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狂的姜文,却对一个人五体投地

那么狂的姜文,却对一个人五体投地,第1张

【01】

上面这张**海报,来自于1949年上映的《哀乐中年》,目前豆瓣评分91。

这种评分基本属于神级作品。

国产**里能获得这种分数的,几乎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

香港导演李翰祥将其誉为:

当时最有价值的影片之一。

香港评论家刘成汉则评论称:

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

亦是40年代光芒四射的一部作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讲述中年危机的**,故事虽出自导演桑弧的构思,其实执笔的主要是

张爱玲

但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她只拿稿费未署名。里面的人物在她的描绘下鲜活生动、悲喜参半。 她自己对这部**的理解是:

所谓哀乐中年,大概那意思就是他们的欢乐里面永远夹杂着一丝辛酸,他们的悲哀也不是完全没有安慰的。

【02】

故事发生在上海的二三十年代。 创办小学多年的陈绍常早年丧妻,独自抚养两子一女。因目睹挚友的爱女刘敏华备受继母虐待,遂断了续弦的念头。

十年后,再见敏华,方知其父亲已逝,而敏华已成长为独立自强却不失贤淑的新女性,因不堪继母逼婚,她离家出走,并自荐到绍常学校任教。

绍常长子建中工作后不久,变成银行经理的乘龙快婿,并逐渐成为城中名流。

建中夫妇觉得绍常小学校长身份丢了他们的脸,劝他退休在家做老太爷。 将学校托付给敏华,自己却赋闲在家的绍常很失落,与建中夫妇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又到一年清明拜祭亡妻时,绍常遇见前来祭母的敏华,敏华劝他再回学校教书。

每天偷偷从家中溜回学校,站在讲台上的绍常拾回了久违的充实与快乐。

后来无意间,他发现自己与敏华早已两情相悦,决定与她结婚,此事令建中夫妇大为恼火,准备干涉此事……

【03】

已有很多专业影评人对这部**无论是技巧还是思想的超前性做了大量的描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而我今天着重想说的还是饰演男一号的石挥。

那个松弛、温润、关切的唠叨里又带着一些可爱的傻和呆的校长,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说他是全剧之魂,绝不为过。

大多数年轻的**爱好者可能从未听过石挥这名字。

但在那个年代,他的称谓是

「话剧皇帝」

编、导、演过《家》、《雷雨》、《福尔摩斯》等大量名家名作。

年仅23岁的石挥,靠《雷雨》中的仆人鲁贵一角崭露头角。

“石挥演的,比我写的还要好。”

时人如此评价石挥,

站着不说话也能把主角的光彩抢尽。

他后来出演的《秋海棠》更是轰动一时。

连续上演四个半月,共计一百八十场,在当时空前绝后。

上海人吃了晚饭去看话剧,相互打招呼时不是说“看话剧去”,而是说“看石挥去”!

石挥曾谢幕达12次才得以退场,他生病,换B角顶替,观众就要退票。

几十年后的我们,无缘在话剧的舞台上领略石挥的风姿了,还好他在中国**史上也留下了举足轻重的印记。

【04】

石挥不仅是顶尖的演员,自己也导演过不少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天仙配》《鸡毛信》等家喻户晓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姜文有多狂。

然而他曾被邀请重新演绎石挥在**《我这一辈子》里的角色时,却拒绝了。

他说,

“五十年了,石挥的表演依然难以超越”。

在《我这一辈子》这部石挥自导自演的代表作中,石挥从22岁一直演至60岁,以一个底层巡警的命运,映射时代变迁下百姓不变的悲苦命运。

石挥出神入化的角色塑造,造就了影片内涵的准确传达。

今天看石挥,表演时略有一些话剧表演的浮夸痕迹,但相对当时的大多数演员,石挥面对镜头时已经相当自然和收放自如。

而且这种话剧化的表演方式,并非完全是石挥的问题。

导演谢晋回忆说,当时**的拍摄技术很简陋,要求演员在一种假定条件下表演。

比方说,拍甲、乙两人对话的戏,只能先拍一个,再拍另一个。拍甲的时候,乙不一定到场,于是甲就只能看着导演的手掌说话,假定那就是乙。

同时,也受当时的审美所限,当时演员讲究台词、讲究动作造型、讲究化妆服装,戏剧化即是最好的艺术。

而现在,几个机位同时设置,和人对戏而不是和巴掌对戏,可做到石挥这种程度的又有多少呢?

然而这个惊才绝艳的人杰,最终却带着罪名,结束了短暂但充满华彩的一生。

【05】

1957年,石挥被打成右派。

这个狂傲一生的“话剧皇帝”,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棕色呢子大衣,戴着他那块全上海只有6块的名表。

他吻别新婚三年的妻子,去银行给母亲汇了最后一次款,然后告诉路上的熟人,“以后我不能再演戏了”。

他踏上了最后一部**《雾海夜航》的道具船,跳进大海,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个在他看来最为合适的去处。

17个月后,人们在海边找到了石挥的尸骨。

在话剧《日出》中,石挥曾写道: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

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在这一刻,他真正地睡去了。

几十年后,人们又从黑白胶片和发黄的文字中发现了他。

1982年3月,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回顾展上,法国**史学家米特里还说:

“我发现了中国**,也发现了石挥。”

1995年,中国**世纪奖评委会授予石挥

“中国**世纪男演员奖”。

研究石挥,已经成了**学院的必修课。

而他留下的那些作品,也是喜欢**的我们最宝贵的礼物。

大量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379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