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经典名歌

纳西族经典名歌,第1张

分类: 娱乐休闲 >> 音乐

解析:

纳西族民歌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 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歌谣,属于短小民歌。有传统古歌和随编随唱的即兴歌。按内容可分为生产歌、风物歌、习俗歌、情歌、喜歌、苦歌、婚歌、挽歌、猎歌、牧歌、儿歌等。传唱最早的劳动歌有《打稗子歌》、《打猎歌》等,多为采集、狩猎、游牧时期的古歌。进入农耕后产生了《天女洗麻歌》、《搓线歌》、《放牛山歌》、《耙田歌》。《栽秧歌》等。风物歌有《玉湖水》、《三思水》等;习俗歌有《祭畜神歌》《喊丰收神歌》;仪式歌有《量米歌》《敬酒歌》、《穿裤子歌》、《穿裙子歌》;巫歌有《招魂歌》、《送鬼歌》;婚仪歌有《结亲歌》、《求婚歌》、《祝婚歌》、《送亲歌》、《劝女歌》、《喜歌》;丧仪歌有《含殓歌》、《谢恩歌》、《送葬歌》;纳西族民歌,多用《谷气》、《喂默达》、《阿丽哩》、《哦热热》等曲子演唱,情歌则多用《时本》调吟唱。

纳西族歌谣,主要分为传统调和即兴调两大类。传统调也叫大调,纳西语叫“本底子”或“本子”。纳西族民间长诗皆属传统调。即兴调也叫小调,无固定的唱词,望物起兴,灵活多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纳西族广阔的社会生活。纳西族人民世世代代惯于用民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美好的愿望,调子一般低沉哀怨,如泣如诉,但东部地区因受藏族民歌影响,调子比较奔放、粗犷。革命战争年代,出现了反映人民反抗斗争的《诉苦歌》、《反三征歌》和歌颂革命军队的《贺龙敲石鼓》等慷慨激昂的民歌民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了高亢、欢快的歌颂中国 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新民歌。

1、索朗扎西

索朗扎西,藏族男歌手,1981年出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

2008年6月,发行《姑娘我爱你》,2010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演唱歌曲《姑娘我爱你》;2014年3月,参加CCTV4《中华情·民族欢歌》春季特别节目的录制。

2016年2月,发行单曲《求婚歌》的MV,2017年,发行专辑《姑娘我爱你之姑娘系列》。

2、旦增尼玛

旦增尼玛,1992年2月13日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中国藏族男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

2015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火种》,从而正式开启了他的歌唱生涯;同年,获得北京卫视音乐合唱类节目《最美和声第三季》全国总决赛8强。2016年,推出个人藏语单曲《翅膀》;同年,推出第2张个人音乐专辑《藏乡情》。

2018年,参加浙江卫视歌唱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2018》,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冠军;同年,获得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音乐人奖。2019年,主演红色题材**《岁月如歌》。

3、谢旦

谢旦,著名的藏族青年歌手;从12岁就开始登台演出,并有唱片问世的优秀歌手;至今流传的歌曲数不胜数。他是一名用生命和心灵在歌唱的藏族歌手,不仅有娴熟的弹奏手式、动听的歌喉、而且弹唱间蕴藏着深厚的藏族传统文化。

4、才旦卓玛

才旦卓玛,1937年8月出生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中国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

1958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师从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1959年,因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而成名。1964年,参演戏曲片《东方红》并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1972年,才旦卓玛参与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歌曲《北京的金山上》。1989年,获得全国首届“金唱片”奖、“五洲杯金曲奖”、西藏首届“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基金奖”等。

5、曲尔甲

曲尔甲,出生四川阿坝州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1999年在阿坝州民族歌舞团从事舞蹈专业,2001-2004年在九寨沟民族艺术团,从事声乐表演,200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优秀奖。

天文神话有《太阳月亮的来历》、《七星与昂星》

植物神话《矮松的来历》

动物神话《人鸡换寿》、《人狗换寿》

射日神话《顶靴力士》

创世诗史《崇搬图》(通译为《创世纪》或《人类迁徙记》,英雄史诗《东埃术埃》(通译为《黑白之战》)

山川传说中有生动介绍长江第一湾、玉龙山、哈巴雪山、虎跳峡等奇观形成的《金沙姑娘》;把玉龙雪山拟化为降魔除妖英雄的《玉龙山的传说》;还有《阿老菊》、《阿奶菊》、《拉市海》、《犀牛潭》、《老君山九十九龙潭》、《石门关》、《金垒岭》、《鸡公石》、《千龟山》等作品。

风物胜迹传说中,最著名的是《龙女树》和《达勒·阿萨命》两篇。

风物传说中有《石牌坊的来历》、《木楞房的来历》等作品,把批判矛头直指木天王。

节日传说有《北岳庙会》、《火把节》等,脍炙人口。

《金兰姑娘》、《麦良和忽必烈》、《阿得姓木》等史事传说,反映了磨些与南诏的姻亲,民族团结、民族友谊和木姓的来历。

纳西族的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控诉旧制度的悲剧故事《阿套五勒古》、《杜鹃鸟的来历》、《口弦的故事》;爱情故事《放猪栽桃》、《拉科与莲命》、《阿才与米花》、《龙女和樵哥》、《宝猪》;道德伦理故事《挖金子》、《石门关》、《银洞》。《金钟的故事》、《金鸭子》、《洒丹尼》、《孤儿与神蛙》、《洗眼塘》、《木盒》、《两兄弟分家》、《宝妹》、《阿喂鸟》、《瘦袋姑娘》、《迫害》;斗妖故事《两姐妹》、《夜不绩麻》;民族交往的故事《瓦匠落户》、《酿酒师傅》;破除迷信故事《山神爷》、《吃鬼》从一幕幕幽默讽刺的喜剧中,诙谐风趣地再现了阶级对立的真实历史,反映了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和劳动人民做牛做马的情景,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和敢于反抗斗争的无畏精神。

欢乐调,纳西语称“花华本”,反映男女青年劳动和爱情生活,结局圆满,属于欢乐类型的古典大调。主要作品有《猎歌》、《赶马》、《烧香》。其它还有《文考》、《武教》、《筑城》、《划船》、《放鹰》、《金筝之歌》等。

相会调包括《雪柏相会》、《鱼水相会》、《蜂花相会》、《星星相会》、《孤鹰孤雁会》、《樟子嫩竹会》、《独叶独花会》、《马鹿水獭会》、怕露仙草会》、《麒麟凤凰会》、《日月相会》、《短笛古筝会》等,计有40余调,其中以前三调最著名。相会调用特定的象征手法描写相会恋情。用以物拟人、隐喻的手法和浪漫想象,歌颂纳西族男女青年向往婚姻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情景。

苦情调,侧重叙述男女主人公生活苦情的大调,主要作品有《游悲》、《牧羊调》、《牧象女》、《逃到好地方》等。其中前两调最著名。《游悲故意为《殉情调》、是纳西族情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歌谣,属于短小民歌。有传统古歌和随编随唱的即兴歌。按内容可分为生产歌、风物歌、习俗歌、情歌、喜歌、苦歌、婚歌、挽歌、猎歌、牧歌、儿歌等。传唱最早的劳动歌有《打稗子歌》、《打猎歌》、《织麻歌》、《取火歌》等,多为采集、狩猎、游牧时期的古歌。进入农耕后产生了《天女洗麻歌》、《搓线歌》、《放牛山歌》、《劝牛歌》、《耙田歌》、《栽秧歌》等。风物歌有《干木之歌》、《玉湖水》、《三思水》等;习俗歌有《祭畜神歌》、《喊丰收神歌》;仪式歌有《量米歌》、《敬酒歌》、《穿裤子歌》、《穿裙子歌》、《洗马歌》;巫歌有《招魂歌》、《送鬼歌》;婚仪歌有《结亲歌》、《求婚歌》、《祝婚歌》、《送亲歌》、《劝女歌》、《喜歌》;丧仪歌有《含殓歌》、《谢恩歌》、《送葬歌》。

纳西族民歌,多用《谷气》、《喂默达》、《阿丽哩》、《哦热热》等曲子演唱,情歌则多用《时本》调吟唱。

寓言和童话多为动植物故事。寓言有《聪明的小兔》、《兔子和熊》、《兔子和青蛙》、《斑鸠借粮》、《猎狗和猫》、《狡猾的鳝鱼》、《狐狸和公鸡》、《药王的故事》、《乌鸦笑黑猪》、《以少换多》等,从不同侧面说明弱能胜强、智慧能战胜野蛮、万物各有其能等简单哲理。

童话有《燕子和葫芦》、《道士、白兔和山羊》、《猴子、兔子和狐狸》、《布谷鸟和雉鸡》。《蜈蚣、马鹿和公鸡》、《属相的故事》、《乌鸦和青蛙》、《麦子和养子》

纳西族民间笑话很多,有讽刺型笑话《公钱母钱》、《学官话》、《傻子当驸马》等。其中《公钱母钱》讲述小财主攒了不少钱,舍不得花,天天数钱把什么事都忘了。家里的母猪下小猪,他很奇怪,人家说母猪配公猪,就会生小猪,他牢记这话,把小猪背去卖。买主给他钱,他说:“这钱跟我家的钱一样,都是公的,我要些母钱回去,好下上几窝小钱儿”。讽刺了财主贪财、迷财的嘴脸。幽默型笑话《在暗中》、《藏牛头》、《有名无实的猎手》、《分钱》、《馋嘴婆》、《大话客》等等。诙谐笑话《买镜子》、《骡蛋》、《近视老倌》、《席子衣裳磨盘礼》、《学规矩》、《取鹿皮》等等。反映出古代地处偏僻的人们孤陋寡闻的情景,善意地鞭挞了无知愚昧行为。这些笑话在诙谐幽默的笑声中给人以联想和启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222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