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之恋——Johnny &Winona
约翰尼与薇诺娜初次相见是在一次影片首映典礼上。当时薇诺娜正去取一杯可乐,"爱神"使他俩互相认出对方,只四目相交,匆匆一瞥,外界的一切便在彼此眼中倏然消失。数月后,他俩便开始了爱情的程。在《剪刀手爱德华》一片中的默契配合,使他俩的恋情更深了,约翰尼在右臂上刺了"永远的薇诺娜"几个字,以示对爱情的忠贞不二。薇诺娜起初还以为那是贴纸,千方百计想把它擦掉,当她意识到只是徒劳时,惊得目瞪口呆。更令人叫绝的是,约翰尼表示死后要将刺了字的皮肤揭下留给子孙后代。
不仅仅是"爱德华"这个角色与众不同,更由于薇诺娜参演的缘故,约翰尼对《剪刀手爱德华》这部影片情有独钟、十分偏爱。他说:"能和心爱的人一起工作,而且还有钱可赚,那种感觉简直是棒透了!"在炎炎烈日下,他整天穿着从头包到脚的黑皮衣,手戴12英寸长的"剪刀手"而毫无怨言,至于每日早晚要花很长时间很大功夫上妆、御装和苦练使用剪刀手的艰辛,则更不在话下。在爱的绿荫下,他心里流淌着不竭的甘泉。
" I knew right then,' adds Johnny I knew then I had falling in love with the love of my life"----Johnny
I thought maybe he would be a jerk,' says Winona `I didn't know But he was really, really shy and far from any jerk' ---Winona
(“我知道正是那个时候。”约翰尼补充道:“我知道那以后我爱上了我生命中的爱人。”——约翰尼
“我原以为他可能是个古怪的人。”薇诺娜说,“我不知道,但是他真的真的最非常害羞,一点也不古怪。”——薇诺娜 )
1989年,德普遇见薇诺娜.”那一刻就像**中一样,所有东西都逐渐模糊,而只有她是清晰的.”德普这样说.而薇诺娜说,那一刻,分明只有几秒钟,却能感觉到时间像静止一样停滞.
一个是正在上升的女星,”全世界最幸运的女孩”;一个是性格男星,正被注视着的叛逆男孩.一见钟情.
那一年,薇诺娜17岁.关于她的海报挂满美国各地.她是大众情人,她的美丽打动着所有影迷的心-----无论他们爱不爱她的**.没人注意她的不快乐,没人能深刻的理解她的童年,没人知道,从13岁她便在镜头前NG,ACTION声中度过.她说,她是没有青春的孩子.
那一年,德普25岁年纪轻轻,却已结婚又离婚,并有两次订婚他文身,吸毒,组摇滚乐队,不懂得结婚与订婚间的区别他叛逆,拒绝传统,并反抗一切
他们的相似在于,表面风光,内心却苦闷无比
也许,就因为这个,他们心灵相通,互相理解,并疯狂相爱
德普曾这样形容他们的爱情"跟她在一起,与以往的感觉完全不同我觉得,之前我从未真正的与别人交往过Lori,我的第一个女友,她很好,但似乎并不是真的爱我Sherilyn 欺骗过我,而我也似乎不在乎她Jen,我们建立深厚的关系,但仅仅是某种关系,我们没有任何实质的发展而薇诺娜,她是不同的她是我的一切,她是我的心,我的灵魂,她是我未来的妻子,我孩子的母亲,我们家的主人没有人可以替代她的位置相信我"
<剪刀手爱德华>上映后,两位主角的关系大白于天下,并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他们肆无忌惮的对着记者宣泄自己的情感是的,他们相爱,天下人都为之而感到幸福而没有人想到,不幸的种子,正是这样悄悄种下
18岁,薇诺娜迎来了事业的最高峰而她的抑郁也达到了极点她曾在凌晨两点对着写有"薇诺娜,世界上最幸运女孩"的广告牌痛哭失声而此时,德普努力的分担着她的压力,并对这种痛苦感同身受"我很害怕她会死去,每当她看起来不太好时,我都会因担心她所受的苦难而哭着睡着。我不知道如果我的生命里没有了她我会怎么办。"
他照顾她,在她难过的时候,用手指插进她的喉咙,帮她吐出来人人都说,在他的照顾下,她在逐渐好转他们开始形影不离在洛杉基,他们有了一栋房子,然后他们计划着再买一间阁楼德普做早餐,而他们一起在床上享用他们一起收拾器皿,德普负责清洗,而薇诺娜将它们弄干.尽管是明星,他们却有着普通情侣般的生活.而不同,也许就在于,他们比别人更加浪漫和疯狂.
”她已经完全迷上他了.只要有他在身边,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会完全的拥入他怀中.”当时的采访中,有这样的描述.
他们是那么恩爱,以至于对着记者的采访记录述说衷肠,面向镜头,旁若无人的拥抱依偎.他们不能忍受分离,每次单独排戏,薇诺娜总要留些纪念物在身上,就好象德普陪在身旁.然后他们憧憬结婚,薇诺娜梦想着一次蜜月旅行,德普计划着两人一起离开美国,到处漫游,躺在沙滩上喝烈酒事实上,他们确实准备了订婚戒指.而德普则做了更疯狂的事.他带着薇诺娜去文身,她看见她的名字是怎么样永远的留在了他的身上.75美元,"winona forever"
“我从来没有成为那些喜欢出去疯并且想在别人面前控制一切的男孩中的一个。当你在成长时会经历一系列判断错误。没有坏的选择,只有错误的选择……人总会犯错误。我们先前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深厚,但是我在过去27年所经历的任何事情都无法与我同薇诺娜在一起的感觉相比。你能够想象一些真实的事情,但那完全不同于你真正地去体验它。事实是相当有力的——相信我,这个“永远的薇诺娜”文身不是我轻率地做的一件事,她的眼睛可以杀了我……”德普这样谈论这件别人眼中似乎疯狂的事面对采访者,他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当他死后,将把文身淹制起来,送给薇诺娜和她的孩子们而文身的计划,他其实已经思考了五个月.
童话之所以会被称为童话,也许就在于它的短暂和不真实.德普和薇诺娜的故事也是如此.他们的爱情只延续了四年.四年中,他们忍受着媒体的追捧和诽谤.他们的爱情被不负责任的夸张和扭曲.媒体解读他们的爱情,又制造着矛盾.因为两人的关系实在太完美,媒体甚至自己编造虚假新闻.两人最终和平分手.而整个故事最悲惨的那部分,莫过于,分手后,他们依然相爱.
而薇诺娜,她是不同的她是我的一切,她是我的心,我的灵魂,她是我未来的妻子,我孩子的母亲,我们家的主人没有人可以替代她的位置相信我
过了许多年,提起那段分手的往事,两人仍唏嘘不已.分手后,某次记者穷追猛打下,薇诺娜曾慌张的说下这段话.”关于我们之间的事情,你还要让我说什么?如果我恨德普,也许我会有许多话想说.但是,我仍然爱着他.对于我,他是最好的那个.而我只能尽量不去想这些事.”
”遇见德普的时候,我还是处女.他改变了我一生.他是我最初的所有.他给了我第一次真正的吻.他是我第一个真正的男友.他是我第一个依靠.所以,他将留在我心里,到永远.”
而德普,过着更加放任的生活.对于他来说,薇诺娜是他前三十岁人生中最初与最后的爱.从此,他遇见一个又一个长相气质酷似薇诺娜的女人.面对采访,他说是自己搞砸了那段爱情.”当我想到薇诺娜的眼睛.Take My Breathe Away的曲子就会在我心中响起.”那首歌,是属于他们的主题曲,在他们的爱情中,这首歌被一提再提.”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和薇诺娜的往事都会重会心中.事实上,89年到93年的那些歌,总会让我想到我和薇诺娜在一起的日子,那段时间,我真的很幸福.”分手四年后,提到薇诺娜,德普依旧这样说.再然后,他结婚,生子.往事被深锁在心中.对于薇诺娜,他终于做到只字不提.
但大家都说,德普不可能忘记薇诺娜.人们都说,薇诺娜是德普最初的爱情,他只是把她放在心里最隐秘的角落.甚至蒂姆波顿,德普的老朋友,也说过这样的话,”我相信德普仍会与薇诺娜在一起.也许不是现在,而是将来的某个时刻.虽然德普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在波顿眼里,他们是这般的天造地设.”他们爱的绝望.甚至当他们已经分手很久,德普都不愿承认已经分开这个事实.”
波顿说,德普想要个孩子.事实上,德普经常憧憬做父亲的那一刻.”我要给我的孩子看剪刀手爱德华.我的孩子会说,爸爸,你和妈妈在那部影片中真是太酷了!”他甚至计划着为未来的孩子戒烟,怕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混蛋父亲.而德普现在真的有了一儿一女,只是他们的妈妈,不是站在剪刀手身边的那一个.
尽管经过了很多年,人们仍然希望薇诺娜和德普可以复合.他们的朋友做出过很多努力.波顿曾怂恿克里斯蒂娜里奇跟德普谈谈_他们是至交好友,人们希望薇诺娜能回到德普身边.之后的日子,人人都知道薇诺娜过的并不好,她传出过许多诽闻,但无一长久,而事业也渐入低谷.德普也一样.当他跟名模凯特莫斯共同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时,谁都能发现,这不是从前的德普,就好象从前那个德普已被薇诺娜永远的带走了.
而德普自己也期待着与薇诺娜的另一次合作.他们在一起筹划着拍一部叫<Just Be Together>的**.在他眼中,薇诺娜永远是最好的演员.为了第二次合作,他宁愿去等.他们有过愉快的谈话,德普期待着”未来的某天,有些什么可以再次发生.”甚至薇诺娜也做出过愉快的回应.
但是,他们之间,终究什么都没再发生.
2001年,薇诺娜带着未付款的衣物走出服装店举世皆惊谁都不理解为什么心中如此完美的偶像会堕落到做偷东西的贼人们说她是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她因偷窃走上法庭,那段时间她频频暴光,负面新闻连连 而德普在她最痛苦的时期站了出来他送她一打粉红色的玫瑰还有一个字条上面写道:"不要烦恼这种麻烦,总会在最出色的人身上发生祝你在法庭上有好运我相信你"
而从那以后,德普完整的洗去关于薇诺娜的文身与妻子,儿子,女儿,隐居法国,归于平静安稳的家庭生活德普的名字,再没有过与薇诺娜同时出现在小报上
从此,再也没有人用 Babydoll 和My Tattooed Bad Boy互称对方这段小插曲,成为德普和薇诺娜最后的传奇
而好来坞的**圈中,再没出现过如此疯狂,炽热,完整的爱情故事
"我想为她去死我是这样的爱她我不知道没有她,我该做什么我希望我可以吻遍她的所有疼痛,使它们消失,停止,不在出现在她身上若她因此而哭泣,而我不知所措,我情愿杀死自己我爱这个女孩,我爱她超过我爱自己"------约翰尼 德普 (1989年,12月)
约翰尼得普开车拉着荣获奥斯卡影后提名的玉女薇诺娜,带着身后的狗仔队飞驰在一条乡间的小路,先是从一只猫身上轧过去,然后在记者镜头下与薇诺娜激吻,接着告诉她以后离我远远的,就在薇诺娜愤怒地跳下车时,突然发现眼前巨大的广告牌子上写着,薇诺娜,我永远爱你,落款约翰尼得普。
梅莉迪丝·格蕾
梅莉迪丝·格蕾(Meredith Grey)医生是美国广播公司在美国播出的医务剧《实习医生格蕾》中的一个虚构角色。这个角色由该剧集的制片人珊达·莱梅斯创作,女演员艾伦·旁派扮演,是这部剧集的主角。她起初是以外科实习生的身份进入节目中虚构的西雅图仁爱西慈医院,逐渐成长为一名住院医师,并最终成为主治医生。作为世界著名外科医生艾莉丝·格蕾的女儿,梅莉迪丝每天既要做好主治医生的工作,维持与一夜情男友,之后成为丈夫的另一位主治医生德里克·谢柏德(帕特里克·丹普西饰)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一众同事的友谊以及刚刚获得的新妈妈身份。
梅莉迪丝·格蕾是《实习医生格蕾》中大部分剧集的解说员,也是大部分剧集的焦点所在。旁派和丹普西之间的关系被称赞为本剧的一个亮点所在。莱梅斯曾概括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是不相信什么简单的好和坏,而是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旁派因扮演该角色获得了多个奖项提名,其中也有数项胜出。梅莉迪丝·格蕾也获得了电视评论员的正面评价,《纽约时报》的亚历山大·斯坦利(Alessandra Stanley)形容她是“《实习医生格蕾》里的女主角”。艾伦·旁派原本只签订了8季的合同,因此曾有过她将在之后离开节目的传闻,之后莱梅斯宣布《实习医生格蕾》将会有第9季回归时也传出过类似的猜测。之后电视新闻、信息和剧透网站TVLine报道称旁派和其他一众演员一起又签订了两年的合约。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梅莉迪丝·格蕾
外文名 Meredith Grey
所属作品 《实习医生格蕾》
饰演者
艾伦·旁派
故事线索
梅莉迪丝·格雷的妈妈艾莉丝·格蕾曾是位世界知名的外科医生,之后因患上阿兹海默病而退休。梅莉迪丝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就在以外科实习生的身份进入西雅图仁爱西慈医院上班的前一天晚上,她与一位在酒吧认识的陌生男子德里克·谢柏德发生了一夜情。谁料想,次日她一上班就发现,这个男人竟然是仁爱西慈医院的新任神经外科主治医生。梅莉迪丝被分配到普外住院医师米兰达·贝利(钱德拉·威尔森饰)手下实习,并很快和另外几位实习医生如乔治·欧麦利(T·R·奈特饰)、亚历克斯·卡雷夫(贾斯汀·钱柏斯饰)、伊兹·史蒂文斯(凯瑟琳·海格饰)和克莉丝汀娜·杨(吴珊卓饰)等人成为朋友。梅莉迪丝起初对谢柏德的追求感到抗拒,但两人之后还是开始了交往。可是之后当谢柏德的妻子艾蒂森·蒙哥马利(Addison Montgomery,凯特·沃什饰)也来到这所医院时,她才知道原来谢柏德已经结婚了。谢柏德在两个女人之间挣扎了一阵之后,还是选择回到太太身边,感到万念俱灰的梅莉迪丝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开始寻找自己的生父萨切尔,后者在她儿时并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梅莉迪丝得知萨切尔之后再婚并有了另外两个女儿,所以从来没有和母亲争取过自己的抚养权。格蕾和多位男性发生过一夜情,其中还有一次是和深爱着她的乔治·欧麦利,可是两人正在做爱时她忽然哭了起来,两人的友谊也因此告一段落。格蕾还和兽医芬·丹德里奇(克里斯·奥唐纳饰)有过一段交往,但之后她还是选择分手而回到了谢柏德身边。
一天,艾莉丝·格蕾突然清醒过来,表示对女儿梅莉迪丝非常失望,因为自己是非常有天份和才华的医生,而女儿的能力却很是普通。之后在一次渡船事故中梅莉迪丝被击落海中,后被谢柏德救起。她经历了一次濒临死亡的体验,自己在“来世”苏醒,并且“遇见”了一些已经过世的熟人。艾莉丝这时去世了,梅莉迪丝于是又“看见”了母亲,后者告诉女儿,她很有才华,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并催促她赶快醒过来。随后,梅莉迪丝在心肺复苏终于被救活了。经过足够的实习并通过考核后,梅莉迪丝成为了一位住院医生,她同父异母的妹妹莱克西·格蕾(凯乐·利饰)也来到西雅图仁爱西慈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实习医生。梅莉迪丝起初对莱克西的友好感到抗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软化下来接受了对方。谢柏德希望可以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对此梅莉迪丝感到不情愿,两人再度分手。谢柏德开始和一位名叫罗丝(Rose)的护士约会,而梅莉迪丝则开始面见治疗师怀特医生(Dr Wyatt,埃米·马迪根饰),希望能够从此追寻幸福。梅莉迪丝发起了一项神经外科的临床试验,请谢柏德来做顾问。试验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最终他们治疗的病人活了下来,兴奋之余,梅莉迪丝和谢柏德又走到了一起并同居了。之后,伊兹·史蒂文斯经诊断发现已经患有第四期的远端转移黑色素瘤,在梅莉迪丝的劝说下,谢柏德决定为史蒂文斯进行手术,并随后在医院的电梯向梅莉迪丝求婚。史蒂文斯开始为两人策划一个完美的婚礼,对此梅莉迪丝感到有些不情不愿,可就在婚礼当天,谢柏德发现史蒂文斯还患有另一种脑肿瘤,于是他和梅莉迪丝转为安排史蒂文斯和亚历克斯·卡雷夫结婚。
梅莉迪丝和谢柏德通过把各自的结婚誓言写在一张便利贴上结婚了。之后,梅莉迪丝的生父萨切尔因为妻子苏珊(Susan)的逝世而开始酗酒,并因此患上肝功能衰竭。莱克西愿意捐献肝脏挽救父亲,但他们的器官却并不匹配。莱克西转而恳求梅莉迪丝,后者一开始很不愿意,但最终还是同意进行器官移植,捐出一部分肝脏挽救萨切尔的生命。此后,梅莉迪丝发现自己怀孕了,但是却有一位已故病人的丈夫因为悲痛和愤怒持枪进入医院杀死了包括医生、保安在内的多人,此人的目标是谢柏德,最终谢柏德幸免于难,可梅莉迪丝却因为此次危机而流产。她还得知自己的子宫不利于婴儿成长,这让她开始考虑自己是否还有其他遗传方面的缺陷。谢柏德担心妻子也会患上阿兹海默病,于是发起一次临床试验,希望能攻克这一不治之症,梅莉迪丝也和丈夫一起进行这一试验。医院外科主任医生理查德·韦伯(Richard Webber,小詹姆斯·皮肯斯饰)的妻子阿黛尔(Adele)被诊断出患有阿兹海默病后进入了谢柏德夫妇的临床试验治疗,梅莉迪丝擅自篡改了阿黛尔所拿到的药物,让后者在双盲试验中可以获得真正的试验药品而非安慰剂。
谢柏德夫妇决定收养一个来自马拉维,名叫佐拉(Zola)的孤女并正式结婚。可是当谢柏德得知妻子更改了资料来让阿黛尔获得药物时对之无法接受,表示自己不能和这样一个人一起抚养孩子,格蕾因此被解雇,但还是试图隐瞒收养顾问两人已经分居,并且自己还由于篡改药物而遭解雇。虽然理查德·韦伯主动辞去外科主任一职,替梅莉迪丝负起篡改药物的责任,但佐拉还是被带走了。谢柏德和梅莉迪丝于是达成和解并努力争取,最终成功地把佐拉接了回来。随着身为住院医生的最后一年即将结束,多名住院医生开始在全国各地医院寻找最适合自己特长项目的工作。他们还需要参加美国医师执照考试,梅莉迪丝成功通过后决定到另一个城市工作,在第8季的最后一集《空难》中,梅莉迪丝、莱克西、谢柏德、杨、马克·斯隆(埃里克·迪恩饰)以及儿科医生亚利桑那·罗宾斯(杰西卡·卡普肖饰)乘坐的航班发生空难,莱克西和斯隆都离开了人世。
获救后,梅莉迪丝成为西雅图仁爱西慈医院的主治医生。由于对手下要求严格,一众新来的实习医生给她起了个绰号“美杜莎”。之后梅莉迪丝再度怀孕。医院因空难受到起诉,最终被判疏忽罪名成立,包括梅莉迪亚、谢柏德、杨和罗宾斯在内的每一位受害者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赔偿,同时因保险公司认为这是医院疏忽导致而拒绝赔偿,因此医院频临破产。为了避免医院关门,几位获得赔偿的医生,罗宾斯的同性恋人凯丽·托雷斯(莎拉·拉米尔兹饰)在哈珀-艾弗里基金会(Harper-Avery Foundation)的帮助下共同出资买下了医院,大家都成了新的董事会成员,并把西雅图仁爱西慈医院更名为格蕾·斯隆纪念医院来纪念空难中遇难的两位亲人/同事。在梅莉迪丝的请求下,米兰达·贝利为她进行了基因作图检测,希望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像母亲那样也有着阿兹海默病的基因,测试结果显示,梅莉迪丝有多项基因存在这一病症的遗传标记。
在第9季的结尾,梅莉迪丝生下了一个儿子。由于胎儿体位不正,生产过程并不顺利,最后是通过剖宫产生下来的。之后缝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出血,神智依然清醒的梅莉迪丝诊断自己出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后贝利通过脾脏切除手术挽救了梅莉迪丝的生命,她也因此和谢柏德一起给儿子起命叫贝利。
发展
演员和创作
梅莉迪丝·格蕾
在发现《实习医生格蕾》以前,女演员艾伦·旁派已经花了一年的时间看过多部剧本,来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对于为梅莉迪丝·格蕾一角演员的选择,该剧主创人珊达·莱梅斯曾表示:“我一直都在说,需要找一个像《月光旅程》里面那样的女孩,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变成了,‘我们觉得就能找来《月光旅程》里面那个女孩子。’我花了一些时间了解她,然后我们就一起开始为片中的男性角色选择演员。”莱梅斯表示对梅莉迪丝·格蕾一角演员的选择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莱梅斯确认旁派将出演梅莉迪丝·格蕾一角,后者曾与美国广播公司有过协议,并已经在电视台试演了一集试播节目。曾有报道猜测旁派是剧集中选定的第一个演员,但她表示对此不知情。对于自己是如何创作出梅莉迪丝一角的问题,莱梅斯回答:
““我经常穿着睡衣呆在家里写作,然后我不停地问自己:‘女主角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女人?’我觉得她应该犯过一些大错。而且梅莉迪丝还有着别的问题:她试图要在外科领域达到母亲那样的高度。梅莉迪丝的妈妈基本上没有在女儿身上花什么时间,她如今还因为患有阿兹海默病连女儿都不认识了。”
”《实习医生格蕾》中格蕾指的就是梅莉迪丝·格蕾,《洛杉矶时报》的玛丽·麦克纳马拉形容这个角色“不好相处、独立又有些野心,但由于母亲曾是位天才外科医生,如今却遭受着阿兹海默病的折磨而感到矛盾”。梅莉迪丝也是大多数剧集的解说员,就像《欲望城市》里由莎拉·杰茜卡·帕克扮演的凯莉·布雷萧一样。旁派起初签订出演《实习医生格蕾》的合同到期后,她谈判并签订了一份新合同,其中规定她可以因出演的每集获得20万美元的片酬,这也是剧集所有演员中最高的。2012年,《福布斯》称艾伦·旁派是片酬第8高的电视女演员,平均每出演一集《实习医生格蕾》为她获得了275万美元的收入。
旁派出演《实习医生格蕾》的第二份合约在节目的第8季结束后到期,有报道猜测她之后将不再出演。2011年9月,旁派表示自己如果获得邀请将有意给自己的合同续期。她向《电视指南》杂志表示:“我永远都不会(把《实习医生格蕾》)拒之门外。只要里面的故事仍然诚恳而真实,而且帕特里克(·丹普西)和我仍然觉得其中拥有可以让我们充满热情的内容,就仍然好过每天朝九晚五那样上班。如果粉丝们希望我们继续演下去,我们就会照办,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拜他们所赐。”E! Online网站于2012年5月报道称旁派和其他一众演员都已经签下了继续出演剧集两年的合同。随着《赫芬顿邮报》宣布《实习医生格蕾》确定会有第9季出归,旁派也回到了剧组参加演出。
特点
无论我作出什么样的设想,(旁派)总是可以实现。她做得真是太好了,可以达到我在角色演出上所需要达成的效果,这真是了不起。她真心相信自己的角色,表演出来总是那么的真实可信。所以你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因为你知道,她总是能够办到。
梅莉迪丝是剧集的主角和焦点,《实习医生格蕾》的制作人称这个角色“聪明能干,优柔寡断,很有同情心但也很容易分心,经常直言不讳”。旁派表示自己不知道这个角色要怎么样才会感到快乐,她还补充道:“我(和丹普西在一起)的镜头全都一样——不是分手就是做爱。”在过去的几季节目中,这个角色的性格也从压抑逐渐“修复”得更加快乐。旁派在接受《早安美国》采访时表示:“能够拥有帕特里克,我真是太幸运了,我们有非常好的关系和强烈的化学反应,就像其他所有恋情那样会有起有落,但我们都挺了过来,我们找到了长久相处的方法并且彼此信赖。”而在接受《娱乐周刊》采访时旁派表示:“和帕特里克在一起感觉有些尴尬,因为他就像我哥哥一样。每当摄影机一关我就好像会说:‘把手从我屁股上拿开。’但想到有数百万的女粉丝希望得到这种待遇,我觉得自己也有义务要让粉丝满意。”莱梅斯在节目第2季时使用一条名叫“Doc”的狗来喻示梅莉迪斯和德里克之间的恋情发展,她把梅莉迪斯的性格定位成会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梅莉迪丝是那个把手放在病人体内一个炸弹上的女孩。梅莉迪丝是那个试图帮助一个连环杀手自杀,以便他能捐献出自己器官的女孩。很明显,梅莉迪丝有着这么一种走向灰色(grey,英文与格蕾相同)阴影的直觉,她不相信简单的黑和白,好与坏,她会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斯黛西·麦基认为梅莉迪丝·格蕾与乔治·欧麦利之间不可避免会发生性关系。
梅莉迪丝在第二季时与另一位实习医生乔治·欧麦利发生了一夜情。对此节目的编剧斯黛西·麦基表示:“事情已经发生了,无论乔治或梅莉迪丝怎么做都已无可挽回。大错已然铸成,一切都将从此不同。他们做下了一件必将影响彼此终身的事情,所以……他们都吓坏了。”梅莉迪丝的角色性格也受到了她同父异母的妹妹莱克西·格蕾一角的影响。特别是两人在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对此麦基表示:“梅莉迪丝和格蕾都希望成功,都想要坚强,想要感觉到自己很正常,她们是如此地希望人生能够完整。只是这并不容易,她们也为此挣扎。坚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时候她们只能假装坚强。”还曾有人将梅莉迪丝的个性与亚历克斯·卡雷夫相比较,对此莱梅斯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我喜欢制造一些他和梅莉迪丝一起的瞬间。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非常相似。虽然卡雷夫有时真是个混蛋,虽然他很傲慢,虽然他还把梅毒传染给了欧麦利。但他和梅莉迪丝一样,都感到迷失、孤独。如果有来生,他们会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在整季节目中,我们会让他们不时停下来看一看对方,就像在照镜子一样。”——珊达·莱梅斯
旁派希望自己出演的角色有一条比较真实的故事线索——她希望立足实际,而不总是以优雅简洁来加以包装。对于梅莉迪丝擅自篡改临床双盲试验用药的问题旁派表示:“梅莉迪丝做的的确过火了,德里克完全有权生气。”。在这起篡改事件后,莱梅斯表示她相信梅莉迪线和谢柏德是命中注定会在一起。梅莉迪丝与克莉丝汀娜·杨的关系就像“闺蜜”一样,杨也反复以“她的人”来称呼格蕾。这也令两人被形容为“扭曲姐妹”。在第3季的最后,两人一起去度“蜜月”,莱梅斯称这是她在这一季终最喜欢的一处细节。莱梅斯还针对于一些评价认为梅莉迪丝经常“嘀咕不停”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我听到不少说法,认为梅莉迪丝老是嘀咕个不停,但事实是,她有一个(因)阿兹海默病(而死)的妈妈,没有别的家人可以倾诉,所爱的男人又已经结婚了。她是个非常孤独的人,她有权嘀咕唠叨。所以,当她失落时,那也部分是因为她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靠。就像第一集中她所说的那样,她需要一个理由来继续生活,她需要有希望。”
反响
这个角色在电视评论员处获得的评论褒贬不一,但总体上偏于正面。《纽约时报》的亚历山大·斯坦利形容梅莉迪丝·格蕾是“《实习医生格蕾》里的女主角”。亚马逊的艾伦·A·金姆(Ellen A Kim)认为剧集中过度使用了她那“过于简单”的嗓音。旁派没有因扮演这个角色获得第61届黄金时段艾美奖的提名,对此《洛杉矶时报》的玛丽·麦克纳马拉感到不平,认为她的工作很努力,成功地将梅莉迪丝塑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理应要有一项提名才对。《娱乐周刊》的坦纳·斯坦斯基(Tanner Stransky)称梅莉迪丝是《实习医生格蕾》“值得信赖嗓音的主人”。《明星纪事报》的前电视专栏作家阿兰·塞平沃尔(Alan Sepinwall)在对第二季最后一集进行评论时,表示自己对节目给予梅莉迪丝恋情故事的关注感到无聊:“在那些不涉及梅莉迪丝感情生活的剧情中,我倒还算喜欢她,但与她老是花痴梦中白马王子的部分相比,这样的情况太少了,更甭提那些看起来没有关联的故事线索其实个个都会变成两人恋情的隐喻,这让我真是,真实在是受不了她了。”
《实习医生格蕾》第3季中角色的发展受到了负面评价,IGN网站的克里斯托夫·孟菲特(Cristopher Monfette)称梅莉迪丝一角已经变成了“有关抑郁症的一些古怪而且缺乏足够发展的次要剧情,还给了德里克整整一季的时间来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是否值得。”。同样在第3季中,《纽约邮报》的罗伯特·罗克(Robert Rorke)也对梅莉迪丝一角在节目中的没落感到失望:“她曾是一个浪温困境中的女王,但之后她开始变得有些迟钝,只剩下有关白马王子的那些永无止境的独白。”帕特里夏·特里伯(Patricia Treble)也有着类似的看法,他觉得节目的第4季中有些滥用故事线索:“这些什么‘噢,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但‘要是你和别人交往我会吃醋’的情节早在第2季时就让人看得厌倦了,到了第3季已经让人感到沮丧,现在还来,那就只能换台了。这种他们会不会在一起的情节已经不再吸引人了,因为他们已经分分合合太多次了。梅莉迪丝就是个唠叨婆,白马王子就是个妻管严。”。不过,美国在线电视小队和《电视指南》杂志对梅莉迪丝和谢柏德的恋情给出了较为正面的评价,把他们列为“史上最佳电视情侣”之一。
旁派因出演这个角色获得了多个奖项的提名。她与《实习医生格蕾》中的一众其他演员一起获得了2006年卫星奖的最佳电视剧集群体表演奖。到了2007年的卫星奖角逐中,旁派又获得了最佳电视剧集女演员奖提名。她与《实习医生格蕾》的一众演员一起获得了第13届美国演员工会奖正剧剧类集体表演杰出成就奖,还在2006年和2008年得到过这一奖项提名。在2007年初的第64届金球奖角逐中,旁派获得了正剧类最佳电视剧女主角奖提名,而《实习医生格蕾》则成功夺得了正剧类最佳电视剧奖。同年,旁派与《实习医生格蕾》中的另外几位女性演员和剧组成员一起获得了**女性露西奖(Women in Film Lucy Award),奖励她们在电视上作出的对女性有正面影响的贡献。旁派还因出演梅莉迪丝·格蕾获得了两项人民选择奖提名,分别是第37届人民选择奖上获得的最受欢迎电视医生提名和第38届人民选择奖上获得的最受欢迎正剧类电视女演员提名。2007年,记者汤姆·奥尼尔(Tom O'Neil)称旁派应该再为她于《实习医生格蕾》中的表演获得一项艾美奖提名。他网站的读者提名旁派角逐2009年该网站评选的最佳正剧女演员奖。《娱乐周刊》于2008年开始颁发“EWwy奖”,来表彰那些没有获得艾美奖提名的演员。旁派获得了该奖项的最佳正剧类电视剧女演员奖提名,最终得到了19%的读者投票支持,名列第4位
一、生平和创作
• •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 2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其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或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生平
1 青少年时代
• •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沃里克郡艾汶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斯特拉特福镇,经营羊毛、皮革制造、谷物买卖等业;有人说他还当过屠户。1565年约翰任斯特拉特福镇的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威廉是长子,曾被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逻辑、修辞等。13、14岁时,家道中落,可能曾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582年11月他18岁时,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安·哈瑟维(26岁)结婚,次年5月生女苏珊娜,1585年生孪生子女珠迪丝(女)和哈姆奈特(子),哈姆奈特11岁时夭折。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
莎士比亚故居
2 初抵伦敦
• • 莎士比亚于1585-1587年间离开故乡去到伦敦。这时正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英国的鼎盛时期。莎士比亚在一个名叫理查的斯特拉福同乡介绍下,进入剧团。他起初作马夫,专在剧场门口伺候看戏的绅士,后来才当上了一名雇佣演员,他一面勤学苦练演戏的本领,一面又打打杂,他还利用余暇去观摩其他剧团的演出。1588年前后,莎士比亚开始为剧团改编旧剧本和修改其他剧作家的剧本。从这时起,莎士比亚开始了他的剧作家生涯。
• • 接触古罗马的诗歌和戏剧——剧院打杂——雇佣演员——编剧——剧团股东——世袭绅士
3 创作高峰
• • 1594年始,莎士比亚所在剧团受内侍大臣庇护称为“宫廷大臣剧团”。后同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以后他的戏剧作品主要在此公演。莎氏在35岁前的剧作,已被大家们称赞为“无与伦比”,能与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生前没有出版过自己的剧作。莎氏20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其题材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
• • 故使莎氏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莎士比亚同剧团剧场有20余载亲密关系,于编剧之外,也曾演戏导戏。写戏时他时常想着具体的演员,也不忘剧场和演出效果。他力求吸引各类观众,特别是较有教养的观众,继承了已有的通俗戏剧传统,同时吸取了意大利和英国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这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时期。
4 晚年
• • 从1608到1611年,是他创作的晚期。开始转向传奇剧的写作。 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莎士比亚一生中的最后几年,大部分是在故乡度过的。1616年4月23日,正当他52岁生日那天,与世长辞了。25日,他的遗体埋葬在斯特拉福圣三一教堂的祭坛下面。对于渺小者来说,历史是无情的,对于伟大者来说,历史则像一位多情的爱人,一直站在那里,向每一位后来者描述他钟情者的风采。
(二)创作历程(详细版)
• • 值得庆幸的是,莎士比亚有大量作品流传了下来,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可珍贵的一部分。这就涉及了莎翁的创作道路。我们把诗人的全部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一五九○至一六○○年为第一个时期;一六○一至一六○七年为第二个时期,一六○八至一六一三年为第三个时期。
1 第一时期
• • 有人把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时期称为“喜剧时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不错,诗人这一时期从《错误的喜剧》开始到《第十二夜》,确实创作了十部喜剧,但同时他还创作了九部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篇算三部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算两部,其余《理查三世》、《约翰王》、 《理查二世》及《亨利五世》等不分篇,各算一部),三部悲剧、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以及一些十四行诗。把莎翁的这一时期简单地称为“喜剧时期”显然并不妥当。可是,另一方面,莎翁毕生所写的十七部喜剧,有十部创作于这一时期,而且他的几部最著名的喜剧例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和《第十二夜》等,都写于这一时期,因此莎翁喜剧在这一时期占的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 • 先说喜剧。所谓喜剧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结局。这是不言而喻的。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不有一个快乐的结局。但除此之外,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些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即:
• • (1)喜剧的主题主要是写爱情、友谊、婚姻,通过这些来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今以这一时期一部重要喜剧《皆大欢喜》为例,里面写 了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这两对贵族男女青年的纯洁的爱情,也写了牧人西尔维斯与牧女菲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雷这两对平民男女青年的朴素的爱情,中间尽管有各种艰险曲折,最后四对恋人同时结婚,真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与此同时,这一喜剧也写了忠贞的友谊:罗瑟琳和西莉娅是堂姊妹,西莉娅的父亲弗莱德里克不顾兄弟情谊,篡了自己胞兄(即罗瑟琳的父亲)公爵之位,把公爵赶走,使他被迫流亡在森林里,但这两位堂姊妹一直相亲相爱,宁可一同逃往森林里过艰苦生活,也不愿分离。这种纯真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的。
• • (2)莎士比亚的喜剧大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仲夏夜之梦》里有美丽的森林,有仙后和小仙子,有北欧矮人之王的仙王奥白朗,有英国民间传说里极富传奇色彩的精灵好人儿罗宾,有香气四溢的豆花、织网的蜘蛛、娇小玲珑的飞蛾,还有妙不可言的音乐等等。这哪里是单纯的喜剧,简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迷也引人入胜的美丽童话!就拿戏剧里充满严峻斗争的《威尼斯商人》来说,女主人公鲍西娅选择丈夫,既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是请人代为介绍说项,而是(亲爱的读者,你再也想不到)在自己闺房里放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任凭求婚者来选,谁选中了里面装有鲍西娅小照的匣子,便算获得胜利,可以娶她为妻。这是多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择偶方式!
(3)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剧本往往除了一个主要情节外,另外还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故事情节线索。《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有三条平行的线索:一是破落骑士福斯塔夫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和经历;二是安·培琪姑娘的婚事,有三个男子追逐她;三是由于安·培琪的婚事引起了法国医生卡厄斯和威尔士籍牧师爱文斯二人间的争执。而《仲夏夜之梦》故事线索更多,共有四条:一是雅典公爵忒修斯与其未婚妻希波吕忒间之关系;二是拉山德与赫米娅、狄米特律斯与海丽娜四人间之爱情纠葛;三是仙王奥布朗与仙后提泰妮娅之争吵;四是以波顿为首的众工匠之间的关系。
• • 莎士比亚的这些喜剧,情节错综复杂,每条线索既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紧密关联,有现实生活,又有仙境和幻想,使得整个喜剧跌宕多姿,扑朔迷离,极富艺术魅力。上述这些喜剧故事情节,限于篇幅,无法详细叙述。但是,这不要紧,读者可根据这些粗线条的介绍,再去找原剧来读,便十分清楚了。另外,有些作品本书下面还要专门介绍,在此先提一下,使读者有一初步印象。读莎翁剧作,是一个很好的艺术享受,我诚挚地希望读者不要满足于我们这本小书的简单介绍,而应该用这本小书作为打开莎士比亚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通过它进一步去读莎翁作品,你将进入一座宏伟壮丽的艺术之宫,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 关于历史剧,前面已说过,这一时期莎翁共写了九部历史剧。历史剧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的剧本,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则全部是写英国历史上的帝王的。撇开《约翰王》(英王约翰在位期为1199—1216年)一剧因剧中人物、事件自成一体,与其他历史剧不连贯不论以外,其他八个历史剧刚好构成两个“四部曲”,即:《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及《亨利五世》,这一个“四部曲”是写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家族的。另一个“四部曲”为《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及《理查三世》,是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的。这两个“四部曲”写了英国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末一百年间的历史,写了这一阶段英国的王室纠纷、内部动乱、对法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等重大事件,而贯串这八个剧本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当时人文主义者共同具备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这些历史剧深刻地反映了英国人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封建暴君、渴望民族统一的愿望。
• • 莎士比亚历史剧最有代表性的,是《亨利四世》上下篇和紧接着的《亨利五世》。通过这三个情节连贯的剧本,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亨利五世的形象:他由做太子时的昏昏噩噩、整日在酒肆饭馆等游乐场所和酒鬼流氓鬼混,经过父辈教育,逐步认识错误,他父亲亨利四世逝世后,他登上王位,决心改恶从善,终于成为一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莎士比亚把亨利五世当作一个理想的君主来描写,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把这位君主写成天纵神圣、完美无缺、超凡入圣、头上有着灵光的神人,而是不回避矛盾,写了哈尔亲王(哈尔为亨利五世就位前作王太子时的名字)的种种缺点,使他在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中逐步改变,成为贤明君王。和歌颂亨利五世成为鲜明对比的,是莎士比亚在《理查二世》一剧中对无道昏君理查的严厉谴责。由此可见,莎士比亚并不笼统地歌颂封建帝王,而是明辨是非,根据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进行必要的褒贬。
2 第二时期
• • 如果说莎士比亚在他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以写喜剧与历史剧为主的话,则他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则以写悲剧为主。这一时期他共写了七部悲剧、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数量只有前一时期之半,却极为重要。为什么?因为他在这一时期思想和艺术都更加成熟了,而且他毕生最重要的四部悲剧(即所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成为他的永垂不朽的传世佳作。莎士比亚认为悲剧必须具备下面三个特点:
(1)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莎翁的所有悲剧(第一个时期写了三部悲剧,第二个时期写了七部悲剧,总共十部悲剧),无一不是以悲剧主人公的死亡而结束的。这主要是受他的同时代人和先行者、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两个著名悲剧诗人托玛斯·恺得(1558?—1594?)和克里斯多弗尔·马洛(1564—1593 )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当时人们对悲剧的看法与后来人不同而来。文艺复兴时期,像莎土比亚这样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因此悲剧就必须以主人公的死亡而告终。近代和现代的悲剧就不是这样,悲剧主人公可以死亡,也可以不死亡,重要的不仅在于悲剧主人公个人的遭遇,而更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的深度,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
• •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里,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只有《麦克白》一剧是例外,麦克白之死是由于他本人犯了杀害贤明君主、屠杀无辜臣民之滔天大罪,其死亡是罪有应得),但悲剧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 • 例如,在《哈姆莱特》一剧里,主人公哈姆莱特死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带领大军来到,宣布丹麦恢复正常秩序;在《李尔王》里,李尔死了,忠于他的臣子奥本尼公爵、肯特伯爵和爱德伽齐心合力,重整国家;在《奥赛罗》里,过于善良、受阴谋家伊阿古欺骗和挑拨、错杀了自己妻子的奥塞罗认识了自己所犯的可怕错误后,为了惩罚自己,以剑自杀了,他的副将凯西奥马上接任处理军政事务,并逮捕了恶棍伊阿古,即将对伊处以严刑;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里,这一对情人相继死去,罗马三个执政者之一的凯撒大将把二人合葬一墓,使他们永不分离。总之,使人看到尽管悲剧中的主人公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了自己生命,却是前途光明,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 • (2)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这一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是由于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而来,同时也由于受了古代希腊、罗马悲剧影响所致。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瘟疫多、疾病多、人民群众贫困不堪,加上战乱频仍,劳动人民的生命是不值钱的。例如,一三四九年起几年中,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西欧的所谓“黑死病”(即鼠疫),单是拿英格兰来说,死亡人数就达居民总数的五分之二。在此情况下,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命有谁重视呢?
• • 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开始,经过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大师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从理论上总结,一直到古罗马悲剧,人们从来认为只有落在帝王和贵族男女身上的灾难才能写成悲剧,劳动人民的灾难不能成为悲剧的题材。这一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性,使得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无一不是帝王、王后或其他贵族男女。
• • ( 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个例外,这在下面要另外谈及)。麦克白犯了弑君之罪,谋杀了贤明君主,不是由于麦克白夫人的敦促,也不是由于他在旷野碰见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将要成为苏格兰王,而是由于他自己的个人野心。雅典人泰门那样家财万贯,后来穷得无衣无食,主要责任者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因为他太慷慨好客,挥霍无度,不知道他所处的人世间某些人是多么险恶。以上三点,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特点。
3 第三时期
• • 这是莎翁创作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诗人共写了四个剧本,即《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三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后者是与当时著名剧作家约翰·弗莱契尔(1579—1625)合写的,但主要则仍是莎士比亚所写。撇开后一个历史剧不论,三部喜剧都是传奇剧,即作品以童话或传奇的手法处理了喜剧人物和他们的遭遇。这些作品的现实主义成分大大减弱,对社会的批判性也削弱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常常用非现实的方法解决了。
• • 以《暴风雨》一剧为例,此剧写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自己胞弟篡位后,抱着年仅三岁的女儿米兰达出走海上,流落一岛上。公爵会魔术,用魔法救出岛上过去被一女巫囚禁之众精灵,供自己役使。另外,他还役使了被女巫豢养的岛上惟一居民、丑八怪凯列班。十二年后,篡位者安东尼奥、其同谋者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阿的儿子腓迪南王子等多人乘船出海,普洛斯彼罗用法术想使船沉没,全船人都来到这个岛上。这以后,阿隆佐之弟西巴斯辛与安东尼奥共谋,拟杀害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其忠实臣子贡柴罗。另一方面,凯列班、斯丹法诺和弄臣特林鸠罗也在策划杀害普洛斯彼罗后占领全岛。
• • 正在这两个谋杀阴谋暗中进行之时,米兰达和腓迪南这一对青年男女却一见倾心,互相爱恋。普洛斯彼罗得悉凯列班等人正在策划杀害自己一事后,立即派精灵爱丽儿去惩罚他们。最后,普洛斯彼罗当众公开了自己过去为公爵之身份,要求其弟安东尼奥归还国土给自己,警告西巴斯辛等人不得再搞阴谋诡计。至此,一切矛盾立时解决,人们准备次日起航,分别返回那不勒斯及米兰。《暴风雨》所写的弟弟篡哥哥之位,或弟弟准备杀害自己胞兄,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解决矛盾的办法却是非现实的。
• •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历史上为了争夺王位、爵位,兄弟互杀之例并不鲜见。可是,到了《暴风雨》里,这种你死我活的矛盾斗争却被仁爱和宽恕顷刻解决了,其说服力是很小的。尽管如此,从幻想丰富、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趣以至诗歌的艺术技巧来说,《暴风雨》仍不失为莎士比亚第一流的作品。
创作年表
早期(1590-1600)
• • 喜剧
《错误的喜剧》1592
《驯悍记》1593
《维洛那二绅士》1594
《爱的徒劳》1594
《仲夏夜之梦》1595
《威尼斯商人》1596
《无事生非》1598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9
《皆大欢喜》1599
《第十二夜》1600
• • 历史剧
《亨利六世》1590
《理查三世》1592
《理查二世》1595
《约翰王》1596
《亨利四世》1597
《亨利五世》1598
• • 悲剧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593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
《裘力斯凯撒》1599
中期(1601-1607)
• • 喜剧
《特洛伊罗斯与克蕊西达》1601
《终成眷属》1602
《一报还一报》1604
• • 悲剧
《哈姆雷特》1601
《奥塞罗》1604
《李尔王》1605
《麦克白》1606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6
《科利奥兰纳斯》1607
《雅典的泰门》1607
后期(1608-1613)
• • 喜剧
《泰尔亲王佩力克里斯》1608
《辛白林》1609
《冬天的故事》1610
《暴风雨》1611
• • 历史剧
《亨利八世》1613
(二)创作历程(简明版)
创作分期
q q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主要作品:喜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
q q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
主要作品: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
《麦克白》、《 雅典的泰门》
喜剧《一报还一报》
q q 后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
主要作品:传奇剧《暴风雨》
历史剧《亨利八世》
1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 •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伊丽莎白政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1597)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为代表作品,其中福斯塔夫是莎氏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
• • 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诗歌
• • 莎士比亚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十四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
《仲夏夜之梦》 是一部充满幻
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
• • 《仲夏夜之梦》写的是一个雅典少女追求真正爱情的故事。父亲要她嫁给一个贵族青年,而她另有所爱。最后在仙人的帮助下,她终于如愿以偿。剧中神话的世界和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它成为莎士比亚最富于诗意和想象的剧作之一。
• • “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折磨似乎已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和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
最富于讽刺意义的一部
• •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其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商人夏洛克之间的一场诉讼。前者重视友情,后者唯利是图。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立下借据,如果到期不还,夏洛克就要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安东尼奥因故无法如期还债,于是引起诉讼。法官提出,借据上没有允许取一滴血,因此在割肉时不能流血。结果夏洛克未能得逞。剧本还穿插着几桩爱情情节,结局都很圆满。
• •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脸上装出一副心如止水的神气,故意表示他们的冷静,好让人家称赞他们一声智慧深沉,思想渊博;他们的神气之间,好像说,“我的说话都是纶音天语,我要是一张开嘴唇来,不许有一头狗乱叫!”啊,我的安东尼奥,我看透这一种人,他们只是因为不说话,博得了智慧的名声;可是我可以确定说一句,要是他们说起话来,听见的人,谁都会骂他们是傻瓜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
• • 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叙述一对青年恋人,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无法结合,终于牺牲。被剧一两家的械斗开场,以主人公之死换来的两家和好为结束,作者以此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封建的包办婚姻。
• • 剧中人物:爱斯卡勒斯、帕里斯、蒙太古、凯普莱特、罗密欧、茂丘西奥、班伏里奥、提伯尔特、劳伦斯神父、约翰神甫、保尔萨泽、山普孙、葛莱古里、彼得、亚伯拉罕、卖药人、乐工三人、茂丘西奥的侍童、帕里斯的侍童、蒙太古夫人、凯普莱特夫人、朱丽叶、朱丽叶乳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 Romeo and Juliet)
• • 在意大利的维罗那,有两个互相敌对的家庭。它们是以朱丽叶父亲为首的卡普莱家族和以罗密欧父亲为首的蒙特家族。两个家族之间不断发生暴力冲突,为城市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 • 罗密欧是一个整天沉溺于爱和幻想之中的青年。在朋友莫邱拉的鼓动下,罗密欧参加了卡普莱家举办的化装舞会。朱丽叶的母亲为了把朱丽叶嫁给她所选定的一个年轻人而举办了这次舞会,然而事与愿违。朱丽叶在舞会上遇见了罗密欧,两人一见钟情。
• • 罗密欧在舞会结束后又潜入卡普莱家的后院与朱丽叶相会,两人互相倾诉了爱幕之情。在神父的帮助下,两人秘密地结了婚。神父希望能以此来化解两个家族间长久的仇恨。朱丽叶的表兄泰华是个凶残好杀的家伙,他找到了罗密欧要求与他决斗,被希望和平的罗密欧拒绝。泰华疯狂地殴打罗密欧,引起了莫邱托的愤怒。在罗密欧的劝阻下,莫邱托没有杀死泰华,但泰华却乘机杀死了莫邱托。悲剧就此发生,愤怒的罗密欧杀死了泰华,遭到被驱逐的惩罚。
• • 罗密欧在夜里和朱丽叶相会后离去,但此时朱丽叶的父亲却要把朱丽叶嫁给她不爱的一个年轻人。在神父的策划下,朱丽叶假装服毒自尽,但神父的信却未能交到罗密欧的手里。接到噩耗的罗密欧赶到教堂,就在朱丽叶醒来时,罗密欧已经喝下了剧毒药,朱丽叶也随之开枪自尽。两个家族间的世仇,导致了年青一代的爱情悲剧。
• • “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把太阳拖回到它的安息的所在;但愿驾车的法厄同鞭策你们飞驰到西方,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展开你密密的帷幕吧,成全恋爱的黑夜!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里,不被人家看见也不被人家谈论!恋人们可以在他们自身美貌的光辉里互相缱绻;即使恋爱是盲目的,那也正好和黑夜相称。来吧,温文的夜,你朴素的黑衣妇人,教会我怎样在一场全胜的赌博中失败,把各人纯洁的童贞互为赌注。用你黑色的罩巾遮住我脸上羞怯的红潮,等我深藏内心的爱情慢慢地胆大起来,不再因为在行动上流露真情而惭愧。
• • 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来吧,柔和的黑夜!来吧,可爱的黑颜的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眩目的太阳。……”
2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
• •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与艺术成熟与深化的时期。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
莎士比亚
一、生平和创作
• •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 2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其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或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生平
1 青少年时代
• •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沃里克郡艾汶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斯特拉特福镇,经营羊毛、皮革制造、谷物买卖等业;有人说他还当过屠户。1565年约翰任斯特拉特福镇的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威廉是长子,曾被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逻辑、修辞等。13、14岁时,家道中落,可能曾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582年11月他18岁时,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安·哈瑟维(26岁)结婚,次年5月生女苏珊娜,1585年生孪生子女珠迪丝(女)和哈姆奈特(子),哈姆奈特11岁时夭折。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
莎士比亚故居
2 初抵伦敦
• • 莎士比亚于1585-1587年间离开故乡去到伦敦。这时正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英国的鼎盛时期。莎士比亚在一个名叫理查的斯特拉福同乡介绍下,进入剧团。他起初作马夫,专在剧场门口伺候看戏的绅士,后来才当上了一名雇佣演员,他一面勤学苦练演戏的本领,一面又打打杂,他还利用余暇去观摩其他剧团的演出。1588年前后,莎士比亚开始为剧团改编旧剧本和修改其他剧作家的剧本。从这时起,莎士比亚开始了他的剧作家生涯。
• • 接触古罗马的诗歌和戏剧——剧院打杂——雇佣演员——编剧——剧团股东——世袭绅士
3 创作高峰
• • 1594年始,莎士比亚所在剧团受内侍大臣庇护称为“宫廷大臣剧团”。后同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以后他的戏剧作品主要在此公演。莎氏在35岁前的剧作,已被大家们称赞为“无与伦比”,能与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生前没有出版过自己的剧作。莎氏20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其题材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
• • 故使莎氏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莎士比亚同剧团剧场有20余载亲密关系,于编剧之外,也曾演戏导戏。写戏时他时常想着具体的演员,也不忘剧场和演出效果。他力求吸引各类观众,特别是较有教养的观众,继承了已有的通俗戏剧传统,同时吸取了意大利和英国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这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时期。
4 晚年
• • 从1608到1611年,是他创作的晚期。开始转向传奇剧的写作。 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莎士比亚一生中的最后几年,大部分是在故乡度过的。1616年4月23日,正当他52岁生日那天,与世长辞了。25日,他的遗体埋葬在斯特拉福圣三一教堂的祭坛下面。对于渺小者来说,历史是无情的,对于伟大者来说,历史则像一位多情的爱人,一直站在那里,向每一位后来者描述他钟情者的风采。
(二)创作历程(详细版)
• • 值得庆幸的是,莎士比亚有大量作品流传了下来,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可珍贵的一部分。这就涉及了莎翁的创作道路。我们把诗人的全部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一五九○至一六○○年为第一个时期;一六○一至一六○七年为第二个时期,一六○八至一六一三年为第三个时期。
1 第一时期
• • 有人把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时期称为“喜剧时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不错,诗人这一时期从《错误的喜剧》开始到《第十二夜》,确实创作了十部喜剧,但同时他还创作了九部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篇算三部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算两部,其余《理查三世》、《约翰王》、 《理查二世》及《亨利五世》等不分篇,各算一部),三部悲剧、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以及一些十四行诗。把莎翁的这一时期简单地称为“喜剧时期”显然并不妥当。可是,另一方面,莎翁毕生所写的十七部喜剧,有十部创作于这一时期,而且他的几部最著名的喜剧例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和《第十二夜》等,都写于这一时期,因此莎翁喜剧在这一时期占的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 • 先说喜剧。所谓喜剧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结局。这是不言而喻的。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不有一个快乐的结局。但除此之外,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些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即:
• • (1)喜剧的主题主要是写爱情、友谊、婚姻,通过这些来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今以这一时期一部重要喜剧《皆大欢喜》为例,里面写 了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这两对贵族男女青年的纯洁的爱情,也写了牧人西尔维斯与牧女菲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雷这两对平民男女青年的朴素的爱情,中间尽管有各种艰险曲折,最后四对恋人同时结婚,真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与此同时,这一喜剧也写了忠贞的友谊:罗瑟琳和西莉娅是堂姊妹,西莉娅的父亲弗莱德里克不顾兄弟情谊,篡了自己胞兄(即罗瑟琳的父亲)公爵之位,把公爵赶走,使他被迫流亡在森林里,但这两位堂姊妹一直相亲相爱,宁可一同逃往森林里过艰苦生活,也不愿分离。这种纯真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的。
• • (2)莎士比亚的喜剧大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仲夏夜之梦》里有美丽的森林,有仙后和小仙子,有北欧矮人之王的仙王奥白朗,有英国民间传说里极富传奇色彩的精灵好人儿罗宾,有香气四溢的豆花、织网的蜘蛛、娇小玲珑的飞蛾,还有妙不可言的音乐等等。这哪里是单纯的喜剧,简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迷也引人入胜的美丽童话!就拿戏剧里充满严峻斗争的《威尼斯商人》来说,女主人公鲍西娅选择丈夫,既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是请人代为介绍说项,而是(亲爱的读者,你再也想不到)在自己闺房里放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任凭求婚者来选,谁选中了里面装有鲍西娅小照的匣子,便算获得胜利,可以娶她为妻。这是多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择偶方式!
(3)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剧本往往除了一个主要情节外,另外还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故事情节线索。《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有三条平行的线索:一是破落骑士福斯塔夫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和经历;二是安·培琪姑娘的婚事,有三个男子追逐她;三是由于安·培琪的婚事引起了法国医生卡厄斯和威尔士籍牧师爱文斯二人间的争执。而《仲夏夜之梦》故事线索更多,共有四条:一是雅典公爵忒修斯与其未婚妻希波吕忒间之关系;二是拉山德与赫米娅、狄米特律斯与海丽娜四人间之爱情纠葛;三是仙王奥布朗与仙后提泰妮娅之争吵;四是以波顿为首的众工匠之间的关系。
• • 莎士比亚的这些喜剧,情节错综复杂,每条线索既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紧密关联,有现实生活,又有仙境和幻想,使得整个喜剧跌宕多姿,扑朔迷离,极富艺术魅力。上述这些喜剧故事情节,限于篇幅,无法详细叙述。但是,这不要紧,读者可根据这些粗线条的介绍,再去找原剧来读,便十分清楚了。另外,有些作品本书下面还要专门介绍,在此先提一下,使读者有一初步印象。读莎翁剧作,是一个很好的艺术享受,我诚挚地希望读者不要满足于我们这本小书的简单介绍,而应该用这本小书作为打开莎士比亚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通过它进一步去读莎翁作品,你将进入一座宏伟壮丽的艺术之宫,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 关于历史剧,前面已说过,这一时期莎翁共写了九部历史剧。历史剧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的剧本,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则全部是写英国历史上的帝王的。撇开《约翰王》(英王约翰在位期为1199—1216年)一剧因剧中人物、事件自成一体,与其他历史剧不连贯不论以外,其他八个历史剧刚好构成两个“四部曲”,即:《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及《亨利五世》,这一个“四部曲”是写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家族的。另一个“四部曲”为《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及《理查三世》,是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的。这两个“四部曲”写了英国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末一百年间的历史,写了这一阶段英国的王室纠纷、内部动乱、对法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等重大事件,而贯串这八个剧本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当时人文主义者共同具备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这些历史剧深刻地反映了英国人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封建暴君、渴望民族统一的愿望。
• • 莎士比亚历史剧最有代表性的,是《亨利四世》上下篇和紧接着的《亨利五世》。通过这三个情节连贯的剧本,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亨利五世的形象:他由做太子时的昏昏噩噩、整日在酒肆饭馆等游乐场所和酒鬼流氓鬼混,经过父辈教育,逐步认识错误,他父亲亨利四世逝世后,他登上王位,决心改恶从善,终于成为一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莎士比亚把亨利五世当作一个理想的君主来描写,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把这位君主写成天纵神圣、完美无缺、超凡入圣、头上有着灵光的神人,而是不回避矛盾,写了哈尔亲王(哈尔为亨利五世就位前作王太子时的名字)的种种缺点,使他在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中逐步改变,成为贤明君王。和歌颂亨利五世成为鲜明对比的,是莎士比亚在《理查二世》一剧中对无道昏君理查的严厉谴责。由此可见,莎士比亚并不笼统地歌颂封建帝王,而是明辨是非,根据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进行必要的褒贬。
2 第二时期
• • 如果说莎士比亚在他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以写喜剧与历史剧为主的话,则他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则以写悲剧为主。这一时期他共写了七部悲剧、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数量只有前一时期之半,却极为重要。为什么?因为他在这一时期思想和艺术都更加成熟了,而且他毕生最重要的四部悲剧(即所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成为他的永垂不朽的传世佳作。莎士比亚认为悲剧必须具备下面三个特点:
(1)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莎翁的所有悲剧(第一个时期写了三部悲剧,第二个时期写了七部悲剧,总共十部悲剧),无一不是以悲剧主人公的死亡而结束的。这主要是受他的同时代人和先行者、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两个著名悲剧诗人托玛斯·恺得(1558?—1594?)和克里斯多弗尔·马洛(1564—1593 )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当时人们对悲剧的看法与后来人不同而来。文艺复兴时期,像莎土比亚这样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因此悲剧就必须以主人公的死亡而告终。近代和现代的悲剧就不是这样,悲剧主人公可以死亡,也可以不死亡,重要的不仅在于悲剧主人公个人的遭遇,而更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的深度,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
• •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里,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只有《麦克白》一剧是例外,麦克白之死是由于他本人犯了杀害贤明君主、屠杀无辜臣民之滔天大罪,其死亡是罪有应得),但悲剧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 • 例如,在《哈姆莱特》一剧里,主人公哈姆莱特死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带领大军来到,宣布丹麦恢复正常秩序;在《李尔王》里,李尔死了,忠于他的臣子奥本尼公爵、肯特伯爵和爱德伽齐心合力,重整国家;在《奥赛罗》里,过于善良、受阴谋家伊阿古欺骗和挑拨、错杀了自己妻子的奥塞罗认识了自己所犯的可怕错误后,为了惩罚自己,以剑自杀了,他的副将凯西奥马上接任处理军政事务,并逮捕了恶棍伊阿古,即将对伊处以严刑;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里,这一对情人相继死去,罗马三个执政者之一的凯撒大将把二人合葬一墓,使他们永不分离。总之,使人看到尽管悲剧中的主人公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了自己生命,却是前途光明,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 • (2)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这一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是由于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而来,同时也由于受了古代希腊、罗马悲剧影响所致。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瘟疫多、疾病多、人民群众贫困不堪,加上战乱频仍,劳动人民的生命是不值钱的。例如,一三四九年起几年中,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西欧的所谓“黑死病”(即鼠疫),单是拿英格兰来说,死亡人数就达居民总数的五分之二。在此情况下,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命有谁重视呢?
• • 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开始,经过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大师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从理论上总结,一直到古罗马悲剧,人们从来认为只有落在帝王和贵族男女身上的灾难才能写成悲剧,劳动人民的灾难不能成为悲剧的题材。这一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性,使得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无一不是帝王、王后或其他贵族男女。
• • ( 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个例外,这在下面要另外谈及)。麦克白犯了弑君之罪,谋杀了贤明君主,不是由于麦克白夫人的敦促,也不是由于他在旷野碰见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将要成为苏格兰王,而是由于他自己的个人野心。雅典人泰门那样家财万贯,后来穷得无衣无食,主要责任者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因为他太慷慨好客,挥霍无度,不知道他所处的人世间某些人是多么险恶。以上三点,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特点。
3 第三时期
• • 这是莎翁创作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诗人共写了四个剧本,即《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三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后者是与当时著名剧作家约翰·弗莱契尔(1579—1625)合写的,但主要则仍是莎士比亚所写。撇开后一个历史剧不论,三部喜剧都是传奇剧,即作品以童话或传奇的手法处理了喜剧人物和他们的遭遇。这些作品的现实主义成分大大减弱,对社会的批判性也削弱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常常用非现实的方法解决了。
• • 以《暴风雨》一剧为例,此剧写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自己胞弟篡位后,抱着年仅三岁的女儿米兰达出走海上,流落一岛上。公爵会魔术,用魔法救出岛上过去被一女巫囚禁之众精灵,供自己役使。另外,他还役使了被女巫豢养的岛上惟一居民、丑八怪凯列班。十二年后,篡位者安东尼奥、其同谋者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阿的儿子腓迪南王子等多人乘船出海,普洛斯彼罗用法术想使船沉没,全船人都来到这个岛上。这以后,阿隆佐之弟西巴斯辛与安东尼奥共谋,拟杀害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其忠实臣子贡柴罗。另一方面,凯列班、斯丹法诺和弄臣特林鸠罗也在策划杀害普洛斯彼罗后占领全岛。
• • 正在这两个谋杀阴谋暗中进行之时,米兰达和腓迪南这一对青年男女却一见倾心,互相爱恋。普洛斯彼罗得悉凯列班等人正在策划杀害自己一事后,立即派精灵爱丽儿去惩罚他们。最后,普洛斯彼罗当众公开了自己过去为公爵之身份,要求其弟安东尼奥归还国土给自己,警告西巴斯辛等人不得再搞阴谋诡计。至此,一切矛盾立时解决,人们准备次日起航,分别返回那不勒斯及米兰。《暴风雨》所写的弟弟篡哥哥之位,或弟弟准备杀害自己胞兄,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解决矛盾的办法却是非现实的。
• •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历史上为了争夺王位、爵位,兄弟互杀之例并不鲜见。可是,到了《暴风雨》里,这种你死我活的矛盾斗争却被仁爱和宽恕顷刻解决了,其说服力是很小的。尽管如此,从幻想丰富、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趣以至诗歌的艺术技巧来说,《暴风雨》仍不失为莎士比亚第一流的作品。
创作年表
早期(1590-1600)
• • 喜剧
《错误的喜剧》1592
《驯悍记》1593
《维洛那二绅士》1594
《爱的徒劳》1594
《仲夏夜之梦》1595
《威尼斯商人》1596
《无事生非》1598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9
《皆大欢喜》1599
《第十二夜》1600
• • 历史剧
《亨利六世》1590
《理查三世》1592
《理查二世》1595
《约翰王》1596
《亨利四世》1597
《亨利五世》1598
• • 悲剧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593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
《裘力斯凯撒》1599
中期(1601-1607)
• • 喜剧
《特洛伊罗斯与克蕊西达》1601
《终成眷属》1602
《一报还一报》1604
• • 悲剧
《哈姆雷特》1601
《奥塞罗》1604
《李尔王》1605
《麦克白》1606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6
《科利奥兰纳斯》1607
《雅典的泰门》1607
后期(1608-1613)
• • 喜剧
《泰尔亲王佩力克里斯》1608
《辛白林》1609
《冬天的故事》1610
《暴风雨》1611
• • 历史剧
《亨利八世》1613
(二)创作历程(简明版)
创作分期
q q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主要作品:喜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
q q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
主要作品: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
《麦克白》、《 雅典的泰门》
喜剧《一报还一报》
q q 后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
主要作品:传奇剧《暴风雨》
历史剧《亨利八世》
1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 •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伊丽莎白政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1597)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为代表作品,其中福斯塔夫是莎氏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
• • 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诗歌
• • 莎士比亚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十四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
《仲夏夜之梦》 是一部充满幻
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
• • 《仲夏夜之梦》写的是一个雅典少女追求真正爱情的故事。父亲要她嫁给一个贵族青年,而她另有所爱。最后在仙人的帮助下,她终于如愿以偿。剧中神话的世界和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它成为莎士比亚最富于诗意和想象的剧作之一。
• • “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折磨似乎已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和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
最富于讽刺意义的一部
• •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其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商人夏洛克之间的一场诉讼。前者重视友情,后者唯利是图。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立下借据,如果到期不还,夏洛克就要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安东尼奥因故无法如期还债,于是引起诉讼。法官提出,借据上没有允许取一滴血,因此在割肉时不能流血。结果夏洛克未能得逞。剧本还穿插着几桩爱情情节,结局都很圆满。
• •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脸上装出一副心如止水的神气,故意表示他们的冷静,好让人家称赞他们一声智慧深沉,思想渊博;他们的神气之间,好像说,“我的说话都是纶音天语,我要是一张开嘴唇来,不许有一头狗乱叫!”啊,我的安东尼奥,我看透这一种人,他们只是因为不说话,博得了智慧的名声;可是我可以确定说一句,要是他们说起话来,听见的人,谁都会骂他们是傻瓜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
• • 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叙述一对青年恋人,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无法结合,终于牺牲。被剧一两家的械斗开场,以主人公之死换来的两家和好为结束,作者以此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封建的包办婚姻。
• • 剧中人物:爱斯卡勒斯、帕里斯、蒙太古、凯普莱特、罗密欧、茂丘西奥、班伏里奥、提伯尔特、劳伦斯神父、约翰神甫、保尔萨泽、山普孙、葛莱古里、彼得、亚伯拉罕、卖药人、乐工三人、茂丘西奥的侍童、帕里斯的侍童、蒙太古夫人、凯普莱特夫人、朱丽叶、朱丽叶乳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 Romeo and Juliet)
• • 在意大利的维罗那,有两个互相敌对的家庭。它们是以朱丽叶父亲为首的卡普莱家族和以罗密欧父亲为首的蒙特家族。两个家族之间不断发生暴力冲突,为城市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 • 罗密欧是一个整天沉溺于爱和幻想之中的青年。在朋友莫邱拉的鼓动下,罗密欧参加了卡普莱家举办的化装舞会。朱丽叶的母亲为了把朱丽叶嫁给她所选定的一个年轻人而举办了这次舞会,然而事与愿违。朱丽叶在舞会上遇见了罗密欧,两人一见钟情。
• • 罗密欧在舞会结束后又潜入卡普莱家的后院与朱丽叶相会,两人互相倾诉了爱幕之情。在神父的帮助下,两人秘密地结了婚。神父希望能以此来化解两个家族间长久的仇恨。朱丽叶的表兄泰华是个凶残好杀的家伙,他找到了罗密欧要求与他决斗,被希望和平的罗密欧拒绝。泰华疯狂地殴打罗密欧,引起了莫邱托的愤怒。在罗密欧的劝阻下,莫邱托没有杀死泰华,但泰华却乘机杀死了莫邱托。悲剧就此发生,愤怒的罗密欧杀死了泰华,遭到被驱逐的惩罚。
• • 罗密欧在夜里和朱丽叶相会后离去,但此时朱丽叶的父亲却要把朱丽叶嫁给她不爱的一个年轻人。在神父的策划下,朱丽叶假装服毒自尽,但神父的信却未能交到罗密欧的手里。接到噩耗的罗密欧赶到教堂,就在朱丽叶醒来时,罗密欧已经喝下了剧毒药,朱丽叶也随之开枪自尽。两个家族间的世仇,导致了年青一代的爱情悲剧。
• • “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把太阳拖回到它的安息的所在;但愿驾车的法厄同鞭策你们飞驰到西方,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展开你密密的帷幕吧,成全恋爱的黑夜!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里,不被人家看见也不被人家谈论!恋人们可以在他们自身美貌的光辉里互相缱绻;即使恋爱是盲目的,那也正好和黑夜相称。来吧,温文的夜,你朴素的黑衣妇人,教会我怎样在一场全胜的赌博中失败,把各人纯洁的童贞互为赌注。用你黑色的罩巾遮住我脸上羞怯的红潮,等我深藏内心的爱情慢慢地胆大起来,不再因为在行动上流露真情而惭愧。
• • 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来吧,柔和的黑夜!来吧,可爱的黑颜的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眩目的太阳。……”
2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
• •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与艺术成熟与深化的时期。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
莎士比亚
一、生平和创作
• •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 2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其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或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生平
1 青少年时代
• •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沃里克郡艾汶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斯特拉特福镇,经营羊毛、皮革制造、谷物买卖等业;有人说他还当过屠户。1565年约翰任斯特拉特福镇的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威廉是长子,曾被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逻辑、修辞等。13、14岁时,家道中落,可能曾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582年11月他18岁时,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安·哈瑟维(26岁)结婚,次年5月生女苏珊娜,1585年生孪生子女珠迪丝(女)和哈姆奈特(子),哈姆奈特11岁时夭折。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
莎士比亚故居
2 初抵伦敦
• • 莎士比亚于1585-1587年间离开故乡去到伦敦。这时正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英国的鼎盛时期。莎士比亚在一个名叫理查的斯特拉福同乡介绍下,进入剧团。他起初作马夫,专在剧场门口伺候看戏的绅士,后来才当上了一名雇佣演员,他一面勤学苦练演戏的本领,一面又打打杂,他还利用余暇去观摩其他剧团的演出。1588年前后,莎士比亚开始为剧团改编旧剧本和修改其他剧作家的剧本。从这时起,莎士比亚开始了他的剧作家生涯。
• • 接触古罗马的诗歌和戏剧——剧院打杂——雇佣演员——编剧——剧团股东——世袭绅士
3 创作高峰
• • 1594年始,莎士比亚所在剧团受内侍大臣庇护称为“宫廷大臣剧团”。后同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以后他的戏剧作品主要在此公演。莎氏在35岁前的剧作,已被大家们称赞为“无与伦比”,能与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生前没有出版过自己的剧作。莎氏20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其题材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
• • 故使莎氏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莎士比亚同剧团剧场有20余载亲密关系,于编剧之外,也曾演戏导戏。写戏时他时常想着具体的演员,也不忘剧场和演出效果。他力求吸引各类观众,特别是较有教养的观众,继承了已有的通俗戏剧传统,同时吸取了意大利和英国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这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时期。
4 晚年
• • 从1608到1611年,是他创作的晚期。开始转向传奇剧的写作。 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莎士比亚一生中的最后几年,大部分是在故乡度过的。1616年4月23日,正当他52岁生日那天,与世长辞了。25日,他的遗体埋葬在斯特拉福圣三一教堂的祭坛下面。对于渺小者来说,历史是无情的,对于伟大者来说,历史则像一位多情的爱人,一直站在那里,向每一位后来者描述他钟情者的风采。
(二)创作历程(详细版)
• • 值得庆幸的是,莎士比亚有大量作品流传了下来,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可珍贵的一部分。这就涉及了莎翁的创作道路。我们把诗人的全部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一五九○至一六○○年为第一个时期;一六○一至一六○七年为第二个时期,一六○八至一六一三年为第三个时期。
1 第一时期
• • 有人把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时期称为“喜剧时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不错,诗人这一时期从《错误的喜剧》开始到《第十二夜》,确实创作了十部喜剧,但同时他还创作了九部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篇算三部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算两部,其余《理查三世》、《约翰王》、 《理查二世》及《亨利五世》等不分篇,各算一部),三部悲剧、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以及一些十四行诗。把莎翁的这一时期简单地称为“喜剧时期”显然并不妥当。可是,另一方面,莎翁毕生所写的十七部喜剧,有十部创作于这一时期,而且他的几部最著名的喜剧例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和《第十二夜》等,都写于这一时期,因此莎翁喜剧在这一时期占的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 • 先说喜剧。所谓喜剧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结局。这是不言而喻的。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不有一个快乐的结局。但除此之外,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些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即:
• • (1)喜剧的主题主要是写爱情、友谊、婚姻,通过这些来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今以这一时期一部重要喜剧《皆大欢喜》为例,里面写 了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这两对贵族男女青年的纯洁的爱情,也写了牧人西尔维斯与牧女菲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雷这两对平民男女青年的朴素的爱情,中间尽管有各种艰险曲折,最后四对恋人同时结婚,真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与此同时,这一喜剧也写了忠贞的友谊:罗瑟琳和西莉娅是堂姊妹,西莉娅的父亲弗莱德里克不顾兄弟情谊,篡了自己胞兄(即罗瑟琳的父亲)公爵之位,把公爵赶走,使他被迫流亡在森林里,但这两位堂姊妹一直相亲相爱,宁可一同逃往森林里过艰苦生活,也不愿分离。这种纯真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的。
• • (2)莎士比亚的喜剧大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仲夏夜之梦》里有美丽的森林,有仙后和小仙子,有北欧矮人之王的仙王奥白朗,有英国民间传说里极富传奇色彩的精灵好人儿罗宾,有香气四溢的豆花、织网的蜘蛛、娇小玲珑的飞蛾,还有妙不可言的音乐等等。这哪里是单纯的喜剧,简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迷也引人入胜的美丽童话!就拿戏剧里充满严峻斗争的《威尼斯商人》来说,女主人公鲍西娅选择丈夫,既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是请人代为介绍说项,而是(亲爱的读者,你再也想不到)在自己闺房里放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任凭求婚者来选,谁选中了里面装有鲍西娅小照的匣子,便算获得胜利,可以娶她为妻。这是多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择偶方式!
(3)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剧本往往除了一个主要情节外,另外还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故事情节线索。《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有三条平行的线索:一是破落骑士福斯塔夫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和经历;二是安·培琪姑娘的婚事,有三个男子追逐她;三是由于安·培琪的婚事引起了法国医生卡厄斯和威尔士籍牧师爱文斯二人间的争执。而《仲夏夜之梦》故事线索更多,共有四条:一是雅典公爵忒修斯与其未婚妻希波吕忒间之关系;二是拉山德与赫米娅、狄米特律斯与海丽娜四人间之爱情纠葛;三是仙王奥布朗与仙后提泰妮娅之争吵;四是以波顿为首的众工匠之间的关系。
• • 莎士比亚的这些喜剧,情节错综复杂,每条线索既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紧密关联,有现实生活,又有仙境和幻想,使得整个喜剧跌宕多姿,扑朔迷离,极富艺术魅力。上述这些喜剧故事情节,限于篇幅,无法详细叙述。但是,这不要紧,读者可根据这些粗线条的介绍,再去找原剧来读,便十分清楚了。另外,有些作品本书下面还要专门介绍,在此先提一下,使读者有一初步印象。读莎翁剧作,是一个很好的艺术享受,我诚挚地希望读者不要满足于我们这本小书的简单介绍,而应该用这本小书作为打开莎士比亚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通过它进一步去读莎翁作品,你将进入一座宏伟壮丽的艺术之宫,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 关于历史剧,前面已说过,这一时期莎翁共写了九部历史剧。历史剧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的剧本,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则全部是写英国历史上的帝王的。撇开《约翰王》(英王约翰在位期为1199—1216年)一剧因剧中人物、事件自成一体,与其他历史剧不连贯不论以外,其他八个历史剧刚好构成两个“四部曲”,即:《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及《亨利五世》,这一个“四部曲”是写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家族的。另一个“四部曲”为《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及《理查三世》,是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的。这两个“四部曲”写了英国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末一百年间的历史,写了这一阶段英国的王室纠纷、内部动乱、对法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等重大事件,而贯串这八个剧本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当时人文主义者共同具备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这些历史剧深刻地反映了英国人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封建暴君、渴望民族统一的愿望。
• • 莎士比亚历史剧最有代表性的,是《亨利四世》上下篇和紧接着的《亨利五世》。通过这三个情节连贯的剧本,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亨利五世的形象:他由做太子时的昏昏噩噩、整日在酒肆饭馆等游乐场所和酒鬼流氓鬼混,经过父辈教育,逐步认识错误,他父亲亨利四世逝世后,他登上王位,决心改恶从善,终于成为一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莎士比亚把亨利五世当作一个理想的君主来描写,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把这位君主写成天纵神圣、完美无缺、超凡入圣、头上有着灵光的神人,而是不回避矛盾,写了哈尔亲王(哈尔为亨利五世就位前作王太子时的名字)的种种缺点,使他在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中逐步改变,成为贤明君王。和歌颂亨利五世成为鲜明对比的,是莎士比亚在《理查二世》一剧中对无道昏君理查的严厉谴责。由此可见,莎士比亚并不笼统地歌颂封建帝王,而是明辨是非,根据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进行必要的褒贬。
2 第二时期
• • 如果说莎士比亚在他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以写喜剧与历史剧为主的话,则他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则以写悲剧为主。这一时期他共写了七部悲剧、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数量只有前一时期之半,却极为重要。为什么?因为他在这一时期思想和艺术都更加成熟了,而且他毕生最重要的四部悲剧(即所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成为他的永垂不朽的传世佳作。莎士比亚认为悲剧必须具备下面三个特点:
(1)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莎翁的所有悲剧(第一个时期写了三部悲剧,第二个时期写了七部悲剧,总共十部悲剧),无一不是以悲剧主人公的死亡而结束的。这主要是受他的同时代人和先行者、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两个著名悲剧诗人托玛斯·恺得(1558?—1594?)和克里斯多弗尔·马洛(1564—1593 )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当时人们对悲剧的看法与后来人不同而来。文艺复兴时期,像莎土比亚这样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因此悲剧就必须以主人公的死亡而告终。近代和现代的悲剧就不是这样,悲剧主人公可以死亡,也可以不死亡,重要的不仅在于悲剧主人公个人的遭遇,而更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的深度,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
• •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里,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只有《麦克白》一剧是例外,麦克白之死是由于他本人犯了杀害贤明君主、屠杀无辜臣民之滔天大罪,其死亡是罪有应得),但悲剧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 • 例如,在《哈姆莱特》一剧里,主人公哈姆莱特死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带领大军来到,宣布丹麦恢复正常秩序;在《李尔王》里,李尔死了,忠于他的臣子奥本尼公爵、肯特伯爵和爱德伽齐心合力,重整国家;在《奥赛罗》里,过于善良、受阴谋家伊阿古欺骗和挑拨、错杀了自己妻子的奥塞罗认识了自己所犯的可怕错误后,为了惩罚自己,以剑自杀了,他的副将凯西奥马上接任处理军政事务,并逮捕了恶棍伊阿古,即将对伊处以严刑;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里,这一对情人相继死去,罗马三个执政者之一的凯撒大将把二人合葬一墓,使他们永不分离。总之,使人看到尽管悲剧中的主人公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了自己生命,却是前途光明,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 • (2)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这一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是由于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而来,同时也由于受了古代希腊、罗马悲剧影响所致。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瘟疫多、疾病多、人民群众贫困不堪,加上战乱频仍,劳动人民的生命是不值钱的。例如,一三四九年起几年中,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西欧的所谓“黑死病”(即鼠疫),单是拿英格兰来说,死亡人数就达居民总数的五分之二。在此情况下,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命有谁重视呢?
• • 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开始,经过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大师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从理论上总结,一直到古罗马悲剧,人们从来认为只有落在帝王和贵族男女身上的灾难才能写成悲剧,劳动人民的灾难不能成为悲剧的题材。这一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性,使得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无一不是帝王、王后或其他贵族男女。
• • ( 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个例外,这在下面要另外谈及)。麦克白犯了弑君之罪,谋杀了贤明君主,不是由于麦克白夫人的敦促,也不是由于他在旷野碰见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将要成为苏格兰王,而是由于他自己的个人野心。雅典人泰门那样家财万贯,后来穷得无衣无食,主要责任者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因为他太慷慨好客,挥霍无度,不知道他所处的人世间某些人是多么险恶。以上三点,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特点。
3 第三时期
• • 这是莎翁创作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诗人共写了四个剧本,即《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三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后者是与当时著名剧作家约翰·弗莱契尔(1579—1625)合写的,但主要则仍是莎士比亚所写。撇开后一个历史剧不论,三部喜剧都是传奇剧,即作品以童话或传奇的手法处理了喜剧人物和他们的遭遇。这些作品的现实主义成分大大减弱,对社会的批判性也削弱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常常用非现实的方法解决了。
• • 以《暴风雨》一剧为例,此剧写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自己胞弟篡位后,抱着年仅三岁的女儿米兰达出走海上,流落一岛上。公爵会魔术,用魔法救出岛上过去被一女巫囚禁之众精灵,供自己役使。另外,他还役使了被女巫豢养的岛上惟一居民、丑八怪凯列班。十二年后,篡位者安东尼奥、其同谋者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阿的儿子腓迪南王子等多人乘船出海,普洛斯彼罗用法术想使船沉没,全船人都来到这个岛上。这以后,阿隆佐之弟西巴斯辛与安东尼奥共谋,拟杀害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其忠实臣子贡柴罗。另一方面,凯列班、斯丹法诺和弄臣特林鸠罗也在策划杀害普洛斯彼罗后占领全岛。
• • 正在这两个谋杀阴谋暗中进行之时,米兰达和腓迪南这一对青年男女却一见倾心,互相爱恋。普洛斯彼罗得悉凯列班等人正在策划杀害自己一事后,立即派精灵爱丽儿去惩罚他们。最后,普洛斯彼罗当众公开了自己过去为公爵之身份,要求其弟安东尼奥归还国土给自己,警告西巴斯辛等人不得再搞阴谋诡计。至此,一切矛盾立时解决,人们准备次日起航,分别返回那不勒斯及米兰。《暴风雨》所写的弟弟篡哥哥之位,或弟弟准备杀害自己胞兄,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解决矛盾的办法却是非现实的。
• •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历史上为了争夺王位、爵位,兄弟互杀之例并不鲜见。可是,到了《暴风雨》里,这种你死我活的矛盾斗争却被仁爱和宽恕顷刻解决了,其说服力是很小的。尽管如此,从幻想丰富、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趣以至诗歌的艺术技巧来说,《暴风雨》仍不失为莎士比亚第一流的作品。
创作年表
早期(1590-1600)
• • 喜剧
《错误的喜剧》1592
《驯悍记》1593
《维洛那二绅士》1594
《爱的徒劳》1594
《仲夏夜之梦》1595
《威尼斯商人》1596
《无事生非》1598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9
《皆大欢喜》1599
《第十二夜》1600
• • 历史剧
《亨利六世》1590
《理查三世》1592
《理查二世》1595
《约翰王》1596
《亨利四世》1597
《亨利五世》1598
• • 悲剧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593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
《裘力斯凯撒》1599
中期(1601-1607)
• • 喜剧
《特洛伊罗斯与克蕊西达》1601
《终成眷属》1602
《一报还一报》1604
• • 悲剧
《哈姆雷特》1601
《奥塞罗》1604
《李尔王》1605
《麦克白》1606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6
《科利奥兰纳斯》1607
《雅典的泰门》1607
后期(1608-1613)
• • 喜剧
《泰尔亲王佩力克里斯》1608
《辛白林》1609
《冬天的故事》1610
《暴风雨》1611
• • 历史剧
《亨利八世》1613
(二)创作历程(简明版)
创作分期
q q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主要作品:喜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
q q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
主要作品: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
《麦克白》、《 雅典的泰门》
喜剧《一报还一报》
q q 后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
主要作品:传奇剧《暴风雨》
历史剧《亨利八世》
1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 •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伊丽莎白政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1597)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为代表作品,其中福斯塔夫是莎氏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
• • 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诗歌
• • 莎士比亚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十四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
《仲夏夜之梦》 是一部充满幻
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
• • 《仲夏夜之梦》写的是一个雅典少女追求真正爱情的故事。父亲要她嫁给一个贵族青年,而她另有所爱。最后在仙人的帮助下,她终于如愿以偿。剧中神话的世界和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它成为莎士比亚最富于诗意和想象的剧作之一。
• • “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折磨似乎已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和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
最富于讽刺意义的一部
• •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其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商人夏洛克之间的一场诉讼。前者重视友情,后者唯利是图。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立下借据,如果到期不还,夏洛克就要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安东尼奥因故无法如期还债,于是引起诉讼。法官提出,借据上没有允许取一滴血,因此在割肉时不能流血。结果夏洛克未能得逞。剧本还穿插着几桩爱情情节,结局都很圆满。
• •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脸上装出一副心如止水的神气,故意表示他们的冷静,好让人家称赞他们一声智慧深沉,思想渊博;他们的神气之间,好像说,“我的说话都是纶音天语,我要是一张开嘴唇来,不许有一头狗乱叫!”啊,我的安东尼奥,我看透这一种人,他们只是因为不说话,博得了智慧的名声;可是我可以确定说一句,要是他们说起话来,听见的人,谁都会骂他们是傻瓜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
• • 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叙述一对青年恋人,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无法结合,终于牺牲。被剧一两家的械斗开场,以主人公之死换来的两家和好为结束,作者以此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封建的包办婚姻。
• • 剧中人物:爱斯卡勒斯、帕里斯、蒙太古、凯普莱特、罗密欧、茂丘西奥、班伏里奥、提伯尔特、劳伦斯神父、约翰神甫、保尔萨泽、山普孙、葛莱古里、彼得、亚伯拉罕、卖药人、乐工三人、茂丘西奥的侍童、帕里斯的侍童、蒙太古夫人、凯普莱特夫人、朱丽叶、朱丽叶乳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 Romeo and Juliet)
• • 在意大利的维罗那,有两个互相敌对的家庭。它们是以朱丽叶父亲为首的卡普莱家族和以罗密欧父亲为首的蒙特家族。两个家族之间不断发生暴力冲突,为城市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 • 罗密欧是一个整天沉溺于爱和幻想之中的青年。在朋友莫邱拉的鼓动下,罗密欧参加了卡普莱家举办的化装舞会。朱丽叶的母亲为了把朱丽叶嫁给她所选定的一个年轻人而举办了这次舞会,然而事与愿违。朱丽叶在舞会上遇见了罗密欧,两人一见钟情。
• • 罗密欧在舞会结束后又潜入卡普莱家的后院与朱丽叶相会,两人互相倾诉了爱幕之情。在神父的帮助下,两人秘密地结了婚。神父希望能以此来化解两个家族间长久的仇恨。朱丽叶的表兄泰华是个凶残好杀的家伙,他找到了罗密欧要求与他决斗,被希望和平的罗密欧拒绝。泰华疯狂地殴打罗密欧,引起了莫邱托的愤怒。在罗密欧的劝阻下,莫邱托没有杀死泰华,但泰华却乘机杀死了莫邱托。悲剧就此发生,愤怒的罗密欧杀死了泰华,遭到被驱逐的惩罚。
• • 罗密欧在夜里和朱丽叶相会后离去,但此时朱丽叶的父亲却要把朱丽叶嫁给她不爱的一个年轻人。在神父的策划下,朱丽叶假装服毒自尽,但神父的信却未能交到罗密欧的手里。接到噩耗的罗密欧赶到教堂,就在朱丽叶醒来时,罗密欧已经喝下了剧毒药,朱丽叶也随之开枪自尽。两个家族间的世仇,导致了年青一代的爱情悲剧。
• • “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把太阳拖回到它的安息的所在;但愿驾车的法厄同鞭策你们飞驰到西方,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展开你密密的帷幕吧,成全恋爱的黑夜!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里,不被人家看见也不被人家谈论!恋人们可以在他们自身美貌的光辉里互相缱绻;即使恋爱是盲目的,那也正好和黑夜相称。来吧,温文的夜,你朴素的黑衣妇人,教会我怎样在一场全胜的赌博中失败,把各人纯洁的童贞互为赌注。用你黑色的罩巾遮住我脸上羞怯的红潮,等我深藏内心的爱情慢慢地胆大起来,不再因为在行动上流露真情而惭愧。
• • 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来吧,柔和的黑夜!来吧,可爱的黑颜的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眩目的太阳。……”
2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
• •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与艺术成熟与深化的时期。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