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的传统习俗

求婚的传统习俗,第1张

中国古代的婚俗讲究“六礼”。所谓的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按语言来解释,纳彩是择配、提亲的意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讨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时,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亲。古代的问名习俗,还含有问清姑娘是谁生的,即问清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是正室所生,还是继室所生。封建时代为求婚姻的门当户对,问清嫡庶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纳吉,指提亲。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后,就认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将这一事实告诉女家,谓之纳吉。纳征,即如今所说的“送彩礼”、 “送嫁妆”。“征”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礼之后。婚姻就算成立了。未送彩礼时,婚姻未必成立。请期,指择定娶亲的日子,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话所说的“送日子”。 娶亲日期要征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请期”。亲迎,指娶亲。男家派人或亲自迎娶新娘。

六礼之俗,由来已久,但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具体仪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但作为婚礼仪式的基本程序,却一直延续下来。至于现代的自由恋爱结婚,不需要媒妁的新式婚姻,则另当别论。

基督教《圣经》申命记7:3中“不可将你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是指异族异教徒),也不可使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这句话中表明了父亲有包办儿女婚姻的权力。 《圣经》里没有婚前爱情描写,也没有对于爱情的论述。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安排亚当与夏娃结婚。上帝从来没有批评过婚姻包办。曹菁《爱情信仰论》

首先是看和你在一起的人它们家是什么民族的

婚俗 

  壮族的村寨一般由若干姓氏成员所组成,没有氏族组织,具有明显的村社特征。壮族婚姻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各支系都普遍实行氏族外婚,但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土人”家族在四代以外即认为没有宗亲关系,可以通婚。舅表姨表可婚,姑表不婚“依人”氏族外婚多行单线姑舅表婚,姑母之子与舅父之女可婚,但严禁舅父之子与姑母之女通婚。历史上,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根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依人,多早婚”,婚姻形式基本实行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双轨制。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但双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结婚。自由婚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青年通过唱山歌择偶。此种方式当地谓之“唱流”或“赶风流”。长期以来,在壮族婚姻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制度,直至解放前后,广南一带壮区仍然十分盛行。在壮族社会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岁起就须学会唱几首山歌,到十七八岁时,必须能学会即情歌。唱山歌地点有着严格规定,无论在僻静的山村,或于街日闹市,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各地每年举行次数不一。“沙人”每年多在正月第一个大街日和二、三月举行。“依人”于每年栽秧前收割后举行。届期,未婚男女和已婚但未“坐家”女子各携带米花糖、花糯米饭以及小手巾、小镜子等物品,在固定场地对唱山歌。倘若某一小伙子爱上某一姑娘,集体对唱阶段便可竭力向她投送秋波,若姑娘也有爱慕之意,双方即以山歌一问一答自成一对。对唱完毕,可坐下互相宴请,互赠随身携带的小件物品以示信物,以后逢街日或节日并可邀约订期相会。通过唱山歌结交的情友,日后即便情投意合,男方也要聘请媒人作形式上的求婚。

  媒人说婚通常要进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亦有意,则以便饭招待。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议定亲事,并以“合八字”订婚。订婚礼银很重,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 父母包办婚姻,在壮族中亦占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终身。 壮族社会普遍保留着结婚后、生育前“不落夫家”的婚姻 习俗。女子婚后第三日即回娘家长佐,待怀孕后才正式到夫家生活,此时即称“坐家”或“落夫家”。其实,此乃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一种风俗遗留。已婚女子在“不坐家”期间,社会观念仍认为是姑娘,有权与青年男子对唱山歌和进行其他自由社交。但若与其他男子发生性关系以至怀孕,如被发现,须由“寨老”调处,对通奸男子进行处罚,处罚方法通常是以五尺红布挂于门上,表示为原夫“接红” ;同时赔偿原夫部分礼银,以示歉意。此种情况,多不离婚,甚而原夫父母竞为其子解嘲,劝子无须介意。如通奸男子将女子拐去,原夫有权邀亲友追究,拐骗者必须向原夫退赔全部札金。已婚女子“不落夫家”时间一般以是否怀孕生子为限,若三五年仍不孕,而且弟妹已长大结婚,这时即便不孕也得“落夫家”,反之则行改嫁。壮族有招赘习俗,招赘女家通常要派媒人到男家说媒,从妻居男子改与女家姓。夫死妻子可以改嫁,也可以转房。但转房仅限于兄死弟无妻而嫂转为弟妻。

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在英国的约克市,小伙子如果要求找某个姑娘作为自己的伴侣,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该市的女子,到了结婚年龄,便采用一种“交通灯”的方式,特地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衣服,向男子示意。如果是穿绿色,就表示:“来吧,通行无阻”、如果穿**,则表示:“可能,机会是一半”;如果是红色,那表明:“停止,不要碰我!”

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男女求婚,主动权往往操纵在女子手里。如果女子在一个男子面前把头发打了一个尖结,那就表明:“你被我猎取了。 ”

在太平洋的特洛布里安群岛上,青年人求爱的方式也很特别,如果有一个姑娘用牙猛咬了一个小伙子,那就表示姑娘爱上了他。

刚果的小伙子向姑娘求婚时,常常是把一只烤熟的鸟送给姑娘,并说:“这鸟是我亲手打来的。”如果姑娘爱他,也回赠给他一个玉米棒子,并说:“这是我亲手种出来的。”

墨西哥的男青年,如果爱上了一个姑娘,他就聘请乐队到姑娘的窗下奏小夜曲,表示求婚,有时可以从半夜唱到天亮。

坦桑尼亚的马萨伊族中,小伙子要想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姑娘,他必须首先杀死一头诸如狮子之类的猛兽,表示自己的勇敢,才能娶得好姑娘。

南美洲北部苏里南的印第安人,把雪茄作求婚的媒介物。如果小伙子爱上了一位姑娘,便告诉自己的父母,选定一个吉日良辰,亲自到女家,并把精心制作的雪茄赠送给女家,表示男方求婚的诚意。如果女方的父亲欣然接受,这门亲事就算成功了。

在南美洲的马怀安族中,多是姑娘向小伙子求婚。姑娘平时注意观察自己受慕的小伙子的去向。当发现小伙子在田里劳动,便不声不响地下田,靠近小伙子的身边,帮助他耕作,若是小伙子不离开她,那就意味着,他们情投意合了。

阿富汗的某些部落,当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时,他会到姑娘的住所前对空鸣枪,表示:我爱你!

在坦桑尼亚的帕雷族中,如果男青年看中某个女青年,男方就选择日子,带着一个宽瓷罐到女方家。女方如果同意,便把瓷罐留下,否则就退回男方。

在尼日利亚东北的伊搏族中,当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位姑娘,前去求婚时,女方的亲属就会手持木棒相迎,当男子到来时,就毫不客气地将这位男青年痛打一顿。如果这位青年经受不了这番棒击,这就说明婚后不能应付遇到的种种不幸,姑娘也就不愿意和这位青年结婚了。

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求婚比较文明。每当傍晚,青年男女们坐在一个特殊的台子上,周围点起棕油灯。这时,小伙子们就大书诗句,然后把诗献给自己爱慕的姑娘,向她求婚。

在荷兰,求婚更富有诗意。当某一女子成熟时,她便在自己卧室的窗台上,放一盒玫瑰花,意思是说:来求婚吧,青年小伙们!

独龙族婚俗是指主要聚居在怒江流域的少数民族独龙族的婚嫁习俗,这里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独龙族的婚姻虽然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同时存在非等辈婚、互姐妹婚、一夫多妻等几种婚姻形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俅人”。分布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设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现约有7000人。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婚俗简介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怒江流域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河两岸。这里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独龙族的婚姻虽然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同时存在非等辈婚、互姐妹婚、一夫多妻等几种婚姻形式。

 

同时,盛行严格的氏族外婚制,即男子只固定地与舅方家族形成婚姻关系,构成单向循环的婚姻状况。如家族中唯一已婚的儿子死亡,其妻可由公公娶为小妻;两姐妹也可以同时分嫁两父子;一群兄弟可与另一方的姐妹同时实行婚配等。这种非等辈的婚姻和伙婚的状况,反映出独龙族父系制家族和家庭正处于解体期的特点。此外,独龙族妻姐妹婚,即一个男子可以同时或前后娶两个亲姐妹为妻的现象,也说明了男子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在独龙族的词汇中,严格地说并未产生丈夫和妻子这两个词,只有男人、女人和我的男人、我的女人等词汇。

 

独龙族传统婚俗

以前,独龙族的婚姻状态较复杂,几乎包含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婚姻形态。由原始的“群婚”、“对偶婚”到一夫多妻以及从妻姊妹婚到非等辈婚几种复杂的形态,这种复杂的婚姻关系也表明了家庭公社解体期的特点,它标志着家族公社制度的结束和个体家庭的确立。

 

独龙族盛行严格的氏族外婚制下的家族外婚制,即男子只固定地与舅方家族联亲,并形成较固定的婚姻集团,构成单面循环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集团的特点是甲家族的男子固定地娶乙或丙家族的女子为妻,但甲家族的女子绝对不能嫁给乙或丙家族的男子,除非固定联亲的对方没有女子或他迁,否则是绝不会改变的。因此,在这种婚姻集团的形式之下,逐渐形成了较固定的循环的婚姻系统。

 

此外,还保存着姊妹先后共嫁一夫和兄死弟娶其嫂(反之亦然)的妻姊妹和转房制,按独龙人的传统习惯,即凡属固定的婚姻集团,某一家所生的几个姊妹,必须先后共嫁给一个丈夫,独龙语称为“安尼南”,意即娶姊妹。他们认为几个姊妹嫁一夫,可以和睦相处,可以亲上加亲,而且财产和劳动力都不会外溢,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沿袭着妻子作为内部财产不得转嫁给外氏族的古老习惯而保存下来的,这是建立在氏族外婚的基础上的,因而也是氏族以外群婚的残余。它在独龙人的婚姻形态方面占有较大的比重。

 

一夫多妻的现象,在独龙人的婚姻关系中比例很大,它是作为父权制确立而相应产生的婚姻形式。多妻的原因,一方面显然是盛行妻姐妹婚的一种转化形式,比如诸兄弟中大哥死了,其妻转给二弟,二弟死了,诸嫂一并转给三弟,甚至也有儿子死如无弟兄,儿媳即可归公公所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购买劳动力为家长服劳役,所以一夫多妻主要是家族长或一些富裕户。独龙人称娶妻为“仆玛旺”,意即买女人。娶妻的聘礼是价钱,这样女子仅仅被当作一件物品通过一定的价钱被男子买过来,而且被男子当作奴仆看待。

 

在实行固定婚姻集团与多妻的同时,比较突出的现象是非等辈的婚配。按独龙人的传统习惯 ,只要是在固定结婚集团内的嫁娶,不管是年龄的大小或辈分的长幼,他们并不计较。比如父死了,子可娶父之小妻、子死如无弟兄,公公可纳寡媳,有的亲姊妹可以分嫁父子,姑母和侄女也可以共嫁一夫,因此,也就有“红颜嫁老翁,青年娶老妻”的现象,这也是原始群婚的另一种反映。

 

独龙族现代婚俗

解放后,人民政府帮助独龙族人民发展生产,进行经济建设,改善交通,开辟邮电,把文化、教育、医疗送到独龙河谷,从根本上改变了独龙族聚居区的面貌。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婚姻法在独龙族地区逐步地得到了贯彻,旧的婚俗有了很大改变。一夫一妻制已经确立,妻姊妹婚,夫兄弟婚,非等辈婚,以及固定的家族外婚制,已经基本废弃。

 

独龙族婚俗特色

对歌猜情缘

以前,独龙族青年男女没有婚姻自由,他们的婚姻,从小就由父母包办,求婚的方式别具一格。青年男女本人不出头露面,而由男方的父母带酒专程去女方家里,一边喝酒,一边向女方父母唱求婚歌,如果女方父母同意这桩婚事,就回唱允婚歌。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但因彼此是固定的婚姻集团,按照规榘讲,不能公开拒绝,因此只能以十分婉的歌词来表示拒绝对方的要求。前来求婚的男方父母一听到拒绝歌,立即明白对方不愿意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于是提着酒到另一家去求婚。

 

说婚

独龙族说婚是非常有趣的。说婚人从小伙子家带去一把茶壶、一个口缸、一袋茶叶和几包香烟。带着这些东西到了女方家后,不管女方家里人热情不热情,高兴不高兴,打不打招呼,说婚人都会以最麻利的动作,将带来的茶壶里灌上女方家的水,放在女方家的火塘上烧开。接着,说婚人用带来的茶叶和口缸泡好茶,再用女方家的碗一碗一碗地把茶水按长幼顺序送到女方家人面前,姑娘面前的茶水则最后送。送上茶水后,说婚人便开始说婚,说小伙子多能干、多诚实,男方家如何好,如何富有,你们家的姑娘嫁过去是好花配绿叶、金鞍配良马等等。说了一阵就唱,唱了一阵后又说,如此反复,并把女方一家人说动心不可。

 

如果说到了家,女方父母把摆在面前的茶水喝了,那就表示父母已经同意,姑娘也就会把摆在面前的茶水喝下,这门亲事就算成了。如果任随说婚人怎么说,怎么唱,女方家的人就是不喝茶,这说明还不到火候,说婚人要再加把油。有时无论怎么说,怎么唱,甚至连续几晚都来说唱,姑娘家的人就是死活不喝茶,这说明女方家不同意这门亲事,男方家就得另打主意了。说婚时的茶水凉了热,热了又凉,这在独龙族的婚恋中是一种有趣的现象。男女青年相爱之后,便互赠信物订婚。通常姑娘送给小伙子一条自己精心织成的独龙毯或绑腿;小伙子则送给姑娘一把锄头或是自编的背篓。

 

订亲猪腿送外婆

初次收下的求婚礼品,不算正式的礼品,正式订婚时所送的礼品,一般为猪一头、酒两瓶、斧一把、砍刀一把、碗三个、三脚架一个、耳环一只。富裕人家还要送一卷或几卷麻布。女方收下后,要将礼品的一条猪腿送给外婆家,其馀的肉由全家族分食。这样做就算正式宣布姑娘已经订了终身大事了。

 

结婚不求形式

男女双方订婚二三年后,双方都到适婚年龄了,男方即可提出把姑娘接回去正式成婚。姑娘出嫁这天,本寨的各家各户都要送点礼物表示祝贺。亲友、头人都亲临贺喜,欢聚一起喝酒、唱歌、跳舞。大家热闹一番之后,才由女方父母或兄妹,伴随姑娘与男方家前来的结亲的人一道去新郎家。新娘到达后,不需要举行什麽仪式。如果男方条件较好,请亲友、邻居喝杯喜酒;如果条件不具备,则和往常一样,无须专办酒席,随便吃叉算是办了婚事了。

 

独龙族结婚后,丈夫要陪同新娘带上一竹筒包谷酒,一腿猪肉到女方家看望,以表示对父母感恩。婚后,夫妻俩每生一个小孩,女婿就要送岳父岳母家一件礼品,如一口锅,一个三角架,一把戏镰刀等。独龙族家庭比较稳固,很少有离婚的。如有离婚,男方先提出离婚则女方家不退彩礼,女方先提出则女方家要退还全部彩礼。

 

婚宴

婚宴时独龙族多以杀猪、杀鸡置酒待客。独龙族青年男女结婚时,习惯喝同心酒,表示白头到老,永不分离。婚后每当妻子生一个孩子,女婿都要送岳父一头牛或一件其他东西如铁锅、一把刀等表示感谢。

下面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谁知道布依族求婚习俗有哪些呢,有了解的人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我想说布依族是生活在安隆县的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因此,在布依社会中,仍然存在着积极健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风俗习惯。 尤其是他们结婚的结局更有趣。

首先,结婚是人生大事。 男女结婚、迎娶、送走的礼仪有很多。 选好日子和好日子后,到了入亲的时候,男方的年长妇女会带着米酒、杯子等在村口等候新娘和送亲友。 客人。 客人来的时候,要一个个敬酒,唱一首欢迎曲,对方也要唱一首回应。 唱完后,喝酒。

其次,订婚时,男方的父母带媒人到女方家中,赠送酒、肉、耙等礼物。 如果对方同意,第二个媒人会将男女双方的“横字”作为“验证”。 这方面彩礼的数量,尤其与“六”或“双”的数量有关。 出嫁时,新郎不欢迎亲人,只请几位相貌俊俏的青年男女代为迎接。 新娘一般打着伞往男家走,也有人骑马或坐轿。

最后,当迎宾队到达女家寨门口时,唢呐队奏起了《进村》。 新娘家临门时,押运员会扔10个蛋糕,让围观的亲友抢走。 谁抓住它,谁就会得到吉祥。 如果后人或女孩抓住它,他(她)一定会找到它的好伴侣。 这时,新娘的女伴给伴郎的后裔和四面八方的后裔泼了干净的水,意思是:“你们要去接我们的伴儿,让一群鸟儿失去一个伴儿,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现在我给你倒几勺水,看看你会不会凉快?” 其实这是一种戏,姑娘们借此机会结交迎亲的后人,日后歌唱佳作。 这时候,佐娜就想玩“进门”了。 多么欢乐的一幕,整个村子都洋溢着欢乐。

普米族长期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过去,普米族的婚姻主要由家长包办,实行姑舅姨表优先婚。普米族的家庭婚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年男女大多实行了自由婚姻。 

  青年男女的相识和恋爱主要通过祭奠山神、龙潭、喜庆节日的盛会以及日常的劳动生产等活动来进行。姑娘和小伙子利用这些机会,互相物色对象,互相找理由和借口接近,谈情说爱。如果是男女双方互相看中,就会双方相约到偏静的地方,或幽谷、或森林、或湖边等,相互对唱情歌。

   男女双方互订终身后,直至举行婚礼前,不再单独约会,婚礼过后,新娘也回娘家生活,不住夫家。此后,夫妻间只能秘密往来,直到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才能到丈夫家居住。

 婚礼主持人用一根缠着彩色布条的棍子蘸上酥油,分别在锅庄、神台、大门以及新郎新娘的头上点指,祝福新郎新娘的头上点指,祝福新郎新娘幸福吉祥。接着要举行敬锅庄仪式,最后是新郎新娘拜天拜地拜神仙,仪式即告结束。紧接着,男方家在木楞房中、院坝内大开喜筵,盛情款待全体宾客。

   美味佳肴中,普米族特有的琵琶肉和香甜的酥里玛酒是必不可少的。酒宴开始前,全体宾客要齐唱(做客歌),然后才正式就餐。酒足饭饱之后,人们齐聚在院坝里、房子房,载歌载舞地庆贺婚礼,往往通宵达旦。

 从新娘家接了新娘后,新娘不能当天接进男方家,要在村边的一个僻静的地方(男方事先搭好木棚,准备好留宿时所用全部食品及用具)留宿一夜。但如新娘、新郎是同村人,或相隔很远,可在太阳落山之前把新娘接到男方家,不留宿野外。

 兰坪、维西一带的普米族,婚礼之日盛行“对歌”。当男方迎亲队伍抵达时,女方仍紧闭大门,于是媒人唱起喜歌,叙说双方结亲符合天意人意。女方听到中意处,才开门迎入,并接受迎亲者送来的礼品和礼钱——“开门钱”。迎亲人见到女方老少,都要磕头致意,感谢他们将新娘许配新郎。第二天破晓,将新娘打扮一新,由新娘的弟弟背出扶上马背,饮“出村酒”。到了新郎家,迎候的家人唱起“开门调”,新娘由两个中年妇女扶入洞房。随后,一对新人拜堂,男方设酒席宴客,对唱古歌,跳锅庄舞,通宵达旦。

 在盛大的婚礼后,新娘要开始“不落夫家”的生活。兰坪地区新娘不落夫家的时间一般是数年,宁蒗地区则从若干年至一二十年不等,往往要到新娘怀孕后才真正到男方家生活。可见,普米族女子虽然订婚、结婚较早,但真正到夫家坐家往往都很晚,普遍是25岁以后,少数到30、40岁才坐家。在此期间,男方要迎娶新娘四次,举办四次婚礼仪式。按照旧的习惯,姑娘婚后起码要三回三转,设法逃回娘家。若在一迎二迎后就坐夫家,会被认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宁蒗地区的普米族还保留着古老的“抢婚”习俗。到议定的婚期时,女方会把新娘藏匿他家,女方亲友则准备对男方迎亲人进行掳掠。待迎亲人抵达,女方蜂拥而上,将其所携带的礼品一抢而光,男方不得反抗,事后用茶叶将礼品赎回。到出嫁之日,女方父母不事先通知新娘,仍让她外出劳动,男方派人将其强掳回家。新娘到达男方家,要先由“韩规”为她举行除秽仪式,目的是把尾随新娘的女方亡灵撵走,使她从此归属于新的家庭。这天,男方要大宴宾客,以示庆祝。普米族婚后不能离异,若丈夫亡故,女子一般由夫家作主转房给夫弟。如无转房对象,则在族内转嫁,族内无对象,则由婆家决断,招婿或留下其子女后再嫁外人,再嫁彩礼由婆家收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70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