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的帖子是一位27岁的女性写的,暂且称其为米吧。 **和男朋友恋爱三年,男朋友匆匆结婚,多次求婚她都不答应。 因为在小米心里,男朋友不是最合适的结婚对象。 她期待的结婚对象是家境好,工作上升空间大,总是能给她带来惊喜。
男朋友和这三个人都合不来,但他也有好的一面。 他很有商业头脑,随便开店收入都超过了咪达唑仑。 他很疼咪咪,不管她怎么闹,男朋友都会包容。 **出生在普通家庭。 算起来,男朋友的条件比自己好。 朋友和家人都会推荐她结婚的吧。 在周围人的鼓舞下,她答应了男朋友的求婚,但不久就后悔了。 她不想和现在的男朋友结婚。 我以为她能遇到更好的人。
但是,她27岁了。 如果分手了,能遇到比男朋友更好的人吗? 是未知数。 综合现实和内心的感受,咪达唑仑站在结婚的十字路口很烦恼。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很明显,**不爱男朋友,她想找个更好的结婚对象,但自己条件不够。 我看到这是典型的在碗里的锅里吃,女人最怕没那个。
“答应男朋友求婚后后悔了怎么办? ’女人最害怕不能拿着这个
人不完美,爱和婚姻都不完美。 人必须满足,什么也不能期望。 你对男朋友亲切体贴,想和你在一起,另一方却希望男朋友能赚大钱。 你一边吊着男朋友,一边想要另一个比他好的东西。 就像不贪婪的蛇一样,到最后可能一无所获。 恋爱中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男朋友想和你粘在一起,就必须忍受男朋友赚不到大钱。 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抱着你的话,就不能搬砖了。 男朋友家的条件很好,你还会考虑自己的条件吗?
有些女性明明自身条件一般,却想在各方面找完美的对象。 就算你得到了,你也保护不了。 感情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很重要,既然你选择了和这个人在一起,你就要享受他给你带来的好处,忍受他的缺点而为难。
无论何时,选择你爱的东西,爱你选择的东西。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对手不够好,你可以和他一起成长。 如果你真的受不了,你就分手,让他自由,放过你自己。 谁都要和谁绑在一起,爱就深爱,不爱就离开。
感情中最糟糕的行为就是骑驴找马,你一边享受周围人给你带来的便利,一边想找比他更好的人。 如果找到就马上分手,如果找不到就拖着对方。 这是最不负责任的行为,没有人有义务留住你。 我和你在一起是因为我爱你。 但你会利用这个伤害对方。感情是什么? 从头到尾,都是互相给予,陪伴。 感情就像海滩上的贝壳,被海浪拍打的贝壳五颜六色,只要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应该离开海滩。 虽然有很多比你捡到的贝壳还要漂亮的东西,但并不是什么都有。 如果你选了一个,你就必须和它一起成长。
如果有一天你不喜欢这个贝壳了,你也必须把这个贝壳放回海滩去找你喜欢的东西。 并不是所有人都发现了钟贝壳,但找到后必须珍惜。 你拿着这个贝壳,又不能去找别的贝壳。 这样的贪婪一定不会让你一无所有。 忠于自己,忠于爱情的人,更容易幸福。
文梅,答应了男朋友的求婚我又后悔了。 无非是因为她不爱男朋友,只是觉得放弃很遗憾。 这个女人,她想找更好的条件,但没有考虑自己是否适合。
感情中,势力势均力敌,打着旗号才是最牢固的关系。 你看有些女人自身实力不够,偏偏去了自己够不到的东西,最后一无所获。 有些女人认为嫁给有钱人可以改变命运,但出乎意料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背后的代价。
有些女性认为,如果和老实人结婚,一生都会安定下来,但实际上,老实人的背后也潜伏着危机。 要想选择一座城堡老去,必须一个人白首。 不要一开始就抱着不单纯的目的。 不是感情买卖,你选了就要负责。
吉莉安弗林在《消失的爱人》中说:“结婚就是相互妥协,努力经营,更努力经营、沟通、妥协,然后再经营一个。 进入这扇门的人,不能带运气。
仪狄
仪狄,夏朝人,相传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人。《战国策·魏策》商记载了:“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于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酒字条》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意思是,过去,夏禹的女人叫仪狄去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味道很好的美酒,进献给夏禹,夏禹喝了,觉得确实好。可是他说“后世君王,如喝了这种美酒,一定要亡国的。”从此就疏远了仪狄而自己也和酒断绝了关系。仪狄奉旨造酒,不仅没受到奖励,反而遭到了惩罚,这岂不冤枉!
关于仪狄造酒的说法,在《太平御览》中也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醪,是一种浊酒,是用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和现在的不带糟的酒醪差不多。“变五味”,是指酒具有多种味道
杜康 杜康字仲宁,是康家卫人,善造酒。在《中州杂俎》、《直隶汝州全志》里,都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杜康造酒的过程。
据说河南汝阳杜康村的酒泉沟,有一棵老桑树,这便是杜康发明酒的地方。杜康小时候牧羊,每天日出,就把羊赶往母羊坡放牧。晌午,就到酒泉沟吃饭看书。酒泉沟古时称空桑涧,桑树丛生。一股清泉穿林而过。泉边有棵老桑树,因年代久远,树身已空。杜康就在树下吃饭。他常缅怀祖选,饭难下咽,就把剩饭扔进桑树洞里。乡亲们见杜康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就给他送来曲粉充饥。无意中,他又将曲粉扔进了树洞。这样饭曲发酵变成了酒。杜康饮了此酒,才知酒能解忧助兴。于是他总结了经验,从此以酿酒为业。
以后人们命名的除“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还有“杜康墓”和“杜康庙”。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杜康是古代酿酒的专家。
阮籍
阮籍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他与六位竹林名士美酒清谈,演绎了一个酒林趣事,诠释了酒的价值。
阮籍饮酒狂放不堪,但最令世人称道的还是他以酒避祸,开创了醉酒掩盖政治意图的先河。晋文帝司马昭想为其子司马炎向阮籍之女求婚。阮籍既不想与司马氏结亲也不愿得罪司马氏,只得以酒避祸,一连沉醉60多天不醒,最后靠着醉酒摆脱了这个困境。
陶渊明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分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鉴,并好行侠。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幕僚,因永王失败而受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苏轼
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锐减。
欧阳修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了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叶圣陶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生爱酒嗜酒,先生酒量很大,很少有人见他醉过,但他有过两次醉酒,一次是1946年朱德总司令的60大寿,叶圣陶应邀赴宴,“酒逢知己千杯少”当时十分高兴,酒醉难以自持,被工作人员护送回家!一次是抗战期间应邀与英国教授雷纳先生较量酒量,两人“酒封对手”,一直对酌到太阳西下,最后雷纳先喝醉了,而叶圣陶却能自己走回家,当然醉倒在家里!
古代名人与酒:
1刘邦归故里酒酣而歌
刘邦年轻时就爱喝酒,他在泗水(今江苏沛县东)当亭长期间,经常到酒店赊酒,一喝醉了便倒在地上睡个不醒。
有一次,他为县里押送一批农夫去骊山服役,路途中不断有人逃走。他想,如此下去,到了目的地怎么向上级交代呢!于是,到了丰邑西边的湖沼地带,他便停下来喝酒。晚上,刘邦对农夫们说:“诸位都走吧,我也打算逃走了。”尽管这样,还是有十几个农夫不愿意走而跟从着他。刘邦喝得酒气冲天,当晚抄小路通过了湖沼地带后,派往前面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有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醉意浓浓地说:“好汉行路,有什么可害怕的!”于是赶上前去拔剑将大蛇斩为两段。又走了几里路,因酒性大发接着便倒地而睡。这就是刘邦酒醉斩白蛇的故事。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时,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称为沛公。当时辅佐他的有萧何、曹参、樊哙、张良、韩信等文官武将。秦朝在三年内很快被推翻,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争夺战,于公元前202年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登上皇帝之位。
七年后,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并挑选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酒酣之际,刘邦唱起了自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如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席间,刘邦又唱又跳,并感慨伤怀地流下了热泪,对在场的人们说:远游的人,心里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故乡。我虽建都于关中,但日夜思乡,即使千秋万岁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来的。所以我把沛县作为汤沐邑,免除全县百姓的徭役,让他们世世代代不受此苦。刘邦的一番话让乡亲们听了,非常高兴,就天天陪刘邦痛饮美酒。这样连续了十多天,在刘邦要返朝时,乡亲们还执意挽留。临别前,全城的人都送刘邦美酒,刘邦一见此景感动万分,便叫人搭起帐篷,又与大家痛饮了三天后,才不得不与大家辞行。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高祖还乡与高祖酒酣高唱《大风歌》的故事。
2超级酒鬼刘伶
酒风最具规模的当属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因嗜酒如命同与那个时代扬名至今。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伯伦,曾仕至建威参军。其人豁达洒脱,非同一般。当时流行说“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他的一生与酒同在。
据民间传说,洛阳龙门伊川县,南有九皋山,北有龙门山,东有凤山,西有虎山,四山中点缀六泉,上曰古泉,中曰酒泉,下曰龙泉,左谓凤泉,右谓虎泉,还有一个叫平泉。那时的杜康以泉水酿酒,并在九皋山下开了一个酒店,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一天,刘伶路经这里,看过了对联,便大摇大摆地走进店里说:“店家,拿酒来!”话音一落,只见店内一位鹤发童颜、神情飘逸的老翁捧着酒坛向他走了过来。刘伶看到如此美酒,抑制不住地高兴,接连喝了三杯,还未等捧起第四杯,只觉得天旋地转,不能自制,连忙向店家告辞,跌跌撞撞回到家中。
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讨要酒钱。刘伶妻子听到杜康来要酒钱,又气又恨,上前拉住杜康说:“刘伶只因喝了你的酒已死去三年了。”并要带他去见官。杜康拂袖笑道:“刘伶未死,只是醉过去了。”众人不信,打开棺材一看,脸色红润的刘伶刚好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深深打了个哈欠,吐出一股喷鼻酒香,陶醉地说:“好酒,真香!”
这故事自然是一个传说,杜康与刘伶二人非同一时代,但我们从这个“演义”出来的故事中可看出,刘伶好酒到何等程度。
刘伶是个矮子,容貌又甚为丑陋,可才气过人,他从不随意与人交往,但自从认识阮籍、嵇康之后便认定为知己。以嗜酒、豪饮而闻名于世的刘伶,积毕生之愿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颂扬以饮酒为荣,酗酒为耻,唯酒是德的饮酒思想。宋人叶梦得说:“晋人多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
3醉吟先生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其中与酒有关的作品占有突出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的劝酒诗中,《劝酒十四首》最为有名。此为咏酒组诗,共分为两题,一为《何处难忘酒》,一为《不如来饮酒》,每题各七首,主要表达求闲、求静、求无思虑、求无作为的老庄思想和佛家禅理。此外,他的《劝酒》和《劝酒寄元九》也颇不寻常。
白居易六十七岁时,写下了《醉吟先生传》。文中醉吟先生,乃是其本人。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客、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曾去游历过。
每当良辰美景他便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他经常一个人独酌,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的辛劳。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我的身心。”接下来更多的则是同朋友合饮。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酒,是如此吸引人。一场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且天色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独酌无相亲”,除了酒之外还要有知己同在,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对雪》有“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之句,为有酒无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这里,也是雪中对酒而有所待,不过所期待的朋友不像杜甫那样茫然,而是召之即来。他向刘十九发问:“能饮一杯无”这是生活中那惬意的一幕经过充分酝酿,已准备就绪,只待给它拉开帷布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对方致醉的,而这首诗本身却是比酒还要醇浓。
白居易,“陶陶然,昏昏然”,本想在沉醉中忘却世间事,但无奈“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恍惚间,“归去来兮头已白”。一代名流,于会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在洛阳城履道坊白氏本家中仙逝。时年75岁。子孙遵遗嘱,将其葬于龙门东山琵琶峰。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四方游客,知白居易平生嗜酒,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所以墓前方丈宽的土地没有干燥的时候,可见,诗人是深得后人爱戴的。
4豪放酒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李白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百姓都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流传至今。
关于李白与酒的传说很多,其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李白在长安受到排挤,浪迹江湖时,一次喝醉酒骑驴路过县衙门,被衙役喝住。李白说:“天子为我揩过吐出来的食物,我亲口吃过御制的羹汤。我赋诗时,贵妃为我举过砚,高力士为我脱过鞋。在天子门前,我可以骑着高头大马走来走去,难道在你这里连小小的毛驴都骑不成吗?”县令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赔礼道歉。
李白一生写了大量以酒为题材的诗作,《将进酒》、《山中与幽人对酌》、《月下独酌》等最为大家熟悉。其中《将进酒》可谓是酒文化的宣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如此痛快淋漓豪迈奔放。难得的是,李白在这里极力推重“饮者”。为了饮酒,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用来换取美酒,其对于酒之魅力的诠释,确已登峰造极。
饮酒给李白带来了许多快乐,他在诗中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高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要“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一会儿“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一会儿又“长剑一杯酒,丈夫方寸心”。这使我们感到酒已经成了李白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出现,把酒文化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在继承历代酒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大量实践,以开元以来的经济繁荣作为背景,以诗歌作为表现方式,创造出了具有盛唐气象的新一代酒文化。
李白六十多年的生活,没有离开过酒。他在《赠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痛饮狂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但他的健康却为此受到损害,62岁便魂归碧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就是李白,一个光照千古的诗仙酒仙。
5“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4岁中进士,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等。
欧阳修是众人皆知的醉翁,人们常常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徜徉山水之间日子过得像月白风清,很惬意,仕途也很顺利。转瞬间十几年的光阴已经过去,老来多病,好友相继过世,政治上受诬陷,遭贬斥,忧患凋零,今非昔比。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庆历间贾文元任昭文相时,常与欧阳修畅饮。贾知欧阳修饮酒时喜欢听曲,所以预先叮嘱一官妓,准备些好曲子来助兴。谁知这官妓闻而不动,再三催促,仍就无动于衷。贾文元感到很无奈。不料在宴席上,这位官妓在向欧阳修敬酒祝寿时,一曲又一曲地献唱。欧阳修侧耳细听,听完一曲,饮一大杯酒,心情十分痛快。贾文元感到奇怪,过后一问,才知道官妓所唱的曲,全是欧阳修作的词。
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仪狄
仪狄,夏朝人,相传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人。《战国策·魏策》商记载了:“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于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酒字条》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意思是,过去,夏禹的女人叫仪狄去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味道很好的美酒,进献给夏禹,夏禹喝了,觉得确实好。可是他说“后世君王,如喝了这种美酒,一定要亡国的。”从此就疏远了仪狄而自己也和酒断绝了关系。仪狄奉旨造酒,不仅没受到奖励,反而遭到了惩罚,这岂不冤枉!
关于仪狄造酒的说法,在《太平御览》中也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醪,是一种浊酒,是用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和现在的不带糟的酒醪差不多。“变五味”,是指酒具有多种味道
杜康 杜康字仲宁,是康家卫人,善造酒。在《中州杂俎》、《直隶汝州全志》里,都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杜康造酒的过程。
据说河南汝阳杜康村的酒泉沟,有一棵老桑树,这便是杜康发明酒的地方。杜康小时候牧羊,每天日出,就把羊赶往母羊坡放牧。晌午,就到酒泉沟吃饭看书。酒泉沟古时称空桑涧,桑树丛生。一股清泉穿林而过。泉边有棵老桑树,因年代久远,树身已空。杜康就在树下吃饭。他常缅怀祖选,饭难下咽,就把剩饭扔进桑树洞里。乡亲们见杜康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就给他送来曲粉充饥。无意中,他又将曲粉扔进了树洞。这样饭曲发酵变成了酒。杜康饮了此酒,才知酒能解忧助兴。于是他总结了经验,从此以酿酒为业。
以后人们命名的除“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还有“杜康墓”和“杜康庙”。魏武帝曹操在《短行》中“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杜康是古代酿酒的专家。
阮籍
阮籍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他与六位竹林名士美酒清谈,演绎了一个酒林趣事,诠释了酒的价值。
阮籍饮酒狂放不堪,但最令世人称道的还是他以酒避祸,开创了醉酒掩盖意图的先河。晋文帝司马昭想为其子司马炎向阮籍之女求婚。阮籍既不想与司马氏结亲也不愿得罪司马氏,只得以酒避祸,一连沉醉60多天不醒,最后靠着醉酒摆脱了这个困境。
陶渊明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分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李白
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鉴,并好行侠。25岁起离川,在各地漫游。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但在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幕僚,因永王失败而受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苏轼
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锐减。
欧阳修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了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叶圣陶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生爱酒嗜酒,先生酒量很大,很少有人见他醉过,但他有过两次醉酒,一次是年总司令的60大寿,叶圣陶应邀赴宴,“酒逢知己千杯少”当时十分高兴,酒醉难以自持,被工作人员护送回家!一次是抗战期间应邀与英国教授雷纳先生较量酒量,两人“酒封对手”,一直对酌到太阳西下,最后雷纳先喝醉了,而叶圣陶却能自己走回家,当然醉倒在家里!
古代名人与酒:
1刘邦归故里酒酣而
刘邦年轻时就爱喝酒,他在泗水(今江苏沛县东)当亭间,经常到酒店赊酒,一喝醉了便倒在地上睡个不醒。
有一次,他为县里押送一批农夫去骊山服役,路途中不断有人逃走。他想,如此下去,到了目的地怎么向上级交代呢!于是,到了丰邑西边的湖沼地带,他便停下来喝酒。晚上,刘邦对农夫们说:“诸位都走吧,我也打算逃走了。”尽管这样,还是有十几个农夫不愿意走而跟从着他。刘邦喝得酒气冲天,当晚抄小路通过了湖沼地带后,派往前面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有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醉意浓浓地说:“好汉行路,有什么可害怕的!”于是赶上前去拔剑将大蛇斩为两段。又走了几里路,因酒性大发接着便倒地而睡。这就是刘邦酒醉斩白蛇的故事。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时,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称为沛公。当时辅佐他的有萧何、曹参、樊哙、张良、韩信等文官武将。秦朝在三年内很快被,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争夺战,于公元前年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登上皇帝之位。
七年后,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并挑选名儿童,教他们唱。酒酣之际,刘邦唱起了自编的《大风》: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如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席间,刘邦又唱又跳,并感慨伤怀地流下了热泪,对在场的人们说:远游的人,心里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故乡。我虽建都于关中,但日夜思乡,即使千秋万岁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来的。所以我把沛县作为汤沐邑,免除全县百姓的徭役,让他们世世代代不受此苦。刘邦的一番话让乡亲们听了,非常高兴,就天天陪刘邦痛饮美酒。这样连续了十多天,在刘邦要返朝时,乡亲们还执意挽留。临别前,全城的人都送刘邦美酒,刘邦一见此景感动万分,便叫人搭起帐篷,又与大家痛饮了三天后,才不得不与大家辞行。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高祖还乡与高祖酒酣高唱《大风》的故事。
2超级酒鬼刘伶
酒风最具规模的当属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因嗜酒如命同与那个时代扬名至今。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伯伦,曾仕至建威参军。其人豁达洒脱,非同一般。当时流行说“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他的一生与酒同在。
据民间传说,洛阳龙门伊川县,南有九皋山,北有龙门山,东有凤山,西有虎山,四山中点缀六泉,上曰古泉,中曰酒泉,下曰龙泉,左谓凤泉,右谓虎泉,还有一个叫平泉。那时的杜康以泉水酿酒,并在九皋山下开了一个酒店,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一天,刘伶路经这里,看过了对联,便大摇大摆地走进店里说:“店家,拿酒来!”话音一落,只见店内一位鹤发童颜、神情飘逸的老翁捧着酒坛向他走了过来。刘伶看到如此美酒,抑制不住地高兴,接连喝了三杯,还未等捧起第四杯,只觉得天旋地转,不能,连忙向店家告辞,跌跌撞撞回到家中。
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讨要酒钱。刘伶妻子听到杜康来要酒钱,又气又恨,上前拉住杜康说:“刘伶只因喝了你的酒已死去三年了。”并要带他去见官。杜康拂袖笑道:“刘伶未死,只是醉过去了。”众人不信,打开棺材一看,脸色红润的刘伶刚好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深深打了个哈欠,吐出一股喷鼻酒香,陶醉地说:“好酒,真香!”
这故事自然是一个传说,杜康与刘伶二人非同一时代,但我们从这个“演义”出来的故事中可看出,刘伶好酒到何等程度。
刘伶是个矮子,容貌又甚为丑陋,可才气过人,他从不随意与人交往,但自从认识阮籍、嵇康之后便认定为知己。以嗜酒、豪饮而闻名于世的刘伶,积毕生之愿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颂扬以饮酒为荣,酗酒为耻,唯酒是德的饮酒思想。宋人叶梦得说:“晋人多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
3醉吟先生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其中与酒有关的作品占有突出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的劝酒诗中,《劝酒十四首》最为有名。此为咏酒组诗,共分为两题,一为《何处难忘酒》,一为《不如来饮酒》,每题各七首,主要表达求闲、求静、求无思虑、求无作为的老庄思想和佛家禅理。此外,他的《劝酒》和《劝酒寄元九》也颇不寻常。
白居易六十七岁时,写下了《醉吟先生传》。文中醉吟先生,乃是其本人。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客、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曾去游历过。
每当良辰美景他便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他经常一个人独酌,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的辛劳。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我的身心。”接下来更多的则是同朋友合饮。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酒,是如此吸引人。一场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且天色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独酌无相亲”,除了酒之外还要有知己同在,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对雪》有“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之句,为有酒无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这里,也是雪中对酒而有所待,不过所期待的朋友不像杜甫那样茫然,而是召之即来。他向刘十九发问:“能饮一杯无”这是生活中那惬意的一幕经过充分酝酿,已准备就绪,只待给它拉开帷布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对方致醉的,而这首诗本身却是比酒还要醇浓。
白居易,“陶陶然,昏昏然”,本想在沉醉中忘却世间事,但无奈“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恍惚间,“归去来兮头已白”。一代名流,于会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在洛阳城履道坊白氏本家中仙逝。时年75岁。子孙遵遗嘱,将其葬于龙门东山琵琶峰。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四方游客,知白居易平生嗜酒,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所以墓前方丈宽的土地没有干燥的时候,可见,诗人是深得后人爱戴的。
4豪放酒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杜甫的《饮中八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李白同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百姓都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流传至今。
关于李白与酒的传说很多,其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李白在长安受到排挤,浪迹江湖时,一次喝醉酒骑驴路过县衙门,被衙役喝住。李白说:“天子为我揩过吐出来的食物,我亲口吃过御制的羹汤。我赋诗时,贵妃为我举过砚,高力士为我脱过鞋。在天子门前,我可以骑着高头大马走来走去,难道在你这里连小小的毛驴都骑不成吗?”县令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赔礼道歉。
李白一生写了大量以酒为题材的诗作,《将进酒》、《山中与幽人对酌》、《月下独酌》等最为大家熟悉。其中《将进酒》可谓是酒文化的宣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如此痛快淋漓豪迈奔放。难得的是,李白在这里极力推重“饮者”。为了饮酒,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用来换取美酒,其对于酒之魅力的诠释,确已登峰造极。
饮酒给李白带来了许多快乐,他在诗中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高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要“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芳”,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酒白云边”,一会儿“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一会儿又“长剑一杯酒,丈夫方寸心”。这使我们感到酒已经成了李白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出现,把酒文化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在继承历代酒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大量实践,以开元以来的经济繁荣作为背景,以诗作为表现方式,创造出了具有盛唐气象的新一代酒文化。
李白六十多年的生活,没有离开过酒。他在《赠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痛饮狂,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但他的健康却为此受到损害,62岁便魂归碧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就是李白,一个光照千古的诗仙酒仙。
5“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醉翁,晚年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4岁中进士,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家,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等。
欧阳修是众人皆知的醉翁,人们常常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徜徉山水之间日子过得像月白风清,很惬意,仕途也很顺利。转瞬间十几年的光阴已经过去,老来多病,好友相继过世,上受诬陷,遭贬斥,忧患凋零,今非昔比。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庆历间贾文元任昭文相时,常与欧阳修畅饮。贾知欧阳修饮酒时喜欢听曲,所以预先叮嘱一官妓,准备些好曲子来助兴。谁知这官妓闻而不动,再三催促,仍就无动于衷。贾文元感到很无奈。不料在宴席上,这位官妓在向欧阳修敬酒祝寿时,一曲又一曲地献唱。欧阳修侧耳细听,听完一曲,饮一大杯酒,心情十分痛快。贾文元感到奇怪,过后一问,才知道官妓所唱的曲,全是欧阳修作的词。
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仪狄
仪狄,夏朝人,相传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人。《战国策·魏策》商记载了:“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于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酒字条》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意思是,过去,夏禹的女人叫仪狄去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味道很好的美酒,进献给夏禹,夏禹喝了,觉得确实好。可是他说“后世君王,如喝了这种美酒,一定要亡国的。”从此就疏远了仪狄而自己也和酒断绝了关系。仪狄奉旨造酒,不仅没受到奖励,反而遭到了惩罚,这岂不冤枉!
关于仪狄造酒的说法,在《太平御览》中也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醪,是一种浊酒,是用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和现在的不带糟的酒醪差不多。“变五味”,是指酒具有多种味道
杜康 杜康字仲宁,是康家卫人,善造酒。在《中州杂俎》、《直隶汝州全志》里,都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杜康造酒的过程。
据说河南汝阳杜康村的酒泉沟,有一棵老桑树,这便是杜康发明酒的地方。杜康小时候牧羊,每天日出,就把羊赶往母羊坡放牧。晌午,就到酒泉沟吃饭看书。酒泉沟古时称空桑涧,桑树丛生。一股清泉穿林而过。泉边有棵老桑树,因年代久远,树身已空。杜康就在树下吃饭。他常缅怀祖选,饭难下咽,就把剩饭扔进桑树洞里。乡亲们见杜康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就给他送来曲粉充饥。无意中,他又将曲粉扔进了树洞。这样饭曲发酵变成了酒。杜康饮了此酒,才知酒能解忧助兴。于是他总结了经验,从此以酿酒为业。
以后人们命名的除“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还有“杜康墓”和“杜康庙”。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杜康是古代酿酒的专家。
阮籍
阮籍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他与六位竹林名士美酒清谈,演绎了一个酒林趣事,诠释了酒的价值。
阮籍饮酒狂放不堪,但最令世人称道的还是他以酒避祸,开创了醉酒掩盖政治意图的先河。晋文帝司马昭想为其子司马炎向阮籍之女求婚。阮籍既不想与司马氏结亲也不愿得罪司马氏,只得以酒避祸,一连沉醉60多天不醒,最后靠着醉酒摆脱了这个困境。
陶渊明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分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鉴,并好行侠。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幕僚,因永王失败而受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苏轼
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锐减。
欧阳修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了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叶圣陶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生爱酒嗜酒,先生酒量很大,很少有人见他醉过,但他有过两次醉酒,一次是1946年朱德总司令的60大寿,叶圣陶应邀赴宴,“酒逢知己千杯少”当时十分高兴,酒醉难以自持,被工作人员护送回家!一次是抗战期间应邀与英国教授雷纳先生较量酒量,两人“酒封对手”,一直对酌到太阳西下,最后雷纳先喝醉了,而叶圣陶却能自己走回家,当然醉倒在家里!
古代名人与酒:
1刘邦归故里酒酣而歌
刘邦年轻时就爱喝酒,他在泗水(今江苏沛县东)当亭长期间,经常到酒店赊酒,一喝醉了便倒在地上睡个不醒。
有一次,他为县里押送一批农夫去骊山服役,路途中不断有人逃走。他想,如此下去,到了目的地怎么向上级交代呢!于是,到了丰邑西边的湖沼地带,他便停下来喝酒。晚上,刘邦对农夫们说:“诸位都走吧,我也打算逃走了。”尽管这样,还是有十几个农夫不愿意走而跟从着他。刘邦喝得酒气冲天,当晚抄小路通过了湖沼地带后,派往前面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有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醉意浓浓地说:“好汉行路,有什么可害怕的!”于是赶上前去拔剑将大蛇斩为两段。又走了几里路,因酒性大发接着便倒地而睡。这就是刘邦酒醉斩白蛇的故事。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时,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称为沛公。当时辅佐他的有萧何、曹参、樊哙、张良、韩信等文官武将。秦朝在三年内很快被推翻,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争夺战,于公元前202年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登上皇帝之位。
七年后,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并挑选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酒酣之际,刘邦唱起了自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如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席间,刘邦又唱又跳,并感慨伤怀地流下了热泪,对在场的人们说:远游的人,心里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故乡。我虽建都于关中,但日夜思乡,即使千秋万岁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来的。所以我把沛县作为汤沐邑,免除全县百姓的徭役,让他们世世代代不受此苦。刘邦的一番话让乡亲们听了,非常高兴,就天天陪刘邦痛饮美酒。这样连续了十多天,在刘邦要返朝时,乡亲们还执意挽留。临别前,全城的人都送刘邦美酒,刘邦一见此景感动万分,便叫人搭起帐篷,又与大家痛饮了三天后,才不得不与大家辞行。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高祖还乡与高祖酒酣高唱《大风歌》的故事。
2超级酒鬼刘伶
酒风最具规模的当属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因嗜酒如命同与那个时代扬名至今。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伯伦,曾仕至建威参军。其人豁达洒脱,非同一般。当时流行说“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他的一生与酒同在。
据民间传说,洛阳龙门伊川县,南有九皋山,北有龙门山,东有凤山,西有虎山,四山中点缀六泉,上曰古泉,中曰酒泉,下曰龙泉,左谓凤泉,右谓虎泉,还有一个叫平泉。那时的杜康以泉水酿酒,并在九皋山下开了一个酒店,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一天,刘伶路经这里,看过了对联,便大摇大摆地走进店里说:“店家,拿酒来!”话音一落,只见店内一位鹤发童颜、神情飘逸的老翁捧着酒坛向他走了过来。刘伶看到如此美酒,抑制不住地高兴,接连喝了三杯,还未等捧起第四杯,只觉得天旋地转,不能自制,连忙向店家告辞,跌跌撞撞回到家中。
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讨要酒钱。刘伶妻子听到杜康来要酒钱,又气又恨,上前拉住杜康说:“刘伶只因喝了你的酒已死去三年了。”并要带他去见官。杜康拂袖笑道:“刘伶未死,只是醉过去了。”众人不信,打开棺材一看,脸色红润的刘伶刚好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深深打了个哈欠,吐出一股喷鼻酒香,陶醉地说:“好酒,真香!”
这故事自然是一个传说,杜康与刘伶二人非同一时代,但我们从这个“演义”出来的故事中可看出,刘伶好酒到何等程度。
刘伶是个矮子,容貌又甚为丑陋,可才气过人,他从不随意与人交往,但自从认识阮籍、嵇康之后便认定为知己。以嗜酒、豪饮而闻名于世的刘伶,积毕生之愿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颂扬以饮酒为荣,酗酒为耻,唯酒是德的饮酒思想。宋人叶梦得说:“晋人多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
3醉吟先生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其中与酒有关的作品占有突出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的劝酒诗中,《劝酒十四首》最为有名。此为咏酒组诗,共分为两题,一为《何处难忘酒》,一为《不如来饮酒》,每题各七首,主要表达求闲、求静、求无思虑、求无作为的老庄思想和佛家禅理。此外,他的《劝酒》和《劝酒寄元九》也颇不寻常。
白居易六十七岁时,写下了《醉吟先生传》。文中醉吟先生,乃是其本人。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客、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曾去游历过。
每当良辰美景他便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他经常一个人独酌,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的辛劳。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我的身心。”接下来更多的则是同朋友合饮。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酒,是如此吸引人。一场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且天色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独酌无相亲”,除了酒之外还要有知己同在,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对雪》有“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之句,为有酒无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这里,也是雪中对酒而有所待,不过所期待的朋友不像杜甫那样茫然,而是召之即来。他向刘十九发问:“能饮一杯无”这是生活中那惬意的一幕经过充分酝酿,已准备就绪,只待给它拉开帷布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对方致醉的,而这首诗本身却是比酒还要醇浓。
白居易,“陶陶然,昏昏然”,本想在沉醉中忘却世间事,但无奈“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恍惚间,“归去来兮头已白”。一代名流,于会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在洛阳城履道坊白氏本家中仙逝。时年75岁。子孙遵遗嘱,将其葬于龙门东山琵琶峰。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四方游客,知白居易平生嗜酒,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所以墓前方丈宽的土地没有干燥的时候,可见,诗人是深得后人爱戴的。
4豪放酒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李白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百姓都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流传至今。
关于李白与酒的传说很多,其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李白在长安受到排挤,浪迹江湖时,一次喝醉酒骑驴路过县衙门,被衙役喝住。李白说:“天子为我揩过吐出来的食物,我亲口吃过御制的羹汤。我赋诗时,贵妃为我举过砚,高力士为我脱过鞋。在天子门前,我可以骑着高头大马走来走去,难道在你这里连小小的毛驴都骑不成吗?”县令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赔礼道歉。
李白一生写了大量以酒为题材的诗作,《将进酒》、《山中与幽人对酌》、《月下独酌》等最为大家熟悉。其中《将进酒》可谓是酒文化的宣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如此痛快淋漓豪迈奔放。难得的是,李白在这里极力推重“饮者”。为了饮酒,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用来换取美酒,其对于酒之魅力的诠释,确已登峰造极。
饮酒给李白带来了许多快乐,他在诗中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高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要“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一会儿“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一会儿又“长剑一杯酒,丈夫方寸心”。这使我们感到酒已经成了李白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出现,把酒文化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在继承历代酒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大量实践,以开元以来的经济繁荣作为背景,以诗歌作为表现方式,创造出了具有盛唐气象的新一代酒文化。
李白六十多年的生活,没有离开过酒。他在《赠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痛饮狂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但他的健康却为此受到损害,62岁便魂归碧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就是李白,一个光照千古的诗仙酒仙。
5“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4岁中进士,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等。
欧阳修是众人皆知的醉翁,人们常常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徜徉山水之间日子过得像月白风清,很惬意,仕途也很顺利。转瞬间十几年的光阴已经过去,老来多病,好友相继过世,政治上受诬陷,遭贬斥,忧患凋零,今非昔比。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庆历间贾文元任昭文相时,常与欧阳修畅饮。贾知欧阳修饮酒时喜欢听曲,所以预先叮嘱一官妓,准备些好曲子来助兴。谁知这官妓闻而不动,再三催促,仍就无动于衷。贾文元感到很无奈。不料在宴席上,这位官妓在向欧阳修敬酒祝寿时,一曲又一曲地献唱。欧阳修侧耳细听,听完一曲,饮一大杯酒,心情十分痛快。贾文元感到奇怪,过后一问,才知道官妓所唱的曲,全是欧阳修作的词。
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请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