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店铺管理方面书籍????? 5分
卓越店铺管理的23个流程和21个标准--从单店到连锁的经营秘笈
作 者:冯功军 著
出 版 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店铺分级管理(零售商学院 中国零售业提升业绩必选培训教材)
作 者:朱效良 编著
有谁看过关于店面运营与管理方面的书籍?推荐几本了,拜谢!!!!
楼主好!看到你呢这个问题我必须说咯:
--圈人、吸客--是两本非常值得看的关于店面管理的教练型书籍。全部是实实在在的方法直接拿来就用。
作者,李占宗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
我买过了,网上都可以找到,自己去搜吧。
请推荐几本的比较好的关于店面管理的书籍
中小店铺规范管理
作 者:张尚国 著出 版 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店铺管理实战手册-浮店铺经营管理培训教程
作 者:张涛 编著出 版 社:中国大地出版社
想看一本关于店面管理与营销的书在哪个网站看
。。。。。。。。。。。。。。。。。。
开了两家专卖店,想学习点店面管理的只是,看些什么书呢 50分
店铺实地教练技术(一线教练手把手让你的店铺 10倍赢利,光盘内容拿来就用!)
作 者:梁闰仪 著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小饭店管理整个店应该看什么书
看书没有什么意义!管理是问!建议你看我接下来:小影,内涵段子,的讲课:龙阿哥888
我想学习店面的管理,营销,筹划,请问看什么书好啊,推荐几本啊
不管开什么样的店铺,都要会做:商业计划书策划与编撰
一、什么是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是公司、企业或项目单位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之目的,在经过前期对项目科学地调研、分析、蒐集与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格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而编辑整理的一个向读者全面展示公司和项目目前状况、未来发展潜力的书面材料。它有别于传统的《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考虑问题更全面,更注重操作性、更强调经济效益,也有不同的格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另外二者所针对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前者是针对我国各级 和其它有关部门的要求而整理的书面材料,而商业计划书是针对各类潜在的投资者而一开始就需要准备的一项最重要的书面材料。并且,如果国际融资是你融资计划的一个范畴,那么你一定要准备一份英文版的商业计划书。
二、为什么要撰写商业计划书?
从广义上来讲,因为所有公司、企业的项目在运作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这样那样的风险,单是从经济层面来考虑,也没有100%的保证。所以,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都会把所有的项目看作风险项目,把准备投资的公司、企业看作风险企业。国内外融资方式虽说有很多种,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们都应该归属于风险投资这个大范畴。美国的一位著名风险投资家曾说过风险企业邀人投资或加盟,就象向离过婚的女士求婚一样,而不像和女孩子初恋。双方各有打算,仅靠空口许诺是无济于事的"。对于正在寻求资金的风险企业来说,商业计划书就是企业的电话通话卡片。商业计划书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投资交易的成败。
企业整理、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也是首先把该项目推销给企业和企业家自己的过程。作为连你自己都不相信的商业计划,你是不可能推销给别人的,更不用说精明过人的国内、国际投资者。反过来,即使一个实际上很好的项目,如果没有通过商业计划书这一众多投资者认可的文字方式充分展示出来,其结果很可能仍是把项目留给了企业家自己。其次,商业计划书还能帮助把计划中的风险企业推销给风险投资家,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招商融资,谋求更大发展。最后,对已建的风险企业来说,它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定下较具体的重点和方向,从而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招商融资没有商业计划书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样没有一个正规、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那也是希望渺茫。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所有投资者首先面对的是您的商业计划书而不是您的项目。
三、商业计划书的格式与内容:
⑴项目背景
⑵项目管理:机构、人员、经营范围、注册、股权、资本等;
⑶产品介绍:创意、规划、设计、特性、功能、优势等;
⑷项目投资计划:投资估算、资金来源、融资和资金筹措、资本构成等;
⑸项目市场研究调查:国家政策及趋势、行业发展趋势特点、市场发展趋势特色、市场细分、目标群分析、市场预测等;
⑹项目定位:定位及系统、品牌、市场定位(目标群)等;
⑺项目规划:规模、进度、产品计划、其它、选址、建设等;
⑻项目营销计划:营销组合、营销策划、市场推广计划、媒体、促销、招商等;
⑼ (9)财务计划及财务能力评估:成本、费用、销售、利润、现金流量表、收益率、保本点、敏感性因素等;
⑽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绩效、福利、培训等;
⑾投资风险分析:风险因素、基本对策、措施
注:以上“计划书”分为“简案”与“特案”(深度)两种编制性质;
①简案文字在10000字以下;特案文字在15000-30000字
②简案内容只做概况性分析和总结,不做具体>>
要当店长了,想看书,就是初步的管理,小管理,应该看哪些书呢?我这
博弈论~很好的书,看的累了还可以看看宫心计,现在最新的。
朋友们,帮介绍几本经典的 有关店铺管理类的书籍。先谢谢了!
1000个赚1000元钱的办法,巴菲特非常喜欢看的一本书。
孙子兵法
求推荐一本“如何做好零售店长店长”的书(或者关于管理的好书),书的看点详细点,可加赏分,万分感谢。
顶尖店长这样当(雅戈尔、鄂尔多斯、国美、海尔、太平洋百货…众多知名品牌口碑相传的店长提升秘籍。)
作 者陈待忠,陈咏雪 著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牌店长达标手册(第二版)
作 者冯建军 著
出 版 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沃伦·巴菲特 和 查理·芒格 两个天才的故事
人说,商场是尔虞我诈的战场。每一个企业家,都是孤独的。 但是其实,世界有另外一种运作的方式。巴菲特和芒格,用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友情,向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模板。
巴菲特望着芒格
2019年, 沃伦·巴菲特 在《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上,排名 世界第三。
他的财富是 825亿美元 ,折合 5550亿人民币 ,和排在前面比尔·盖茨,相差无几。
其实早在2008年,巴菲特就已经当过世界首富。那一年,他以620亿美元,力压蝉联多年首富宝座的盖茨。
巴菲特的公司,叫 伯克希尔·哈撒韦 ,由于它不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大部分人都没听过。
但是,这家公司当前市值5263亿美元,排名世界第6。在它前面的,是 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脸书 ,在它后面一位的,是 阿里巴巴 。都是世界知名的互联网或高科技企业。
伯克希尔,是一家投资公司。
与比尔·盖茨通过为别人提供产品赚钱不一样,巴菲特通过 钱赚钱 。
事实上,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人,被称为 “奥马哈的先知”、“投资之神”、“股神”。
但巴菲特却说:
(有一个人),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很多。
……显然正是由于他对我们的教导,伯克希尔才得以成为一家更具价值而且受人尊敬的公司。
比尔·盖茨评价说:
如果没有他,巴菲特恐怕很难做得这么好。
巴菲特的儿子说得更直白:
我爸是我见过的人里面第二聪明的,排第一的,是他。
更令人称道的,是巴菲特和他毫不掩饰的兄弟友情。
巴菲特对记者说:
我俩都清楚,我们简直是天造地设! (We knew we were sort of made for each other)
媒体提起他时,常用定语是“巴菲特的右手”(Buffett’s right hand);提起他俩时,常用的词是“那一对儿”(the pair)。
巴菲特和他,已经相识一花甲,共事半世纪,从未吵过架。他们共同缔造了富可敌国的伯克希尔帝国,携手登上福布斯富豪榜。
看到他俩的照片,你会突然想起一句诗: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芒格望着巴菲特
他,就是巴菲特的终身挚友和最佳合伙人, 伯克希尔公司的二把手,查理·芒格 。
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巴菲特与芒格的传奇人生,以及他们的惊世友谊。
1
巴菲特
(1)青少年
在美国广袤的中西部,有一片高平原,其中最大的一块平地,原是北美印第安人的栖息地,现在叫内布拉斯加。
在内布拉斯加东部,密苏里河的西岸,曾经有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叫“陡岸上的居民”,发音是Omaha,即奥马哈,后来美国人在这里建立城市,就以此为名。
巴菲特就出生在这里,那是1930年。
他的爷爷经营一家杂货铺。爸爸做证券生意,后来当选为国会议员。
巴菲特小时候就特别乖,被公认为让大人省事的小孩。他最爱的玩具是存钱罐,最爱的游戏是与数字有关的一切活动。
7岁那年,巴菲特从奥马哈公共图书馆借到一本书:《赚到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介绍了一些普通人怎么发财的案例。巴菲特看了这本书,心潮澎湃,大声向家人宣布,我一定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
巴菲特的性格是说做就做。从这以后,巴菲特开始挨家挨户推销可口可乐、口香糖和报纸赚钱。闲暇时,还到爷爷的杂货铺去打工。
10岁那年,巴菲特的爸爸带孩子们去纽约游玩,出乎他意料的是,巴菲特对游乐场、动物园完全不感兴趣,却缠着爸爸带他去华尔街参观证券交易所。
11岁,巴菲特开始炒股。14岁,巴菲特就知道怎么做税务统筹,并通过合理申报得到了35美元的退税。
在巴菲特12岁那年,他的爸爸当选了国会议员,全家搬到华盛顿去居住。但巴菲特还是坚持在奥马哈念完了小学(八年制)。后来,他进入了华盛顿著名的伍德罗威尔逊高中。
高中毕业时,巴菲特满脑子想的都是做生意,根本就不想上大学。可是他爸爸非常坚持,他只好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就读。他在这里呆了两年,并加入了该校的兄弟会社团“阿尔法西格玛坏”(其中最后一个字请用福建或湖南方言发音),这个社团类似耶鲁的“骷髅会”,是精英学生的秘密社团。
在沃顿两年后,巴菲特转到爸爸的母校内布拉斯加大学就读,拿到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他爸爸还想让他继续念哈佛,但是巴菲特的申请失败了,他转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
在哥大,他师从投资大师、现代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汉姆,学到了高超的投资技巧。并在几年后加入格雷汉姆的公司,在格雷汉姆退休时,接管了他的客户。
(2)事业
21岁硕士毕业后,巴菲特提出要在华尔街工作,但是他爸爸和格雷汉姆都反对。
巴菲特对格雷汉姆说,要免费在他公司工作,格雷汉姆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巴菲特只好先到爸爸的公司做了一个投资销售员,直到3年以后,格雷汉姆才最终接受了巴菲特的求职,让他在公司做证券分析师。
巴菲特在这里历练了两年。
两年以后,格雷汉姆宣布退休,公司不做了,客户交给巴菲特运营,自己专心搞学术去了。
所以,巴菲特是格雷汉姆真正意义上的“关门弟子”。为了感谢和纪念格雷汉姆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巴菲特把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起名为格雷汉姆。
26岁那年,巴菲特成立了自己的合伙公司,开始了独立投资生涯。
他先是找自己的亲戚朋友筹款,由于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个聪明能干又靠谱的人,很愿意把钱交给他管理。
巴菲特承诺,给他管理的钱,每年可以得到不超过4%的固定收益。除此之外的额外收益,75%归投资者,25%归巴菲特。除此外,大家不得过问他是怎么投资的,只能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听他的主动汇报。
由于巴菲特的投资确实有一套,交钱给他管理的人,都赚到了远高于国债收益率的钱。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巴菲特管理的资金池子越来越大。
32岁那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1025万美元,提前实现了自己在7岁时许下的,35岁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
35岁时,巴菲特收购了一家纺织企业,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但巴菲特很快发现自己似乎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被陷在纺织业务里了。一直到很多年以后,巴菲特还对此耿耿于怀,并称之为自己“最糟糕的一次投资”。
不过,在这一年,芒格开始和他一起做投资,他们共同买进一家叫“蓝筹印花”的公司股票。从那以后,他们一直紧密合作,到现在已经超过50年时间。
巴菲特和芒格很快就认识到收购伯克希尔的错误。1967年,他们带领伯克希尔进行了变革,大力拓展保险和其他投资业务。伯克希尔渐渐变成一家投资公司,并成为巴菲特最主要的投资平台。
伯克希尔开始了狂飙的历程。通过一系列深具远见的投资操作,伯克希尔的年均收益率达到了惊人19%。
1965年,巴菲特以每股1486美元的价格收购伯克希尔。
到1996年5月9日伯克希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每股的价格已经涨到33400美元。而到今天(2019年4月30日),伯克希尔的股价已经涨到32万5千美元,是全世界价格最高的股票。
如果你1965年跟着巴菲特一起投资伯克希尔1000块钱人民币,到1996年,你将拥有225万人民币,到2019年,你将拥有2187万。
2008年,78岁的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2019年,巴菲特的财富达到5550亿元人民币。他是唯一一位凭借投资进入世界前10的大富豪。
(3)爱情
19岁时,巴菲特迷恋上了一个叫贝蒂的女孩,但是贝蒂喜欢一个弹尤克里里的男孩。为了竞争,巴菲特也开始了学这种乐器。虽然女孩没能追上,但尤克里里成了他终身的爱好。直到现在,带着黑框眼镜、给宾客弹奏尤克里里,是这位长者乐此不疲的活动。
巴菲特的表演
第二年,巴菲特利用新学会的尤克里里技能,对另一位女孩苏珊开始了穷追猛打。
和贝蒂一样,苏珊也在和另一个男孩约会。不过这次巴菲特没有放弃。他先是和苏珊的爸爸成为朋友,经常去他家玩,他弹尤克里里,苏珊的爸爸弹曼陀林琴。
有时,苏珊爸爸妈妈会故意躲出去,好让两个年轻人有机会在一起。
巴菲特契而不舍地去苏珊家串门,哪怕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还经常跑回来看望苏珊。
追了两年,苏珊终于答应了巴菲特的求婚。
从此以后,两个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童话故事一般是这样结尾。但是现实生活不会。
巴菲特40多岁时,和一个酒吧女招待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同居了。
苏珊对此并无异议,事实上,这正是她安排的。为了追求自己的歌手职业,苏珊住到了旧金山,距离奥马哈2千多公里。她请一些朋友帮忙照顾巴菲特,其中包括阿斯特丽德。
在苏珊离开后,阿斯特丽德就开始经常给巴菲特送自己在家煲的汤,一年以后,她搬进了巴菲特的家。
当巴菲特要去看望苏珊时,阿斯特丽德会帮助他收拾行李,没有一丝嫉妒。她还经常会出现在苏珊身边,微笑、交谈,甚至手挽着手。
巴菲特对这种三角关系并不忌讳。甚至,在他们给朋友寄出的圣诞贺卡上,落款是:沃伦、苏珊和阿斯特丽德。
苏珊于2004年去世。在此之前,她一直都是巴菲特妻子。不管法律意义上还是公开场合。
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于2006年结婚,在同居近30年之后,他们终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2
芒格
(1)青少年
从巴菲特家开车西行5分钟,或走路半小时,就是芒格小时候的家。他俩都是在奥马哈出生并度过童年时期。不过,当时的奥马哈虽小,他俩却从来没见过。因为芒格比巴菲特大6岁。
芒格的爷爷住在隔壁林肯镇,是当地唯一的一名联邦法官。芒格的父亲是一名律师。为了避免“爸爸当法官,儿子帮人打官司”的腐败嫌疑,他不得不从林肯镇搬到奥马哈。1924年新年第一天,芒格出生在那里。
小时候的芒格有点阅读障碍,他妈妈耐心教导,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成功使他爱上了读书。后来,芒格平均每天都要花2/3的时间在读书上面。以至于孩子们称他为“行走的书架”。
芒格5岁时,美国陷入了长达4年的经济大萧条。他们家也受到严重冲击,过了一段苦日子。
所以,芒格很早就出去帮忙打零工。他打工的地方,正是巴菲特爷爷的杂货店,他未来的终生挚友巴菲特,后来也会到同一家店打工。
巴菲特的爷爷是个很严厉而小气的老板。他要求芒格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期间不能吃饭,不能休息,每天的工钱是2块钱。这段打工经历,后来成了巴菲特和芒格回忆童年时,共同吐槽的谈资。
17岁时,芒格从当地著名的中央高中毕业,离开了奥马哈。从此后,奥马哈永远成了故乡,芒格只有在探亲访友时,才会短暂回来住几天。
芒格上的学校是密西根大学数学系。不过没多久,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卷入二战。第二年,芒格也被征召入伍。
由于入伍时的测评分很高,芒格被派往其他大学学习气象学,军队拟将他培养为一位气象预报员。他先是进入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后来转到CalTech,传说中的加州理工学院(“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任教的学校)。
加利福利亚
加州理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小城帕萨迪纳,这里风景优美,芒格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地方,此后的几十年,他就在此定居。
在气象学课程结束后,芒格被从温暖的南加州派往又黑又冷的阿拉斯加驻防,直到战争结束。
美国政府为战场上退下来的百万军人设立了《美国军人权利法案》,支持退伍军人上大学。
芒格虽然没有拿到本科毕业证,但他对自己充分自信。准备走和爸爸一样的道路:去读哈佛大学法学院。
不过,和巴菲特的命运一样,芒格被哈佛大学无情地拒绝了。
好在芒格家里有关系。他找了自己的同乡,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庞德。通过庞德走后门,芒格才得以进入哈佛法学院。
不过,芒格没有给庞德丢脸。在哈佛,他第一年就拿了奖学金。毕业时,是以“magna cum laude”的荣誉拿到法律博士证书。这个拉丁语意思是“极大的赞誉”,只颁给学院前4%(12/335)的学生。
在哈佛期间,他和太太南希还生了一个女儿,那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名叫莫莉,养在学生宿舍。由于地方太小,莫莉的婴儿床,要放在浴缸里。
24岁那年,芒格带着法学博士学位、太太和孩子,回到帕萨迪纳,加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2)悲伤与转折
时间进入1950年代。那是美国二战后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后来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幸福的10年。
但是对芒格来说,显然不是。
1953年,芒格和南西离婚。这时,他们已经有3个小孩。
1955年,芒格的长子泰迪,因为白血病,不幸夭折。
那一年,芒格31岁。据他的朋友李克·古瑞恩描述:
“他说他的儿子正躺在病床上慢慢死去,他走进去抱了他一会儿,然后跑到外面沿着街道边走边哭。”
芒格用了很长时间,才走出丧子的伤痛。然后,1959年,父亲又去世了。
好在悲伤的1950年代也快过完了。
正是回去料理父亲葬礼的过程中,芒格经人介绍,认识了巴菲特。他们一见如故,结下了终身的友谊。
在巴菲特的影响下,芒格在加州成立了一家投资事务所。不过,他的主业还是律师。1962年,他和6名律师合伙成立了律师事务所。这家叫芒格、托尔斯和奥尔森(MTO)的律师事务所至今还在,是加州有名的律所。其中一名合伙人希尔斯,后来还成了美国证监会的主席。
虽然一个在帕萨迪纳,一个在奥马哈,但是芒格和巴菲特每天都通电话,有时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
巴菲特极力劝说芒格放弃律师业务,专心做投资。他觉得做律师对芒格来说太屈才了。
1965年,41岁的芒格听从了巴菲特的建议,退出律所,开始专心和巴菲特做投资。
1978年,在和巴菲特已经合作多年之后,芒格正式担任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
虽然伯克希尔公司是巴菲特和芒格一起做大,但是芒格非常满足于当巴菲特背后的那个男人。他占的股份,比巴菲特少很多。
与巴菲特相比,芒格喜欢低调,不愿意在聚光灯之下。他自称,他的财富目标是永远保持在福布斯富豪榜名单之下的位置。所以,他的排名以500多名的情况居多,有一年,他的名字冲到了前二百多名,据说他还为此不高兴。
2019年,芒格的财富是17亿美元,在福布斯排名第1425位。他应该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3)爱情
和巴菲特一样,芒格也是两任婚姻。
他的第一位太太叫南希,是妹妹的大学同学。
当时,芒格在加州理工读书,南希在不远处的斯克利普斯学院读书。
南希是一个漂亮活泼的女孩,在芒格的妹妹介绍他俩认识之后,他们一见钟情。
由于芒格很快要上战场,战争的悲情催生了爱情的浪漫。在那时,年轻的恋人们,常常面临着一别就是永久的伤痛。
所以,在认识才几个月的短短时间内,芒格和南希不顾一切地结了婚,并很快生下第一个小孩。那一年,芒格21岁,南希19岁。
他们经历过离别,然后又一起在哈佛大学度过艰苦日子,终于迎来了在帕萨迪纳的稳定日子。
可是,苦尽却没有甘来。当生活终于安定时,当时的激情却再也找不到了。两个人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女儿莫莉回忆说,他们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大吼大叫,瞎子都看得出来,他们不快乐。
29岁那年,芒格和南希离了婚。
房子和财产都给了南希,芒格净身出户,住到大学俱乐部的单身宿舍。
好在,芒格不久后又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女人。
巧合的是,这个女人,也叫南希。
南希·巴里·博斯威克把芒格从离婚和丧子的悲痛中拯救出来。
他俩是通过相亲认识的。
和芒格一样,南希也是离异,有两个孩子。
这一次,芒格终于找到了幸福。
他和南希·博斯威克(婚后按美国习俗改名为南希·芒格)的孩子评价说:“在第二次婚姻中,爸爸妈妈都找到了第一次婚姻中缺乏的东西。”
芒格和南希各自带了2个小孩,然后又共同生育了4个,组成了一个超级大家庭。
他们一直相伴55年,直到南希于2010年去世。
当然,与芒格相伴时间最长的,还是巴菲特,从35岁相识,现在已经60年了。
3
巴菲特与芒格
(1)人生初见
1957年,巴菲特的事业刚刚起步,他还要过51年才能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
当时,巴菲特管理的投资基金,只有30万美元的规模,全部来自于信任他的亲戚。
相对于巴菲特的抱负和能力来说,这个数字实在是小的可怜。而只有亲戚的投资,没有社会资金,巴菲特的公司,还谈不上是一家市场化的企业。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去拉投资。
那天晚上,巴菲特去镇上的医生戴维斯家里,费尽口舌,想让他投1万美元进来。
巴菲特注意到,戴维斯医生似乎并不感兴趣。他讲得口干舌燥,戴维斯却听得心不在焉。
谈完以后,戴维斯医生说,我要和太太商量一下。
销售员都知道,“要和太太商量一下”,是拒绝的一种委婉托词。当客户这样说时,生意一般是要黄。
巴菲特也觉得没希望了。
很快,戴维斯夫妇就决定了。他对巴菲特说:我投10万美元。
巴菲特惊呆了。
顾不上失礼,巴菲特问戴维斯:“我看到您刚才根本就没有认真听,为什么您会决定投钱给我呢?
戴维斯医生说:“因为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查理·芒格。”
这是巴菲特第一次对芒格这个名字留下深刻印象。他很想知道,这个能让人如此信任,以至于自己只是和他有点相似,就能得到别人大笔投资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
2年以后,巴菲特终于如愿以偿。
1959年,芒格回家处理父亲葬礼事宜。他小时候的玩伴,戴维斯医生的儿子,跟他说,介绍一个朋友给你认识,你们俩很相像。
那天晚上,巴菲特走进约定的地点珍妮咖啡馆,见到一个人在高谈阔论,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据旁观者称,巴菲特那天出奇地安静,平时酷爱主导谈话的他,一个晚上都在耐心地听别人说话。
那个谈话的人,就是芒格。
巴菲特后来回忆说,听了一会儿,芒格被他自己讲的笑话逗得在地上打滚——我也一样。
这是真正的一见钟情。他们彼此都对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交谈得意犹未尽。桌上的其他人对他们来说似乎都不存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对方。
第二天,他们又相约在一起。两个人之间的话题谈不完。芒格拉着巴菲特只顾聊,当别人要开口说话时,他还不耐烦地挥手示意别人不要打断他俩的聊天。
一个月后,巴菲特专程飞到加州去看芒格。芒格在家里接待巴菲特,并且把他介绍给自己认识的富豪们。巴菲特的客户,有很多都是芒格圈子里的人。可以说,是芒格把巴菲特从内巴拉斯加平原带到了富庶的西海岸。
巴菲特与芒格初次见面的咖啡馆谷歌地图
(2) 事业绝配
芒格最崇拜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写过一篇妙文:《选择爱人的建议》。
在文中,富兰克林建议年轻人要选择比自己年纪大的女人作为爱人,并且提出了8个理由。
巴菲特借鉴了这篇文章,提出了《选择合伙人的建议》。
他说:
1要选择比你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
2他不会在你面前炫耀他的高明;
3在你犯下重大错误的时候,他不会事后诸葛亮,也不会生你的气;
4他应该慷慨大方,会投入自己的钱并努力为你工作而不计报酬;
5他能够在漫漫长路上与你结伴同游,给你不断带来快乐。
巴菲特说,我很早就建立了这个原则,并决定完全遵守。而全部符合我这些特殊要求的人,只有芒格一个。
富兰克林在《选择爱人的建议》中,提到选择一个年纪比你大的爱人的8个理由,最关键的一个是:她会很感激你。
巴菲特说,我不知道芒格是不是因为其他7个标准而选择了我,但我绝对符合富兰克林的第8个标准:我对芒格的感激,无以言表。
巴菲特确实有理由这样说,因为芒格对他的帮助,的确很大。
巴菲特是师从格雷汉姆起家。但是,师从格雷汉姆,最多只能成为格雷汉姆。
是芒格让巴菲特在格雷汉姆的投资哲学上继续升华,形成了巴菲特—芒格投资哲学。因为有了芒格,巴菲特才成其为巴菲特,而不是格雷汉姆第二。
芒格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思考和投资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框架。
巴菲特开玩笑地把芒格称为“令人生厌的说不先生”,因为芒格一天到晚对他的想法“say no”。
但是,只要芒格说不的事情,巴菲特绝对不做。他把芒格看作是投资的最后一道关,只要芒格不看好的,他就不投。
共事50多年,他们从来没有吵过一次架。
巴菲特最爱用的一句口头禅是“查理和我”(Charlie and I)。
每一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他俩永远都是坐在一起,你唱我和。
巴菲特个人传记《滚雪球》的作者评论说“到最后,他俩能互相读懂对方脑子里的东西,无需说话,只靠心灵感应就可以。”
芒格对巴菲特,也绝对是真爱。
他的太太南希回忆说,第一次与巴菲特会面那天,芒格一回来就兴奋地说,今天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朋友。
芒格每年夏天都会带全家人去明尼苏达州的星岛度假。当有客人来时,都是他的儿子去接,但是巴菲特来的时候,一定是他亲自去接。
有一次,芒格开着船接巴菲特,结果把船弄翻了,巴菲特差点淹死。
后来,芒格专门自己设计建造了一艘超级游艇。不过,巴菲特再也没去过星岛。
是巴菲特发现了芒格在投资上的才能,并且极力劝说他放弃法律,做投资。
芒格后来回忆说:“我从巴菲特那里得到的最好建议,是不要再搞法律。他说法律当个爱好还行,当成事业就太蠢了。”
对此,巴菲特解释说:“因为(搞法律)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能。”
芒格特别重视金钱,不是因为爱钱,而是觉得金钱能帮助他自由和独立。
显然,做投资,尤其是和巴菲特一起做投资,是实现自由和独立的最好方式。
巴菲特给与芒格的,不仅是知遇之恩,更是发挥才能的平台与机会。
而芒格,也绝不会因为自己的贡献而邀功。他心甘情愿地躲在巴菲特背后。看着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得到的财富是自己的几十倍,完全不嫉妒。
如同巴菲特所说,他们的确是天造地设,天作之合。巴菲特学的是商科,没有法律经验;芒格学的是法律,没有投资经验;巴菲特喜欢出头露面,与人交往;芒格喜欢低调行事,安静阅读。两个人完全互补。
正是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伯克希尔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投资的奇迹,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公司。也是世界前10大最有价值企业里面,唯一不做实业,完全以钱生钱的公司。
4
人生难得是知己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常常看到热血沸腾的共创大业、荡气回肠的兄弟情深、感人肺腑的高深流水。但是,把这三个都结合到一起的,极其罕见。
巴菲特和芒格做到了。
我们知道,厉害的人,内心都很高傲。
有巴菲特那种能力与成绩的人,谁会愿意把自己的助手捧得那么高,高到几乎成为自己人生导师的地步?
像芒格那么睿智和有才的高手,谁会愿意只当一个配角,在两人共同努力赚取的财富中,让对方取得825亿,自己只取17亿?
太难,太难!
相反,在太多太多的合作关系中,我们见到无数的互相提防、居功自傲、争权夺利,甚至反目成仇。
当你环顾四周,你就会觉得巴菲特和芒格的故事,有多么弥足珍贵。
刘震云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深刻描写了人类的孤独:你找遍全世界,愣是找不到一个能真正懂你的,能说得来的人。
我特别羡慕巴菲特和芒格。不是为他们创造的财富,而是为他们之间这么美好的一种关系,为他们彼此能找到一个聊得来的人。
人说,商场是尔虞我诈的战场。每一个企业家,都是孤独的。
但是其实,世界有另外一种运作的方式。巴菲特和芒格,用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友情,向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模板。
在我做咨询的过程中,我也碰到过这么一对。
董事长和CEO共同创业11年,从未红脸。董事长读书不多,但是知人善用,对CEO完全信任。CEO能力超群,好学上进,甘当配角。他们一起把公司从几十万收入,做到现在二十多亿,公司还在快速发展中,即将成为行业领头羊。
也许他们的事业做不到巴菲特和芒格那么大,但是我相信他们内心的富足,不输于人。
也许,把你的心向世界打开,对人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你能够找到自己的芒格,或者巴菲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以下内容都是从网络中搜罗而来:
好高骛远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总是有很多的读者在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也一向在发奋,为什么还是不能成功?我就应怎样发奋才能够把理想变为现实?最近甚至有一个中年兄弟姐妹也在困惑:是不是自我的走的路子不对呢?不然,为什么20年过去了,自我依然在成功的门外徘徊?
1871年的春天,英国蒙特瑞综合医科学校的学生威廉斯勒,也对自我人生中的问题感到很困惑。他不明白就应怎样处理远大的理想和具体的身边小事,一个人就应有什么样的做事态度才能成功。他渴望成功,但对手边的小事又觉得没有什么好处。他甚至以为此刻的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没什么值得去用心的。因而他的成绩也每况愈下。他找他的老师探讨这些困难的人生问题。他的老师推荐他阅读哲学家卡莱里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老师说,他的书里或许有答案帮忙你解决问题。
威廉斯勒是一个意志很坚定的青年,他一向不崇拜大人物,更不坚信所谓的名人名言,对许多问题一向有自我的独到见解。但既然是老师推荐的,他想或许真的有用,于是拿过书漫不经心地浏览起来。
突然间,书中的一句话让他眼前一亮:“最重要的,就是不好去看远方模糊的东西,而是要做手边最具体的事情。”他恍然大悟,是啊,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都需要一步步去实现啊!不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一砖一瓦垒起来啊!
他想明白了,他的困惑解决了,他最后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知道,那些远大的理想,就应让它们高悬在未来的天空里,最紧要的,是把自我手边的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做好。
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1871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年轻的威廉斯勒开始埋头读书,正因他知道这是他目前最紧要的事情,他要把自我的成绩提高上去。半个学期以后,威廉斯勒就一跃成为整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两年以后,威廉斯勒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来到一家医院做医生,他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对每一次出诊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很快成为当地的名医。
几年以后,他创办了约翰霍普金斯学院。他把自我的人生态度贯彻到每一个细节里。许多专家学者慕名来到他的学院工作,使他的学院很快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医学院。
事实上,咱们研究那些成功者的人生轨迹,你必须能够发现,他们都是些十分务实的人,他们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他们每一天都在一步一步地扎实地向着自我的目标发奋,他们的人生词典里没有犹豫,没有彷徨,更没有朝三暮四的空想。(巴菲特名言)
一个人就应有远大的理想,没有理想就会迷失方向。但是,要实现理想,就务必踏踏实实地从手边的事情做起,不能好高骛远。正因,手边的每一件小事才是你理想大厦的一砖一瓦,好高骛远的空想但是是空中楼阁。
好高骛远的例子:苏格拉底的故事:说服好高骛远之人板凳回目录2015-05-07 09:14 | 作者:经典2
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于遗传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这好比烈性而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最有力、最骁勇的千里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的驽马。一个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罪。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就教导他们,只有愚人才会这样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对人类做出贡献。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
据说,柏拉图的堂弟格老孔,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朝思暮想做城邦政府的领袖,非常荣耀而潇洒地面对众多的人进行演讲。按理说,一个青年人有这样的理想,并非坏事。遗憾的是,格老孔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都很欠缺。家里人都明白他这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真怕他冒冒失失地闯上讲坛,弄得不好被人拖下来,落下笑柄。可是没有一个人能说服他不要这么做。这件事被苏格拉底知道了,鉴于和柏拉图的关系,他决定开导开导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
一天,苏格拉底看见格老孔迎面走来,老远就喊;“喂,格老孔,听说你决心做我们城邦的领袖,这是真的吗”为了使格老孔乐意听自己的话,苏格拉底故意装出十分热情的样子,选择了格老孔最感兴趣的话题。
“是的。我的确是这样想的,苏格拉底。”格老孔回答。
“那好极了。如果人间真有什么好事的话,这又是一桩好事了。因为,倘若你的目的能够实现,你想有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你的家庭扬名,为你的祖国增光;你的名声在传遍全城之后,还会传遍整个希腊,甚至在异邦中享有盛名。那时,你无论到那里去,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果然,格老孔听了这番话,大为高兴,就停下来同苏格拉底交谈。
看到格老孔留下来,苏格拉底接着说:“看来很明显,格老孔,如果你想要受到人们的尊敬,你就必须对城邦有贡献。”
“正像你所说的。”格老孔回答。
于是苏格拉底请格老孔谈谈做贡献的打算。正当格老孔思考的时候,苏格拉底问他是不是首先让城邦富裕起来,实现富裕的途径是让税收增多。格老孔表示同意。苏格拉底又问,税收从何而来总数多少不足的补充来源是什么格老孔回答对这些问题没有考虑过。之后,苏格拉底又问他对治理国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的看法,如削减开支、国防力量、防御战略、粮食供应等。格老孔要么回答没有考虑,要么说不清楚,要么推托这类事没必要亲自照管。
看到格老孔为难的样子,苏格拉底进一步开导他说,“国、家一理。国家人口多,一些问题确实很难说上来,但如果能帮助一家,就可以着手帮助更多的人家,你为什么不从增进你叔父家的福利试一试呢”
格老孔说:“只要叔父肯听我的劝告,我一定能对他们有所帮助的。”
苏格拉底笑了;“怎么你连叔父都说服不了,还想希望包括叔父在内的整个雅典人都听你的劝吗年轻人,要当心,你一心想要出名,可不要弄个适得其反呀!看看现实,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些知识最广博的人。反之,都是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们的赞扬,就应当努力对想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胜过别人;当处理事务的时候,你也就会很容易地获得你所期望的目标了。”高傲的、一心想做领袖的格老孔被说服了。
从前有只不安分的猴子,它非常羡慕,飞在天上的鸟儿,总想着自己也能在蓝天上飞翔。一天,猴子在树上遇上了一只老鹰,它对老鹰哀求道:“鹰大哥,求求您教我飞行的本领吧。”
“太荒唐了。”老鹰劝说道,“你们猴子本来就应该在地上生活,没有翅膀是不能飞上天的。”
“可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飞上天空,那怕一次也行啊!”猴子不听劝告,硬是要老鹰带它上天。
老鹰只好用爪子抓住猴子,把它带到天上,猴子梦想成真,竟然得意忘形起来,大声嘲笑不会飞的同伴。
这个举动让老鹰十分恼火,它出其不意地松开爪子。结果猴子跌落在岩石上,摔了个粉身碎骨。
这故事是说,生活中总有一些好高骛远的人,他们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最终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到迁徙的季节了,所有的鸟儿都要往南飞。
有一只笨鸟开始犯愁,它想:“每次飞行我都落在后面,都被别人取笑。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到最后一个了。那样太没面子了!”
这只笨鸟想啊想,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兴奋地对自我说:“我能够在它们还没有起飞的时候自我先起飞,这样就不会落在后面了!”
为了抢先到达目的地,这只笨鸟就先于同伴起飞了。笨鸟确实很笨,飞了一段路程就迷失方向了。于是就落在一棵树上等同伴。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同伴,笨鸟急了,又循着原路往回飞。结果却发现,其他的鸟儿都已经飞走了。
无奈之下,这只笨鸟只好再一次独自飞往南方。
让笨鸟恐惧和沮丧的是,每次都飞到半路就迷路了。
这个冬天,笨鸟终究没有飞到南方。
一场大雪降临,笨鸟冻死了。
笨鸟先飞,这句古语欺骗了咱们上千年。如果这只笨鸟后飞,在其他鸟都起飞之后默默地跟在后面,慢点儿不好紧,至少不会迷失方向。
已经是笨鸟了,却还要放纵自我的愚蠢,争做逞能的英雄,结果只能是被同伴讥笑为狗熊。
明知道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却要去尝试,无异于以卵击石。
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有自我的缺点和不足,如果不承认它们的存在,就不可能做到知己,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对方的长处,自然达不到知彼,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必然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一个农家挤奶姑娘头顶着一桶牛奶,从田野里走回农庄她忽然想入非非:"这桶牛奶卖得的钱,至少可以买回三百个鸡蛋除去意外损失,这些鸡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只小鸡到鸡价涨得最高时,便可以拿这些小鸡到市场中去卖那么这样一年到头,我便可分得很多赏钱,用这些钱足够买一条漂亮的新裙子圣诞节晚宴上,我穿上漂亮迷人的新裙子,年青的小伙子们都会向我求婚,而我却要摇摇头拒绝他们"想到这里,她真的摇起头来,头顶的牛奶倒在地上她的美妙幻想也随之消失了
这几天翻起读库,看到一段话:
“我想起萨特的名剧《死无葬身之地》,那里的一个抵抗户外成员,名字叫索比埃,应对纳粹的酷刑,他说他愿意投降、招供,只要给他一杯酒。结果,趁着对方的疏忽,套爬上了窗台。他告诉人家,自我是个胆小鬼,如果真遭受拷打,他自我都怀疑自我可能屈服,但此刻他把握住了一个小小的机会,不必做胆小鬼了。
是的,他赢了,他从楼上跳了下去。(想你的句子)
我尊敬这个人。他不是个坚强刚毅的人,却节省下最后这一点勇气,像节省下最后一颗子弹,成全了自我。
这样的选取,就应能够作为一个不太好高骛远的标准吧。
——史航《一些旧闻,一缕魂魄》”
最初鹞子能发出一种动听的尖叫声。当他听见马嘶叫后,觉得非常好听,十分喜欢,便
不断使劲地去学马那样的嘶叫声。最终不但一点没有学会,而且连自己原来的叫声也不会了。
这故事是说,那些好高骛远的人总想要他本性以外的东西,到头来得不偿失,连他自己
本来具有的东西都丧失了。
好高骛远的例子:好高骛远的悲剧#7楼回目录2015-05-07 09:22 | 作者:经典7
来自《佛教故事》
从前,有个少年名叫巧容,巧容的父亲是位擅长于机械组合的技师,不过他在巧容还小时,就已经去世了。巧容长大后为了继承父业,因此跟着母亲远走他乡去拜师学习技艺,之后就随着老师定居他乡。
后来巧容想娶妻,便到另一个城市去寻找机缘。有一个长者答应将女儿许配给他,但是他对巧容说:“三天后是结婚的大吉日,如果你能如期前来娶我的女儿,你们就可以结为夫妻,但是如果你逾期才来,就不要怪我悔婚”。
巧容迅速收拾行李,准备回去向母亲及老师报告此事,但回到家里已经过了两天了。巧容对老师说:“大城中有位长者愿意将女儿嫁给我,他说明天是良辰吉日,要我明天就去迎娶,如果明天没有准时去,他就不将女儿嫁给我了”。老师听了,对巧容说:“既然如此,我明天就发动我那架会飞的机器木象,带着你一起去迎娶新娘。相信一定能赶上良辰吉日,准时迎娶”。隔天,老师带着巧容乘着机器木象飞到空中,木象在空中飞翔,许多人看到都啧啧称奇,没多久,便到达了长者所居住的城市。
巧容把聘礼献给长者后,就带着妻子跟老师一同乘坐木象,回到家中。这件事过后,巧容对于神奇的飞象,一直感到好奇与向往。老师却从来不让巧容驾驶飞象。
有一天,老师要出远门,他怕巧容会私自骑着飞象出去,所以特别交代巧容的母亲说:“这架机器飞象,交给你把它藏起来。巧容如果向你要,你千万不可以给他,因为他还不懂得如何操作,若独自乘象飞翔,会遭到厄难,你千万要谨记在心”。
果然,老师出门后,巧容便向母亲要求乘那架机器木象,他对母亲说:“我只想乘着木象去兜兜风,一下子就会回来。何况我乘那架木象腾空而飞,很多人看到会佩服我”。
“不行!你的老师有交代,说你还不会操作那架木象,若贸然出行,会有危险,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将机器木象交给你”。母亲不安地说。
“我已经知道如何操作那架木象,老师恐怕是吝惜小气,才不让我乘架飞象吧!你让我乘象出去一下,我绝对不会出事情的”。巧容继续说服母亲。女人一向心软,母亲因为敌不过巧容苦苦哀求,终于交出机器木象。巧容乘象飞空而去,许多人在下面看见了,都非常欢喜赞叹。巧容的老师在平地看见巧容乘坐着木象在空中飞翔,感叹地说:“哎!这孩子不会再回来了”!
果然当巧容乘着木象到达大海上空时,突然下起雨来了。所有的机绳都断裂,巧容从空中掉入了海里,就这样丧失了性命。
摘自:<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
不会说会好高骛远这是最要不得的事,凡事不脚踏实地去作,往往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希望可以帮到您。
关于等待的名人故事大全
等待的路是一条艰辛而又慢长曲折的路,是一条无尽无休的路。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等待的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关于等待的名人故事 篇1
“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
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但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始于何时
据有关吴越史料的书籍,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践和昊王夫差的详细记载,而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记录。
另一战国时的著作《国语》中,也无勾践卧薪尝胆之说。至东汉期间,《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践归国外传”中,有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之句,而无“卧薪”之说。
“卧薪尝胆”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著的《拟孙权答曹操书》游戏性的书信体裁文中,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之时,曾经“卧薪尝胆”,但这与勾践毫无关系。
到了南宋,吕祖谦在《左氏传记》书中,曾有吴王夫差“坐薪尝胆”,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践”。
到了明代,张博在《春秋列国论》书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尝胆”,虽有“卧薪尝胆”,但亦是指夫差。
后来,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黄震的《古今记要》、《黄氏日抄》两书中,才开始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说。
明末,梁辰鱼所著《浣沙记》剧本中,将勾践“卧薪尝胆”作为传奇,加以渲染。
冯梦龙也在《东周列国志》中多次讲到勾践“卧薪尝胆”之事。
清初,吴乘权编的《纲鉴易知录》,亦有“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之句。
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故事,就愈传愈广,成为我国的成语典故了。
关于等待的名人故事 篇22001年7月,《机会》杂志在意大利的米兰创刊。为了能一炮打响,董事长亨利·肯德里提议,让比尔·盖茨写发刊词。
主意已定,接下来的就是操作。他先给盖茨写了一封信,说:“众所周知,您没等到大学毕业,就去创业了。今天您所拥有的财富证明,您是世界上最善于捕捉机会的人,也是普天之下对机会最有认识的人。经反复商榷,《机会》杂志社认为,题写该刊发刊词的最佳人选,非您莫属。敬请拨冗赐教,不胜荣幸之至。”
信发出之后,石沉大海。亨利·肯德里想,《机会》杂志创刊在即,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派记者前往旧金山,登门讨教。经过跟踪和堵截,比尔·盖茨答应,在纽约开往内罗比的飞机上,可接受不超过三个问题的采访。
为了确保比尔·盖茨说出“机会”这个词,记者草拟了三个内容相同的问题:第一,你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么第二,你认为,什么事最不能等待第三,最不能等待的事,你认为是什么他想,只要盖茨把答案反复地说三遍,《机会》杂志就有了世上最绝妙的发刊词。
采访开始了,为缓和气氛,记者首先来了一段简短的开场白:“这次您刚忙完盖茨夫人(比尔·盖茨的母亲)的葬礼,就前往非洲参加艾滋病研究中心的捐赠仪式,着实令人敬佩!下面我冒昧问三个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答复。”说着,把采访本上的一张纸撕下来,递了过去。
盖茨注视着那张纸,微笑了一下,说:“我不知道世人对这三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也许我的回答令你非常失望,但是,既然接受采访的是一位刚刚失去母亲的人,我相信这种回答是最诚实的。对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是爱情。假如你爱上了一位姑娘,千万不要闷在心里,否则她就会属于别人。至于第三个问题,恕我直言,是行善。假若你没有感觉到这一点,一定是我们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
采访结束,记者自始至终都没听到“机会”二字,就在他失望地返回座位时,听到键盘的敲击声。原来在他附近还坐着一位美国《生活周刊》记者,只见他在笔记本上敲出这么一行文字:在现实社会里,人们总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机会;最不可能第二次前来敲门的是机会;最需要抓住的是机会。其实,这种来自于战场上的理念,并不适合于生活。生活中,只有两三件事不能等待。它们是什么你若想知道答案,请先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亿万富翁。
后来,这段话出现在美国《生活周刊》上。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几个人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富豪,因此,至今还没有多少人知道答。
关于等待的名人故事 篇380年代,宇津井健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在《血疑》里塑造了彼时银幕上最经典的父亲形象。在生活中,他照顾生病的妻子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感情为人称颂。2014年3月14日,83岁的宇津井健因病逝世。逝世当天,这位耄耋巨星在病榻前完成了第二次婚礼。他为何要在临终前再次举行婚礼为何一定要给81岁的新娘一个名分
斩断的初恋
日本东京,1950年秋,日本尚未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街道破败,店铺萧条。19岁的宇津井健坐在一间居酒屋内,愁眉不展。
这个出生于东京深川、有着祖传料理店的贵公子,深受家族宠爱,但他从小喜爱舞台,希望做演员。这份憧憬被祖父母毫不留情地斩断了:怎能从事那么辛苦低下的工作呢他立刻被送进早稻田大学学习文学。
内心苦闷的他时常去学校附近的居酒屋小酌几杯,并不是因为这家店面如何高档,而是因为17岁女招待加濑文惠的甜美笑容。
与拘束古板的千金**们相比,加濑就像随处可见的紫藤花,来自乡野,活力四射。他安心于这份笑容,竟不觉将烦恼和盘托出。她不以为意,“朝着梦想努力就是了,只要坚持,一定会实现。”她扬扬手里的布囊说,“我的梦想,就是现在开始攒钱,将来开家自己的店。”他哑然失笑,随手将100元塞进布囊,说:“我就当帮助你的第一人吧。”
几天后,宇津再次踏入居酒屋,加濑却不在。静悄悄的居酒屋黯淡无光,他心中空落落的。喝到半醉,加濑突然出现,将一沓资料递到他手里,说:“我也要当帮助你实现梦想的第一人呢。”
那是整个东京地区演艺学会和培训班的招生资料,天知道她是怎样在人生地不熟的东京到处寻找,将资料收集齐全的。
那晚,看着她含羞带怯、柔情脉脉的眼神,他再也抑制不住胸中热血,将她拥入怀中。她看着他,眼神恍惚如梦,说:“我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你的妻子。”忽然间,祖父母严厉的面孔、族人的嘲笑一一浮现在他眼前。不,她绝不可能成为他的新娘。他猛然松开揽着她肩头的手,转身离去。
情欲被浇熄,家族继承者的责任感重回心头。那些天,宇津不再涉足居酒屋。然而,加濑倔强的表情始终在他脑海盘旋不去。
他终于明白,身份地位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重要的是,他们是同一类人。他回到居酒屋,加濑却已辞职离去。
“做想做的事,不然就什么都来不及了。”失恋让迷茫的宇津看清了自己的路。
1952年4月,宇津执意退学,考入东京演员剧团培训班,将演员作为终生职业。
半个世纪的纠缠
在培训班,宇津因出众的气质、容貌得到了导演的喜爱,还没毕业,便出演了两部**。1954年,他毕业,进入新东宝公司,正式开始了演员生涯。其间,他与演员阿倍千惠子相知相爱结婚。
1962年,宇津来到名古屋拍摄影片。闲暇之余,剧组成员来到当地最有名的高级俱乐部聚会。觥筹交错间,宇津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10年没见,他却一眼认出了她,成熟艳丽的老板娘,加濑文惠。她举止高雅得体,应对自如,分明已不是当年青涩的酒家女。
那天,一向节制的他喝醉了。加濑亲自照顾他,他问了很多问题,她只淡淡一笑,说:“为了能配得上你,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布囊里的100元钱,一直被她珍藏着。她收集了他所有的**海报,他一直是她奋斗的动力。一个毫无根基的弱女子,如何能在弱肉强食的商界搏杀出一片天地,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他不再问,心下难受不已。
回到妻子身边,他依然想念加濑淡淡酸楚的面容。接下来的'那个周末,他又去了名古屋。
敏感细腻的妻子看出身边男人的异样,她不吵不闹,将一份报纸放在宇津手边。那是关于某著名影星因私生活丑闻,不得不当众致歉,以致声名一落千丈的专题报道。对于有着强烈自制力,以负责、克己、敬业为人生信条的宇津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
不久,妻子怀孕生子,一向患有重度贫血的她身体更加羸弱,宇津既要照顾妻儿,又要出演**,忙得焦头烂额。等他有了空闲,再度来到名古屋时,已是两年后了。
他不再要求喝酒,加濑心照不宣地斟上了香茶,时光就在那幽幽香气里飘过。他劝她找个好男人结婚,她摇头,半开玩笑说:“**要隔好些日子才能上映,如果能天天在电视里见到你就好了。”这句话让事业处于低谷的宇津豁然开朗。
1965年以后,宇津将工作重心逐渐转向电视剧的拍摄。人到中年,他反而达到了事业高峰。他扮演的教官、刑警、父亲形象广为人知。特别是在他主演的电视剧《血疑》中,他将深沉的父爱演绎得丝丝入扣,细腻又不失刚强,成为观众心中“最佳父亲”的代言人。
事业蒸蒸日上,妻子重病缠身,他分身乏术,只能将对加濑的牵挂深埋心底。加濑的生意越做越大,她出了散文集,还出演了**,她在努力向他的世界靠近。这个执拗的女人,一直拒绝婚姻。
临终的婚礼
成名后的宇津更加自律克己。入行40年,他始终保持着105厘米的胸围,身材从未改变。他扶持后辈,是山口百惠的义父和证婚人。他敬业,50岁时,为演好一场跳舞的戏,他可以穿上舞鞋,和小女孩一起学芭蕾舞……台前幕后,他都是完美男人。
时光如水般流逝,宇津一直活跃在电视屏幕上。2006年4月,相濡以沫40余年的妻子因病逝世时,宇津已经75岁了。
不再有任何束缚的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看望加濑。然而此情遭到宇津家族和朋友的反对。加濑听闻这些反对声,负气出国散心。
那段时间,宇津陷入了孤寂,健康每况愈下。放心不下宇津的加濑不顾旁人冷眼,来到他身边。她拉他去美国夏威夷,蓝天碧海间,他仿佛回到少年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她不顾流言蜚语,放下所有生意,在片场陪伴他,悉心照顾他。正因为她的照顾,宇津才能以80岁高龄演出不断。
整整等待半个世纪,他们才真正走到一起。他们常拿出那张百元钱币,以及那沓已泛黄的招生简章,感慨着岁月易逝,他们实现了各自的梦想。然而在心底,他知道,他始终欠她一个名分。
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81岁以后,宇津就频繁入院,加濑不顾自己也已80岁高龄,衣不解带地照料他。
她在病床边照顾了他整整一年,所有反对的声音,都在这样的情深义重前消失了。
2014年3月,宇津自觉大限将至,便向加濑求婚:“你能嫁给我吗”
短短一句话,犹如钟鼓敲在加濑心头。这句渴求了一辈子的话语,居然在他生命快要结束时说出,所有的酸楚涌上心头,她不由潸然泪下。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宇津穿上崭新的黑色西服,在亲友的见证下,与加濑完成了婚礼。听到加濑将正式入籍宇津家时,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入籍了,太好了,太好了……”随后,他在加濑的怀抱中去了天国。
3天后,加濑在名古屋市内的殡仪馆,为宇津举行了告别仪式。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我经历过的最棒的白色情人节,因为我终于有了一个这么了不起的家人。”
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由青春走至白头,他的谨慎与自律、深爱与柔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有了答案。
关于等待的名人故事 篇4股神巴菲特是美国运通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有一次,他与运通公司总裁格鲁布约好第二天下午前往纽约商谈公司事务。可到了第二天下午,由于机场临时改变了航班计划,导致巴菲特提前1个多小时抵达纽约。
当巴菲特进入运通公司总部的办公大楼时,距离约定时间大概还有1小时。此时正是上班时间,他原本可以与运通公司的前台人员打声招呼,让格鲁布接待,可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在大堂里找了个位置坐下,打算等约定时间快到了才通知格鲁布。
几十分钟后,外出办事的总裁秘书路过大厅时,将正在等待的巴菲特认了出来,于是急忙给格鲁布打了电话。格鲁布急匆匆下楼迎接,见到巴菲特后,大惑不解地问他:“你早就到了为何不告诉我?”巴菲特解释说:“我怕过早和你会面会影响到你的工作计划,既然约定好了时间,就应按照约定的时间来。”格鲁布深受感动,紧紧攥住巴菲特的手,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巴菲特平日里也是日理万机,但是当自己的过早来访可能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时候,他没有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而是牺牲自己的时间以确保他人的工作计划不受影响。像这种恪守诺言,将他人的利益放在心里的人,谁不愿意与之合作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