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异地恋,男友生日到了,那天他会来看我,我想要给他过个不一样的生日,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我是异地恋,男友生日到了,那天他会来看我,我想要给他过个不一样的生日,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第1张

一个普通的朋友从未看过你哭泣。一个真正的朋友有双肩让你的泪水湿浸

一个普通的朋友不知道你父母的姓氏。一个真正的朋友有他们的电话在通讯簿上。

一个普通的朋友会带瓶葡萄酒参加你的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会早点来帮你准备,为了帮你打扫而晚点走。

一个普通的朋友讨厌你在他睡了后打来。一个真正的朋友会问为什么现在才打来。

一个普通的朋友找你谈论你的困扰。一个真正的朋友找你解决你的困扰。

一个普通的朋友对你的罗曼史感到好奇。一个真正的朋友可以威胁你说出来。

一个普通的朋友在拜访时,像一个客人一样。一个真正的朋友会打开冰箱自己拿东西。

一个普通的朋友在吵架后就认为友谊已经结束。一个真正的朋友明白当你们还没打过架就不叫真正的友谊。

一个普通的朋友期望你永远在他身边陪他。一个真正的朋友期望他能永远陪在你身旁!

关于友谊的名言: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崐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薄伽丘

友谊!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说这个字的时候指的是茶余酒后愉快的谈话和相互间对弱点的宽容!可是这跟友谊有什么关系呢?--法捷耶夫

青年男女应当保持真诚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有这样一种关系:无论对任何事物,不夸大,也不低估。如果彼此不欺骗,如果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这时候,不管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友谊的、爱慕的等等关系-那都是健全的关系。---马卡连柯

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泰戈尔

友谊之于人心其价值真有如炼金术上常常所说的他们的宝石之于人身一样。--培根

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克雷洛夫

友谊就像陶器,破了可以修补;爱情好比镜子,一旦打破就难重圆。--比林斯

友谊有许多名字,然而一旦有青春和美貌介入,友谊便被称作爱情,而且被神化为最美丽的天使--克里索斯尔

友谊是两个平等者之间的无私交往;爱情则是暴君与奴隶之间的卑下交流--奥立弗·哥尔斯密

大量的友谊使生命坚强,爱与被爱是生活中最大幸福--西德尼·史密斯

既然我们都是凡人,就不如将友谊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不要对彼此的精神生活介入得太深--欧里庇得斯

我们的朋友比我们想象的少,却比我们认识的多---(霍夫曼斯塔尔)

巨大的危险有这样的妙处,它能使陌生人中间的友爱显露出来----(法国)

正义的人朋友多(欧洲)

唯有对人慷慨大度,赞扬人家的优美,我们才能赢得朋友----(艾佛林·恩德希尔夫)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忠厚是友谊的桥梁,欺骗是友谊的敌人(维吾尔族)

性情爽朗的人,身边总是有三个朋友(哈萨克族

性情大爽快的人朋友多,躯杆笔直的木材用处大

懈惰的马路程远,吝啬的朋友远(蒙古)

破坏水堤的是腐朽的树根,破坏友谊的是言而无信的人---(柯尔克孜族)

只关心自己幸福的人,不能和他成为知己(维吾尔族)

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俄)别林斯基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俄)别林斯基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俄)克雷洛夫

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俄)普希金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前苏)高尔基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前苏)高尔基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俄)克雷洛夫

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俄)普希金

-- 如何交真正的朋友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这个问题要根据你的个人情况。性格、爱好、经历、职业等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人对朋友圈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个人爱好广泛,既喜欢独处,又喜欢热闹;有时很古板,有时开起玩笑来也是云里雾里的;从搞技术到搞管理的职稻���偈刮以敢夂透魇礁餮�娜私慌笥选

人无完人,我交朋友是看他的长处,只要他并没有什么太违背社会基本公德的地方,有一点长处或和自己有臭味相投的地方,我都愿意和他交往。当然了,根据对方的不同情况,来往的多少也是不同的。

友善,诚恳待人。用心与别人真诚沟通,

善于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非原则的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

我本善良,播下善良的种子,一定会有美好的收获。因为,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真诚的对待别人吧,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你。

放宽胸怀,主动交友,别等别人跟你交往,你要主动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我们站在窗前欣赏冬日飘零的雪花时手中捧着的一盏热茶;朋友是我们走在夏日大雨滂沱中时手里撑着的一把雨伞;朋友是春日来临时吹开我们心中冬的郁闷的那一丝春风;朋友是收获季节里我们陶醉在秋日私语中的那杯美酒。

在这个世界上人不可以没有父母,同样也不可以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生活犹如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涩难咽,还有一点淡淡的愁。因为寂寞,因为难耐,生命将变得没有乐趣,不复真正的风采。

没有朋友的人,活着岂非和死了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们需要可以陪我们走过风霜雨雪的人,陪我们感受爱恨癫狂恩怨情仇的人,陪我们千年的的一个关于人间挚爱的传奇……

那个人是我们心中的永恒。

这些年 一个人

风也过 雨也走

有过泪 有过错

还记得坚持甚麽

真爱过 才会懂

会寂寞 会回首

终有梦 终有你 在心中

朋友 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朋友 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你会懂

还有伤 还有痛

还要走 还有我

走出一路情缘,走出一路惊喜,人生何须等,只为今生欢。花落花飞机花满天,片片皆惆怅,丝丝皆心伤,只为那份痴恋;蝶舞蝶恋蝶无怨,翩翩系相思,点点系柔情,只为今生情缘。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活在他人的国度,纵然身边有相亲相爱的人,也无法磨灭心底对家乡那情、那景、那人、那物的深深思念。千百年来,王维游子思乡的名言,打动着多少游子的离乡之心。

雅诗儿更是有着贴切的感受,身在哈萨克斯坦,但心一直在西安。 雅诗儿是哈萨克斯坦东干汉人,毕业于这座城市的孔子学院。她有着纯正的中国血统,高颜值、有才华、热情大方、较真任性,是天生的机灵鬼、人来疯,极具艺术气息的女孩,但是骨子里面去冰清玉洁。她的男友有着哈萨克血统、高大威武的“高富帅”伊万,是冠亚航空公司的执行总裁。这俩人是公认的天造地设的一对,看似幸福的表面,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追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雅诗儿越来越体会到亲人的重要,那满满的思乡心绪,一颗永远牵挂老舅家的心让她时时难眠。为了生命基因中的血统,为了爷爷的临终嘱托,为了理想中甜蜜的爱情,她拒绝了伊万的求婚,做出了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回中国,寻找爷爷老相册里老舅家的寻祖梦。

在富豪男友伊万组织的车队下,她开始踏上寻祖的征途,从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历经丝绸之路一路向东,途经阿拉木图到中国的霍尔果斯、乌鲁木齐、敦煌、宝鸡、西安等沿线各明珠城市和著名景点,沿途讲解各名胜古迹的由来和它的前世今生,让我们一路跟着他们的寻亲足迹知道了李白精神追求的高度以及灵魂的深度;不知名的灌木、杂草、野花、野果的七彩世界;魅力无穷的云中红塔;令人称奇的清真大寺;果子沟的一线风光;风光秀美的高山湖泊;吐鲁番的火焰山;浩瀚的冰川……一路欣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路用脚丈量着离家的归途,一路经历着爱情与友情的趣事;一路见证着她心系家乡的此情此景,一路震撼人心的歌声,最后与西安有为青年郑能亮修成正果的爱情,让我时时感受着浓郁的地域年息和时代风貌,展现着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国蒸蒸日上的繁华以及中华民族的深厚的历史,还有她对爱情的认识与追求,触及着我的心灵。

《丝路情缘》是茅奖入围作家巴陇锋的最新力作,为中国第一部丝路长篇小说。整部作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充满爱国情怀,巴陇锋细腻的文笔道出了浓浓的中国文化,那极富特色的爱情,跌宕起伏的故事和人物的鲜明个性,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读后让我们心胸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一路情缘一路惊喜,走出一路情缘,走出一路惊喜。

东不拉:即“冬不拉”,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制作简易,音色柔美,富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在哈萨克族地区广泛流传,是民间歌手常用的伴奏乐器。经过改革,品种齐全、自成体系,除可独奏或为弹唱、歌舞伴奏外,并能组成东不拉乐队,演奏多声部乐曲,有丰富的表现力。

关于东不拉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下面就是其中一种:

“一群年轻的小伙子住在一棵大树下,白天黑夜苦思冥想,做梦都想让这棵大树开口说话。

大树却只是默默站在那里。小伙子们无可奈何,杀了几只羊,吃光了肉,将羊肠子挂在树上,无精打采地回去了。

草原上有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白天,她的脸像初升的太阳,秀丽红润,夜晚,她的脸像十五的月亮,娇媚动人。

成千上万的人兴冲冲地骑着马赶着羊,从老远的地方赶来求婚。可就是无法打动姑娘的心。姑娘只有一个条件:无论谁来求婚,不能请别人或自己开口,必须委托那棵大树来求婚,而且必须打动她。

聪明的小伙子都被难住了,大树怎么能开口说话呢?

一天,来了一个青年,他从小是个孤儿,一直四处流浪。

他看见一群年轻人唉声叹气地围着大树转圈圈,便好奇地上前打听,别人告诉他原因后转身回去了。

这个年轻人在树下住了下来,他把那些求婚者丢下的羊头和羊蹄子用树枝烧烤,吃饱了肚子,躺在厚厚的落叶上睡着了。

半夜,流浪汉醒了,想起了白天的事。那个求婚者把姑娘说得跟仙女一样,可怎样能让大树说话呢?

想着想着,忽然,草原上刮起了风,吹得大树发出了一种声响,在寂静的夜里,听上去格外悦耳。

原来是那些羊肠子经过风吹日晒绷得很紧,有的长、有的短,风一吹就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流浪汉跳了起来,拿出斧子把大树砍倒,用其中一块木头做成了一件乐器,系上两根羊肠子。晚上,他坐在姑娘毡房前的草地上,丁冬丁冬地弹起来。

他先用沉闷凄苦的音调向姑娘表达自己孤苦伶仃的身世,然后再用缠绵优美的旋律表达自己对姑娘的爱慕之情。

姑娘听到优美的琴声,立刻丢下正在刺绣的活儿,静静聆听起来。很快,她便被彻底打动了。

从此以后,那件会说话的乐器就成为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东不拉,伴着它优美的琴声一日日流传下来。”

东不拉哈萨克语;“东”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也有人解释为:“东”是粗糙的木刻,“不拉”是张弦之意,就是在一个挖空的木头上张弦的乐器。

东不拉的琴身为木质结构,它的形状就像一把放大了的勺子。最早的东不拉制作非常简单,民间艺人把一整块木料砍成勺子形状,装上面板,拉上两根羊肠作为琴弦,再在勺把儿上装上9个音品,"东不拉"就制成了。东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民间歌手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哈萨克人有了它,外出放牧的时候再也不孤独了。傍晚回到家,人们弹奏着东不拉,载歌载舞,与家人共享欢乐。

东不拉可以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表现力非常丰富。东不拉的演奏方法和大多数弹拨乐器一样,把琴斜着放入怀里,左手持琴,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弦,右手用中指和大拇指拨弦。运用东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萨克语称“克孜库瓦尔”,它是哈萨克青年们最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常在喜庆时举行。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象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最早的由来。“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繁花争艳的草原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活动一开始一对对未婚青年男女向指定地点并辔慢行。去时,小伙子可向姑娘任意笑谑或求爱,姑娘只能默默倾听,不能生气;返程,小伙子必须策马急驰,姑娘则在后挥鞭追打。姑娘若追上小伙子可任意鞭打,有时还将帽子抽落在地,惹得观众一阵哄笑。如果姑娘对小伙有情,则会鞭下留情,只见鞭子在小伙子头上转圈虚晃,却不见鞭梢落身,或姑娘故意将鞭抽打到小伙子坐骑的马屁股上。场面热列,妙趣横生。

柯尔克孜民间的“追姑娘”

在草原上,除哈萨克牧民有“姑娘追”的游戏外,阿合奇和特克斯等地的柯尔克孜族民间则有一种叫“追姑娘”的游戏。每逢喜庆集会和婚嫁喜事,柯尔克孜族民间都要进行这种游戏。

柯尔克孜的“追姑娘”游戏与哈萨克的“姑娘追”游戏规则相反,是女的骑马在前面跑,男的骑马在后面追。柯尔克孜牧民说,这种游戏是检验小伙子是否有本事,是否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同时,这种游戏也是柯尔克孜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或求婚的一种最佳机会和方式。

参加游戏的选手,骑什么样的马都是保密的,不能让对方轻易得到“情报”。每个村落要把最好的马挑出来让自己的选手骑上。比赛开始前,姑娘有权选择自己的对手。

选好对手后,姑娘小伙子向指定的地点并辔慢行。一路上,小伙子可以任意向姑娘逗趣,说俏皮话,或者表白爱慕之情,甚至可以求婚。这时姑娘如果真的喜欢小伙子,则可以答应求婚,但大多姑娘并不表态,而是对小伙子表明,如果追上她婚事可以商量,如果追不上只好靠边站。

到达指定的地点后,姑娘骑马先跑,小伙子紧迫不舍。这时观看的人群中不断爆发出呼喊声和口哨声,为自己的选手鼓劲加油。小伙子如果追上了姑娘,可以在众人面前搂一下姑娘或抚摸一下姑娘,也可以扯住姑娘的衣角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男子汉;如果小伙子没追上姑娘,不仅在众人面前丢了脸,而且小伙子所在的村落还要向姑娘颁发奖品。一般总是小伙子胜得多,姑娘胜得少,柯尔克孜族小伙子大都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

于“姑娘追”的起源,哈萨克族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其中一则说:很早很早以前,哈萨克族曾有两个部落头人结成儿女亲家。在姑娘过门的那天,来接亲的人当中有一个快嘴的,夸自己头人的儿子坐骑是从许多马里挑选出来的一匹千里马驹。这件事传到了姑娘父亲的耳朵里,姑娘的父亲为了夸耀自己的马和女儿的骑术,便说:“我的姑娘骑马向你们接亲去的相反方向跑,如果你们的小伙子追上了我的姑娘,那么今天就过门,否则改日再谈。”来接亲的小伙子迎亲心切,也不甘示弱就答应了这一挑战式条件。两个青年人立即翻身上马,姑娘在前策马奔跑,小伙子在后紧紧追赶。当他追上姑娘并绕到前面时,姑娘提出让小伙子在前面往回跑,自己从后面追,这样由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后来,此活动相沿成习,一直流传至今。 另一个传说故事:一个猎人和天鹅仙子结成的夫妻,在结婚那天,骑着两匹雪白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翔,互相追逐。他们就是哈萨克人的始祖。后来,哈萨克男女就以驰马互相追逐的方式来促成爱情的结合

不同氏族部落或地区的男女青年交错组合,一男一女两人一组。活动开始,二人骑马并辔走向指定地点。去的时候,小伙子可以向姑娘逗趣、开各种玩笑,甚至可以接吻、拥抱,按习惯,怎么嘻闹逗趣都不为过,姑娘也不会生气。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立即纵马急驰往回返,姑娘则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上后便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频频挥绕,甚至可以抽打,以报复小伙子的调笑,小伙子不能还手。不过姑娘一般是不会真打的,特别是如姑娘本来就喜欢小伙子,那她就会把马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但如果是姑娘不喜欢的小伙子,在去的路上又说了许多脏话或做了不少过分的动作,那姑娘就会毫不客气,挥鞭狠狠抽打。过去,此活动是哈萨克族男女青年反抗宗法封建礼教、摆脱父母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许多人就是通过这种戏谑性的追逐互相认识、互相了解而萌发了爱情,最终结成伴侣的。而今它已成为一项饶有风趣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了,不少已婚的成年男女也喜欢参加。

满族人有什么生活习俗 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

满族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满族的风俗 满族的生育习俗与汉族的大体相同,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满族的生育习俗中又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特有的风俗。 满族信奉萨满教,因此,若三十而无子,则要请萨满求子。妇女怀孕时有诸多禁忌,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准参加他人婚礼,不准侍奉神祖等。孩子出生前,要请萨满向佛托妈妈祷告。产房不能设在西屋。孩子出生时,炕上要铺草,孩子生下来,叫“落草”。生的如果是男孩,则悬弧(树条作成弓形,中间插一羽毛作箭)于门左,如果是女孩,则挂红布于门右。孩子生下第二天,,要请儿女多、身体好的妇女给他喂第一次奶,称为“开奶”。然后,在第三天时为孩子行沐浴礼:用放了槐树枝、艾蒿叶的水给孩子沐浴,并说一些祝福的话。再用姜片和艾蒿给孩子擦身,用新布沾茶水擦婴儿的牙床,让婴儿大哭为大吉,称“响盆”。用一根大葱打婴儿三下,是“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的”之意。孩子生下第七天,要抱进摇车,称“上车日”。摇车,也叫悠车。“养活孩子吊起来”,是关东“三大怪之一”。悠车育儿方便工作而且安全,这是由于狩猎生活而遗留下来的育儿传统。孩子满一个月后,要做“满月”,挂上长命锁,下摇车,取名;满百日时,娘家送馒头一百,谓之“蒸(增)百岁”,送钱一百,谓之“百岁钱”。满族有睡“扁头”的习俗,即让婴儿仰卧,枕内装小米或高粱米,各为“睡头”,时间长了,后脑勺就变扁平了。孩子至一周岁时,有“抓周”之礼,以测试孩子将来的志向。往昔,满族自孩子降生时起,要给他挂上猪牙,以求孩子体健身强,可早立世。孩子五岁前,必须“跳喜神”(家祭)。在这一天,杀鸡做糕,祭祀祖先。 满族还有一个习俗是“换锁”。孩子降生时,悬于门外的弓矢和红布条,待其满月后收回拴在子孙绳上,放在西墙的子孙袋中。向佛托妈妈祭祀求福时,将子孙绳拉到院中柳树上,萨满用柳枝给孩子洒水,驱除邪魔。然后,将子孙绳上的五彩线套在孩子身体上,三天后,收回放到子孙袋里,因五彩线俗称“锁线”,所以此俗称“换锁”。 满族是一个重礼节的民族,俗称“满族礼大”。满族先世古风中有尊上、敬老、好客、守信等美德,又接受了儒家思想,恪守“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因而形成了一整套繁琐、严格的礼仪。 尊上敬老是满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者必鞠躬垂手而问“赛音”(满语的“好”之意)。平日里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大安又称“打千儿”,满语称“埃拉搭拉米”。动作是:先掸箭袖,袖头伏下,左膝前屈,右腿后弯,头与上身稍向前倾,左手贴身,右手下垂。 请小安就是问安,即垂手站立问好。妇女请安时,双腿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俗称“半蹲儿”。往昔满族贵族之家,晚辈对长辈每天都要请安,谓之“定省”,分早安称“省晨”和晚安。 抱腰礼是满族大礼,也称抱见礼。行礼时,行礼人右腿抢上一步,两手张开,左膝着地,双手抱住受礼者腰部,头轻轻顶于受礼者胸下,受礼者略弯腰,双手轻抚施礼人的头。 擦肩礼是平辈相见时,“打千儿”后,互碰双肩表示亲近,俗称碰肩膀头。 叩拜礼是满族大礼,也叫“叩头”,一般在重大庄严的场合时施此礼,有头掸袖、跪、叩头等动作。祭祖跳神烧香时叩三个头,见皇上则要三拜九叩。 拉拉礼是满族妇女的常礼。一般两个平辈妇女相见时,互拉双手问好,称“拉拉礼”。 抚鬓礼是满族妇女拜见公婆或宾客、长者时施的礼。行礼时,妇女以右手指从眉上额头至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满族有重小姑的习俗,满族未婚姑娘在家中地位很高。 满族人大方好客,有客人来均热情招待,尽出所有,东北民间待客上菜仍以成双碗碟为习,且内眷不避。 在满族聚居的地方,邻里之间>>

满族的风俗和简介(都不超过100字的)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的风俗习惯150字 尊老爱幼讲究礼数是满族人的特点,清代都知道旗人礼数多。满族的风俗习惯太多了,实在不胜枚举。

饮食上:喜欢吃粘食 肉食 蘸酱菜 高粱米水饭,黄米粘豆包,苏子叶饽饽等都是满族人爱吃的食品。

住宅上:有钱的人家常住里外带院子的宅子,进门有影壁。一般家庭住瓦房或土房,讲究三面万字炕,烟囱立在山墙傍边,窗户纸糊在外。

行文举止方面:见到长辈要打千。小辈每日要请安问好。满族女子历史上从不裹脚。

穿着打扮上:男子穿长跑马褂,女子穿旗袍梳二把头。男子喜欢佩戴玉佩 香囊 荷包 扳指纯手打

满族的日常习俗有哪些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 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 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 “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叫做 “揭盖头”。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食俗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 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梁米饭或玉米馇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 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 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

满族人有什么习俗?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柳边纪略》卷四)。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长者也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儿媳妇对公婆更是恭敬,要端庄恭谨,每日给公婆装烟三次,一日三餐要站着侍候,早晚还要送上洗脸水和洗脚水。新媳妇头一年不能上炕吃饭。在公婆面前不许穿短衣服,不许大声责骂孩子。儿媳妇外出,临走要给公婆装烟,说声请阿玛、额娘看家。 来了客人,儿媳妇要扎上围裙听婆母在炕上吩咐,每喊一声媳妇要答应 ,再去干活。即使媳妇年岁很大,在年岁小的长辈面前也要恭敬侍候。

满族有重小姑习俗。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

满族人民大方好客、恪守信义。在满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东西要设法找到失主,找不到要招失认领。有以窃人之财为耻的风习。邻里相处,有难必帮,一家缺米大家凑,一人打柴大家烧,为乡间邻里平常之事。互相借丹,不需立契,只凭口头相约,恪守信义。

旧时农村旅店少,过路人只好找民宅投宿。主家热情招待,酒足饭饱后自然留宿。由于满族居室一屋三炕,常是同居一室,男女不相回避。但客人入睡时必须背女主人和衣而卧,方为有礼。

次日客人上路,不需留报酬,只需向男主人行">>

满族风俗的满族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俗。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满族的风俗习惯 尔族 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 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最爱吃的“纳仁”。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在牧区,哈萨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尔”。妇女喜欢穿红色和其他颜色的连衣裙,天冷时外罩对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们穿各种绣花衣服,在花帽上以猫头鹰羽毛作帽缨。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毡帽,妇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时戴绒头巾,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则戴圆形皮帽。哈萨克族牧民都穿长统皮靴,冬天穿用毡子缝制的长袜,外着皮靴。哈萨克族热情好客,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并宰杀羊只。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在客人面前,客人将盘中的羊头拿起后,割下羊头右面颊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给主人家年幼者,然后将羊头送还主人。

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酷爱养花,庭院中繁花似锦,屋内栽养盆花,讲究清洁卫生。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禁食猪、驴、骡、狗等肉。饮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饮食一般以拉条子、拌面、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 喜欢饮茶,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时,一般还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红枣。

服饰方面,散居在城镇的 穿着基本上和汉族相同。在 聚居区,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青色布帽或头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带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

  答案:东归英雄。下面是最详细的信息,O(∩_∩)O谢谢

  主创人员

  编剧:赵玉衡

  导演:塞夫 麦丽丝

  集数

  30集

  拍摄时间

  2005年

  类型

  民族历史传奇剧

  主要演员

  马景涛-饰渥巴锡 宁静-饰央金

  斯琴高娃-饰贾恩 斯琴格日勒-饰宗金

  孙铁-饰达什敦 伊拉-饰女沙皇

  娜塔莎-饰公主 齐峰——饰策伯克

  尼格木图——饰敦多卜剌什

  ]联合出品

  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麦丽丝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故事梗概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为了躲避势力日益强大的准噶尔部的威胁,蒙古土尔扈特部落西迁至俄国境内伏尔加河流域游牧。伏尔加草原土肥水美,远离战争,使饱经战火洗礼的牧民们终于找到了安静和平之地。

  但谁也没料到他们很快又坠入俄国沙皇的恐怖统治之下,因为此时正值俄国历史上的横征暴敛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权的年代,她推翻丈夫彼得三世沙皇上台,对外大肆侵略扩张,最后竟然强迫土尔扈特部落的牧民们参加侵略土耳其的战争。

  然而这时一个注定未来引领土尔扈特牧民们逃出沙皇魔掌的英雄人物——渥巴锡诞生了。1761年,土尔扈特部落首领敦罗卜喇什去世,他的这位19岁的儿子渥巴锡继承汗位。10年间,沙俄更变本加厉地奴役和控制土尔扈特人,缩小他们的牧场,征调大批土尔扈特兵与土耳其人进行战争,使数万土尔扈特人丧生战场。俄国沙皇不仅迫使他们称臣,还直接干预其内部事务,在部落内推行东正教,禁信喇嘛教。

  苦难深重的土尔扈特人民热切盼望早日摆脱沙皇的统治,在这民族生死存亡之秋,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 他们粉碎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771年初,渥巴锡跨上战马,率领近十万部众向着东方进发。大队人马踏着茫茫的冰雪,渡过了乌拉尔河。沙俄派兵追击,担任后卫的九千名土尔扈特勇士殊死搏斗,全部壮烈牺牲。渥巴锡率众继续东进,冲破重重阻挠,牺牲了一半人,于同年夏进入祖国境内。清朝伊梨将军和乾隆帝先后接见渥巴锡,并发放大批牲畜、米麦、布匹和毡庐,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编辑本段]分集介绍

  第1集

  土尔扈特人从十七世纪初游牧至伏尔加河流域。进入十八世纪,俄罗斯帝国逐步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统治,大量征召土尔扈特骑兵投入长久的对外战争,并强令土尔扈特汗王把儿子送至俄方充当人质,在汗国上下引起强烈不满。土尔扈特第七代汗王敦多布喇什的长子萨赖在阿斯特拉罕染病,在被族人营救的途中咬舌自尽,与此同时汗国汗后生下一名男婴后因难产死去,活佛洛桑丹增为孩子取名渥巴锡,意为启明星,并预言渥巴锡将来会引导土尔扈特人东归故土。

  为避免渥巴锡免遭其兄长的厄运,汗王决定隐瞒渥巴锡出生的消息,由洛桑丹增把襁褓中的渥巴锡交给刚刚分娩的牧人桑吉玛秘密抚养。上代汗王遗孀贾恩夫人虽对渥巴锡起了疑心,但是并未得到阿斯特拉罕省长别克托夫的认同。

  第2集

  春去秋来,渥巴锡与桑吉玛亲生儿子达什敦一同成长。与此同时,沙俄彼得大帝去世,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后由叶卡捷琳娜接替并揭开沙俄历史新的篇章。

  女皇继位后为稳定自己的皇位发动黑海战争,波将金成为女皇的宠臣和治理国家的得力帮手。沙俄再次在土尔扈特征兵,渥巴锡养父青格勒应征参加黑海战争。

  女皇重用波将金,不顾贵族们的反对任命波将金统治俄罗斯南方,开辟新的疆土。青格勒在战争中阵亡,使渥巴锡心底产生对战争的憎恨。

  渥巴锡和达什敦一同长大并与牧人那森的女儿央金青梅竹马,彼此之间互生爱慕。

  第3集

  汗王敦多卜喇什战争归来后照见渥巴锡母子,把传世宝剑送与渥巴锡,渥巴锡和达什顿因为宝剑发生冲突被母亲桑吉玛斥责,洛桑丹增由此告知渥巴锡身世。

  贾恩夫人的孙子策伯克多尔济得到汗王敦多卜喇什的认可并留用参战。由此别克托夫劝贾恩母子留在汗国居住。

  汗王患病,渥巴锡被送往活佛洛桑丹增庙里接受教育,贾恩得知渥巴锡真实身份后,利用央金做诱饵抓住了渥巴锡,央金为救渥巴锡被迫加入了东正教。

  汗王侍卫默门图带人营救渥巴锡。牧人那森因心中羞愧而自杀。

  第4集

  为让渥巴锡脱离贾恩的威胁,汗王命渥巴锡、达什敦前往战场。渥巴锡和达什敦去战场途中经俄国小酒馆,结识了俄国农民安德烈,得知了土尔扈特人在为女皇作战。

  女皇亲临战场,并第一次见到渥巴锡,被渥巴锡的英勇打动。渥巴锡、达什敦参战并成功营救了被围困的汗王,汗王公布渥巴锡身份。女皇得知后并没有处罚汗王和渥巴锡,并答应了渥巴锡提出的停战请求,土尔扈特军退出战斗。

  第5集

  战争归来,汗王向扎尔固宣布死后要立渥巴锡为汗。汗王得知渥巴锡深爱央金并同意其婚事。凯旋归来后渥巴锡向央金求婚,央金欣然答应。

  达什顿在高兴之余又为哥哥担心,他强烈反对渥巴锡爱慕央金,害怕央金给哥哥带来灾难,不同意渥巴锡娶央金,兄弟二人起争执。

  贾恩夫人挑拨策伯克篡位,被策伯克拒绝。汗王因病去世,渥巴锡接替土尔扈特汗国汗位。

  第6集

  渥巴锡与央金成婚后应邀前往圣彼得堡。贾恩前往枢密官康斯坦丁处挑唆。渥巴锡初涉沙俄宫廷,得知了又要打仗的消息。在康斯坦丁的举荐下,女皇召见渥巴锡。

  渥巴锡携央金晋见女皇,女皇任命策伯克为汗国扎尔固主席。

  女皇要求渥巴锡参战,被渥巴锡拒绝。

  东归英雄传分集剧情介绍 第7集

  女皇要挟渥巴锡强权留下央金,逼迫央金在圣彼得堡生孩子,将来小王子能受到俄罗斯良好的教育,渥巴锡无奈,只得同意女皇的要求答应留下央金派达什敦照看,独自返回汗国准备参战。央金在彼得堡生下一男孩,女皇收为教子并起名叫伊凡·伊里伊奇。

  第8集

  渥巴锡请洛桑丹增嘛嘛给儿子取名叫阿萨赖。阿萨赖被女皇作为人质留下,央金无法见到刚出生的儿子,被迫返回土尔扈特汗国。

  渥巴锡真正体会了儿子成为人质后的痛苦,决心脱离俄罗斯管制,通过来往中俄的波斯商人了解到了中国状况,策划返回中国的准备。沙俄政府下令征兵,渥巴锡领军参加俄罗斯与土耳其的战争。

  第9集

  贾恩母子回汗国后,肆意破坏草场掠夺牧人牲畜,给草原带来不安宁,身为扎尔固主席的策伯克对其进行管制。

  贾恩的儿子道迪比对央金的妹妹宗金垂涎三尺,贾恩上门求亲。达什敦设计让宗金假意答应,借机教训了道迪比。达什顿被捕。

  第10集

  达什敦在策伯克的帮助下从别克托夫和道迪比的押送途中逃脱,前往中国探路报信,途中结识茨冈姑娘赛妮娅并产生爱慕之情。达什敦与赛妮娅分别后继续上路。

  战场上,渥巴锡营救了被困的哥萨克阿德里扬将军。波将金对土尔扈特军团克扣粮草,并命渥巴锡从汗国征调兵马。。

  达什敦长途跋涉,历经艰险。抵达中国后受到清政府的接待。准葛尔部舍楞将军与清官员发生冲突后逃往俄罗斯。

  达什敦随清朝特使到达圣彼得堡,看到被俄罗斯化的阿萨赖。

  第11集

  达什顿在教堂看到女皇正准备收阿萨赖为教子。只得无奈离去。

  他逃离彼得堡赶往俄土战场去见渥巴锡,告知渥巴锡阿萨莱已成为女皇的教子入了东正教。

  波将金为给女皇祝寿,命土尔扈特军团孤军奋战,不惜把炮弹射向与土耳其人混战中的土尔扈特军团,战场上土尔扈特军团损失惨重,渥巴锡设计逃离战场,赶往圣彼得堡。

  战场上达什顿苏醒过来,再次被塞妮娅相救。

  第12集

  渥巴锡从战场脱身后,去圣彼得堡阻止女皇收阿萨赖为教子。没有成功。枢密官康斯坦丁为削弱波将金的势力想让渥巴锡成为女皇新宠。渥巴锡见到女皇后拒绝了女皇的特殊恩宠。

  渥巴锡向女皇要求见到自己的儿子阿萨赖并带他回汗国,没想到被阿萨赖拒绝。此时汗国内策伯克正企图登上汗位,渥巴锡匆忙赶回汗国阻止。女皇命娜塔丽娅为阿萨赖的监护人并带阿萨赖回到汗国。

  第13集

  娜塔丽娅和阿萨赖回到汗国后,汗国上下十分不满阿萨赖的行为。央金也为阿萨赖的冷漠伤心。

  达什敦和赛妮娅又一次重逢,两人情投意合。

  渥巴锡想尽办法教育阿萨赖,并得到达什敦、桑吉玛、洛桑丹增的支持却不见成效。

  第14集

  渥巴锡教育阿萨赖,阿萨赖心中不服,受到渥巴锡惩罚。

  达什敦告诉渥巴锡中国清政府近况。策伯克邀请娜塔丽娅做客,贾恩夫人跑来向娜塔丽娅告密,被策伯克气走。

  阿萨赖在汗国宴会上的行为受到汗国上下的指责,渥巴锡迁怒于娜塔丽娅。

  第15集

  女皇册封渥巴锡为土尔扈特汗王,为防止汗国东归,命舍楞的准葛尔部安营土尔扈特汗国,并派特使秘密潜入汗国与娜塔丽娅联系。

  女皇命渥巴锡带兵前往土耳其战场,渥巴锡趁机开始为东归做准备,意外得到了娜塔丽娅的帮助。贾恩夫人找舍楞告发渥巴锡东归的,想与舍楞同盟,被舍楞拒绝

  第16集

  阿萨赖渐渐被渥巴锡和央金感化,阿萨赖思念母亲,主动去看望病榻上的央金,母子深情相聚。而女皇要求把阿萨赖和三百贵族孩子送往俄罗斯。在娜塔丽娅的帮助下,渥巴锡从别克托夫处成功的取到了东归所需物资。渥巴锡尽量拖延时间为东归做准备。贾恩夫人跑到别克托夫处告密。

  第17集

  安德烈的女儿查勒米娅来到王廷被渥巴锡收留。渥巴锡得到娜塔丽娅的支持讨来军火后确定下东归的时辰。牧人们秘密准备东归。此时道迪毕绑架了阿萨赖,舍楞发现抢回了阿萨赖,渥巴锡顾全大局同意了俄罗斯的要求送阿萨赖到圣彼得堡。

  策伯克带领贵族要挟渥巴锡东归,要求处死阿萨赖,被央金和洛桑丹增及时阻止。

  第18集

  渥巴锡为救三百贵族孩子,准备马上送阿萨赖到圣彼得堡。娜塔丽娅却没有按照约定通行,这叫渥巴锡感到意外。

  渥巴锡命达什敦秘密先行,在阿萨赖回圣彼得堡途中截下阿萨赖,到乌拉尔河相会一同东归。

  央金深知病重怕拖累渥巴锡东归,毅然投河自尽。渥巴锡在失去央金和阿萨赖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丹增嘛嘛开导他要以大局为重。贾恩夫人找舍楞告密,却被舍楞带到了渥巴锡处。渥巴锡怒斥贾恩后带领族人们踏上了东归路。

  第19集

  大雪覆盖了原野,东归队伍在风雪中艰难前行,桑吉玛额吉年迈体弱倒在风雪中。查勒米娅追随渥巴锡悄悄跟在东归队伍中,被巴木巴尔发现救回帐中成为他的女人。

  娜塔丽娅被作为人质与土尔扈特人同行。土尔扈特人遭到了俄国人的阻截。舍楞追来为渥巴锡引路。

  第20集

  黑衣特使指派娜塔利娅依照女皇命令毒害渥巴锡,娜塔丽娅放弃并告知了渥巴锡。渥巴锡决定释放娜塔丽娅派巴木巴尔护送她去出海口。

  达什顿一行抢回了阿莎莱,归途中又遭到黑衣人的阻截,巧遇塞妮娅相救。

  在乌拉尔山口舍楞与渥巴锡相会,共同走上东归路

  第21集

  东归队伍终于走出雪原。达什敦在塞妮娅的帮助下从黑衣人的手中抢回了阿萨赖。

  东归队伍接近奥琴峡谷时,女皇才得知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派哥萨克军阿德里扬将军前往阻截。

  东归队伍开始渡乌拉尔河。达什敦被俄罗斯军团抓住,赛妮娅设计营救。

  第22集

  阿德里扬将军带领哥萨克军团向东归必经之路奥琴峡谷进发。女皇责令阿斯特拉罕省长别克托夫随阿德里扬将军阻止渥巴锡东归。

  赛妮娅为救达什敦和阿萨赖引开俄罗斯军团。女皇特使抢走阿萨赖,达什敦等人围追堵截,设计救回了阿萨赖。渥巴锡带领土尔扈特部族在奥琴峡谷遇到阿德里扬军团。

  第23集

  阿德里扬将军想放渥巴锡通过奥琴峡谷,约定过谷之后作战。

  达什敦一行带着阿萨赖在途中遭到俄罗斯军团阻截,小镇激战后达瓦、约纳斯图与敌人同归于尽。赛妮娅因解救阿萨莱受伤死在达什顿怀中,达什敦愤然拔刀与黑衣人决斗。一场恶战后俩人倒在血泊中。阿萨赖被前来的波将金军团带走。

  第24集

  阿德里扬将军遭别克托夫陷害被属下斯捷潘接管了兵权,斯捷潘带领哥萨克军团在奥琴峡谷袭击了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军队与其展开了一场血战,东归队伍终于通过奥琴峡谷进入哈萨克草原。到这时娜塔丽娅才告诉渥巴锡自己的真实身份她不是俄罗斯人。

  第25集

  东归队伍遭到哈萨克军队的阻截,损失惨重。娜塔丽娅带领土尔扈特百姓营救了受困的渥巴锡。为拖延时间,娜塔丽娅前往哈萨克会见哈萨克汗国汗王努尔阿里,要求停战。策伯克借机欲废黜渥巴锡汗位。

  娜塔丽娅为土尔扈特人停战休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及时赶回土尔扈特营地,使策伯克争夺汗位的愿望破灭。舍楞征得渥巴锡同意带领部族投靠努尔阿里汗。

  第26集

  努尔阿里邀请渥巴锡到哈萨克做客,渥巴锡应邀。别克托夫想趁机扣留渥巴锡,被努尔阿里拒绝。

  哈萨克汗王努尔阿里斥责别克托夫并将他驱逐出境,之后去拜访渥巴锡和娜塔丽娅。渥巴锡阻止了策伯克想绑架努尔阿里的计划并热情接待了来访的努尔阿里。

  查里米娅告知巴木巴尔已怀孕,巴木巴尔知道自己会受到东归法典的惩处。

  第27集

  娜塔丽娅向渥巴锡表白了爱慕眷恋之情。渥巴锡依依不舍与娜塔丽娅告别。

  哈萨克对土尔扈特全面开战,巴木巴尔受罚被任命为突击队长。土尔扈特军团遭到重创,关键时刻舍楞反戈攻击哈萨克军团,东归队伍趁乱冲出努尔阿里的防线,巴木巴尔战死沙场,查勒米娅停下脚步守候在巴木巴尔身旁。

  第28集

  东归队伍被迫进入死亡沼泽,努尔阿里放弃追击。在沼泽地东归队伍深陷淤泥与沼气之中伤亡惨重。宗金救出濒临死亡的策伯克,两人互生情谊追赶东归队伍终于和渥巴锡汇合。

  东归队伍越过沼泽和沙漠后,被波将金率领的俄军主力拦截。波将金带着阿萨赖,并宣布阿萨赖代替渥巴锡的汗位。

  第29集

  东归队伍停止前进。波将金命人逮捕了娜塔丽娅。策伯克想杀掉阿萨赖来对抗俄罗斯,被渥巴锡和舍楞拒绝。渥巴锡说服阿萨赖,父子俩放弃汗位,重新与百姓一起踏上东归路。

  在与俄军对峙时一支驼队意外出现,奄奄一息的达什顿倒在哥哥渥巴锡怀中安详的死去。

  大结局 第30集

  土尔扈特部视死如归,迎着波将金队伍的枪口前进。阿萨赖中枪倒下,渥巴锡抱起儿子毅然前行。波将金被土尔扈特人的壮举震撼而感动,撤开部队,放土尔扈特人进入中国境内。舍楞独自一人离开队伍,渥巴锡说服舍楞,回归故土。经过为期七个月一万多里的长途跋涉与征战之后,土尔扈特人终于回到了故乡。

  清朝政府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各部,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隆重接见了渥巴锡及各首领,分别封爵授赏。

  [编辑本段]影评

  由金英马集团投拍的30集电视连续剧《东归英雄》讲的是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突破沙俄统治、在汗王渥巴锡汗带领下回归故土的悲壮故事。如果说15年前塞夫、麦丽丝合作的**《东归英雄传》是一个引子,那么电视剧《东归英雄》的拍摄则是他们继祖先之后的又一次东归。历史不能被改写,但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再现。

  当年塞夫、麦丽丝的作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讲述蒙古祖先怎样开辟疆土威震四方,而东归的渥巴锡汗更大程度上是一个象征和平的符号。东归剧组的使命,是还原这段曾让世界为之感到震撼的壮阔历史。

  这部剧是蒙古族著名夫妻档导演塞夫、麦丽丝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正如当年的渥巴锡汗和一众部族为了东归付出了失去亲人和牺牲生命的代价,东归剧组的第二次回归也充满了坎坷和艰难。开拍之前编剧赵玉衡因癌症去世,在拍摄过程中导演之一塞夫也因肺癌去世,阴影笼罩整个剧组,隐约中有种“为东归牺牲”的意味在里面。但即使困难重重,依然没能动摇剧组东归的信念:编剧抱病完成剧本,支持东归继续拍摄;塞夫导演治疗过程中依然密切关注东归的拍摄进程;剧组在紧张沉重的气氛中反而更加认真地投入到东归的拍摄当中……《东归英雄》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

  《东归英雄》中还安排了这样一段情节:渥巴锡的儿子阿萨赖自小当作人质留在俄罗斯接受教育,抛弃本民族的藏传佛教信仰沙俄的东正教。当他终于有机会回去的时候已经和本民族格格不入了。在他身上反映的是沙俄的利益和态度,对自己的民族没有一点感情,相反还充满了不屑和鄙视。麦丽丝深有体会地将这段情节延伸到了现实中:现在很多家长都把自己的小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让他们从小接受其他国家的文化,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优秀传统反而很陌生。麦导认为这是错误的做法——就算和外族再融合,骨子里流的也是本族的血,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才是首要和第一位的。

  当年的东归并不仅仅是一段230多年前的历史,今天的再次东归也包含了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思在里头。至于到底隐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观众只要留意关注《东归英雄》就会一目了然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85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