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里人物的英文名字有:
1 Harry Potter (哈利 波特 )
2 Ron Weasley (罗恩 韦斯莱)
3 Hermione Granger (赫敏 格兰杰 )
4 Albus Dumbledore (阿不思 邓不利多)
5 Professor Severus Snape (西弗勒斯 斯内普)
6 Lord Voldemort(伏地魔 )
7 Professor Lupin (卢平)
8 Dobby (多比 )
9 Winky(闪闪 )
10 Tom Riddle (汤姆 里德尔 )
11 Rubeus Hagrid (鲁伯 海格 )
12 Professor Quirrel (奇洛 )
13 Professor Sprout (斯普劳特 )
14 Madam Hooch (霍琦夫人 )
15 Porfessor Trelawney (特里劳妮 )
16 Sirius Black (小天狼星布莱克 )
17 Peter Pettigrew (小矮星彼得 )
18 Professor Flitwick (弗立维 )
19 Cedric Diggory (塞德里克 迪戈里 )
20 Viktor Krum (威克多尔 克鲁姆 )
21 Filch (费尔奇 )
22 Fleur Delacour (芙蓉 德拉库尔 )
23 Mad-eye Moody (疯眼汉穆迪 )
24 Mr Crouch (巴蒂 克劳奇)
25 Ludo Bagman (卢多 巴格曼 )
26 Cornelius Fudge (康奈利 福吉 )
27 Bill Weasley (比尔 韦斯莱 )
28 Charlie Weasley (查理 韦斯莱 )
29 Fred Weasley (弗雷德 韦斯莱)
30 George Weasley (乔治 韦斯莱)
31 Ginny Weasley (金妮 韦斯莱)
32 Percy Weasley (珀西 韦斯莱)
33 Aurthor Weasley (亚瑟 韦斯莱 )
34 Molly Weasley (莫丽 韦斯莱)
35 Vernon Dursley (弗农 德斯礼)
36 Petunia Dursley (佩妮 德斯礼)
37 Dudley Dursley (达力 德斯礼)
38 Cho Chang (秋 张)
39 Lavender Brown (拉文德 布朗)
40 Parvati Patil (帕瓦蒂 佩蒂尔)
41 Draco Malfoy (德拉科 马尔福)
42 Igor Karkaroff (伊戈尔 卡卡洛夫)
43 Madam Maxime (马克西姆夫人)
44 Padma Patil (帕德玛 佩蒂尔)
45 Oliver Wood (奥利弗 伍德)
46 Goyle (高尔)
47 Vincent Crabbe (文森特)
48 Madam Pomfrey (庞弗雷夫人)
49 Lee Jordan (李 乔丹 )
50 Angelina Johnson (安吉利娜 约翰逊)
51 Seamus Finnigan (西莫 斐尼甘)
52 Dean Thomas (迪安 托马斯)
53 Neville Longbottom (纳威 隆巴顿)
54 Ernie Mcmillan (厄尼 麦克米兰)
55 Colin Creevey (科林 克里维)
56 Dennis Creevey (丹尼斯 克里维)
57 James Potter (詹姆 波特)
58 Lily Potter (莉莉 波特)
59 Katie Bell (凯蒂 贝尔)
60 Penelop Clearwater (佩内洛 克里瓦特)
61 Alicia SpinnetProfessor Binns (艾丽娅 斯平内特)
62 Madam Malkin (摩金夫人)
63 Nicolas Flamel (尼可 勒梅 )
64 Peeves (皮皮鬼)
65 Fat Friar (胖修士 )
66 Moaning Murtle (哭泣的桃金娘)
67 Bloody Baron (血人巴罗)
68 Nearly Headless Nick (差点没头的尼克)
69 Rita Skeeter (丽塔 斯基特 )
70 Professor Sinistra (辛尼斯塔教授 )
71 Professor Grubbly_plank (格兰普兰教授)
72 Pansy Parkinson (潘西 帕金森)
73 Bertha Jorkins (伯莎 乔金斯)
74 Roger Davis (罗杰 戴维斯)
75 Godric Gryffindor (戈德里克 格兰芬多)
76 Helga Hufflepuff (赫尔加 赫奇帕奇 )
77 Rowena Ravenclaw (罗伊纳 拉文克劳)
78 Salazar Slytherin (萨拉查 斯莱特林)
79 Wormtail (虫尾巴 )
80 Buckbeak (巴克比克 )
81 Fang (牙牙)
82 Norbert (诺伯 )
83 Aragog (阿拉戈克 )
84 Scabbers (斑斑)
85 Hedwig (海德薇 )
86 Hannah Abbott (汉娜 艾博)
87 Millicent Bulstrode (米里森 伯斯德)
88 Justin Finch-Fletchley (贾斯廷 芬列里)
89 Fawkes (福克斯 )
90 Griphook (拉环)
91 Ronan (罗南)
92 Bane (贝恩)
93 Firenze (费伦泽)
94 Sir Cadogan (卡多根爵士)
95 Amos Diggory(阿莫斯 迪戈里)
扩展资料:
1 Albus Dumbledore(阿不思·邓布利多)
邓布利多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他广为人知的贡献包括:一九四五年击败黑巫师格林德沃,发现龙血的十二种用途,与合作伙伴尼可·勒梅在炼金术方面卓有成效。
2 Lord Voldemort(伏地魔)
伏地魔原名汤姆·马沃罗·里德尔或小汤姆·里德尔,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的大反派,极端巫师纯血论恐怖组织“食死徒”的领袖,极度排斥麻瓜、麻瓜出身的巫师以及不能施展魔法的巫师后裔,两次巫师大战的发起者。
3 Sirius Black (小天狼星布莱克 )
小天狼星布莱克,英国作家JK罗琳所著《哈利·波特》中人物,非常英俊,发色为黑色,深灰色眼睛,身材高大,稍有些布莱克家族的傲慢。是哈利的教父,是哈利父亲詹姆·波特的好友,凤凰社的成员之一。
**社区http://wwwmtimecom/movie/10513/
有很多影评你去看看
出生于1959年的小林首先是一个世界级的指挥家和音乐家,最擅长的是大型管弦交响乐的创作。其次他又是日本流行音乐界的著名监制,和小室哲哉同是日本Pop Music的齐名人物,直接引导了日本乐坛1995年的百花齐放和监制制度的盛行。Mr Children是他监制成功的第一支乐队,以高亢而充满生命力的音乐风格而著名,而他最成功的My Little Lover乐团则取得了单曲连连打破百万销量的佳绩,主唱Akko(小林后来的妻子)的天籁声线也成为音乐界的一大传奇。对于**音乐来说,小林唯一的一次出手是1996年的**《燕尾蝶》,主题音乐气势宏大,爵士、摇滚、灵魂与正流交响乐一并揉合,片中“南海姑娘”和“On The Way”的歌声让人无法忘怀,后来被制作成原声碟时放弃了人声部分,却更加体现了小林创作的初始意图,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悲剧感使人动容。也因为《燕》片的Sound Track如此成功,女主角Chara也随之踏上了日本乐坛。这次的作品以BGM为名,也可以说是一个乐曲群,从音乐响起的片刻,少年周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几乎全片的叙事是承音乐之始终而进行,登场人物和剧情的发展,无不受到音乐的隐性支配。关于影象和音乐的配合,小林又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何谓**的缠绵。
谁知道,我怎么了?
是的,我是在说,有谁知道,我到底怎么了?
这些日子,开始有一些很奇怪的爱好。先是Dream Pop的Mojave 3,沉迷于那种如同照亮淡淡晨雾的第一束阳光般的纯美嗓音,有一点点颓废,有一点点唯美;然后是岩井的《莉莉周》,混乱、残酷与亮丽。青春是怎么样的呢?而豆蔻年华,又是什么?
于是在网路上近乎疯狂的搜寻关于Mojave 3,或者是《莉莉周》的一切信息。以太,Ethernet,从来都是我的依赖。以太也几乎从未让我失望。于是会在BBS上发很多的贴子,然后耐心的等待回应。终于发现,原来我并不孤单,我的爱好,也真的并不怪异。
“It's time to be free,yeah it's time to be free…Standing so close, I can't see you at all…”其实,我们知道,Mojave 3并不仅仅是在说爱情。正如莉莉周的“I see you, you see me…”,也不是在讲青春。或者说,我们理想的青春。
我们都从青春走过,如今我们再来看待别人的青春,并且,试图用局外人的身份。
有人会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或者《十七岁的单车》拿出来,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放到一起,然后说,看,青春残酷!但是,但是为什么没有人会想到静下心来,问一问,残酷的,到底是青春,还是我们自己。
其实岩井真的还是那个《燕尾蝶》的岩井,还是那个《情书》的岩井,绝望的岩井,充满希望的岩井,我们的岩井。无可否认,我欣赏杨德昌,他的东西,总是如邻家大伯一般,淡淡的,缓缓的,告诉你,孩子,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对于青春,他并没有特殊的点评,他想说的,是整个人生,或者,人性。我常常说,杨德昌的**,不是时代的缩影,而是整个时代。他要说的很多,事实上他说的也真的很好,可是,不是青春。王小帅,这是一个特例。我想,作为第六代的年轻导演,他才刚刚开始实验。实验自己到底适合怎样的叙事手段,实验到底怎样的故事,才是自己最适合用胶片讲述的。于是,他的一部向大师致敬的作品获得了应有的关注,他成功了。成功之后他说,他想多一点表现边缘人群。是啊,边缘人群,只是碰巧有勇气生活在都市边缘的人们,都还年轻。这真的只是巧合。当然,这一切都真的只是表象。我想,每一个人都明白,岩井俊二之所以成为岩井俊二,成为日本唯一一个导演身份的青春偶像,还是因为,他对青春,始终有一种狂热的迷恋。在他的作品中,他从未如杨德昌或者王小帅般试图客观,无论是《情书》还是《燕尾蝶》,我们在其中,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他的笑容或者哭泣。
莉莉周
莉莉周是什么?与其说莉莉周是岩井俊二在影片中虚构出来的一个偶像歌星,还不如说,莉莉周是一种成长中的颓废。是象征。是寄托。是虚无。是质疑。
“很奇怪的爱好!”年轻的班主任对莲见雄一说。从来就是成绩优异的乖乖宝贝的她自然不会明白这个外表文弱的男孩子的内心。对于她来说,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便是她生活的全部。不必思考,没有疑虑。对她来说,青春是生理的而不是心理的,或者说,其实,她没有青春。“老师也帮不了你……”不知道她是不是终于开始思考,还是仅仅止于叹息。
“1999年。十三岁。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莉莉周。” 无知真的是一种快乐。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白色的制服衬衣,开学典礼上的新生讲演,默默喜欢一个女孩却不敢说明。莉莉周对于他们,真的是太遥远的事情。
2000年.十四岁。
暑假的时候想去冲绳,于是抢了别人抢来的钱。岩井就是岩井,在这样的时刻还不忘记要提醒我们,我们正在关注的这一群孩子,并不是特例。冲绳之旅,却并非他们想象中的完美。他们也许无法预料,从此,一切将会不同。
在沙滩嬉戏时被猛然飞来的金枪鱼击中,游往理想中的阿拉古斯古时险些溺水丧生,在环岛旅行的路途中又亲眼目睹偶遇旅伴的死去……这一切,对于十四岁的星野确实太过沉重。也许只有经历过生死之交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生命的虚无和所谓青春背后的空虚。于是星野开始变得暴捩和颓废,也许这并不能成其为为星野开脱的接口,然而,我们知道,这些,确实是他除了网络之外为自己寻找的另一条“出口”,情感的出口。正如《燕尾蝶》里固力果的那首歌《Way Out》,岩井俊二其实一直在为青春的颓废找一条归路。星野是一个极端。他摧毁友情,百般羞辱曾经的好友雄一,砸他的车,扳碎他的莉莉周CD,甚至要求他当众自慰;他摧毁爱情,指示别人强奸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久野,让那样一个纯净聪颖的女孩子,从此告别了自己的豆蔻年华。
莉莉周,所有孤独者的精神鸦片,心灵寄托。不知道久野,会不会从此爱上,或者一直就爱着莉莉周。
每一个人都在痛苦中成长。
雄一成为一个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BBS的版主,关键字是“lily”和“ether”。在自己的房间里,雄一对青猫说,欢迎加入论坛,加入这里的唯一条件是喜欢莉莉周。
绝望是红色的以太,希望是青色的以太,永远和沉默,在这里飞向白色的天空。莉莉周的爱好者们说。
青猫和Philia成为以太上最知心的朋友,在这里,他们交换的,不仅仅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更有着他们的迷惘与犹豫。
现实仍然继续。雄一,仍然是被星野欺负的对象之一。
终于,这对以太上的知己想到要相遇,于是,他们决定,在莉莉周的演唱会上,以一只写有青猫网名的青苹果,作为相遇的凭证。
演唱会前,雄一看到了星野手中的青苹果。从雄一稚嫩的脸上,我们看不出他在想些什么。我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刻,雄一几乎都要原谅往日的星野了,如果他一直都是在默默怨恨。可是,当雄一对已经入场的星野扬了扬手中的可乐时,星野却把雄一的票团成一团,扔到墙边。
以太原本就是没有质感的生活。以太的虚空并不来自于作为其介质的物理概念上“场”的虚空,更是来自于依赖以太而生的人们的虚空。有希望,才会有失望。我们向以太要的越多,失望便会越大。以太只是媒介,依赖以太,其实只是依赖以太面纱背后的人们。然而依赖以太而生的人们,本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群,哪里会真正带给别人因爱而温热的怀抱。慰藉,在现实中都无法找得到,更何况是以太。相互取暖,也要彼此拥有可以相互付出的温度。
举行演唱会的会所外面,有巨大的荧幕。莉莉周以一如既往的孤独姿态,歌唱。银幕墙前,有中年的女子,以自己的歌声附和,看到走近的雄一,却仓皇退去。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最隐秘的伤口,轻易示人。哪怕是透过以太。
终于演唱会散场。星野见到守候整夜的雄一,竟依然若无其事:“有人找你么?”“没有。”雄一摇摇头。
伤害别人,真的不是一种发泄自我的好方法,我不知道,当水果刀捅进自己身体的时候,星野会不会明白。毕竟他也只是孩子。
2001年。这年他们十五岁。
莉莉周,因为星野的死,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女孩。
雄一染了头发,并且,第一次有勇气走进音乐教室,听久野演奏的德彪西。
豆蔻年华,从此成为过去。
镜头、音乐及其他
镜头是岩井俊二的一贯风格,从一开始,就是大面积的绿,绿色的麦田中间,白衣少年在听莉莉周。镜头不是很稳,地平线会有时常的倾斜,然而,构图,却是一贯的完美。BBS上的留言,是不停交替变换的,让人目眩,然而麦田和少年的画面,却又唯美到令人神伤。如果不是背景空灵的音乐,我几乎都要以为这是又一部爱情童话。
然而终于没有童话,现实是无法隐藏的。这让我想起前一阵子的讨论,说新闻报道是不是应该考虑观众的心理。太过血腥的镜头,是不是不应出现。终于有人跳出来,说,事实胜过一切。在印尼,无数华人被害惨死;在巴基斯坦或者以色列,每一天都有人横尸街头。这样血淋淋的现实,难道就因为和平时代的观众不愿意看到,就被永远的掩埋?我不是想对这样的讨论发表什么评论,固然我有我的立场。我只是想说,对于现实,岩井俊二做到的,不是隐藏,不是展示,而是,表现。这是岩井俊二式的青春。
津田是岩井的理想。这个做援助交际的小女孩,青春,美丽。我们不知道她做援助交际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们却可以看到她对于被星野控制的愤怒和伤心。终于她见到了风筝,红色的,在湛蓝的天空下飞舞。镜头里的阳光,斑斓如虹。“要是能坐上风筝就好了!”“可怕的想法!”成人的世界里,没有梦想。
于是她飞了起来,导演没有让我们看到她零落的瞬间,只让我们看到她扑倒在大地的怀抱里,以飞翔的姿态。挂满了小饰物的手机挂在天线上,随风轻轻摆动。豆蔻年华的少年,本是人间的天使,如果他们因为人间烟火的熏染而沉重到无法飞翔,那就让他们的灵魂回归天堂吧。
有人说这是日本的樱花哲学,有最短的花期,总在最美时凋零。可是,可是这些豆蔻年华的孩子,甚至都没有绽放。
学校的镜头总是很美,有阳光下空气的质感,纯净,忧伤。这和《情书》十分相像。也许,这是导演的情结。对于自己的梦,有关青春的梦,总是不忍打破,哪怕现实总会令人失望。
至于叙事,岩井延续了他一直的风格。倒叙和正常叙事交替进行,纯净和残酷轮流出现。最让我赞赏的其实是岩井的节奏把握。印象主义的风格。在必要时大量使用长镜头,只是为了情绪的铺垫,在没有必要罗嗦时,则节约至极。两个例子,一是津田死于飞翔的时候,从她说想飞一下子跳到她安静的飞翔姿态,还有一个就是雄一在音像店偷CD时,将CD放进书包,下一个镜头就他低头坐在办公室,面前摆着那张莉莉周。
音乐,至于音乐,之所以选择德彪西,卫西谛说是因为“德彪西的钢琴曲一般极富色彩感,用大量感性的和弦与看似无意义的音阶去捕捉光影。”很深奥,不过一想,也对。
电话忽然响了,手机上来电显示的小熊一闪一闪,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的蓝色8310上面,也满满的是小小的装饰。
关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德彪西的音乐
什么是印象主义?有一天我突然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
绘画,雕塑,或者,德彪西的音乐。
但是我想不出一个可以转变成文字的具体概念。于是去查书,书上也没有概念可给,只是笼统地说,色彩、光线、音响、音色,追求在疾驰的瞬间印象中刺激感觉,满足感觉并使之陶醉。
“2000年,十四岁,灰色年代”,四个少年,如同四种旋律,四个色块,在100分钟内平行,交错。在光晕中,岩井俊二所偏爱的,精致的麦田中的少年,带着象征封闭的耳机,心灵在所谓的“苍穹”中游荡,“我想飞,我想飞”,十四岁少年的轻盈的躯体和灵魂像风筝一样,最后,“下堕!下堕!下堕!”少女的血浸红泥土,幻化成袅袅残烟中的晚霞。扎在青苹果上的刀则是最后希望的破灭。“对我来说只有莉莉是真实,只有苍穹是自由”。少年眼中的真实与自由不过是遮蔽残酷现实的幻镜被打破之后的困顿与逃亡,暴戾、软弱、自残、死亡,不同的选择,相同的困惑。仿佛与成年人的世界隔绝,又与那里息息相关,没有《大逃杀》般的戏谑与露骨,成年人只是些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客气的口吻的人,不是漠不关心,只是不得要领,只能任由他们自生自灭。那么,岩井俊二拍摄的这部**是youngster’s movie吗?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为一种人性,一种不是总是沉溺于情绪的波浪中的声音,而是消失在它诞生的那一刻”。“他的音乐是半封闭的,关于内心的作品”。我刚开始听德彪西的时候,感觉那钢琴声都是色块,一个个的音。别的钢琴都是旋律的流水,可德彪西却像下的雨,滴到这里一些,那里一些。在空旷的原野中细雨的冥想。印象主义的音乐本身是轻视轮廓、消解结构的,但是音符最终还是需要连接。
**中的连接是通过莉莉周,一个虚拟的人物,是她把四个少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就像一个固定的旋律变幻在四种节奏中,这样才能在现在、过去、现实、网络中充分展开故事。莉莉周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提供了一个“谜”。结构对**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不能完全没有顺序和重点。《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简单说是三段式的结构,现在—过去—现在。若论结构,《情书》比《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更加复杂,不同空间同不同时间的并行发展。但是《情书》比《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容易理解地多。这和这个故事本身具有更多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有关。和情书清晰的发展不同,在这部**里面,导演似乎有意识地在将人物的轮廓模糊化。**很多时候是在描述这个人物瞬间的状态,描述反复出现的麦田,闪动的电子屏幕,群鸟,风筝。在节奏变化上,空寂与嘈杂相交互,静止与运动相更迭,缓慢的第一部分发展,表现出主人公灰色时代的痛苦。而中间回忆部分的发展,明显快于前后两块的“灰色时代”部分,体现“桃红色”时代的欢快与轻松。而重要的中间冲绳一段当中,是全DV拍摄,用粗糙的手法抓取细节,用突兀昭示人物性格的重大变化,古老的日本民歌,诡异的曲调象征了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后来仓库施暴一段的DV运用把整个情绪激发到顶点。在后来少女津田自杀的一段,多景别富于流动性的切换,把死进展到只余凄美而无愤怒的境地。
**的开始提到德彪西的《芭蕾舞姿》,他的音乐的标题通常在它们完成之后被加上去的,对于对它们的鉴赏并不总是必要的,你只需要关注颜色和有韵律的时间。在少女津田忍受屈辱之后,向莲见发泄的时候,德彪西第一部前奏曲的第八首的钢琴曲响起,“古老的音响像水晶般的诗”,少女冲入河中,音乐仿佛在一旁默然地旁观,无奈而略带惆怅的心绪,悲天悯人。童声合唱有两段,第一段表现追忆中的美丽,第二段则是于美丽当中的残酷。而在仓库施暴一场中,绵密晶莹的钢琴声更同暴戾的噪音当中得到更大的张力,如同唤醒每个人体内埋藏的少年时代的愤怒和绝望。
钢琴是岩井俊二最常用的配乐手段,在他重要的作品从《PICNIC》,《情书》,《四月物语》,钢琴音乐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最近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钢琴和德彪西更成为**的一部分。在影片的最后,少女久野带着帽子和伤痕坐在钢琴前,忘我地弹奏德彪西的时候,仿佛也在绝望地昭示:惟有音乐真实。我不能说岩井俊二的**是印象派的**,但是我相信岩井俊二一定认为他的作品同德彪西的音乐存在着某种联系,也许就在于他们共同的一种冥想式的创造吧,都同时向梦幻般的世界寻求题材,德彪西向着《午后牧神》这样的诗,岩井俊二向着诗一般的少年世界。德彪西用音符来表现出光线、色彩、流动,岩井俊二则用光线、色彩、运动、音响当然还有音乐来试图达到同与德彪西同样的境界。
“克劳德德彪西是一代深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而后又破坏颠覆它的作曲家,诗、视觉艺术、音乐被他融入到一种新的综合体中。”德彪西的音乐“崇尚和声进行和色彩效果,消灭了旋律”。如辛丰年所说,德彪西是新鲜的,一百年之后仍然是新鲜的,因为从他的音乐当中得到的诗意和无穷的思绪。岩井俊二的**有美丽的光,他在抒情的空镜头与轻灵的运动镜头之间自在地优游。他的叙事镜头充满与众不同的跳跃、摇晃、同景别切换,但是却让人感觉非常的流畅、洗练,他有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那种自信与感觉;他的**在群体戏处理的时候非常有特点,同期音响的运用、镜头的运动和场面的调度将气氛烘托地恰倒好处。
最近,总是在深夜里独自一人看《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反反复复地看,一遍一遍,一遍一遍,细细地品味,愈品愈觉隽永,竟然在岩井营造的氛围里慢慢沉沦……
这真是一部阴气很盛的**,渗进阴气很盛的音乐。如果在阳光大好的日子里看,也许就会消解它的部分魅力,以致难有太深的感触。而它是那样的**,那样的音乐,溶不进阳光里去,必得有薄雾,有细雨,或者是清冷的月光似有若无的时候,坐在灯光照不到的暗影里,让自己微微地垂泪。因为唯有夜深人静,莉莉的歌声才会好像江南四月的梅雨,飘飘绵绵而来,浥湿了心的角角落落;因为唯有夜深人静,你才会感受到心的渊深之处,那一支冰封了许久的蓝色花,簌簌地抖落了满身冰碴碎屑,慢慢、慢慢地开始生长……
那花是很美很美的,有着丝绸一样薄润透明的花瓣;花瓣上生出的霉斑也是很美很美的,散发出阴翳衰败的香。而我们的年少时光,为什么总是苦涩?总是受伤?——因此而幽闭自己,美得隐隐作痛?
青涩的记忆,因为岩井而开启。少男少女,运动会,还有猝不及防的雨……
“加油!加油!”每人手里拿一只纸卷的喇叭筒,冲着运动场大声喊。那么多新鲜兴奋的脸,因为某种年轻的力度而神采飞扬。他们就是我们年少的自己——并肩坐在大看台上,男生和女生之间那么神色端然,眸子青青,目不斜视。
那时的莲见13岁,他有点喜欢坐在身边的久野。天下了一点小雨,旁边有女生打开了伞,然后,两两相偎着遮雨。似乎永远如此——天阴欲雨,女生总是带上伞出门,而男生不会。所以,当久野也拿出折伞来打开时,她看也不看莲见。可是那伞张开来,却那么恰好地罩住了她和他。她是无心的,什么也不曾意识到,她不晓得他是喜欢她的,只是自顾自优雅地转着伞。那伞旋转起来,是女孩子喜欢的小动作——伞的边沿不经意擦过了他的头顶,他就侧过了脸去看她、又看伞,而她浑然不觉,若无其事。他一下子窘红了脸,努力向旁边歪了身子躲伞——这样子躲伞,似乎是刻意地拒绝,她觉得了,就也偏过了脸去看他,却见他目视前方,不屑一顾,她心里就有一点不服气,于是翘起嘴,向旁边缩了缩身子,样子有一点点夸张却很好看——两人还是并肩坐着,却相互离得远远。看到这里,我不禁宛尔一笑。真是佩服岩井,在表现少男少女的小细节上,他总是撷取得如此传神。
运动会结束了,雨却越下越大。男生们没带伞,在雨里仓皇失措地跑。这时巴士来了。男生和女生都挤上去。莲见就站在久野身边,怕挤坏她,一路悄悄地护着她,不看她,却注意她。
到了站,下了车。女生们打着伞在前面文静地走,男生们举着纸喇叭很兴奋地跑,叫喊着跑到女生前面去——其实是故意跑给女生看的。现在的我能一眼看穿他们的小用心,可是年少时不也一样懵懵懂懂?真喜欢那时懵懂的感觉,在岩井的画面里有似曾相识的场景,色调是迷蒙的浅蓝,音乐好像淅沥的碎水晶……令我们久已疲惫的心,重返13岁。
莲见发奋地跑,还不时地回头看,假装看的是其他男生,其实看的却是久野。第一个冲到了车站檐下,高高地把纸喇叭举过头顶:“我赢了!”他喊。我感觉得出来,他是喊给久野听的,那种感觉真好,在心爱的女孩面前,觉得自己恰好赢了整个世界。
星野推了莲见一把:“又没谁和你比赛。”男生们就在檐下互相推搡、打打闹闹:“很兴奋啊,你!……星野,你也是。”他们故意在女孩面前,把同伴往雨里推。星野委屈地问:“为什么我也是?”他们说:“因为你也是!你是下一个。”不由分说,就把星野使劲一推——推得星野踉踉跄跄,恰撞在了迎面走来的久野身上。少女诧异着眼神,微微带一点责备,两人对视了片刻,然后,久野走掉了。望着久野渐渐远去,星野刹那间怅然若失,为只为他和她原本相知相熟,如今却形同陌路……
这样子暗恋的滋味,是神秘而喜悦的,即兴而来,像呼吸一样自然却微细。如果少年的生活总是如此,虽说不上如意、有时也疼痛,可是沉浸其中的每一秒,却因了至真而纯美——倘使星野不曾变坏的话。
倘使星野不曾变坏的话,他是个几近完美的少年,家境富裕,成绩优异,应该幸福,可是却孤独。
“作为占中学的一年生,我们充满希望,开始踏出第一步。这三年间,有很多想做的事和想认识的朋友……一年生代表,星野修介。”那是当初年少稚气的他,在台上致辞的时候——眼中满是憧憬,那么新鲜,那么纯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样子,真好。致辞完毕,嘴角一抿,迎着掌声,从容走下台去——穿着校服的背影,挺得笔直,虽然纤弱,却充满生命的张力。每每看到这里,我就不禁鼻子一酸,尤其是看到了他的结局之后,追溯至此就更令人伤怀。
然而,柔弱的他是痛苦的——
被牙尖嘴利的女生抢白:“基佬!”“女人型!”“真恶心!”“星野,你觉得自己受欢迎吗?”“学校里大部分人都讨厌你!你知道吗?”“你是个大笨蛋!赢了马拉松就以为很了不起?”“有点小聪明就以为比我们优胜?”“上台演讲就以为是大明星?”……他立在那里,莫名无辜地听着,也不申辩,等人都走光了,才委屈地喃喃说一句:“演讲又不是我要求的。”
被喜欢挑衅的男生欺辱,也不还手,畏惧地流连着眼睛,悻悻地说一声:“我不介意。”转了身就走,一个空罐头扔过去,正砸在他头上,那些人狂野地大笑和鼓掌:“真没用!星野!”……
就这么一直被人欺负,从被人欺负到班长——他压抑、隐忍、受伤最深。渐渐地,他变成一个阴气很盛的少年,有着引人生悲的双眼,郁郁寡欢,适合穿黑——不反射光,而是吸纳光,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暗一下。安静、瘦削、纤长而阴翳,与夜色和谐……
我能深深地感受星野,感受他伤痕累累的心。他渴望强壮,渴望受人欢迎,渴望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所以他发奋练习剑道,默默地进取,在挥汗如雨的激斗中,体验年轻的血液在血管里奔流;所以他当街抢钱,在千钧一发之际毫不犹豫,飞跃过汽车的顶盖,果决,坚毅,永不回头……
然后是冲绳之旅。
冲绳,恍如高更画笔下的大溪地——过于原始过于魅惑的海,过于强烈过于鲜艳的色彩,野性的女郎,妖冶的歌声,神秘的小岛,生命力过于旺盛的苍莽森林……快乐过度地消耗,生命的每一根纤维都受到大地神秘的吸引……于是,星野着了魔——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水手,无力抗拒女妖们至美的歌声。
第一次,是在海边看海龟。没有海龟。又夜又困。星野就说明天再来,开了手电筒往回走——有什么蓦地飞来,很凶狠。那不是飞鱼,是海鲊,邪恶,狰狞,尖利,对光敏感,以生命为代价竭力一扑,血淋淋置人于死地。虽然星野侥幸没死,可是我相信,那个邪恶的灵魂已经进入他的身体。
第二次,是在浓绿艳蓝的海水里。有野腔野调的歌声从远处迢递而来,懒洋洋拖得很长,昏沉,悸动,恍如天魂地魄,星野就那么茫然地立在那里,听着,仿佛受到什么神秘的召引,游,游,游——徒然地想要游到那个“神住的岛”上去……结果却溺水,差点死掉,海水一层一层地涌来,覆盖过他的身体,然后又退下,镜头纷乱摇晃,杂沓的脚步声向这边奔过来……
那个大胡子男人说的话意味深长:“在冲绳,我们都说人有七条命,你已失去两条,剩下五条。你带了不好的东西来这里。你激怒了神,不能活下去。”
是的,不好的东西。
在回去的船上,星野拿出抢来的钱,还剩下厚厚的一沓,他看也不看,手漠然一挥,那么多的纸币,忽然间像漫天飞舞的鸽子,在海风里飘飘地拍着翅子……莲见们心痛地呼喊着,徒然伸出手去捉——什么也没捉到。星野却静静地笑了,笑得邪恶,从那一刻起,他变成了一个魔鬼。
是的,一个魔鬼。或者,一个暴君。无辜的莲见成为倍受欺凌的臣民,从此世界变成灰色。
莲见,他看着星野堕落,看着星野变坏,变得疯狂、阴毒、越来越无人性——肆无忌惮地吸烟,抢劫,侮辱人,以催残纯洁完美为乐——比如逼迫女同学做援助交际,比如毁了莲见一心恋慕的久野。
久野,那么安静那么优雅的女孩,一头直发,总是在琴房里练琴。琴声如水一样流出来,仿佛春日融雪的溪流,清明,澄澈,是德彪
赵莉莉,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武汉市音协理事,武汉市第八届妇联执委,第九届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音乐学院专职声乐教授,现为广西艺术学院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担纲歌剧《嫁娘》、《启明星》、《郑和》、《芙蓉镇》、《中国之恋》等剧女主角,曾荣获国家、省市多项奖励。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赵莉莉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四川宜宾 出生日期 :1958年 职业 :武汉乐团担任独唱演员 毕业院校 :武汉江汉大学艺术系 代表作品 :歌剧《芙蓉镇》中女主角春妹 主要成就 :武汉市“黄鹤”文艺奖 成就 :湖北省 津贴 人物简介,独唱音乐会,获奖情况,演出情况,教学情况,科研情况, 人物简介 赵莉莉,女,1958年出生。四川宜宾人。民进成员。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武汉市音协理事。武汉市第八届妇联执委,第九届武汉市人大代表,现为武汉音乐学院专职声乐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为武汉乐团资深国家一级演员。1988年9月毕业于武汉江汉大学艺术系。1974年在宜昌市京剧团任大提琴演奏员,1981年调入武汉歌舞剧院歌剧团任歌剧演员,1993年调入武汉乐团担任独唱演员。1995年获湖北省 津贴。 赵莉莉 独唱音乐会 1988年、1990年、1994年、1996年、在武汉举办独唱音乐会、1997年新加坡举办独唱音乐会、2005年广西艺术学院举办独唱音乐会,2009年、2010年武汉音乐学院举办独唱音乐会。 赵莉莉便装照 获奖情况 1988年,全国“金龙杯”声乐比赛美声专业组三等奖; 1990年,第四届“五洲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专业组三等奖,湖北省第一届“音乐、舞蹈”比赛一等奖,武汉市第二届“新人、新作”比赛一等奖; 1991年,湖北省第二届“音乐、舞蹈”比赛特等奖; 1996年,第二届全国“聂耳、冼星海”作品演唱比赛二等奖、被授予武汉市艺术界最高奖“黄鹤”文艺奖; 演出情况 1982年担任歌剧《嫁娘》中女主角美娜,1984年担任歌剧《启明星》中女主角琪琪格,1985年担任歌剧《郑和》中女主角阿姐,1987年担任歌剧《芙蓉镇》中女主角春妹,1993年担任歌剧《中国之恋》中女主角美子。1991年、1995年、1997年、2003年、随武汉艺术代表团赴新加坡演出,1992年随武汉艺术代表团赴香港演出,1996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考察并进行演出。 教学情况 除担任本科生、研究生声乐教学,还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歌剧表演课。为学生唐艳、吴静、阮江、范丽娟、梧雨璇等历届毕业生举办独唱音乐会。 科研情况 参加《广西民族声乐研究》课题担任表演方面工作。论文《我对歌唱中表演的体会》由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表于全国高校论文集。 《以歌剧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演唱专业学生的表演能力研究》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