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订婚习俗

中国订婚习俗,第1张

你的父亲母亲应该知道啊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wct=17&lm=0&tn=baiduWikiSearch&pn=0&rn=10&word=%B6%A9%BB%E9%CF%B0%CB%D7

壮族实行氏族外婚,同家族的人不得通婚。许多地方不禁同姓为婚,但在广西西部,—些壮人视“同姓婚”为“爬灰”,社会予以禁止。在缔婚过程中,舅权的作用相当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见甚至起决定作用,社会流行“天上最大的是雷公,地下最大的是舅公”的俗语。

壮族有雷公禁婚的习俗。相传,农历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关门睡大觉,天上地上太平,是吉利的季节,人们当选在这期间办婚事。而三月至七月,雷公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禁止人间办婚事。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广西马山县青年男女谈爱相亲,第一次见面忌杀鸡鸭款待,否则,十有九要谈崩。认为杀死鸡鸭不吉利,婚事也就自然难成。

以前普遍实行不落夫家习俗,个别地方视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同房为伤风败俗和不吉。在接亲、上门等仪式中,各地存在不同的风俗。有的必须于特定的时辰出门,亦于特定的时辰到达新郎家或新娘家(招赘婚)。入门之时普遍有过竹门或其避邪物件之仪式,意在挡住新人带来的鬼邪。

出嫁女忌摸香案面。出嫁女儿回娘家,不能伸手取放在祭坛上的东西。

壮族社会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其意是避免冲犯祖宗、招来鬼邪和保证妇幼平安。

妇女怀孕要部分忌口,如不吃狗肉和辣椒,怕引动胎气。家有孕妇,则不得修理房屋和工具,孕妇的床也不能移动,亦是怕胎儿不吉。

生子之家,多在门外插一些物品作标记,以防外人误入而带来不祥。有些地方插柚树叶或黄皮果树叶,有些地方挂黄布或红布做成的小包,有些地方则系一把青草或禾草。婴儿的胎盘不可胡乱丢弃,部分壮人将之用禾草包住,于夜深人静之时悄悄绑到树后有果实的大树的东面,形状如大人背小孩,象征子子孙孙人丁不断,兴旺发达。

网上有看到瑶族的百度问题,这个是最佳答案呢,你要是觉得好就用吧:

人口为2134013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也有分布,居住形式为大分散、小聚居。使用瑶语,属汉藏语系 苗瑶语族 瑶语支。瑶语是三种语言的总称,包括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各地瑶族人的语言差别很大,往往不能互相通话。瑶族人通常能用壮语和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汉文。瑶族人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的人信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有的人信仰道教。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莫徭”、“蛮徭”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瑶族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 。

因不同的经济生活、地域、服饰、头饰,还有几十种不同的称谓,如“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茶山瑶”、“背篓瑶”等。称谓中因都有“瑶”字,新中国成立后统称瑶族。由于居住的地方自然条件不同,瑶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林副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长鼓舞--长鼓舞是瑶族传统的民间舞蹈,以使用长鼓作舞而得名。鼓有大小两种,大长鼓俗称“黄泥鼓”,瑶语“尼网雍”。最早为祭盘王时所跳。盘王为瑶族崇奉的始祖神。相传盘王一日携子上山打猎,时遇大山羊,捉之,不幸被羊踢倒,掀死于梓树下。王妃痛极,命众子四山搜索,杀了那头山羊;又令用一节梓树与山羊皮制成一面鼓,并糊以黄泥浆。在为王追悼时,其子怒击长鼓,其女挥巾洒泪而舞,以示报仇伸冤。此后即被沿袭下来。传说反映了瑶族先民的狩猎生活及崇神观念。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长鼓舞又加入了新的表现内容,并不限于祭祀场合表演,同时鼓的制作也逐步趋向完善。�

大小长鼓两头均呈喇叭状。小长鼓腰短,长约825公分,鼓头直径约132公分,羊皮蒙面用竹圈箍紧,大长鼓腰长,约有110公分,鼓头直径24公分,用系着铁勾的棕绳绷紧鼓面,绳子之间插入竹片用以调节鼓皮的松紧度。鼓身均绘有飞龙飞凤等图案,并系有彩带。�

“长鼓舞”打法有文、武之分。小长鼓(又名文长鼓和花鼓)动作柔和、灵巧;大长鼓(又名 武长鼓)动作粗犷有力。二者均有固定的曲调及歌词与之相配,有统一的击鼓节奏。一般是且唱且舞,内容多表现建房、制鼓、开山、挖地、舂米等劳动生活。舞蹈的基本动作也是从这些劳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长鼓舞”在瑶族舞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一般是在瑶族传统习俗“祭盘王”和逢年过节串村走寨闹圩场时表演,也有新屋落成及其他喜庆的日子里跳,以示祈祷和庆贺。�

小长鼓打法各地说法不一,广西金秀地区归结为两种,一为“36套、72层”,并有打鼓口诀。36套即36个动作,72层即每一动作换方向做两遍。而一个动作又有“高桩、中桩、矮桩” 三种姿态,即“高桩”鼓在头顶上方转动,双腿微蹲;“中桩”鼓在腹部转动,双腿半蹲; “低桩”鼓在膝部转动,双腿全蹲。长鼓队由十人组成,四人打长鼓(二女二男),四人打锣鼓镲,一人吹横笛,一人扛旗(白底、青边,上面写着瑶族祖传家书“过山榜”)。长鼓队由中门(正门)入,先拜祖宗香火,然后鼓手互拜,将鼓举起说一些吉利话就开始打起来,边舞边唱“盘王歌”,二人一组轮番跳,当围观人多时,为使大家看到即登八仙桌表演。二为“十二套打法”,即用鼓点模拟找地、量地、平地、整地、扛木、锯木、凿木、抖木、安门、安瓦、种柱、庆功等动作。�

小长鼓的打法为左手横握鼓腰中部,上下翻动舞动,右手随之拍击鼓面,主要动作有:①“打鼓花”,分“小花”、“大花”两种,打“小花”鼓在胸前绕腕转动,右手拍击两次鼓面,双脚左右旁靠步,并膝下蹲。打“大花”鼓在头部上方转动,先作“小花”动作,转身旁靠步,并膝下蹲,再接“大花”动作。②“半蹲打鼓”,双脚八字半蹲,旁靠步成“丁”字形,转身时背鼓拍击。③“圆圈鼓”,双脚先走圆圈,靠步稍蹲,然后退步,踹腿转身。④ “半蹲磨鼓”双膝为轴,带动上身作磨转,由下而上,同时在胸前转手拍鼓。�

大长鼓分公鼓、母鼓两种,因击打时要先用湿黄泥涂糊鼓面校准鼓音,故亦称黄泥鼓。公鼓音色高亢激越,母鼓音色浑厚洪亮,一并击之,具有和谐效果。黄泥鼓舞以母鼓为中心,周围配合四支公鼓组成舞群。母鼓斜着横背于胸前,以双手拍击;公鼓则竖起以左手持握,右手拍击。舞时,以母鼓手为轴心,公鼓手围成外圈顺时针方向跳转。女歌手围成内圈逆时针方向跳转。如此循环。其中母鼓鼓点最为重要,为群舞节奏的枢纽,公鼓应合母鼓鼓点敲打,技巧较难。�

在广西其它瑶族地区,长鼓舞的动作与风格又各不相同。如龙胜长鼓舞,由女子四人跳,均左手持鼓腰,手腕根据鼓的动作变化而灵活转动。右手动作有:横拍鼓、竖拍鼓、斜拍鼓、背拍鼓、摇拍鼓等。脚下有:前后推拉步、原地颤动、蹲扭转、绕圈、走对角、后单脚踢鼓等。身体稍前倾或后仰、也有扭旋上身的动作。头的方向一般随鼓变换,与舞蹈配合自然。整个舞蹈特点柔韧有致,其中膝部自然屈伸、颤动则尤添风韵。又如富川有一种两丈余的大长鼓,需用绳吊起,由二人轮番击之,用以伴奏,甚有气势。又有贺县一种长鼓舞,制鼓时在挖空的鼓腹内放少量小圆石子。击鼓时鼓腹沙沙作响,既有鼓声,又有沙锤效果,别具一格。�

长鼓舞在湖南瑶族地区亦甚流行。因当地民间乐器发达,种类不少,故常有舞乐合演的情况 。如长鼓锣笙舞,其打法略似长鼓舞。唯加入锣、笙等乐器作只奏不舞的配合表演。多于冬 至酬神时集聚庙堂进行。舞时,由七人面对神桌站一横排,互相错开,第一人打锣,第二人 打长鼓,第三人打鼓,第四人吹笙,第五人打长鼓,第六人吹笙,第七人吹牛角。起始吹“迎圣”曲,做“迎圣”动作;接吹“起拜”曲,做四个方位“起拜”动作;再吹“行路”曲 ,由吹牛角者领头,围方桌逆时针方向做“行路”动作,一圈后接吹“梅花”曲,围方桌穿梅花,做“大、小梅花”动作。此时舞者情绪热烈,吹起口哨,打起“哦呵”,跳起“欢鼓 ”动作,场面十分热闹(以上几种不同名称动作均为长鼓舞击打动作,一般不表现具体内容) 。�

此舞有时也跟着“行香”队伍(抬神游行),在行进途中人们围拜神像时停下表演。�

长鼓舞在广东连南排瑶亦甚流行。“长鼓”,瑶语称之为“汪嘟”(即“横鼓”或“花鼓”)。多于当地耍歌堂盛会中表演。“耍歌堂”为排瑶最隆盛节日,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历时三天到九天,多于农历十月十六日开始,相传该日系盘古王妃生辰。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做糍粑,杀鸡杀鸭,宰猪锥牛,不分男女老少,倾巢出动,远近亲友亦来观光。在宽阔平坦的歌堂坪里,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尽情欢歌外,便是围观长鼓舞表演。携鼓盛装的青年们,头缠红巾,上插雉羽,在芒锣、牛角、口呐及歌曲的配合下,随乐起舞,歌声悠扬,器乐齐奏,“砰蓬”、“砰蓬”的长鼓之音震动山岗,波及邻乡,气氛异常热烈。�

关于排瑶长鼓,当地流传着一段神话,说从前有一仙女化成的瑶族姑娘到瑶山游赏,同瑶族牧人唐冬比相恋,结为夫妇,后来仙女被上天召回,临别时,嘱令冬比可往南山伐木造长鼓 ,于十月十六日击之,则可升天相聚。唐冬比历尽艰辛,战胜险情,终于完成仙女所托,与仙女在天上团聚。从此,长鼓舞在瑶家流传至今。�

皋瑶长鼓舞为广场性舞蹈。参加人数不限,二人以上成双即可表演。多人舞队形可成两横排、两竖排、或围成圆圈。二人舞为双方左侧相对,方向相反,动作相同。多人舞为一人领先半拍,其余慢半拍。在“耍歌堂”的节日里,往往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一起舞动,其场面是十分壮观的。长鼓舞一般不表现具体内容,多为表达欢乐的情绪。

祭祀舞--瑶族敬奉盘王的习俗,渊源甚早。晋干宝《搜神记》中已有“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瓠父”的记载。相沿至今仍未绝迹。如旧时瑶族,家家供其本主,片肉醇酒,必享王而后食。且兼信多神,各地社庙香火终年不断,请神驱邪活动频繁。这种祭祀仪式常由师公、道公主持。其中舞蹈称师公舞、道公舞,细目甚多,且因地而异。

师公舞有“杀吊猪”流传广西金秀地区。系多年举行一次的隆重祭典“做洪门”中的组舞之一。其程序如下:师公围绕吊起的猪笼作法毕,复由手持法剑、利棍的师公环绕笼边起舞。边刺猪的喉部,使之怪叫,最终将猪杀死,肉分与众人炙食,以表示除了兽害。舞者腿部基本动作为曲蹲旁点步,双手握棍变换不同方向而舞。�

又有女游舞,亦系“做洪门”组舞之一,叙说神话中龙王的三女儿被洪门盛会的鼓声引动,于是浮出水面扮作一个秀丽的瑶族少女加入其中,并随歌欢舞,与众共享娱神之乐。舞者时而伏地晃身,时而立起抖肩,节奏由慢到快,动作先柔后刚,层次分明,形象生动。�

另有流行金秀一带的捉龟舞。原系传统祭典“盘王舞”中的组舞之一。瑶族将龟视作吉祥物,此舞即表现捉龟供神的全过程。由师公四人手执小镲围作一圈共同进行。其顺序为:一察看、二围篼、三戳引、四捉龟、五翻倒、六破肚、七洗净、八砍、九煎、十铲起、十一摆设、十二供神、十三分吃、十四折网。舞蹈动作灵敏轻捷,谐谑含趣。多以碎步慢跑,做对角交叉动作。每组动作双膝均按节拍屈伸。完成一组动作后皆有收尾。�

又有“走潮”流行湖南江华县。舞者最少为十二人,多者不限。舞时随锣鼓前导,动作有“穿四方”、“穿十字”、“穿五点梅花”、“穿葫芦”,以及“鲤鱼上滩”等。“鲤鱼上滩”为三人一组,彼此跳来跳去互换位置。此舞多于丧事上由师公领跳,余者各持铃儿、旗、纸花等物随后。�

又有“藤拐舞”流传广西上林县。道具为一5尺长藤条,缠以彩纸,两端系小铜铃及纸花。 �

传说在古代战争中,当瑶族祖先遭受覆灭的危急时刻,其中一人曾于峭壁上攀藤而下,幸免于难,后人遂将此长藤视为一种神物。另外又有以藤拐喻天上彩虹,象征吉祥的说法。舞时,师公用右脚踩藤拐下端,上端从右臂后弯上肩部,用右手执着,对神龛三叩,然后在鼓乐伴奏下,以一步跳单扛腿,双手执藤拐两端,按节拍晃动于左、右,围圈而跳。每至一角即在原地左、右各晃三次,表示“拜祷”。拜过四方后,速奔入内室,转而背出另一戴面具扮“盘王”(或其它神)的师公。舞者将藤拐扛于右肩,其余动作如前。将“盘王”安坐于堂中后,便下拜敬酒。随即吟唱一歌,歌词多为表达奉献心愿。同时围绕盘王扮演者跳一段缝衣舞,模拟纺织、染布、洗洒、裁剪、穿针、缝衣、钉扣种种动作。最后为“盘王”披上衣衫,背还内室。�

又有伞舞,流行湖南江华县,传说盘王出祖穴千家洞后,带领他的族民飘湖过海,中途遇大风雨,盘王以伞抵御,遂相安无事。后即据此制舞,以赞盘王神威。此舞多由师公在丧祭日表演。舞者左手撑伞,右手握折扇而跳,有身旁转伞、绕八字伞、绕半边伞、提腿绕伞、碎步转伞、转身背伞等动作。有唢呐锣鼓伴奏。�

道公舞为祭奠场合及打“冷斋”时所跳。瑶族办丧,年高寿终者多请道公做道场(瑶语称“波逃”)。全寨各户均有代表参加,礼仪甚为隆重。其中有转灯舞,原为瑶族集体朝拜仪式“做功德”中的组舞之一,多在金秀流传。表演程序共分两段。�

第一段:棺木旁置油灯若干,首席道公身着宽大的绣有诸佛的黑布道袍,戴八卦帽,手持一根长约一米的白幡立于柩前,边歌边舞。歌词多为守丧祷祝、超度亡魂的内容。首先在原地颤动。上身反复前倾俯身,作似拜非拜的动作,然后绕棺而舞。两手按节拍分别向左右扬幡,上身随着自然摆动。死者的直系晚辈白服弓身随道公缓进,悲歌阵阵,绕棺数周。第二段 :当夜祭祀活动接近尾声的舞蹈。由首席道公手持白幡引路,其它道公各持一种打击乐器在急速的叮当敲打声中配合紧随。舞步多用碎步绕棺慢跑。有时往返穿行,有时左右自行旋转,有时两人相对左右晃动而舞。形成一种既严肃又热烈的场面与第一段的悲戚情绪形成鲜明对比。�

在各种祭祀活动中,均设有香案,并有进香舞,为烧香时道公所跳。如金秀“进香舞”两种跳法,第一种:舞步有前靠步、左右靠步,靠步时双膝柔和屈伸;左右侧靠步时,分别向左 右前侧斜跨半步,挺胯收拢后脚同时屈膝。手部动作有双手举香过头、双手持香至胸前、屈膝俯身下拜,双手向后分香。舞步按四个方位行进,最后面对香案走三步插香于炉中。第二种:左手持香,右手摇铃。起步时上身前俯,向外摇铃,腿部一前一后伸直,复向前并拢曲膝,上身后仰,向里摇铃。如此踏斗步罡,走三角线,以示四方诸仙受香。� 祭祀场合中另有流行金秀的雷王舞(雷王为瑶族信奉的一个执掌雷电的凶神恶煞)。舞时场上供甘王神像(瑶族的另一最大神)。舞者戴着雷神的面具,双手呈“三指掌”(拇、食、小指伸直),在不停的跳动中上下举动,突然颤抖着拉开,伴之声嘶力竭的喊叫,象征电闪, 又猛然向下劈手蹲转,表示雷劈。大有威焰逼人不可一世之概。�

又有白马舞流行于大瑶山所辖山区罗运、古陈一带。相传白马姑娘自幼父母双亡,惟有两兄。受尽当地一土霸欺压,家中聘一拳师教授武艺。因师傅不教女子,姑娘只得在屋顶偷看,由兄长帮助暗中苦练。武艺学成,拳师索取酬金,两兄因手头困乏,便请师傅稍候几日,等他们将土霸杀了,夺回产业再行偿付。说罢即骑马而去。其妹恐兄长有失,也借了一匹白马追踪前去。不料两兄已被土霸杀死在路边。姑娘又悲又恨,例策马直捣奸窝。经过殊死搏斗,终于杀死了土霸,自己也受了重伤,回到村里便死了。村民庆幸土霸被除,为悼念女英雄编成此舞。主要动作有“跪步亮相”、“十字步”、“前点步”、“旁靠步”、“丁字步” 、“转身”。手部动作较多,有“单托掌”、“绕腕”、“翻掌”、“拉山膀”、“侧身跳打腿”等。� 又有跳师舞,流传金秀边远山村。舞蹈取材于一故事:有一对青年男女相恋,女已应许对方的求婚。因男贫女富,女方父母虽企图阻挠,见女意坚定,只得暂允,但要对方于婚前做三件事:一从屋顶跳到地面有人撑着的棉絮上。二是用一根一丈长的竹杆,从一丈远的地方穿进棉中。三不准用五指端起斟满酒的酒杯。由于对方聪明勇敢,所以马到成功,最后以新人双双拜堂,于神案前焚香谢恩结束。分独舞、双人舞及多人舞。伴奏与长鼓舞同,并有山歌及当地一种称“木叶”的乐器伴奏加入其中。道具为一米多长、十公分粗的木棍,舞者拿木棍,左右手交换、或横放肩上而舞,或竖棍转身,以腿提棍突蹲(表示“过界”,即艰难痛苦的考验已过的意思)。以及富于特色的三角形手势,即收回中指和无名指,其余三指直升不收,即为故事中“拿酒杯不用五指送”的动作,手势变换多姿,灵巧利落。脚下有:“单腿曲蹲”、“左右侧转身”、“慢步回旋”等动作。

习俗舞--瑶族除长鼓舞外,另有铜鼓舞亦甚有名。多于祭祀、禳灾、葬仪、丰年中表演。流行于广西都安、南丹、东兰等地及贵州瑶族地区。�

都安等地瑶族每年五月二十九日为“达努节”,系思念双亲的节日。届时于晒场搭起木架,朝南挂上八面铜鼓,于大皮鼓铜鼓之间置一坛酒。大皮鼓由师公司鼓,背后派五人各执一长木桩,大皮鼓两旁守二人持芭蕉叶为击鼓者扇风助兴,另四人持筛箕(或藤拐)。师公唱祝福歌毕即开坛取酒,用指点酒向天弹去,复向四方泼洒于地,表示敬祖先。而后击鼓起舞。�

打皮鼓者为双手执锤,每次击鼓,先将鼓锤在头部或腋下或胯部或脑后自击一次。脚多以“小颤跳”,动作敏捷轻巧,以下腰、侧身、转圈,甚至跳上鼓面动作,或围鼓转圈击鼓而舞。二人持芭蕉扇紧随之转动,脚步与打皮鼓者相同。唯手左、右、上、下翻舞,给打皮鼓者作“扇凉”状。十分风趣。�

铜鼓节奏,随皮鼓节奏而定。铜鼓分为一公一母,公鼓大小为母鼓的一半。其声铿锵明亮,母鼓音色浑厚,击时将公母二鼓相隔尺许,鼓面相对立于架上,右手执锤击鼓面中、旁部位,左手持小木棍击打母鼓腰身。另有一人持木桶配合司鼓。两者均无舞蹈,只是伴奏。�

持木桩的舞蹈,双手垂直持木桩上下作舂米状或垂直木桩作左右晃动舂米的动作,双膝颤动,脚左右移步,按节奏喊叫:“呜——喂!”�

持筛箕的舞蹈,以单拉腿跳,围绕打皮鼓者转圈,舞步与《藤拐舞》相同,双手持箕作敬请动作,筛箕内放三牲供品、糍粑、糯饭等物。�

又有草龙舞流行于湖南江华。草龙用稻草扎成,长二丈,宽半尺,厚一寸。一人舞珠前引,九人舞龙,锣鼓唢呐伴奏。多由儿童于春节期间表演。又有流行江华、兰山等县瑶族地区的香龙舞。由五或七人表演。以稻草扎成把子,上插香火,黑夜作舞,可从香火的摆动中看出龙形的动作变化,名称有耍四方、穿柱等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2404html

桂林的吃在全国可是有口皆碑的,地方风味独具特色,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粤菜风味于一体,桂林人的家常小炒受湘菜影响比较大,几乎餐餐离不开酸辣,餐馆自然也以适应桂林人的口味为首选。当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餐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淮扬菜、闽南菜、潮州菜、西北地方菜、广西少数民族风味菜等也在桂林形成了气候。时尚餐饮也在桂林悄然兴起,正宗的西餐、中式简餐,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凉拌粉等。

冒热米粉

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漓江四宝

漓江四宝,声名远播,即:漓江长寿鱼、漓江泉水虾、漓江菊花蟹、漓江岩石螺,这是漓江的特色小吃。

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它用特制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酱,风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已改用大碗,滋味不变。

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摊。

民间手工制作的马蹄糕、板栗粽等也颇受欢迎。十二县也有名吃如恭城的油茶,用荔浦名产荔蒲芋制作的扣肉、阳朔的啤酒鱼和灵川狗肉等。

桂林三宝桂林三宝是指桂林享誉海内外的三种制品,即辣椒酱、豆腐乳、三花酒。

“桂林四宝”,在“桂林三宝”的基础上加西瓜霜。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处湘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桂林文化总体来说更接近长江流域文化。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桂林方言属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话桂柳片,口音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相似。桂林的建筑风格也与长江流域相似,只可惜由于上个世纪国内战乱,加上日本鬼子轰炸桂林,老式桂林传统建筑几乎全毁。

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桂林市总人口的85‰左右。桂林市聚居的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保持着古朴、奇特、多彩的民俗风情,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达努节,苗族芦笙节、拉鼓节,侗族花炮节、冬节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吸引力。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虽共同生活在华夏民族的文化气氛中,却都保持着自身的风俗,包括服饰,食物,节日,宗教信仰,甚至语言文字。

壮族

以壮锦为标志,喜好唱歌。古有歌仙刘三姐,今有姑娘木叶歌,节庆有三月三歌节。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苗族

刺绣蜡染,工艺独特,芦笙踩堂,欢度良宵。苗族的旧年和汉族的春节相似,农历十二月下旬,家家舂糯米,买年货,出嫁的女子也随同丈夫回娘家,到正月初七才能回夫家。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子祭奠。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

瑶族

住高山区,大桶药浴,淋漓痛快,驱风去病,实属民间一绝。节庆有打旗公节(农历5月14日),粽子祭祖,祈祷丰年。龙胜境内的瑶族分为盘瑶、花瑶和红瑶。盘瑶因崇拜“盘瓠”而得名,又名过山瑶;花瑶因其妇女服饰花色花纹多而得名;红瑶妇女服装分饰衫、花衣、便衣三种,从红瑶妇女的头饰就可区分少女、未婚妇女、已婚妇女。

侗族

高超的建筑艺术,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一杯拦路酒,醉人心扉。一曲拦路歌,情真意切。龙胜的侗族擅长建筑,宏伟壮观、凌厉飞扬的鼓楼和风雨桥,是侗乡重要的标识。全杉木结构,凿榫穿枋,架挑对接,吊脚悬空,不用一钉一铆,体现出一种朴素。侗族风情“月也”和拦路歌“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漓江的“清水石”

漓江的“清水石”产于桂林境内的漓江中,石形以小、巧、奇、美为主要特征;自古奇石“生于山”,而“成于水”;桂林兼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胜;所以桂林的漓江清水石不仅“奇”,而且“美”,“美”是漓江清水白石的天然标签;最具代表的石种是在漓江中发现的“清水石”,其石体上均匀以点状形式遍布闪闪发光的微晶体,石体上的微晶体在光线的照射下能发出“金色”光芒,观赏时如钻石般闪耀。因民间流传的关于玉帝天象和普贤白象的传说,故,被称此石为漓江“清水石”。

桂林有很多名产:桂林柚果大形美;夏橙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罗汉果乃“医疗保健之良药,清凉饮料之佳品”,被誉为“东方神果”;白果产量大,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质量居全国之首;月柿色泽金黄,肉甜味香,畅销澳、港和东南亚地区;荔浦芋个大味香,享誉京城;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被誉为“桂林三宝”;葡萄,味美甘甜水分足;桂林米粉配料芳香,味道鲜美,尤以冬季上市的马肉米粉最受称赞;此外还有马蹄、禾花鱼、腐竹、灵川狗肉、恭城月柿、全州湘山酒等名优土特产。桂林辣椒酱、桂林三花酒、桂林豆腐乳、桂林西瓜霜、桂林腐竹、荔浦芋、阳朔金橘、永福罗汉果、全州湘山酒、恭城月柿、恭城椪柑、平乐沙田柚、灌阳红薯粉、灌阳红薯酒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美术陶瓷

各类作品,构思新颖独特,形象生动,制作技术精湛,色彩古朴典雅,又富现代生活情趣。山羊壶、大琵琶瓶、象山壶、山水画瓶系列等数十个品种先后获自治区、轻工部奖励,并在法国、西班牙、西德和日本等国展览。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欧、亚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发的新产品——仿古兵马俑,专销美国。

玉石、竹木雕刻、瓷刻

桂林玉石雕刻历史悠久,以陆川石、东兴石、虽腊石、岫岩玉石、龙胜滑石等为材料,雕工精美,造型新颖颇具魅力,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出口东南亚、西欧地区。竹木以天然青竹和黄杨木为材料,运用线雕、浮雕、镂空雕并借鉴中国画技法,表现各种题材,主要有茶叶盒、花瓶、笔筒、烟具、竹筷、方竹手杖、屏风、镶嵌壁挂等。瓷刻是在瓷器上雕刻各种花纹和图案的工艺品,始于明代,有白坯和彩釉两种,作品构图请新,线条流畅,刻画的人物神态生动,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

金银首饰

生产头饰、项饰、手饰、服饰、挂件等5大类约500个品种,年产50万件。工艺先进,做工精巧,具鲜明的民族特色。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品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宝石工艺画

广西宝石研究所开发生产。是宝石与绘画结合的艺术器。以绚丽多彩的各类宝石为原料,切割抛光,显现其原有色泽,运用中国画、西洋画技巧,根据宝石的形态,表现山川景观、花鸟人物、民俗风情。

大理石制品

由桂林大理石厂等近10家企业生产。以本地出产的大理石为原料,生产各种规格的板材和台板,用来制作各种家具、工艺品。其产品花纹美观,色调雅致,光洁度高,质量稳定。

芒编工艺品

采用本地野生植物,手工精心编织而成,有近千个花色品种,集广西各地芒编制品风格之大成,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现代家庭及宾馆饭店的实用佳品。

阳朔画扇

以当地楠竹为骨,以宣纸或绢帛为面。阳朔画扇选料考究,工艺精致,画面内容多样,全部由本乡本土的农民画家创作并手工绘制,画扇以此而名。

壮锦

壮锦是桂林壮族妇女用各种颜色的丝绒和细纱精心织造的著名的手工艺品。壮锦多以壮族地区的动物图形为图案,线条简练而明快,且色彩绚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桂林的旅游纪念品,除上述代表性精品外,还有桂绣、梳篦、纸伞、手绘式屏风,针织装饰物等。

人物生平 弑兄即位 刘晟,初封勤王,后改封晋王。大有十五年(942年),其父刘去世,其兄刘玢即位。刘玢即位后,多行荒*暴虐之事,大家都憎恶他。光天二年(943年),刘晟便与弟弟越王刘弘昌等人共同弑杀刘玢,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应乾,以刘洪昌为兵马元帅,总管政事,刘洪杲为副元帅,刘思潮等被封为功臣。刘晟杀兄刘玢后,名不正言不顺,怕众人不服,就用酷刑来服众。后来刘洪杲多次要求讨伐逆贼,暗中劝刘晟杀掉刘思潮以消除非议。刘晟大怒,让使者半夜召见刘洪杲进宫。刘洪杲知道难免一死,就请使者稍待,洗净身体,到佛像前说:“洪杲一念之差,投生王宫,今天被杀了!愿后代投胎民家,免遭屠杀。”挥泪与家人诀别,然后赴召,去了即被杀。同年冬,刘晟在南郊祭天,改年号为乾和,群臣尊他为大圣文武大明至道大光孝皇帝。 杀臣诛弟

乾和二年(944年)夏,派刘洪昌到海曲拜祭襄帝陵,到昌华宫,刘晟叫强盗杀死刘洪昌。自从刘晟杀死刘洪杲后,便与诸弟有了心病,刘洪昌最有才干,刘欲立他为帝,刘晟十分忌恨,故先害死他。镇王刘洪泽镇守邕州,政绩不错,这一年凤凰在邕州现形,刘晟恼怒,毒死刘洪泽,其余弟兄相继被害。

乾和三年(945年),杀死弟刘洪雅,又杀死刘思潮等五人。刘思潮等死后,陈道庠害怕,忐忑不安,其友邓伸把荀悦的《汉纪》送给他,陈道庠莫名其妙,邓伸骂道:“蠢材!韩信被杀彭越被剁,都在这本书中!”陈道庠醒悟,更加害怕。刘晟听说后大怒,把陈道庠、邓伸抓进监狱,后杀害于市,灭其九族。任右仆射王翻为英州刺史,又在路上让人杀了他。乾和五年(947年),刘晟在一日之内将诸弟刘洪弼、刘洪道、刘洪益、刘洪济、刘洪简、刘洪建、刘洪ァ⒘鹾檎讶部杀害。

求婚南楚

乾和六年(948年),刘晟派工部郎中、知制诰钟允章到南楚求婚,南楚没有答应。钟允章回来后,刘晟说:“马公还能再统治南方吗?”当时,马希广刚即位,马希萼在武陵起兵,南楚大乱,钟允章说可进攻南楚。刘晟便派其巨象指挥使吴、内使吴怀恩攻打贺州,攻破贺州后,南楚军来救援,吴在城下挖大坑,用苇席盖住坑口,席上撒土,南楚军来到城下,全部陷入坑中,死亡数千,南楚军败走。吴等又攻桂州和连、宜、严、梧、蒙五州,全攻下来,抢掠全州而回。

醉杀伶人

乾和九年(951年)冬,又派内使侍潘崇彻攻打郴州,南唐的兵在那里,与潘崇彻遭遇,在宜章大败南唐兵,夺取郴州,占有南楚岭南之地。刘晟很得意,派巨舰指挥使暨彦S带兵入海,掠夺商人金帛充实宫殿,故当时刘氏有南宫、大明、昌华、甘泉、玩华、秀华、玉清、太微等宫,共几百座。宦官林延遇、宫人卢琼仙,内外专横胡乱杀人,刘晟不反省。常夜间饮酒以至大醉,把瓜放在伶人尚玉楼颈上,拔剑斩瓜来试剑,同时砍掉脖子。第二天酒醒,又叫玉楼侍候,左右说已被杀了,刘晟只叹气而已。乾和十年(952年),湖南王进逵率兵五万联合奚谷洞蛮人攻郴州。潘崇彻在石石击败王进逵,杀敌万余人。

封子招降

乾和十一年(953年),刘晟病危,封其子刘继兴为卫王,刘璇兴为桂王,刘庆兴为荆王,刘保兴为祥王,刘崇兴为梅王。

乾和十二年(954年),刘晟下田耕作。时交州吴昌浚派使称臣,求赐节钺。吴昌浚,是吴权的儿子。吴权自刘时占据交州,刘曾派刘洪操攻打,刘洪操阵亡,就放弃了进攻。吴权死后,其子吴昌岌即位,吴昌岌死后,其弟吴昌浚即位。吴昌浚即位后,便向刘晟称臣。刘晟派给事中李_携带旌旗招安,走到白州,吴昌浚叫人止住李_说:“海盗作乱,道路不通。”李_不敢前行。同年刘晟杀其弟刘洪邈。

贡周去世

乾和十三年(955年),刘晟又杀其弟刘洪政,这样刘的诸子被诛杀殆尽。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世

宗柴荣平定江北,刘晟这才恐慌,派人到后周京师朝贡,但被南楚所拦住,使者过不去,刘晟忧虑万分。刘晟曾说过知晓占星术,同年六月在甘泉宫观天,牛女星间有月食,刘晟自看占星书,立即丢到地下,叹道:“自古以来有谁能不死吗!”从此彻夜放纵饮酒。

乾和十六年(958年),在城北选定墓址,修建陵墓,刘晟亲自视察。同年秋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谥号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陵号昭陵。其子刘即位。

趣闻轶事

残暴皇帝刘晟 十八兄弟杀十五

光天二年(943年),刘晟为夺位而杀兄刘玢,杀掉刘玢之后,刘晟从辅政者一跃成为皇帝。与他同谋的五弟刘洪昌、十弟刘洪杲,分别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和副元帅。随着权力的增大,刘晟的疑心病也越来越重。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刘晟一次又一次地挥起残杀兄弟的屠刀。刘晟杀掉的第二个兄弟,正是昔日的同盟者刘洪杲。

刘诸子之中,最为贤能的,当属第五子刘洪昌。而且在刘临终之前,曾打算将其立为太子。因此,杀掉刘洪杲之后,担任兵马大元帅的刘洪昌就成为刘晟杀害的下一个目标。与刘洪昌同一年遇害的,还有他们的八弟刘洪泽。945年,刘晟杀掉七弟韶王刘洪雅。同时,为其称帝立下汗马功劳的刘思潮和陈道庠遭遇了兔死狗烹的下场。特别是陈道庠,不但自己被斩首弃市,整个家族也惨遭夷灭。

947年,刘晟对幸存的兄弟展开了最大规模的杀戮和清洗。同一天里,竟然有八个兄弟同时被杀!他们分别是:六弟齐王刘洪弼、十一弟息王刘洪ァ⑹三弟同王刘洪简、十四弟益王刘洪建、十五弟辨王刘洪济、十六弟贵王刘洪道、十七弟宣王刘洪昭、十九弟定王刘洪益。他们被杀的原因,自然来源于刘晟的猜忌。但关于他们被杀的具体过程,史书里却不详。这次大屠杀之后,刘晟终于暂时停止了对手足的残害。事实上,此时刘晟尚在人世的兄弟,只剩下硕果仅存的三位了。954年,十二弟高王洪邈被杀。955年,十八弟通王洪政被杀。

刘晟一共有18个兄弟。其中,大哥邕王刘耀枢、二哥康王刘龟图因病早逝,九弟万王刘洪操在与交州吴氏的战争中牺牲。

从943年到955年,刘晟将其余的15个兄弟尽数杀害。整个中国历史上,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刘晟这样不顾手足之情残忍地杀害如此多兄弟的皇帝了。

人物评价 总评

刘晟生性荒*暴虐,得志之后,专门用威势刑法统治下民,多诛灭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侄子,将侄女收入后宫。数年之间,刘家被他差不多杀尽。又修造活地狱,大凡开水锅、铁烙床之类,无不齐备。人们犯有小的过失,就备受其刑罚之苦。到南楚马家兄弟互动干戈时,刘晟趁此机会,派兵进攻桂林管区内各郡以及彬州、连州、梧州、贺州,都被攻克,从此全部拥有南越之地。

历代评价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①“刘晟据南极以称雄,属中原之多事,洎乎奕世,遇我昌朝,力惫而亡,不泯其嗣,亦其幸也。”;②“晟率性荒暴”;③“常夜饮大醉。”

欧阳修《新五代史》:“晟性刚忌,不能任臣下,而独任其嬖幸宦官、宫婢延遇、琼仙等。”

家庭世系

以上资料摘录自《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

陵墓

刘晟的陵寝昭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东圃石马村,1954年发掘。

墓地三面环山,墓前原有石马、石象等。墓为券顶砖室,有斜坡墓道。全长1164米,内分主室、过道和前室三部分。前室左侧有分格的器物箱(共分8格),埋藏于地面之下,箱中的随葬品仍保存原样;右侧有半圆形耳室。此墓已经被盗,墓室有许多处盗洞。随葬品只剩下陶瓷器,有33件青釉瓷罐和147件灰陶罐。其中4件夹耳青釉瓷罐造型特别,盖沿出横梁,扣入器肩的夹耳中,有孔,可用绳子贯穿。提揭时盖子不会滑脱。罐表里施釉,出土时釉色青翠,日久变色转青黄。在少数墓砖的表面或一侧有刻画文字。有“陈怀甫”、“张徊”、“六月十三日张匡 ”和“乾和十六年四囗兴宁军囗”(砖残断,文字未完)等字样。前3个可能是造砖者姓名。“乾和”是南汉中宗刘晟的年号,乾和十六年即958年,刘晟死于是年。据考证,此墓为刘晟的昭陵。

我印象中见过最浪漫的求婚是闺蜜男朋友的求婚。

闺蜜有一个人人称赞的好老公,她和他老公从大学毕业就开始谈恋爱,恋爱长跑了六年,在闺蜜25岁的生日那天她老公策划了一场求婚,之后闺蜜答应了他们就顺理成章的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这一场求婚到目前为止依然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这是我见过最浪漫的一场求婚。

闺蜜的男朋友在和闺蜜爱情长跑了六年之后便再也忍不住想要把闺蜜娶回家,于是便召集身边的朋友策划了一场求婚,刚好这一场求婚我也有参与布置,所以非常的了解这个求婚过程。闺蜜的老公瞒着闺蜜在他们过去就读的大学里面布置了求婚的场地,而求婚的场地有朋友最喜欢的桔梗花,有她喜欢的气球,一切都是按照朋友的喜好来。

在求婚当天她老公把所有的朋友都提前叫到他们的大学藏着,然后又把双方的亲人都请到现场来见证,因为闺蜜曾经跟她老公说过担心不被他的父母所喜欢,所有这一次求婚特意把双方父母都请来助阵和见证。之后闺蜜的老公把闺蜜骗到现场,然后现场播放他们过去所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之后藏起来的请朋好友走出来,然后闺蜜老公开始了对闺蜜的告白。闺蜜对于这样的场合毫无抵抗力,最后幸福的答应了。而这一场求婚到如今也是我们这一群朋友用来调侃闺蜜的话题。

我们都觉得她的求婚很浪漫,觉得她很幸运能遇到这么一个懂她,愿意为她付出的人。她是幸福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像她一样幸福的人,因为她们在婚姻中懂得经营,也有一个知道疼人的好老公。想到闺蜜的婚姻,我希望所有未婚的女性在挑选另一半时都能够挑到好的另一半,都能像闺蜜一样的幸福。

刘晟(920年—958年9月18日),原名刘弘熙,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皇帝,南汉高祖刘龑第四子,南汉殇帝刘玢之弟。

刘晟原封晋王,南汉帝刘玢即位后骄傲奢侈,不理政事,荒*无道,并且猜忌诸弟,刘晟因此有政变之意。南汉光天二年(943年),刘晟杀兄刘玢自立,改元应乾。刘晟生性荒*暴虐,得志之后,专门用威势刑法统治下民,多诛灭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侄子,将侄女收入后宫。又任用宦官、宫女为政,使南汉国力日益衰弱。乾和六年(948年)刘晟派兵攻南楚,不久南楚内乱,乾和九年(951年)趁南楚为南唐所灭之际,占有南楚岭南之地。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平定江北,刘晟恐慌,派人到后周京师朝贡,但被南楚所拦住,企图未能实现。

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在城北选定墓址,修建陵墓,刘晟亲自视察。同年秋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谥号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陵号昭陵。子刘鋹继位。

弑兄即位

刘晟,初封勤王,后改封晋王 。大有十五年(942年),其父刘龑去世,其兄刘玢即位。刘玢即位后,多行荒*暴虐之事,大家都憎恶他。光天二年(943年),刘晟便与弟弟越王刘弘昌等人共同弑杀刘玢,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应乾 ,以刘洪昌为兵马元帅,总管政事,刘洪杲为副元帅,刘思潮等被封为功臣。刘晟杀兄刘玢后,名不正言不顺,怕众人不服,就用酷刑来服众。后来刘洪杲多次要求讨伐逆贼,暗中劝刘晟杀掉刘思潮以消除非议。刘晟大怒,让使者半夜召见刘洪杲进宫。刘洪杲知道难免一死,就请使者稍待,洗净身体,到佛像前说:“洪杲一念之差,投生王宫,今天被杀了!愿后代投胎民家,免遭屠杀。”挥泪与家人诀别,然后赴召,去了即被杀。同年冬,刘晟在南郊祭天,改年号为乾和,群臣尊他为大圣文武大明至道大光孝皇帝。 

杀臣诛弟

乾和二年(944年)夏,派刘洪昌到海曲拜祭襄帝陵,到昌华宫,刘晟叫强盗杀死刘洪昌。自从刘晟杀死刘洪杲后,便与诸弟有了心病,刘洪昌最有才干,刘䶮欲立他为帝,刘晟十分忌恨,故先害死他。镇王刘洪泽镇守邕州,政绩不错,这一年凤凰在邕州现形,刘晟恼怒,毒死刘洪泽,其余弟兄相继被害。 

乾和三年(945年),杀死弟刘洪雅,又杀死刘思潮等五人。刘思潮等死后,陈道庠害怕,忐忑不安,其友邓伸把荀悦的《汉纪》送给他,陈道庠莫名其妙,邓伸骂道:“蠢材!韩信被杀彭越被剁,都在这本书中!”陈道庠醒悟,更加害怕。刘晟听说后大怒,把陈道庠、邓伸抓进监狱,后杀害于市,灭其九族。任右仆射王翻为英州刺史,又在路上让人杀了他。乾和五年(947年),刘晟在一日之内将诸弟刘洪弼、刘洪道、刘洪益、刘洪济、刘洪简、刘洪建、刘洪暐、刘洪昭全部杀害。 

求婚南楚

乾和六年(948年),刘晟派工部郎中、知制诰钟允章到南楚求婚,南楚没有答应。钟允章回来后,刘晟说:“马公还能再统治南方吗?”当时,马希广刚即位,马希萼在武陵起兵,南楚大乱,钟允章说可进攻南楚。刘晟便派其巨象指挥使吴珣、内使吴怀恩攻打贺州,攻破贺州后,南楚军来救援,吴珣在城下挖大坑,用苇席盖住坑口,席上撒土,南楚军来到城下,全部陷入坑中,死亡数千,南楚军败走。吴珣等又攻桂州和连、宜、严、梧、蒙五州,全攻下来,抢掠全州而回。 

醉杀伶人

乾和九年(951年)冬,又派内使侍潘崇彻攻打郴州,南唐的兵在那里,与潘崇彻遭遇,在宜章大败南唐兵,夺取郴州,占有南楚岭南之地。刘晟很得意,派巨舰指挥使暨彦赟带兵入海,掠夺商人金帛充实宫殿,故当时刘氏有南宫、大明、昌华、甘泉、玩华、秀华、玉清、太微等宫,共几百座。宦官林延遇、宫人卢琼仙,内外专横胡乱杀人,刘晟不反省。常夜间饮酒以至大醉,把瓜放在伶人尚玉楼颈上,拔剑斩瓜来试剑,同时砍掉脖子。第二天酒醒,又叫玉楼侍候,左右说已被杀了,刘晟只叹气而已。乾和十年(952年),湖南王进逵率兵五万联合奚谷洞蛮人攻郴州。潘崇彻在蠔石石击败王进逵,杀敌万余人。

封子招降

乾和十一年(953年),刘晟病危,封其子刘继兴为卫王,刘璇兴为桂王,刘庆兴为荆王,刘保兴为祥王,刘崇兴为梅王。

乾和十二年(954年),刘晟下田耕作。时交州吴昌浚派使称臣,求赐节钺。吴昌浚,是吴权的儿子。吴权自刘龑时占据交州,刘龑曾派刘洪操攻打,刘洪操阵亡,就放弃了进攻。吴权死后,其子吴昌岌即位,吴昌岌死后,其弟吴昌浚即位。吴昌浚即位后,便向刘晟称臣。刘晟派给事中李玙携带旌旗招安,走到白州,吴昌浚叫人止住李玙说:“海盗作乱,道路不通。”李玙不敢前行。同年刘晟杀其弟刘洪邈。 

贡周去世

乾和十三年(955年),刘晟又杀其弟刘洪政,这样刘龑的诸子被诛杀殆尽。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平定江北,刘晟这才恐慌,派人到后周京师朝贡,但被南楚所拦住,使者过不去,刘晟忧虑万分。刘晟曾说过知晓占星术,同年六月在甘泉宫观天,牛女星间有月食,刘晟自看占星书,立即丢到地下,叹道:“自古以来有谁能不死吗!”从此彻夜放纵饮酒。 

乾和十六年(958年),在城北选定墓址,修建陵墓,刘晟亲自视察。同年秋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谥号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陵号昭陵。其子刘鋹即位。

广西省桂林市有壮族、瑶族、回族、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7347万。

截至2017年底,桂林市户籍总人口534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821万人;常住人口505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7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91%。年度内常住人口出生率1325‰,死亡率658‰,人口自然增长率667‰。

截至2017年底,桂林市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6个区及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荔浦、恭城11个县(自治县)。区县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86个镇、48个乡其中有15个民族乡,23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54个村民委员会。 市人民政府驻临桂区。

扩展资料:

桂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介绍

壮族  以壮锦为标志,喜好唱歌。古有歌仙刘三姐,今有姑娘木叶歌,节庆有三月三歌节。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 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 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苗族  刺绣蜡染,工艺独特,芦笙踩堂,欢度良宵。苗族的旧年和汉族的春节相似,农历十二月下旬,家家舂糯米,买年货,出嫁的女子也随同丈夫回娘家,到正月初七才能回夫家。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子祭奠。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

瑶族  住高山区,大桶药浴,淋漓痛快,驱风去病,实属民间一绝。节庆有打旗公节(农历5月14日),粽子祭祖,祈祷丰年。龙胜境内的瑶族分为盘瑶、花瑶和红瑶。盘瑶因崇拜"盘瓠"而得名,又名过山瑶;花瑶因其妇女服饰花色花纹多而得名;红瑶妇女服装分饰衫、花衣、便衣三种,从红瑶妇女的头饰就可区分少女、未婚妇女、已婚妇女。

侗族  高超的建筑艺术,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一杯拦路酒,醉人心扉。一曲拦路歌,情真意切。龙胜的侗族擅长建筑,宏伟壮观、凌厉飞扬的鼓楼和风雨桥,是侗乡重要 的标识。全杉木结构,凿榫穿枋,架挑对接,吊脚悬空,不用一钉一铆,体现出一种朴素。侗族风情"月也"和拦路歌 "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 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参考资料:

——桂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3465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