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闹花灯简介

黄梅戏闹花灯简介,第1张

黄梅戏花灯简介

 黄梅戏闹花灯简介,对于黄梅戏有的人会觉得熟悉有的人会觉得陌生,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采茶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闹花灯这一场,下面是黄梅戏闹花灯简介。

黄梅戏闹花灯简介1

  剧情简介

 元宵夜,薛刚醉看花灯,见功臣厅中有张士贵之影像,与张士贵之孙张泰发生口角,怒而打之,谋将皇帝御影打坏,并打伤人命,踢死太子,逃出京城。皇帝将丁山斩首。时樊梨花五十三岁,领兵造反。丁山显魂,劝其自尽 。

  戏曲表现

 京戏、黄梅戏、桂剧、徽剧、越调、宛梆、汉剧、秦腔均有此剧目,但情节人物有异。山东梆子有《打金冠》。见《薛家将反唐全传》第十回至十二回。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旧时大部分地势低于江岸,有“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之说,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更为突出。频繁的灾害,迫使黄梅人纷纷学唱黄梅戏,以适应灾年逃水荒、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这就大大促进了黄梅戏由山区向江湖平原地区的发展,向鄂赣皖毗邻地区的辐射。

 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

黄梅戏闹花灯简介2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采茶戏,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中的许多经典剧目至今仍然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包括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闹花灯》等。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戏曲文化,更好地保护黄梅戏这一优秀的剧种,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9月29日发行中国戏曲艺术(黄梅戏)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4枚,包括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其中的一枚15克彩色银币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闹花灯》剧目的典型场景(局部彩色),并刊“中国黄梅戏·闹花灯”字样及面额。

 黄梅戏剧目《闹花灯》讲述的是一对青年夫妇元宵节观灯的见闻,描绘了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枚银币的背面图案中,扮演王小六的戏剧演员身着蓝色大褂,脚穿黑色布鞋,头戴一顶蓝红相间的小帽,腰系一条淡紫色的腰带,显得十分生活化,这身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让男主人公看起来稳重大方又神采奕奕。他身旁的妻子美艳动人,显然是精心打扮过的,衣着也大方得体。她的衣服上有美丽的印花,碎花的格调衬托出她特有的娇柔。她头上的红色丝巾和发钗,是农村妇女常戴的传统发饰,一身红色的衣裳正好与元宵节喜庆的氛围融为一体。自古以来,元宵佳节便是人们情有独钟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在过节时放焰火、观花灯,表达着各自的美好祝愿。

 币面上的夫妻二人边观花灯,边载歌载舞,姿态和谐优美。男主人公左脚向上抬起,一手插腰一手握拳,双眼平视前方,似乎在看向前方绚丽多彩的花灯。女主人公张开手臂,一只手在男主人公的身前,另一只手拿着一块红色手帕,窈窕的身材和婀娜的姿态让人赏心悦目。她的右脚向后微微抬起,露出了红色的绣花鞋。二人的神态自然,嘴角略微上扬,脸上充盈着笑意,表现出观花灯时的快乐感受。设计者通过对两位主人公姿态和神态的传神刻画,将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币面人物的周围还点缀着各种形状各具美感的花灯,它们不仅造型美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后方的几座徽式建筑若隐若现,虽然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但依然能让我们联想到安徽安庆这个让黄梅戏发展壮大的地方。如此巧妙的设计既点明了黄梅戏和安徽的内在关系,又填补了币面的空白,让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这枚中国戏曲艺术(黄梅戏)“闹花灯”15克彩色银币设计精美、主题突出,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细腻,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花灯的`设计新颖独特,让人眼前一亮,总体布局非常有层次感和空间感,既不拥挤也不单调,给人带来了一种非常舒适的观赏体验。

 该枚“闹花灯”银币的发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黄梅戏这一传统戏曲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让它融入到现代文化之中,真正意义上做到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交融。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戏曲文化一定能实现复兴,进而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梅戏闹花灯简介3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简介

 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

  传说

 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当时,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烟火。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听后,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心,为纪念这个事件,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烟火,放爆竹,来纪念这个日子。

黄梅戏源于湖北省黄梅县。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黄梅县本身就在湖北,不过,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扩展资料:

从生成环境来看,黄梅戏艺术最初孕育在鄂、皖、赣三省交界地区。后来在安徽省安庆地区形成并迅速向全国扩展。这个地区恰恰是当年青阳腔、徽调发生成长的地区。

这个地区是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的交汇处,民间艺术宝藏丰富,南北艺术长期在这里交流,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为黄梅戏艺术孕育、成长提供了优生的环境。

号称戏曲活化石的傩戏和目连戏,在这块土地上更是源远流长。对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青阳腔、徽调,也是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产生一方艺术,这块艺术营养极其丰富的土壤,为黄梅戏艺术的孕育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生优育条件。  

参考资料:

-黄梅戏

提起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大家都知道,有人问黄梅戏著名选段,另外,还有人想问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的作品目录,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黄梅戏有哪些经典曲目,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黄梅戏著名选段,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

1、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黄梅戏选段

黄梅戏的剧目有《天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等。

2、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黄梅戏经典唱段首的作品目录

1、钟声归(《天配》七女唱)黄梅戏名段20首。

2、含悲忍泪(《天配》董永唱)

3、互表身世(《天配》董永、七女唱)

4、满工对唱(《天配》七女、董永唱)

5、槐荫别(《天配》七女、董永唱)听的黄梅戏选段。

6、董郎在荒郊(《天配》七女唱)十大好听黄梅戏歌曲。

7、春风送暖到襄阳(《女驸马》冯素珍唱)经典黄梅戏选段。

8、断肠人送断肠人(《女驸马》李兆庭、冯素珍唱)

9、紫燕紫燕你慢飞翔(《女驸马》冯素珍、春红唱)

10、谁料皇榜中状元(《女驸马》冯素珍、春红唱)十大好听黄梅戏。

11、我本闺中一钗裙(《女驸马》冯素珍、春红唱)黄梅戏100首连唱。

12、眉清目秀美容貌(《女驸马》冯素珍、春红唱)

13、春潮涌(《牛郎织女》织女唱)

14、到底人间欢乐多(《牛郎织女》织女唱)黄梅戏经典唱段。

15、怎能忘(《龙女》云花唱)

16、晚风习习秋月冷(《龙女》姜文玉唱)林蜜蜜黄梅戏选段。

17、一月思念(《龙女》珍姑唱)

18、秋风飒飒(《孟姜女》孟姜女唱)

19、梦会(《孟姜女》孟姜女、范杞良唱)

20、哭城(《孟姜女》孟姜女及男女合唱)经典黄梅戏名段100首。

21、先生不必强争嘴(《春香闹学》春香、王锦荣唱)

22、对花(《打猪草》陶金花、金小毛对唱)

23、开门调(《夫妻观灯》王小六、小六妻对唱)

24、正月是新年(《点大麦》旦唱)

25、头戴一枝花(《纺线纱》旦唱)

26、汲水调(一)(《蓝桥汲水》蓝玉莲唱)黄梅戏小辞店。

27、汲水调(二)(《蓝桥汲水》蓝玉莲唱)

28、汲水调(三)(《蓝桥汲水》蓝玉莲唱)

29、含泪去到大河头(《砂子岗》杨四伢唱)

30、百般般磨我为何情(《砂子岗》杨四伢唱)

31、一要买天上三分白(《戏牡丹》杨四伢唱)经典黄梅戏联唱。

32、来来来(《小辞店》柳凤英唱)

33、乔装送茶上西楼(《西楼会》洪连保唱)

34、上前逮住赵郎手(《喜荣归》崔秀英、赵庭玉、崔母唱)

35、容儿说出真情话(《送香茶》陈月英唱)《女驸马》。

36、端阳歌(《春香传》女声合唱)

37、爱歌(《春香传》李梦龙、春香对唱)黄梅戏名家经典唱段大全。

38、狱中歌(《春香传》春香唱)

39、头戴珠冠(《打金传》公主唱)

40、十五的月亮为谁圆(《刘海戏金蟾》金蝉、刘海对唱)黄梅戏打猪草全部歌词。

41、王夏老儿把我害(《拉郎配》李玉唱)

42、夜来灯花结双蕊(《碧玉簪》李秀英唱)好听的黄梅戏 十首。

43、冷落为妻为哪段(《碧玉簪》李秀英唱)黄梅戏唱段。

44、赏花(《荔枝缘》益春唱)

黄梅戏有哪些经典曲目

45、夜奔(《荔枝缘》五娘唱)

46、恼人克色眠不起(《桃花扇》李香君唱)

47、阵阵寒风透罗绡(《桃花扇》李香君唱)

48、三劝(《罗帕记》陈赛金、王科举唱)十大经典黄梅戏。

以上就是与黄梅戏著名选段相关内容,是关于黄梅戏著名选段的分享。看完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3772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