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不娶张庭却求婚了11次,一定不嫁林瑞阳却为他做9次试管婴儿

誓死不娶张庭却求婚了11次,一定不嫁林瑞阳却为他做9次试管婴儿,第1张

当谢霆锋和张柏芝离婚时,网友直呼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其实 娱乐 圈里还是有很多恩爱夫妻的,比如邓超和孙俪,张庭和林瑞阳。

但是张庭却是林瑞阳的二婚,说起俩人的婚姻也是道路坎坷。

张庭1970年出生在台湾彰化县,还在读书的时候,

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广告公司的星探看中,拍了人生中第一支广告,从此成了广告宠儿。

毕业后的张庭成为了一名幼儿园老师,但是仍片约不断,

直到因飘柔广告的影响,让张庭迎来了人生中第一部**《到阴间出差》,

虽然反响平平,但是通过这部戏,让张庭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幼师工作,专心在演艺圈发展。

期间张庭拍摄了《戏说乾隆》《黄飞鸿与十三姨》

《妈祖拜观音》《包青天之天伦劫》《绝色双娇》等电视剧,

但是张庭在荧幕前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2002年与徐峥主演《穿越时空的爱恋》,

让张庭一炮而红,之后张庭片约不断,霸占荧屏。

当张庭事业上正风生水起时,因拍摄《生生世世》而结识当红的“琼瑶小生”林瑞阳。

此时的张庭却没有意识到,她今后的人生会与眼前这个比她大整整10岁的男人息息相关。

而当时的林瑞阳在 娱乐 圈里已经小有名气,并且已经已婚育有一子。

林瑞阳本来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

但是在他年幼时,父亲因受朋友拖累,欠下巨额外债,

这让原本富裕的家庭瞬间坠落为贫困家庭。

林瑞阳从小目睹了父母为了家庭生计而受的苦,

从此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长过上富足的生活。

于是林瑞阳开始疯狂的赚钱,

为了赚钱他做工铁船清理工、做过苦力,还帮人运送啤酒瓦斯。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林瑞阳进入了广告界,

拍了一些广告,又在剧组里做了几年临工,学到了不少东西。

后来因拍摄《无名小子》让林瑞阳进入大众的视野里,

随后靠《海鸥飞处云彩飞》《哑妻》《望夫崖》《一帘幽梦》让林瑞阳名气大噪。

而当时的林瑞阳已经与同是演员的曾哲贞已经结婚并且育有一子。

曾哲贞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家庭,便选择当红隐退,当起了林瑞阳的贤内助。

林瑞阳因为小时候贫穷的生活,让他一心执着于赚钱,

所以他一心扑到事业中,拼命赚钱,而忽略了家庭。

林瑞阳的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家庭却亮起了红灯,

1995年9月林瑞阳与曾哲贞因感情破裂第一次离婚。

但是四个月后,为了孩子的学籍,两人又复婚。

但是没有感情的婚姻注定维持不了多久,三年后,两人再次离婚。

但是就在林瑞阳与曾哲贞彻底结束婚姻的前一年,林瑞阳因戏与张庭结识。

林瑞阳曾坦白过自己与张庭之间的感情问题,他说,第一次见到张庭时就被击中了,

那一刻只觉得“脚底发麻”,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要出些什么事了”。

爱情让男人变得聪明,借着长辈的身份,

林瑞阳表示要教张庭演戏,天真的张庭就叫他“林大哥”。

但是张庭知道当时的林瑞阳是已婚,

所以在她心里林大哥本就不是她的白马王子。

在一次拍戏中,张庭突然昏倒,

林瑞阳见状立刻将她搀扶起来,心疼的说:“休息一天吧,别玩命了。”

之后每每拍完一场戏,林瑞阳总会找各种机会同张庭说话。

渐渐的两人熟络了,在张庭的心里他是一位好朋友,好大哥。

在张庭27岁生日宴会时,张庭临时想起邀请了林瑞阳。

就在邀请电话刚刚挂断,林瑞阳就携带礼物出现在了张庭面前。

此时,张庭的一位女性好友”警告“她说:“张庭,林瑞阳一定是对你有意思!”

张庭满不在乎地说道: “我不喜欢与已婚男人恋爱,

在我的眼里,已婚男人是不完美的男人。我心中的白马王子根本不是他!”

不久,张庭在北京拍戏时,林瑞阳前去探班,表情紧张而忧郁,

收工后张庭应邀,俩人一起吃饭时,

林瑞阳突然对张庭说, 虽然离婚还在进行中,但是他已经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

林瑞阳的突然表白,让张庭不知所措,

但还是对林瑞阳说: “林大哥,我从来没有想到你会爱上我,

我有自己的原则, 娱乐 圈的是是非非我不想卷入。”

但是这一幕恰巧被有心的记者偷拍到,随后各种 娱乐 新闻扑面而来,

说张庭介入林瑞阳的婚姻,是破坏林瑞阳婚姻的第三者。

当时就连林瑞阳的经纪人都站在原配曾哲贞这边,

公开指责张庭是“蜘蛛精缠上了唐三藏”。

张庭立刻召开记者会想要澄清事实,在记者会上张庭泣不成声,几乎哭晕过去。

面对一个又一个犀利的问题,张庭非常坚定的表示: 这辈子不会嫁给林瑞阳。

就在此时,前妻曾哲贞出面表示: 她和林瑞阳是因感情不和,所以才会分手,与张庭无关。

面对三位当事人共同发声,才让这次绯闻谣言渐渐停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一点公关做得是真的厉害。

离婚后,林瑞阳淡出演艺圈,在北京开了一家文化公司,

而张庭迫于工作上的压力,选择离开台湾进军内地演艺圈。

与此同时,林瑞阳和张庭的感情一直处于非常微妙的上升期。

张庭逐渐发现,自己眼中那个曾经“不完美的男人”其实是个非常难得的人。

他从演艺圈跳出来做生意,在投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但张庭从未看到他颓废,沮丧的样子,他在她心目中就是一个具有超凡毅力的超人!

于是,两人展开了数十年的爱情长跑。

在一次综艺节目中林瑞阳手捧99朵玫瑰,公开向张庭求婚。

他牵起张庭的手走到舞台中央,深情地唱起情歌,最后单漆跪地对张庭说:“嫁给我吧!”

没有点头没有拥抱,站在香风飘逸里的张庭感动得泪流满面。

“是感动的哭,不过也觉得他太 搞笑 了。

平时他不会这样的,他经常都很严肃,今天居然开始耍宝。” 擦着眼泪的张庭笑着说。

虽然张庭仍然没有点下她高傲的头,

据说林瑞阳从认识到将张庭追到手,一共用了18年,

在这期间,林瑞阳向张庭求婚11次。

每一次都被拒绝了,但是却丝毫没有打击到林瑞阳。

张庭被林瑞阳的爱和执着终于打动了。2006年两人在台北公证结婚。

两人本以为从此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婚后张庭发现自己患有不孕症。

为了能够怀孕,他们跑了许多的医院。最后决定尝试试管婴儿的办法。

上天就是这么爱捉弄人,张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每次接受完手术后,张庭都不能下床走路,

整个人瘫在床上,就连上厕所也需要林瑞阳抱着去。

手术失败,张庭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

但是她并没有就此退怯,她心里认为,

爱一个人即便再难,也要为他生一个孩子。

就这样张庭做了9次试管,3年之内就扎了1000多针,

总算得到了上天的眷顾,让她先后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女双全。

如今张庭和林瑞阳在事业上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的张庭,事业与婚姻双丰收,可谓是人生的赢家,

曾经为爱的人受再多的苦也值得,而今她已年近五十,

在脸上丝毫没有岁月的痕迹,虽然和林瑞阳的感情一开始遭遇坎坷,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现在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END——

求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但求婚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下面是一些正确看待求婚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建议:

1 抱有真诚的态度。无论你是求婚方还是被求婚方,都应该抱有真诚的态度,尽力表现出你所真正的感受和想法。

2 尊重对方的感受。不同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舒适度,所以在求婚过程中应该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让人感到尴尬和不舒适。

3 找准时机和场合。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可以让求婚更加浪漫,但也要根据对方的性格和喜好来做出决定,以确保求婚的成功。

4 准备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心态。求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但不一定一次就能成功,要在心理上做好应对失败的准备和处理方式。

5 不强求对方答复。虽然求婚是想得到对方的答复,但是不要强求对方立即回答,应该给对方足够的时间做出选择,所以在求婚后要耐心等待答复。

最重要的是,无论求婚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都应该以互相尊重为前提,一起应对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问题引发矛盾和冲突。

提亲 求婚 订婚 结婚的顺序是:求婚、见父母、提亲、订婚、结婚。

1、求婚

恋爱关系足够稳定并且男女双方的磨合期已经安然度过后,如果彼此确认是自己想要一起度过余生的人,则男方可以准备求婚的事宜,正式向女方表明想要携手一生的心意。

2、见父母

男方向女方求婚成功后,便可以带着彼此去见父母,并开始了解双方家庭。是男方家长先见女方还是女方家长先见男方双方可以商量后再做打算。

3、提亲

一般见父母后,双方家庭都对彼此满意,男方即可向女方家提亲,提亲是双方展示诚意的环节,这对以后新人是否能顺利结婚,以及婚后的生活是否和谐都影响巨大。提亲成功后,则可以进入讨论订婚事宜及婚期的环节。提亲时双方家庭会讨论聘金彩礼等细节的问题,达成一致后便可以安排订婚宴并确定下结婚的日期。

4、订婚

提亲后一般会择吉举办订婚宴,向亲朋好友宣布两家即将结成秦晋之好。一旦订婚就意味着男女双方的婚约成立,婚事基本算是板上钉钉。

5、结婚

结婚是通知亲朋好友男女双方正式结为夫妻并成立小家庭的仪式,一般会用新人的生辰八字来推算出一个最合适的婚期。举办婚宴是整个结婚流程中开销最大、耗费精力最多的环节,需要新人及双方家庭格外上心。

男子拿祖传发簪向女友求婚,女友嫌老气拒绝,专家:还好她不识货

祖传的东西一般都是很珍贵的,上面不但代表了祖祖辈辈的信念,更有着非常大的潜在价值。婚姻之事也向来不是盲目而为,只有两人真正的合适才能有机会走到一起,今天要说的就是祖传的文物与婚姻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老物件很俗气,尤其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对于古董的价值了解不多,山东的一位男子曾经就出了这样的事情。这位男子曾经拿着祖穿的一个发簪向她的女友求婚,不料却被女友嫌弃老气给拒绝了,女友一气之下还认为小伙不够爱她,因此跟他分了手。

小伙真的是欲哭无泪,心有不甘的他带着这件祖传的发簪上了一档鉴宝栏目,结果这下可真的不得了。专家在鉴定完之后表示,这是一件货真价实的古文物,价值估计在数百万。他们表示,还好他的女朋友不识货,不然这么好的文物可惜了。

小伙子说,这件文物他们家里已经传过了好几代人,而他的爷爷和爸爸当年都是把这个金簪当成定情信物送给了他们的妻子,而他们婚后的生活也都是幸福美满的。到了小伙子这一代,他们也像父辈那样,将这对爱情的见证物送给自己的女朋友,不过令小伙没想到的是女友竟嫌老气拒绝了。

专家表示,这件价值不菲的宝贝属于乾隆时期的文物,在乾隆年间,正是清朝发展的鼎盛时期,这对金簪就是乾隆皇帝赏给别人的。金簪上雕刻了龙与凤,象征了夫妻之间的情感,小伙虽然与女友分手了,但也认识到了婚姻的真谛。

精致的金簪不但彰显了当时的制作工艺,更是表现出大国的魅力。男子不识货的女友因此丢失了价值百万的东西,真的是以貌取人是我们的大忌,不仅人如此,物也如此。所以我们不应只注重外表的华丽,更加要注重内心的品质。对于此事,你是怎么看的呢?

1清朝才女谢方端

谢方端,阳春岗美轮水村人,生于公元1724年,卒于1513年,时年89岁,是廉吏谢仲玩的长女。谢方端幼年丧母,随父宦游,聪慧善读,二三过辄,记诵不忘,少时读书并跟其父学声韵,青年时期喜爱工诗填词,出口成章,学有所长,写作不辍,曾著有词赋一本和《小楼吟稿》一书(词赋现已遗失,《小楼吟稿》一书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广东享有盛名。清乾隆43年广东督学李调元及翰林院编修官冯敏昌分别为《小楼吟稿》一书作序、作传,赞美她的才学和为人。

谢方瑞在青少年时,遍游海南及两湖地区,阅览了不少名山胜景,见识了无数世态炎凉,阅历深厚。这些都为她日后写作积累了夯实的材素。

虽然谢方端长期随父客居在外,但她对故乡却怀有很深的感情,在她的手稿中,能找到很多赞美的诗篇,现在读来也很动人,有一次,她离家十载,随父远从湖南常宁到阳江坐船回家,舟泊村边,即赋《轮水舟中》一首,以景生情,寄托了赤子之心:

轻舟遥泊小桥边,桑梓名园在眼前。

漠漠山云岚入画,悠悠溪水绿生烟。

桔花香近幽人屋,渔唱声喧弹子船。

十载归宁疏过问,山川风物尚依然。

她对她的父亲也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不单是对父母那份养育之恩的感激,更重要的是她敬重父亲为官46年,一生清廉的高尚品德。父亲一生的清廉在她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送舍弟方则旋里》诗中曰:“耄年姊妹难为别,廉吏儿孙莫厌贫。犹有诗书遗泽在,可将家传早铺陈。”她为其父归州盗案一事拒不会印(审),被乾隆皇帝在武昌召见,欣喜若狂,连忙《喜赋》:

廿载劳劳郡县?,大江南北号循良。

铜章不枉铃封奏,丹韶须宣到武昌。

万里辨奸天子?,九重谆问小臣光。

遥知扬对彤墀下,旋惹炉香满绮裳。

谢方端年轻时与当地三甲新楼村文人刘宗衍结婚。夫妻爱好诗词音乐,常与之唱和,可是好景不长,而立之年丧夫,遗下两子及两代遗孀靠其瞻养。这时她苦操家业,“育子成材,夜纺授经,四时不辍。”晚年随长子刘芗谷(优贡生,曾任番禺等10州教谕,后为钦州府教授)生活,居于官署。闲居中热心教人诗文,培桃李,所到之处,受人尊敬,常称她为学者,为慈母,在她80余岁,从官府返乡颐养时“诸生送行盈道路,有的追送30余里,挥泪而别。”

2

清朝才女殳默。字斋季,一作季斋,小字墨姑,一作默姑,浙江嘉善人。丹生女。生而奇慧,九岁能诗,刺绣刀尺,无不入妙。习小楷,摹画李公麟白描大士,爱管夫人画竹一幅,与同卧起。年十六未字卒。著闺隐集。《槜李诗繋》

3陈端生

(1751—约1796)

弹 词 女 作 家 。 字 云 贞 , 浙 江 钱 塘 ( 今 杭 州 ) 人 。 嫁 淮 南 范 秋 塘 。 范 以 科 场 案 ( 一 说 继 母 控 忤 逆 ) 谪 戍 。 端 生 在 家 奉 侍 , 撰 《 再 生 缘 》 弹 词 。 后 范 遇 赦 归 , 未 至 家 而 陈 卒 。 《 再 生 缘 》 共 20 卷 , 陈 写 至 17 卷 , 未 竟 而 卒 , 余 3 卷 由 另 一 女 作 家 梁 德 绳 续 稿 。 最 后 由 女 作 家 侯 芝 整 理 为 80 回 本 。 有 道 光 二 年(1822) 宝 仁 堂 刊 本 , 其 后 又 有 多 种 刊 本 、 石 印 本 和 铅 印 本 。 此 作 经 改 编 为 苏 州 弹 词 书 目 , 有 一 定 影 响 。

浙江钱塘人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

其祖父陈兆仑(句山)曾任太仆寺卿,<续文献通考>纂修官

父玉敦,母汪氏

端生刚写<再生缘>时未满十八岁,於北京

到完成十六卷时还未满二十岁,当时在山东登州她因生母去世而搁笔,二十二岁嫁范氏夫妻感情不差,后因范氏应顺天乡试,倩人代笔被破获,发配伊犁为奴三十三岁时在亲友的催促下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写下第十七卷,从此不复有作

凡是看过京剧《孟丽君》的人都会对那个女扮男装,科考中了状元,并被皇帝选作驸马的奇女子留下深刻印象。但不知有多少人知道这出京剧名剧乃是根据清朝女作家陈端生(1751-约1796)的弹词小说《再生缘》改编的。孟丽君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受人瞩目,有两个因素。第一,故事的主人公用特殊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女性社会身份观念。这样的观念突破是由女性作家来完成的,更为小说的社会和思想意义再加一层特殊色彩。因此,在西方汉学界已将其归入“女性主义小说”一类,甚至有学者专门从现代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第二,故事的叙事方式非常特别。相较于西方小说的情节安排,中国传统小说比较缓慢和松散,读完一回,不必急着读下一回,可以几天以后再接起来读。即便《红楼梦》,也是如此。《再生缘》则不然,其故事情节安排非常近似于西方小说,一环扣一环,一个惊险接着一个惊险,让人急于要知道后事如何,片刻都不想放下(金大侠的小说也是如此)。抛开其内容和思想性不谈,仅就其故事情节布局一端而言,在清代的时候就有如此特别的女性作家出现,也足够让我们当代的人无比惊讶。

还有一点很特别,《再生缘》如《红楼梦》一样,是一部未完成稿。陈端生只写了前十七卷,便与世长辞,留下一段遗憾在人间。约三十之后,许宗彦和梁德纯夫妇感原作者“半途而废了前生”,续作了后三卷,成为二十卷全本。虽然续书不如原著佳好,但能将这段故事补全,也是很大的贡献。这部小说有弹词原著和散文体改编本(74回),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保证不会让你失望。当然,如果读散文体改编本,就不会有文字习惯的隔阂。

《再生缘》的故事如此出名,而其作者的生平却鲜为人知。这样的一位大才女,我以为是值得去了解一番的。所幸陈寅恪先生晚年专“作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写了近80页的长篇论文《论〈再生缘〉》,对前后两茬作者的生平勾沉索隐,使后人如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能够“知人论世”,深明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与作者个人经历之间的关系。与《柳如是别传》一样,陈先生的论文全是考证,一般人是看不懂,也不大爱看的,需得用普通人习惯的方式写出来,才有看头。

陈端生是杭州人。江南何止出才子,也多出才女。记得去年夏天去杭州玩,晚饭后在西湖附近散步,走至一处地方,看见一面短墙,上书“再生缘”三大字,占据整面墙。当时即心有戚戚,在那里多停留了一会儿。可惜那时太晚,未及弄清那是什么处所,或就是陈端生故居也未可知。第二天临时有事,匆匆离开杭州,留下一个悬念。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再去看个究竟。

陈家世代书香,陈端生祖父陈兆仑是雍正进士,著有《紫竹山房文集》,为当时人所推崇。父亲陈玉敦中过举人,曾任云南、山东等地地方官。陈端生的祖父是一个很开明的旧文人,曾写《才女论》一文,认为女性讽“习篇章”“多认典故”,“大启灵性”,对于“治家相夫课子皆非无助”,而且可使女子变得“温柔敦厚”因此得出结论:“才也而德即寓焉”。虽然他眼里的才女最终目标还是作一个更称职的主妇,毕竟他把文化修养提到了有用的地位,至少为他的女性后人接受文化教育开了大门。陈端生和她妹妹陈长生都以文学才情见长,当受益于祖父的开明思想。

陈端生母亲汪氏出身也不一般,是曾任云南府和大理知府的汪上堉之女。汪上堉中过进士,他的女儿有文化,再自然不过。由他的女儿教育出来的陈端生很有文才,也不奇怪了。另外,身为杭州人的陈端生却将《再生缘》故事起点放在云南,并将男女主人公很多活动之地放在云南首府,很叫人纳闷。知道了她母亲的家庭背景,一切便都有了解释。想必陈端生小时候听母亲讲过很多关于云南的事情,而且深深被吸引,对云南产生了很多幻想和神秘感。写小说时自然就从神秘的云南开始了。又或许云南离固执传统的京城很远,人们的思想不那么受拘束,汪氏传给子女的观念很开明,陈端在审视社会传统观念的时候方能没有拘束,才写得出《再生缘》那样的作品。反观 mm,似乎是个旁证。

陈玉敦和汪氏似乎没有儿子,只有有仨女儿,端生为长,庆生为次,长生最幼,但庆生早夭,实际上生活中只有姐妹俩作伴。端生和长生姐妹都文采斐然。端生自不待言,有《再生缘》为证。长生也不逊色。当时江南一带世风开明,男女之防并不严格,她妹妹长生就是当时文豪袁枚的“女弟子”之一。长生后嫁与曾任翰林院编修的叶绍楏(琴柯),又是另一桩文化联姻。叶家有一特征,女性都富于才思和诗艺,其水平之高,令当时人称奇。袁枚就曾评论说,“吾乡多闺秀,而莫盛于叶方伯佩荪家。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一儿妇(指长生),皆诗坛飞将军也。”(《随园诗话补遗》三)(从江南女子都多才多艺,又好群聚吟咏,可知《红楼梦》所叙述的姐妹结社,并非曹雪芹的杜撰或理想,那的确是当时世家大族中很普遍的现象)家里或生活环境中只有女性的环境的确很难培养男性比女性强的定势思维,因为做出事情让你感动或者崇拜的不是姐姐就是妹妹,要不就是母亲。这一点,我家的情况可为旁证。因此,陈端生能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写出《再生缘》,大概也与女性(而且是有才华的女性)围绕身边的家庭环境有关。

《再生缘》前十六卷是在陈端生十八、九岁时写的。那时她还待字闺中。虽然有人说她的祖父很节俭,家里显得很寒碜,但毕竟官位很高,不至于是普通贫民那样的穷困。动笔之时是在1768年秋天:

闺帷无事小窗前,秋夜初寒转未眠。

灯影斜摇书案侧,雨声频滴曲栏边。

闲拈新思难成句,略捡微词可作篇。

今夜安闲权自适,聊将彩笔写良缘。

这是《再生缘》开篇所述,说明了写作的季节,具体时间大约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九月。那年陈端生虚岁十八岁。古今才女都早熟,张奶奶也是十几岁就出名了。象我们这样老大不小还没成才的,就该心安理得地作平凡人了。一笑。

陈端生动笔写《再生缘》时,家住北京外廊营(mm 空了替我找找外廊营现在何处)。此时她祖父正在京城作官,全家都在北京陪侍。九月间刚好她的祖母以及伯父母等都回杭州去了,而她的父亲因为“留京供职”,陈端生一家却没有回南。陈端生现在应该比平时空闲一些,而且家中环境也相对安静些,是写作的好时机。很可注意的是,陈端生和曹雪芹(1717-1763)差不多同时代,曹雪芹去世的时候,陈端生十二岁。六年后她在北京开始写作《再生缘》,《红楼梦》已经在北京流传多年。陈端生是否有缘读过《红楼梦》呢?陈先生说她未必读过《红楼梦》,也许有道理,但也未必没读过。如果读过,才女陈端生会如何看才女林妹妹,又如何看大观园中诸姐妹及其命运呢?

陈端生的写作没有什么功利色彩,最早的读者大概只有母亲和妹妹,但她写得非常勤奋,常常挑灯夜战。陈端生说她在天气寒冷的冬天还依然惦记着写作:

仲冻天气已严寒,猎猎西风万木残。

短昼不堪勤绣作,仍为相续《再生缘》。

又说:

书中虽是清和月,世上须知岁暮天。

临窗爱趁朝阳暖,握管愁当夜气寒。

她之所以那么努力地写作,完全是被按捺不住的写作冲动所驱使,与林妹妹所说“无奈诗魔昏晓侵”的情形相似。写作冲动来的时候,作家自己想挡也挡不住,想是有神助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大概都是这样的产物,光靠后天勤奋努力是不行的。

当时的写作活动非常愉悦,陈端生描述到:

姊妹联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

隔墙红杏飞晴雪,映榻高槐覆晚烟。

午绣倦来犹整线,春茶试罢更添泉。

第二年的正月,陈端生的祖父离开北京回杭州,但陈端生父亲还在京中作官,姐妹俩和母亲都继续留在北京。到五月,一共八个月左右的时间,她已经写完前八卷。

八月,父亲任职山东登州府,全家都跟随父亲前往。登州府治所在今天的蓬莱市。蓬莱临海,风景优美,加之又有神话传说,在那里的生活让才女陈端生感到非常舒适与安逸:

地临东海潮来近,人在蓬山快欲仙。

空中楼阁千层现,岛外帆樯数点悬。

陈端生的生活很惬意不难想象。除去自然风光很美丽之外,她家在那里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地方长官,而且是京官外放,享有特殊待遇,自不待言。那种全府第一家的优越感,是在北京找不到的。不过,优越舒适的物质生活并没有侵蚀陈端生的精神追求。在蓬莱这段时间,她继续勤奋写作。她的写作速度很快,可以说这是她的创作高潮期。她在登州住了约七个月时间,就写完了九到十六卷。陈先生推测她那么勤奋的写作可能还跟她母亲身体不好有关。她怕母亲看不到书写完,就离开人世。

很不幸的是她的写作高潮也随着十六卷的完成而结束。因为这之后,陈端的创作中断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也就是十年以后,才重新提笔,续写了第十七回。此是后话。

写完十六卷,陈端生有一段感叹光阴荏苒的伤春词:

起头时,芳草绿生才雨好,

收尾时,杏花红坠已春消。

良可叹,实堪嘲,

流水光阴暮复朝;

别绪闲情收拾去,

我且待,词登十七润新毫。

流水光阴一词出典《牡丹亭》,也就是黛玉也曾伤感过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陈先生说曹雪芹仅仅是揣摩女子心态,“间接想象之文”,而陈端生却是“直接亲历之语”,故《再生缘》之词更值得玩味。我以为这一点相似,至少可以让不相信可在人间找到杜丽娘、林妹妹那样多愁善感的尤物的人可以相信了。

陈端生写完十六卷之后没有接着写,因为她母亲病了,而且到七月,母亲便病故了。算了算年龄,她母亲去世的时候不会超过五十岁,以今天的寿命论,尽及中年。想必陈母也是一位才女,所以才会那么不寿。陈端生说:“自从憔悴堂楦后,遂使芸缃彩华捐。”母亲其实就是她的第一知音。她这段写作时期,读者也只有母亲和妹妹。陈端生姐妹与母亲关系很密切,不仅生活上有母亲何护照顾,而且母亲教她们读写,姐妹俩有才华全赖母亲的督课之功。陈端生曾经那么勤奋地写《再生缘》主要原因是为了愉悦母亲。母亲去世恐怕是陈端生生命中的第一次失去。人在世上,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去知音,尤其对于有才华,需要有人来欣赏,来鼓励的人来说,知音比谁都重要,更何况那知音就是你的慈母。母亲不在了,怎么还有心情写作呢?

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六年(1770)夏天,大约因为父亲离任,她和家人返回杭州老家。回南先从蓬莱乘车到德州,再从德州乘船,走水路,一路舟车劳顿,让娇弱的陈端生走得很辛苦。当时交通不如如今发达,再是富贵的人,也要经历颠簸之苦。

这一年,陈端生已经二十岁了。

回到杭州,似乎也没精力恢复写作,只是对旧稿作了一些修改润色。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大概都是相亲备嫁时期,中间还好事多磨,费了一些周折。三年后,陈端生二十三岁,终于嫁与名家子范菼为妻。当时范菼是诸生,尚未中举。但是,范菼已经年过三十,很可能已有婚姻,陈端生是继娶,并非原配。范菼是陈端祖父好友范璨之子,浙江秀水人,与陈端生母亲是同乡。他家世代住在湖州,与端生妹长生夫家近邻。范陈两家联姻似乎顺理成章。范璨是雍正年间的进士,曾任湖北巡抚、安徽巡抚、资政大夫、工部侍郎等高官。陈端生嫁给他儿子,也是门当户对。所以陈端生的物质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她和丈夫情投意合,很是幸福美满。她如此描述婚后的生活:

幸赖翁姑怜弱质,更忻夫婿是儒冠。

挑灯伴读茶汤废,刻烛催诗笑语联。

锦瑟喜同心好合,明珠蚤向掌中悬。

日子过得很顺心,但写作却没有回到以前的状态。虽然丈夫也可能是她的知音,但此知音殊非彼知音,人与人之间的契合是因人而异的。不是那个特定的人,特定的灵感是出不来的。但是,婚姻幸福与继续产生写作灵感比,我以为幸福更重要。陈端生一定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她在幸福生活中没有产生非写不可的冲动。但是,她完成了另一种创作,婚后一年生一女,后数年产一子。

人在世上获得幸福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长久地守住幸福。这似乎是让绝大多数人都很难解的难题,因为幸福总是那么易逝,而不幸却往往是那么顽固。富家**又嫁得名家子的陈端生怎么也想不到,厄运会突然降临她的头上。

陈端生的夫君尚未中举,更未中进士,以他的家世、社会关系、以及与陈端生的婚姻各方面论,都是免不了考取功名这个大俗的。所以陈端生说:“亨衢顺境殊安乐,利锁名缰却挂牵”。是啊,明明有好日子过着,怎么不好啊?可在那种社会风气下,那种家庭环境中,是挣脱不了“利锁名缰”。可是对于陈端生的丈夫,那“利锁名缰”中的“利”和“名”都竹篮打水一场空,“锁”和“缰”却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九月顺天乡试中发生了一场很大的科场舞弊案,一个叫陈七的人是主犯,陈端生的丈夫范菼竟然也牵连其中!案情大致是,在乡试中,主考官当场抓获几个夹带字条和冒名顶替替人代考的考生。陈七是主犯,他被抓获后供出范菼。同场犯案的还有旗人两兄弟。陈先生考证说,范菼并非陈七的同伙,而是被诬陷的。陈七很可能来头不小,因为正式文件中一直没有具体说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只以排行称呼。恐怕是说出真名字会带累名头更大的人。办案人员也葫芦僧判葫芦案,放走了真正的同伙,而让范菼顶罪。

此次科场事件是乾隆年间少见的大案,致使龙颜大怒。乾隆下诏重罚七个案犯。陈七判绞监候(应该就是绞刑缓期执行了),其他六人则发配新疆伊犁服役。范菼自然没有机会再见到陈端生,便押解到新疆去了。

夫君被发配到新疆,对陈端生的打击之大,无论如何估计也不过分。首先是恩爱夫妻被拆散了,多愁善感的陈端生哪里受得了。陈端生夫君流放那年,她二十九岁,婚后生活只有六年。对于今天的人们,六年的婚姻也许已经长得受不了了,而对于那时常人都白头偕老的人来说,六年却恐怕还好像在新婚当中。何况陈端生夫妇的确婚后生活确实很和谐。这样看不到希望的生离,与死别有什么两样。陈端生痛苦难当是再自然不过了:

一曲惊弦弦顿绝,半轮破镜镜难圆。

失群征雁斜阳外,羁旅愁人绝塞边。

从此心伤魂杳渺,年来肠断意尤煎。

未酬夫子情难已,强抚双儿志自坚。

日坐愁城凝血泪,神飞万里阻风烟。

这样的伤心悲痛若换了普通人,也许心有所感,却是说不出来。那伤痛是会轻很多。陈端生偏是极其善感,而且极其善于表达。那种善感和善表达就无异于自嗜伤口,会使伤痛更痛。这就是古今才女才子比常人更多痛苦的缘故。陈端生要是她故事里的孟丽君,丈夫被流放了没关系,她可以女扮男装,出去成就一番事业,最后感动皇帝,把丈夫还给她。她要是柳如是,敢做敢为,可以想办法打通关节,把丈夫救回来。可惜,在现实生活里,她什么都不是。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她只能“搔首呼天欲问天,问天天道可能还?”陈端生之无助,无奈,实在令人人潸然泪下。

失去丈夫是一层灾难,而当时恐怕还有另一层灾难,她和范家所有人都会受政治上的牵连。因为当时乾隆不但处罚了犯禁的七人,其中两家的家长还因管教子弟不严,而受到革职处罚。中国的政治一向是出了问题处理起来极其严厉,在风口浪尖的时候,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恐怖。记得十几年前,邻居家的先生因为出了什么事,跑到国外去了,邻居家也被警察蛮横地查抄一气。那时邻居抱着未满周岁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警察抄家,不敢说半个字。我想她心里一定是怕极了,因为不知道那事会怎么影响她的生活、工作和前途,还有她家人的生活、工作和前途,更别说还有孩子的将来了。作为范氏的家人,能够平安熬过这场灾难,就已经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端。因此,陈端生亲友当时都三缄其口,没有人敢在文字中留下丝毫关于范菼的消息,所以现在的人研究陈端生的这段经历非常缺乏资料。只有陈端生自己敢于怀念一个被皇帝发配到边疆的罪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写出来,该是有超人的勇气,冒了极大的风险。在这一点上,她的确是有些离经叛道精神的。

但是,无论陈端生如何声嘶力竭地呼唤上天,上天只帮助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对孤立无援的弱女子如陈端生,似乎上天并不那么怜悯。她的丈夫一去十年,到她去世也没有回家。这是后话。

陈端生所经历的这一切,我今天写起来,不过就是一两页纸罢了,可在当时是怎样的煎熬,若是陈端生自己来写,怕是几百页纸都写不尽。可惜她除了在《再生缘》的第十七卷里边间插着提了几句,并没有详细写。

陈端生现在的情况很象是《红楼梦》里的李纨,可她比李纨更艰难。李纨的丈夫是病逝,所谓“寡妇失业”,获得很多人同情,也有老太太的撑腰。陈端生不是寡妇,她的丈夫还活着,但却背着发配边疆罪犯的沉重十字架。不知道范家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据她自己说,翁姑都很怜惜她。可是,旧时的大家族并不止有翁姑,还会有其他人。若是有那么些小人,她该是最容易被人嚼舌头根子,被排挤的对象。不过,陈端生还是有坚强的一面。从她所说的“强抚双儿志更坚”一句发狠的话,就可以看出,她的神经很粗。这其中有也有她妹妹的支持和帮助,容后再写。因此,陈端生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除了养育儿女,还在文化圈子里活跃着。

当年写《再生缘》前十六卷是在北京和山东,读者只有母亲和妹妹。她回到杭州老家后,《再生缘》却很快在浙江一省传开:

惟是此书知者久,浙江一省偏相传。

龆年戏笔殊觉笑,反胜那,沦落文章不值钱。

闺阁知音频赏玩,庭帏尊长尽开颜。

谆谆更嘱全始终,必欲使,凤友鸾交续旧弦。

不但“闺阁知音”和“庭帏尊长”都在争读她的《再生缘》,大家还意犹未尽,催促她继续下下去,让大家看到最后的结局。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再生缘》的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惊险连着惊险,开始看了就放不下,当时那么多人传看,并催促陈端生继续写,一点也不奇怪。《红楼梦》那么优秀的作品,在曹雪芹生前并不那么广为流传,他的成名是在身后。陈端生却不是,她在生前就已经遐尔闻名,还有很多《缘》迷紧跟着、紧盯着她。这是陈端生的幸运。虽然当时写作对于一个 女子来说,什么实际的好处都没有,但才子爱胜名,才女求知音。有那么多人首肯她的文字,那是比金钱更珍贵的财富。《红楼梦》中诸姐妹听宝玉说把自己的文字拿到外边去显摆,都很担心。陈端生却对自己的作品流传出去不但不介意,还很得意,她骨子里似乎确实有一种“螃蟹”基因。因为读者的响应很热烈,她觉得有义务继续写下去:

知音爱我休催促,在下闲时定续成。

白芍霏霏将送腊,红梅灼灼欲迎春。

向阳为趁三竿日,入夜频挑一盏灯。

仆本愁人愁不已,殊非是,拈毫弄墨旧如心。

其中或有错讹处,就烦那,阅者时加斧削痕。

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早春二月,陈端在母亲去世十二年、丈夫被流放四年后终于重新开始续写《再生缘》。这十二年的停笔,正象她说的“悠悠十二年来事,尽在明堂一醉间”。“明堂一醉”是指郦明堂(孟丽君)的性别引起皇宫中人们的怀疑,被灌醉了酒,正要脱靴查验是否小脚。正在惊险之际,故事却停了,而且一停就是十二年。谁也想不到的是,这十二年的时间空白,却是用陈端生自己的悲欢离合来填补的。外人不知其中的辛酸,陈端生自己却再清楚不过,所以忍不住地长嘘短叹。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写作心境和生活环境都已经大变,正如她自己说的,“仆本愁人愁不已,殊非是,拈毫弄墨旧如心,”写作的速度已经大不如前,所以陈端生续完《再生缘》的弘愿并没有实现,她只写了第十七卷一卷,就再没有继续写。

陈端生 男,1945年5月生,浙江衢县人。高级工程师。197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职于广西蒙山县科委。早年在电机厂工作期间曾成功地设计了5、20及200KW等三次谐波励磁的发电机。近年来申请了一些专利。例如:透镜式汽车灯,造价低、无散射光。缩光器,可高效率地把电光源发出的散射复色光转变成能聚集成细小光束的缩光束,它是高能量密度的廉价的复色光流,其春功率及效率远超过激光器。它的捡色器能在它产生缩光的过程中极为方便地捡出任意频段的单色光(即单色缩光)。将它应用于激光器,不仅可使谐振器具片状、堆状结构,而且还有激发光的捡色、激发光的循环使用及余光利用系统,从而可使现行激光器在功率及效率两个方面皆能获突破性大提高。将它应用于望远镜,不仅可使其在结构上极其轻巧,而且还能大幅度地提高角放大率及亮度。变相变压器,能方便地把单相交流电转变成符合供电质量要求的三相交流电,从而可实现以单一条电线来输送电能的愿望。电动机断线运行监护器,造价特低且可用同一规格的监护器监护从小到大所有规格的三相电动机,方便、可靠、耐用。主要著述有:《论质数及其对》(文中不仅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而且解开了一系列与质数有关的难题--例如求质数的公式等)。《浅论三相交流电输变系统的改革》(文中提出了两相三线及单相单线两个全新的输电系统)。《与光学反射相关的几何线、面》(文中指出了二次函数曲线的不立表计算而直接画出的画法,准确而快捷)。

南在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美女。最早的是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施肩吾《越溪怀古》)流水依旧,而玉颜已逝,令人感叹不已。另外,历史上的江南美女还有项羽的宠妃虞姬、周瑜之妻小乔、钱塘娼女苏小小、金陵莫愁等。唐代产生了大量描写江南美女的诗篇,唐诗中吟咏美人的诗层出不穷。王琚有《美女篇》,岑参有《醉戏窦子美人》,孟浩然有《美人分香》,李白有《陌上赠美人》、《口号吴王美人半醉》、《代美人愁镜二首》,张渭有《赠赵使君美人》,杜甫有《佳人》,张籍有《美人宫琪》,顾况有《代佳人赠别》,武元衡有《赠佳人》,李贺有《美人梳头歌》,陆龟蒙有《美人》等,把美人的仪态和情趣从内到外写了一遍。唐代诗人对江南美女的形容,有佳丽、吴娃、吴姬、越艳等。

江南美女有着娇好的姿容体态。她们有着洁白的肌肤,这一点似乎成为江南美女与其他地方女子的显著区别。李白描写江南女子白皙清秀的诗歌就很多。“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星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一)“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二)“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李白《浣纱石上女》)把吴女之白作为整个诗歌的主题。江南气候宜人,山水秀美,自然会造就美女的白皙肌肤。正如杜牧“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杜牧《杜秋娘词》)所吟咏的一样。加上采莲女多赤足在水上劳动,其素足也就给人以很深的印象。“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杜甫《壮游》)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江南女性容颜之美并无身份之分,既可以是贫寒浣纱女,有“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的不平;也可以是歌妓,有“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白居易《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的沉醉。她们的体态窈窕多姿,“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她们有的丰满可人,“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王勃《采莲归》)。将江南美女与鲜花相类比由来已久,梁代昭明太子就曾有“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锦带书十二月启》)诗人常常以鲜花来形容赞美她们,“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宋之问《浣纱篇赠陆上人》)惊叹“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儿女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孙光宪《河传》)写江南美女人面与鲜花相映衬,别有一番情趣与意境。

江南美女还有着丰富的性情和才艺。从总体上看,江南女性的性情开朗活泼,健康乐观。她们有的娇羞,“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有的大胆,“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李白《越女词五首》)有的天真烂漫,“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孙光宪《八拍蛮》)有的机灵活泼,“吴娃足情言语黠,越客有酒巾冠斜。”(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有的深情款款,“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舞阑干。”(羊士愕《郡中即事三首》)有的热情欢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当垆卖酒热情待客,如春风扑面。“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访崔四侍御》)卷帘嘲戏,泼辣俏丽,毫无拘束。江南社会普遍流行乐歌舞蹈,杜牧到湖州后,描写江南秋收后人们庆祝丰收的情景时说,“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管因题长句四韵》)就是这种文化氛围的写照。唐诗中对江南佳丽擅长歌舞的描写,与其美丽多情一样,几乎成为她们的专利。“越女歌长君且听,芙蓉香满水边城。”(常建《吴故宫》)“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李白《对酒》)“吴姬对酒歌千曲,秦女留人酒百杯。”(鲍防《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都对她们的娇美歌喉赞美有加。同时她们还擅长音乐与舞蹈。“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李白《九日登山》)“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王昌龄《重别李评事》)“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忆江南词》)当这种优美的歌声与具体场景结合起来时,便构成了动人的艺术境界。“楚客秋思著黄叶,吴姬夜歌停碧云。声尽灯前各流泪,水天凉冷雁离群。”(鲍溶《吴中夜别》)秋日送别本已惆怅不已,吴女的歌声更增添了无限愁绪。

江南佳丽在唐代诗人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们赞美她们的娇媚灵秀,也敬佩她们的出众才艺。如张籍《酬朱庆馀》所云“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诗中虽然是用比兴手法赞扬江南举子朱庆馀,但其中仍然可以透露出唐代诗人心目中江南美女的份量。所以唐代诗人在江南游历,并不乏对她们的向往与追慕,也就有了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白居易晚年创作的大量赞美江南景色与生活的作品,如《忆江南》等,也许其中就有思念江南美女的内容。脱俗清雅的隐逸之士孟浩然来到江南越中,面对耶溪边的“新妆浣纱女”,也不由得产生“相看不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的感叹。韩愈《刘生》诗中写刘生游历至江南,“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岭入炎州。”刘生在越地停留三年,全因越女的美丽动人,可见诗人对江南佳丽是情有独衷。其实江南佳丽并不仅仅是因为容貌魅力而吸引男士,她们中也不乏能诗善文的才女,她们都有动人的诗篇传世。据《丽情集》记载,越溪一杨姓女,善写诗歌,但每首总不超过两句。有位姓谢的书生向她求婚,杨女的父亲便将她创作的两句诗交给谢生,让他续对以定婚否。杨女看了谢生的续诗后,惊叹不已,称“天生吾夫也”,二人终成眷属。杨女的前两句为:“珠帘半床月,青竹满林风。”写清新舒朗之景,以景写情,抒发了内心的寂寞与期待。谢生的对句为:“何事今宵景,无人解语同。”以心灵独白巧妙回应,道出了今宵美景没有知音的伤感。二人之联句景美情深,堪称心有灵犀,珠联璧合。七年之后,杨女竟在与谢生联句赋诗后,在谢生的怀里而逝。杨女:“春尽花随尽,其如自是花。”谢生:“从来说花意,不过此荣华。”杨女:“明月易亏轮,好花难恋春。”谢生:“常将花月恨,并作可怜人。”整首诗抒发了一种春去花落、美好事物难以长留的伤感。这是一则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杨女以诗而嫁谢生,又吟咏着诗歌逝于谢生怀抱,其出众的才华与敏感深情当为日后江南才女的源头。

1、求婚前准备

一般求婚需要提前做好很多准备,以增加求婚的成功率。时间上会选择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女朋友生日、恋爱纪念日或情人节等。场地的准备和布置也很重要,通常有两种选择,人更多和人更少的地方。

看自己的需要而定,得动员自己的好友来帮忙。还需要准备求婚戒指,毕竟对方戴上了你准备的戒指才算是你的未婚妻。

2、求婚进行时

主流做法是,首先让被求婚女友在不知晓情况下由好友带来求婚现场,然后播放浪漫乐曲,最后男友出现并对其深情告白,并单膝下跪询问:“你愿意嫁给我吗”。通常周围的好友也会帮忙说:嫁给他或者在一起。

当然,如果你想要求婚流程更为特别些。也可以旅游,在大自然美好的风光里向最爱的人求婚。值得注意的是,要关心到女友的体力,若是身体素质较差就不适合爬山等体力项目。

3、求婚之后

求婚之后应该有个盛大的庆祝活动,请双方好友到场庆祝。在这个时刻,你们再也不是普通的恋人关系,而是未婚夫妻了。

扩展资料:

专业的求婚策划流程:确定求婚日期、确定求婚方式、确定求婚场所、确定求婚流程、准备求婚道具和人员、求婚执行。

1、带她去她最喜爱的餐厅吃饭,事先让厨师将戒指放在甜点中,当她眼前一亮疑惑时,就可以单膝下跪啦。不过这个求婚方式一定要注意小心,别让她把戒指吃进去了。

安排一次周末旅行,事先订好酒店让酒店将房间布置成浪漫情调的模样。把她带到情侣**播放厅,将事先准备好的求婚片段播放,在她感动之际发表你的求婚宣言。

2、让她闭上眼睛,带她行至求婚地点,单膝跪地,红玫瑰咬在嘴里,双手捧上钻戒,让她睁开双眼,求她嫁给你。

开车接她兜风,然后在车上播放事先录制好的求婚宣言,可以请专人按照广播流程录音,然后诉说爱情心路,最后说出女孩的名字,说出男孩的求婚宣言等。

3、创建一个轻博客,将关于你们生活在一起的照片、文字集合到一起,logo的签名当然是“亲爱的xxx,你愿意嫁给我吗”。然后将网址介绍给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501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