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这样一位可以帮助刘备打天下的美男,却在25岁之际仍未娶妻,这在少年娶妻已成为惯例的三国时期是少之又少的罕见现象。
诸葛亮到隆中没有沉寂多久,他未来的岳父黄承彦主动登门求婚:“听说你尚为娶妻,我有一个丑陋的女儿,黄头发、黑皮肤。虽是长相丑陋,但是才华却足以与你的雄才相配。”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当时就很干脆的就答应了这门婚事。黄承彦立刻就把女儿黄月英送到了诸葛亮家中。聪明过人的诸葛亮何以会对婚姻大事如此轻率?
原来,诸葛亮早在黄承彦主动登门求婚之前,就曾亲自前往沔阳黄府拜访过。而早就对这位心仪之婿的到来,黄承彦自然是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吩咐家人,只要诸葛相公一到,不用通报,让他直接进来。黄府乃是当地有名的世家大族,能有这样的荣幸其实是对诸葛亮的一项特殊礼遇。
诸葛亮当然也不含糊,大步昂然而入,不料从廊下突然窜出两条猛犬,直往诸葛亮身上扑来。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大的头上拍了一下,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诸葛亮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是木头制作的机械狗,不禁哑然失笑。黄承彦设宴盛情款待,酒席之上,诸葛亮赞叹这两只木犬制作精巧。黄承彦哈哈大笑说:“这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累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
酒宴之后,诸葛亮游目四顾,只见壁上挂有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便大加赞赏。黄承彦立即摇手道:“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不值行家一笑的。”随后诸葛亮漫步黄府花园,黄承彦在一旁指着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由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的。”这时诸葛亮已经知道他要找的那个人找到了。
黄月英到诸葛亮家后,亲操杵臼,兼顾农桑,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按部就班地处理得妥妥贴贴,诸葛亮自然是身受其惠,就连他的朋友们也受到了这位嫂夫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人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而其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而后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出其致胜,打得魏国大军望风而逃。其实,“木牛流马”也好,“连弩”也罢,这些都是拜诸葛夫人黄月英所授。此外,诸葛亮五月渡泸水,深入南疆,七擒孟获,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也都是黄月英教给他的技艺。“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算无遗策,毅然决然地娶了个丑妻黄月英,不但使他一生无后顾之忧,更使他在事业发展上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柱。
人物经历
自杨容姬的父辈起,她家就居住在巩县。潘岳的祖父名潘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潘芘,曾为琅邪内史;从父潘勖在汉献帝时为右丞,《册魏公九锡文》即出自其手笔。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总角辩惠,ぴ迩逖”,被乡里称为“奇童”,长大以后更是高步一时。美姿仪,《晋书》本传载:“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与夏侯湛友善,常出门同车共行,京城谓之“连璧”。司马炎建晋后,潘岳被司空荀勖召授司空掾,举秀才。武帝躬耕藉田,潘岳作《藉田赋》称美其事。才名冠世,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十年之久。咸宁四年(278年),贾充召潘岳为太尉掾。三十二岁时已生白发,写下著名的《秋兴赋》。后出为河阳令,四年后迁怀令,有政绩。后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不久被免职。永熙元年(290年),杨骏辅政,召潘岳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将西行途中见闻所感写成《西征赋》。元康六年(296年)前后,回到洛阳。历任著作郎、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鲁公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次贾谧登车,都与石崇望尘而拜。构陷愍怀太子的文字(“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并谢妃共要克期而两发,勿疑犹豫,致后患。茹毛饮血于三辰之下,皇天许当扫除患害,立道文为王,蒋为内主。愿成,当三牲祠北君,大赦天下。要疏如律令”),就出自他之手笔。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擅政,中书令孙秀因记恨潘岳过去对自己的挞辱,诬潘岳、石崇、欧阳建等阴谋奉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孜政,被杀,夷三族。临行前与石崇见面,对石崇说:“可谓白首同所归。”潘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应其谶。潘岳在296年曾作《闲居赋》,述说退官止足之分,可惜不能淡于荣利,轻于躁进,终于被祸。《隋书·经籍志》录有《晋黄门郎潘岳集》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潘黄门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潘岳与陆机齐名,合称“潘陆”。从子潘尼也有文名,合称“两潘”。《晋书》本传称他“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梁·钟嵘《诗品》将潘岳作品列为上品,并有“潘才如江”的赞语。因潘岳字安仁,也被后人省称为潘安。潘岳五言诗现存52首,收在逯钦立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中。
感情生活用情专一,杨容姬逝后潘安写《悼亡诗》
虽然长的美,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十分难得。
潘安12岁时,便与10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因为他的诗,导致后世把悼亡诗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里。
潘安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离。安仁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说过“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赞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评价相当确切,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不过,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晋时期文风本就是铺垫、堆砌成风。
潘安的《怀旧赋》中这样写道:“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十二岁与父亲的朋友、大儒、扬州刺史杨肇相见,被杨肇赏识,许以婚姻。后来杨氏早亡,潘安对杨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并作《悼亡诗》怀念杨氏,开悼亡诗之先河,这之后悼亡诗的范畴仅限于悼亡妻子。《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讲“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当然是妒忌潘安的才华,要知道魏晋时期文风是铺垫、堆砌成风的诗体还属于古体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