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事后即便再捧到我面前,又有什么用呢?
当初小公爷在没有搞定郡主娘之前就和明兰挑明,事后又大庭广众之下和明兰拉扯,结果导致明兰名誉被毁。然而郡主看不上明兰是庶女,执意不愿同意婚事,再加上朝廷局势紧张,县主逼婚,小公爷妥协,和县主成婚。从这一刻起,小公爷和明兰就再也不可能了。
况且明兰的婚姻从来就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她有父亲和嫡母,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点即使是祖母也要顾虑的。当时郡主家的圣眷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朝廷新贵是顾廷烨,为着这一层,她那“家族至上”的父亲也不会让她弃顾廷烨选小公爷的。这也是顾廷烨如此笃定势在必得的原因。
再者,明兰在感情上从来就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好不容易勇敢一次,就被狠狠打脸了。依明兰的性格,是不会再尝试第二次了。“审时度势”一直都是明兰的特点,这并不是贬义,而是理智,她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是最好的,最适合的,当初她也冲动过,为爱傻过,但是失败了,这是成长的代价,她接受了,也成熟了。
明兰这样的性格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当初母亲去世的时候,明兰就一直是内疚的。因为她觉得都是因为自己掐尖要强,才给卫小娘招来了忌恨,小娘才会被害死。所以,这么多年来明兰一直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她已经害怕了,谨言慎行已经成了习惯。母亲死后,即便有祖母护着,还是要在姐妹之间周旋,在嫡母和父亲面前扮拙,半点不敢越矩。
明兰这样的性子只能找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男人不怕没本事,就怕没担当。我有九分,却连给你一分都不能;我有五分,却能把五分都捧到你面前,这两个相比,你愿意选哪个?明兰是一定会选择后者的。
明兰的父亲就是一个没有担当的男人,耳根子软,被嫡母和小妾耍得团团转,故意装聋作哑,只有涉及到家族切身利益的时候,才能振一振夫纲。因为母亲的死,明兰深恨父亲薄情,她选择的男人首要应该就是有担当吧。齐衡的失约不管是不是被逼无奈,明兰都无法释怀。
明兰确实深爱过小公爷,即便是答应顾廷烨求婚的时候,也还没能对小公爷忘情,因为初恋太美好啊。可是,有爱情又怎样呢?人不能靠爱情过一辈子,因为激情总会褪去,随之而来的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碎事,这期间明兰和郡主婆婆之间是一定会发生矛盾的,别看郡主经历了很大打击,似乎变得温和了许多,但是多年的习惯是不会变得,时间一久,她对儿子的控制欲就会慢慢再回来,到了那时,小公爷是护不住明兰的。
而二叔是最适合明兰的人,明兰一直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她这么多年来的精神依靠就只有祖母,看事情理智,不过是因为不敢放松一刻。但再坚强理智的人也希望有人可以依靠,这是祖母的期望,也是她自己要的。顾廷烨求婚时说:“不敢说有千般万般好,以后我在男人堆里是老几,你在女人堆里就是老几!”对明兰来说,这是最动听的情话了吧。
小公爷其实就像一直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他被郡主娘保护得太严实,不明白古代世间女子的苦,不懂人情世故,也低估了自己的娘亲,高估了自己。他对君主的反抗最多也不过是绝食罢了。而二叔是过来人,他从小经历尔虞我诈,对大宅门的争斗早已见惯,在感情上,又被一个段位极高的女人狠狠摆了一道,这样极品的女人,也抵得上历尽千帆了。所以,二叔懂得珍惜,也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对明兰才是最需要的。
而且,明兰和二叔之间也并非没有感情。从江匪,叛军到逆臣,二叔为明兰做了很多。别的不说,这几次三番的救命之恩,也足以以身相许了。在小公爷的感情还停在原地的时候,明兰就已经往前走了。所以明兰说,人永远不要往后看,要往前看。
其实我一开始看小说的时候是不太喜欢二叔的,他在小说中就是一个典型的古人,当然作者其实是为了体现穿越现代女和古人的冲突,和电视剧的背景就不一样。跑题了,拉回来,我其实是想说,在小说中,二叔一开始娶明兰的初衷就是为了娶个贤内助,为自己的孩子找个好嫡母,并未爱上明兰,婚后也是经历许多才终于和明兰交心的,古代男人大概都是这种心态。电视剧里的感情线就铺垫得很好,明兰和二叔的感情是一点一滴积累,再水到渠成的,并非无爱婚姻,不然明兰也不会有一开始的抗拒到欣然接受,转变得这么快了。
不得不说,朱一龙演得很好,公子如玉世无双,对明兰无望的爱让人心疼,这么个长睫毛的帅哥掉泪,谁能不心疼呢?
只是,明兰和小公爷不合适,家世不合适,性格也不合适。
就像大多数初恋一样,很美好,只是不适合罢了。
从2011年至今,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出台不同程度的“限古令”,在如此严格的调控政策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称《知否》)这部古装架空剧却突围而出。其原因正在于,这部剧摆脱了古装剧同质化、类型化乃至低俗化的藩篱,另辟蹊径,在观众在剧中诗意地栖居,以小人物、平常事彰显喜剧精神,为电视剧艺术价值导向和消费文化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参考,这也使其播放量遥遥领先其他同类型剧目。具体言之,这部的魅力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否》以日常化、世俗化的方式书写了一副古代家庭社会画卷《知否》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化庙堂为日常,通过五品通判官员盛紘的庶女盛明兰和宁远侯顾家嫡子顾廷烨的主线脉络,围绕盛家、顾家、齐家等几大家族的家庭生活和人物命运,以世俗化、伦理化的表达方式书写了一副古代家庭社会悲欢离合的优美画卷。
在电视剧里通过婚嫁、寿宴、丧礼等日常生活事件来塑造人物和推进情节,丰富了这些日常生活事件的审美意味。《知否》通过盛家长女华兰出嫁、白家老爷丧礼、盛维长女淑兰和离到后来的侯爷丧礼答谢宴、平宁郡主生日、墨兰出嫁、盛老太太寿宴等架构起整部剧的情节脉络。
整部电视剧将叙事落点回归到日常生活家长里短,一如现实生活般平铺直叙,但又借助多层级的人物冲突对剧中人物性格和家国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立体勾勒——盛明兰与顾廷烨的命运羁绊、王氏林氏的水火不容、各大家族之间的关联冲突、国家政权和社会动荡的因果缘由,特别是通过盛明兰与小公爷齐衡的感情线索,由“求婚”(齐衡向母亲征求与明兰婚事)到“逼婚”(嘉贵妃逼迫齐家娶妻)折射皇族亲眷家庭巨变与朝廷政变。历史变革在不动声色的日常叙事中被悄然书写。
《知否》的日常生活叙事的特点让电视剧就像生活一样,缓缓流动,娓娓道来,契合了生活在当今快节奏生活方式和高强度工作压力下受众的消费需求。这部剧对诸如“皇帝”等大人物进行了消解,对其惯有的“崇高”进行解构。“皇帝”在剧中成为明兰夫妇的生死之交,其在朋友层面的情感价值甚过君臣之礼。大臣以死相迫请求立储、因杨无端事件于众臣前向顾廷烨道歉的行为都折射出“皇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威权者,更像是受制于群臣的龙钟老人。而其上位后大量篇幅描写的其热衷于在宫中种植稻麦等场景也将“皇帝”起居日常化。
此外,宁远侯府顾堰开位处三品,乃上一任宁远侯,作为一个祖上拥有御赐丹书铁券,世代功勋的高官将领,在剧中却是一位对“逆子”不断斥责和惩罚、恨铁不成钢、最终吐血身亡的家父形象。全剧借一桩桩家庭风波将这位侯爷的生活日常化。还有地位显赫的襄阳侯独生女、皇帝亲封的平宁郡主,她在理论探索剧中呈现的形象不过是一位替儿子前途操碎了心、为家庭琐事忙碌操劳的严母。作为皇室贵族,生辰寿宴也凸显的是三口之家的小家情怀和温馨。
《知否》中,除上面提到的婚嫁和喜宴,还有纳征、投壶、斗茶、打马球等具有典型狂欢特点的活动,不仅象征着日常生活的仪式感,而且铺垫其喜剧特征,同时也在关键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打马球这一共同爱好成为明兰与张大娘子日后交好的关键因素,以至衔接了后续明兰为张大娘子持剑救人的剧情。同样是因为一场马球比赛,荣飞燕和嘉成公主产生了对齐衡的爱慕,也成为日后齐衡和明兰感情夭折以及容妃和邕王妃日后冲突的重要标记。
该剧还以修缮和打整家宅、家庭成员聚会为完结,字幕落在“吃饭”这一最为日常的事情上,镜头中的孕妇、小孩都象征着新生命新天地和自由祥和。这些日常琐事成为叙事中不断抛出的钩子,带出剧情,也不断重复,令观众不断熟悉其场景,并进而成为标志性叙事表征。
另外,《知否》采取网络式叙事结构,以“家”为叙事落点,通过对家、家庭、家族之间关系变迁的深度撰写勾勒出整个社会人生的流变和发展。在家族之外利用亲朋好友的社交圈子捕获和反映大环境下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知否》采用平行和交叉蒙太奇多种叙事手法扩大内容张力,将几大家族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韵味和多元化的价值导向。
《知否》将人物角色设计变中心式为群像式《知否》人物角色设计变中心式为群像式,性格塑造和形象搭建复杂、真实,在跌宕起伏的王位更替背景下,再现了小人物的喜剧精神和生活智慧,在遵循历史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观照现代理念,时代与个人、古代与当代,相互映射和交叉,使观众渐入剧情,产生代入感和共鸣。
《知否》围绕着亲情、友情、爱情,将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故事内容分层次、多角度叙述,避免个性单一、毫无生气的类型化,塑造立体、多元的人物形象,挖掘人物性格深度,将情感和命运紧密衔接,赋予人物鲜活的审美现代性特质。
盛明兰是全剧表达女性形象建构的关键人物,其坚韧隐忍、勇敢正直的性格在礼教制度下自强不息,怀揣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现代意识传递了正直的价值观念。这一人物的设计脱离了古装剧程式化和模式化下的“大女主”窠臼。
剧中丰富的支线叙事使这个人物鲜活立体;在书塾课堂里,明兰被迫对关于“立嫡长乎,立贤能乎”的论题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丈夫当忠君爱国,不如做个纯臣,何必无谓争执”,不仅体现了其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也是剧中思想意蕴的积淀。在和老太太回老家访亲的支线故事中,明兰不顾老太太劝阻,为解救淑兰大胆献策,彰显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此外,明兰对美食的喜爱也契合当代社会的兴趣热点,如此主线与支线的穿插运用,还原了人物的本真形态。
《知否》剧中所有角色都是比较完整的,非边缘化的。主角盛明兰和顾廷烨不是唯一的中心人物,剧中其他人物也不是作为情节推动的简单工具或衬托主角的孤立产物,尽管他们的戏份和镜头仍有主次、轻重之分,但观众看到的是一张关系错杂又杂而不乱、充满矛盾和纠葛的人生百态图,是一群拥有性格魅力的人物群像。
在文学创作中,常把那些笔触不多、情节很少的人物称为过场人物。他们偶尔出现,很少有人能贯穿整个作品。《知否》中的过场人物很多,但都以激烈尖锐的矛盾和戏剧性的冲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小公爷齐衡身边的贴身书童不为,主要戏份便是作为明兰和主子间的传话人,台词甚少且情节不多,但通过故意揭穿小公爷常留盛家缘由、挡住主子偷看明兰视线、在马车上与其斗嘴以及平宁郡主以性命威胁拷问时依然维护主子等故事情节,展现了他机灵有趣、贴心忠诚的性格特点。这些过场性的人物丰满了电视剧的剧情内容,增添了电视剧的趣味性、可看性。
在电视剧中,人物无疑是故事的行动者,正所谓“性格即命运”,《知否》中群像人物丰富饱满的性格特征贯穿始终,成为一系列变量的重要因素,构成了多元化的人物众生相。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故事戏剧性且合理发展的源动力。《知否》通过剧中阡陌纵横的复杂关系铺展情节,强化性格。该剧采用传统叙事文体的叙事视角,通过盛、顾、齐等几大“典型家庭/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各自兴衰搭建故事网络,再细渗到家庭内部的典型人物组建和搭配产生典型意义。
电视剧以收复“燕云十六州”、皇帝立储换位为背景框架,用盛家长女华兰出嫁东京伯爵府为切入点,铺垫顾盛两家日后关联,又因公爵府齐家小公爷借读盛家私塾并与顾家祖上有亲埋下家族之间日后渊源。家庭内部围绕祖辈、妻妾、婆媳、嫡庶、性别等多组关系呈现中国伦理道德。上到皇亲国戚、高官贵族,下至市井细民、男佣女仆,在看似多重烦琐的矛盾冲突中,情节鲜明、主旨清晰,从人物关系逐级引向事件内核。
值得注意的是,《知否》中人物之间的戏剧性矛盾冲突极为明显。盛明兰和顾廷烨以及余府大姐嫣然皆在早年丧母,经历了同一创伤的三人可谓在身世上相互参照,为其后来的马球场争夺遗物和顾廷烨欲娶嫣然的合理性与戏剧性提供了有力依据。顾廷烨和奶妈常嬷嬷虽名义上为主仆关系,但剧中呈现出的是他俩介乎于亲缘和主仆之外的情感。顾廷烨早已将她视为家中长辈一样对待,而常嬷嬷对公子一方面谨遵主仆之分,事无巨细地操持家中杂物,从不逾越,另一方面又予以胜似亲人的关切和照料,是一种突破了非血缘关系的情感纽带。
《知否》将日常生活的不同喜剧元素杂糅共存,营造出了独特的喜剧风格《知否》中“斯文败类”孙秀才把“有辱斯文”常挂嘴边、盛家王氏动则“泼天”的夸张动作形态、林氏的屡教不改遇事装晕、曼娘自以为是大闹余府偷卖家财,甚至于明兰对顾廷烨所言“是我们太笨、太蠢”的情感自嘲,还有顾廷烨救驾立功后回顾府取枪、官家群臣合谋“演戏”等颇多情节时,无不彰显出讽刺、幽默、不和谐、偏离常轨等喜剧效果,不同喜剧元素的杂糅共存为该剧营造出了独特的喜剧风格和氛围。
日常叙事的精髓在于将日常生活中琐碎、冗长、常被忽视的细微之处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将生活常态进行戏剧化呈现,直抵人性的隐蔽处,以平淡朴实的“家常饭”靠近观众,使其滋生出一种感同身受的审美,从而引导和感动观众。以家庭为叙述落点的电视剧《知否》不仅反映出了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也让观众获得诗意的栖居。
剧中百态的人物形象为观众提供了各类“他者”身份建构,正反面人物各自脾气心思、日常起居、点滴嫌隙无不照应着现实生活,增强了认同感和贴合度。插花、茶道、焚香、刺绣,投壶、马球、围棋、倚猎等日常休闲活动贯穿其中,借以抒写剧中人生哲理:盛紘因拾不起白棋子哭泣预示着领悟到自己对女儿的亏欠,明兰和老太太焚香畅谈人生感情观念,盛家三姐妹学茶艺引争执等等,与观众形成心理互动,进而让观众产生更为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喜剧精神,既对古代生活抒发见解,又能联系当今现实生活,使电视剧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青春化叙事语态表现生活乐趣。故事以主人公总角之年说起,重笔描绘了从读书学习、成家立业到生儿育女的青春韶华间的成长和困惑。剧中家族里头少男少女对懵懂爱情的追求向往、姐妹弟兄之间的义薄云天、人生观念和生命感悟的成熟稳固、朝廷内部满腹诗书一表人才的新晋进士、血气方刚救驾立功的热血男儿都流露出青春化的叙事语态,而其他人物如祖母的纯真、盛紘的脆弱、王氏的喜感,也都弥漫着与明兰等主人公相呼应的青春气息,明兰父亲在妻妾前的儿女情长、在子女前的故作威仪和在朝廷中的胆小怯懦与王大娘子的直言快语、狐假虎威、憨态百出相互映照,消解了扮演的复杂角色,化为纯粹的生活味道,青春化的视角和戏谑般的表达给予观众一种轻快的观赏体验。
狂欢的笑是一种推陈出新,是对自我的解构和建构,是内心矛盾冲突的质疑和扬弃。电视剧《知否》的美就在于借日常里的喜剧精神倡导和宣扬全片主导的经验和道理,使观众敢于对世事陈规发出质疑,在诙谐幽默的影像中检验自身。“既不仰仗父亲兄弟,也不仰仗丈夫儿子,一样能抵挡百万雄兵于阵前。”卫小娘留给明兰的《李娘子镇守娘子关》刺绣图是“独立自强”的人生信条。
剧集终了时,明兰对相公所言的“这就是日子,这样平平淡淡的日子,最好什么都不要发生”则为该剧倡导的另一种生活态度:“不愿女子读书,那是短见,历朝历代,世家大族的女子,哪一个不是从小读书明理”道出了读书无用论的荒唐。“与人相守几十年,最终还是要看对方品行的最低处能不能忍得下去”是对当下年轻人择偶观念的参考,“既入穷巷就应该及时掉头才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则为釜底抽薪的生活智慧,“生活是过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导向和输出。剧中所表达的观点和道理全以一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递给欣赏主体。
总而言之,电视剧《知否》敏锐地洞察到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模式,创新性地将承袭着诙谐幽默、乐观自信的喜剧精神和风骨植入古装剧,以喜中掺悲的美学特点突出了其作品的审美张力。该剧兼顾主流和个性的处世态度和现实启迪依然散发着独特的美感。
《知否知否》里面顾廷烨和明兰真的有很多高甜的剧情,当我们看到这个油腻的大叔说着情话,心里面还是痒痒的。
一推出就超级火热,我们可以看得出观众对《知否知否》是十分期待的,确实故事真的一波三折;而其中最让我们深刻的,莫过于顾廷烨和明兰的爱情了,来之不易却深深放在心中,高甜剧情不断。
一、不择手段获得的爱情,就用真心付出,顾廷烨婚后义无反顾地上交自己所有的东西看过电视剧都知道,其实明兰最初是不喜欢顾廷烨,她的心里面有一个无法接近的齐衡。
顾廷烨很早就喜欢上这个小姑娘,只是他一直都觉得她很小,知道那一天明兰让他“好好活着”;对于失去了家庭以及孩子的顾廷烨来说,明兰的出现仿佛如天使,以至于他决定要娶到她。顾廷烨跟明兰结婚,其实全部都是不择手段走过来的,可他是真心爱着明兰,以至于婚后直接上缴所有的财产,在那个年代,真心付出的男人真的很少。
二、担心明兰的饿,不顾一切在新婚夜外出找食的,在那个社会简直是疯狂电视剧里面确实很多高甜的瞬间,而小编最深刻的就是新婚夜的“外出买宵夜”。
或许现在人会觉得外出买宵夜没啥特别,自己晚上还会去买外卖,但在那个年代是不同的;在封建的年代里面,新婚夜是不可能随便外出的,而顾廷烨担心明兰肚饿而外出买宵夜,甚至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对明兰的好,这是完全的“官宣自己老婆最大”,对于明兰来说或许形象不好,却能得到更大的面子,真的超级高甜。
那么,你们觉得《知否知否》中,还有哪些让人心动的高甜剧情?
这部电视剧我看了不下三遍。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 今天我就来说说我对《知否》某些细节的深刻印象。
辩不明黑白时候的隐忍策略故事一开始,明兰的生母卫小娘,因为不得宠,连家里的下人都欺负她,但卫小娘深知盛家大宅院的生存法则,忍气吞声,从不声张受过的委屈,但明兰见母亲身怀六甲还要这样被欺负,一时气不过,在父亲来看卫小娘之时全盘托出,但不受宠就是不受宠,三言两语就让贼人将黑的说成白的,还栽赃嫁祸给卫小娘屋里婢女小蝶姑娘。可怜人微言轻,说不上话的卫小娘深知被诬陷的小蝶是洗不清罪了,于是跪下恳求主君主母饶她一死,这一幕戳中了泪点,也看清了什么叫黑白不分。
主仆连心,只是无奈人微言轻之后小蝶被卖到洗衣房,卫小娘差小桃给她送去仅剩的一件还可以值点钱的嫁妆可以傍身,然而小蝶只问小娘是否信她,小娘是聪慧之人(不然明兰为什么那么厉害)知道其中的蹊跷,让小桃带话,是因为跟着她受的连累,是信得过她的,小蝶知道自己没跟错人,不要钱,只把小桃赶走了。主仆一场,一个爱护有佳,一个忠心不二,天可怜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然而最终卫小娘还是没能保住孩子,也没能保住自己,只在临终前,让明兰记住一句话“凡事,活着最大。”因明兰叫自己阿娘打了明兰,逼明兰叫自己小娘,也是让明兰知道自己的位置,摆正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活在这个深宅大院里。这也是为娘为保全孩子,最后能留给孩子的技能了。
打在身上,疼在心里深宅大院里,没了母亲庇护的小明兰,幸得祖母疼爱,养在身边,勉强可以平安的生活,但也不敢有丝毫的冒尖出头,后来得知母亲当年死亡的真相,明兰就在寻找机会,设下陷阱,瞒天过海,事成之后对祖母坦白,不仅吓坏了祖母,更让祖母心疼,虽责怪明兰,打了明兰一下,但随后便揽入怀中,心疼的说着:怪我怪我,是我没有替你做主,没有替你出头,让你一个人,做出这等险事来。”
感情这东西,看不见,也摸不到,你说它没有,是因为不能遇见,你说它存在,可是很难抓得住,最难得的是人心,最可贵的也是人心
2019对我来说,是审美范畴被进一步拓宽的一年。
作为一个以前几乎不看古装剧的人,我暑假追了《陈情令》,补了《香蜜沉沉》,而且都趁热打铁地将感受转化成了文字:
《陈情令》很上头?这是国产bromance的异军突起
我为了一个角色,硬是熬完了一部63集的玛丽苏
唯有一部,让我久久无法动笔。
就是这部18年底播出的,豆瓣评分仅76的小说改编剧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之所以用“仅”,是基于豆瓣的古装剧受众大多比较宽容,而《知否知否》分数却输给了《陈情令》(82)、《香蜜沉沉》(77),《庆余年》(79)这些剧集。
但我认为,对于这部高质量剧集,这个分数显然太低了。
而 导致它分数低的原因,却恰好是它超越市面上大多数古装剧的优秀之处。
有很多差评都是集中在对节奏慢的批评上。
的确,《知否》不像很多剧集,一上来主角就能开金手指,马上做出些惊天动地的举动(《延禧攻略》),又或者是展开引人入胜的境遇(《庆余年》)。
主角盛明兰(赵丽颖 饰)是极弱势的,剧本甚至删除了原本比较戏剧化的穿越剧情,让明兰索性就只是一个出身在大户偏房的小丫头。
编剧在人物塑造上,选择了一条最吃亏的路线。
比起许多张扬跋扈,让观众更爽的“大女主”,明兰却始终是个做小伏低的人。 她谨慎谦恭,甚至装傻充楞的样子,像极了在 社会 中艰难求存的平凡人。
而这样的设定,大抵就把所有看剧只为求爽的观众拒之门外了。
不仅对女主设定“残忍”,对男主的设定也毫不留情。
作为女主的官配,顾廷烨(冯绍峰 饰)这个角色起初竟是个登徒子。
他不仅年龄比女主长一大截儿,在事业上毫不走心,跟家人的关系也不佳,最糟糕的是,成年顾廷烨一出场就有了个外室和孩子。
对于习惯了品德高尚、能力一流、帅气逼人,甚至还母胎单身的男主的爱情剧受众,这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但要知道,作为一部78集的宏大剧集, 人物的成长性本就应是编剧需要考虑的重心 。就像一个好的 游戏 ,重点从不在“打赢怪”本身,而在于在“升级”过程是否有趣。
一个以“宅斗”为核心的故事,自然不会像宫斗剧一样,动不动就是生杀升贬的大事。
所以前面二十集,人物确实基本都处于“嘴炮”模式。
大多数时候,明兰的纠结都围绕着一些小事该怎么处理。
就比如说在她成为家中“管牌子”的人,并拥有了自己独立的院落之后,父亲的妻妾大娘子和林小娘都以“添帮手”为名,给她身边塞了不少爱生事端又不可信任的婢女。
明兰自然不便直接拒绝或是遣退这些人,不然很容易就会被抓住“不知礼数”的把柄。
所以她索性纵容这些下人生事,让她们任凭己意,招惹公子,或者打架生事端,直闹到大娘子不得不亲自出面处置。
因为大娘子在家中的地位高于明兰,同时也高于林小娘,由她出面,更加名正言顺,林小娘也没有置喙的余地,而下人自知有错,更是不敢辩驳什么。
这招“借刀杀人”说不上十分高明,但却用得得当。
故事虽发生在宋朝,但 明兰这番处境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中层领导的困境。
没有真实职场经历的人也许会说,这样太难受了吧,我为什么要忍这种事情,为什么要绕这么大弯子。
但有所经历的人一定明白,利益相关的领导和客户要给自己这塞个人,恐怕真不是能够凭着意气,由着性子解决的问题。
随着明兰家庭地位的提升,她所处的人际环境也开始升级。
很多观众在入戏之后,对明兰和小公爷(朱一龙 饰)的感情无法修成正果而感到出离愤怒。
虽然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但 故事这般处理,恰是原著和编剧对 社会 有深刻理解的结果。
我们见过不少古装剧里常有那种,对着比自己地位高,甚至对自己有生杀大权的人,毫无顾忌大呼小叫,还被当做是“不畏强权”捧着的蠢角色。
这种角色,便是出自对 社会 毫无认知的菜鸟作者之手。
但凡稍微有点阅历的作者,都知道 社会 关系中“阶层”是个避不开的事物,并能够体现 不同阶层之间的能量差异和价值取向 。
而更高明的作者,则又知道如何掌握这种差异的限度, 让任何阶层的人最终都回归为“人”。
小公爷齐衡所生的国公府,对于盛家这样的五品官家庭来说,可谓是高出一大截。
见识了齐衡对明兰的偏爱后,人人皆言盛家庶女要高攀,而小公爷的母亲刻意屈尊上门为齐衡收了盛家三女为义妹,几乎就断了盛家任何的念想。
与盛家比,国公府是能量极大的。
国公已是从一品,奈何还有邕王和兖王这些既有权又有势的在他之上。
对方一施压,国公全家也照样战战兢兢。
那么在这个森严的等级 社会 中,皇帝总该是最无所畏惧的角色了吧。
但荀子早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真正的明君反倒是最睡不好觉的人。 《知否》中的宋仁宗和宋英宗,日子都很不好过。
一个明明刚刚丧子,膝下已无人,却还被百官逼着立嗣,亲王们则虎视眈眈地想抢位置。另一个本是喜欢田园生活的慢性子,却被逼着当了王,末了还有一大堆人质疑自己,江山待稳。
有言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其实说成是“权力越大,压力越大”也没有问题。
《知否》一剧, 深谙阶层之异,但更知众生皆苦。
婚姻讲求门当户对?《知否》既承认又否认
很多差评观众,都斥责《知否》的价值观跟《娘道》没区别。这个问题要拆成两个部分来讲。
先说这部剧集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到底是怎么样的。
明兰的爱情经历是很清晰地被分为两段的。
第一段是和小公爷的初恋,虽然两人都很知礼数,没有什么逾越的举动,但爱心双箭头是不可否认的。
这份初恋始于容貌,终于才华人品,也有很纯粹的少女心。明兰全心全意相信过小公爷,更是抱有了跨越阶层的勇气(聪慧如她,自然不会觉得跨越阶层是什么大好事,而是非常清楚其中的冷暖自知),当然也有些许庶女那种不服输的虚荣心在作祟。
个人看来,这就是很典型的青春爱恋。
但 初恋那份“与全世界作对”的天真,最后被世界拍圆捏扁,难道不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吗?
而第二份官配恋情,呈现的则是明兰成熟之后的爱情观。
第二段恋爱中,即便当是时社交界风头无两的顾廷烨,对她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倾慕,明兰也没有立刻把对他的信任值加满,而是一直在观察、询问,试图对他加深了解,确认他对自己究竟是真心欣赏,还是因为自己是个优秀的工具人。
同时,她也更吝惜自己的真情,即便是接受了顾廷烨的求婚,她其实也不能算是完全爱上他。
爱上顾廷烨,其实是婚后的事情。
或许就是这一点遭人诟病,但一朝被蛇咬,咬完还大大咧咧,重复被蛇咬的爱情观,难道更值得嘉奖吗?
明兰只是从初恋中学会了 自我保护, 也学会了 保持头脑清醒不要盲信, 学会了 去辨别真心,去判断什么才是适合与自己相伴终身的人。
就连现代人都常说“先谋生,再谋爱”,在女性甚至很难独立生存的年代,择良木而栖莫不是人之常情吗?
说完爱情观,再谈婚姻观。
在《知否》剧集中,对“门当户对”这件事持有的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态度,不一定对,但跟我个人恰好一致。
首先, 它摆出了一个事实:高攀是困难的。
无论是墨兰攀附伯爵六子的经历也好,还是明兰与小公爷两情相悦却修不成正果的经历也好,都是在说,无论是否有真心,想要践行一场向上的跨阶层婚配都是困难重重的。
无论是对方本身是否有婚姻自主权,还是对方的家庭是否会不由自主地“势利眼”,还是婚后对方家庭从各种层面的降维打击,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再而,它又暗搓搓地提出了一个担忧: 低就也是有风险的。
但不似对攀附那般冷淡,对于低就的婚姻,它是带有一丝担忧却关切的态度。
爱上了父亲门生也嫁了他的如兰,算是低就了,也不多不少的遭遇了“不明事理”的婆婆的刁难,幸有她丈夫真心相待,过得总归不坏。
更糟糕的情况,是明兰老家的远方姐姐淑兰。她家本是看中对方母慈子孝,又是个状元,才嫁了过去,没想到入了门才发现对方竟是泼才无赖,不仅经常索取,不知感恩,还张扬跋扈虐待淑兰。幸而最后得以和离告终。
它最终的观点其实是, 门当户对自然好,但人品和两情相悦才是最重要。
五品官家的庶女,最后嫁给了侯爵嫡子,还因为夫君的荣耀年纪轻轻就册封诰命,说到底还是高攀了。
撇开剧本为明兰开的金手指,若是顾廷烨没有后来的荣耀,那么他们便也能说得上是门当户对:一个是被家族赶走、没了爵位、离异有娃的戍边将领,一个是庶女出身、父亲不疼、“被小公爷所弃”的五品官之女。
他们真正的匹配,其实还是在于人品、才智和精神世界,当然容貌也算匹配。而这,才是真正的、也是最好的“门当户对”。
差评中提到这剧“重男轻女”,大抵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这剧里面女性地位普遍低微艰难,而剧中男性角色对待女性的态度也较为轻慢。
然而,鉴于这是一个基于宋朝 社会 环境的剧,这种情况的表现也只能说是反映了客观事实,而要说编剧“重男轻女”更是无从谈起,因为编剧其实太“重女”了。
虽然冯绍峰因为饰演了顾廷烨,让我爱屋及乌地对他本人由厌转喜。
但平心而论,顾廷烨也好,小公爷齐衡也好,甚至盛老爷也好,跟旦角们比起来,还是挺“工具人”。
顾廷烨每次跟人打架都像开了外挂,而小公爷遇到事情迷茫得像个宝宝,盛老爷在家族传承这件事上教条到了一种奇葩的境界,而且并没有给出太多合理的解释。
可见编剧真的对于本剧的男性角色,真的是有点顾不过来。
而 剧中的女性角色,却一个赛一个立体。
盛老太太是最让人喜爱的角色,她分是非、识大体、懂礼仪,从不倚老卖老,却懂得使用自己的权威做正确的事。因为经历过被恶妇压制之苦,她更懂得女子生存的不易,便将这些生存智慧都传递给了明兰。当然她也有她的局限,在明兰的婚姻大事上,是有些过分谨慎,但这也说明她是真心疼爱孙女。
大娘子王若弗,性子粗糙大咧,不懂服软,也不知体恤人,是因为她出生王氏大家族,生活优渥,便也从未想过为生活盘算。而嫁给盛氏,也算是低就了,所以对丈夫也少了一些敬意。但好的家境同样也让她心地纯正,虽然时有糊涂,却没有真的害人伤人的恶意,这也让她的一双儿女都出落得较为端正。
小娘子林噙霜则恰恰相反,她家道中落,沦为盛老太太身边的婢女。人生境遇跌宕的人,普遍都会快速成长。而她虽然心术不正,但狐媚之术也好歹是个生存方法。而她的“成功”,也扭曲了她的价值观,让她把攀附权贵当作人生志向,从而潜移默化地将她的女儿墨兰引入歧途。
而华兰、墨兰、如兰更是各有性子。
虽然故事花了不少篇幅在妇女之间争风吃醋的闺帏之事上,但并没有因此否认女性的价值。
从 社会 价值来说,虽然明兰从来没有领过工资,但她在父家管牌子,基本等同于一个大管家,里里外外的事情都需要费心。
嫁给顾廷烨之后,又成了侯夫人,家里的所有财政大权都由她一人在握,丈夫名下庄子的账目她得亲自去审计,等于是 财务总监 ;作为后院地位最高的人,底下几十上百的仆役婢女,相当于又是一个 人事主管 ;夫君在外有应酬,她得一起去,改善 社会 风评,结交良友,其实又相当于是一个 公共关系专员 。
现代人用“家庭主妇”的角度去理解她,自然根本看不到这些事情中,女性所承担的压力和贡献的价值。
况且 将家庭主妇看做没有 社会 价值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偏见。
把这剧比作《娘道》的人,要么是完全没看懂,要么就是,本身就对历代女性的 社会 价值毫无认知的人。
而在 这种压抑的环境下,珍贵的品质倒更显得熠熠生辉。
有一个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角色,虽然她出场时间不过十来分钟。
宋仁宗被想要夺位的亲王围了之后,他手上却有一份立嗣的文书要送出去,只能寄希望于能从狗洞钻出去的宫女,而自愿领命的小宫女是个年仅14岁的女孩,而她虽然成功了,也搭上了性命。
这只是剧中高尚女性的一个写照。
为国捐躯的只是个体,但从沈皇后为保皇帝左膀右臂素衣请罪,到盛老太太为保家族名誉选择谅解毒害她的人,到盛明兰为护宅院将孩子藏起来后还毅然回到战场,种种都是优秀女性在大义面前所做的选择和舍己的勇气。
女性 社会 地位低,不等于女性品格和价值低。
即使在最糟糕的环境下,女性也依然可以选择一种“对的活法”。
这些对女性价值的展示,难道不比虚情假意地在古装剧里表演出一个不存在的性别平等 社会 ,来得更珍贵些吗?
实话实话,这剧第一集其实就抓住我了。虽然我本人的中国 历史 不是一般的差,但单从袁家下聘那一场戏,我就被大娘子一连串台词里密集的 历史 信息给击中了。
还有剧中小公爷为了说服父母接纳明兰,在母亲过寿时给她带的饭菜时所说的:
作为一个 历史 只有高中水平的影视博主,我就不在这继续班门弄斧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豆瓣网友@凭栏怀古 写的《如何看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服化道等细节表现?》
阅读地址:https://wwwdoubancom/review/9881311/
文章从吃食、取暖、运河、科举、茶艺、香道、花道、 娱乐 场所等29个方面,以剧为引详诉了宋朝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量巨大,非常值得一看!
从一个服化道细节分析就能写上万字这点来看,《知否》原著及剧本之用心,确实可见一斑。
那么我这篇长达五千字的《知否》谈,也暂时告一段落,但并不保证以后想到什么新角度又想回来炒冷饭。感谢各位的阅读,趁着如今不便出门的时节,我强烈安利大家看看这部78集的大作,虽说被称为“小红楼”实是有些过誉,但至少能担得起近五年内不可错过的一部好剧。
我也暗暗好奇为什么明兰拒绝了自己的青梅竹马齐衡,在我心里,齐衡可是那白月光,是不可磨灭的一个人。
直到我的初恋找到我,想找我复合的时候,我的反应很像明兰,我知道我们都回不去了。我只想在心里默默存着这个人,然后往前看。正如明兰所说,永远不要往后看。
是,曾经的小美好,曾经的怦然心动,在经历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尤其在经历这些明兰需要一个人而这个人又不是你的时候,你齐衡凭什么又去得到一个历经生活洗礼,聪明透亮的明兰呢!
历经这段初恋,明兰受伤了,成长了,她再也不会只凭感情用事,头脑一热去行动了。她知道往后余生,或许可以找不上不下的贺家,或许可以找不按常理出牌敢闯敢拼的顾二叔,却是再经不起齐衡这样的月光下的恋人了。
在我看来,连自己身边的小厮都保护不了的齐衡,保护明兰这个庶出女简直是天方夜谭。他就该待在那个保护得好好的皇亲王国里,做自己安分守己的少爷,继承相应爵位,了此一生。想来真美好,也真无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