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淳祐年间(1241-1252),浙江畲族蓝姓始祖蓝敬泉支族由福建罗源迁徙至金丘驮磨庵,自此金丘村成了景宁畲族的聚居地和蓝姓畲民入浙的最早发祥地。因当年垦地掘得黄金数金,故取名金丘。
古老神奇的畲寨金丘村,自有着灿烂的畲族文化,其中的婚嫁习俗更是古朴、带有宗教色彩、极富浓郁的畲族风情。
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先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
嫁妆是一些劳动工具和木质家具为主,还有一些稻、麦、豆、花生等种子,寓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婚嫁仪式有拦路、举礼、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撬蛙、对歌、对盏、留箸、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礼仪环节。
其中拦路对歌、借镬杀鸡等仪式极具趣味、富有特色。
结婚这天,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意在让迎新队伍多放鞭炮、多递小红包,增添喜庆气氛。
媒人放三只响炮,报讯迎亲队伍的到来,女方也随即放两炮表示做好迎接。然后,便是女方的阿姨舅母姑嫂们拿着杉枝拦门要求对方多放鞭炮,并要求对歌,等亲家伯赤郎做出回应。
男方用右手折下三枝杉枝抛路边,再折一枝抛路下,递给“接礼包”,姨母姑嫂们接过红包才放行。此时鼓乐鞭炮齐鸣,喜迎迎亲队伍进门。收礼后,给迎亲队伍每人一碗肉丝面,吃过后,脱草鞋,洗脚,换上新鞋,叫“脱鞋礼”。
接着,便是在新娘家中堂举行的“捉田螺”仪式,即家族中较有威望的男女双方长辈分别排一排,两两一对,相互作揖,一躬到底,力求手掌碰地,以示尊敬,因为十分像捉田螺的姿势,所以也叫“捉田螺”仪式。
婚宴晚餐由男方宴请女方客人,感谢对新娘的养育之恩,叫“请大酒”,但必须在男方向女方借炊具后才能办酒席,借炊具的的仪式叫“借镬”。
借镬时,中堂祖宗香案上点上香烛,赤郎来到灶前,阿姨舅母端来一面盛着猪肉、豆腐、香烛的米筛,向赤郎作个揖,赤郎回礼后再向灶神作揖,将米筛放在灶台上,开始唱歌以对女方的赞美。然后,女方姑嫂们将能藏的炊具都藏起来,赤郎年“借镬”词,词中涉及各种炊具,念一样拿一样,如有遗漏也不会告诉少了什么,而是要赤郎重新“借”。
“借”齐炊具后,由赤郎执刀杀鸡。
杀鸡时,地上摆着碗,如果血滴到外面地上,就要罚酒,一滴罚一碗。爱耍的姑娘们会趁机故意推搡赤郎,使鸡血滴到碗外,罚赤郎喝酒,甚至把锅灰抹到他脸上,戏耍热闹。总之,整个借镬的过程是充满欢乐和情趣的,是畲族婚嫁中独特的习俗。
晚餐由“亲家”主位,请女方贵宾,如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婚宴中会有劝酒、敬酒、等活动。新娘手托木盘或米筛,上面放着一对银手镯,一只九连环银戒指,点一对红蜡烛,放三只酒杯,在赤娘的陪伴下逐桌唱劝酒歌。
歌毕,每人都给一个红包,畲语叫“撬蛙”。
宴后是热闹的对歌活动,长夜对歌,天将分晓时唱“催亲歌”,歌毕,新娘打扮完毕,对歌就此结束。接着就是“别亲上轿”,有“留箸”和“衔千金饭”的仪式。在中堂的方桌上摆好供品“三牲一付”,后面摆一大碗饭。娘家有几人就摆几双筷子,分成两把放在碗后面。请本族长老讲祝语后,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抱入中堂,站在凳子上“溜筷子”:新娘拿起桌上的两把筷子交叉递给哥或弟,对方又将筷子从新娘腋下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如此进行三次,结束。接着新娘告别父母,低头衔三口饭,吐在准备好的手绢里,由哥或弟包好放进新娘的衣袋,由“带来娘家饭,养大夫家猪,年年兆丰年”的寓意。
事后,新娘接伞遮头动身起步到中堂要进二步、退三步,畲语叫“留风水”。然后“传代(袋)”出门。这时大小鞭炮齐响,“踏路牛”在前头开路,新娘上轿“行嫁”。三天后“回门”。
传统的畲族婚嫁习俗是畲族文化的经典之作,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异常名录。
瑶族服饰丰富多采,不同地区和支系也有所不同。男女服装主要用深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一般束腰带,南丹县“白裤瑶”男子则喜欢着长及膝盖的绣边白裤;妇女一般着无领大襟上衣,以带束腰,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也有的着后长前短的过膝长农,在显眼处绣以彩色花边,现年轻人平时多着汉装,只在庆典时换上民族装。妇女头饰式样繁多,风格别致,常戴耳环、手镯、银牌等银饰,乘上彩色丝带,大瑶山部分妇女头上戴的弧形大银钗,重量达1斤左右,从瑶族妇女的头饰就可区分少女、未婚妇女、已婚妇女及属于哪个瑶族支系。
饮食:瑶族饮食以大米、玉米、红薯、芋头为主,部分地区盛行“打油茶”,大瑶山瑶族喜欢腌制“鸟酢”、“兽肉酢”,并作为待客上品,有的则腌制熏猪肉、熏牛肉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居住:瑶族住房为竹木材料,一般一栋三间,长方形,也有的建成干栏式楼房,多依山建造,聚族而居。
婚俗:瑶族未婚青年男女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庆典、集会和农闲走村窜寨,通过对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互赠信物,自主婚姻;也有的须经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成婚。瑶族招婿现象较为普遍,一般不与族外通婚,随着经济发展,与外界交往逐渐密切,族外婚也开始增多。
丧葬:农村瑶族丧葬以土葬为主,有部分地区和支系实行火葬、崖葬、挂葬。
禁忌:妇女生产满月前不喜欢外人来访;婚嫁日期不能选在父母的忌日;男女对歌时不能坐在同一张凳子;在妇女面前不能说粗口;堂屋内不许吐痰;男人忌讳坐在碗橱前面。辈男女以兄弟姐妹相称,忌讳“姐夫”、“妹夫”等称呼
瑶族人民丰富多采的生活习俗,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历史遭遇、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的反映,是瑶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居家习俗
大山区瑶族住房多为“茅寮”,四壁用小木条扎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上盖杉皮或茅草。有少量木板房,多为一栋三间,名曰“三间堂”。正屋两侧多用杉条另辟两间,俗名“披杉”。东间堆放杂物或作畜圈、厕所;西间作伙房、洗澡间。瑶族习惯洗热水澡,不论寒暑,每日一次。另有一种“吊楼”式木板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势坡度用树木支架起来,上面居人,下面放东西,俗称“瑶家吊脚楼”。现在,“茅寮”式房屋逐渐减少。
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砖木结构,上盖青瓦、二层窗户形式的“三间堂”楼房。楼上虽有窗户,较矮,不住人,用作储存室。中堂开大门,两侧有侧门。
生产习俗
进入大山区的瑶族,当时因地广人稀,实行插标占地,刀耕火种,“种了这山种那山”。后随着人口增多,封建统治势力逐渐向大山区深入,瑶民的土地逐渐被侵占,为了生计,被迫借土耕种。借土的条件:“种树还山”。即瑶民在借种的土地上,播种作物时,要为“山主”种上林木;在护理作物时,要结合护理林木,待林木成长,土地不能再种作物时,才把土地和林木交还“山主”,再到别处借土耕种。造林,习惯“插条”和林粮间作。
粮食作物以玉米、红薯、旱禾、小米、乔麦、山芋为主,间种油桐、棕片、茶叶、药材等,肥料就是利用新伐地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烧垦的草木灰。生产工具主要是锄头镰刀、斧头,辅以竹木工具。运输主要靠人力背、挑。背篓是瑶民最习惯用的运载工具。劳动形式,以户为单位,男女同劳动,需要请帮工时,被请的人不管自己的事多忙,都得去帮助。垦植大片山场,则采取按户或按劳动力入股,秋后按股分红的方式进行集体劳动。
打猎是大山区瑶族人民的生产内容之一。主要是打野猪,只要发现野猪危害作物,就集体进行围猎,直至捕获或赶走为止。围猎时1~2人带猎犬觅踪,其余人守卡。捕获野兽的分配既使是背着的小孩,也可分得一份。个人捕猎,主要是放套绳和装弩。
婚恋习俗
婚前交友 历来,瑶家青年男女,交友恋爱,比较自由。在生产劳动,赶圩作客,节日聚会中,多以歌声为媒介,表达爱恋之情。一经双方同意,即可互相往来,父母不加干涉。这种行为,男方称为“交客姑”,女方称为“带后生”。到正式结婚时,如新郎不是初交之友,男友则必须备一篮子礼物(糖食及梳妆用品),送给女友,名曰“拿篮子”。女方备一包袱,内装云头鞋、带子等,作为回赠,叫做“丢包袱”。
在大山区,盘、赵两姓可同姓通婚,其它各姓一般为异姓通婚。但瑶汉一般不许通婚,民国时期,稍有松动。解放后,民族交往日多,团结融洽,通婚之禁,基本放开。
婚姻形式 主要是“赘婿”(即招郎),瑶语叫“纠千”。男到女家落户,通常要写“赘书”,内容为赘后男子的义务和权利、子女承祀、财产继承等条款。入赘者一般要改名换姓,按女家排辈,也有少数夫妻换姓的。赘婿还有另外两种形式,一种叫“两边走”,男方仍用原来姓名,夫妻共同照顾双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承父姓,以此类推;另一种叫“明招暗讨”,这种婚姻多因女方父母年老,弟妹年小,家里无劳力,一旦上述条件改变,男则携妇归家,所生子女随父姓。女嫁男家的,主要在平地瑶中,妻保持原姓,子女随父姓。
结婚仪式 男到女家入赘的,婚事由女家操办,新郎由一群未婚青年陪送步行,女家鼓乐半路相迎,晚间举行拜堂仪式,并遍接亲友(有的不请自来),“坐歌堂”通宵达旦。女到男家的,出嫁前,女家“坐歌堂”,出嫁日,新娘由父兄或娘舅背负出门,然后,本村姑娘陪送打伞步行到男家,举行拜堂仪式,接受亲友祝贺。
离婚与再嫁(赘) 岭东高山瑶,妇女地位较高,婚后双方共同劳动,如感情不合,任何一方都可提出离婚。一般请村寨老人“喝茶”,提出离婚原因,经调解无效,就“判”离婚。夫妻拿一节竹筒到山上,一刀劈为两半,各执一半,相背而行,就此分手。入赘男子,如违反“赘书”条约,女即可“休夫”,财产全部归女方。寡妇再嫁不受限制,但严禁兄终弟继、姐去妹继的婚姻结合。解放后,瑶族人民按“婚姻法”规定办理手续。
哭嫁 姑娘出嫁前,遍接至亲好友及村中姐妹,来家聚会,连续两晚,头晚茶点相待,夜晚设酒宴。宴后齐集堂屋,唱“女歌”、道私情或笑语逗乐,“坐歌堂”。新娘则按辈份依次向亲友“哭嫁”,亲友赠送“红包”。
打新郎 婚后三日,新郎回门到岳家,女方村中妇女,相约而至,争打新郎,以示今后不可虐待新妇。有的村寨,则是婚后第一个春节,新郎到岳家拜年,村中青年男女,敲锣打鼓(有时还要耍龙舞狮),向新郎祝贺,新郎则回赠“红包”,这也叫打新郎。后来逐渐演变成全村妇女小孩索取“喜彩”钱,否则,便不罢休,有时弄得新郎大为尴尬。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个员外生了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长女和次女都嫁给了大户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丽妹的三女儿还没有嫁出去。她聪明过人,能诗能歌,心地善良,经常背着家人乐善好施。芳年十八时,尽管追求她的富人官人络绎不绝,但她都一一回绝,弄得父母伤透了脑筋。
原来丽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贫穷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强哥。阿强虽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经常为穷人做好事,无论谁家有什么农活忙不过来,他总是挤出时间前去帮忙,他家有什么好吃的,也少不了相亲们,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爱。
阿强也聪明过人,虽然经文圣书没读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尤其是吟诗唱山歌,能触景生情,即兴而发。丽妹虽然经文圣书比她读得多,但还拜他为师。阿强见丽妹谦虚好学,总把她当亲妹妹看待,经常一起探讨诗文,这一年农历二月下旬,壮乡举行山歌比赛,丽妹,阿强哥都报名参赛。
听他俩的对歌,人人都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结果双双都得了头名金奖。通过这次比赛,丽妹对阿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他那聪明绝顶,现编现唱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于是产生了爱慕之情。
在大家离去后,丽妹有意留了下来,含情脉脉地对阿强吐露了自己的爱意,并发誓说:“如阿强不娶她,她也一辈子不嫁人。”对她的话,啊强十分高兴,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难为情地推辞说:“我出身贫寒,恐怕你父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丽妹紧紧抱住他,告诉他:“不会吧,只要你登门求亲,他们会同意的。”丽妹追求阿强哥相亲们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愿意为阿强捐献彩礼,只要员外家人开恩。
一个深更半夜,丽妹跳窗找阿强哥去了,正当他们相互倾吐衷肠之际,员外家丁闯了进来,强行把丽妹抓了回去,丽妹泣不成声,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强的这门婚事。说阿强虽家境贫寒,但凭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
但固执的父母还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丽妹眼看不能与阿强结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发了轻生的念头。到父母都散去入睡后,留下遗书,便悬梁自尽了。门外的丫鬟朦胧中醒来,听到闺房内有异常,打开门一看,她简直惊呆了,丽妹已经寻短见了。
她拼命呼救,顿时,员外一家嚎哭起来,他们看着遗书,悔恨不该干涉女儿的婚姻自由,相亲们听到哭声,知道了丽妹为了反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愤怒死去,对她深感同情,对员外夫妇极为愤慨。
再说阿强从员外家提亲不成,回到家后,茶饭不思,一头栽倒在床上,父母怎么叫唤他,就是不坑声。当丽妹殉情的噩耗传来,无疑是给阿强重大的精神打击,他脑子嗡嗡作响,想到生不能结为夫妻,死了再阴间也要结为夫妻。
想到这里,他起身走出了家门,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员外家,“哇”的一声扑到了丽妹的尸体上,说时迟,那时快,他猛的起身一头撞到梁柱,也殉情了。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三,相亲们见壮乡的好儿子,好女儿双双殉情了,个个悲痛万分,哽咽着,哭泣着。
有的还以山歌老歌颂他们忠贞不屈的爱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后才隆重地为他俩下葬。
为了纪念他俩,每年人们便在三月三这一天,蒸着糯米饭,带上鸡鸭鱼肉,上山为他们扫墓,同时联欢唱歌,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民族特色
壮族
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也是有趣的节日习俗。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扩展资料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习俗
祭祀社神:“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敬神祈福的日子。“三月三”各家男人上山祭祀山神。
组织人(祭祀)多是布摩(即摩公,摩文化传承人),活动一开始,先将牛或猪宰杀,这时各家各户就将预先备好的钱纸多的十几张,少则五六张拿去沾上牛的鲜血,预备以后拿去挂在田中或地头,说明此份田土已有人管辖,野鬼不敢侵占,病虫诸灾不敢入侵,保证粮食丰收。
人们点燃香火和红烛,石桌上摆着祭品(非有花米饭不可),寨老站于山庙前台阶上高喊:“敬祭开始!”台下的村民成阶梯状面对社神,神色凝重,气氛肃穆,山林寂然无声。在寨老的带领下,村民九跪三叩首,寨老祈告山神保佑,宣读神灵的告诫和村规民约,并征询大家的意见。
异议统一后,每人在庙前跪下承诺不践约、遵村规,否则将受到山神的惩罚。三月三祭祀山神、水神、寨神。
祭祀民族英雄:有祭祀传说中的民族英雄,有古代的英雄如王囊仙、贺连级等人。
扫寨:由摩公组织队伍把每个农户家的魔鬼妖邪扫出家里,把寨子的魔鬼妖邪扫出寨子,保一方平安。
“祭地蚕”: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植树挂青(扫墓):各家各户,男主人背着背兜和镰刀,杠着锄头,女主人背着祭品牵着孩子,不辞辛苦地在一个月之内将自己家的祖坟全部上完,并在坟山植树以示纪念。也有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的情况,大家杀猪宰鸡。嫁出去的姑娘要带着祭祀的物品回娘家参加挂青。
踏青:踏青之俗十分古老,基本上是伴随挂青扫墓形成的,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把枫树的枝桠插在房屋的四周。当然踏青绝不仅仅是要谈情说爱,更重要的是游戏娱乐。
局促于劳作的人们,此时可以郊原驰骋、山野纵横了。于是,女孩儿树上挂起秋千,男孩儿空地放起风筝、打水枪。
对歌:对歌之俗也是十分古老,基本上也是伴随挂青踏青形成的。聚众畅饮,联络感情。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布依族“三月三”活动的主题。对歌是祭拜完毕后最重要的活动。以唱歌为媒介开展社交活动,通过唱歌来交朋结友,寻求配偶。
传统体育:对歌期间,除唱山歌外,还有打猎、抛糠包、“耍吉篮”(麒麟舞)、“得浆”(类似陀螺)、斗牛、斗鸡、赛马、马杠(类似高跷)对抗、打竹水枪、下布依棋、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
传统乡场上的经济贸易交流活动: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期间,随着前来参加的人数增多,随之就出现了为活动服务的商贩,他们满载商品纷至沓来,大到家具、小到各种生活用品,还有各民族特有的饰品、食品,货物应有尽有。
进而发展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资交流和商品交易盛会,促进了布依族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
-三月三
-布依族“三月三”
苗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其主要的节日有:
1、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
2、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3、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华夏称为三月三街节)。
4、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华夏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5、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屈氏),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6、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7、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8、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9、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10、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11、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2、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13、花山节(部分地区)。
篇一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我会永远记得我们俩踏上红毯那一天,那个幸福的时刻。我会在每年的那一天都让你再做一次美丽的新娘,送你一枝最漂亮的红玫瑰,说一句:老婆。我爱你!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我会从这一刻起只疼你一个人,永远只爱你一个人,心里也永远只有你。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我会时刻把你放在心上,而推开那些不必要的应酬而早些回家陪你。因为没有我你是寂寞的,我不想让你寂寞,更不想你因为我的晚归而担惊受怕。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我会在你生病的时候最需要人照顾你的时候一直陪着你。做你的护士,喂你吃药;做你的保姆,给你炖出我最拿手的爱心鸡汤,让你赶快好起来。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我会每天都会做你最爱吃的饭菜给你吃,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秀的厨子,把你养成像小猪猪一样。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我会努力挣钱。虽然不能给你金山银山,但是我会让你过上富足的日子,开开心心,无虑的你,我,我们的儿子---我们幸福的家。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我愿意陪你去任何地方。逛超市的时候我愿意做你的购物篮子,帮你拿大包小包;出游的时候愿意做你的贴身保镖,保证不让你受到一点伤害。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我会为你披上最美丽的白纱,让你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新娘。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我会牵着你的手一起去见我的爸爸妈妈。让他们见见的也是这一生永远的我的宝贝---你---他们的儿媳妇。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我会在下雨天用我的怀抱做你的雨伞,不让你淋湿。
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婆,那你就是我的老婆,我就是你的老公,老婆+老公=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幸福的一辈子!
篇二
1、如果结局那不是我想要的,那么我宁愿是不去参与这个过程。心与心旳碰撞,也就是你我爱情旳诠释。此生是不会再去遇见同你一样的人,那年花开正红,我们并肩同坐,平静却成为我幸福的回忆。
2、守着这个温润的季节,青春的惬意和安然,让你出落成一朵纯美的女子。喜欢你明媚阳光下由心地甜甜微笑,像极了你于这个年华该有的美好。相形你花样季节的娇媚,你笔下播撒的段段忧伤,多么希望只是一些闲暇的摹笔,与你的心情无关。若真的是这样,我便可以省去一份心疼。恋恋花语,娓娓情柔;那日看了酒写给你的文,很美、很暖。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是的,你携一季花香而来,才有你迂世温婉美丽的绽放,才有影印在我们心里的别样美好。
3、我是一匹云,期盼风往南吹,飘浮至杭州,那里有我牵挂的人―小蝶。我愿化作一滴雨,落入你的花盆中,滋润含苞欲放的玫瑰。花开之时,当你欣喜观赏花之美丽娇艳。是否可知,曾是云的我,现已溶为花朵中一微小水分子,正深情注视着你那亲切的脸庞。
4、几度花落几回泪,几番相思几回梦,几多牵挂几回痴?为你而来,浸染一生爱,沉醉一世情。挥去一身哀愁,笑望彼岸灯火,你是我今生美丽的等待。纵是青丝染霜,也要成就那一抹最美的色彩。
5、我是今生的水,你是前世的茶,用今生的水去泡前世的茶,透明的杯沉淀的是前世的情,沸腾的是今生的爱,这味道就叫做缘分,有缘无分的相识,是谁也摆脱不了的故事。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音符。
6、你说我是一只受伤的苍狼,可你不知我的血液也流淌着温柔。和你相识的这段日子里,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婉约成一首诗收入我的行囊,点点诗意伴我江湖寥落,幸有知音仍在。相思已满溢成一袖的寒凉,我呵着气,却呵不出那一片温暖。呵气也变成一声叹息。
7、栀子花开,采满篮的花香,守候在你经过的路口!握一缕文字的缘,默念,你若安好,花也芬芳!佛说:每一点绽放都是前尘,每一棵芥子都是世界;每一种情爱都是因缘,每一次轮回都有纠结。尘埃里,吟一曲流水曲觞!指间捻花,于墨香风韵之间,醇厚了文字的缘!如若,陌上花开,可否邀你缓缓归兮?
8、身在红尘,深知,人生如戏,不同的背景,你我的故事,终究是来源于那一曲都是月亮惹得祸。有人开心,有人落寞。有人忧伤,有人却把心儿锁。此刻,落笔题字,不为什么,只为与你携手同行,与你一路风尘,与你魂梦相牵的诺。风的寂寞云知道,你的寂寞我知道,我的寂寞你知否?
9、在梅边是谁娉娉婷婷惹人怜?在柳边是谁缠缠绵绵与人绻?在画中是谁娇娇怯怯悄回眸?在梦里是谁生生死死随人愿?在台上你是丽娘为爱香消玉陨魂梦牵,在台下我非梦梅却也恋上眼前的仙。你在台上淡淡唱切切念步步莲,我在台下失了魂丢了魄迷了眼。
10、我喜欢你,可凭一时冲动为你做好多的事;但我不敢爱你,因为爱你我会期望你为我做同样的事。我喜欢你,那我可以默默地,偶尔跳出来吓你一跳;但我不敢爱你,因为爱需要一直好好表现,永远拴住你的心。我喜欢你,才会告诉自己要高贵一些;但我不敢爱你,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变得卑微。
11、我以我的方式爱你,你却说我不了解你,可是我想告诉你,我也许给你的不是你想要的,但是我给你的都是我认为的。或许,你要的是完美;但我能给你的,是最真的。
12、当地球180度转弯,白天就要变成黑夜;当地球继承180度转弯,黑夜又恢复白天。当我为了一个人180度转弯,我背对着我的叹息,当我为了自己再次180度转弯,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13、你敢爱吗?敢爱的话请跟我走!你敢走吗?赶走的话请把手交给我!你敢交心吗?敢的话请把心交给我,我会用生命保护它!你敢希望我们一定会幸福吗?敢的话请希望我们到最后就算只剩一块钱,我也把8角交给你,我只要两角。
14、我以为时间是的偏方,可治好的全是皮外伤。我的笑容,可以给任何人,但我的心,只能给一个人。气你,逗你,只因喜欢你;学你,跟你,只因爱上你;疼你,顺你,只因想追你;想你,爱你,只想亲亲你;疼你,懂你,只想问问你,可否一生与我在一起。
15、每当你入睡时我会静悄悄地守侯在你床边;每当你要去逛街时我会慢慢地陪伴在你的身边;每当你下班回来时我都会给你做一顿可口的酸菜粉条和炒洋芋片;每当在深冬的夜晚我会陪你走一段路然后回到家中我给你倒一杯滚烫的热水和端一盆热热的洗脚水;每当在你伤心的时候我会陪你说上两个小时的心灵倾诉;每当在你哭泣的时候我会给你宽大的肩膀和洁白的纸巾;每当在你高兴的时候我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16、真爱是无敌的,这是一个爱情真理。只要一个人的心中有爱,就没有是不可能战胜的。怕只怕不敢去爱,一旦你勇敢的爱下去,就没有什么事是你不可能完成的。爱,就要勇敢的表白,这就是爱的真理。
17、我爱你我愿意和你在一起,我离开你因为我不再爱你,而无论你是否还爱我,我起誓我已忠诚于我的誓言,对于责任以及有婚姻带来的附产品我会用金钱来填补,如果我是个穷光蛋请允许我一毛不拔的离开,从此你伤你的心我走我的阳关道。
18、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我会用毕生去感谢这美的秋季,我设想着有你陪伴的幸福日子,我设想着有你照顾的温馨生活,我设想着有你笑声的每个角落;牵着你的手,是幸福,也是责任,今生牵了你手,就不会再放开。当你把我拢入怀里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你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我一生的回报。
19、有时候我真想忘了你,只记得这个世界,然而,我常常忘了整个世界,只记得你。当你难过的时候,我希望能陪在你身边,尽全力让你笑起来。我不知道遇见你是对是错,但我知道遇见你我开心过。
20、时间说再见,思念不会变,不管多遥远,我能看见你的脸,时间说再见,爱恋不会变,不管多艰难,我要望到你的眼,亲爱的,时间改变不了我们心手相依,爱你。
篇三
21、徘徊在熟悉的那条街,依然有你熟悉的关怀,找到了你,就找到了我一生中牵绊的所依,牵绊的美丽。我依旧爱你,即便是再给我一次爱的机会,我依然会给你一个山盟海誓的承诺。是爱的抉择,让我再次回到了爱你的原点,今生的相遇,就是一个奇迹,我不会轻言放弃爱情的玄妙,还有这牵绊的美丽。
22、没有你,我的世界就是阴霾;没有你,我的开心不知所在;没有你,我连笑也不能开怀;你是我的乖乖,你是我的至爱,201314爱你一生一世,愿我真诚的表白,让你开心常在!
23、你是天底下最美丽的蝴蝶,让我惊艳的七彩,是一个难得的神奇,带着我的关切,带着我的倔强,从容的飞。你是天底下最痴情的蝴蝶,在柔柔的春风中,轻轻的低吟,带上我对你的挚爱,飞越迷雾,最后总有一片光彩。
24、多少次沉浸在想你的深夜,那丝丝的哀愁,化成了遥遥的相思,划过了遥远的天际;多少次依偎在爱你的怀抱,接过你浓浓的情意,带着你炽热的心,潇洒的爱一回;多少次点燃了躁动的情绪,痴狂的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只在今生,爱你一人,我和你永远不分离。
25、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26、爱是正负电源,碰出火花四溅;爱是誓言,把一生一世戴在指尖;爱是星光,你寂寞时,满天都是注视你的眼。玫瑰情人节,愿真心换来真爱,牵手到永远。
27、把你的手交给我,和我的手深深的交融,用美好的青春,去赌明天,一定会换来一个明媚的未来;把你的心,交给我,和我的心默默的交流,感化了天地神灵,同心同德,共赴你和我的心灵的承诺,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人。
28、你习惯了生命中的什么都是应得的吗?你的父母还可以喂你的。你习惯了相信所有人都是虚伪的吗?小三现在多的是。你习惯承认自己永远都是对的吗?我祝你某天成为某国的领导。你觉得现在自己正缺少包容、欣赏、肯定吗?如果可以,这些我都可以给你!
29、如果可以,我真想和你一直旅行。或许是某个未开发的荒凉小岛,或许是某座闻名遐迩的文化古城。我们可以沿途用镜头记录彼此的笑脸,和属于我们的风景。一起吃早餐,午餐,晚餐。或许吃得不好,可是却依旧为对方擦去嘴角的油渍。风景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我的身边。
30、今夜到明天上午有点想你,预计下午转为持续想你,受此低情绪影响,傍晚将转为大到暴想,心情降低五度,预计此类天气将持续到见你为止。
31、我们都不断的在寻找,在努力,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看着别人的幸福来嘲讽着自己的悲哀,心里一直不平衡着希望伤害过自己的人过的比自己差,没自己过的幸福,但是真的看到的时候,却发现真的像每次写的那样,原来我真的希望他过的比我好比我幸福。
32、总是躲不开你的视线,总是逃不过你感情的追击,总是希望牵着你的手漫步云端。任凭时间在我面前炫耀,我始终深爱着你,亲爱的,让我们一直牵手走下去!
33、我愿意不顾父母对我们爱情的反对,只要有你就是我起航;我愿意改掉所有你不喜欢的坏习惯,只要你能给我时间不离开;我愿意把全部都交给你表示我的爱,只要你不离开我愿意等待;我愿意吃下痛苦和疲劳给予你安逸,只要有你陪伴这便是甜;只要你在,我愿意为你独守那片天。
34、如果有一天,你轻轻的,走进了我的心里,和我的心灵有个约定,假如,你给我一个真诚的拥抱,我就会送给你我全部精彩的世界;只要是说,你爱我,我就会永生永世的等着你!
35、感谢缘分感谢无知,让你我巧然相识相知。并且两颗纯洁且渴望爱情的心,已悄悄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我执着的用我自己的特有的方式爱你,希望你甜蜜的默许。
36、你的一颦一笑,真真切切,闯进,我的生活;漾在,你的脸上;映在,我的心海;从此让我记住了你的芳名,是你带给我一生的澎湃,我喊你一声亲爱的,你美美的心里,在悄悄的偷着乐。是你给的爱情,激励着我,给了我无限的激情,也给了我无穷的动力,为你赴汤蹈火,绝对在所不惜。
37、你是爱的天使,当然最是美丽,所有苍穹的星星,最亮最美的那一颗必定是你;你是爱的天使,当然最靓,花丛中最妖娆,最耀眼的也绝对非你莫属;你是爱的天使,因为你具备了所有天使的潜质,犹如那翩翩飞舞的蝴蝶,舞尽了天底下所有天使的所有的美丽。
38、如果我能拥有这份荣幸,我愿终身陪伴着你,一年四季陪伴着你。春天,我陪你轻轻漫步在盛开的百花之间;夏天,我陪你奔跑在欢乐的小河之畔;秋天,我陪你倘徉在火红的枫林之下;冬天,我陪你围坐在炽热的火炉旁边。
39、最动人的情话:给我一百万个恋恋不舍的白天也觉不够,给我一辈子温馨浪漫的夜晚还嫌太少,和你在一起总觉得世界无法看透,永远不会有尽头。
40、昨天太近,明天太远。选在今日,对你告白。对你的依赖,如同鱼儿离不开海洋,如同植物离不开阳光。给我一次机会,写满我们的幸福人生。睁开我的眼睛,我的眼里只有你。闭上我的眼睛我的眼里只有你。带上眼镜我的四个眼里只有你。
□ 壮瑶风情醉游人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清远市及全省唯一的壮区,又是过山瑶人主要集居地之一。壮乡瑶寨不但山美、水美、人也美;且壮、瑶两族人民热情好客,壮、瑶风情别具民族特色。
壮族瑶族风情的主要内容有民族风情表演、天峰野宴和壮乡瑶寨风光。
壮、瑶风情表演以歌舞展现壮族和过山瑶传统的民间艺术、风俗、婚俗等,具体项目:具有壮族特色的有舞寿星和龟鹿鹤、婚俗迎亲舞、抛绣球;瑶族特色的有长鼓舞、灯笼舞及别具瑶族婚礼的“伴亲”、“争踩床”等,还有与游客同欢共乐的穿木履比赛活动。
天峰野宴,乘车到连山八景之一的“天峰耸塔”,在天峰顶举行。活动内容有:游客自行烧野味、竹筒糯米饭作晚餐,朝可遥望云海遮山盖岭之壮观;暮可观看月光、水光、灯光相映生辉之夜景。
壮乡瑶寨,素有“审仙洞”、“桃园洞”之称。踏进连山便可测览鹿鸣关风光。此关峰峦叠翠。隘道缭绕。昔日为“连山之管钥”,常人不可挺而走险,可谓:“干山万山,路转急弯,一声片笛。飞过鹿鸣关”。如果游客想一脚踏两广,一眼看两省,可到鹰阳关一游。此关与广西交界,山环水绕,峰回路转,加上有“红七军路过此关”石碑点缀,使景物更添一秀。三水瑶乡的“瑶岭平湖”以秀山碧水、微波荡漾得名,置身平湖,可春闻鸟语,夏睹游鱼,秋赏红叶,冬看山岚,如身处蓬莱仙境。瑶寨步头村,依山傍水,一睹瑶家奇异服饰,饮食习俗,住居生活,可了解到过山瑶人的生活现状,就连文学大师秦牧到此也一改不饮酒习惯,同瑶族人畅饮三大杯。
□ 瑶排古寨景如画
百里瑶山百锦锦绣,瑶山风光格外迷人。这里是喀斯特溶岩地带,石山林立,拔地而起,奇峰突兀,怪石嶙峋,云蒸霞蔚,紫气如烟,诗人韦丘诗曰:“摩天石笋神仙岛”,作家陈残云诗赞“觅景无须到桂林”。这里四季如春,溪河纵横,林海连绵,鸟语花香。春季映山红花似锦,夏天瀑布泻玉流莹,秋来桂花熏香百壑,冬季红枫似火燃山。像万山朝王、鹿鸣秋高、狮山桂园、金坑林海、板洞天湖、三排古寨等旅游景点,各有特色,百态千姿,令人留连忘返,美不胜收。
组成瑶山风光另一特色是古寨风光,通称瑶排古寨。这些瑶排建在千米高山陡玻之上,依山傍坡,密密排排,重重叠叠,堆垒上山。往往是前面房子的屋顶和后面房子的地面平高,其间有一条走廊过道,横街直巷,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瑶排的格局。这些房子多数是竹水泥墙结构的吊脚楼,里面还有火炉塘、本槽冲凉盆、宛如蛛网的竹水宽,密不通风的卧室等独特设备,展现瑶家的生活画面。远望瑶排主寨,像海市蜃楼,天上人家。登临瑶排古寨,仿佛进入古堡神坛。进入瑶家,好比回归原始社会状态。古风神韵奥秘莫测。风情浓郁扑朔迷离。像大哥排南岗古寨、号称天上雷公地上瑶龙的摩天大山瑶龙寨、久经磨难的油岭大排、享有盛名的三排古寨等等,数百家人组成的古老瑶排,是人们探奇觅胜的“风水宝地”。
□ 瑶家大节——耍歌堂
排瑶一年中节日不少。最具规模的传统节日是“耍歌堂”。耍歌堂并分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活动3至9天,每10一15年举办一次。小歌堂活动1天,3~5年举行一次,由各瑶排民主协商决定,一般都选在农历十月十六日前后举行。传说此日是盘古皇母的诞辰之日,又是盘王去逝之日,加上十月五谷归仓,因此庆祝丰收,预兆来年风调雨顺,十分隆重。春天就由长辈与先生公研究决定,全排人都筹备钱粮酒肉。
歌堂前夕,瑶家即购备酒、肉、鸡、鸭、豆腐、糯米大白糍、饼果、并摊派若干到户集捐为歌堂公用。各家各户邀请汉人朋友和外排亲朋前来观光。耍歌堂实质是排瑶的宗教信仰大演习,民族服饰大展览,民间文艺大演展,民俗习惯的总体现。堪称民族文化综合体。
歌堂之日,瑶家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珠光宝气,五彩缤纷,倾巢出动,尽情娱乐。
耍歌堂以宗教“游神”揭开序幕,抬看盘王、盘母塑像、擎着竹蟠、吹着牛角、敲着铜锣、跳着长鼓、舞着花鼓以及青年男女等歌舞队,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遍游山寨大街小巷,鼓乐喧天,歌声起伏,把古老的瑶排闹得满天星斗,繁花似锦,蔚为壮观。
游神之后,人们集中在歌堂坪,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宗教活动。其中有“耍”歌,即唱歌、对歌、斗歌,男女老少齐上阵,声嘶力竭不收兵。有跳舞、长鼓舞、花鼓舞、师爷舞,采茶舞等等。
过州过府是耍歌堂一个中心环节,他们在歌堂坪插上一溜几一溜儿的金竹幡。幡上写着京州、梁州、道州或广州府、连州府等,称为州府点。然后由先生公牵头,舞看刀剑,摇看铜铃,唱着瑶经,率领着游神大队,围绕着这些州府转来转去,活象盘龙游荡,变化万千。意思是纪念祖先迁徙瑶山漂州过府的艰苦历程,重温历史。
过州过府之后,还有歌颂民族英雄的歌舞,驱恶赶邪的追打黑面人等,形式独特,表演精湛,民族风韵浓郁,艺术水平颇高。
全民歌舞是歌堂的结局,此时瑶家将邀请排外人,来宾一起共舞,龙腾虎跃,满堂吉庆。
在整个歌堂过程中,瑶家备有水酒和大白糍,吃喝自便。因此,个个喝得脸红耳赤,酩酊大醉,到了傍晚结束,各自回家招待客人。看,瑶寨酒香熏天地,家家扶着醉人归。
□ 盘王古迹
连南的“盘王古迹”,距离县城27公里,是涡水乡所在地,这里山高谷深,林海郁郁葱葱,人烟稀疏,环境优美。可这里是瑶家迁徙连南最早的策源地,历史悠久,典故繁多。早在1300年前,这里就建有盘王庙一座,香火鼎盛,长盛不衰。是追溯瑶家历史,考究瑶族文化的宝地。前些年,盘王庙经过维修装饰,修通公路。才辟为旅游点,对外开放。
盘王古庙居六朕水和黄家冲相汇出口处,四面高山,山上建瑶排,比较繁盛的大排就有马头冲、猫坑、瑶龙、黄家冲、涡水、六联、必坑等,团团围住盘王庙,形成众星拱月的气势。涡水河终年喧哗着流向县城,落差大,水量足,沿河电站一座座,水与公路同走向。因此,驱车进涡水,沿途水曲湾长,林木繁茂,电站林立,梯田层层,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昌盛的瑶排,雄伟的山川,瑶家人都归功于盘王的恩赐。因此,各山寨瑶胞长者,经常要组织瑶民到盘王庙举行祭祖祈祷活动。久而久之,盘王显灵、庇佑或惩罚瑶人的故事就越传越多,越讲越灵越神奇,盘王成为冒犯不得、至尊至上的神灵。
说不神也罢,说灵神也罢,但盘王庙前的相思树却极神奇。这棵树大约百岁以上,身高28米,树冠直径75米,树干胸围23米,直径073米,活象瑶家太阳伞。顶天立地,枝繁叶茂,常年不败。一年四季挂满珍珠似的相思豆,豆熟自落,瑶家常捡拾回家,放于厅堂祖先神位前,据说可以避邪驱恶,保佑家境平安。神奇莫测的是,此树能为瑶家预报天气,每当久旱不雨,若此树叶由青变黑,第二天大就下雨。如果久雨不晴见树叶变青红时,天会转晴。瑶家根据它的预报,便可安排自己的农事生活。它的腐叶果实可以治病。人们崇敬盘王,爱护神树,虔诚致极。纷纷前往瞻仰,烧香点烛,虔诚祈祷,拾几颗红豆,请求盘王保佑。
□ 瑶家婚俗
排瑶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同姓一般不通婚,过了五代即可通婚。
瑶胞谈婚的主要方式是唱歌传情,唱歌谈婚有的在节日对歌时进行,有时在山上劳动时隔山对歌。最盛行的是晚上到女方窗前对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瑶家少女长到17-18岁,晚上即有青年上门唱歌,有的是一个青年单独邀姑娘唱,有时几个青年同时轮唱,唱歌内容大体都是仰慕姑娘美名品德,表达爱慕之情,女方如果有心,即以同样的口吻对唱,如果无意,她即以礼节性的歌声谢绝求婚者。在众多求婚者中,如果有一个青年被女方选上,其他青年不仅不会嫉妒,反而会衷心祝贺地得到爱情。
唱歌谈婚成功后,男方即带着鸡、酒、肉到女家行“定婚礼”,商定结婚的日子,男方准备办婚事,女方筹备“嫁妆”。
男方的聘礼,以“嫁肉”为主。每个“嫁肉”6至9斤猪肉,视女方内亲多少(叔伯兄弟大小舅父等),此外还有象征性的红包、挂包、酒、鸡等。女方不强求,一般情况下,有几百元就可以解决聘礼用项。女方嫁妆主要是刺绣“嫁衣”和柴火。女方需砍几十担柴作为嫁妆,表示女方是勤劳俭之人。过去,还有田地、山林以及水桶、脚盆、长朴刀、锄头,太阳伞等嫁妆,嫁女如搬家。
到了嫁娶之日,男方先到女家住夜,女家备有炒黄豆、花生等,由几个姑娘陪新郎玩到天亮。出嫁喜宴需由舅父主持,菜色不计较,一般是青菜鸡肉、玉米煮猪肉、大韭菜煮水豆腐、鸡杂炒切粉。舅父以唱歌祝酒举筷,其他亲属和唱,新娘即唱“哭嫁歌”,表示答谢。
喜宴结束,即出嫁。由嫂子给新娘打扮穿衣。经先生公(师爷)念经,送嫁舅、兄嫂等唱“送嫁歌”,把新娘送出门,擎起太阳伞上路。
迎亲路上,凡是过溪过桥,新郎须背新娘渡过。
到了男方瑶排路口,男方早有人备好水酒举行迎亲对歌,围绕着婚事互相表示谢意加重亲戚感情等等,每唱一首歌喝一碗酒,大约要唱一个小时才接亲进寨。
到了男家门口,新郎即“离家出走”,到第三天回家,带新娘回娘家拜过祖,才回家开始新婚生活。男家亦由师爷念经把新娘接进屋,并立即开宴。这时,新娘须端一盆水给男家内亲们洗手。介绍认识,内亲们给红包表示见面礼。然后,新娘不上席,站在厅堂一角,准备为长辈们添酒添饭,聆听送嫁舅与男方内亲对歌。婚宴也是上述几个菜,吃完再加,喜宴要闹几个钟头,个个唱得声嘶力竭,饮得酪叮大醉,宴会才算结束。
排瑶离婚现象较少。离婚手续很简单,双方在路上背对背喝碗酒,各走东西算是离婚生效。离婚再嫁不受歧视,嫁娶婚俗基本同闺女出嫁一样。
□ 独特的壮家建筑
壮家的传统住宅称为“高栏”,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主要用杉木皮、茅草搭建。解放以后,牡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也受到汉族建筑的影啊,现在居屋一般为“一座三”:“一座五”形式,即中间是厅,两旁有两间卧至,另加厨房、猪栏等稍矮的附房。另一种格局为“一厅两房连一井两廊式”,即厅前一个天井,两旁为厢房。
壮屋一般不开后门、后窗,只有正门、侧门和侧窗。同一姓氏的往在一起建村立寨,一户一屋。人口繁盛以后,村寨内便出现几个门楼,一个门楼代表同姓中的一个分支。门 楼是公共场所,门头上有一对用八块瓦砌成的“眼睛”,楼棚上放置着老人的寿木,楼下两侧放置长凳,供人闲坐歇息及儿童玩耍。门楼前面挂着有功名的金字匾额,有些还在壁上嵌着记录宗族来历的石刻。
□ 独特的壮家节日
壮族有自己独特的崇拜物,同时亦几乎每个农历月份都有喜庆或纪念性的节日。其中也有些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过冬至等。不过,尽管这些节日相同,但庆祝或纪念的仪式却有所差异。
正月初一至十五,春节里壮族喜唱“年晚歌”与男女分组“坐歌堂”的习俗。各村寨流行“装古事”,以村寨为单位,男女老少总动员,分别装扮古代英雄、历史人物等,入夜时提各式花灯,有字灯、禽鸟、鱼、蝶等形象的灯式,中间穿插舞狮,敲锣打鼓到邻村外垌献演游访。“古事队”多达百余人,领头灯标明某某村寨,由村中辈分最高、被认为是“好命”的人来撑举。
二月二,壮族称为“开耕节”。表示农事活动的开始,家家户户做大汤糍,预兆丰年。过节时不能邀外客吃饭、住宿,新嫁女儿要回娘家取生产工具和种子,也不留宿。
三月三,壮族一部分人在这天拜山祭祖。过去集体扫墓后,以房姓分猪肉,现在改为各家各户自扫祖墓。
四月八,俗呼“牛皇诞”,古称“龙华会”,是壮族的大节,宴亲会友,甚力热闹,并以泡浸出水的黄基子或枫叶蒸炊黄、黑二色糯米饭,用嫩竹叶之类包裹。分别喂黄牛、水牛、在牛栏门上插柳条或袖、枫树的青枝,让耕牛休息一天。有些村寨吃糯米饭时,不用筷子,将饭捏成团,用手抓着吃。家中如有身体孱弱的小孩,则令其手抓色饭,身披蓑衣,头戴竹笠。在牛栏里吃饭,以示让小孩象牛那样粗食、快长和健壮。
六月六,尝新节。壮话呼“拜元那”,原意是割新禾拜田头神,亦是壮族的大节,要蒸二、三斤重的糯米棕米庆贺。
七月七,乞巧节。壮族姑娘要入河沐浴。传说当口天上银河的仙水流到人间,洗后,姑娘心身更健美。同时亦装回仙水制醋,称人“七月香”。
七月十四,占称中元节,俗称鬼节。这一大力壮族妇女走娘家的日子,每逢节日,必携带鸡、鸭礼品归家探亲。
九月九,重阳节,壮族不象汉族爬山登高,而是搞“送火神”活动。这天下午,壮族村寨每家一人到田头或河滩用新竹、禾秆扎一间小屋,屋内供放纸钱、炮仗以祭火神。入夜,每家一人,各持一把火同去烧草屋,纸炮和竹节爆破声、风火声以及人们“鸣吆”的呼叫声响成一片,意在送走火神,祈求避免房屋火灾。待小草屋烧完后便不再点火,要摸黑回家,以表示火神已送走。
□ 风趣的壮家婚俗
壮家人有“出门三步起歌声”的习惯,谈情说爱也是以歌传情。小伙子如见到一位喜欢的女子,就会以歌试探:“好花色,好花枝,好花欲(意”牵“)动心机,好花生在大路口,问过有人掌管无?无人享管弟来移”;
若女子已是有夫之妇,便会唱道:“无移得,无移得,莫要移我个(意”这“)盘花,对唔住,我个盘花有了主,请弟去恋到处花”,以表明态度;
若女子是个姑娘,但对小伙子尚未有意,便舍唱适:“话拎(意”给“)弟听讲弟知,我是月季花一枝,弟晓得,月季通身都是勒(意”刺“),唔怕勒多弟就移”;
若姑娘看上小伙子,歌中则会充满情意:“贤弟生得细眉眉,妹今一见肚中思,肚男又思心又想,怎得生成莲藕样,共根生长共遮荫‘此时的小伙子便会谦虚地回道:”妹话弟好唔为好,怎赛妹你日匀匀,赖(意“撒”)哭无怕嘴巴歪,弟是烧炭担柴大,水淋日洒日无多“。姑娘为表心迹,会更亲热地唱道”日日净净妹唔贪,乌乌赤赤妹吾嫌,心咖隙,石灰得白无人吃,黄糖很黑正(意“才”)清甜“。
乃至举行婚礼,又有一套独特的风俗:
一是新娘出嫁穿黑嫁衣。黑色,在壮家表示正统,即使新娘平时十分讨厌黑色衣服,但到出嫁之日,也要穿上新郎家缝制的黑嫁衣,方能坊出厅堂与长辈拜别。
二是给新娘“封典印”,即当新娘步出厅堂行至家门时,接亲娘马上踏着新娘的脚印走,亦步亦趋,传说是让新娘忘了娠家路,一心一意与丈夫成家立业。
三是背新娘出门楼,当新娘走出家门,接亲娘即时给新娘盖上红头巾,再由事前指定的兄长把新娘背出村塞门楼,然后方与伴娘上路同行。新娘为何要人背?意是新娘难舍亲人,不愿离别,只好叫兄长背。
四是新娘上路不准回头望,如果是无意之间回头一望,接亲娘便要到井边或河边取水给新娘喝,以示对新娘这种对丈夫不忠之举的惩罚。
五是新娘洞房“坐时”,当新娘接亲引进洞放的,接亲娘会与新娘对坐,并用脚踏在新娘的双脚之上,直至板凳坐热,地板踩暖为止,意为使新娘从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六是新娘汲新水,即新娘过门后第一次汲水,壮族人对此十分讲究。兰新娘被姑或嫂带到井旁或河边的,先朝源头行屈膝礼,然后接几枚硬币方能汲水,意在告知水神,新娘已出钱买了这方水,而目桶口要问着水源一次汲满,祈求日后满福满禄。
七是偷喜新郎鞋。当洞房之夜燕尔之后,新郎要紧的是要把鞋藏好,要是给新娘偷看了,日后就会由新娘讲话算数。故此,新郎当夜多把新鞋藏掖在枕下才睡。
云南 瑶族民俗风情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礼仪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在达山瑶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服饰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习俗
到瑶家做客,还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婚俗
男女青年社交自由,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但不与他族通婚。家庭组织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舅表婚。同姓通婚不忌讳。蓝靛瑶上门入赘较盛行,白头瑶流行“抢婚”习俗。
瑶族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般不与他族通婚,网氏族五代以外即可结婚。婚姻有的由父母包办,也有自由恋爱结合的。由父母包办婚姻者,往往幼小就被父母许配他人,假如父母已经死亡,便由兄嫂、叔伯作主。自由选择配偶的主要方式是对歌。
对歌一般在春节和外寨青年男女来本寨踩歌时进行,也有本寨青年男子相互邀约到友邻村寨对歌。对歌地点一般选择在村寨附近,届时男女各为一方,以彼问此答方式进行对唱。山歌曲调简单,但歌词复杂,视男女对歌感情深度而变化。经过集体对歌的观察、比较、考虑后,若某一小伙子对某一小姑娘发生好感,便可与小姑娘单独对唱,但地点只能在众人所能见到的地方,双方有了一定了解后,男方即向女方透露求婚意见,如双方情投意合,便可相互赠送小件饰物作为信物。在部分地区的瑶族中,互赠信物时小姑娘要咬小伙子的胳膊,倘若小伙子的胳膊被咬而积浓,则表示有缘,否则婚姻难成。
对歌是长期流行在瑶族社会中的一种自由婚姻形式,因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便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则。如同村寨青年男女不能对欲,老人在场不能对歌;自己家中的人更不能对歌;男女二人不得单独或在僻静地方对歌等。瑶族婚姻盛行说媒,即使是通过对歌选择的情侣,也要通过说媒订婚。说媒时通常由男家选派媒人向女家递送烟叶,以示求婚,此即调之“问烟”,女方父母收下烟叶,则表示同意求婚,如果退回烟叶,则表示拒绝。也有通过对歌选择,然后说媒而结婚者。
瑶族婚姻中,舅父享有优先娶外甥女为儿媳之权,只有舅父无子时才能嫁与别人。家中有长女出嫁,要由舅父舅母为之主持婚礼,次女出嫁便由大姐和姐夫主持婚礼,并由大姐为之梳头。家无男嗣者,普遍实行招赘上门。寡妇一般受到社会同情,且可以改嫁,如系缺顾者,财产由原夫兄弟平分,寡妇可以带走属于本人的私房物。维持瑶族家庭婚姻生活的准绳是习惯法。未婚男女私通,如被发现,须请“瑶目”杀鸡为之“洗脸”认错,如女方怀孕生子,一般即结为大妻。有妇之夫与未婚女于通奸怀孕,男方可纳为妾,反之,男子则要受罚。有妇之夫与有夫之妇通奸,被本夫发现,便由“瑶目”罚通奸之夫五元半开(解放前云南通行的一种货预),归之本夫;继续与人通奸,则受重罚。离婚被瑶族视为严重的事情,双方实在不能和解时,须由“瑶目”断处,否则会受到寨民的谴责。双方自愿离婚者,离婚时,当事双方各携砍柴刀一把,竹简一节(或蒲木片一节),远成材寨,到山上把竹筒破作两半,各执一半,立即向相反的方向走开,表示各走各的路,永不回头;或以丝线一节,用刀裁断,各执一截,表示一刀两断。若一方主动提出离婚,另一方不同意,主动提出离婚一方须退赔另一方结婚时的部分礼金。
食俗
瑶族一日三餐,一般为两饭一粥或两粥一饭,农忙季节可三餐干饭。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的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 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广西地区的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
典型食品:瑶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各地均有独具一格的风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扎。
节庆
瑶族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瑶族办丧事,必须砍牛祭祀。砍牛的头数视家庭情况而定,有的杀7、8头之多。办丧事酒席,有些地方以猪肉豆腐为主。
瑶族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最隆重的盘王节歌会。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 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不料第二天,一条名叫盘户的彩狗竟衔来高王头颅。评王不失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彩狗,并封彩狗为盘王。新婚之夜,彩狗竟变成一个魁伟健壮的男子,公主大喜。以后,公主为盘王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慎被一只羚羊触下悬崖身 亡。儿女们闻讯,捕到羚羊,剥羊皮制成长鼓,愤然起舞,以报父仇。以后,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到今天,“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姑娘街: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个街期、各族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各族姑娘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还有陀螺比赛也很引人注目。陀螺是用坚硬的木头做成,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各组的人轮流用自己旋转的陀螺去碰击对方旋转的陀螺。击中后被击的 陀螺依然在旋转者为胜。除此以外,街头巷尾摆满了五彩丝线、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及各种美味小食。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在欢乐的人流中,有身着桃花图服装,佩戴耳环,手镯的 瑶族姑娘;有穿大领短衣、百褶裙,颈间套有三、四条项链的 苗族姑娘,有身着黑色衣裤,胸部佩戴大银环——“批索”的哈族姑娘,有身穿镶有花边,绣着美丽图案服装、头戴银泡泡 “鸡冠帽”的彝族姑娘。她们成群结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并在货摊前选购花边,五彩丝线和耳环、手镯等银质首饰。夕阳西下,小镇上人们陆续散去,而城外田野却歌声悠扬。各民族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山坡、树下、溪边、湖畔,纵情歌唱。歌声、琴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姑娘街”上。 瑶族的春节 瑶族人民过春节有一项别致而风趣的活动一一演“耕作戏”。大年初一,人们聚集在村寨的广场先要观看“耕作戏”。“耕作戏”由一人扮牛,一人伴扶犁的农夫,一人扮荷锄的农夫,三人载歌载舞,看完后,青年男女纵情歌舞。歌舞中,姑娘们如果看中意中人,就把自己精心绣制的花带或自己配戴的银饰,挂在小伙子腰间,以示爱慕,有些地区的瑶族新婚夫妇,则在新春佳节带上礼品,到岳父家拜年,女家必须设宴招待。席间,岳父唱山歌祝愿新婚夫妇辛勤劳动,和睦相处,白头到老。
“赶鸟节”: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民的“赶鸟节”。年年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伙伙,一群群, 聚会山头。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 子歌,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耙。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 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耙”,任邻居小孩们取食。说是乌雀啄了耙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了晚上,耕山人过寨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耙”,希望有个好兆头。
倒稿节: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人民传统的欢庆丰收的日子。这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都己收割完毕,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在这一天之前,谁种谁收,不准乱割滥收,否则按乡规民约处以罚款。过了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捡成果,谁收谁得,不得干涉。
“歌堂”节:是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唱歌求偶的节日。按传统习惯,每三至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历时三天、九天不等。当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得事先通知远近的亲友前来观光。节日之夜,男女青年围着篝火,对唱情歌,以歌传情,歌长情深,通宵达旦才罢休。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新衣裳,戴上新头巾,插上锦鸡毛;街头巷尾,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耍歌堂”开始,即把祖公的牌位从庙中抬出来巡游、拜祭。后面伴随有锣鼓和腰鼓队,燃放土铜炮。当中老年人抬着祖公神像巡游街巷时,广场上聚集着一群群女青年、男青年则 两个一对、三个一伙,对着年轻姑娘唱起歌来。参加唱歌的青年,有时达八、九十对。小伙子一支又一支,姑娘们仔细地打量着唱歌的小伙子,暗暗地选择心爱的人。小伙子们也尽情地唱呀,求得姑娘的欢心,白天在歌堂上认识后,晚上便可独自向姑娘们唱歌求爱。节日期间,每户人家做二十至三十斤的糯米糍粑,招待亲戚朋友。每户还出若干水酒(七斤左右),供人们任意饮用。
建筑
瑶族民居善于因地制宜,有“半边楼”、“全楼”和“四合院”之分。
“半边楼”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附建偏厦,或一头偏厦,或一头偏厦前伸建厢房。大门多在屋头上层屋场偏厦间。此种建筑多为红瑶所建。
“全楼”相对“半边楼”而称;一般建于沿河一带或半山较平坦的一层地基上。规模及附属建筑与“半边楼”同。花瑶、盘瑶多居“全楼”。
“四合院”在较平坦的地面上连接修建四幢“全楼”合成的房屋,中间有一小块方形空地庭院,故称“四合院”。这种建筑仅为沿河一带红瑶富裕人家所居。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古人把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春节习俗——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盛放飞帖之用。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因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这个节日就叫元宵节。
元宵节,中国人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俗。俗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夜晚一到,人们就成群结队地去观赏花灯。五光十色的宫灯、壁灯、人物灯、花卉灯、走马灯、动物灯、玩具灯……汇成一片灯海。有的花灯上还写有谜语,引得观灯人争先恐后地去猜。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这种食品了。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圆球,里面包着用糖和各种果仁做成的馅,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因为这种食品是在元宵节这天吃,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国人希望诸事圆满,在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团圆、和睦、幸福、圆圆满满。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农历三月(公历4月5日左右),此时正是春光明媚,空气洁净的季节,因此,这个节日叫做“清明节”。
清明节人们有扫墓祭祖和踏青插柳的习俗。
中国人有敬老的传统美德,对去世的先人更是缅怀和崇敬。因此,每到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去祭扫祖先的坟墓。人们为坟墓除去杂草,添加新土,在坟前点上香,摆上食物和纸钱,表示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这叫上坟,也叫扫墓。
清明时节,山野小草发芽,河边柳树长叶,到处一片新绿,正是户外游玩的好时候。古人有到郊外散步的习俗,这叫“踏青”;还要折根柳枝戴在头上,叫“插柳”。据说插柳可以驱除鬼怪和灾难,所以,人们纷纷插戴柳枝,祈求平安幸福。
现在,殡葬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实行火葬,废止土葬后,田野里的坟墓越来越少了。但是,清明节祭祖踏青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还是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的祖先,也会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观赏蓝天、绿树、小草和鲜花。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也叫“五月节”。过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据说,举行这些活动,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中,秦国最强,总想吞并其他六国,称霸天下。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张改革楚国政治,联合各国,共同抵抗秦国。但是,屈原的主张遭到了坏人的反对。楚王听信了这些坏人的话,不但不采纳屈原的主张,还把他赶出了楚国的国都。屈原离开国都后,仍然关心祖国的命运。后来,他听到楚国被秦国打败的消息,非常悲痛,感到自己已经没有力量拯救祖国,就跳进汨罗江自杀了。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着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仍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样做。久而久之,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按照中国的历法,农历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八月十五又是八月中间的一天,所以这个节日叫“中秋节”。中秋节这天,中国人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
秋季,天气晴朗、凉爽,天上很少出现浮云,夜空中的月亮也显得特别明亮。八月十五的晚上,是月圆之夜,成了人们赏月的最好时光。人们把圆月看作团圆美满的象征,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按照传统习惯,中国人在赏月时,还要摆出瓜果和月饼等食物,一边赏月一边吃。因为月饼是圆的,象征着团圆,有的地方也叫它“团圆饼”。中国月饼的品种很多,各地的制法也不相同。月饼馅有甜的、咸的、荤的、素的,月饼上面还各种花纹和字样,真是又好看、又好吃。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数字中,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为阴数。因此,九月初九被称作重阳或重九。中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古人认为,九九重阳,登高可以避祸免灾。后来,重阳节登高爬山,逐渐演变成了人们放松心情、锻炼身体的体育和旅游活动。
插茱萸和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茱萸是一种植物,果实可以吃,茎、叶都是药材。菊花在九月盛开,有“长寿花”的美称。为了避免瘟疫,驱除恶气,重阳节这天,人们就把茱萸和菊花插戴在身上,还要观赏菊花,饮菊花茶和菊花酒。
重阳糕是一种用面做的食品,可以加枣、银杏、松子、杏仁做成甜的,也可以加肉做成咸的,讲究的还要做成九层,再在上面做两只小羊,以谐“重阳(羊)”之音。
现在过重阳节,已经见不到插茱萸等风俗了,但是很多人仍然会在这一天登高赏菊,观赏秋天的美景。近年来,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敬老节”。每当佳节来临,人们都要举办各种敬老活动,祝愿老年人步步登高,健康长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