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建武二十八年,诏令郡县搜捕诸侯王招揽的宾客,导致几千人获罪被杀。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建武二十八年,诏令郡县搜捕诸侯王招揽的宾客,导致几千人获罪被杀。,第1张

刘秀在治国中采用“柔道”,史称“建武中,禁网尚阔”。刘秀诸子陆续成人,“诸王皆在京师,竞修名誉,争礼四方宾客”。诸侯王延揽宾客,培植羽翼,本是历代所忌,但因刘秀的宽纵,此时也愈演愈烈。而其中又夹杂了南阳集团与河北集团的对峙,形式越发复杂。

光武帝刘秀自己,是南阳地区豪族的代表人物。他打天下的核心集团,几乎个个出身豪族势力,尤其是刘秀自己所在的南阳豪族集团。刘秀之母出自南阳豪族樊氏;刘秀的外祖母和姐姐刘元的婆家,是南阳豪族邓氏;妹妹伯姬的夫家,是南阳豪族李氏;刘秀自己和族兄刘赐的妻子,都来自南阳豪族阴氏。

但面对全国的大小豪族势力,仅凭南阳集团的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刘秀就面临这个问题,在他走向统一全国的开始,需要别的强有力的豪族集团势力相助一臂之力。

刘秀带着少量亲信以更始政权的大司马出巡河北,本身没有带什么势力。到河北后突然遭遇在河北甚得民心并得到河北汉室宗族支持的王郎起兵造反。刘秀得以在河北站稳脚跟并成功击败王郎集团,将河北变成自己势力的基地,所依靠的,正是郭皇后背后的河北豪族集团。

也就在这个时期,刘秀将郭氏立为皇后,郭皇后所生之子刘强被立为太子。而阴皇后此时只是贵人,可见此时刘秀对河北集团力量的依赖。但随着战争的推进,刘秀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多,河北以及河北豪族的重要性日趋下降。而南阳豪族作为刘秀真正依靠的核心力量,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建武十七年,刘秀将郭皇后废为中山王太后,立阴皇后。两年后,郭后所生太子刘强被废为东海王,阴后所生原东海王刘阳改名刘庄,立为皇太子。

在废郭后和太子刘强的同时,郭氏集团的势力不但没有受到严酷打击,反而被刘秀优容有加。因为,刘秀加南阳豪族和刘氏加河北豪族都势力不足。只有在刘秀主导下,南阳集团与河北集团处于既联合又对立的状态,才能保证刘氏政权的稳定和安全。

郭后所生诸王与阴后所生的太子与诸王均加入了延揽宾客的行列。双方均发力招揽人才,加强实力。这样的“军备竞赛”的后果,只能是诸王力量膨胀,直至膨胀到超出刘秀控制能力之外,因此自然不能为刘秀所容忍。

刘秀不能允许诸王扩充实力超过自己的控制能力。尤其是这种实力的扩充很可能引发阴、郭两集团的对峙走向内斗,则将破坏他一手设计的两方联合又对立的格局。

于是,刘秀雷霆出手。建武二十八年六月,随着废后郭氏去世,刘秀下令收捕诸王侯宾客。死者数千,牵连过万,诸王辛苦延揽的势力至此被一扫而空。

这次行动,刘秀在同时削弱阴郭两系诸王势力的同时,打击重点放在了郭系势力头上。郭后所生沛王刘辅因牵连利用宾客合谋杀人被下诏狱。八月,非阴后所生五王被命出京就藩,而阴氏所生五王全部留京。也昭显刘秀确立南阳集团为核心的意图。

建武中兴政治上失败后足利尊氏秘密策划建立武家政治,但妨碍他实现计划的有两个人,即中兴功臣护良亲王(公元1308年—1335年)和新田义贞。护良亲王早就看出足利尊氏有野心,但最后还是被尊氏所杀。

建武二年(公元1335年)北条高时的次子时行在信浓武士推戴下举兵,对建武政权不满的东国旧幕府的党羽纷纷响应,从上野南下,进攻镰仓。

镇守镰仓的足利直义(足利尊氏之弟)先后派遣涩川义季、细川赖贞、岩松经家等将领迎战,但一触即溃。最后直义亲自出马,在武藏井出的泽(今町田市本四田)被打败,北条时行占领镰仓。此即所谓“中先代之乱”。

公元1335年7月23日清晨,足利直义逃出镰仓,过山内的时候突然将部下的相模武士渊边义傅唤来,命他回去杀关在镰仓牢中的护良亲王。足利直义认为,要打败北条时行不难,如果放掉护良亲王以后对足利氏不利。

去年(公元1335年)4月,护良亲王以阴谋夺取皇位的理由被逮捕,押到镰仓关在药师堂谷东光寺的土牢里。却说武士渊边义博奉命潜回镰仓,将一顶轿子停在院子里,假称来迎接护良亲王。那时护良亲王正在抄经,看穿这是诡计,连忙说你来杀我吧,跑过击要抢义博的刀。但因半年多的监禁生活,即使亲王多么刚强也是力不从心了,立刻被砍倒。义博正要骑在亲王身上斩头的时候,亲王缩头将刀尖一口咬住。义博慌忙抽刀,却被亲王紧紧咬住不放,最后刀尖咬断了三厘米。

义博扔掉断刀,拔出腰间的短刀向亲王胸部刺了两刀,抓住头发拉起来,将头砍下。义博提了头跑到院子里,在亮处一看,眼睛张开,嘴里咬着刀头,样子好像还活着。义博觉得这样含怨的头不能让主君直义看,便将头丢入旁边草丛里,扬长而去。

一直在亲王身边照顾的妻子南(持明院中纳言保藤的女儿)发现这种惨状吓得发抖,完全瘫软了。理智光院的长老知道此事,使出来料理葬事。亲王的遗体葬在理智光山的顶上,妻子南削发为尼,以安慰亲王的亡灵。

建武二年(公元1335年)足利尊氏正式叛变,攻陷京都。义贞奉救迎战,收复京都,将尊氏赶到九州。延元元年(1336)尊氏卷土重来,朝廷派遣新田义贞和楠木正成迎战,不料在凑川战役楠木正成战败自杀,新田义贞逃回京都。满朝大臣闻得正成、义贞战败,大惊失色。天皇也不得不再逃往睿山避难,义贞、义助等新田一族跟从天皇转移到睿山,以睿山为根据地与足利尊氏展开一场持久战。

足利尊氏见一时不能推翻后醍醐天皇便提出议和,天皇也顺水推舟同意,决定于公元1336年10月10日还幸京都。为了今后能够重新恢复皇权,在天皇回京都的前一天即10月9日,让皇太子桓良亲王及尊良亲王送到北国,命南朝忠臣新田义贞护送并辅佐。却说义贞护送两位亲王经近江入越前敦贺,在途中击退了越前守护斯波高经的阻击。10月10日人敦贺,由气比大官司气比氏治将皇太子迎入金崎城(现敦贺市金崎町)。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秀子女

儿子

东海恭王刘疆,母郭皇后

沛献王刘辅,母郭皇后

济南安王刘康,母郭皇后

阜陵质王刘延,母郭皇后

中山简王刘焉,母郭皇后

楚厉王刘英,母许美人

汉明帝刘庄,初名刘阳,母光烈皇后

东平宪王刘苍,母光烈皇后

广陵思王刘荆,母光烈皇后

临淮怀公刘衡,母光烈皇后

琅邪孝王刘京,母光烈皇后

女儿

刘义王,建武十五年被封为舞阴长公主,嫁陵乡侯太仆梁松。

刘中礼,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涅阳公主,嫁大鸿胪窦固,汉章帝时尊为长公主。

刘红夫,建武十五年被封为馆陶公主,嫁驸马都尉韩光。

刘礼刘,建武十七年被封为淯阳公主,嫁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

刘绶,建武二十一年被封为郦邑公主,嫁新阳侯世子阴丰。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终于下定决心废掉了皇后郭圣通,改立原配阴丽华为后,虽然郭圣通被废,但刘秀并没有因此而冷落她甚至杀掉她,而是改封她为太后,地位依旧尊崇无比。

关于郭圣通这个“太后”的封号可能有的朋友不是很理解,毕竟太后是君王的母亲,皇帝还没死,怎能封皇帝的妻子为“太后”呢?

其实,郭圣通这个太后的封号是有前缀的,当年刘秀改封郭圣通的完整封号是“中山王太后”,“中山王”这三个字很关键,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大肆分封刘氏宗亲为王从而开启汉朝分封制的历史,待到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分封刘氏子弟为王的传统被延续了下来。

刘秀与郭圣通育有五子一女,其中长子刘疆在开国之初就被封为太子,他也是东汉历史上第一个皇太子,而次子刘辅一开始是被刘秀封为右翊公的,直到郭圣通被废后,才封刘辅为中山王,封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所以,郭圣通这个太后的头衔并不是指皇帝的母亲,而是指封王的母亲。建武二十年,刘辅改封沛王,郭圣通则成为沛王太后。

另外就是,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分封同姓宗亲为王的朝代,在此之前我国从未出现过这种分封制度,所以对于汉朝来讲分封同姓宗亲为王是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因此很多涉及到分封的问题也得不到特别合理的解决。

就比如郭圣通被封为“中山王太后”这件事,本来在封建王朝里是不应该出现皇帝还没死就封皇帝的妃嫔为太后这种事的,只有皇帝驾崩之后,妃嫔才可以离开皇宫到自己儿子的封地并居以“王太后”的身份,只不过刘秀对于郭圣通还是有很多愧疚之心的而且那时候的分封制度也并不完善,所以才会出现郭圣通被封为“王太后”。

如今看来,郭圣通的被废实在是刘秀的私心使然,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刘秀与郭圣通之间的结合是政治联姻的结果,随着刘秀地位的稳定,郭圣通被废是迟早的事。

当年刘秀为了消灭王朗政权平定河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只能与真定王刘扬联盟从而获得刘扬的支持,而联盟最好最稳定的手段就是联姻,于是刘秀娶了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郭圣通为人谦和,本来她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婚姻,但当时对她来说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她只能成为舅舅刘扬手中的棋子,用以换来日后的前程。

不过庆幸的是,未曾谋面的夫君刘秀并不是一个大奸大恶之徒,虽然没有感情基础,但刘秀对郭圣通也非常的好,只是两人之间总有一丝隔阂,一张永远捅不破的窗户纸,因为两人是政治联姻,这就造成了刘秀无法像对待阴丽华那样可以全身心的去疼爱郭圣通,即便郭圣通也非常的贤良淑德。

而随着郭圣通的被废,还有一个人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他就是刘秀与郭圣通所生的长子,当时的太子刘疆,郭圣通被废时,刘疆还是太子,而且刘秀也曾不止一次的安抚他和朝臣,郭圣通虽然被废但与刘疆无关,刘疆的太子之位还是很牢固的,其实咸鱼相信这也是刘秀的心里话,毕竟刘秀对刘疆的感情非常深,而且自开国以来便为他遴选天下饱学之士来教育辅佐他,寄希望与他,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明君。

可是即便刘秀再如何安抚,刘疆心里非常清楚,随着母亲皇后封号的褫夺,自己若以庶子身份继续僭居太子大位,那么日后必然会招来横祸,而且这也是礼法所不容的,与其将来再遭大难,不如趁早隐退以明哲保身,刘疆位居太子之位已有十九年,这十九年间刘疆所听所看所学到的东西都在极力的劝诫他及早抽身。

所以刘疆先后多次向刘秀辞让太子之位,刘疆的执着最终令刘秀下了决心,建武十九年,刘疆被降为东海王,虽然成为废太子,但这一切的原因并非刘疆的过错导致,所以刘疆被废后依然受到刘秀,刘庄两任皇帝的重视,一生富贵,刘疆也成了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废太子。

其实郭圣通与刘疆的结局在刘秀初遇阴丽华的那天起就已经被决定好了,刘秀对阴丽华是一见钟情,而且至死不渝,这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阻止的,郭圣通再好也抵不过一见钟情,这就是天意。

刘秀简介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司马光、梁启超)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刘秀统一中国后,厌武事,不言军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却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名字由来

 据《东观记载》,公元前5年1月15日的夜里,光武帝刘秀出生在洛阳县城,也就是今天的兰考县境的座行宫里。这时候,刘秀的父亲刘钦是洛阳县令。这座行宫原是接待皇帝用的,自从汉武帝位过后就封闭着,因为妻子临产没有合适的地方,刘钦也就顾不得许多,让妻子信进了行宫。据说,刘秀降生之时,红光照彻行宫。而在洛得县内,当年又有嘉禾生长,一茎生出九穗。刘钦为此给孩子起名“秀”,因他是第三个儿子,所以字“文叔”。

在位功绩

  政治

偃武修文,励精图治

 自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20年的时间,此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已经是“十有二存”了。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刘秀则“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

 同时,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刘秀还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县。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人口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增长了一倍还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税,兴修水利,罢免贪官污吏,加强中央集权,精兵简政。在文化上,重用文人贤士,史称“光武中兴”。极为重视图书文化建设和皇家藏书的收藏。王莽末,典籍被焚,鉴于西汉官府藏书散佚,而民间藏书颇多,他每至一地,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遗漏。

 他下旨天下,广为收集。先是四方学士,多怀挟图籍,遁逃林籔。自此而后,鸿生矩儒,莫不抱负典策图籍,芸汇京师。数十年间,朝廷各藏书阁,旧典新籍,叠积盈宇,汗牛充栋。如“石室”、“兰台”、“仁寿阁”、“东观”等多处,藏书的规模和数量超过了西汉。迁还洛阳时,其经牒秘书,载乘2 000余辆。奠定了东汉国家藏书的基础。

  中央集权,归于尚书

 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

 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刘秀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经济

  释放奴婢、刑徒

 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

 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整顿吏治,提倡节俭

 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戚

 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光武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

 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又命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光武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青、徐、幽、冀四州尤甚”,“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予东汉王朝以

 极大威胁。面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光武帝采取镇压与安抚并用的手段,一方面“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拖,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很快,贼便解散了,另一方面,把捕到的作乱首领人物迁往他郡,“赋田授廪”,切断他们与原所在郡的联系,给了豪强地主严重的打击。

 经过度田事件后,郡国大姓的抗衡平静下来,出现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度田也成为东汉朝廷的定制。因各项政策措施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为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明章之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文化

 建国后,在洛阳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还常到太学巡视和学生交谈。在他的提倡下,许多郡县都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

 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

家庭情况

  家世

 六世祖:西汉景帝刘启

 五世祖:长沙定王刘发

 高祖父:舂陵节侯刘买

 曾祖父:郁林太守刘外

 祖父:巨鹿都尉刘回

 父亲:南顿县令刘钦

 母亲:樊娴都(樊重之女)

  后妃

 光烈皇后阴丽华,史称光烈皇后或光烈阴皇后

 光武郭皇后郭圣通,后被废

 许美人

  儿子

 东海恭王刘疆,母郭皇后

 沛献王刘辅,母郭皇后

 济南安王刘康,母郭皇后

 阜陵质王刘延,母郭皇后

 中山简王刘焉,母郭皇后

 楚厉王刘英,母许美人

 汉明帝刘庄,初名刘阳,母光烈皇后

 东平宪王刘苍,母光烈皇后

 广陵思王刘荆,母光烈皇后

 临淮怀公刘衡,母光烈皇后

 琅邪孝王刘京,母光烈皇后

  女儿

 刘义王,母不详,建武十五年被封为舞阴长公主,嫁陵乡侯太仆梁松。

 刘中礼,母不详,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涅阳公主,嫁大鸿胪窦固,汉章帝时尊为长公主。

 刘红夫,母不详,建武十五年被封为馆陶公主,嫁驸马都尉韩光。

 刘礼刘,母不详,建武十七年被封为淯阳公主,嫁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

 刘绶,母不详,建武二十一年被封为郦邑公主,嫁新阳侯世子阴丰。

相关历史典故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年少时,只是个没落皇族、一介布衣,刘秀曾经去长安求学,在街上看到执金吾走过,场面甚是壮观、阔气,大为感叹,于是做了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广为流传,日后成了千古名言,引发了许多“乱世枭雄”的共鸣。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也千古传颂。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刘秀登基为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安知非仆

 《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一引《东观汉记》载:光武微时与邓晨观谶,云「刘秀当为天子」。或言「国师公刘秀当之」。光武曰:“「安知非仆乎」?建武三年,说故旧平生为忻乐。晨从容谓帝曰:「仆竟办之」。帝大笑!”

 仆(pú),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

 光武帝还是一个普通百姓时,与姐夫邓晨到别人家去做客,当时大家看到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旁边的有些人说:谶书所说的刘秀肯定是国师公刘秀(当时新朝的国师公刘歆恰巧刚刚改名为刘秀)。可当时在场的刘秀却说:“怎么就知道这谶书中所说的要当天子的刘秀不是指的我呢”,结果引起了众人的哄笑!刘秀登基后的第三年,与邓晨一起谈及往事,邓晨从容的对光武帝说:“仆竟然做到了”,光武帝听后大笑!

 西汉末年,谶书极为流行,王莽代汉就是用谶书中的话语作为其理论依据,实际上谶书乃是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天下百姓的一个工具而已,其荒诞不经,毫无依据可言。新朝末年,天灾不断,人心思乱。而新朝的国师公、古文经大师刘歆精通谶纬,刚刚改名叫做刘秀,故大家猜测谶书中所说的“刘秀”乃是国师公刘歆。刘歆乃是西汉末年的大儒,才学渊博,德高望重,为王莽代汉立下了大功。

完整的中国历朝年代表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 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颛顼 高阳氏 前2514~前2437 帝喾 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挚 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尧 放勋 前2357~前2258 虞舜 重华 前2257~前2208 夏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10、帝泄 l6年 11、不降 59年 12、帝扃 21年 13、胤甲 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 11年 16、帝发 19年 17、履癸 53年。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迁殷前) 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后期年表: 盘庚(迁殷后) 公元前1300年 小辛| 在位50年 小乙 前1251年 武丁 前1250年——前1192年 在位59年 祖庚 前1191年 祖甲| 廪辛| 在位44年 康丁 前1148年 武乙 前1147年——前1113年 在位35年 文丁 前1112年——前1102年 在位11年 帝乙 前1101年——前1076年 在位26年 帝辛(纣) 前1075年——前1046年 在位30年 周 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1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1、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1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1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14年- 11、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1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1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1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1、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 (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O、成帝骜 建始,26年。 l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19年。 8、冲帝炳 永加 1年。 9、质帝钻 本初 1年。 1O、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1、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 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1、李特 2年 2、李流 1年。 3、李雄 30年 4、李班 1年 5、李期 3年 6、李寿 5年 7、李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1、刘渊 6年 2、刘和 1年 3、刘聪 8年 4、刘杰 1年 5、刘曜 1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石勒 15年 2、石弘 1年 3、石虎 15年 4、石世 1年 5、石遵 1年 6、石祗 ?年 7、冉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1、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1年 3、慕容暐 11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1、符健 4年 2、符生 3年 3、符坚 27年 4、符丕 2年 5、苻登 9年 6、符荣 1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1、张茂 5年 2、张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1年 5、张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1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1、姚苌 8年 2、姚真 22年 3、姚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1、冯跋 22年 2、冯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光 13年 2、吕绍 1年 3、吕篡 1年 4、吕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1、李暠 17年 2、李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1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1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18年 4、宣帝赟 1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 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1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1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建 12年。 二、王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渥 3年。 三、杨隆演 1O年。 四、杨溥 17年。 楚: 896--951 建都:长沙 一、马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1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1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升 7年。 二、李璟 19年。 三、李煜 1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12年。 四、高保勗 1年。 五、高继冲 1年。 南汉:9O5--971 建都:广州 一、刘隐 12年。 二、刘 �6�9 32年。 三、刘玢 1年。 四、刘晟 16年。 五、刘鋹 1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鏐 41年。 二、钱元瓘 1O年。 三、钱佐 6年。 四、钱倧 1年。 五、钱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崇 4年。 二、刘钧 14年。 三、刘继恩 1年。 四、刘继元 11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1年。 二、盈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 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1206--1368),通称元朝。 明朝 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1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1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顺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 1644--1911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1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1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3331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