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想打倒的山东士族到底有多强,为何连皇室求婚都敢拒绝?

李世民想打倒的山东士族到底有多强,为何连皇室求婚都敢拒绝?,第1张

大唐皇家原来只是三等氏族?山东氏族到底有多大声望,连皇室求婚都敢拒绝?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把古代皇权描述得淋漓尽致。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会相信,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阶层可以和皇权相抗衡,甚至还凌驾于皇权至上,它就是隋唐时期的士族门阀。

山东氏族是隋唐时期门第最高的家族,而大唐李氏只不过是三等氏族而已,所以唐朝的君主们都想把自己的公主嫁到山东氏族当中,是为了拉近皇族跟士族门阀的关系。

但是直到唐朝灭亡之际,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实现,也怪不得当初李世民会发愁:“青年才俊都想娶山东氏族的女儿,为什么士族子弟不来迎娶公主,难不成皇家还比不上那些世家?”

所以,山东氏族到底有多大的声望,居然敢凌驾于皇权至上,连皇室公主都看不上眼呢?

门阀士族的崛起

要说这门阀士族的崛起,这得讲到东汉初期汉高祖创立察举制的时候。

因为当时汉朝初立,朝廷继续一大批有识之士来重建社会,察举制就是希望诸侯们能够贤良孝廉的标准来选出一些有德行有能力的人,推荐给朝廷给予官职。

虽然这个制度创立的初心是好的,人才能否得到重用要看选拔者是否看重他,既然要选拔人才,这些官员自然会推荐自己家中的子弟入朝为官了。

因此,大批的门阀世家子弟有了很便捷的入朝为官的机会,而家境贫寒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任何进入的方式。

经过两汉察举制的影响,像山东崔氏、卢氏这些深受儒家学说洗礼的士族逐渐成为了顶级世家,甚至可以直接左右朝局。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之所以能够崛起,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与山东崔氏家族合作,毕竟崔氏这类士族门阀历经几百年的积累,底蕴已经非常深厚。

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像崔氏这些门阀士族是一支不得忽视的力量,无论是乱世还是安定,要想坐稳江山就必须跟他们合作,看曹魏的崛起就可以见得了。

虽然说晋朝“永嘉之乱”的出现让北方士族开始南迁,但毕竟像崔氏这些大家族的根基都在北方,所以崔氏、卢氏这些家族的人就留了下来。

尽管在十六国时期,有很多人曾经入主过中原,但是崔氏、卢氏毕竟是北方地带的顶级士族,无论谁想在北方站稳脚跟,就必须跟他们合作。

所以,刘渊、石勒、苻坚这些入主中原的枭雄,一立国没多久就马上跟崔氏家族合作,崔氏家族的声望又再次大大加强。

在十六国的末期,北方崔氏又出了一个跟崔氏家族盛极一时的人物,那就是崔浩。

鲜卑拓跋氏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入主中原很大程度上都是仰仗着崔浩这个人,依赖着崔浩背后的崔氏家族。

想当年,拓跋珪在参合陂之战中击败了后燕慕容宝这才得以成为中原地区新的统治者,而拓跋珪入主中原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必须融入中原文化。

而学习中原文化要怎么学呢?第一件事就是跟世家合作,所以北魏请了崔浩的父亲崔宏参与立国大事,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很多北魏的法律,崔氏家族再度登上庙堂之高。

而崔浩也被北魏重视,进入了北魏朝堂,尤其是在时局的精确把控受到了北魏朝堂的看重。

无论在刘裕北伐还是拓跋焘发兵赫连夏,崔浩都有着自己准确的预测与见解,对于时局敏锐的观察力让北魏得以站稳脚跟,可以说北魏的立国,崔氏家族的功劳可以说是位列第一的。

隋唐时期门阀士族的衰落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途的局面,让底层的寒门士人也能够凭借学识得以入朝为官,世家大族的权势开始受到影响。

只不过以崔氏为代表的山东氏族的底蕴实在是太强大了,完全可以凭借与各大家族结亲的方式来形成同盟,共同抗衡皇权,这也是杨广和李世民想要打击山东氏族的原因所在。

唐朝为了更好地打击旧有士族力量,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和建立了三生六部制,加速了门阀士族的衰败,直接削弱了崔氏、卢氏等山东氏族的地位与权势。

唐初的几大家族在当时被合称为“五姓七望”,这五姓是指崔、卢、李、郑、王,七望是指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这“五姓”之中被认为天下第一姓的是崔姓,而唐朝皇家的李姓只不过是当时的三等姓氏罢了。

唐太宗对崔氏这些山东氏族的影响力既极度又畏惧,因为他是靠着世家门阀的底蕴来获得天下的,所以他们知道世家组联盟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所以从唐太宗时期开始,朝廷不能容忍山东氏族凌驾于皇权至上,所以唐朝皇家开始了对山东世家大族的各方面打压。

唐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打压山东氏族呢?第一招,就是直接修改《氏族志》重新排序姓氏的地位。

唐朝初期,虽然经过科举制的推出与战争的动乱,山东氏族的势力得到了虚弱,但他们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上面也说了,像房玄龄、魏征这些朝中大臣居然争相想跟崔氏、卢氏等家族联姻,却没想着娶唐朝的公主,这着实让李世民觉得恼怒。

所以唐太宗让吏部尚书高士廉等人来编纂新的《氏族志》,想着是重新制定不同士族之间的等级。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读不懂李世民的心思,在最初完成的版本中,山东崔氏家族居然还排在第一等当中,这直接让李世民大发雷霆,还大骂了高士廉等人一顿。

李世民大发牢骚之后,他直接跟编纂人员表明自己的要求:

“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民干犹为第一等,只看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从此以后,李唐皇族排为第一位,外戚第二位,而山东氏族降至第三等,哪怕以前排名靠后的关陇集团的地位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一招直接从姓氏地位上削弱氏族的影响力。

李世民编纂《氏族志》这个行为其实有两个目的,其一就是上面说的想要打击山东士族的地位,来提升皇室的权威,从而获得更强的统治合理性。

这其二,其实是为了拉拢关陇集团,毕竟李世民得以崛起,关陇集团是有很大的功劳的,可以说是跟随他一起打江山的存在。

《氏族志》的重新编纂加强了统治核心集团的凝聚力,这对于李唐初期稳定局面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招,通过“废王立武”来提升庶族满门士族,打压世家大族

唐高宗即位之后立刻提出“废王立武”,而这却在朝堂上掀起了巨大的争论。因为王皇后的支持者是世家大族,而武则天这一方则是庶族寒门。

因为唐高宗将武则天立为皇后是没有得到门阀士族支持的,所以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皇后地位,她开始笼络一大批的寒门士族。

长孙无忌可以说是“废王立武”之中最大的阻碍,因为他是唐太宗亲自封赐的齐国公,在朝堂之中地位显赫,他的权力可以说有了与高宗平行甚至隐隐超越。

高宗想利用废后来削弱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权力,从而巩固皇权。而结果很明显,武则天在这场斗争中赢了,也标志着寒门子弟地位的提高。

第三招,科举制度的完善

这一招可以说是从仕途上对门阀士族的进一步打压。

科举制作为古代隋唐以来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唐朝削弱门阀士族地位,为寒门子弟提供入仕为官最为直接的方法。

而到武则天时期,因为武后没有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她进一步发展科举开创“武举”,一大批贤能之士成为皇权对抗旧有势力的重要武器。

不仅如此,武则天也没有阻止门阀子弟参加科举,但是当时的门阀士族已经抛弃了以往的名士风气,不思进取的思想让士族内部早已腐朽僵化。

所以,即便这些门阀子弟参加科举选拔,他们那种骄奢放荡的生活作风也不能够让他们入朝为官,随着门阀士族入朝为官数量的减少,声势也随之降低了。

结语

门阀士族的出现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历史的进步,但是士族门阀所衍生出来弊端是不符合历史进程的,所以它的结局必然走向灭亡。

尽管唐朝一直用各种手段来打压士族,但世家大族的社会影响力依旧没有被彻底削弱,这也是晚唐时期唐文宗依旧希望跟世家大族联姻的原因所在。

不过唐朝也是因为对士族的打压,这才打破了士族一直以来垄断的知识壁垒,为古代封建社会选拔出了很多有才华的寒门子弟。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

《饮酒(其五)》的写作背景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同学你好,如果问题已解决,记得右上角采纳哦~~~您的采纳是对我的肯定

1 求梁祝化蝶的原文

梁祝传说的渊源演变考 (澳大利亚)谭先达 优秀的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说的是东晋时的恋爱悲剧。

它的梗概是:晋永和七年,会稽有个善良纯朴的书生梁山伯,上虞有个聪明貌美、女扮男装而远出求学的**祝英台,二人到杭州同校读书。山伯秉性憨直,不懂爱情。

二人同窗三年,感情深厚,结成异姓兄弟。后英台奉父母之命回家,英台在送别山伯时,反复吐露爱情,但山伯毫不觉察。

后来,他回家时去拜望她,知道她是女子,才要求父母遣媒去求亲。英台在父母之命的压力下,被迫许配马俊,但她仍钟情于山伯,山伯因己贫祝富,又为势利的祝父所反对,终气愤吐血而死。

英台出嫁时,花轿经过山伯墓侧,便前去拜祭,那坟墓裂开,她奋力跳进,墓便合拢,终以殉情而死。英台她对封建婚姻作了有力反抗,这传说暴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这个传说,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多年。它最初大约产生于晋末,约在公元400年。

但在宋代以前,已无直接的具体史料保存下来。今天可见的较早资料,是唐初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所说:"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见于宋代张津的《乾道四明图经》)据此可推知,民间传说很丰富,经文人记录后,无疑地是把它压缩了。后来,传说经过人民大众进一步的口头加工发展,就形成了早期较完整的故事雏型。

晚唐张读便把它收进了《宣室志》,原文是?quot;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

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

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 城西。

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见清代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七"梁山伯访友"条)。

这个记录,只说梁祝同埋一处,到底梁祝是如何结下深情,如何反抗封建礼教,又如何殉情,未有具体叙述,已难得知了。 到了北宋徽宗大观间(公元1107年),明州知事李茂诚写过《义忠王(梁山伯)庙记》(见清代闻性道康熙《鄞县志》的《坛庙》类),大意说:梁祝同窗三年后,祝思念亲人先回家,两年后,山伯也回到家里。

当他去拜访祝家时,知道祝是女子,便遣媒人说亲,因去的迟了,祝已许配马家。后来山伯任鄞(今鄞县)令,病死后,祝出嫁时路过山伯墓侧,前去祭祀,忽然墓裂,她便跳进去殉情而死。

当时丞相谢安奉表,封为"义妇冢"。梁山伯的阴魂,则帮助刘裕平"寇"--农民起义立功,故被封为忠义王,又得人们立了庙祠。

故事中,山伯变成了主角,一心要忠于帝王,希望得到封侯立庙,这样,比原来传说是曲折得多了,但由于作者站在封建立场上,故民间反封建、反礼教的重大主题,已被歪曲。当叙到英台已许配马家时说:"神(山伯)喟然叹曰: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加上他的鬼魂去协助刘裕平"寇",是想得到封侯立庙。

这样,山伯成了坚决维护封建统治的利益者。英台之死,又被赞为合乎"义"。

因之,她对封建婚姻、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全部丧失,这是主题受到了封建文人的严重篡改,民间的色彩已不见了。结尾说,英台哭墓、地裂并埋时,"从者惊引其裙,风裂若云飞,至董溪西屿而坠之。

"可见,祝是自动投崖自杀而死。 英台死后化蝶的结尾决不迟于南宋。

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至1162年)薛季宣游祝陵善权洞诗云:"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清初吴骞《桃溪客语》也引南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说:"昔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庵名)空有潦樘场?相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蝴蝶。

"可见梁祝死后化蝶的结尾,至迟在南宋咸淳(公元1265至1274)年间已盛行。它增强了传说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使故事更为悲壮动人。

从大体上说,南宋时近乎今天的梁祝传说的主要部分已经形成。宋代词牌有《祝英台近》,元代白朴有杂剧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1623536《祝英台死嫁梁山伯》,足证宋元作家已很熟悉这个传说。

明代,因受无名氏传奇《同窗记》的关目《十八相送》、《楼台会》、《柳荫结拜》、《书馆谈心》、《英台思兄》、《四九求方》、《马家逼婚》、《英台殉情》等影响,在不少有关梁祝的民间戏曲和曲艺说唱中,又吸收其中某种成份,丰富了自己,从而增加了新内容。这些又已为各地民间传说所吸取,使它们增添了生活气息与地方色彩,更为民间所喜欢。

梁祝传说最初产生于江浙,由于深刻反映过去民间某种美好愿望,便不迳而走,流传到全国各地,为各民族爱好,至今不衰。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甘肃等省,均有关于他们的庙宇、坟墓、读书处保存下来。

如号称"双洞江南第一奇"的宜兴善卷洞,洞壑幽奇,洞外有碧鲜庵相传为梁祝读书处,虽毁于火,但唐刻石碑"碧鲜庵"三字仍存。那里还有"英台阁"、"双蝶亭"、"英台琴剑之冢"。

至今广西贺县的过山瑶和镇边黑衣瑶,也都争认梁祝就是他们的祖先。可见,梁祝传说早已深入中国民间。

不但如此,它还流传到。

2 谁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言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大师程砚秋整理的《英台抗婚》、叶少兰和杜近芳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近年来迟小秋和朱强创排的新版《梁祝》等。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

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

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

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

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

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

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

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

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

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

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

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

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

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

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

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

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

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

1953年,该剧由上海**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剧《柳荫记》也195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荣获剧本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袁玉昆和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

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

全剧分10场,重要场次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访友”、“祭坟化蝶”。此剧最大的特色在唱词方面,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

3 梁山伯与祝英台文言文

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可见其大致轮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

山伯,字处仁。祝先归。

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

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

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故事基本内容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

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

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大师程砚秋整理的《英台抗婚》、叶少兰和杜近芳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近年来迟小秋和朱强创排的新版《梁祝》等。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

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

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

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

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

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

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

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

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

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

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

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

4 梁祝传奇《合墓化蝶》是什么意思

化蝶的故事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化蝶能通梦,游蜂浪作媒。"

解释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5 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蝶的诗句

《梁祝》: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夜阑万类尽来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 媒妁之言自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百行。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梁祝 吾爱梁祝婉转曲,凄凄美美有悲音。 纵使草桥能相见,中间又有谁伤心。

自古度多少姻缘事,到头总是离别情。 如今花开复花落,不知此曲有谁听?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

6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诗

一、诗歌

1《梁祝》: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夜阑万类尽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 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2梁祝

吾爱梁祝婉转曲,凄凄美美有悲音。纵使草桥能相见,中间又有谁伤心。

自古多少姻缘事,到头总是离别情。如今花开复花落,不知此曲有谁听?

3梁山伯与祝英台

晋浙上虞玉水边,

祝家小女惹人怜。

聪颖美丽好诗篇,

班昭文姬幼心钻。

常恨家里无师范,

求学神往万松院。

恐父惦念乔打扮,

会稽邂逅山伯男。

一见如故读相欢,

草桥亭上结金兰。

杭州城里书声传,

同窗不觉满三年。

山伯引来英台恋,

始终不解梦中缘。

祝父思女急催还,

十八里送依情绵。

借物抚意秋波掀,

忠厚纯朴却难见。

谎称家中九妹端,

愿替作媒红线牵。

梁生家贫未顾眷,

谁料错过好姻缘。

楼台相会泪如泉,

满眼深藏两凄然。

山盟海誓立真言:

生不同衾死共眠。

鄞县令上郁疾患,

身后埋葬九龙山。

英台闻讯绕祭奠,

风雨雷电伴翩然。

今生不能同百年,

随即化蝶舞蹁跹。

二、文言故事

1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咸淳毗陵志》记载:“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皆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然考《寺记》,谓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2明代作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古今小说》记载:祝英台为宜兴人,梁山伯为苏州人。并说祝英台是哥嫂将其许于马家,文中还有地裂、入坟、化蝶之说。

3晚唐(公元851年)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姚兴下

晋义熙二年,平北将军、梁州督护苻宣入汉中,兴梁州别驾吕营、汉中徐逸、席难起兵应宣,求救于杨盛。盛遣军临濜口,南梁州刺史王敏退守武兴。杨盛复通于晋。

兴以太子泓录尚书事。

慕容超司徒、北地王钟,右仆射、济阳王嶷,高都公始,皆来奔。

华山郡地涌沸,广袤百余步,烧生物皆熟,历五月乃止。

赫连勃勃杀高平公没奕于,收其众以叛。

先是,魏主拓跋珪送马千匹,求婚于兴,兴许之。以魏别立后,遂绝婚,故有柴壁之战。至是,复与魏通和,魏放狄伯支、姚伯禽、唐小方、姚良国、康宦还长安,皆复其爵位。

时秃发傉檀、沮渠蒙逊迭相攻击,傉檀遂东招河州刺史西羌彭奚念,奚念阻河以叛。

蜀谯纵遣使称藩,请桓谦,欲令顺流东伐刘裕。兴以问谦,谦请行,遂许之。

使中军姚弼、后军敛成、镇远乞伏干归等率步骑三万伐傉檀,左仆射齐难等率骑二万讨勃勃。吏部尚书尹昭谏曰:"傉檀恃远,轻敢违逆,宜诏蒙逊及李玄盛,使自相攻击。待其毙也,然后取之,此卞庄之举也。"兴不从。勃勃退保河曲。弼济自金城,弼部将姜纪言于弼曰:"今王师声讨勃勃,傉檀犹豫,未为严防,请给轻骑五千,掩其城门,则山泽之人皆为吾有,孤城独立,坐可克也。"弼不从,进拔昌松,长驱至姑臧。傉檀婴城固守,出其兵击弼,弼败,退据西苑。兴又遣卫大将军姚显率骑二万,为诸军节度。至高平,闻弼败绩,兼道赴之,抚慰河外,率众而还。傉檀遣使人徐宿诣兴谢罪。

齐难为勃勃所擒。兴遣平北姚冲、征虏狄伯支、辅国敛曼嵬、镇东杨佛嵩率骑四万讨勃勃。冲次于岭北,欲回师袭长安,伯支不从,乃止,惧其谋泄,遂鸩杀伯支。

时王师伐谯纵,大败之,纵遣使乞师于兴。兴遣平西姚赏、南梁州刺史王敏率众二万救之,王师引还。纵遣使拜师,仍贡其方物。兴遣其兼司徒韦华持节策拜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备物典策一如魏、晋故事,承制封拜悉如王者之仪。

兴自平凉如朝那,闻冲谋逆,以其弟中最少,雄武绝人,犹欲隐忍容之。敛成泣谓兴曰:"冲凶险不仁,每侍左右,臣常寝不安席,愿早为之所。"兴曰:"冲何能为也!但轻害名将,吾欲明其罪于四海。"乃下书赐冲死,葬以庶人之礼。

晋河间王子国璠、章武王子叔道来奔,兴谓之曰:"刘裕匡复晋室,卿等何故来也"国璠等曰:"裕与不逞之徒削弱王室,宗门能自修立者莫不害之。是避之来,实非诚款,所以避死耳。"兴嘉之,以国璠为建义将军、扬州刺史,叔道为平南将军、兖州刺史,赐以甲第。

兴如贰城,将讨赫连勃勃,遣安远姚详及敛曼嵬、镇军彭白狼分督租运。诸军未集而勃勃骑大至,兴欲留步军,轻如嵬营。众咸惶惧,羣臣固以为不可,兴弗纳。尚书郎韦宗希旨劝兴行。兰台侍御史姜楞越次而进曰:"韦宗倾险不忠,沮败国计,宜先腰斩以谢天下。脱车驾动轸,六军骇惧,人无守志,取危之道也,宜遣单使以征详等。"兴默然。右仆射韦华等谏曰:"若车骑轻动,必不战自溃,嵬营亦未必可至,惟陛下图之。"兴乃遣左将军姚文宗率禁兵距战,中垒齐莫统氐兵以继之。文宗与莫皆勇果兼人,以死力战,勃勃乃退。留禁兵五千配姚详守贰城,兴还长安。

谯纵遣其侍中谯良、太常杨轨朝于兴,请大举以寇江东。遣其荆州刺史桓谦、梁州刺史谯道福率众二万东寇江陵。兴乃遣前将军苟林率骑会之。谦屯枝江,林屯江津。谦,江左贵族,部曲遍于荆、楚,晋之将士皆有叛心。荆州刺史刘道规大惧,婴城固守。雍州刺史鲁宗之率襄阳之众救之,道规乃留宗之守江陵,率军逆战。谦等舟师大盛,兼列步骑以待之。大战枝江,谦败绩,乘轻舸奔就苟林,晋人获而斩之。苟林惧而引归。

兴以国用不足,增关津之税,盐竹山木皆有赋焉。羣臣咸谏,以为天殖品物以养羣生,王者子育万邦,不宜节约以夺其利。兴曰:"能逾关梁通利于山水者,皆豪富之家。吾损有余以裨不足,有何不可!"乃遂行之。

兴从朝门游于文武苑,及昏而还,将自平朔门入。前驱既至,城门校尉王满聪被甲持杖,闭门距之,曰:"今已昏暗,奸良不辨,有死而已,门不可开。"兴乃回从朝门而入。旦而召满聪,进位二等。

乞伏干归以众叛,攻陷金城,执太守任兰。兰厉色责干归以背恩违义,干归怒而囚之,兰遂不食而死。

赫连勃勃遣其将胡金纂将万余骑攻平凉。兴如贰城,因救平凉,纂众大溃,生擒纂。勃勃遣兄子提攻陷定阳,执北中郎将姚广都。兴将曹炽、曹云、王肆佛等各将数千户避勃勃内徙,兴处佛于湟山泽,炽、云于陈仓。勃勃寇陇右,攻白崖堡,破之,遂趣清水。略阳太守姚寿都委守奔秦州,勃勃又收其众而归。兴自安定追之,至寿渠川,不及而还。

初,天水人姜纪,吕氏之叛臣,阿诌奸诈,好问人之亲戚。兴子弼有宠于兴,纪遂倾心附之。弼时为雍州刺史,镇安定,与密谋还朝,令倾心事常山公显,树党左右。至是,兴以弼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既居将相,虚襟引纳,收结朝士,势倾东宫,遂有夺嫡之谋矣。

兴以勃勃、干归作乱西北,傉檀、蒙逊擅兵河右,畴咨将帅之臣,欲镇抚二方。陇东太守郭播言于兴曰:"岭北二州镇户皆数万,若得文武之才以绥抚之,足以靖塞奸略。"兴曰;"吾每思得廉颇、李牧镇抚四方,使便宜行事。然任非其人,恒致负败。卿试举之。"播曰:"清洁善抚边,则平陆子王元始;雄武多奇略,则建威王焕;赏罚必行,临敌不顾,则奋武彭蠔。"兴曰:"蠔令行禁止则有之,非绥边之才也。始、焕年少,吾未知其为人。"播曰:"广平公弼才兼文武,宜镇督一方,愿陛下远鉴前车,近悟后辙。"兴不从,以其太常索棱为太尉,领陇西内史,绥诱干归。政绩既美,干归感而归之。太史令任猗言于兴曰:"白气出于北方,东西竟天五百里,当有破军流血。"乞伏干归遣使送所掠守宰,谢罪请降。兴以勃勃之难,权宜许之,假干归及其子炽磐官爵。

姚详时镇杏城,为赫连勃勃所逼,粮尽委守,南奔大苏。勃勃耍之,众散,为勃勃所执。时遣卫大将军显迎详,详败,遂屯杏城,因令显都督安定岭北二镇事。

颍川太守姚平都自许昌来朝,言于兴曰:"刘裕敢怀奸计,屯聚芍陂,有扰边之志,宜遣烧之,以散其众谋。"兴曰:"裕之轻弱,安敢窥吾疆埸!苟有奸心,其在子孙乎!"召其尚书杨佛嵩谓之曰:"吴儿不自知,乃有非分之意。待至孟冬,当遣卿率精骑三万焚其积聚。"嵩曰:"陛下若任臣以此役者,当从肥口济淮,直趣寿春,举大众以屯城,纵轻骑以掠野,使淮南萧条,兵粟俱了,足令吴儿俯仰回惶,神爽飞越。"兴大悦。

时西胡梁国儿于平凉作寿冢,每将妻妾入冢饮宴,酒酣,升灵牀而歌。时人或讥之,国儿不以为意。前后征伐,屡有大功,兴以为镇北将军,封平舆男,年八十余乃死。

时客星入东井,所在地震,前后一百五十六。兴公卿抗表请罪,兴曰:"灾谴之来,咎在元首;近代或归罪三公,甚无谓也。公等其悉冠履复位。"

仇池公杨盛叛,侵扰祁山。遣建威赵琨率骑五千为前锋,立节杨伯寿统步卒继之,前将军姚恢、左将军姚文宗入自鹫陕,镇西、秦州刺史姚嵩入羊头陕,右卫胡翼度从阴密出自汧城,讨盛。兴将轻骑五千,自雍赴之,与诸将军会于陇口。天水太守王松忿言于嵩曰:"先皇神略无方,威武冠世,冠军徐洛生猛毅兼人,佐命英辅,再入仇池,无功而还。非杨盛智勇能全,直是地势然也。今以赵琨之众,使君之威,准之先朝,实未见成功。使君具悉形便,何不表闻"嵩不从。盛率众与琨相持,伯寿畏懦弗进,琨众寡不敌,为盛所败,兴斩伯寿而还。嵩乃具陈松忿之言,兴善之。

干归为其下人所杀,子炽磐新立,羣下咸劝兴取之。兴曰:"干归先已返善,吾方当怀抚,因丧伐之,非朕本志也。"

以杨佛嵩都督岭北讨虏诸军事、安远将军、雍州刺史,率领北见兵以讨赫连勃勃。嵩发数日,兴谓羣臣曰:"佛嵩骁勇果锐,每临敌对寇,不可制抑,吾常节之,配兵不过五千。今众旅既多,遇贼必败。今去已远,追之无及,吾深忧之。"其下咸以为不然。佛嵩果为勃勃所执,绝亢而死。

兴立昭仪齐氏为皇后。又下书以其故丞相姚绪、太宰姚硕德、太傅姚旻、大司马姚崇、司徒尹纬等二十四人配飨于苌庙。兴以大臣屡丧,令所司更详临赴之制。所司白兴,依故事东堂发哀。兴不从,每大臣死,皆亲临之。

姚文宗有宠于姚泓,姚弼深疾之,诬文宗有怨言,以侍御史廉桃生为证。兴怒,赐文宗死。是后羣臣累足,莫敢言弼之短。

时贰县羌叛兴,兴遣后将军敛成、镇军彭白狼、北中郎将姚洛都讨之。敛成为羌所败,甚惧,诣赵兴太守姚穆归罪。穆欲送杀之,成怒,奔赫连勃勃。

兴遣姚绍与姚弼率禁卫诸军镇抚岭北。辽东侯弥姐亭地率其部人南居阴密,劫掠百姓。弼收亭地送之,杀其众七百余人,徙二千余户于郑城。

弼宠爱方隆,所欲施行,无不信纳。乃以嬖人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左右机耍,皆其党人,渐欲广树爪牙,弥缝其阙。右仆射梁喜、侍中任谦、京兆尹尹昭承间言于兴曰:"父子之际,人罕得而言。然君臣亦犹父子,臣等理不容默。并后匹嫡,未始不倾国乱家。广平公弼奸凶无状,潜有陵夺之志,陛下宠之不道,假其威权,倾险无赖之徙,莫不鳞凑其侧。市巷讽议,皆言陛下欲有废立之志。诚如此者,臣等有死而已,不敢奉诏。"兴曰:"安有此乎!"昭等曰:"若无废立之事,陛下爱弼,适所以祸之,愿去其左右,减其威权。非但弼有太山之安,宗庙社稷亦有磐石之固矣。"兴默然。

兴寝疾,妖贼李弘反于贰原,贰原氐仇常起兵应弘。兴舆疾讨之,斩常,执弘而还,徙常部人五百余户于许昌。

兴疾笃,其太子泓屯兵于东华门,侍疾于咨议堂。姚弼潜谋为乱,招集数千人,被甲伏于其第。抚军姚绍及侍中任谦、右仆射梁喜、冠军姚赞、京兆尹尹昭、辅国敛曼嵬并典禁兵,宿卫于内。姚裕遣使告姚懿于蒲阪,并密信诸藩,论弼逆状。懿流涕以告将士曰:"上今寝疾,臣子所宜冠履不整。而广平公弼拥兵私第,不以忠于储宫,正是孤徇义亡身之日。诸君皆忠烈之士,亦当同孤徇斯举也。"将士无不奋怒攘袂曰:"惟殿下所为,死生不敢贰。"于是尽赦囚徙,散布帛数万匹以赐其将士,建牙誓众,将赴长安。镇东、豫州牧姚洸起兵洛阳,平西姚谌起兵于雍,将以赴泓之难。兴疾瘳,朝其羣臣,征虏刘羌泣谓兴曰:"陛下寝疾数旬,奈何忽有斯事!"兴曰:"朕过庭无训,使诸子不穆,愧于四海。卿等各陈所怀,以安社稷。"尹昭曰:"广平公弼恃宠不虔,阻兵怀贰,自宜置之刑书,以明典宪。陛下若含忍未便加法者,且可削夺威权,使散居藩国,以纾窥窬之祸,全天性之恩。"兴谓梁喜曰:"卿以为何如"喜曰:"臣之愚见,如昭所陈。"兴以弼才兼文武,未忍致法,免其尚书令,以将军、公就第。懿等闻兴疾瘳,各罢兵还镇。懿、恢及弟谌等皆抗表罪弼,请致之刑法,兴弗许。

时魏遣使聘于兴,且请婚。会平阳太守姚成都来朝,兴谓之曰:"卿久处东藩,与魏邻接,应悉彼事形。今来求婚,吾已许之,终能分灾共患,远相接援以不"成都曰:"魏自柴壁克捷已来,戎甲未曾损失,士马桓桓,师旅充盛。今修和亲,兼婚姻之好,岂但分灾共患而已,实亦永安之福也。"兴大悦,遣其吏部郎严康报聘,并致方物。

时姚懿、姚洸、姚宣、姚谌来朝,使姚裕言于兴曰:"懿等今悉在外,欲有所陈。"兴曰:"汝等正欲道弼事耳,吾已知之。"裕曰:"弼苟有可论,陛下所宜垂听。若懿等言违大义,便当肆之刑辟,奈何距之!"于是引见咨议堂。宣流涕曰:"先帝以大圣起基,陛下以神武定业,方隆七百之祚,为万世之美,安可使弼谋倾社稷。宜委之有司,肃明刑宪。臣等敢以死请。"兴曰:"吾自处之,非汝等所忧。"先是,大司农窦温、司徒左长史王弼皆有密表,劝兴废立。兴虽不从,亦不以为责。抚军东曹属姜虬上疏曰:"广平公弼怀奸积年,谋祸有岁,倾谄羣竖为之画足,衅成逆着,取嗤戎裔。文王之化,刑于寡妻;圣朝之乱,起自爱子。今虽欲含忍其瑕,掩蔽其罪,而逆党犹繁,扇惑不已,弼之乱心其可革耶!宜斥散凶徒,以绝祸始。"兴以虬表示梁喜曰:"天下之人莫不以吾儿为口实,将何以处之"喜曰:"信如虬言,陛下宜早裁决。"兴默然。

太子詹事王周亦虚襟引士,树党东宫,弼恶之,每规陷害周。周抗志确然,不为之屈。兴嘉其守正,以周为中书监。

兴如三原,顾谓羣臣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俊异,汝颍多奇士。吾应天明命,跨据中原,自流沙已东,淮、汉已北,未尝不倾己招求,冀匡不逮。然明不照下,弗感悬鱼。至于智效一官,行着一善,吾历级而进之,不使有后门之叹。卿等宜明扬仄陋,助吾举之。"梁喜对曰:"奉旨求贤,弗曾休倦,未见儒亮大才王佐之器,可谓世之乏贤。"兴曰:"自古霸王之起也,莫不将则韩、吴,相兼萧、邓,终不采将于往贤,求相于后哲。卿自识拔不明,求之不至,奈何厚诬四海乎!"羣臣咸悦。

晋荆州刺史司马休之据江陵,雍州刺史鲁宗之据襄阳,与刘裕相攻,遣使求援。兴遣姚成王、司马国璠率骑八千赴之。

弼恨姚宣之毁己,遂谮宣于兴。会宣司马权丕至长安,兴责丕以无匡辅之益,将戮之。丕性倾巧,因诬宣罪状。兴大怒,遂收宣于杏城,下狱,而使弼将三万人镇秦州。尹昭言于兴曰:"广平公与皇太子不平,握强兵于外,陛下一旦不讳,恐社稷必危。小不忍以致大乱者,陛下之谓也。"兴弗纳。赫连勃勃攻杏城,兴又遣弼救之,至冠泉而杏城陷。兴如北地,弼次于三树,遣弼及敛曼嵬向新平,兴还长安。

姚成王至于南阳,司马休之等为刘裕所败,引归。休之、宗之等遂与谯王文思,新蔡王道赐,宁朔将军、梁州刺史马敬,辅国将军、竟陵太守鲁轨,宁朔将军、南阳太守鲁范奔于兴。

勃勃遣其将赫连建率众寇贰县,数千骑入平凉。姚恢与建战于五井,平凉太守姚兴都为建所获,遂入新平。姚弼讨之,战于龙尾堡,大破之,擒建,送于长安。初,勃勃攻彭双方于石堡,方力战距守,积年不能克。至是,闻建败,引归。

休之等至长安,兴谓之曰:"刘裕崇奉晋帝,岂便有阙乎"休之曰:"臣前下都,琅邪王德文泣谓臣曰:'刘裕供御主上,克薄奇深。'以事势推之,社稷之忧方未可测。"兴将以休之为荆州刺史,任以东南之事。休之固辞,请与鲁宗之等扰动襄阳、淮、汉。乃以休之为镇南将军、扬州刺史,宗之等并有拜授。休之将行,侍御史唐盛言于兴曰:"符命所记,司马氏应复河、洛。休之既得濯鳞南翔,恐非复池中之物,可以崇礼,不宜放之。"兴曰:"司马氏脱如所记,留之适足为患。"遂遣之。

扬武、安乡侯康宦驱略白鹿原氏胡数百家奔上洛,太守宋林距之。商洛人黄金等起义兵以掎宦,宦乃率众归罪。兴赦之,复其爵位。

时白虹贯日,有术人言于兴曰:"将有不祥之事,终当自消。"时兴药动,姚弼称疾不朝,集兵于第。兴闻之怒甚,收其党殿中侍御史唐盛、孙玄等杀之。泓言于兴曰:"臣诚不肖,不能训谐于弟,致弼构造是非,仰惭天日,陛下若以臣为社稷之忧,除臣而国宁,亦家之福也。若垂天性之恩,不忍加臣刑戮者,乞听臣守藩。"兴惨然改容,召姚赞、梁喜、尹昭、敛曼嵬于咨议堂,密谋收弼。时姚绍屯兵雍城,驰遣告之,数日不决。弼党凶惧。兴虑其为变,乃收弼,囚之中曹,穷责党与,将杀之。泓流涕固请之,乃止。兴谓梁喜曰:"泓天心平和,性少猜忌,必能容养羣贤,保全吾子。"于是皆赦弼党。

灵台令张泉又言于兴曰:"荧惑入东井,旬纪而返,未余月,复来守心。王者恶之,宜修仁虚己,以答天谴。"兴纳之。

正旦,兴朝羣臣于太极前殿,沙门贺僧恸泣不能自胜,众咸怪焉。贺僧者,莫知其所从来也,言事皆有效验,兴甚神礼之,常与隐士数人预于宴会。

兴如华阴,以泓监国,入居西宫。因疾笃,还长安。泓欲出迎,其宫臣曰:"今主上疾笃,奸臣在侧,广平公每希顗非常,变故难测。今殿下若出,进则不得见主上,退则有弼等之祸,安所归乎!自宜深抑情礼,以宁宗社。"泓从之,乃拜迎于黄龙门樽下。弼党见兴升舆,咸怀危惧。尹冲等先谋欲因泓出迎害之,尚书姚沙弥曰:"若太子有备,不来迎侍,当奉乘舆直趣公第。宿卫者闻上在此,自当来奔,谁与太子守乎!吾等以广平公之故,陷身逆节。今以乘舆南幸,自当是杖义之理,匪但救广平之祸,足可以申雪前愆。"冲等不从,欲随兴入殿中作乱,复未知兴之存亡,疑而不发。兴命泓录尚书事,使姚绍、胡翼度典兵禁中,防制内外,遣敛曼嵬收弼第中甲杖,内之武库。

兴疾转笃,兴妹伪南安长公主问疾,不应。兴少子耕儿出告其兄愔曰:"上已崩矣,宜速决计。"于是愔与其属率甲士攻端门,殿中上将军敛曼嵬勒兵距战,右卫胡翼度率禁兵闭四门。愔等遣壮士登门,缘屋而入,及于马道。泓时侍疾于咨议堂,遣敛曼嵬率殿中兵登武库距战,太子右卫率姚和都率东宫兵入屯马道南。愔等既不得进,遂烧端门。兴力疾临前殿,赐弼死。禁兵见兴,喜跃,贯甲赴贼,贼众骇扰。和都勒东宫兵自后击之,愔等奔溃,逃于骊山,愔党吕隆奔雍,尹冲等奔于京师。兴引绍及赞、梁喜、尹昭、敛曼嵬入内寝,受遗辅政。义熙十二年,兴死,时年五十一,在位二十二年。伪諡文桓皇帝,庙号高祖,墓曰偶陵。

尹纬,字景亮,天水人也。少有大志,不营产业。身长八尺,腰带十围,魁梧有爽气。每览书传至宰相立勋之际,常辍书而叹。苻坚以尹赤之降姚襄,诸尹皆禁锢不仕。纬晚乃为吏部令史,风志豪迈,郎皆惮之。坚末年,祅星见于东井,纬知坚将灭,喜甚,向天再拜,既而流涕长叹。友人略阳桓识怪而问之,纬曰:"天时如此,正是霸王龙飞之秋,吾徒杖策之日。然知己难遭,恐不得展吾才志,是以欣惧交怀。"

及姚苌奔马牧,纬与尹详、庞演等扇动羣豪,推苌为盟主,遂为佐命元功。苌既败苻坚,遣纬说坚,求禅代之事。坚问纬曰:"卿于朕何官"纬曰:"尚书令史。"坚叹曰:"宰相之才也,王景略之俦。而朕不知卿,亡也不亦宜乎!"

纬性刚简清亮,慕张子布之为人。冯翊段铿性倾巧,苌爱其博识,引为侍中。纬固谏以为不可,苌不从。纬屡众中辱铿,铿心不平之。苌闻而谓纬曰:"卿性不好学,何为憎学者"纬曰:"臣不憎学,憎铿不正耳。"苌因曰:"卿好不自知,每比萧何,真何如也"纬曰:"汉祖与萧何俱起布衣,是以相贵。陛下起贵中,是以贱臣。"苌曰:"卿实不及,胡为不也"纬曰:"陛下何如汉祖"苌曰:"朕实不如汉祖,卿远萧何,故不如甚也。"纬曰:"汉祖所以胜陛下者,以能远段铿之徒故耳。"苌默然,乃出铿为北地太守。

苌死,纬与姚兴灭苻登,成兴之业,皆纬之力也。历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尚书左右仆射、清河侯。

纬友人陇西牛寿率汉中流人归兴,谓纬曰:"足下平生自谓:'时明也,才足以立功立事;道消也,则追二疏、朱云,发其狂直,不能如胡广之徒洿隆随俗。'今遇其时矣,正是垂名竹素之日,可不勉欤!"纬曰:"吾之所庶几如是,但未能委宰衡于夷吾,识韩信于羁旅,以斯为愧耳。立功立事,窃谓未负昔言。"兴闻而谓纬曰:"君之与寿言也,何其诞哉!立功立事,自谓何如古人"纬曰:"臣实未愧古人。何则遇时来之运,则辅翼太祖,建八百之基。及陛下龙飞之始,翦灭苻登,荡清秦、雍,生极端右,死飨庙庭,古之君子,正当尔耳。"兴大悦。及死,兴甚悼之,赠司徒,諡曰忠成侯。

《晋书》 唐·房玄龄等

  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形象大概立刻就会浮现出来:这是一位遵从自己心愿而归隐田园的诗人。

 不过,就一定是这样的吗一般,人们记忆之中,诗人的归隐,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不可分割:陶渊明正在彭泽令任上,督邮来巡视,县吏告诉诗人“你得整衣束带去见他”;诗人一听,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挂印而去。可这个生动的场景,出现在后代史书《宋书》里,陶渊明自己可不是这么说的。他的那篇名文《归去来兮辞》的序里只说自己出来做官是因为家里穷,要钱,可有了钱的官场生活与自己的本性不合,所以也很难受,“深愧平生之志”。这时恰好他嫁到武昌程家的妹妹死了,他急着去吊唁,所以就离职而去了。如果我们相信诗人的自述,那他不是挂冠直接回家的,而是首先从今天九江那儿的彭泽,溯江而上跑武昌去了。一件事,不同的说法,道理其实简单:人们最熟知的,未必就是事实,而事实是什么,真得多想一想。

 一想,就有许多可议。其实诗人之率性而不负责任,不是头一回了。陶渊明也不是只做了彭泽令这一任官,他最早出仕,是任所谓“江州祭酒”,这官名很可能是“祭酒从事史”的省称。据《宋书·百官志》这是“分掌诸曹兵、贼、仓、户、水、铠之属”,职事琐屑得很。加上这时候的江州刺史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诗人与这个傲慢的王家子弟大概也不投缘,《宋书》里记载他“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少日”就是没多久的意思,虽然我们不知道究竟有没有短过彭泽令的八十天。诗人之所以能一再地一不高兴就甩手而去,当然有他的资本,可想而知,他有一定的依凭,是有些家底的,即使到最后他归隐田园的时候已很落拓,也还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而另一方面,诗人熬到差不多三十岁出来做官(陶渊明的年寿有许多的不同说法,从五十多到七十多都有;这里就照最早也最通常的六十出头计,生年在公元365年),担任的却是事务琐杂的职位,在当时他只能算是地位不高的寒素之士,大约也是可以肯定的。

 前面提到的还有一节也值得稍加留意:陶渊明丢开彭泽令的位子跑去武昌吊唁妹妹,诗人的家不是在庐山脚下吗他的这位程氏妹(过去一般认为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可也有学者认定他们就是亲兄妹)怎么远嫁到武昌了说起来,武昌当时属于长江中游的荆州地界,那里可是陶家早先尽显荣光的地方。

 荆州在中古时代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东晋一代,更可谓举足轻重,以其踞长江中游之势,往往与下游建康的中央形成对峙。那个时候,曾任荆州刺史的,前后二十余人,东晋最后那些年的乱局时期不计,大抵都是东晋秉执权势的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家人占有该位置十年,外戚庾氏兄弟连着据有十年,桓氏更断续有四十余年。这些人物里面,除作为外戚的庾氏兄弟,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皇室的势力,与时据中枢的名相王导形成抗衡,其余的王敦、桓温、桓玄等,皆有抗衡中央,乃至不臣之意。陶氏家族的历史上,陶渊明最崇敬的曾祖陶侃,也曾是东晋荆州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王氏和庾氏之间,他任刺史差不多十年。可以说,荆州曾是陶家势力甚大的所在。虽然我们不清楚陶渊明的这位妹妹嫁在武昌程家的原委,但很可能并不是偶然的。即使是陶渊明本人,荆州也是他一生经历中非常之重要的一个地方。这就得说到诗人的第二次出仕了。

 荆州在中古时代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在枭雄桓玄、刘裕手下任职

 陶渊明的第二次出仕,即他在当时的枭雄桓玄手下任职的经历,过去人们留心的不多。桓玄是一位文韬武略都十分了得,在东晋晚期历史中扮演了翻天覆地的重要角色的人物。他的发迹不妨从公元398年说起,当时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与荆州刺史殷仲堪联合对抗朝中摄政的司马道子,结果北府军名将刘牢之倒戈,致使王恭兵败被杀,桓玄和殷仲堪本来就是玄学辩友,这次事变他们是站在一边的,此时乘机成了江州刺史;第二年(399)桓玄又攻杀殷仲堪,再一年(400)为荆州刺史,兼领了江、荆二州。而大约就在桓玄先后据有江州和荆州的这一期间,诗人陶渊明进入桓玄麾下任职。

 对此,最确实的证据是陶渊明自己的几首诗。公元400年的《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二首,其中有“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的句子,表明诗人当时人在仕途无疑;诗中的“都”指东晋的都城建康,而“规林”应在寻阳附近,由此可知,这两首诗写于诗人“行役”赴都城建康之后返回西行,在离家乡不远处遇风停留之时。那么诗人“从都还”,是要“还”哪里呢当然不是回“规林”附近的家,哪有当官出差完事之后便回家的道理得销差。去哪儿销差呢他在第二年也就是401年有一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里面出现了“怀役”二字:“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这与诗题中“赴假”、“夜行”显然是相应的,那么,诗题透露的信息乃是诗人在休假之后返还江陵,经过距武昌不远的涂口。这回销假返回的江陵,理应就是前一年“从都还”的目的地,这也正是前面提到的399年攻杀原荆州刺史殷仲堪而此刻正据有该地的桓玄的府中。鉴于桓玄398年开始领江州刺史,或许有理由推测,陶渊明早在399年桓玄攻灭殷仲堪之前、其据江州时就已投身桓玄麾下。无论如何,由诗人的这三首诗看,可以肯定,大约在401年及之前的两年甚至三年,陶渊明便在桓玄处任职。

 桓玄

 毫无疑问,这该是陶渊明一生中最久的仕途经历了。那么,在桓玄手下,诗人有何作为呢我们已经知道,400年的《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显示他为桓玄担任了赴京使者,然而使命是什么呢现代研究陶渊明最深入的学者之一逯钦立先生觉得,诗人很可能是在为桓玄上疏朝廷请求领兵讨伐孙恩而奔走。孙恩家世奉五斗米道,399年乘乱起事,为被司马道子所杀的叔叔孙泰复仇,一时声势浩大,攻入会稽,杀了当时的会稽内史王凝之,吴地诸郡动荡不已。这次孙恩虽然被刘牢之率军击退,回据舟山一带的海岛,但第二年的五月又卷土重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桓玄请求讨伐孙恩,固然有正当的理由,然而事情往往也是复杂的,背后未必没有隐藏着桓玄借机东下的意图和野心。如果陶渊明担任的是这么一个代桓玄请求东下的使命,那还真是颇关紧要的。

 陶渊明结束这段为时最久的仕途经历,倒不像第一次江州祭酒那样是自行一走了之的,而是他母亲孟氏401年冬天去世所致,这在诗人的《祭程氏妹文》里说得很明白:“昔在江陵,重罹天罚。”可见,陶渊明是在江陵桓玄荆州刺史门下得到母亲去世消息的。

 或许会有疑问,诗人生平最久的这段仕途经历,何以千年以来颇为隐晦,少受留意呢了解随后的情势变幻,大概可以悬揣一二。

 就在陶渊明离开桓玄返回故乡为母亲守孝之后的两年半时间内,整个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02年晋安帝下诏罪桓玄,桓玄因率军东下,几乎有反复倒戈习惯的刘牢之再次重演老把戏,投降桓玄,桓玄顺利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总揽朝政;次年(403)桓玄篡晋,改元建楚;接着的404年初,这一时代的另一位枭雄、后来代晋而立的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双方在寻阳附近便有战事,而与刘裕站在一边的就有当时的江州刺史、刘牢之的儿子建德将军刘敬宣。最后的结果,桓玄兵败伏诛。在这一连串的变故之中,前半场,诗人是看客,后半场,则进场扮演了一定的角色。陶渊明在这时候有一首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写诗人虽怀着留恋,但还是告别故乡,一路向东,担任镇军将军的参军去了;这位镇军将军,如今的研究者大致确定,就是刘裕,他当时驻京口,陶诗题中提及的曲阿与之相距不远。

 陶渊明在刘裕处不久便离开了,因为第二年(405)年初,他留下一首《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已表明他担任了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从刘裕麾下转往刘敬宣那里,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弄不清楚,但从刘裕和刘敬宣当时合作密切的关系来看,也并不很奇怪:这位刘敬宣乃是刘牢之的儿子,我们前面提到,402年桓玄东下进攻建康之时,刘牢之反戈投降了桓玄,但反复之人随即又与儿子刘敬宣蓄意袭击桓玄,事败自经,而刘敬宣则奔窜到北方去了;过了两年(404),作为刘牢之旧部的刘裕起兵讨桓玄,正是刘裕“手书召敬宣”回来的。陶渊明在这首诗中有“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的诗句,已表示他要归去田园了。确实,就在这年(405),被桓玄废黜的'晋安帝恢复了帝位,刘敬宣随即上表解职,陶渊明这次“使都”大约就是为此而去的。离开刘敬宣之后大约半年,才有了诗人为人熟知的八十天彭泽令的最后一段仕途。

 大致明白了陶渊明就职桓玄、刘裕麾下的始末,或许便能了解这些曲折何以有意无意被隐晦的缘故了。诗人之服务于桓玄,在刘裕这里,是绝对不该被提及而是应竭力忽略、掩埋的事,甚至他投身刘裕可能也是不得不有的姿态;而诗人与桓玄、刘裕的这些瓜葛,在后世大多数认定陶渊明忠于晋室的人那里,实在也是难以面对的——这两位虽是敌手,可在颠覆东晋王朝方面,则并无二致,可谓前仆后继的枭雄。

 回顾陶渊明这些年的经历,知晓他曾在东晋晚期桓玄和刘裕两位大枭雄手下谋事,见证了他们翻天覆地的所作所为,我们应该能够了解和想象诗人的内心波澜。他会是对现实政治毫无深切感知的凡夫吗他会是乐天知命简单纯粹的田园诗人吗

 毫无疑问,诗人是有用世之心的,在他的诗中或隐或显有所表露;然而这种用世之心,不是空泛的意念而已,必得有落实之处。对陶渊明来说,用世的理想,如果曾经有过一个真正实现的机会,当然不是最初的江州祭酒,也不是最后的彭泽令,甚至刘裕和刘敬宣的参军也谈不上——如前边谈到的,这或许是他曾效力桓玄而不得不付出的努力,想在其中获得抒展的可能,未免太天真了——而是在桓玄麾下,在那诗人一生最久长的一段仕途。

 回到陶渊明投身桓玄麾下的那一刻。诗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其实,为诗人设身处地来想,有很充分的理由。首先我们已经知道,桓玄当时据有江、荆二州,势力之大,人所瞩目;而荆州正是诗人最崇敬的曾祖陶侃曾经生活和战斗的地方。

 其次,从陶渊明的切身感受而言,他于桓氏当有相当的亲切感。东晋是所谓门阀时代,陶渊明与桓玄的关系,似乎也很有必要从这样一个视野中加以观测。桓氏家族,如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所考,东汉大儒桓荣为其先人,中经曹魏时代曹氏与司马氏之间的激烈斗争,桓范被杀,此后家族孤单势弱;桓彝渡江,为东晋功臣,其子桓温权倾一时,为桓玄最终代晋为楚确立基础。虽然如此,桓氏当初仍很受高门世族的鄙视,《世说新语》里记载桓温为儿子向当时在自己手下为官的王坦之提亲,王坦之不敢自主,答应回家去问问自己的父亲、也就是桓温相中的儿媳的爷爷王述。王述就是那位著名的脾气急躁的王蓝田,曾想吃鸡蛋,筷子夹不住,扔下地用鞋跟踩,还踩不着,于是就地抓起来,直接放进口里咬开再吐出来。这回,王述还是很暴躁,本来他是很喜欢王坦之这个儿子的,儿子虽然是大人了,还抱着靠在自己的膝盖上,但一听桓温求婚的事,便大怒,一把推开儿子,骂道:“你犯浑了吗怕桓温吗他不过兵家出身,怎么可以将女儿嫁过去!”王坦之于是回报桓温说:“卑下女儿家里已为她定了婆家了。”桓温当然是明白人,说:“我晓得了,这是你爹不答应啊。”王述以桓温为“兵”,当时这是强烈蔑视的表现。至于陶氏家族,陈寅恪先生认为本来出自溪族杂处地区“业渔之贱户”,因而士族胜流视同异类,只因东晋初年以军功致显,但仍受到歧视。《世说新语》里记有一则故事:王胡之住在会稽东山的时候很穷,当时陶侃的儿子陶范送一船米给他,结果竟然被拒绝了,王直截了当地说:“我王家的人没米下锅,自会去找谢家的谢尚讨,不要你陶家的米。”研究《世说新语》极为精深的余嘉锡先生对此分析道:“因陶氏本出寒门,士行(陶侃)虽立大功,而王、谢家儿不免犹以老兵视之。”最值得留意的是《世说新语》的这条记载:

 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陶侃)。胡奴(陶范)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因诵曰:“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但对这条文字,刘孝标为《世说新语》做注的时候引了另外一本史书《续晋阳秋》的记载:

 (袁)宏为大司马(桓温)记室参军,后为《东征赋》,悉称过江诸名望。时桓温在南州,宏语众云:“我决不及桓宣城(桓温之父桓彝)。”时伏滔在温府,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滔密以启温,温甚忿,以宏一时文宗,又闻此赋有声,不欲令人显闻之。后游青山饮酌,既归,公命宏同载,众为危惧。行数里,问宏曰:“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自非下官所敢专,故未呈启,不敢显之耳。”温乃云:“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则宣城之节,信为允也。”温泫然而止。

 显然,这两则记述极为相似,我们不必追求两者之间究竟是张冠李戴了,还是都曾发生过,桓、陶两家故事可以有这样的纠葛,透露出两家在彼时高门世族视野中彼此地位相侔。就陶渊明而言,其家族从曾祖陶侃开始,为国家勋臣,到诗人这代已然衰落,作为旧家子弟,陶渊明的自我认同或许是很以祖先为傲的,但实际环境之中则远非如此,其不受高门世族之尊重,与桓氏颇为类似。这或许是陶渊明与桓氏之间一种精神合契的基础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经典古诗词,在教学时怎么才能让学生深入学习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欢迎浏览。

 教学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2、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 讨论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竞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开创者为北宋的苏轼,那么到了南宋是谁再举豪放之旗呢对,是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简要介绍写作背景和辛弃疾。

 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悲情的时代,是一个让英雄人物既流血又流泪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如众所周知的岳飞、文天祥等,其中还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山东济南人。他21岁的时候金国统治的北方汉族人民发起了抗金起义,他也集合了两千人响应,之后带领着部队投奔了南宋。这个人,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

 但是投奔南宋后辛弃疾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赵构最可恶的一件事就是杀害了精忠报国的岳飞,自然对于辛弃疾这样的人,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从敌占区投奔过来的武将”更不会重视,让他担任一些无关轻重的小官。宋高宗死后辛弃疾的军事才能才得到了重用,转战于各地,战功卓著。但是辛弃疾因为为人有些自负,又不会拍马奉承,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五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江西隐居。

 这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作者66岁的时候做的。当时一个很有权势的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决定北伐金国。为了笼络人心,起用了一批主战的老臣,辛弃疾也被任命为安抚使。但是之后,辛弃疾却已看出了这位大臣并不是真的想收复失地,也并不是真的信任他,而只是利用他。因此辛弃疾对于北伐完全失去了信心。这首词就是作者对于此事情况的内心感受的表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

 三、学生初读,了解大意:

 问1:作者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问2:由这些景物作者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孙权、刘裕。)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

 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四、带领同学朗读全文,正音正句。

 注意: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作品豪放的词风及其爱国情怀。

 教师正音、正句,注意“佛bì狸祠”以及“封狼居胥”的句读。

 五、赏析:

 上片:

 阅读上片。让同学分出层次,教师讲析。

 分两层。

 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1)提问:辛弃疾开篇第一句,就写的是“千古江山”,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写到:“千古风流人物”——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明确:苏轼的是“千古风流人物”侧重人物,而辛弃疾则写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够掌握这片江山、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

 (2)那么,究竟作者认为谁是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英雄呢?

 我们看下面“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找不到孙权这英雄了。很显然,作者将孙权孙仲谋当成了这样的英雄。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并且能够任用周瑜、黄盖、鲁肃等军事家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3)作者在此时提到孙仲谋,暗含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

 (4)“觅”字换成“见”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觅”字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与向往,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见”字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除了“觅”字之外,还有哪些词表现了作者对孙权的赞扬

 (英雄、风流。)

 (6)~~~~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可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再也没地方去找了。

 提问:想起了孙权,作者本是豪情万丈,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无处追寻了。但是,仅仅是英雄人物无处寻觅吗?作者无处寻觅的还有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生答: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舞榭歌台—繁华景象,风流—英雄遗风)

 此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第二层,写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裕。

 1、~~夕阳斜照着衰草和枯树,一条普通的街道,人们传说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这里住过。

 2、刘裕:宋的开国皇帝,原名刘道成,字德舆。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幼年竟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不过,刘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

 3、' 想当年 ' 三句:

 ~~~回想当年刘裕手持长枪,身跨战马,统领精锐北伐大军,那气势象猛虎一样,要把盘据中原的敌人生吞掉。

 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辛弃疾曾在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明白指出出兵北伐,应取道山东,但得不到认可。在此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希望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那么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了。

 4、提问:作者在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当初尽管刘裕那么英武非凡,军队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扫平了北方,建立了刘宋。但是直到今天,他当年丰功伟绩也都如当初的舞榭特台都化作了破败的荒园一样随着历史的风雨飘摇而去。

 5、提问: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一种自我推荐,要收复失地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在”的感慨。

 6、写刘裕的,你认为哪句话最能表达辛弃疾的感情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中的哪些词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金、铁、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的雄姿:横戈跃马,驰骋沙场,如虎如貔,何其壮哉!)

 总结上片:(同学朗读)。

 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一是打败来犯者曹操,一是大举北伐中原;这与作者的处境有共同之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明确: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向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3、本阕写作者登北固亭,极目远眺,触景生情,但见山河长存,世事沧桑,缅怀历史上建功立业的英雄明君孙权和刘裕,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那么作者希望怎样做呢?我们再看下片。

 阅读下片,分析层次。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第一层: ' 元嘉草草 ' 句。

 1、 ' 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当时派王玄谟出兵,攻打北魏拓跋焘。

 2、“狼居胥”:山名,(注释)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单于,到达狼居胥,封山而还。这里表示要在北伐中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3、“仓皇北顾”描写战败的样子。王玄谟其实是一个光会说大话而没有真本事的人,这一仗被北魏拓跋焘打得是大败而归,狼狈逃窜。

 4、~~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草率发兵,想同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山的功绩,却落得个惊慌失措,北望追兵,大败南逃。

 5、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警告当朝: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1、“四十三年”三句:

 四十三年,是作者归宋后四十三年。宕开一笔,由怀古转入回忆:站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四十三年前,当年词人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迄今记忆犹新;

 ~~~四十三年了,每当眺望江山还记得我在战火中的扬州地区同金兵英勇作战的情景。

 (没想到南归后南宋朝廷昏庸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2、 '可堪回首,佛狸神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

 (1)“可堪”:哪堪,怎能忍受。可堪回首”承上启下,转入现实。

 (2)'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

 (3)“神鸦社鼓”: 写佛狸庙前迎神赛会,鸦飞鼓响,香火缭绕,热闹非凡。

 (4)这表明了南宋百姓怎样的精神状态

 (表明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已经模糊。)

 (5)面对这样的场面,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表现在哪句话中

 (面对此景,作者无限痛心,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可堪回首”一句一语重如千钧,包含无尽悲痛,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哪忍回头看,异族的佛狸祠旁竟是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热闹非凡,民众已安于异族统治。

 小结: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第三层:最后三句,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是本词的主旨句子。

 1、凭谁问:靠谁来问。

 2、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3、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

 ~~~现在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小结:下阕借古讽今,表达自己不被重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六、总结:

 1、下面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首词的题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怀古

 在什么地方怀古? ————京口北固亭

 3、中心主旨

 全篇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表现了作者坚持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反映了他对南宋屈膝媚敌、腐 败无能的最高统治集团的愤恨不满。

 板书:

 孙权:英雄难觅

 上阕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咏史抒怀

 刘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

 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 警告当朝

 下阕 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 愤斥偏安 借古讽今

 诗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壮志未酬

 七、词作特色 :

 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 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4)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 今昔对照,以事警世

 (5)凭谁问,廉颇老矣: 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典故的恰当使用可以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2、风格:豪放悲壮

 3、另外在这首词里面出现了多处的对比。找到并体会其作用。

 A:英雄业绩和可悲的现实对比

 ————针对的是南宋的萎靡不振

 B: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的对比

 ————应吸取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C: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对比

 ————抒发的是忧国伤时的感慨

 对比是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的委婉强烈,形象更加的鲜明生动。

 熟读名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气壮山河的抗战英雄赞歌。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振聋发愤的历史教训总结。

 八、作业布置:

 1 填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_____,是我国_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_的作品。词人归宋以后,一直______ ,始终 ______。此词借______针砭现实,词风______。(《稼轩长短句》 南宋 辛弃疾 力主抗金 壮志难伸 怀古 苍劲悲凉)

 2下列各句中不是借代用法的是 ( B )

 A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小小建议心情不好,不要长时间看小说

会难受的,前段小小疯狂看,现在这段都懒的看拉55

《雨梦迟歌》(完结)作者:拉拉小熊 TXT下载——推荐 (穿越,架空)

朝廷斗争,她在波云诡谲中沉浮。

她在世外寻寻觅觅,

最终碰到他翩翩若惊鸿的身影,云朵一般洁净,碧波一样清澈。

从此驻足孽海红尘,每一生都甘愿为之等待。

这文给我吸引的能力并不太,但它就是有能力能让你继续的看下去。

喜欢文中叫洛宇的男主,他让我想起了云峥,两个何其相似的人。温柔,细腻,善解人意,令人心疼。还好悲剧没有再次上演。一切有了圆满的结束。

《此心无垠》(完结出书版)作者:无非由 ——强烈推荐 (穿越,架空)

楼主一定要看,这本看过会让你有一种安定什么的感觉

我也说不清反正一定要看

内容简介:她神秘地穿越,竟莫明成了另一个时空的自己。她天性散漫,随遇而安,只喜欢吃睡二字。不料一场帝王选妃的百花盛宴,将她推向宿命的深渊。

在男权至上、妻妾成群的天下,她曾经一朝得尽宠爱,更妄想得到坚贞的爱情;却不料百转千回之后,成了权利斗争中,一枚小小的棋子。

经历了阴谋、背叛和绝望之后,她终于把心磨练成铁,设下瞒天过海之计,只为此心,能自由无垠……

我很喜欢这书,看这书时我又恢复了原来的花痴状态,一旦男主出来时,就开始痴痴的笑。

而且女主和男主的爱恨纠缠绝对是一大看点。上部是在王府里,下部在江湖中。作者没有局限于一处,赞一个。

绝对算是穿越中的经典文。

大漠谣 (架空、完结) 女主角敢爱敢恨的个性很吸引人。!洒脱、爱了就是爱了、不顾一切的付出、坦率勇敢、发现对方不爱自己,勇敢地走开,不会自怨自艾,也不会怨恨他人,不爱了就不爱了,很棒的女主角

帝王业 (架空、完结)

此文只有“轰轰烈烈”四个字可以形容了。。。。。

第一皇妃 (穿越、第一部完结,第二部连载)穿越的朝代是和古埃及十八王朝同时存在的赫梯帝国~有点《天是红河岸》的影子~女主很聪明、几近于完美了(我觉得),第一部偏向推理方面;第二部开始玄幻发展~~强推的文,第一部已经完结了,可以尝试放胆去看~呵呵~

奸妃 (穿越、完结)这是我看的第三部穿越文~算是启蒙教材之一吧~不错的文。。。就是和女主最后在一起的男人有点意外而已,不过想想也对只有有共同语言的人最后才能走到一起嘛~~

且试天下 (架空、完结)下部中恢宏的战争场面令人难忘!!言情文中是少见的,架空!强推!!!

四时花开(穿越,女尊、完结、已出版)

哈哈~~这本书马上就要出版了,貌似出3本的样子。我很喜欢看,有生活的感觉在里面~~很生活化,基本没什么宫廷斗法的。。。。 女尊嘛~~女主能把家里的几个男人搞定就很不容易了。。。

绾青丝 (穿越、第四部连载中,前三部已出版)这文。。。。没听说过的都不算是看过穿越文。。。。。。令我郁闷的就是云峥的死。。哎。。其实2人不是挺好的嘛。。这么老是虐女主的心。。小心将来连爱人的力都没了。。。不过最后还是和楚殇在一起的貌似。。波波说一开始就以楚作为第一男主来写的。。。。看最后的结局吧。。。JJ 有连载梗概的

寻找前世之旅(穿越、第一第二部完结,第三部9月开始连载,已出版)强推啊!!!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她的穿越和传统意义上的穿越文不一样——是属于到处穿的那种。。= = ||| 从埃及到秦朝、从拉美西斯到秦始皇、从日本到西洋、从冲田总司到维京海盗。。。。撒那特思——是我最爱的人物~~第一二部已经完结,貌似听说第三部9月开始连载的说~~

最后的狐狸精 (架空,玄幻、完结)

此文乃玄幻文。。。。不是穿越文,把她放在这里纯粹是因为我喜欢~!强推!!但是我建议大家看了第一部就好了,因为我不是很喜欢后面的第二第三部。。。。。在后面估计是作者觉得小狐狸一个人太孤单了才又安排了一个男主出来,但是第二最后和第三开始很让人感觉不舒服!对就是不舒服!有了我们可爱的小狐狸竟然还给我搞外遇!!还理所当然!!745了!!我朋友告诉我她看了只后的感想——活的长也不是什么好事。。。。汗!

爱的旅程(穿越、完结)

别让我作貂婵(穿越、完结)就我记得。。。。女主就穿了3次。。。在同一个时空(三国战乱哒时候)。。。不同的3个身份的人身上。。。。眼看着心爱的人和另一个自己在一起卿卿我我。。。这滋味儿。。。还真不好受 + +|||

厨娘皇后(穿越、完结,已出版)开始不错,但是最后结局的话。。有点狗尾续貂的感觉~~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感觉~~大大们要自己去看咯,已出版。但是网上貌似还没有结局。。。。透露一点最后还是和皇帝在一起了(皇帝放弃了皇位,而且最后的性格温柔的过分了点。。。= =||| )

穿了不悔(胎穿、完结)

小搞笑~~小感动~~

穿越,没有理由(穿越、完结)如题——穿越,真的没有理由~~(呵呵)

《风花风葬—穿越时空的爱恨情愁》 (穿越、完结)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强烈推荐给大家!!女主并没有惊人的才华、绝世是才情,有的却是男主全心全意的爱。。。。。。文章不长,虽然不太符合我喜欢的口味(越长越好。。)但是——啥叫浓缩就是精华呢~~ 也许有些大大不会喜欢这个故事的时间和地点的设定——金沙江畔、19世纪30年代(这。。。和论坛的名字。。。意外纯粹的意外阿~)

穿越时空的童话(穿越、完结)这部小说命名为童话是带有点讽刺意味在里面的。。并不是所有的穿越都有一个美丽的邂逅、浪漫的过程和完美的结局的。。。作者写的很好~!! 推荐!!

淡极始知花更艳(穿越、完结)

淡淡的、缓缓的、令人回味无穷的~!! 女主的身份一下子的大转变~绝对令人想象不到!

风临天下(穿越,女尊、未完结)

文笔不错。。。。。推荐看滴~~

汉关(穿越、完结)

女主和霍去病的故事。。。。汉穿嘛~~就这几个人(刘彻、霍去病、卫青。。)。。。写的还是8错哒~

皇后重生(穿越、完结)呵呵~这是我看的第四部穿越文。。。。。还是很有感情哒~推荐给大家咯~~ 就是一点郁闷。。。在我看了2/3之后我还没明白哪个是真正的男主。。。。= =|||

鉴证女法医的御守爱情(穿越,法医、完结)女主对于尸体的解剖分析很精到~!不错的BG文 法医穿的还有一部也很赞——《斜阳若影》(这个是BL文,后面有介绍哒~)

怜香惜玉录之穿越版 (穿越、完结)哈~~又是一部我很喜欢的文,这个作者写了2部怜香惜玉录,我觉得其实2部都很好看。。。但是网评比较偏爱穿越版。。。。。其实没差啦~~

南宋红颜 (胎穿,武侠、完结)没看过这文。。。。你不能是说你看过了架空!! 看了很心酸。。。2个男主我都喜欢。。但是王览显太过完美,我想还是喜欢华鉴容更多些,他的爱真的是天地可表阿~~

偏偏心动(穿越、完结)我喜欢的文中少有的篇章较少的小说(本人偏爱长篇——越长看的越爽!)很感人!!很生活~强推!!

情比金坚 (穿越,女尊、未完结)

没完结阿。。。一个大坑阿。。。。郁闷阿。。。。。

12国记 (穿越,日本小说、完结)这书。。。。。还有介绍的必要吗??这么经典的,这么知名的。。。。

根据此书还改编了一部动画片,共45集,书算是完结了吧。。。(注:此书女主没有任何爱情情节安排的说。。。。)

有缘千年来相会(穿越、完结,作者在写续)这文不错~~! 小搞笑~~穿越过去有2人,一男一女,此文写的是女,男那篇还在连载中~~

御苍生(穿越,女尊、第一部完结)

没完结阿。。。一个大坑阿。。。。郁闷阿。。。。。

遇见(穿越、完结)

我对不起大家。。。我忘记到底是哪部《遇见》了。。。大家都看看吧。。貌似另一部也是不错的说~~

诛颜(穿越、未完结)

其实一般我不建议大家看未完结的小说。。。。一入大坑深似海阿~~~

写意风流(穿越,耽美、完结,作者在写续)司空破晓的长篇小说~!赞~!! 那个男人实在是极品的腹黑攻阿~!!已经完结了,作者在写他穿越之前的经历。。。。。强推阿~!!

破(穿越、完结)照作者(司空破晓)的话说——女主就是一小白眼狼~(没心没肺的那种)不过,酱紫真的活的很潇洒~!强推!

帝王画眉(穿越、完结) 个方面总评都很好(实在是不知道怎么介绍了。。。。)~~我很喜欢

花容天下(穿越,耽美、完结,即将出版,作者在写续《十里红莲艳酒》) 这书也是让我热血沸腾的一部小说!!是天籁纸鸢的~!可以说是我看的第一部耽美文。。。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从此踏上了耽美的不归路阿~~

天神右翼(穿越,耽美,天界、第一第二部完结,第三连载中,即将出版)说起这书!!我又要开始兴奋了!!天籁纸鸢的又一部力作阿~~强推再强推!!!!

不能不看阿!!!

JJ上连续半年(差不多是这么个时间)总分排名第一!!

不能不看啊。不能不看啊。。不能不看啊。。。不能不看啊。。。。(碎碎年ING)

爆胎美女色古男(穿越、完结)

看题目就可以知道。。。女主的体重很惊人

被古代将军拣到后(穿越、完结)

这书的结局貌似是因为要出版的缘故。。。只由梗概(和《绾青丝》一样都是梗概)。。还是不错的~消遣的时候看看不错~很轻松的文~

别人采花吾采草(穿越,一女N男、完结)

男人很多,女主很爽,微H

初晓莫离寒(穿越、完结)

文章的题目暗合了2位主人公的名字哦~~

独钓寒江雪(穿越、完结)

不错的文!!推荐看,男主一开始是属于冰雕那型的貌似。。。。

花开在古代(穿越、完结,结局很郁闷)

恩。。。这个帖子就是我自己发的。。。看的时候一开始就觉得女主是个无情人,却在文的最后作者才给她来一春天。。。结局很郁闷。。。小说比较长,结局真的很郁闷。。我在那帖子的5楼写了为什么了。。。。

凰之翼(胎穿、完结)

最后两人还是在4年后在一起了。。。。。

魂回千年(穿越,女尊、完结)

怜镜传说(穿越、完结)

流落男儿国(穿越,女尊、完结)

冒牌女皇(穿越,女尊、完结)

主要是说女主掉到一个女尊国的时候正好砸死了女皇。。。正好又和女皇长的一模一样于是就扮演女皇酱紫生存下去。。。。女尊里还是8错哒~~

弄儿的后宫(穿越、完结,即将出版)

此书即将出版鸟~~其实里面貌似还是有点H镜头的。。竟然也出版了。。。世界真奇妙。。

平安京之宋姬物语(穿越、完结)

Vivibear 的又一部穿越小说!!不过这次女主就穿了一个地方~~先去的宋朝坐船转的日本~主场景还是在日本的说~~(还有一部就是鼎鼎大名的《寻找前世之旅》咯~)

巧婢奇缘(穿越,玄幻、完结)

玄幻!女主有的小本领(咳。。不是小,是大但是“大本领”不是很诡异嘛~~改下咯)结局是HE的~我喜欢的型!!

蜀祸(穿越、完结)

天才白痴魔女情(穿越,小BT、未完结)

绝对不喜欢此书的风格,但是之所以把她列出来。。也许有人会喜欢的吧~~当初下此小说就是看到此书的浏览次数比较高(咳。。不是金沙。。)没完结。。。。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天才美女的穿越事故(穿越,一女N男、完结)

四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我爱由我不由天(穿越、完结)

看名字就知道是个有个性的主~~

我的灵魂在古代(穿越、完结,已出版)

还不错吧~~不过有点小白文的样子。。。没什么很深的印象~ 出书了,封面汗的很啊。。。

我就是不嫁(穿越、完结)

娃娃都10多岁了,爸妈才在一起。。。。

我要的不多(穿越、完结)

无名星游记(穿越,女尊、完结女尊的穿越文~各位千万不要被故事开始忽悠了阿~其实这书还是蛮好看的说~~

戏笑红尘非乱世(穿越,一女N男、完结)

呵呵~~最后的结局汗颜的很阿~~不错的文哦~~女主“俘虏”了好多美男拉~~

小蛮女钓美男(穿越、完结??)

折草记(穿越,女尊、未完结)

月初惊山鸟(穿越、完结)

很轻松~~很搞笑~~微微的H下

古墓中的恋人(穿越、完结)

就记得男主和女主貌似都穿了。。。还穿了好几次。。。貌似是写埃及那边的(反正不是中国)

凤凰无双—释情(穿越、完结)

很赞的一篇文,穿越+宫廷。。。语言风格有点像亦舒。语言流畅而美丽。人物塑造的也很成功!作者可能是喜欢研究佛学的,里面有佛学教义,看了也不讨厌!有时间的筒子们可以去看看!

逐花(穿越,女尊、未完结)

穿越过去。。一大帮的帅哥。。。恩。。女尊里面不错的文了

错坠时空之龙临王朝(穿越、完结)

主要是男主对女主如此强烈的爱让我受不了。。。冷鸟~~

萧然梦(穿越、未完结,已出版)

好看~!!强推~可惜还是个坑阿。。。。

何处金屋可藏娇(穿越、完结,已出版)

完结了,女主是穿成了汉朝金屋藏娇的中的阿娇~~~写的很不错哦~!引经据典的。。。汉穿中不可不看的文!! 但是我还是不喜欢刘彻。。。很不喜欢。。主要是他对待女人的态度!真的就是把女子当成那什么了。。最后为了避免外戚干政竟然在他死前把和他有过关系的所有女人全部杀了!!NND(我不骂人。。不骂人。。消气 消气)

若相惜(穿越、完结,已出版)

比较有名的一部清穿了,看清穿的MM是不能错过哒~

青莲纪事(穿越,耽美、未完结,第一第二部已出版)

这部就不用介绍了吧。。这么有名的说~~

我的天下(穿越、完结)

比较独特的一部穿越文,女主穿的是她自己写的一部小说所架空出来的世界~值得一看~

凤霸天下(穿越,耽美、未完结)

米看过~但是JJ上老是排名第二。。哈哈总是在天神右翼下面~貌似讲的是女主穿男身的故事。。。。

红颜乱(架空、完结,已出版)

架空文中的好文阿~!虽然女主倾国倾城的有点不现实,但是随着小说做一场梦不是也很好吗?PS,结局。。。那绝对不能算结局!!!745了。。看的我郁闷死了!

情倾天下(清穿、貌似未完结)

H 比较多~ 更诡异的是竟然出版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阿~~

斜阳若影 (穿越,耽美、完结)前面在介绍《鉴证女法医的御守爱情》的时候有提到过这部小说~~正文已经完结了,9月开始写番外~!很棒的穿越+耽美!!强推~!JJ上总分排名第三的好文~~这个是女穿男,男主(也就是女主)很坚强,令人心疼的坚强!! 他/她的遭遇我几乎都看不下去了。。。作者你个后妈

《蝶双飞》 作者:镜子(穿越、完结)

女主聪明且极有主见!喜欢这类文的大大们可以看看。。。ps 跟了皇帝还真的是委屈她了,最后还好是离开了。。。

《宁死不穿越》作者:图米 (穿越、未完结)

注意到这文是网上一位大大的推荐,本来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可怪就怪在跟贴数竟然高达372贴?!(虽然水贴的比例也很高啦。。。)更奇怪的是看过之后的朋友们给的感觉都不一样。。。不过综合下来就是:搞笑/不搞笑;很喜欢女主/很讨厌女主(汗。。。这就是极大的反差阿。。。)我传上来大大们自己去鉴定下咯~~注意:未完结!

《戏笑红尘非乱世》作者:银十 (穿越,一女N男、完结)

有点小搞笑的说~~还是不错的文。。。这个结局。。。。汗色。。

《心游》 作者:永恒希望心 (穿越,一女N男、完结)

恩。。。喜欢一女N男的朋友可以尝试看看

《戏花弄》 作者:一水长天 (穿越,女尊,NP、完结)

小白文,纯粹的小白文。。。。真的很纯粹。。。= =||| 喜欢女尊、NP的大大可以在闲暇时间看看

《有花堪折直须折》作者:我爱PIPPO (穿越,女尊,NP、未完结)

本文借鉴了《富贵繁花录》、《折草记》、《爱江山更爱美男》等一系列作品;女尊男卑+一女多男+男人生子;警告:1)本文极为大女子主义,有向《富贵繁花录》靠拢的趋势,2)本文中男女颠倒的很彻底,甚至有些BT

《叶飘零-穿越成为霸道少爷的通房丫头》作者: 紫萌 (穿越、完结,已经出版)

我现在才刚刚看了2/3,感觉还不错。女主的性格也许会被骂。。。但是很真实,因为如果是我——也许我也会这么做。。。。

《秦姝》 作者:哑丫(穿越、完结,已出版)

竟然忘记把这本小说贴上来了。。。。。这本书我是看的纸书,所以电脑里并没有记录,就酱紫把她遗忘了。。= =|||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穿越的朝代是秦未统一的时候(赢政当时才10岁不到貌似)作者是花了点心思去研究当时的文化及生活的,这点在书中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虽然最后结局——我很不喜欢!!但是也只能这么写了。。。。哎。。。。(这书新华书店有卖的)

《当你踏入清朝》 作者:跳舞的鱼 (清穿、未完结)

貌似未完结。。文体有点小白文的样子。。。但是在JJ上作者锁了1/2的部分= =|||

《吕汉》 作者:梦东园 (穿越、未完结)

作者的角度与众不同,女主是很理智的~对历史上的人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虽有些残忍,但是却是现实。还在连载,写到吕雉成为皇后了,但是有些害怕会成为坑

《梦落繁花蓝雪》 作者:凤凰雪(穿越、完结,已出版)

这书很精彩!让我简直就是欲罢不能阿!! 整整看了一个晚上 = =||| 从晚上11:00到早上6:23。。。。一口气看的酣畅淋漓阿~!感慨下~~强推哦~~

《两世花》 作者:锦瑟无端(穿越三国、完结)

摘:这本书风格特别。只是女主角不够聪慧,她只会预言,没有谋略。(其实真的要是个现代女孩穿过去。。还不一定会预言呢~~我就不会 = =||| PS三国只看过一点易的电视节目。。。) 小悲剧?!

《情倾三国》又名:《飘零三国》 (穿越三国、完结,已出版)

又是穿三国的~~~ 小悲剧。。女主最后穿回去了。。。

《樱花红破》 作者:樱花红破(穿越、完结)

昨天刚刚看完这书。。在我手机不灵光的情况下真的很不容易啊!姐弟一起穿。作者真的是小寒的亲妈啊~~最后是HE,大大们可以放心的去看。我很喜欢小寒的性格,温柔、老实、对女主非常非常非常好!我最喜欢他们在小镇里过年的那段时间~暴温馨!!看我的小心肝儿啊~~一颤一颤的~~

《恨相逢之战国之恋》作者:vivibera (穿越日本、完结)

我还以为是三国,看了以后才知道是日本的vivibera又一部日本穿越。。。 赫赫~熊大很喜欢日本的说~(最后是好结局)

写作背景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同学你好,如果问题已解决,记得右上角采纳哦~~~您的采纳是对我的肯定~谢谢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9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