
幼仔
在北美洲,狼多在5月生产。怀孕期为63天,一次可产3~6仔,最多纪录是14仔。
刚出生的幼狼,重400公克,眼睛要10天候才能张开。幼狼很像小狗,具有淡青色或污褐色的厚软毛,约4~8周即可断奶,然后由双亲为给半消化后再吐出来的肉。
2个多月大时,已经能跑出巢穴,3个月大时就能跟著狼群到处乱跑。此后,即开始学习狩猎的方法。
幼狼一岁大时,体型已长得像成狼一般大小了。2~3岁时便已成年。狼的寿命和狗差不多,约12~16年,但由人工饲养的狼可活到20年。
社会组织
在狼群里有复杂的社会组织,经过争斗后,以最强壮的一只雄狼当领袖,再和一只母狼形成一对领导者,负责巡逻领域边界,解决成员争端,并控制队伍的迁移。
社会秩序的最低层常是被逐出的分子,生活在队伍的边缘,吃狼群的剩余食物维生。
狼群的社会系统由很复杂的信号语言建立并维持。这种信号语言包括尾、耳、口及身体的许多动作即发声,显示每一份子的身分及情绪。例如,强者会翘起尾巴来瞪视弱者,而弱者则伏下耳朵,示出喉咙来。
狼的秘密
闻狼色变。狼真的可怕吗?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瑞典一们生物学家曾孤身深入狼窟,多年与狼为伍,在意大利对近百只狼进行了观察、试验和研究。他常常同狼一起嚎叫,并逐步懂得了狼的语言,揭开了狼群社会的秘密。
狼的最大特点是成群结队。狼惯于嗅探,确定邻居的情况,知道相互之间该如何相处。狼的嗅觉极其灵敏,不易受骗。它喜欢集体行动。一旦发现可猎取的动物,它们便成群出击。在大风呼啸的雪原上,三、五十只饿狼呼啸而过,那是任何动物都难以匹敌的。有人曾亲眼看到几百公斤重的大熊被狼群追得走投无路,乱扑乱叫,最后群狼一拥而上,把它扯成碎片。在分食猎物时,狼各自贪婪地吞食,从不为争食而撕打。
在狼群中,只有一对狼享有最高的地位,它们就是狼群的首领。处于最高地位的公狼整天忙于维持狼群的安宁,平息争端,让好斗者受约束。而处于皇后地位的母狼,却是主宰狼群一切事务的总管。王位,是经过“竞选”斗争而得来的。它们常为争夺首领地位而血战一场。母狼之间的夺权斗争,甚至比公狼更为激烈。只是最有权威的“皇后”,才有做母亲的特权。所以,“皇后”总是严密地监视着其他母狼的恋爱生活,倘若哪只母狼与公狼发生交往,它就会被咬得鼻青脸肿。
“皇后”对求婚者极其温柔,从不挑剔,平时它同下级公狼发生暧昧关系,这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子女能得到这些公狼的照顾。只有发情期,为首的母狼才同地位最高的公狼交配。
狼的幼子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出窝嬉戏了,并很快地学会了狼的语言。狼会扮鬼脸,高声嚎叫。狼的嚎叫声调有高低之分,构成了不同的联络信号,以此与正在进行捕猎的同伴保持联系。远离的狼也用嚎叫来告诉同伴,自己在哪里。狼还往往利用嚎叫显示集体的威力。它们常常聚在一起,象举行歌咏晚会一般的嚎叫不停。
自《广闻博录》(文史、科学知识小品)81页,人民日报出版社
四、狼孩、熊孩、豹孩、鹿孩
印度“狼孩”拉穆已于1986年12月28日死去。世界上发现的“兽孩”已有50多个。有记录在案最早被发现的,是1344年在德国深山中的一个“狼孩”。除了由狼养大的“狼孩”以外,还有由其他动物抚养的各种“兽孩”。1761年,匈牙利有几位猎人在高山深穴里,发现了一个正在和几只小熊嬉戏的女“熊孩”。
1923年,印度猎人打死了一只母豹,发现豹穴里有两只小豹和一个五岁的“豹孩”。这个“豹孩”只会用四肢爬行,全身的皮肤由于磨擦而变得很厚,并且布满伤疤,看到鸡鸭时,就猛扑过去撕烂、生吞。
1975年,一个法国探险家在非洲的一个林区里,发现了一个长满黑发的“鹿孩”,他跟在鹿群的后面,四肢着地跑跳。
新西兰鹿的种类
目前,全新西兰的养鹿场达5000个以上。鹿的存栏数量达180万头,居世界第一。
新西兰的“鹿移民”包括欧洲赤鹿、北美赤鹿、梅花鹿、印度水鹿、东南亚黑鹿、南亚花鹿、欧洲天鹿、北美白尾鹿。欧洲赤鹿:1851年,第一批鹿被引到新西兰。那是来自欧洲的几只赤鹿;1923年,1000只欧洲赤鹿被引到新西兰,散放到南北两岛约50个地点。北美赤鹿:1870年,有人将北美赤鹿引到南岛的达尼丁;1905年3月,又有18只北美赤鹿引入。
梅花鹿:1885年,首批3只梅花鹿被引到达尼丁,但不久便没了音迅,也许被人射杀。第二批梅花鹿是1905年从英国的乌邦寺引入的。水鹿:1875年,一对水鹿从斯里兰卡引入,放养在卡那万,到1880年,因保护得当,达到30只。/黑鹿:1907年11月,被引进,放到罗托鲁瓦,但误认为是水鹿。 花鹿:1867年,7只来自默尔本的花鹿被放到南岛奥塔戈,10年间发展为100只,但1890年―1910年之间,被定居者猎杀。 天鹿:1860年―1910年期间,至少有24只被引种新西兰,到1980年,还有13个野生种群。北美白尾鹿:1901年,首批白尾鹿2雄、2雌放到塔卡卡山谷,未成功;1905年,又引来9只,来自美国新汉浦郡。
狼和鹿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狼是大坏蛋,鹿是人们怜爱的对象。这是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现实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样各自地生存着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与狗是亲属,外貌长得很像,只是狼的个儿比狗稍大些,体毛一般是灰**,有时产地不同,它的颜色也有差别。狼的身材较瘦,四条腿较长,尾巴拖在两条后腿当中,很少摆动,人们叫它木头尾巴。它的吻部较狗尖一些,嘴巴较阔,眼睛有点斜,耳朵直竖,看上去一副凶相,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狼生性凶残、机警、多疑和狡猾,加上它的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十分敏锐,又成群结队地活动,所以在牧区常乘牧人疏忽的时候,窜入来咬杀或叼走羊。而且还会使用埋伏、围攻等方式,捕杀羊、鹿、狍和家禽等,甚至伤害人命。由于狼对人的危害很大,有的国家甚至用直升飞机来消灭狼群。但也有科学家认为,狼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有一定作用,由于狼善于捕猎黄羊和鹿群内的不健康个体,在客观上起着自然选择的效果。
狼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生活在山地。平原、森林和冻原地带,甚至高达5000米的山地都有,在开阔的原野上数量最多。平时单独或雌雄同栖,冬季常常集合成群,一般每群10多只在一起。
狼的毛皮可以制皮衣、褥和帽子等。
水鹿(Cervus nuicolor)Sambar
生境:中、低山山区的阔叶林、针叶林、灌 木林、林缘草坡。
捕食:用嘴啃食树叶、青草。
食物:多种植物的茎、叶、花、果。
体型:体长18~2米,尾长约24厘米。体重雌鹿约120千克。雄鹿180千克。
习性:喜群栖,常成对或3~5只结群。白天躺卧在高草丛中或林间休息,黑夜才出来活动。夜间活动时经常发出呼叫声,雨天活动更为频繁。生性机警,善于奔跑跳跃。喜欢在水中活动,常在在泥潭中泥浴,夏天尤其喜欢在水中活动,能轻松地游好几公里。有舔食盐土的习性。云南、海南等地驯养水鹿已有较长历史。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分布:云南各地山区。中国长江以南各地。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距今约五百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狼起源于新大陆,并在一百五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分化发展。多少世纪以来,狼一直是所有野生生物中最具恶名的种类之一,它被人仇视,使人恐惧。然而,这些很多都根源自历史的误会。
在中世纪,欧洲的王公贵族喜欢在宫廷中眷养狼,它们认为狼是了不起的猎手,智勇双全的斗士。后来,为了使狼看上去更威风,人们有意识地让狼与大狗杂交,结果出现了性情变化无常、高大威猛、攻击性特别强的的狼狗,它们肆孽于乡村、城镇,恶名却落到了狼的身上。
在人类兴盛以前,狼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的野生动物。随着人类的繁荣以及对狼的误解,狼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今天只有在美国阿拉斯加、明尼苏达州和加拿大的一些地方生活着相当数量的狼。
从历史资料看来,虽然在欧洲有大量的有关狼侵害牲畜、攻击人类的记录,但在狼群汇集的北美大陆,却几乎没有狼攻击人的记录。目前的观点认为,狼与人可以和谐共生的。事实上,在人类繁荣昌盛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与狼曾和平共处,彼此以敬畏而不是恐惧的目光看待对方,双方都尊重对方的社会秩序和猎食技巧。
远古的人们把狼的形象画在石壁上时,心中充溢着惊奇;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很早就认识到狼的优秀特质,许多印地安部落还把狼选作他们的图腾,他们尊重狼的勇气、智慧和惊人的技能,他们珍视狼的存在,甚至认为在地球上,除了猎枪、毒药和陷阱,狼几乎可以和一切抗衡。
今天的人们通过对狼的深入研究,观点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发现狼本身具备很多独特的品质,认识到狼同别的动物迥然有别,它代表着原始的生命与野性、自由的天性以及征服世界的勇气,而这正是人类需要的。
团队精神
狼一般过着群居的生活,一群狼一般7-8匹。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耐心
狼的耐心总是令人惊奇,它们可以通过几天的跟踪观察,记住目标群中许多细微的个性特征和习惯,从而确认出最容易得手的牺牲品。
好奇心
狼对环境的好奇使它们总是能够学习到新鲜的东西,也使它们总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态度
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它们能够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那些能促成它们实现目标的行动上。即使成功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但它们的态度是成功一定会到来,结果,成功的确到来了。
失败
狼群也许算得上自然界中效率最高的狩猎机器,虽然它们也经常失败,但它们始终深信成功一定会到来,它们的技能因为经历了失败的考验而越发完善。它们从不会停止做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年奔波千里寻找猎物,留神所有的蛛丝马迹。失败是一种心态,而不是现实;失败是一种感觉,而成功则是一种理想。
善于交流
狼是最善于交流的动物之一。对狼来说,交流的艺术在于密切注视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狼之间复杂精细的交流系统使它们得以不断调整战略战术以获得成功。
锲而不舍
在人类繁荣昌盛以前,狼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的野生动物。它们不需要人的施舍,只希望能不被打扰,按自己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生存,正因为这种坚持,使它们几乎从地球上灭绝,然而它们仍锲而不舍,自由的游荡于更为遥远偏僻的地方,哪怕需要去适应更为严酷的气候和更为恶劣的环境。
狼群中往往有一匹地位最低的狼,它是群狼中最为弱小的一个,在所有方面,它都被置于最后的位置,但它如果得以生存下来,却往往能够成为一匹非常优秀的头狼。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它经历了更大的磨砺,使它积累了更为完善的技能。
战略
狼群从来不会漫无目的的围着猎物胡乱奔跑、尖声狂吠。它们总会制定适宜的战略,通过相互间不断地进行沟通将其付予实施。关键时刻到来的时候,每匹狼都明白自己的作用并准确地领会到集体对它的期望。
狼从来不靠运气,它们对即将实施的行动总是具有充分的把握。狼群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训练成为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正因为如此,狼群很少真正受到其它动物的威胁。
游戏
游戏贯穿每匹狼的一生,它几乎成为狼生活的理由。通过游戏,狼知道如何与同伴交流、配合,提高获得食物的技能;它们的身体因此变得更强壮、意志也变得更为坚强。因为它们一生都在游戏玩耍中磨练技能,它们可以获得较少的努力就能赢得胜利。
生存与死亡
一匹成年狼的死亡往往会危及整个狼群,关于抚养幼崽的安全巢穴、猎物常走的路线以及可靠的水源等方面的积累都可能随着头狼的死去而消失。所幸的是,狼群中年长的狼会不断教导年幼的狼,给它们提供应付失败、学习和逐渐步入领导地位的机会,因为它们深刻认识到,年轻一代是它们的未来。因此,一匹睿智的狼的死亡,虽然造成了损失,却不会给狼群造成致命的伤害,因为,幼狼已经长大,并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忠诚
狼对它赖以生存的家庭、群体和组织总是倾注着热情与忠诚,它们共同游戏、配合狩猎、互相保护,它们生存的目的就是确保狼群的生存。
变化
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狼会自动地根据得到猎物的空间改变繁殖的速度,使狼群的数量保持到合适的程度;多少年来,狼的狩猎对象不断发生变化,但狼都能灵巧地适应可得到的猎物,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当然,始终没变的是狼自由、智慧、顽强的本性。
有关狼的资料和
狼群
狼由一个或数个家族集合成一个大集团,过著群居生活。若雌雄配成对的,感情都很好,常会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终生厮守,彼此照顾极为体贴,这是动物里很少看到的。
大集团只在冬天组成;夏天多单独生活,或过著小家族群的生活。
冬天时,由於小型动物躲起来冬眠,因此多猎食鹿类等大型动物;然而,猎杀大型动物时又非成群结队通力合作不可,so狼在冬天要组成较大的群体。
夏天因为要养育幼仔,自然由雌雄成对过著小家族生活,栖息在浓密的森林及深山中,很难被人们发现。
因此,全年生活在南方的狼,是不太会组成大集团;只有生活於北方的狼才会组成大集团。一个狼群通常有4~8只,但也曾发现多达36只的大集团。
狩猎
狼群狩猎时会全体出动协力合作。在找寻猎物时多排成一纵队,以每小时26~40公里的速度慢慢前进。
狼追赶猎物时,可一追数十公里,将猎物驱赶到很不好走的地方去;它们可以一直跟著猎物,直到猎物筋疲力尽时,才加以击杀。因此,狼是很有智慧、强健、勇敢的一种动物。
狩猎场
狼群通常有自己狩猎的领域,并有狩猎专用的通道,这些通道有时长达100公里。
在这些通道附近,常有各种猎物出没。狼群常在这些狩猎通道上巡逻,并在各处涂上由身体所分泌的臭液或粪便,作为自己领域的标记。这些狩猎场常会一代继承一代。
巢穴
狼以树洞、岩洞、草丛作为藏身和栖息的处所。在春天繁殖期,狼会再狩猎场附近筑造一些巢穴。筑巢多由雌狼负责,而由雄狼从旁协助。
狼如果在洞内筑巢,会先在内部铺些树枝,然后在铺上树叶和由母狼身上掉落的毛。
幼仔
在北美洲,狼多在5月生产。怀孕期为63天,一次可产3~6仔,最多纪录是14仔。
刚出生的幼狼,重400公克,眼睛要10天候才能张开。幼狼很像小狗,具有淡青色或污褐色的厚软毛,约4~8周即可断奶,然后由双亲为给半消化后再吐出来的肉。
2个多月大时,已经能跑出巢穴,3个月大时就能跟著狼群到处乱跑。此后,即开始学习狩猎的方法。
幼狼一岁大时,体型已长得像成狼一般大小了。2~3岁时便已成年。狼的寿命和狗差不多,约12~16年,但由人工饲养的狼可活到20年。
社会组织
在狼群里有复杂的社会组织,经过争斗后,以最强壮的一只雄狼当领袖,再和一只母狼形成一对领导者,负责巡逻领域边界,解决成员争端,并控制队伍的迁移。
社会秩序的最低层常是被逐出的分子,生活在队伍的边缘,吃狼群的剩余食物维生。
狼群的社会系统由很复杂的信号语言建立并维持。这种信号语言包括尾、耳、口及身体的许多动作即发声,显示每一份子的身分及情绪。例如,强者会翘起尾巴来瞪视弱者,而弱者则伏下耳朵,示出喉咙来。
http://wwwtxkdcom/printpageaspBoardID=54&ID=47041
狼的秘密
闻狼色变。狼真的可怕吗?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瑞典一们生物学家曾孤身深入狼窟,多年与狼为伍,在意大利对近百只狼进行了观察、试验和研究。他常常同狼一起嚎叫,并逐步懂得了狼的语言,揭开了狼群社会的秘密。
狼的最大特点是成群结队。狼惯于嗅探,确定邻居的情况,知道相互之间该如何相处。狼的嗅觉极其灵敏,不易受骗。它喜欢集体行动。一旦发现可猎取的动物,它们便成群出击。在大风呼啸的雪原上,三、五十只饿狼呼啸而过,那是任何动物都难以匹敌的。有人曾亲眼看到几百公斤重的大熊被狼群追得走投无路,乱扑乱叫,最后群狼一拥而上,把它扯成碎片。在分食猎物时,狼各自贪婪地吞食,从不为争食而撕打。
在狼群中,只有一对狼享有最高的地位,它们就是狼群的首领。处于最高地位的公狼整天忙于维持狼群的安宁,平息争端,让好斗者受约束。而处于皇后地位的母狼,却是主宰狼群一切事务的总管。王位,是经过“竞选”斗争而得来的。它们常为争夺首领地位而血战一场。母狼之间的夺权斗争,甚至比公狼更为激烈。只是最有权威的“皇后”,才有做母亲的特权。所以,“皇后”总是严密地监视着其他母狼的恋爱生活,倘若哪只母狼与公狼发生交往,它就会被咬得鼻青脸肿。
“皇后”对求婚者极其温柔,从不挑剔,平时它同下级公狼发生暧昧关系,这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子女能得到这些公狼的照顾。只有发情期,为首的母狼才同地位最高的公狼交配。
狼的幼子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出窝嬉戏了,并很快地学会了狼的语言。狼会扮鬼脸,高声嚎叫。狼的嚎叫声调有高低之分,构成了不同的联络信号,以此与正在进行捕猎的同伴保持联系。远离的狼也用嚎叫来告诉同伴,自己在哪里。狼还往往利用嚎叫显示集体的威力。它们常常聚在一起,象举行歌咏晚会一般的嚎叫不停。
自《广闻博录》(文史、科学知识小品)81页,人民日报出版社
四、狼孩、熊孩、豹孩、鹿孩
印度“狼孩”拉穆已于1986年12月28日死去。世界上发现的“兽孩”已有50多个。有记录在案最早被发现的,是1344年在德国深山中的一个“狼孩”。除了由狼养大的“狼孩”以外,还有由其他动物抚养的各种“兽孩”。1761年,匈牙利有几位猎人在高山深穴里,发现了一个正在和几只小熊嬉戏的女“熊孩”。
1923年,印度猎人打死了一只母豹,发现豹穴里有两只小豹和一个五岁的“豹孩”。这个“豹孩”只会用四肢爬行,全身的皮肤由于磨擦而变得很厚,并且布满伤疤,看到鸡鸭时,就猛扑过去撕烂、生吞。
1975年,一个法国探险家在非洲的一个林区里,发现了一个长满黑发的“鹿孩”,他跟在鹿群的后面,四肢着地跑跳。
新西兰鹿的种类
目前,全新西兰的养鹿场达5000个以上。鹿的存栏数量达180万头,居世界第一。
新西兰的“鹿移民”包括欧洲赤鹿、北美赤鹿、梅花鹿、印度水鹿、东南亚黑鹿、南亚花鹿、欧洲天鹿、北美白尾鹿。欧洲赤鹿:1851年,第一批鹿被引到新西兰。那是来自欧洲的几只赤鹿;1923年,1000只欧洲赤鹿被引到新西兰,散放到南北两岛约50个地点。北美赤鹿:1870年,有人将北美赤鹿引到南岛的达尼丁;1905年3月,又有18只北美赤鹿引入。
梅花鹿:1885年,首批3只梅花鹿被引到达尼丁,但不久便没了音迅,也许被人射杀。第二批梅花鹿是1905年从英国的乌邦寺引入的。水鹿:1875年,一对水鹿从斯里兰卡引入,放养在卡那万,到1880年,因保护得当,达到30只。/黑鹿:1907年11月,被引进,放到罗托鲁瓦,但误认为是水鹿。 花鹿:1867年,7只来自默尔本的花鹿被放到南岛奥塔戈,10年间发展为100只,但1890年―1910年之间,被定居者猎杀。 天鹿:1860年―1910年期间,至少有24只被引种新西兰,到1980年,还有13个野生种群。北美白尾鹿:1901年,首批白尾鹿2雄、2雌放到塔卡卡山谷,未成功;1905年,又引来9只,来自美国新汉浦郡。
狼和鹿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狼是大坏蛋,鹿是人们怜爱的对象。这是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现实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样各自地生存着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与狗是亲属,外貌长得很像,只是狼的个儿比狗稍大些,体毛一般是灰**,有时产地不同,它的颜色也有差别。狼的身材较瘦,四条腿较长,尾巴拖在两条后腿当中,很少摆动,人们叫它木头尾巴。它的吻部较狗尖一些,嘴巴较阔,眼睛有点斜,耳朵直竖,看上去一副凶相,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狼生性凶残、机警、多疑和狡猾,加上它的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十分敏锐,又成群结队地活动,所以在牧区常乘牧人疏忽的时候,窜入来咬杀或叼走羊。而且还会使用埋伏、围攻等方式,捕杀羊、鹿、狍和家禽等,甚至伤害人命。由于狼对人的危害很大,有的国家甚至用直升飞机来消灭狼群。但也有科学家认为,狼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有一定作用,由于狼善于捕猎黄羊和鹿群内的不健康个体,在客观上起着自然选择的效果。
狼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生活在山地。平原、森林和冻原地带,甚至高达5000米的山地都有,在开阔的原野上数量最多。平时单独或雌雄同栖,冬季常常集合成群,一般每群10多只在一起。
狼的毛皮可以制皮衣、褥和帽子等。
1931年的一天,世界上诞生了一个婴儿。他本应该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这一切都被他生父的奇怪行为打破了。
唐纳德,他的名字不太为人所知,因为当人们谈论他时,他们更喜欢称他为“凯洛格实验的失败”和“猩猩和儿童实验中的儿童”。凯洛格是他的父亲,是他痛苦生活的创造者。
1920年,凯洛格从他的心理学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有人发现两个孩子在狼窝里长大。
他的老师在讲台上兴奋地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实验。我们惊讶地发现,虽然这两个孩子在获救后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但他们完全不同于人类。想想看,他们不能直立行走,不能说话,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工具。他们只能从喉咙里发出奇怪的嚎叫,撕开我的鲜血至少有一口精致的牙齿。这怎么可能呢它可以被视为一个人。。。"
凯洛格原本是心烦意乱的,但他震惊了。是的,为什么?他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不是天生学会走路、吃饭和说话吗?为什么他们只是生活在狼窝里,学会不做人?
这太离谱了。两个在狼窝里生活得很好的孩子在获救后死于人类 社会 。报告显示,这个女孩已经无法适应人类 社会 。她对每个人都很警觉,对来访者露出牙齿,随时准备咬人。
显然,她想念她的狼妈妈。她经常蜷缩在角落里,用敌意的目光盯着房间里的每一个人。
在报告的最后,研究人员附上了他的猜测:也许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重要的成长和发展时期,比如说话、走路和简单的认知。
他们模仿狼作为重要的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狼身上。因此,人们杀死狼并强行将它们带到现实 社会 是残忍的。这两个可怜的小女孩一直担心身边杀害父母的凶手会下手。
在敌人的照顾下生活总是让他们感到不安,所以大一点的孩子第二年就死了。
看着她面前的报告,凯洛格开始对研究人员所说的重要时期感兴趣。
这是小唐纳德痛苦岁月的起点。
1929年,当第二个狼孩子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凯洛格已经是印第安纳大学的助理教授。他事业成功,婚姻美满。但他仍然无法忘记那年听到的狼童故事。
多年来,他断断续续地听到许多猜测。有些人认为狼孩子不能融入 社会 ,因为他们天生就有智力问题。另一些人认为,教育狼童的人不够权威,无法给他们正确的指导。
作为一名“比较心理学家”,凯洛格有一个普遍的猜测:童年形成的习惯非常重要,而且很难改变。狼的孩子们在狼窝里长大,形成了狼的思维和习惯。即使在人类 社会 ,他们也不能把自己看作是人。
狼孩
在此基础上,凯洛格为他的猜想设计了一些实验,比如计划把一些智力正常的婴儿扔进荒野,研究他们的行为。
另一个例子是让父母在家里同时抚养婴儿和黑猩猩,平等对待他们,观察儿童和黑猩猩的行为(实验很难停止)。
无法进行的实验完全激发了凯洛格想赢或输的欲望。两年后,他的妻子怀孕了,看着妻子微微肿胀的腹部。凯洛格欣喜若狂。他终于找到了最好的实验。
疯狂实验:小弟弟,猩猩妹妹
1931年,凯洛格的孩子唐纳德九个月大。他是个活泼的孩子,经常在玩具室里爬来爬去。一天,当他正在玩的时候,他的父亲拿着一个黑球进来对唐纳德说:“唐纳德,这是你的妹妹,古雅。”
唐纳德试探性地爬了过去,抬起头,恐惧地哭了起来: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难看的东西,他满脸皱纹,黑发,指甲又尖又长。他是个怪物!
当她的儿子因恐惧而哭泣时,凯洛格很快在门外向妻子挥手,“拿着相机!”这是实验对象第一次见面。他无论如何都想保留这珍贵的一幕。
就这样,凯洛格的实验正式开始了。他目前有两个主要科目。一个是他的亲生儿子唐纳德,他九个月大。
另一只是他收养的七个月大的雌性黑猩猩圭亚。为了便于实验,凯洛格认出古娅是唐纳德的妹妹。
为了得到真正的实验结果,凯洛格对他的兄弟姐妹一视同仁。他把孩子和猩猩放在同一个房间里,自己照顾他们。当她每天早上醒来时,凯洛格会给他们同样的早安之吻,然后喂他们准备好的奶粉。
在摄食阶段,兄弟姐妹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人类兄弟对食物的态度更温和,喝得慢;猩猩妹妹经常警惕自己吃得不够。有时,当她吃完后,她会抢她哥哥的那份。当凯洛格试图阻止他时,盖亚会咬他,在他嘴里嚎叫。
“在实验的第25天,当古雅再次嚎叫时,唐纳德似乎意识到嚎叫和情绪之间的关系。类似的嚎叫开始出现在他的喉咙里,有时是因为古雅不小心伤害了他,有时是因为外面的光线很刺眼。他就像一只小野兽。他不必嚎啕大哭,也不必对一切冒犯他的事宣战。"
为了记录兄弟姐妹的身体数据,凯洛格和妻子每天测量两个孩子的身高、体重和血压。有一天,当凯洛格梳理他们的头发时,他突发奇想。因为他们有相似的头骨和头围,他们在撞击头部时会发出相同的声音吗?
为了找到答案,凯洛格用勺子敲了敲每个孩子的头。为了消除其他环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凯洛格在实验前后用同样的力量敲了他们100多次头。最后,凯洛格严格地得出结论,唐纳德的头骨发出的声音更沉闷,而古雅的头骨听起来更清脆、更愉快。
还有一次,凯洛格想知道两个孩子在受到惊吓后的反应如何。他掏出手枪朝屋顶开枪。
后来,在他的书《猿与儿童》中,凯洛格描述了婴儿和猩猩的不同反应:唐纳德正在玩他的洋娃娃。枪声响起时,他坐在地上,直到一分钟后,小男孩开始哭泣。
这是他出生以来最响亮、最长的哭声。他很害怕。他把那个可怜的娃娃紧紧地握在手里,然后我妻子打破了它很长一段时间。
古亚显然冷静多了。枪声一响,他就跳上了衣橱。枪声过后,他对桌上的香蕉产生了兴趣,下来拿了一根。
孩子的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实验被迫停止
古亚和唐纳德
1932年,唐纳德一岁半时,凯洛格的妻子卢拉停止了为期九个月的实验。
由于丈夫诚挚的请求,卢拉同意他做这个奇怪的实验。在此期间,卢拉担任凯洛格的助手,帮助他照顾两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卢拉在她的早期实验中一直非常积极。她信任丈夫,相信凭借他的才华,这项研究将震惊心理学界。
但随着实验的深入,卢拉看到了实验背后疯狂的一面。他们的儿子,活泼的唐纳德,越来越像一只猩猩。
唐纳德模仿盖亚的一切,包括嘴里叼着东西,发出猩猩的吼叫,经常在盖亚身后爬行。卢拉有时看着唐纳德,想知道,这真的是她与生俱来的人吗?他更像是人类皮肤上的黑猩猩。
至于古雅,她影响了她的人类兄弟,但她自己变成了人类。由于经常与照顾她的人凯洛格和他的妻子接触,并受到他们的亲密对待,古雅的模仿对象变成了她喜欢的两个人。古雅学会了亲吻、拥抱、简单的着装和人类 游戏 。最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亚洲在晚期开始直立行走。
卢拉看着唐纳德在实验室里爬来爬去,而古雅则站在墙上发抖。她认为这一切都很荒谬。她把丈夫拉到窗前,让他好好看看这一切。“你养了两个怪物。他们是怪物!如果你不停止你的鬼魂实验,你的孩子会在你手中被毁灭!”
面对妻子的指控,凯洛格对他在孩子身上的实验结果感到震惊。他不得不忍受痛苦,终止实验。
两个孩子被实验毁掉了
凯洛格后来在书中写道,“这样的研究需要一位勇敢的科学家,这样他才能坚持面对别人的问题。”
显然,凯洛格对实验的终止充满遗憾,但后人作为旁观者,显然我们不会同意这种态度,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孩子的结局。
作为一只黑猩猩,圭亚被收养了九个月。显然,从她的行为来看,她已经习惯了在人类中生活。但实验结束后,凯洛格把圭亚还给了她的母亲。
这是一个铁笼子,古雅的母亲在里面轻轻地叫着。很明显,她认出了她的孩子。但古娅不记得她了。她害怕笼子和里面的巨人。在被迫进入笼子后,古亚悲伤地向每一个路过的人寻求帮助。她希望这些人能把她送回凯洛格家。但她直到三岁才再次见到凯洛格。她死于抑郁症。
唐纳德的命运要好得多。自从凯洛格放弃实验以来,唐纳德一直享受着正常孩子的生活。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 社会 地位很高,能够为他提供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的生活条件。也许是出于补偿,凯洛格在他身上花了更多的精力。在父亲的培养下,唐纳德被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录取,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
看起来很聪明,只有唐纳德自己知道他的童年经历一直影响着他的生活。他脾气暴躁,无法控制自己。有时他认为自己应该是一只猩猩。他不能适应人类 社会 的生活。他极度依赖父母,很难与他人相处。最后,在凯洛格夫妇去世后,唐纳德选择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也许他去找他的猩猩妹妹了。
古亚和唐纳德
人类是最忌讳的实验
凯洛格的实验无疑是失败的。由于时代的限制,凯洛格可能直到狼童去世才证实其死因。
《狼童》的悲剧在于,两个女孩生活在狼群中的时间太过关键。在人们的童年时期,人们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迅速。
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把他带到了狼群中。他只看到狼。自然地,他把狼视为自己的同类,以便了解关于狼的一切,比如生吃、四肢爬行、以野生动物的思维行事。即使他后来被带到了人类 社会 ,他仍然觉得自己是一只狼。如果要他学点什么,他只会哭。
尽管凯洛格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学家,他的其他研究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们不能同意他的观点实践儿童永远不能被用作实验对象,尤其是婴幼儿。
他们不能说话或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实验者永远无法保证他的实验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例如,沃森在实验中买了一个11个月大的婴儿,以了解孩子们是如何感到恐惧的。
他在婴儿面前展示了突然的爆炸声和剥皮的兔子,这通常会导致婴儿在看到任何毛茸茸的物体时感到恐惧和尖叫。这个婴儿成为 历史 上第一个过早死亡的实验对象。
尽管凯洛格的实验没有继续,但它对唐纳德和古亚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