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事迹
吴汉出身贫苦,后来在县中当亭长。
新朝末年,吴汉因门下宾客犯法,逃到渔阳郡,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蓟之地(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市一带),交结各地豪杰。23年(更始元年),刘玄称帝,派使者韩鸿招降河北各州郡。有人告诉韩鸿:“吴子颜是位奇士,可以与他计事。”韩鸿召见吴汉,对他非常器重,以刘玄的名义委任他为安乐县(今北京市顺义县附近)县令。 投奔刘秀24年(更始二年),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在邯郸起事,派人到河北招降,而刘秀此时也在经略河北。吴汉素闻刘秀有长者之风,决心归附,并对渔阳太守彭宠道:“渔阳、上谷突骑,天下闻名。您为什么不集合二郡的精锐,归附刘公攻击邯郸呢,这是难得的功劳哩。”彭宠虽然愿意,但官属都想归附王郎。
吴汉辞去后,在路上见到一个儒生,儒生认为刘秀所过之处,郡县归心。吴汉便诈为刘秀亲笔书信,移檄渔阳,让儒生交给彭宠,令他把所听到的话去说服彭宠,吴汉也跟着到渔阳。彭宠深以为然,派吴汉与上谷诸将会师南进。吴汉等人沿途击斩王郎将帅,终于在广阿(今河北隆尧县东)追上了刘秀。刘秀任吴汉为偏将军,使其率骑兵围攻邯郸,攻克邯郸后,赐号建策侯。
横扫河北为了补充兵源,刘秀准备到幽州征兵,但又顾虑刘玄任命的幽州牧苗曾从中作梗。晚间召见邓禹,询问谁可完成征兵任务。邓禹推荐吴汉,并说:“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刘秀乃拜吴汉为大将军,持节征发幽州十郡骑兵。苗曾听说后,果然暗中部署,并命各郡不得发兵。吴汉率领随从二十人前去苗曾驻地无终(今河北蓟县)。苗曾以为吴汉没有防备,便亲自出城迎接。吴汉乘其不备,令随从将其就地斩杀,夺其兵马。幽州各郡震恐,莫不望风服从。吴汉征调全部兵员南下
,与刘秀会师清阳(今河北清河县东南)。诸将见吴汉士马甚为强盛,都认为他不肯分兵给别人。吴汉回到幕府,呈上军士名簿,诸将都请求将兵士调拨麾下。刘秀笑道:“以前恐怕他不肯与人,现在提出请求的为什么又这样多呢?”诸将尽皆羞惭。
起初,更始派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打王郎,刚好刘秀赶到,共同平定邯郸。谢躬裨将抢劫虏掠,刘秀深为憎恨,虽都在邯郸,还是分城而处。后来,谢躬率兵数万,还屯邺城(今河北磁县南)。刘秀南击青犊农民军,并请求谢躬挡住尤来农民军。青犊军被击破后,尤来军果然进犯,北走隆虑山。谢躬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邺城,自己率诸将军攻击尤来军。结果,尤来军奋力死战,谢躬大败。
刘秀乘谢躬北征,令吴汉、岑彭袭取邺城。吴汉派人劝降陈康,陈康乃开城投降,并献谢躬妻子。谢躬兵败而回,不知陈康反叛,入城之后被吴汉杀死。
此后,吴汉随刘秀北上进攻铜马、重连、高湖各支农民军,常率突骑冲锋陷阵。刘秀平定河北后,吴汉又与诸将一同劝进。刘秀即位后,根据谶语任命孙咸为大司马,导致群臣反对。刘秀只得让群臣推举,群臣都推选吴汉与景丹。刘秀认为吴汉有“诛苗幽州、谢尚书”的功劳,封其为大司马,统帅全军,更封舞阳侯。不久,吴汉率朱祜等十一将讨伐朱鲔,围困洛阳。
征讨关东26年(建武二年),吴汉率王梁、耿m等九人共击檀乡农民军于漳水,大破敌军,收降十万余人。刘秀派使者封吴汉为广平侯,食邑四县。后来,吴汉率诸将击邺西山贼黎伯卿等,追到河内武,攻破贼兵所有屯聚。刘秀亲自赶来抚问慰劳,又遣吴汉进兵南阳郡,攻取宛、涅阳(今河南南阳市西南)、郦(今南阳市北)、穰(今河南邓县)、新野诸城。吴汉在南阳放纵部下劫掠乡里,致使民怨沸腾,结果逼反了破虏将军邓奉。不久,吴汉引兵南下,与秦丰战于黄邮水,大破秦丰;又与偏将军冯异击溃铜马、五幡等农民军。
27年(建武三年)春,吴汉率领耿m、盖延进攻轵县(今河南济源县南)地区的青犊农民军,迫使农民军投降。此后,吴汉又率领杜茂、陈俊等南下攻打梁王刘永,将其大将苏茂围困在广乐(今河南虞城北)。刘永部将周建率兵来救,吴汉以轻骑接战,结果坠马伤膝,只得还营养伤。诸将道:“大敌当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吴汉裹创而起,杀牛饱飨士卒,激励三军,士气大振。次日天明,周建、苏茂出兵围吴汉。吴汉选精兵为前锋,奋力还击,大破敌军,苏茂、周建弃城突围出走。吴汉留杜茂、陈俊守广乐,自率大军与盖延将刘永围困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市)。不久,城中食尽,刘永被部将杀害。
28年(建武四年),吴汉率陈俊、王梁在临平击破五校农民军,一直追到东郡箕山。此时,鬲县五姓豪强造反,驱逐县长。吴汉认为鬲县造反,是县长的责任,于是将县长逮捕,传檄各郡。五姓豪强自动开城投降,诸将尽皆拜服。同年冬,吴汉率耿m、王常在平原击破富平、获索农民军。
29年(建武五年),农民军夜攻汉营,军中惊乱,吴汉坚守不动,不久军心安定。吴汉连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敌军,追讨余党,一直追到无盐县,进击勃海。不久,吴汉随刘秀东征董宪,围困朐城。30年(建武六年),吴汉攻破朐城,斩杀董宪。至此,东方诸郡国完全平定。
攻伐陇右关东平定后,隗嚣又反,刘秀命吴汉率军镇守长安。32年(建武八年),吴汉随刘秀西征隗嚣,与岑彭围隗嚣于西城,关中诸郡甲卒亦奉调围城。刘秀东归前,告诫吴汉道:“诸郡甲卒但坐费粮食,若有逃亡,则沮败众心,宜悉罢之。”吴汉与诸将以兵多势众,留诸郡兵以借其力,遂不遵命。后来果然粮食短缺,士卒逃亡。隗嚣部将行巡,周宗亦率所借蜀兵前来救援,吴汉终以军粮不继而告败退。
平定蜀地35年(建武十一年),吴汉率征南大将军岑彭自荆州入蜀讨伐公孙述。岑彭攻破荆门后,率领大军长驱入蜀。吴汉留守夷陵,修理舟船,事毕率所部三万人溯江西上。适逢岑彭遇刺,吴汉兼领其军。36年(建武十二年),吴汉率部与公孙述大将魏克、公孙永大战于鱼涪津,大破蜀军,遂北上进攻武阳,击溃来救的蜀将史兴,攻下广都,前锋直逼成都。
刘秀曾经告诫吴汉:“成都有十多万部队,不可轻视。只要坚守广都,待他们来攻时,不要与他们争锋。如果他们不敢来攻,你转营强迫他们接战,必须等到他们精疲力竭,才可以发起攻击。”吴汉求胜心切,率兵二万进逼成都,倚江为营。自驻江北,留副将刘尚率万余人屯守江南
,相距二十余里,在江岸修筑浮桥作为联络。刘秀闻知大惊,遣使责问吴汉道:“我对你下过许多指令,为什么事到临头又乱套了呢?既轻敌深入,又与刘尚另建营垒,如事情急迫,就来不及了。敌军如果出兵牵制你,而以大兵攻刘尚,刘尚被攻破了,你也就败了。幸亏现在没事,你赶快引兵回广都。”诏书尚未赶到,公孙述便已派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围攻吴汉,另派万余人攻刘尚,使其两不能救。吴汉与谢丰大战一日,兵败还营,召诸将训话:“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必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应诺。于是闭营三日不出,乘谢丰等不备,夜间拔营疾走与刘尚合军。谢丰、袁吉发觉后急忙率兵追击,吴汉等奋力迎战,大败蜀军,斩谢丰、袁吉。
吴汉回到广都后,留刘尚拒公孙述,上书报告刘秀,而且自我谴责。刘秀道:“你回广都,很是适宜,公孙述必不敢忽略刘尚而攻击你。如果他先攻刘尚,你从广都五十里率全部步骑赴敌,刚好遇到他的危困,必可破蜀兵。”此后,两军激战于广都、成都之间,汉军八战皆捷,围困成都。公孙述自率数万人出城大战,吴汉使护军高午、唐邯率精兵数万人冲锋陷阵。蜀兵大乱,高午冲入阵中刺伤公孙述,公孙述返回城中伤重而亡。次日,公孙述大将延岑开城出降。吴汉率部入城,放兵大掠,族灭公孙述、延岑家族,烧毁宫室,残杀百姓。刘秀大怒,严词谴责吴汉,又指责副将刘尚失伐罪吊民之义。
晚年生活37年(建武十三年)正月,吴汉旅浮江而下,到达宛城后,奉诏令祭祖。39年(建武十五年),吴汉再率马成、马武北击匈奴,把雁门、代郡、上谷官吏人民六万余口,迁徙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
42年(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将史歆在成都谋反,自称大司马,进攻太守张穆。张穆逃奔广都,史歆就移檄到郡县,而宕渠杨伟、朐月忍徐容等各起兵响应史歆。刘秀因史歆曾是岑彭的护军,精通军事,所以派遣吴汉率领刘尚及太中大夫臧宫率万余人前往讨伐。吴汉进入武都,征发广汉、巴、蜀三郡兵围困成都。后成都城破,史歆被杀。吴汉乘筏沿江而下巴郡,杨伟、徐容等惶恐解散,吴汉杀其大帅二百多人,将其党与百家迁徙到南郡、长沙。
44年(建武二十年),吴汉病危。刘秀亲临看望,并问吴汉后事。吴汉道:“臣愚昧无知,只愿陛下慎重不要轻易赦免罪犯而已。”吴汉去世后,刘秀赐谥号忠侯,并发北军五校、兵车、甲士为其送葬,效法大将军霍光的丧礼。
轶事典故 差强人意吴汉性格好强、每次出征,刘秀都放心不下。诸将见战阵不利,有的便惶恐畏惧,失去斗志。而吴汉意气如常,正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知道后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对“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一语,近代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一书引宋代王幼学解云:“谓(吴)汉甚发起人意思。”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引王幼学之说后亦加按语云:“然则‘差强人意’云者,乃‘甚强人意’之谓,非‘稍强人意’之谓也。”也就是说,刘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国军队。
分田宅吴汉出征后,妻子在家购置田业。吴汉回来后,责备妻子道:“军师在外,官吏士卒供养不足,何必多买田宅?”于是尽数分给昆弟们和外家。
人物评价 总评《后汉书》将吴汉与盖延、陈俊、臧宫同列一传,并评价道:
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故能常任职,以功名终。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
论曰:吴汉自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终始倚爱之亲,谅由质简而强力也。子曰“刚毅木讷近仁”,斯岂汉之方乎!昔陈平智有余以见疑,周勃资朴忠而见信。夫仁义不足以相怀,则智者以有余为疑,而朴者以不足取信矣。
赞曰:吴公鸷强,实为龙骧。电埽群孽,风行巴、梁。
历代评价邓禹:吴汉与邓弘俱客,苏弘称道之。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及。
诸葛亮: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
虞世南:汉祖之臣,三杰是也;光武之佐,二十八将是也。岂得以邓禹、吴汉匹於张良、韩信者乎?
张说:光乘积学而善谋,求之古人,吴起、韩信敌也;师倩沈勇而能断,求之古人,彭越、吴汉类也;思齐忠壮而异材,求之古人,张飞、许褚等也。
张仲宣:汉有二十八将者,上应二十八宿也,或以文雅光国,邓禹有决胜之奇;或以武能威人,吴汉有绥边之略。功论树下,冯异之绩弥彰;冰结河中,王霸之诚尤著。
薛稷:恪居尔位,勤不告劳,则萧公堂堂,吴汉纠纠,冯豹伏於阁下,黄公宿於台上:忧国奉公,可以不谓忠乎?
司马光: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然沉勇有智略。
朱熹:古之名将能立功名者,皆是谨重周密,乃能有成。如吴汉、朱然终日钦钦,常如对陈。须学这样底,方可。
陈元靓:广平为将,义激风雷。功扶火运,貌炳云台。封分四县,位列三槐。千载之后,名犹伟哉。
徐钧:智谋勇略已过人,况拥幽州突骑兵。拉朽摧枯功盖世,可令纵掠损威名。
归有光:光武承王莽之乱,奋迹南阳,恢复旧物,则有邓禹、吴汉、贾复、寇恂、马援、冯异、岑彭、来歙之徒宣其力。
王夫之:① 来歙也、祭遵也、寇恂也、吴汉也,皆出可为能吏、入可为大臣者也。 ② 触其致死之心,徼幸而犹图一逞,未易当也。吴汉逼成都而取败,必然之势矣。 ③ 光武所与兴者,南阳崛起之流辈,而其收河北以为根本,则唯得耿m、寇恂、吴汉而大业定。
黄道周:吴汉为将,一心光武。说宠击郎,广阿从主。光武发兵,任汉军旅。苗曾阴速,汉先加斧。所发之兵,尽上幕府。建茂合兵,汉伤膝处。奋起击之,溃遁无所。后伐公孙,两营隔阻。帝闻大惊,败端立数。汉励诸军,衔枚复伍。八战八克,刺述于俎。传首长安,于国有补。
黄彭年:微必亲,暇必整,胜必防,败必律,毋轻其豫,毋怠其既,谨也,吴汉近之。
后世地位 公元60年(永平三年),汉明帝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挂于南宫云台,其中吴汉名列第二。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公元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汉。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吴汉位列其中。
家庭成员 兄弟兄长:吴尉,战死,儿子吴彤被封为安阳侯。
弟弟:吴翕,封褒亲侯。
子孙儿子:吴成,袭封广平侯,被家奴杀害,谥号哀。
儿子:吴国,封新蔡侯。
孙子:吴旦,吴成之子,封阳侯。
孙子:吴盱,吴成之子,封筑阳侯,改封平春侯。
曾孙:吴胜,吴盱之子,袭封平春侯。
艺术形象 民间形象 评书《东汉演义》中,吴汉曾在校场一箭解双危,气走贾复,被王莽召为驸马,封潼关总镇。后杀妻归汉,位列云台三十六将,星号亢金龙。
戏剧
传统戏曲中以吴汉为主的剧目有《吴汉杀妻》(又名《斩经堂》,然而此内容纯属杜撰),潮剧、京剧、蒲剧、秦腔、河北梆子、晋剧、粤剧、楚剧中都有这出剧目。
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
地皇四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
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 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
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六年统一了关东,使河西的窦融归附。
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天水、巴蜀。经过12年时间,刘秀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
更始三年(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
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据都城洛阳位于东方而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东汉),刘秀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
扩展资料:
1、新朝: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
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5年国祚。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玄汉政权。
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因为传统史观相对于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比较鄙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国史学家误认为是“伪君子”。
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后世亦是按汉书观点评价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
2、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
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
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文化上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刘秀
-新朝
-光武中兴
相信大家都知道汉朝分为西汉,东汉两部分吧,中间还穿插着王莽的小插曲,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打击王莽政权,汉朝的捍卫者---刘秀的故事。
刘秀是刘邦的子孙。可刘秀的爸爸去世得早,刘秀便由他的叔父养大,可以说有个汉朝皇族的血液,但是成为了一个普通老百姓。在刘秀小时候,他就非常勤学善思,在长安学习。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退学回到老家,靠自己努力学习,在当地由于他的知识丰富,被周围人们熟知。刘秀为人非常谦逊,很稳,本人也很喜欢做农活。但他有一个兄弟,名为刘演,此人为人豪爽,喜欢结交侠义人士,心怀大的志向。也可以说时代造就了刘秀的成功,使他成为了汉朝中期最大的一匹黑马。
当时生逢新朝末期,国家动乱,政治不稳,民心散乱,各地的志志能人纷纷起义,想要争取到更好的生活。刘秀看到这番景象,经过谨慎详细思考,他也连同他的兄弟带兵起义,参加到了这次起义之中。由于他并没有什么大的背景靠山,他只带领了七八千的兵力,而且军队装备极差,没有经过素质训练,这样下去肯定无法阻挡王莽的大军。果然不久,他们就打败了王莽的大军,士气大振!
后来,他们的军队规模变大,此时必须要推出一个主要领袖,并且可以控制这个皇帝,这支军队才能取得最终胜利。于是绿林军推举胆怯懦弱的刘玄作为一个“表面皇帝”。碍于绿林军的实力,心怀大志的刘演只能暂时隐忍,后来刘演的才能越来越明显,可能是功高震主的原因,被刘玄运用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害死了刘演。得知自己的兄弟死了的消息后,刘秀也是默不作声,等待时机。后来刘玄带领的绿林军大破王莽军队,王莽政权被推翻。刘秀默默积攒实力,甚至不惜与皇室联姻寻求靠山,最终,刘秀称帝!
据说刘秀在称帝之前,也早有预兆他要成为天子。大家都知道刘秀,虽流着皇族的血液,但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当时非常流行书上卜卦这一说话。当时他去了一个普通人家中做客,一伙子人围着书上的字再看,书上写着“刘秀是天命”人们议论纷纷,大部分人认为这书中说的刘秀一定是国公大人。当刘秀听到这是,说了一句“说不定说的就是我呢”众人哈哈大笑,以为是在开玩笑,可在刘秀心中,他不认为是玩笑,他是真的也是有所志向。后来乡村的人们知道皇帝真的就是那个乡间小儿的时候,也都是难以置信吧,的确,谁会想到,这么普通的人,怎么能做到皇帝的高位。
不得不说,刘秀真的是汉朝的最大黑马,不仅重新夺回了汉朝,而且也挽救了即将陨落的汉室王朝。我真的很是佩服他。
历史上皇帝称孤道寡,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会做出想象不到的事情。自古道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皇帝不好侍候这一个事实,有几则皇帝和他的朋友的故事,说的是皇帝的朋友不好做。
刘邦和卢绾
汉高祖刘邦有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同学、腻友,名字叫卢绾。两人的老爸是好朋友,同一天生子,孩子长大成人又是好朋友,居委会多次对他们两家进行表扬通报,送羊送酒祝贺他们。
卢绾从小跟着刘邦混世界,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还一起嫖过chang。是刘邦绝对的铁哥们。
咱们来一次昨日重现。
卢绾一路闯进刘邦的中军大帐,边撩开门帘边嚷嚷:“昨天那个赵姬两个奶太来劲了……”突然他停住了,大帐里刘邦和萧何陈平等人正在听韩信说什么,大家都停下来看他,特别是站在刘邦后面,刘邦的老婆吕雉一双冷冰冰的眼睛让卢绾胸口有点堵。刘邦笑骂道:“滚出去滚出去!没看我正讲正经事儿吗!”卢绾转身就跑,出来没忘记向门口的卫士伸了伸舌头。
刘邦赏赐给卢绾的东西最多,最宠信他,卢绾甚至可以随便进出刘邦的住地。萧何韩信等人是工作能力强得到刘邦的赏识,在和刘邦的交情上是没人能和老卢比肩的。
到了汉五年,刘邦平定臧荼的叛乱,想立一个燕王,镇守北部边疆。就让大家推荐一个功劳大的人,大家伙心知肚明,皇帝想让卢绾当这个王嘛,一致推举卢绾当上燕王。
这个燕王当到汉十一年,刘邦征讨另一个叛臣陈豨,卢绾也派兵进攻陈豨部队的另一侧。陈豨派人辗转找到卢绾,对他说,如果我陈豨被消灭了,下一个被干掉的人就是你卢绾。卢绾有所醒悟,暗地里和敌人勾搭,想养寇自重。
(图)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卢绾这样做,主要原因是形势逼人。和卢绾一起封王的(非刘姓)一共七人,都是响当当的狠角儿。韩信,战神,打下汉家一半的江山,彭越、英布,项羽分封天下时,他们已和刘邦一样是南面称孤的诸侯王。
卢绾能当上燕王,完全是刘邦太喜欢这个朋友了,按本事根据轮不上老卢同学当这个王。这几年在吕雉等人的操作和刘邦的默许下,韩信、彭越、英布等等一个接着一个被诛杀。彭越还被剁成肉酱分给大有吃,这让卢绾心中,能没点提防的小算盘吗。
但是没多久,陈豨还是被汉军消灭了。卢绾和陈豨暗通款曲的消息有点走漏,刘邦不信,派审食其、赵昌两位大臣到燕国问卢绾。
卢绾又惊又怕,装病不出,审食其等人回来汇报后,刘邦大怒:“卢绾真的会造反!”第二年派大将周勃率大军进攻燕国。
当时刘邦已病重,卢绾带领几千部下和一家老小在长城脚下等消息,希望当面向刘邦谢罪,不料刘邦却去世了。现在当家的是那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吕雉。想起吕后那冷冰冰的目光,卢绾头也不回地率领部下投奔匈奴去了,最后客死他乡。
刘秀和庞萌
汉光武帝刘秀有个好朋友叫庞萌。
王莽篡汉,天下人举兵讨伐王莽的初期,庞萌就和刘秀是好战友,打倒王莽后,他们都是建立的第一个刘家皇帝更始帝的下属。当年的职务,刘秀是执金吾,庞萌是冀州牧,同朝为官,相亲相爱。
刘秀的哥哥刘寅和刘秀一起起兵打天下,因威望太高被更始帝杀死,造成了刘秀和更始帝的决裂,最后独立称帝。
后来更始帝败亡,刘秀称帝,庞萌战败归降刘秀,担任侍中。
庞萌是个谦虚谨慎的人,作风正派,为人低调。认真尽责的工作作风,能干实用的工作手法,很受刘秀器重,说庞萌是“社稷之臣”。
并在大庭广众中对很多人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庞萌是也。”可以把未成年的孩子托付给他,可以把方面的重任交付给他。对庞萌的信任和重视可见一斑。
可是庞萌心中有个阴影,他原先的履历表里有过和刘秀敌对的时光,所以总以为不是刘秀的嫡系部队,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结。
光武帝建武五年,刘秀派遣大将盖延和庞萌一起攻击盘踞在在睢阳一代的军阀董宪。命令单独下给盖延而没有给庞萌,庞萌怀疑盖延有谗言诬陷自己,于是反水,和董宪通气,突然袭击盖延,打了盖延一个措手不及,汉军大败。
刘秀得到消息,大怒。亲自出马,率大军讨伐庞萌。给几位大将写信道:“我经常表扬庞萌是国家柱石,诸位不会笑话我说的话吧?这个老家伙罪该万死!各位马上集结人马,会师睢阳!”
(图)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时刘秀的军队已经扫平了许多割据力量,夺取全国的政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刘秀率军到睢阳,三下五除二,把庞萌董宪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被汉军围在一个小城里,第二年春天城陷,庞萌被杀。
曹操和张邈
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和张邈、袁绍等在洛阳飞鹰走马,吃酒狎妓,结下了很深厚的感情。
张邈为人重义轻财,能结交天下英雄。
董卓乱天下,第一个举义旗讨伐董卓的就是曹操和张邈。董卓迁都避开关东讨伐军的锋芒,曹操孤军深入追击董卓,结果被董卓部下在汴水打得大败,当时只有张邈派军协助曹操。两人从少年一起玩耍,到成年一起保家为国,肩并肩战斗多年,是一对互助友爱的好哥们、好朋友。
当时袁绍势力渐渐壮大,被大家伙推举为盟主。
袁绍这个人,平时装作虚怀若谷,其实是个自大分子,未免得意起来。张邈和他也是老朋友,当面就责备道,做人不能这样啊,老袁同志!
老袁还有一个特点,是外宽内忌,表面上很宽厚待人,其实非常小心眼。
当时就怒了,又不好发作,把曹操叫来,要曹操把张邈杀掉!曹操是个有主见的人,当场拒绝,并责备袁绍:“张邈是自己的亲兄弟,有什么错更应该包容。现在天下没太平,怎么能自相残杀?”
张邈后来知道这事,和袁绍是不能交往了,和曹操是好上加好。
曹操征讨徐州前,对家人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就去依附张邈。”和刘秀说庞萌可托六尺之孤一个道理。
没多久,吕布杀了董卓,再被董卓旧部赶出长安,四处流浪。投奔过袁绍,又和袁绍闹翻,差点让老袁作掉,算和老袁结下仇了。偏巧吕布去见张邈又很合脾气,握手言欢,共誓言要同甘共苦等等。袁绍听说后,更是恨透了张邈。
本来随着袁绍的势力进一步强大,连曹操也感到压力。
曹、袁二人的关系到那里一直保持很好。张邈担忧曹操终究会听命袁绍杀了自己。正好曹操的部下陈宫等人打算叛离曹操,陈宫和张邈的弟弟张超等人游说张邈:“大丈夫不能总是受制于人嘛!吕布是天下的勇士,迎接他为主,可以争雄天下!”
张邈终于同意起兵,拥立吕布,对付曹操,爆发了和曹操之间的兖州争夺战。
这一战打了一年多,张邈吕布陈宫等最终被曹操击败。张邈旧地是回不去了,向南想投奔袁术,半路上被部下杀死了。
(图)东汉末年魏王,曹操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这三个皇帝算是中国历史上数的上的明君了。
他们和相应的朋友之交情,也都不浅。
可最后这几个人都死于非命,主要是皇帝们位高权重时,别人总是感到令人窒息的压力,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在不经意是不是得罪了他自己也闹不明白,才会自我猜疑,走向灭亡之路。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米七六
从结果上讲,这是事实。因为到李世民为止,完成统一的皇帝,只有秦始皇,刘邦,刘秀,司马炎,杨坚,李渊。拿魏王曹操和皇帝刘秀比,本身就是对曹操的一种肯定。
李世民表面看是夸刘秀年轻有为。但是李世民19岁太原起兵,22岁在虎牢关击败王世充与窦建德,28岁发动玄武门之变当皇帝,所以其实是在夸自己,并没有真的瞧得上刘秀。
介绍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
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
东汉光武帝刘秀 说起光武帝刘秀,人们往往称颂他的光武中兴,不论经济还是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但再往细了说,他可是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族群——士大夫阶层。 秦始皇 话说,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那是因为李斯代表的法家官吏打压儒家族群的典型事件。作为法家践行者,李斯不遗余力打压儒生,秦始皇也彻底贯彻了法家思想,官吏与儒生两大群体矛盾的激化,最终,秦始皇为了提升国家运行效率,而偏向了官吏。 王莽 再到西汉末年,王莽作为儒生代表登上历史舞台,他跟秦始皇走向了不同的两个极端。王莽上台之后,「 ”托古改制”,任用了一大批儒生,而这批儒生空有理想主义,却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搞了个「 ”井田制”,也就是把全国土地重新划分,让那些土地更多的豪族把土地都分摊给贫农,以至于各大豪族纷纷起兵反抗王莽的新朝。 刘秀 所以,在东汉以前,官吏和儒生一直就是完全对立的仇家,直到光武帝刘秀上台之后,才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我们都知道,刘秀在任期间特别尊重儒生,还建造了「 ”太学”,甚至亲自去讲学,跟一帮儒生一起探讨辩论,有数万人围观,当时可是盛况空前啊! 而官吏们可就眼红了,担心光武帝重用儒生,从而削弱他们的势力。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向儒靠拢,开始学习儒家经典。所以,刘秀成功的将官吏们「 ”儒化”。 而另一方面,刘秀修改了察举制的一个小细节,每年各地方推举的人才必须在当地先熟悉熟悉官场政治,也就是让他们先经过一个试用期,如果觉得是个人才,再推荐到中央来任职。 当时各地推举的人才大多都是儒生们,所以儒生在地方上就熟悉了官场政治的运作,以至于到了中央便不再那么理想化了。至此,刘秀成功的将儒生们「 ”吏化”。 所以,刘秀通过「 ”尊儒”和「 ”吏化”成功的将两个对立的群体融合成一个新的阶层,那就是兼具儒家思想的官吏们,也就是后来在国家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士大夫。他们一方面可以对上制约皇权,另一方面还能对下有效管理百姓;在当代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还将儒家文化传承于后世。 隋炀帝杨广 所以刘秀创造的士大夫这个阶层为后来世世代代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到隋炀帝杨广开创的科举制,更是将士大夫这个阶层巩固、巩固再巩固,文官集团掌控了国家政权。直到清末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士大夫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说,刘秀其实是被远远低估的开国皇帝,清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就给了他高度评价「 ”三代以下,独冠百王”,说夏商周之后的所有皇帝们都比不上刘秀的这个功绩。 你如何看待被低估的刘秀 评论区交流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