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主动或被动地走入相亲
30岁之前,互联网从业者小白没有刻意考虑过结婚。虽然家里人从小白硕士毕业开始就催促她找个好人家,但小白认为一切需要顺其自然。
在第三段恋爱以分手告终后,小白才开始考虑相亲。这时她32岁,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自己不结婚生子,人生会有遗憾,而如果要生孩子,35岁会比较合适。以此倒推,小白就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培养感情、结婚,赶在35岁前生孩子。
当时小白给自己定下目标:三个月找到理想对象。
具体的实现方法是每周至少认识一个人。小白是个来自湖南的北漂,在北京没有亲戚能帮忙介绍,只能靠自己。她从自己的朋友圈看起,主动约合适的人出来吃饭,托人脉广的朋友介绍。同时,小白也尝试了不少像包括MarryU、陌上花开等线上软件和公众号,但没多久,她就发现在这些平台上遇到的人并不靠谱,很少人是以短期内结婚为出发点的,还有很多上来就聊理财的“杀猪盘”。
偶然间,小白发现豆瓣有一个谈恋爱的小组,组里很多认真写的相亲帖,对发帖者感兴趣的人先以邮件方式往来,合适再进一步交流,是一个相对缓慢的沟通过程。小白在组里发布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帖子,两三周内收到了近一百封回复。在这些回复的人中,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
2020年,在英国读硕士的卡罗兰下载了Summer,一款针对大学生打造的校园实名认证交友软件。23岁的她在本科实习时发现身边很多工作多年的人都处于单身状态,想到工作后更难有精力去认识新人,希望自己能够尽早脱单。使用Summer的一年里,卡罗兰和三百人聊过天,并和其中四十人加了微信,线下正式见了三个人。
从毕业起,厦门人程海的亲戚朋友就开始断断续续给他介绍相亲对象,但他一直秉持佛系态度,不拒绝相见,不强求在一起。到了2016年,28岁的程海意识到父母双亲都已经步入快要退休的年龄,自己是时候成家了,于是加大了相亲频率。
在毕业之前,程海基本没有和女生单独相处的经历,为了不冷场,他专门准备了一套应对第一次见面的“相亲话术”,规划出一套自己要涉及的话题,为自己营造幽默的形象,同时也借助一些故事来探知对方的金钱观、家庭观。第一次使用话术时,程海还很紧张,到了第三次,已经“行云流水”。
那一年,程海相亲了31次,曾经周一到周四每天见一个人,连续吃了三天港式茶餐厅,“吃到后面都想吐了”。一段时间下来,程海发现高强度相亲的成本很高,吃饭加上逛街喝咖啡,一晚上可能就要花四百元。为了降低成本,之后的相亲,程海都会带对方去一家比较省钱、装修又比较有风格的希腊餐厅。吃到后面服务员都疑惑“你怎么每次都带不一样的女孩子过来吃饭”。
图书编辑张懿琦今年29岁,她的相亲之路开始于亲戚朋友的积极介绍。张懿琦的第一次相亲发生在大二,对方是一名工作了几年的IT从业人员,抱着交朋友心态的张懿琦和对方聊了很久。结束之后,介绍人告诉张懿琦,对方说如果她同意谈恋爱,就准备在情人节的时候“大出血”,买个很贵的礼物。张懿琦的第一感受是不爽,觉得像是居高临下的“奖励”。
那之后,介绍的人越来越多,父母也希望张懿琦早点找到一个可以照顾自己的人,但她一直并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张懿琦觉得,单身很好,谈恋爱和结婚难度太高,就算一辈子都不结婚也挺好的。朋友们很能理解,但父母却因此与她发生争吵,也一直坚持为她物色下一个相亲对象。
2
了解自己,辨别对方
2021年,小白将自己被求婚的经历分享在小红书上后,出现了一批“接好运”的评论,还有和小白同龄的人表达焦虑,认为自己“遇不到了”。发现这么多人关心这个话题,小白分享了自己三个月成功找到对象的故事,并持续输出相亲要点,成为“相亲教学博主”。
小白的教学将找对象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会在哪,以及他为什么会和自己在一起。正式去认识新人之前,小白用一周的时间回忆此前的恋爱经历,罗列出自己最想要及最不想要的三个特质。阳光、幽默是她最初定下的评判标准。
在豆瓣小组发帖收到将近一百封回复后,小白进行了一轮筛选,并按照意向顺序逐个接触。其中有个各方面都很符合小白要求的男生,清华博士毕业,体制内工作,长相阳光,为人幽默。然而,见过几次面之后,对方显露出“着急和疲惫”,每次见面都想有进展,在讨论发展节奏时,因为无法达成一致而生气爆发,表示不要继续聊了,怕自己爆粗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