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到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有《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客人》《小公务员之死》《站长》《戴假面具的人》《变色龙》《苦闷》《凡卡》《求婚》《林神》《第六病室》等。
宝贝儿
奥莲卡,退休的八等文官普列米扬尼科夫的女儿,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房子前面的台阶上想心事。苍蝇飞来飞去,天气闷热。不过,等一会儿就黑了,一想到这,心里也就静下来了。黑色的雨云从东边压过来,股股潮气不时地从那边飘来。
“季沃利”露天游艺场的老板库金,站在院子当中,仰望天空。他就住在这个院子里,租了一间厢房。
“又要下啦!”他沮丧地说,“又要下雨啦!天天下雨,天天下个不停,简直是成心捣乱!逼得你上吊投河!要你倾家荡产!每天都要赔上一大笔钱啊!”他双手一拍,接着对奥莲卡说:
“您瞧瞧,奥莉加·谢苗诺芙娜,这就是我们过的日子。真想大哭一场!你工作尽力竭力,谋事费尽心机,夜里睡不着觉,挖空心思想怎样才能搞得好些,可是落个什么呢?一方面,观众都是些没有知识的人,粗人。我给他们演最出色的小歌剧、神话剧,请来了顶刮刮的歌唱家,可是他们果真要看这种戏吗?他们难道看得懂这种戏?他们要看低级粗俗的表演!他们只配看低级庸俗的东西!另一方面,你看看这天气;几乎每天晚上都下雨。自从5月10号开始就没完没了地下,接着,整个5月份和6月份都这么下,真是要命!观众不来,可租金我还得照付。演员的工资我能不给吗?”
第二天傍晚,乌云四合,库金狂笑着说:
“有什么了不起的?下吧!下得游艺场都淹了,把我也淹死得了吧!叫我永世不得翻身吧!让演员们到法院告我去好了!法院又能怎么样?干脆充军到西伯利亚去服苦役好了!干脆把我送上断头台好了!哈,哈,哈!”
第三天依然如此……
奥莲卡默默地、认真地听库金说这些话,有时候泪水夺眶而出。库金的不幸终于感动了她,她爱上他了。他又矮又瘦,脸色发黄,两鬓的头发向后梳,用细柔的男高音说话,他一说话便把嘴巴一撇,总是挂着一副灰心丧气的脸相,然而他终于在她心中唤起了真情。她总要爱一个什么人,她不能没有这种爱。从前,她爱自己亲爱的爸爸,现在爸爸病了,坐在黑洞洞的房间的一把扶手椅上,呼吸困难;她爱过她的姨妈,早先姨妈每两年从勃良斯克来一次;更早一些还是上初中时,她爱过她的法语老师。
奥莲卡,她是个文静、温厚、体贴人的姑娘。目光温柔,身体非常健康。看到她那丰腴绯红的面孔,那长着一颗黑痣的柔嫩白净的脖子,那听到什么开心事脸上就绽开的天真无邪的笑容,男人们都认为她的确是个好姑娘……流露出爱慕的表情,而女人们在谈话中间会情不自禁地抓住她的手,满怀喜悦的激情叫着:
“宝贝儿!”
她从出生那天起就住着的,并且在遗嘱里已写明归她名下的房子,座落在市郊的茨冈镇,离“季沃利”游艺场不远。每天晚上和夜间,她总能听到游艺场里的音乐声,鞭炮的噼啪声。她觉得这是库金在跟自己的命运搏斗,在向他的头号敌人——冷漠的观众发起攻击。她的心里乐融融的,睡意一丁点也没有了。清早他回家的时候,她在自己卧室里轻轻敲打小窗子,隔着窗帘只露出面孔和一个肩膀,朝他亲切地微笑……
库金向奥莲卡求婚,于是他们在教堂里举行了婚礼。等他仔细看清她那脖子和丰腴结实的肩的时候,双手一拍,说道:
“宝贝儿!”
他是幸福的,但是办婚事那天,白天到黑夜,雨落个不停,所以灰心失望的表情就一直没有离开他的脸。婚后他们生活美满。她坐在他的售票室里,照料着游艺场里的各种杂务:记帐啦,发放工资啦,她那绯红的面庞,妩媚可亲,天真烂漫,精神焕发的笑容,一忽儿出现在售票处的小窗口,一忽儿在后台,在饮食部。她常常对自己的朋友说,世界上最好的、最重要的、最不能缺少的东西,就是戏剧,只有戏剧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享受,也只有通过戏剧的陶冶,人们的精神才能得到升华。
“难道观众懂得这个吗?”她说道,“观众只要看下流的表演!昨天晚上我们上演《反浮士德》,包厢几乎全都空着,要是我和万涅奇卡演出低级庸俗的戏,那你睡吧,戏院准得满座。明天我和万涅奇卡打算上演《地狱里的奥菲欧》,请您赏光。”无论库金对于戏剧和演员有什么议论,她要鹦鹉学舌照学一遍。她跟他一样看不起观众,讨厌他们对艺术漠不关心和愚昧无知。她干预彩排,纠正演员的动作,监督乐师的行为,一旦本地报纸对演出戏剧有什么不好的报导,她先是大哭一场,然后到编辑部去辩解。
演员们都喜欢她,管她叫“我的万涅奇卡”或者“宝贝儿”;她也同情他们,借给他们为数不多的钱,如果偶尔有人骗了她,她只是暗自流泪罢了,从不跑去告诉丈夫。
冬季他们也过得很好。他们把城里的一座剧院包租下来,租了一个冬天,再把剧院短期转租给小俄罗斯的巡回演出团,或者魔术团,或者当地的业余演出团体。奥莲卡胖了,高高兴兴、容光焕发;而库金消瘦,脸色发黄,虽然整个冬季生意不算很差,但他还是抱怨亏损太大。夜里他咳嗽,于是她给他喝复盆子煮的水和椴花茶,用花露水给他擦身,用自己柔软的大披巾把他包得严严实实的。
“哎,我的宝贝,”她抿平他的头发,十分真挚地说,“你真是我的心肝宝贝!”
大斋期间,他到莫斯科去聘戏班子,可是奥莲卡,没有库金,睡不着觉了,一直坐在窗口仰望星空。在这段日子里,她总是自己比做老母鸡,那日子,就如同公鸡不在窝里,老母鸡也是整夜睡不着,惊慌不安似的。库金耽搁在莫斯科回不来,写信告诉她,要到复活节才能回家。每次信里都安排了几件有关“季沃利”的事。但是,在复活节前一星期的星期一,已经很晚了,突然传来恶狠狠的敲门声,有人像敲桶子似的:莲,莲,莲!睡眼惺松的女厨工光着脚,拍哒拍哒地踏着水洼子去开门。
“请开门!”有一个男人在门外用低沉嘶哑的声音说话,“您的电报!”
从前奥莲卡也收到过丈夫打来的电报,可是不知为什么,这封电报却叫她心里怦怦直跳,她双手哆嗦地拆开了电报,看到了下面的电文:
“伊万·彼得罗维奇今日聚逝死拟周二殡葬盼之复。”
“逝死”,还有那个莫名其妙的字眼“之”字,电报上就是这么写着的;落款的是轻歌剧团的导演。
“我的宝贝呀!”奥莲卡嚎啕大哭起来,“万涅奇卡我的好人哪!我亲爱的!我为什么要遇上你?我为什么要认识你又爱上你哟!你把你可怜的奥莲卡,可怜的苦命的奥莲卡撇给谁啊?……”
星期二库金安葬了,葬在莫斯科的瓦冈科沃公墓;星期三奥莲卡回到家,踏进自己的房间,一头扑到床上,放声痛哭,声音响得街上和隔壁院子里都听得见。
“宝贝儿!”女邻居们划着十字说,“宝贝儿,奥莉加·谢苗诺芙娜,亲爱的,太可怜了!”
3个月以后,有一天,奥莲卡做完弥撒回家,戴着重孝,凄凄切切。恰巧有个人也从教堂回家,和她同路并肩走,那是巴列依奇·普斯托瓦洛夫。他头戴草帽,身穿白坎肩,坎肩上系着一条金表链,不像买卖人,看上去倒更像地主。
“在劫难逃啊,奥莉加· 谢苗诺芙娜,”他庄重地说道,声音中含着同情,“我们的亲人中如果有谁去世了,那就是上帝的旨意,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当节制自己,这都是命啊!”
他陪奥莲卡走到院门口,说了声再见就继续往前走了。从此以后,他那庄重的声音整天在她耳旁缭绕,一闭眼他那把黑胡子就会在眼前出现。她已经爱上了他。看来她也给他留下了好印象,因为事后不久,有一位她不太熟的老婆婆到她家来喝咖啡,刚在桌旁坐下,马上谈起普斯托瓦洛夫来,说他人好,稳重,姑娘都盯着嫁给他。3天之后,普斯托瓦洛夫亲自登门造访;他只坐了一会儿,大约是10分钟吧,话讲得也不多,但是,奥莲卡已经爱上他了,爱得如此之深,以致于坐卧不安,整夜睡不着觉,好像打摆子,第二天一大早,她打发人去请那位老太婆来。她的婚事很快谈妥,紧接着就结了婚。
普斯托瓦洛夫和奥莲卡婚后生活过得美满。通常他在木材行呆到吃午饭,饭后出外办生意上的事,下午奥莲卡就接替他坐在帐房里,记帐,发货,一直到傍晚。
“如今木材涨价,每年要涨百分之二十,”她对顾客和老朋友们说,“真想不到!早先我们经营本地木材,如今,瓦西奇卡每年得上莫吉廖夫省去采购木材了。运费太高啊!”她出于惊惧,用双手捂上脸说道,“运费太高啊!”
她觉得自己做木材生意似乎已经很久很久了,她觉得生活当中最重要、最必不可少的东西似乎就是木材:方木、圆木、薄板、铺板、杂木、板条、厚板、板皮等等的字眼儿,她听起来倍感亲切。夜里她睡下后,梦见的也是木板和薄板堆积如山,一队队长得望不见尽头的运货马车拉着木材运向城外远处;她还梦见那些12俄尺长、5俄寸宽的原木竖起来,像士兵打仗似的向木材行进军,圆木、方木、板条互相碰撞,发出了干木料的轰响声,全部摔倒在地上,又都竖立起来,重重叠叠;奥莲卡在梦中惊叫,普斯托洛夫温存地对她说:
“奥莲卡,亲爱的,你怎么啦?划个十字吧!”
丈夫怎么想,她也就怎么想。夫唱妇随。倘若他认为房间里太热,或者现在生意清淡,那末,她也认为是这样。她的丈夫不喜欢任何娱乐活动,连过节也呆在家里,她也就足不出户。“您怎么整天整天地要么呆在家里,要么呆在帐房间里?”熟人们说,“宝贝儿,您也该去看看戏,看看马戏杂技。”
“我和瓦西奇卡哪有闲工夫去看戏,”她郑重其事地回答道,“我们是干活的人,我们顾不上那些闲事。再说,看戏有什么好处?”
每逢星期六普斯托瓦洛夫和她一道去做晚祷,节日去做早弥撒。他们从教堂出来,肩并肩走回家,那样子亲切感人,浑身幽香,她的绸衣裳发出悦耳的声音;在家里他们喝茶,吃奶油面包和各种果子酱,吃馅饼。每天中午,那甜菜汤、炸羊肉、烤鸭,遇到斋戒日那鱼,香喷喷的味道散发到院子里和门外大路上,使路过他家门口的人无不馋涎欲滴。帐房里茶炊总是烧开着,他们请顾客喝茶,吃面包圈。两口子两个礼拜上一次澡堂,洗完澡肩并肩走回家,红光满面。
“没说的,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好,”奥莲卡对熟人们说,“感谢上帝,愿上帝让每个人都能像我和瓦西奇卡这样过上好日子。”
每当普斯托瓦洛夫到莫吉廖夫省去采购木材,她就心烦意乱,夜不成寐,掉眼泪。一个年轻人在团队里当兽医,名叫斯米尔宁,租她家的厢房住,晚上有时到她那里坐坐。他们谈天,玩牌,这就给她解了闷。谈的最有趣的是他家里的事:他结过婚,有一个儿子,但是跟老婆离婚了,因为她对他不忠实,现在他还在怨恨她,每个月寄40卢布给她作儿子的赡养费。奥莲卡一边听,一边摇头叹息,她可怜他。
“哎,愿上帝保佑您,”她在他告别时说,拿着蜡烛送他到楼梯口,“谢谢您来陪我解闷,圣母玛利亚赐您健康……”
她完全学着她丈夫,表现得既庄重又理智;兽医已经下楼走出门外,她还把他喊住,对他说:
“符拉基米尔·普拉托纳奇,您还是跟您妻子和好了吧,就看在您儿子份上原谅她吧!……您的儿子,他恐怕全都明白的。”
普斯托瓦洛夫一回来,她就把兽医和他不幸的家庭生活情况悄悄地告诉了丈夫,两个人都摇头叹气;他们谈到那个男孩子,说他大概是惦念他父亲,后来,由于某种思想奇怪地涌上来,两口子都跪到圣像前磕头,祈求上帝赐给他们孩子。
就这样,普斯托瓦洛夫妇俩相亲相爱、融洽和睦地度过了6年。不料,有一年冬天,瓦西里·安德列依奇在木材行喝了许多热茶,没戴帽子就出去发付木材,得了重感冒,病倒了。
请来最好的医生给他医治,但病魔还是要了他的命,他卧病4个月之后就死了。奥莲卡又守寡了。
“我的亲人哪,你要我今后可怎么活!”她安葬了丈夫,大放悲声,“没有了你,叫我以后怎么活下去,叫我这个苦命人怎么办哪?好心的人哪,可怜可怜我这孤苦零丁的人吧……”
她穿黑衣裳,缀着白纱,不戴帽子和手套,除了去教堂或者上丈夫的坟,轻易不出门,像修女似的呆在家里。6个月以后,她才摘掉白纱,才打开了百叶窗。人们有时候可以看到她大清早带上女厨子到市场上去采购食品。至于她现在是怎么过日子的?家里情况如何?那只能凭猜测了。他们有的亲眼目睹:比如说他们看见她在自家的小花园里和兽医一道喝茶,他给她念报听;也有道听途说:比如听见她在邮局里遇见一位她认识的太太时说道:
“我们城里没有正规的兽医防疫,因此发病的很多,你不时就可以听到,有的因为喝牛奶得了病。有的人被牛马传染得了病。其实呢,牲口的健康跟人的健康一样,也得要有人关心。”
她不断重复兽医的见解如何如何。如今她的一切见解都跟兽医的一致了。显然,她需要爱,没有爱,她连一年也过不下去,于是她在自家的厢房里找到了新的幸福。这种事情要是在别人身上会受到谴责,但对奥莲卡却没有人说三道四,在她的生活中这一切是可以谅解的。她和兽医的关系虽然并没有对外人说,然而他们瞒不住,因为奥莲卡不会保守秘密。每逢有客人,有他团里的同事来串门,她一边给他们倒茶,张罗晚饭,一边谈起牛瘟,家禽结核病,城里的屠宰场,等等……这可把他窘得无地自容。等客人一走,他抓住她的手怒气冲冲地责备道:
“我早就求过你,请你不要讲那些你一窍不通的事情!我们兽医在一起谈话的时候,请你别插嘴。这简直叫人厌烦!”
她惊愕地、甚至有点害怕地瞅着他问道:
“伏洛杰奇卡,那叫我讲些什么呢?”
她满眼泪水,拥抱他,求他不要发脾气,两个人又和好了。
然而,这种幸福没有维持多久,兽医跟随团队开拔了,永远离开了,因为团队调防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大概到西伯利亚去吧。奥莲卡 孑然一身了。
现在奥莲卡已经完完全全是一个人了。父亲早已去世,他的缺了一条椅腿的扶手椅扔在顶楼上,积满尘土。她消瘦,也失去了美丽的模样,街上碰见的人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打量她,也不对她微笑了。显然,锦绣年华已经过去,成了往事,而现在面临的是过一种新的生活,一个吉凶未测、前景渺茫的生活。傍晚,奥莲卡坐在房前的小台阶上,虽然“季沃利”乐队的演奏声,鞭炮的噼啪声,声声入耳,但是她已经无动于衷。她漠然地瞅着自己空荡荡的房子,她什么都不想,也没有任何打算,待到夜幕降临,就上床睡觉。况且,梦见的还是自家空荡荡的院子。吃喝对于她来说似乎只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已。
最糟糕的是她已经失去独立思维的能力。她虽然看见自己周围的东西,明白周围发生的一切,可就是无法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没有任何见解才是最可怕的事!比如说吧,看到一个瓶子,或者看到下雨了,或者看到一个农民赶大车经过……都看到眼里啦,可是这瓶子,下雨,农民是怎么一会事?事出有因吧!她可说不上来,即使给1000卢布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库金和普斯托瓦洛夫在世的时候,以及后来跟兽医同居的日子里,奥莲卡对任何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不管什么事都说得出自己的看法。现在她的脑海里没有思维活动,就跟她家那个院子一样空荡荡。生活竟是这么可怕,这么苦,就好像嘴里吃了黄莲。
城市渐渐向四面八方扩展,茨冈镇如今已成了一条大街的街名。在当年“季沃利”游艺场和木材行的原址,盖起了一幢幢房子,辟出了一条条小巷。时光在流逝!奥莲卡的房子变黑了,房顶锈了,小房歪斜了,整个院子长满了杂草和荨麻。奥莲卡自己也老了,也不那么漂亮了。夏天,她坐在房前台阶上,她的心头依然空荡荡的,烦闷,忧伤。冬天,她坐在窗前,眺望雪景。每当春意初透,每当微风送来教堂的钟声,往事的回忆会突然涌上心头,她的心甜蜜地紧缩了,眼前里涌出汪汪的泪水,但这只是一会儿的工夫,随后心里依旧是空荡荡的,还是没有目的地打发日子。小黑猫柔声地咪咪叫,表示亲热,但是小猫的这种温存打动不了奥莲卡。她所需要的是这个吗?她需要的是那种能支配她整个生命、整个灵魂和理智的爱,那种能赋予她思想,指明生活方向,能使她正在老化的血液沸腾的爱。她把小黑猫勃雷斯卡从裙子上抖下去,烦躁地对它说:
“去,去……别在这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既没有一点欢乐,也没有任何见解。厨娘玛芙拉说什么她就听什么。
炎热的七月,一天,黄昏光景,一群城里的牲口刚从街上赶过,扬起一团团尘土,弥漫了整个院子,突然有人敲院门,奥莲卡自己去开门,一看不禁呆住了:站在门外的竟是兽医斯米尔宁。他头发斑白,穿着便服。她忽然记起来,抑制不住地放声大哭,把头偎在他的胸口,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由于情绪异常激动,她记不得他们俩后来是怎样进屋子,是怎样坐下喝茶的。
“我亲爱的!”她高兴得浑身发抖,喃喃地说,“符拉基米尔·普拉托内奇,老天爷从哪儿把您送来了?”
“我打算在这里定居,”他说,“我申请了退伍,所以就到你们这里来,想干上一番事业,过过安定的生活。再说儿子也该上中学,他长大了。噢,我呢,我已经跟我妻子和好了。”
“她在哪儿?”奥莲卡问道。
“她和儿子住在旅馆里,我出来找个公寓。”
“天哪,住我家的房子好了!我的房子那点不如公寓?哦,天哪,我不会问您要房钱的,”奥莲卡情绪激动,又哭开了,“你们住在这里,我搬到厢房去。天哪,我好高兴啊!”第二天油漆屋顶,粉刷墙壁,奥莲卡双手叉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发号施令。她的脸上绽开了昔日的笑容,仿佛睡足了觉,精神抖擞,面色鲜润。兽医的妻子来了,她是又丑又瘦的女人,留一头短发,一股任性的神气,带着她的男孩子萨沙,他身材矮得和年龄不相称(已经9周岁了),胖乎乎的,有一对晶莹的蓝眼睛,两腮有两个小酒窝。小男孩子刚跨进院子就去追猫,顿时听到了他令人愉快的欢乐的笑声。
“阿姨,这只小猫是您的吗?”他问奥莲卡,“等您的猫下了崽,请您送我们一只小猫,妈妈特别怕老鼠。”
奥莲卡跟他说了一阵子,倒茶给他喝,她胸膛里那颗心突然热乎乎的,甜蜜蜜的,仿佛这个小男孩子是她的亲生儿子。每天傍晚,他在餐室里温习功课,她慈祥爱怜地瞧着他,喃喃地说:
“我的小宝贝,漂亮的小伙子……我的小乖乖,真聪明,长得真白。”
“所谓岛屿,”他朗读道,“是四周环水的一块陆地。”
“所谓岛屿是一块陆地……”她重复了一句,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沉默和无思之后,这是有信心地表达的第一个见解。
如今她又有自己的见解了,吃晚饭的时候,她对萨沙的父母说,现在孩子们在中学里读书真不容易,但是,受普通正规教育终究比受职业教育好,因为从普通中学毕业出来的底子好:你想当医生也行,你想当工程师也行。
萨沙上学了,他母亲到哈尔科夫去探望妹妹,从此再没有回来;他父亲经常出门到什么地方去检验牲口,有时一连两三天不回家,奥莲卡似乎觉得他们把萨沙扔了不管,萨沙成了他们父母的累赘,他会饿死的;于是她把萨沙挪到自己的厢房去住,给他安顿在那儿的一个小房间里。
萨沙住在她的厢房里已经半年。每天清早,奥莲卡总要到他房里去;他睡得正香,一只手搁在脸蛋下面,一点呼吸声没有。她实在不忍唤醒他:
“沙申卡”,她难过地说,“小乖乖,起来吧!该上学去了。”
他起床,穿衣,祈祷,然后坐下喝茶;喝了3杯茶,吃了两个大面包圈和半个涂上油的法国式面包。他还没有完全从梦中醒过来,因此,情绪不好。
“沙申卡,你还没有把那个寓言背得熟,”奥莲卡瞅着他说,那眼神仿佛是送他远行,“我得跟你操多少心。你可得努力用功,乖孩子……要听老师的话。”
“哎,请你别管我的事!”萨沙说。
随后,他顺着大街上学去,他人小,却戴一顶大帽子,背上背着个书包,奥莲卡默默地跟在他后面。
“沙申卡!”她喊道。
他回头张望,她往他手里塞一颗枣或者一块夹心糖。他们一拐进学校的那条胡同,他害臊地停住,因为他背后跟着的是一个又高又胖的女人;他回头看了看说:
“您回去吧,阿姨,现在我可以一个人走到了。”
她止住步,眼睛直直地盯着他的背影,直到他走进学校的大门。哎,她多么爱他呵!她往日的爱,没有一次像这次这么深,她的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宽阔无私,她的母亲的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炽烈。
为了这个旁人的孩子,为了他脸上的两个小酒窝,为了那顶帽子,她愿贡献出自己整个生命,含着感动的泪水欢欢乐乐地把它贡献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谁能说得出,这是什么缘故?
把萨沙送进校门,她缓步走回家去,心里高高兴兴的。没有烦恼,只有柔情;最近半年来,她变得年轻了,总是笑吟吟,容光焕发。路上遇见她的人,看着她的模样,都感到高兴,对她说:
“您好,亲爱的奥莉加·谢苗诺芙娜!近来好吗,宝贝儿?”
“现在中学里读书很难呀,”她在市场上说,“昨天让一年级学习背寓言,还要翻译一篇拉丁文,还要做习题……这不是开玩笑吗?叫小孩子怎么受得了?”
她讲起了老师、功课、课本——这些话都是萨沙对她说过的。
他俩在3点钟一块儿吃午饭,晚上一块儿做作业,一块儿掉眼泪。她照料他上床睡觉,在他身上久久地划十字祝福,低声祈祷,然后才自己躺下睡觉,此时,她在朦朦之中遥想虚无缥渺的未来……那时萨沙已经大学毕业,成了医生也许当了工程师,有了自己的大宅院、马和马车,结了婚,生儿育女……她睡着了还想着这些,眼泪从闭着的眼睛里顺着脸蛋儿往下淌。小黑猫在她身边叫:
“咪呜……咪呜……咪呜……”突然,响起一阵猛烈的敲门声。奥莲卡被惊醒了,吓得喘不过气来,她的心怦怦直跳。过了半分钟,敲门声又响了。
“一定是从哈尔科夫来的电报,”她心想,浑身抖动着,“一定是萨沙的妈妈要萨沙到哈尔科夫去……噢,老天爷!”
她极度绝望,她的头、手、脚都凉了,她觉得她是世界上最苦命的女人。可是,又过了一会儿,听见了有人说话的声音,那是兽医从俱乐部回来了。
“啊!谢天谢地!”她想。
一颗沉重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她重新躺下,想到了萨沙,而萨沙在隔壁房间里睡得正酣,还不时说着梦话:
“我把你——!滚开!别打了!”
个人成就贡献: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
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
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
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他的短篇小说《凡卡》被选入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社会评价:
契诃夫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
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忘的或是抒情意味极浓的艺术氛围。他采取简洁的写作技巧以避免炫耀文学手段,被认为是
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托马斯·曼说道:“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整个欧洲文学中属于最有利、最优秀的一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说道:“我愿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的确,契诃夫的作品有着“文短气长”的简洁,这主要得力于他在揭示人物性格时一针见血的形象化点染及开门见山的创作笔法。其许多作品都被视为经典广为传阅。他的作品在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占有着极重要的地位。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ē)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契诃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契诃夫只身留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对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19世纪80年代俄国反动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幽默刊物风靡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类杂志(《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封给有学问友邻信》(1880)和幽默小品《长篇、篇等小说常见》(1880)初期发表作品80年代叶前写下大量诙谐小品和幽默短篇小说多无甚价值笑料和趣事其也有些比较优秀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丑恶现象写卑欺强节小官吏(《钉子上》、《官员死》、《胜利者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士》1885)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尊重自己才华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万卡》、《苦恼》和1888年《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著名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大自思考农民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些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契诃夫时问政治只想做自由艺术家要有绝对自由从1886年起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劝告仍同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时已5部短篇小说集作者(《梅尔波梅尼故事》1884;《五颜六色故事》1886;《昏暗》1887;《天真》1887;《短篇小说集》1888)声誉和地位日益增高使强烈地意识自己作作家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目和创作意义说:自觉生活缺乏明确世界观生活而种负担种怕事情种思想形象地表现篇小说《没意思故事》(1889)里
从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由自主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轻松喜剧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起生活考验80年代多余人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契诃夫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库页岛游历对里所有居民、近万囚徒和移民逐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1891年封信里说:……我文学家我需要生活人民间……我至少需要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少点点也好开始觉察《新时报》撰稿所带给只祸害终于1893年同家刊物断绝关系对俄国专制制度有了比较深刻认识写出了《库页岛》(1893~1894)和《流放》(1892)等作品而重要则震撼人心《第六病室》(1892)部篇小说控诉监狱般沙皇俄国阴森怕也批判了自己久前度醉心勿暴力抗恶托尔斯泰主义列宁读受强烈感染说自己觉得怕极了致房间里待住觉得自己好象也被关‘第六病室’里了
1890至1900年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定居新购置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1年同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雅尔塔常与列·托尔斯泰、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会见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契诃夫创作全盛时期当时俄国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新阶段革命阶级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及其居民阶层间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问政治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892年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省赈济饥荒;1892至1893年间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工作;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德雷福斯辩护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关系;1902年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决定和柯罗连科起放弃1900年获得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3年资助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青年学生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底奥观察更深刻对酝酿革命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现实渐渐看隐约火光创作进入了新阶段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思想(剧本《海鸥》1896);系列作品里接触重大社会问题例《农民》(1897)清醒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贫乏:赤贫、愚昧、落和野蛮;《峡谷里》(1900)并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些小说对美化农村公社生活民粹派有力反驳揭露资本主义主题也见于《女人王国》(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诊》(1898)则表明资本主义魔鬼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裔良心们意识生活没有意义和合理因而深深感抑郁安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知识分子悲命运们正直无私劳动终成无谓牺牲《带狗女人》(1899)爱情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半死活生活……厌恶《带阁楼房子》(1896)和《我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小事论批判自由主义者渐进论思想认需要种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斗争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动狭隘圈子去影响广大群众创作逐渐响起了能再样生活下去呼声《套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压制及们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套人习气《醋栗》(1898)和《姚内奇》(1898)里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人幸福小天地庸人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人所需要三俄尺土地也座庄园而整地球整大自广大天地人才能尽情发挥自由精神所有品质和特点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进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场强大、荡涤切暴风雨即降临社会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被扫而光歌颂劳动希望每人自己工作美好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1905年革命前夕写成《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身、奔赴新生活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无避免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欢呼声而由于契诃夫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范畴笔下新人都知道创建崭新生活必由之路们渴望新生活始终只种朦胧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创造了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抒情心理小说截取片段平凡日常生活凭借精巧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展示重要社会内容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对丑恶现实满和对美好未来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作品形象体系之认:天才姊妹简练写作本领把写得差地方删去本领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客观给人印象越深信任读者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琢磨作品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题材、倾向和风格与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追求离奇曲折情节描写平凡日常生活和人物从揭示社会生活重要方面契诃夫剧作有丰富潜台词和浓郁抒情味;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都独创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合作对舞台节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世界文学占有自己位置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契诃夫创作对20世纪文学影响国契诃夫逝世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被译介过来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1921年和1925年先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文鲁迅艺术学院曾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译本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早期作品多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主要再现小人物幸和软弱、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和小市民庸俗猥琐而《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士》(1885)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作品《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青春、才能、幸福毁灭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善于从日常生活发现具有典型意义人和事通过幽默笑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典型形象此来反映当时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套子里人》前者成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代名词;者成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符号象征
契诃夫创作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抒情味和丰富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
望采纳
剧作:《论烟草的危害》,喜剧。喜剧《蠢货》和四幕喜剧《伊凡诺夫》,独幕笑剧《求婚》和四幕喜剧《林神》。独幕笑剧《被迫无奈的悲剧角色》、《结婚》。
独幕笑剧《纪念日》四幕喜剧《海鸥》(Чайка)。四幕剧《万尼亚舅舅》(Дядя Ваня)喜剧《海鸥》(Чайка)四幕正剧《三姐妹》(Три сестры),悲喜剧《樱桃园》。
扩展资料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
参考资料:
《套中人》
别里科夫的形象——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唯政府之命是从。与周围一切事物敌对。是虚伪守旧的伪君子。成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
1.性格、行为
①封闭: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他“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不仅如此,他把和人交往也视为厌事,“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布尔金)一块儿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②怀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他总认为过去什么都好,其实意味着对现实的恐惧、抗拒。所以作者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雨靴”“雨伞”都是他逃避现实生活的道具。他为什么这样害怕现实生活呢?他究竟要“逃避”什么?
③胆小多疑:他胆小,恐惧得让人发笑。“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又多疑,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从他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类生活总要向前发展,文明才能进步。他怕的就是这样的发展、进步,所以他干脆逃避生活,以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可见他已经虚妄到何等地步!
④极力维护现行秩序:思想上自觉向反动政府看齐。“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自然是御用报纸,经过镇压,不可能宣传进步思想的新闻媒体)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准的东西,他也觉得“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总担忧“闹出什么乱子”。至于“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当然引起他“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也要“闷闷不乐”。
如果说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的话,那么他乐于告密,就表现了他人格的卑鄙了。他对自己的无耻行为总是振振有词:“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他从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已经堕落到行为上的卑劣了。
就这样,他在思想上行动上把自己和沙皇反动专制统治联系在一起,压制着身边的人们,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都怕他”,“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这个“套中人”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
2.结婚的悲喜剧
像别里科夫这样厌恶别人、恐惧生活的人,居然要结婚,首先是一出让人发笑的喜剧,最后必然以悲剧告终。
校长太太,也包括像布尔金这样的同事,都“撮合”“怂恿”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结婚。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结婚意味着他对生活的渴望,意味着他走出“套子”的尝试。但是要挣脱出既有的“套子”是很困难的,一桩小事,就让他的希望彻底破灭,就让他感到他和生趣盎然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年轻活泼的华连卡“兴高采烈”地骑自行车,这在别里科夫的眼里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中学教员和**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迂腐、多疑、谨慎的别里科夫一本正经地找华连卡谈话,却碰上了她的哥哥,话不投机,别里科夫恼羞成怒,以告密相威胁,被摔到楼下,结果可想而知,婚事完了,别里科夫的性命也完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已经不能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
3.别里科夫的悲剧
别里科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他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更多的是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他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助纣为虐。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在那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节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他的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契河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契柯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契河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中学时代就写过剧本《孤儿》和玩笑剧《母鸡叫些什么》。正式写作之后,剧本处女作是《伊凡诺夫》,之后的作品有:《蠢货》、《求婚》、《结婚》、《纪念日》、《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最后一部剧本是《樱桃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