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得起笔,就扛得起枪!
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人到底有多厉害!
哥几个为了你九死一生。
姐要唱就唱名角!
我终于知道我龙千言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还学不出个名堂,原来我就是个武诸葛的命,打今儿起,我就要做个戎马书生,能文能武。既然老祖宗让我自己选,那我就带着弟兄们打天下,咱一块功成名就!
算命的说我是将星下凡!扔下锄头就能出将入相!
重振龙家,功成名就!
你绝对是个英雄命,而且将来还能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身在乱世理当及时行乐!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
就算把我烧死,我也认了。
我呢,只是一介女流之辈,不想当什么大英雄,只想能再英雄身边,给他做做饭,洗洗衣服。
小子,净给我玩阴的你。
你玩的是阳的。
找到你真实太不容易了,就好比唐僧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今天终于修成正果了。
马三炮!听听这名,将星下凡!我妈生我的时候,官军和土匪在外头打,三声炮响,我妈一害怕我砰就出来了!
敢情你是被吓出来的!
小家雀还想下鸡蛋,你给我在这充大个儿呢!
秀才遇到兵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_关于秀才的歇后语大全
秀才遇到兵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_关于秀才的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示例: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歇后语释义:有理说不清
其它相关歇后语:
蹲在厕所写八股文臭秀才
考上秀才盼当官欲无止境
考上秀才想当官,登上泰山想升天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两个秀才当文书字字推敲
茅房里题诗臭秀才
强拉秀才成亲难为圣人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秀才打架讲礼
秀才当兵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秀才挥笔大作文章
秀才看榜又喜又惊
秀才落陷阱埋没人才
秀才拿笤帚斯文扫地
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秀才跳井明白人办糊涂事
秀才推磨难为圣人
秀才行凶一笔抹杀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阴间秀才阴阳怪气
关于秀才开头的歇后语
1、秀才遇到兵 有理说不清
2、秀才不出门 便知天下间(比喻不出屋什么事都知道)
3、秀才推磨 难为圣人
4、秀才打架 何需动武
5、秀才的房子 尽是输(书)
6、秀才偷笔 文明人做不文明事
7、秀才背书 出日成章
8、秀才挥笔 大作文章
9、秀才偷笔 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10、秀才哭哥 凶(兄)啊
11、秀才推磨 不得已
12、秀才遇到虎 再吟诗也跑不脱
13、秀才做诗 有两手(首、
14、秀才人情 纸一张
15、考上秀才盼当官 欲无止境
16、秀才的手中 包输(书)
17、秀才落陷阶 埋没人才
18、秀才拿笤帚 斯文扫地
19、秀才闹饥荒 咬文嚼字
20、秀才行凶 一笔抹杀
21、秀才打架 讲礼
22、秀才看榜 又惊又喜
23、喜马拉雅山上摆手 高招
24、喜马拉雅山上卖牛黄 又高又贵
25、喜鹊的尾巴 爱翘
26、喜鹊落头上 红运将至
27、洗米箩里出烟 淘气
28、瞎鸡吃食 碰运气
29、瞎猫啃骨头 咬住不放
30、瞎妹子当媒人 自顾不暇
31、瞎眼鸡叼虫子 碰运气
32、瞎爷爷过河 有步数
33、瞎子背瞎子 忙(盲)上加忙(盲)
34、瞎子唱大花脸 眼不见为净
35、瞎子吃黄瓜 不分老嫩
36、瞎子吃螃蟹 只只好;个人好
37、瞎子吃汤圆 心中有数;肚里有数
38、瞎子吃羊肉 块块好
39、瞎子吹萧 莫(摸)管
40、瞎子打靶 盲目行动;没准儿
41、瞎子打瞌睡 不显眼;不知不觉
42、瞎子打锣 乱碰;敲不到点子上
43、瞎子打铁 敲不到点子上
44、瞎子戴墨镜 遮人眼目
45、瞎子戴眼镜 多余的框框;装模作样;装样子;多此一举;掩盖事实;多事
46、瞎子盖被子 东拉西扯
47、瞎子逛商店 目空一切
48、瞎子过河 摸不着边;心里没底
49、瞎子过索道 提心吊胆
50、瞎子有耳病 闭目塞听
51、瞎子架电线 胡扯
52、瞎子叫好 随声附和
53、瞎子进赌场 瞎鬼混
54、瞎子进书房 不认输(书)
55、瞎子敬神 盲目崇拜
56、瞎子看书 观点不明
57、瞎子拉二胡 心里有谱
58、瞎子拍皮球 不见起
59、瞎子骑瞎马 不对路数
60、瞎子牵着盲人走 方向不明
61、瞎子三天不洗脸 眼不见为净
62、瞎子扫坟 就这一堆
63、瞎子上山 不知高低
64、瞎子贴布告 倒贴
65、瞎子望天窗 不明不白
66、瞎子下岭 不知深浅
67、瞎子寻针 摸不着
68、瞎子坐飞机 不知高低
69、下大雪找蹄印 罕见
70、下地不穿鞋 脚踏实地
71、下轿打轿夫 不识抬举;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72、下棋丢了帅 输定了
73、下山的饿虎 一副吃人相
74、下水道安灯 照管
75、下雪天走路 一步一个脚印
76、下油锅的王八 没跑;跑不了
77、下雨不戴帽子 轮(淋)到头上
78、下雨天出太阳 假情(晴);阴不阴来阳不阳
79、夏天的扇子 人人欢喜;个个喜爱
80、夏天的萤火虫 若明若暗
81、夏天送木炭 不是时候
82、夏至插秧 晚了;迟了
83、仙鹤黑尾巴 美中不足
84、仙女散花 天花乱坠
85、先吃皮,后吃馅 老一套
86、掀菩萨烧庙宇 无恶不作
87、闲人生闲气 无事生非
88、咸菜拌豆腐 有言(盐)在先
89、咸菜缸里的秤砣 一言(盐)难尽(进)
90、咸肉汤下面 不用多言(盐);不必多言(盐)
91、咸鱼落塘 不知死活;死活不知
92、显微镜下瞧东西 一孔之见
93、陷阱抓狍子 没跑;跑不了
94、县太爷唱二簧 官腔官调
95、县太爷放屁 官气臭人
96、县太爷敲竹杠 不是好官
97、县太爷审他爹 公事公办
98、县长打老子 公事公办
99、线头穿进针孔里 对上眼了
100、湘绣被面包画册 话(画)里有话(画)
101、乡里人进皇城 头一回;头一遭
102、乡下人背篓子 歪得有理
103、香肠做链子 锁不住
104、香炉里长草 慌(荒)了神
105、香油炒白菜 各有所爱;各人所爱
106、象棋斗胜 纸上谈兵
107、象棋盘里走跳棋 不对路数
108、象棋子走在线路上 格格不入
109、象牙筷子挑凉粉 滑头对滑头
110、橡皮棍子 做不了主(柱)
111、橡皮筋 越拉越长;越扯越长
112、像皮脑袋 难开窍;不开窍
113、向河里泼水 随大流
114、向日葵的孩子 没数
115、向傻子问路 一问三不知
116、向阳坡的竹子 横生枝节;节外生枝
117、项羽砸锅 破釜没舟
118、萧河月下追韩信 为国操劳;连夜赶,爱才;谋士识良才
119、小车揽大载 力不能及;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
120、小虫吃李子 心里肯(啃)
121、小虫子啃沙梨 暗里使坏
122、小船驶进礁石群里 进退两难
123、小瓷碗里数汤圆 明摆着
124、小鼎锅想炖大牛头 好大的胃口
125、小二黑结婚 新事新办;情投意舍
126、小贩卖气球 买空卖空
127、小缸里的鱼 没欢势劲儿
128、小港湾没有船 将就着过
129、小哥俩出师 各奔前程
130、小姑打碗怨媳妇 错怪
131、小姑娘逗娃娃 嘻嘻哈哈
132、小鬼门前告阎王 找错了衙门
133、小鬼敲门 要命
134、小锅里煮猪头 盛不下
135、小孩吹喇叭 口气不大
136、小孩拿辣椒 辣手
137、小孩玩喇叭 吹了
138、小孩子打架 常事;常有的事
139、小孩做戏 啼笑皆非
140、小和尚念经 有口无心
王秀才三则
王秀才有话要说:
绝活!21世纪,你想生存,就需要有一项绝活,很多人在漫无目的的活着,他们也会说一些慷慨激昂的话,也会时不时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会义正言辞的告诉你,他们要创业!可是当问及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兴趣爱好时,他们甚至是不知道的!
没有一种营销是万能的,他们的基础就建立在产品或者说绝活的基础上。
在中国有一个词叫全面发展,其实我想说,在整体可以过得去的情况下,请着重培养一下自己的兴趣,钻研它,练就成自己的绝活!
创业,梦想,不是空喊口号,当你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时,你就不可能有一腔足够沸腾的热血,充其量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王秀才有话要说:
今天有朋友跟我沟通,他说自己很痛苦,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他说自己像个机器人,从出生到如今,他就是个好好孩子,规规矩矩,可就是找不到生活的方向,痛苦万分。
其实,这样的情绪很正常,甚至大部分人,对窗发呆时,都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洗脑,被社会洗脑,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听家里话,一定要将来好好工作,不要冒险、、、,等等,当我们的骨子里全部布满了这样的信息时,人性里本有的野性,热血,就会被束缚。你会变的战战兢兢,而不敢冒险,而失去自我果断决策的能力,变的爱依赖。
当你真的参加了工作,也只是机械般的应付生活,而没有插入一点的个人色彩进去。于此,又怎么有归属感,方向感呢!
王秀才有话要说:
有业务员问我到底该怎么样才能快速的成交客户,为什么明明看着很有意向的客户,本以为要成交了,最终却又失败了。
其实,他们就是太急了,人性都是犯贱的,而且不愿意被别人操纵,他们不喜欢按照别人的意思来做,如果你一味的催促着客户成交,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去阻碍成交,什么意思呢?比如,他说,好吧,我来试试你的产品。你不是要很开心的直接答应他,而是告诉他,虽然我们的产品好评率达到了98%,但是我还是要建议你,先买两盒产品试用一下,觉得效果不错,再大批量订购!
用草木皆兵造句 草木皆兵的意思
草木皆兵:ǎo m jiē bīng
近义词: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反义词: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用草木皆兵造句
记者在市区某超市获悉对于蒙牛和伊利这两个知名品牌市民现在有点草木皆兵。
这场瘟疫发生以来之所以迅速反复传染到世界其他地区以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战战兢兢凤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逃犯坦承在逃亡过程中终日心神不宁草木皆兵。
同一切非正义的统治者一样他们色厉内荏十分害怕中国老百姓简直害怕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
然而消费者对此抱有的恐慌心理却反向大幅上升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连遭几次挫败不用追杀敌军已草木皆兵仓皇逃命。
艾滋病的危害的确使人谈虎色变但面对艾滋病患者也不必草木皆兵惊恐万分。
然而消费者对此抱有的恐慌心理却反向大幅上升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在我军多次围剿下,这股土匪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了。
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在国内我们时刻要提防商业骗子搞得草木皆兵。
若要让自己强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风雨中历练有了真枪实弹也就无畏荆棘密布。强装的终感觉是草木皆兵。吓了自己也苦了自己。最后只能像离开土地的草和离开大海的鱼一样逐渐衰竭。
他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美国就是草木皆兵。
然而草木皆兵的阿根廷人肯定会由于总统的一时兴起而阻止他们兑换货币而更加紧张。
灾难来临前夕镇上的村民草木皆兵心神不定。
听说有逃犯逃窜到此居民一时之间草木皆兵家家自危。
经历上次的挫折他整天草木皆兵疑神疑鬼。
逃亡的日子怎么形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最贴切。
顾虑多的人草木皆兵。
我军在地道中出没无常敌人腹背受敌军心惶恐草木皆兵。
记者在市区某超市获悉对于蒙牛和伊利这两个知名品牌市民现在有点草木皆兵。
山上的匪徒惊疑不安,闻讯后草木皆兵,不知所措。
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他受了惊吓整个晚上都草木皆兵。
王永江是闯关东的后代,1872年1月25日生于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字岷源。父亲王克谦,从小就在金州城双兴货栈做学徒,因为忠厚老实,干活儿不偷懒,又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做了账房先生。
王克谦收入不多,但对未来很看好。因为儿子永江、永潮,天资聪慧,好学上进,都考上了秀才,乡亲们就以西晋文学家、天才少年陆机和陆云赞誉“王氏兄弟”,称赞他俩为“二陆双丁”。王永江还与辽阳才子袁金铠等人结为学友,“时把酒相聚,议古论今,纵谈时局”。双兴货栈的曹老板是金州城的开明富商,很喜欢永江、永潮,自己做主,把两个千金分别嫁给了两兄弟。曹老板还慷慨解囊,资助王克谦在金州南街开设了一间杂货铺,名叫“永庆和”。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897年,王永潮作为候补知县,独自到直隶省城保定府等候填补县令空缺,却因为没钱送礼、无人帮忙,苦苦等了一年多,又气又忧,急火攻心,英年早逝。 “永庆和”买卖不太好,王永江生计无着,向亲友借钱,到辽南新兴都市旅顺开设了一家“采真堂”,出售中草药。可是,由于西医大量涌入,旅顺市民比较认西药,中药不好卖,开业时间不长,药店关门大吉。王永江垂头丧气地回到金州,面对年迈的父母、愁眉不展的妻子,他高不成、低不就,在城墙上面踟蹰徘徊,手里攥着一卷《管子》,不知道人生的路该如何继续走下去…… 1907年,王永江处在几近绝望的时刻,突然接到辽阳警务提调袁金铠的一封信,请他帮助考察一下旅顺、大连等地的日本警察制度。已经35岁、一文不名的王永江不负老友委托,四处收集资料,登门向华籍警察请教,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袁金铠读后大为赞赏,推荐他去辽阳警务学堂当老师。王永江以日本警政制度为蓝本,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编写多种讲义,受到校方首肯。不久,他就被提拔为辽阳警务所长。 民国2年(1913),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通令各省选拔人才,王永江受到奉天省的推举。袁世凯召见王永江后,特令“为记名内务部存记道尹”,让国务院备案。次年,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非常欣赏王永江的才华,想让他担任奉天民政司使(即民政局长),却遭到了张作霖反对。原来,土匪出身的张作霖羽毛已丰,他家“成为全省政治中心,每日宾客如云,文武官员都有。无论与张有无关系的事情,都与他相商或征求他的意见,事先必使他与闻”。而王永江却不吃这一套,从未去过张府送礼物、套近乎。赵尔巽见事情僵持不下,就授意他主动一些。那天,王永江硬着头皮进了张府,却空着两手。张作霖听到管家的报告,故意不出来接见。王永江枯坐半个小时,拂袖离去。当晚,他就辞职回到金州,并留下了一首讽刺诗:“士元竟以酒糊涂,大耳如何慢凤雏?才得荆襄宁志满,英雄通病是轻儒! ” 1916年4月,张作霖当上了奉天督军兼省长。作为一个省长,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但他只读过三年书,很难应付各方面的问题。于是他决定仿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以重金聘用各种人才。
一日,张作霖的谋士袁金铠谈及王永江,并举荐说:“永江乃天下奇才,将军幕下诸君无出其右者。请将军直释小嫌,以就大业。”
于是,张作霖派人备礼去请王永江。王永江闻讯长叹:“张将军门前戈戟森列,我这个小小的芝麻官到了门口,可是诚惶诚恐啊!”
办事人员回到帅府,把王永江的话复述了一遍。张作霖弄不清楚王永江的话是什么意思,只好去找袁金铠。经袁金铠一番解释,张作霖哈哈大笑:“王秀才跟我这个大老粗兜什么圈子,他不就是要个面子吗?好,我给他就是了。明天王秀才进府,我亲自出迎!”
第二天,王永江如约而来,张作霖披挂整齐,笑脸相迎。见面后,他拉着王永江的手,亲切地问道:“公何来迟?”
王永江微微一笑,回答:“尚未晚也。”
为了表明自己器重他,张作霖特意吩咐副官:“告诉外边的人,我今天有贵客,谁来了也不见!”
张作霖与王永江并肩走进帅府,谈了整整一天。张作霖十分满意,拍着王永江的肩膀,说:“你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人才啊!”并任命他为奉天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警察厅厅长。
那时沈阳的社会治安是个烂摊子,警察被人骂作“巡警狗”,绿林出身的军人们横行霸道,打骂警察的事时有发生,王永江一个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岂能改变这一现状?
一天,五十三旅旅长“汤大虎”(汤玉麟)的部下宋某在平康里寻衅滋事,被闻讯赶来的警察抓进了警察局。“汤大虎”认为自己救过张作霖的命,便有恃无恐,带领一大群卫兵闯进警务处,把手枪往桌子上一拍,责令王永江放人。王永江发起了文人脾气,不予理睬。“汤大虎”面子上挂不住,立即回去集合部队,将警务处围得密不透风,一场战斗即将打响。王永江也还以颜色,立即命令警察严阵以待,并在警务处大院里架起小钢炮,随时准备开炮反击。
因事情闹大了,结果孙烈臣、张作相等人纷纷出面,要求张作霖撤换王永江,甚至武装晋见,大闹督军署;王永江以守为攻,以母亲病重为由请求辞职,返回了家乡。张作霖很少和文人打交道,一时乱了阵脚,后来他想了又想,只好做一场戏来搪塞。他桌子一拍,手指汤玉麟的鼻子,骂道:“妈拉个巴子!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你小子这么闹,是活得不耐烦了?”汤玉麟气不过,拉上自己的队伍,去了新民县。 事态平息后,张作霖将王永江从金州请了回来。不久,就调他担任财政厅长兼烟酒专卖局局长。这样做一箭双雕,既可以请王永江解决财政顽疾,又能让汤玉麟等老部下心里舒服一些,和和稀泥。“篱花落尽菜花香,浅草沿堤踏落晖。水上风来红蓼响,一双饥骛背人飞。”王永江是个很单纯的人,他信奉士为知己者用,既然张大帅这么器重他,他即无二话。于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下令清丈土地,对过去隐瞒不报的庄园、围场、牧场等,统统加征田赋,触犯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因为王永江字岷源,有人就用南方话的谐音,骂他为“万民怨”。他严肃纲纪,依法枪毙14人,风气为之一新。他主持发行公债500万元,筹集资金,创办实业……
到了1920年3月,奉天省的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不但偿还了1000多万元的债务,还有许多结余。张作霖喜形于色,对王永江说:“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他想让王永江担任省长,王永江考虑再三,婉言谢绝。张作霖主意已定,不愿收回成命。几经说服,王永江建议说:既然大帅如此器重我,我就代你办理省长事务,但不担省长之名,省长之职仍归你兼任。王永江深知张作霖是个大老粗,办理一般的事务很容易随心所欲,于是王永江提出条件:“凡省内大小官吏,悉由已任命,不许雨公干预”。因张作霖将王永江视为左膀右臂,所以他只好经常对到政府任职的小兄弟们叮嘱:“王岷源脾气不好,颇难伺候,务要谨慎”。
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并推荐靳云鹏组阁。后来,张作霖改为支持梁士诒出任国务总理,迫使靳云鹏辞职,直、奉矛盾由此尖锐。张作霖兵强马壮,决意武力对付直系。对此,王永江坚决反对。他认为,东北久病初愈,应继续搞好民生建设,不应自不量力,有问鼎中原的贪欲。但张作霖一意孤行,王永江愤笔写道:“英雄见与书生异,书生抱负济何事?”
1922年4月29日,张作霖到达军粮城,向部队下达总攻命令。5月5日,经过血战,奉军败退出关,损失惨重,牺牲2万多名,被俘4万人。6月18日,直、奉代表签订停战条约,以山海关为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直军也大部分撤回原防,第一次直奉战争宣告结束。
为了离间王永江与张作霖的关系,拆奉系的台,直系军阀吴佩孚请总统徐世昌下令免除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等职,任命王永江为内务部部长。王永江不加理睬。张作霖在日本的幕后支持下,自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三省“联省自治”,东北独立,并任命王永江为奉天省长。一年后,全省经济开始复苏;1923年,全省的税收总额高达3000多万元,扣除支出,盈余820万元。 著名的史学家傅斯年生前准备撰写一部民国史,并留下了大纲。在《循良传》一节中,仅仅收录三个人,王永江位列第一。
王永江是中国著名的理财高手。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王永江纪念文集》中,他的儿子回忆说:“父亲不仅对财政收支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并严格限制贪污腐化。对于自己除应得的薪俸外,如官银、兴业两行,年终应分给财政厅长兼两行督办的提成‘个人花红’,八万余,五万余,他都拨归公账里。”其人简朴,他的故居,与辽南普通民居没有什么不同,可惜在前几年就被拆除了,而他的著述《读易偶得》、《铁龛诗草》、《医学辑要》、《方书选粹》等,在一些图书馆内仍能查到。
歇后语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锥子上抹油——又尖又滑。
王小二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
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解释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含义: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飞蛾等昆虫都有趋光性,看到灯火会不知死活往火上飞。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含义:叶公口头上喜欢龙,当真正的龙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感到很害怕。这个歇后语是说,某些人口头上说喜欢某事,实际上不是真的喜欢。
锥子上抹油——又尖又滑。
锥子头是很尖锐的,油是很滑的。“锥子上抹油”当然是“又尖又滑”。这句歇后语是讽刺某些人人品不好。
王小二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
含义:形容人的生活情况、处境每下愈况,一年不如一年。
这句歇后语有一个故事:王秀才娶了老婆又生了一儿一女,单靠给人写字作画维持不了全家数口人生活,便只好放下架子又干起卖豆腐的祖业。由于好面子,他于买卖也不专心,所以逢到过年总是叹息:这一年怎么不如一年王秀才这句口头禅渐渐被人熟知,加上他乳名又叫小二,人们便创造出一句歇后语: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含义:事情很明显,很清楚。秃头上什么都没有,有了一只虱子,马上就会被发现。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儒林外史》第一回的开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儒林外史》所描绘的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人生追求功名利禄,古来有之。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经留下诗词,告诫世人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然而人们始终无法走出功名富贵的怪圈。
王冕就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周进的出场: 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简单的几笔,就把一个穷老塾师的神情面目勾勒出来。像“旧毡帽”表明他还不是秀才,“右边袖子”先破,表明他经常伏案写字,这些都是用笔极细的地方。而这种例子在小说中是随处可见的。白话写到如此精炼,已经完全可以同历史悠久的文言文媲美了。
《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写了一个屡试不中一个年过花甲,屡试不第,受尽曲辱,精神失常的周进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的情景:“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里一阵酸酸的。”这句话着实写活了周进的的内心活动,写出了周进苦读几十年书却毫无用武之地的痛苦。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被胡屠夫打清醒后,众乡亲都来奉承巴结了。这真道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呀。
看看范进在没中举人前的生活,却也给人以一种很压抑的心情,这一回让我想到了一个词,那就微是咸鱼翻身!范进在科举的道路上,以生命为赌注,从二十岁一直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几十年间的打击、折磨,已使他的心灵完全陷于痛苦的木然状态。因此,当一个完全相反的信息出现时,尽管这是他孜孜追求的希望,他却反而没有“力量”接受了,他的心理完全失去了平衡,他疯了。范进的疯魔,带有喜剧的一面也可以说是富有喜剧性的悲剧。范进成了举人,又中了进士之后,地位改变,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即在科举制度薰陶下形成的虚伪、做作等劣性,也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作为举人老爷的范进,因“先母见背,尊制丁忧”,在酒席上既不用“银镶杯箸”,也不用磁杯、牙箸,必换了“白颜色竹子的筷子”才肯,以此表示孝子的情状。但吃起来,他却毫无丧母之忧,抢先“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在官方理学规范下的虚情假意,一下子暴露无余。
第四回可见,吏治的腐败同样源于以功名富贵为核心的科举制度。这一制度还造就了一大批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清代科举唯有“优贡”在制度上强调优良品行以决定应举资格,张静斋为了谋夺和尚的田产,装神弄鬼,唆使地痞流氓诬谄和尚与妇女通奸。官吏之残虐是如此,地方缙绅也同样卑劣无耻。例如劣绅严致中,是个“忝列衣冠”的贡生,他在乡里强买强卖,巧取豪夺。他的一口小猪跑到王家,便以八钱银子强行卖与王家,待王家把猪养到一百多斤时,他又把猪关在自己家里,并说这猪本来就是他的。另外,有一老者黄梦统并没有借用他的银子,但他却强逼黄老汉给他利息。更为无耻的是,他雇船接回新婚儿子、儿媳时,拿普通点心云片糕让船夫吃了之后,却硬说是船夫偷吃了他的珍贵药品,以此赖掉船资。其卑劣可耻的行为,既令人鄙夷不屑,也令人愤懑不已。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高要县的监生严致和是一个把钱财看作是一切的财主,家财万贯。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打发管庄的仆人下乡,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严致和的哥哥贡生严致中,更是横行乡里的恶棍。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行凶,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范进虽然凭着八股文发达了,但他所熟知的不过是四书五经。当别人提起北宋文豪苏轼的时候,他却以为是明朝的秀才,闹出了天大的笑话。在其成为山东学道后,为报老师的恩德特提拔老师的门生荀玫。
古代的官场和现代的没什么区别,只要有关系,就能比别人有更好的机会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举制度不仅培养了一批庸才,同时也豢养了一批含官污吏。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采桑娘的主人公是王秀才和采桑娘,国家是中国。
《采桑娘》
南宋时候,北方有个王秀才,长得个子高高,相貌堂堂,又有满腹的才学,可就是一样不好:骄傲轻狂。
有回,他去京城临安赶考,路上钱掉了。他那骄傲劲儿,是宁肯饿死也不肯要饭的,当然更不屑于偷。只好瞅没人的时候摘点儿野果充饥,硬撑着往前走。这一天,他正饿得头晕,忽见前面有片桑林,心想眼下正是麦黄季节,该有桑椹的时候。赶忙跑过去一看,不由大喜:只见紫红的桑椹一嘟噜一串的,象玛瑙一样,馋得他口水直冒。到这时候,他还没忘了脸面,瞧瞧四下没人,这才攀下一根桑枝象小鸡啄米一样往嘴里送。正吃得甜呢,忽听树上有动静。往上一看,嘿!一个采桑姑娘攀着树枝儿似笑非笑地望着他。
王秀才的脸腾地红了。不过他的脑子来得快,心想反正我的脸已丢了,再也挽不回来,不如戏弄戏弄她,大家一般灰溜溜,她也就顾不得笑话我了。当下吟道:“南枝窈窕北枝长,”姑娘一听,这人北方口音,就明白了:“噢,这是说我呢。南枝窈窕北枝长,就是南子窈窕北子长,南方的姑娘身材窈窕,,北方的小伙个子高高。哼!”应声答道:“秀才肚里已绝粮。”王秀才一下被揭着海底眼,顿时张口结舌,气得转身就走。采桑姑娘不依不饶,又续了两句:“九曲明珠穿不过,回来问我采桑娘。”
王秀才桑椹没吃得几颗,自然挡不得饱,反倒把饿劲儿勾起来了,眼睛都发了绿,看见石头都想扑上去咬一口。可是他是说什么也不回那片桑林里去了,只好一步一步往前捱。眼见前面绿树丛中隐隐露出一角青瓦白墙,王秀才暗暗发誓:“到了前面有了人家,说什么也得讨口吃的,脸面是顾不得了。”可是真到了一个村庄边,他还是开不了口。一户人家一户人家地过去,到了村头了,王秀才站住了脚,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回去向人家讨口吃的。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忽见一个老头提着篮子走过来。篮子虽然盖着布,王秀才还是嗅到了饭菜香。王秀才再也忍不住了,拦住老头说:“老大爷,请……请……请给我点吃的行吗?我——”
老头打断他的话说:“不行。我这里确实有饭有菜,还有一壶酒呢。可是不能给你吃,因为我要拿它当礼物去请教先生几个难认的字。”
王秀才一听来了精神,把手一伸说:“拿来。”老头问:“拿什么?”王秀才说:“拿饭、拿菜、拿酒来。”老头说:“我不是给你说了吗?我要拿去孝敬先生的。”王秀才说:“你不用去问他了,把饭菜给我吃了,我给你说。”老头似信不信地说:“你行吗?我还是先让你看看这几个字,你认得,再吃。”王秀才一拨楞脑袋,说:“不用,天下没我不认得的字。”
老头一听,嗬?真狂得可以呀。当下说:“那好吧,饭菜可以先给你吃。不过,你要念不上来,你就得听我的安排。”
王秀才自恃才高,毫不犹豫,风卷残云般把饭菜吃得精光,抹抹嘴说:“什么字啊?拿来我看。”老头笑嘻嘻地递过一个纸团,王秀才展开一看,脸涨得通红,做声不得。老头笑了:“怎么,念不出吧?那你可得听我安排了。”从袖里摸出一块银子,约有四五两重,塞在王秀才手里:“喏,拿着,赶考去吧。”原来,纸上写的是:“南枝窈窕北枝长,秀才肚里已绝粮。九曲明珠穿不过,回来问我采桑娘。”
王秀才得此资助,顺利地到达京城。凭着真才实学,一路过关斩将,到了最后一关:皇上亲自出题选状元。皇上拿出一个盘子,掀开上面的锦袱,盘子里滴溜溜滚着一颗龙眼大的夜明珠。皇上说:“这是一颗九曲明珠,它上面穿丝线的眼儿在里面拐了九道弯。谁能想法用丝线把它穿上,谁就是今科状元。”
王秀才一听,嗬!这采桑娘够厉害啊,她能知道皇上出什么题。可是,我还偏不去问你!只见他越众而出,跪下奏道:“启禀万岁,臣有一法,可以一试。”众人奇怪:九曲明珠上的眼儿那么小,里面还拐了九道弯,丝线又那么软,怎么穿法?
只见王秀才拿了一根绣花针,穿了丝线。众人心想:“绣花针那么长,怎么拐那九道弯?”又见王秀才拿起钳子“啪!”把绣花针折得只剩下针鼻儿。众人心说:“这样短是短了,可是再短它自己也不会拐弯呀?”王秀才附耳对旁边观看的太监说了句什么,太监点头而去,一会儿拿了块黑乎乎的东西进来。王秀才把它放在地上,把穿着丝线的针鼻放进九曲明珠的眼儿里,拿着在黑东西上面轻轻晃了几下,丝线便穿了出来。原来,那黑东西是一块磁铁,这法儿是王秀才一路上想破了脑袋才想起来的。
王秀才得了状元,一来感念采桑娘对自己的帮助,二来自己并没有问她就把九曲明珠给穿过去了,需要找她炫耀一下,于是就骑着高头大马,让仆人抬着一千两银子去找采桑娘。可是在老头赠银的地方打问来打问去,都说这儿采桑娘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找谁去啊?王秀才不死心,又到当初吃桑椹的桑林里去。那里仍没有采桑娘的影子,却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
南枝窈窕北枝长,
秀才得中状元郎。
九曲明珠虽穿过,
可知九曲出我掌?
王秀才一想,是啊,九曲明珠我是穿过去了,可是那上面的九曲洞是怎么琢成的?王秀才嗒然若失,把高头大马卖了,连同那一千两银子一起捐给地方,在当地修了一座九曲桥,起名叫“状元师”,从此再不骄傲轻狂了。
一部《儒林外史》,把科举制度大背景下的古代文人写得淋漓尽致,真是道不尽的人世沧桑,说不完的世态炎凉。吴敬梓先生把世人舍命追逐的“功名”血淋淋的剖开,文人在作者吴敬梓视为“味同嚼蜡”的功名面前千姿百态,有在科举上成功的,有不曾获得功名的,有的一心要做官,有的醉心于成名,有的致力于求财,有的潜心于学问,也有的淡薄名利,更有一批相对独立的文人,游离于科举制度之外,以文会友,吟诗作赋,却江河日下,不断走向没落。倒是一批上不了正统台面的市井文人,自娱自乐,自给自足,发出了灼灼光辉。概括而言,儒林之中,有六种类型的文人较为典型。
一、功成名就型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少数人有幸取得举人和进士的功名,进入上层社会。比如常熟县的虞育德,五十岁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南京国子监博士,乐善好施,周济帮助了不少文人,声名远播。又比如周进,一个私塾老师,多年不第,教馆失业以后,难以营生,只好跟着亲戚去做生意,心中郁闷,花钱去参观贡院,一下子就哭倒在地,怎么也不肯起来。直到几个生意人合伙出钱,帮他捐了一个监生,送他去考举人,立刻就不哭了,开始说说笑笑起来。后来果然中举,又中了进士,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还动了恻隐之心,提携了老秀才范进。范进年年考,年年不中,生活困顿,过着上顿不接下顿的生活,备受亲戚相邻嘲讽。一旦高中举人,立马有人送房、送钱、送丫鬟,中举的回报太丰,直接导致范进听到好消息后发疯,还亏得老丈人胡屠夫一巴掌打醒。范进的母亲也因欢喜过度,大概是犯了心脏病或脑溢血之类的疾病突然死亡,真的是“乐死人了”。
二、攀龙附凤型
在“士、农、工、商”的社会格局下,以文人为代表的“士”,基于体面,个人生活需要昂贵的维持成本,导致文人整体处于依附地位,文人必须依附于权力和财富,否则就会出现生存危机,为世人所讥,丧失尊严。对于没能中举人或进士的秀才而言,如果不是家庭富贵,除了做一个私塾老师勉强糊口外,要想过上好生活,往往要依附权贵。匡超人自幼家贫,又喜好读书,因知县赏识抬举,拜知县为师,考中了秀才。后来由于老师被罢官,失去了荫蔽,匡超人又去投奔了专门徇私舞弊搜刮钱财的衙役潘三爷。匡超人本是孝子,德行昭著,在潘三爷那,却帮着做一些替考、伪造公文等不法勾当,并分得一些赃银。潘三爷着实照顾匡超人,还帮匡超人娶了妻子。后来匡超人的老师在京中复任官职,寄书给匡超人,要匡超人到京师去奔前程。因为要依附老师,匡超人隐瞒了自己已婚的事实,又娶了老师的外甥女为妻,而匡超人的原配妻子则在穷困中去世。匡超人自从到京投奔老师后,前途大好,开始到处吹嘘炫耀,对原来一帮文友也疏远起来。在曾经帮过他的潘三爷东窗事发时,潘三爷希望匡超人能帮忙,但匡超人怕受到牵连,再不肯去看潘三爷一眼,而潘三爷却并没有把匡超人供出来,最终保全了匡超人的前程。
三、潦倒落魄型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这些学问,主要是借圣人立说的“八股文”,除了做官,就别无大用,所以文人寒窗苦读,大都“手无缚鸡之力”,缺少营生的本领。对于家境贫寒、身无长技的文人,如果得不到资助,大都穷困潦倒。虽然有“一举成名天下闻”的可能性,但人情冷暖,终归“十年寒窗无人问”,即使是秀才,也只是一个穷酸秀才罢了。正如《儒林外史》第55回说的:“礼乐文章,也不见那些贤人讲究。论出处,不过得手的就是才能,失意的就是愚拙。凭你有李、杜的文章,颜、曾的品行,却是没有一个人来问你。”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只剩下一只下蛋鸡,老婆老母都饿了好几天,老母着范进去卖鸡,好换点粮食,结果范进连鸡都卖不出去,只会抱着鸡在市场上来回的走,连问都没人问。倪老爹二十岁考中秀才,做了三十七年的秀才,“就坏在读了这几句死书,拿不得轻,负不得重,一日穷似一日”,生的儿子养不起,只好卖给别人家,最后只能以修补乐器为业,过着惨淡的生活。一些文人为解决谋生问题,便学一些测字算命之类的“杂学”。陈和甫在这方面颇有研究,倒也结交了一批上层文人,日子尚过得去。陈和甫的儿子也好诗文,又不会营生,只好摆摊测字,挣得钱勉强自己吃饭,老婆还要岳父养着,引起岳父的不满,最后干脆剃了光头,休了妻子,“从此无妻一身轻,每日测字的钱,就买肉吃,吃饱了,就坐在文德桥头测字的桌子上念诗”。
四、呆痴迂腐型
一些文人,读了“圣贤之书”,总记得圣人之道,但世人要生活,却不能总按着“圣人之道”去行事。一个人死守着这些封建礼数和教条,就难容于世俗,不免被世人讥为迂腐。王玉辉,做了三十年的秀才,整天梦想着回到孔子所说的“礼乐时代”,一心要写几部“劝醒愚人”的“不朽之作”。王秀才女婿病逝,女儿要做一个以死殉夫的“烈妇”。所有人都反对,唯有王秀才“哈哈大笑”,大声道好,认为这是光耀千古的事迹,可以博得一个“烈女”的牌坊和名声。女儿开始绝食,亲戚纷纷哭劝其以生命为贵,只有王秀才鼓励女儿殉夫。女儿绝食身亡后,王秀才的妻子哭的死去活来,王秀才还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女儿饿死后,王秀才拜祭过了,立刻回衙门上书请表彰女儿为“烈妇”。过了两个月,上级批准,建烈女祠,过来祭奠的人不计其数。但人性并不因为“孔孟之道”而泯灭,王秀才虽然在理性上支持女儿的决定,但仍然不能抑制内心的伤感,加上妻子悲痛欲绝,触景伤情,以至于无法在家呆下去,只好跑到外地去旅游散心。
五、洒脱自乐型
读书费时费力费钱,因而读书人大都出自富贵人家。一些文人在残酷的科举考试面前放弃了努力,从做功名转向做学问,把“寒窗苦读”变成“纵情山水”、“诗情画意”、“轻歌曼舞”、“把酒言欢”和“以文会友”。最典型的莫过于杜少卿,生于官宦世家,为人慷慨,又不喜做官,好结交文人墨客,乐善好施,无论是谁,都能从他那要得大把大把的银子。即使是在困顿的时候,还把家里的东西当了请朋友吃酒,硬生生的把万贯家产挥霍一空。杜少卿的豪爽与挥霍,甚至成为亲戚和学堂的反面教材。好在他名气够大,最后还能勉强卖文度日。在杜少卿身上,可以看到作者吴敬梓本人的影子。由于为财富所负累,又饱受讥讽,对杜少卿而言,也许只有挥霍掉财产,才能在那个社会找寻到内心最后的宁静,才能摆脱宗族和礼教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文人。当杜少卿终于没钱的时候,和他交往的都是纯粹的文友了,也没有了虚伪应付。当然,像杜少卿这样极端的人毕竟少见。虞华轩秀才住在虚伪而又物欲横流的五河县,他曾祖是尚书,祖父是翰林,父亲做过太守。虞秀才自小就是神童,博学多才。五河县人唯利是图,对没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充满嘲讽。虞秀才父亲是个清官,也没有什么余财,虞秀才省吃俭用,积攒了一些钱,自己做做学问,陶冶性情,也结交各种朋友。甚至一些势利的人,虞秀才也能应付自如,倒也过得自在。
六、市井奇人型
有一个叫季暇年的大书法家,自小无家无业,整天在寺院混饭吃。他书法自成一体,用的笔都是别人用坏的秃笔,别人请他写字,他三日前就要斋戒一日,第二日还要磨一天墨,第三日才写。正所谓无欲则刚,他要是不高兴,哪怕达官贵人,也请不动他,他还要骂:“我又不贪你的钱,有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写字赚了钱,自家吃饭外,就随便送给不相识的穷人。一次下雪天,他穿一双烂鞋去朋友家,踹了人家书房一脚的泥,朋友道:“你肯写一副字送我,我买鞋送你了。”季暇年不肯,朋友厌他脏,拿出一双鞋送他,季暇年当时就恼了:“你家什么要紧的地方!我这双鞋就不可以坐在你家?我坐在你家,还要算抬举你。我都不稀罕你的鞋穿!”说完扭头就走了。等到心情好时,有时还非要给别人写字,也不要人家的钱。
还有一个叫荆元的裁缝,擅长弹琴写字,又喜欢作诗。做裁缝可以养家糊口,剩下时间作诗弹琴,自娱自乐,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诸事都由得我,倒不快活?”有时间也找老朋友,一个姓于的老者弹琴,弹到精彩之处,鸟雀闻之,都栖息枝间窃听。但荆元内心终究是寂寞的,以至弹到凄清婉转之时,到“深微之处”,于老者不禁凄然泪下。
这六种类型的文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吴敬梓先生经历了年轻时追逐功名的科举考试,在考举人失败后,既不肯依附于人,又不愿意结交权贵,开始聚集一班失意文人,挥金如土,在志趣相投的朋友中寻找快乐。等到散尽家财,穷困潦倒之时,转而追求个体内心的安宁与愉悦,无欲无求,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回到了“市井奇人”的心态,只是在“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的领悟之后,留下一声“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的叹息。
第十一回 鲁**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上
婚后,鲁**才貌双全,而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很一般,却也无可奈何。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决定再次去拜访。见面后,相谈甚欢。因蘧公孙学识太低,鲁编修担心他不能考学做官,想再娶一妾,以图再生一子。
引来老夫人的不满。鲁编修因此发病。此时,因见娄氏公子极好结交贤士,杨执中向娄氏二公子推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名叫权勿用。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腹溯 侠客虚设人头会
娄氏公子正要去拜访权勿用时,新到任的魏老爷来访。看到琐事繁多,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写了两封书信权勿用才来到娄府。
并带来一个侠客。娄公子另邀请了一些朋友陪同一起游玩喝酒一连数日。侠客骗了娄公子500两银子后不知去向。而权勿用则在原籍有案底在身,被跟随来的差役带走。娄氏公子略感失望。鲁编修被朝廷升了侍读,却高兴而亡。
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蘧公孙遇到开办帮人补习学问的课堂的马纯上,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宦成与蘧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蘧老太爷家的箱子跑了。
蘧公孙告了官,而拿人的差役知道了那个箱子是叛官的赃物后,诈走了宦成身上的全部银子,并以宦成的名义去诈蘧公孙要银子,并假惺惺提要求给双红赎身。差人没见到蘧公孙,找到了马纯上,马纯上极力要自己出银子把事情压下来。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经过讨价还价,马纯上出了92两银子,并替蘧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事情理清后,马纯上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仙人了解到马纯上当前窘迫,有意周济。给了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四十九日后即可练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
他的仆人说出了原委,洪憨仙并非仙人,只是意在周济马纯上。协助办完丧事后,马纯上在街上遇到一个拆字的少年匡迥,流落街头,无钱回家。而家中的父亲又病重,很是惨然。马纯上借与他十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要举业进学。
回家的船上,遇到郑老爹(日后成了匡迥的丈人),讲了一件事情——张氏兄弟因埋怨父亲偏袒小儿子而打闹。被父亲告官后,老大老二上下使钱,并冒充父亲的名义撤了诉。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强占他父亲的宅子,一病不起,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后,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安慰三叔。并拿马纯上给的银子做个小买卖,以补家用。
村里失了火,匡超人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到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望了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纯上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过胡缜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
他们一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拿住。本篇体现了大财主的儿子胡三公主的吝啬、文人的虚假才学及酒后的丑态。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匡超人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他很爽快,头脑灵活,专替人解决难题挣钱。有个大户人家的丫头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财主看中,愿出二百两银子。潘三爷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官府,假刻公章,把事办成;
施美卿想把弟媳卖与别人,却误把妻子送了出去,对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但又没卖弟媳手续,欲出些银子了却官司,潘三爷同样把事办成了;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划,由匡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
匡超人也因此得到了二百两银子。因此买了房,并由潘三爷保媒,介绍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大给弟弟来信,让其去温州应考,考中。同时,他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陷一事,核实释放,并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超人来信,邀请过去。潘三爷终于作案太多被拿下监。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哥,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是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
办完事后,他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体现了匡超人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之情、不念旧友情、好吹嘘抬高自己的丑态。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写作特点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等。
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
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中王秀才是王氏兄弟。
王德、王仁两位王秀才是严监生的大舅哥,惯会上纲上线,擅长将妹丈家的赵氏如夫人扶正事宜与纲常大纪紧密联系起来,为其奠定理论基础。当然前提是妹丈得肯花点血本,至于自家妹子,反正也是要死的人了,何况她死了自家老婆还可以拿回点首饰做遗念。
这兄弟俩思想一致,言行合拍,张罗“扶正大典”,一般的“义形于色”;落后严贡生来霸占家产,向前逢时遇节受过赵氏多少好处的两位舅老爷,又是一般的如泥塑木雕。
背景介绍
在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王德、王仁两兄弟是与严氏兄弟几乎同时登场的又一对兄弟。其中,严贡生和严监生两兄弟性格品行完全不同,而王氏兄弟俩则是性格品行完全一样,如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两个人。两兄弟主要出现在第五、第六回中,虽然描述的文字不多,但其形象却被塑造的非常鲜明。
兄弟两人都是禀生(考中秀才时,名列排行榜前列的可以递补为禀生),算是秀才中的优等生了;所从事的职务也是在私塾教书育人,而且是铮铮有名。按道理来说,这样饱读诗书之人应该为人师表,然而这对兄弟却是“无德无仁”之人。
作者在赋予这兄弟俩名字时,就寓有讽刺之意,也就表明他俩都是“无德无仁”之人。王者,亡也;王德、王仁也就是亡德、亡仁,即“无德无仁”。
王德字于据,王仁字于依,两人的名与字都是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之中:“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人要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