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英:三次拒绝陈赓求婚,牺牲后陈赓为其守节三年,死后同葬

王根英:三次拒绝陈赓求婚,牺牲后陈赓为其守节三年,死后同葬,第1张

2020年9月13日22点52分,距今仅仅两个月之前,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一位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就是原航天工业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知非。老人家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享年92岁。

同时陈知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开国大将陈赓和烈士王根英的遗孤。

陈知非1929年,在上海出生,由于革命年代的特殊环境,父母没有办法亲自抚养他,因此自从4岁和父母分开后,陈知非便再没有见过母亲。

而陈知非对父亲的了解,则多是从外婆和舅舅那听到的。舅舅和外婆总会告诉他说父亲又到哪了,父亲又打了什么胜仗了,每次听到这些,陈知非都会很高兴。

一直到抗战胜利后,17岁的陈知非才见到父亲。

陈赓这也是在阔别十三年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

眼看如今的儿子已经不再是4岁时的模样,而是变成了一个高大的小伙子。陈赓的内心十分的激动,这位大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到了。

他把陈知非从头摸到脚,边看边说:“你真像啊,真像啊”。

陈知非听着父亲的话,也流下了泪来。

他知道,父亲陈赓这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王根英。

王根英,原名庶心,1907年出生于上海。由于出身贫苦,为了补贴家用,王根英只能很早地就来到纱厂做工。

正是在这里,王根英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立志投身革命,也正是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陈赓。

提起陈赓大将,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位文武双全的大将,出身黄埔一期,深得当时的校长蒋中正先生的器重,同蒋先云、贺衷寒一起被称为“黄埔三杰”。

此时的陈赓,正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有时候会去工人夜校兼任教员。

来听课的人大多数是工人,在这其中有个17岁的纱厂女工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女工是当时小有名气的工人领袖,也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王根英。

在斗争中王根英深感自己的文化低,所以夜校一成立,就约了妹妹和十几个女伴,成为夜校的第一批学生。

陈赓来自湖南农村,开口闭口总爱讲点“农民理论”,可王根英却相信“工人阶级”的力量。

所以开课不久,她就和陈赓争论起来,而且学员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陈赓,一派支持王根英。

这当时在夜校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这可能也是缘分的一种吧,毕竟很多时候,鸳鸯都是从冤家发展起来的。

两人就这样争论,越争,陈赓越觉得眼前这个姑娘可爱。

陈赓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看着眼前的王根英,陈赓便总是有意无意地去找她搭话,但是当时的王根英太沉迷于学习,对于陈庚的示好并没有太多反应。

但是陈赓可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眼看王根英对自己的示好没有表达,便直接跑到了王根英的父母家中。

陈赓十分的聪慧,来上海没多久,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因此王根英的父母十分的喜欢陈赓。

而陈赓也借此机会向王根英表白,但是王根英还是拒绝了陈赓,因为此时的王根英觉得,自己欠缺的学习实在太多,必须要抓紧时间去学习,怎么能有时间去考虑儿女私情呢?

因此,自己第一次主动出击的爱情,就这样基本夭折了。

其实在认识王根英之前,陈赓曾经有过一段婚姻。

1917年,当时的陈赓年仅14岁,还在小学读书,家里由父母做主,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让他娶了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媳妇。

但是对于这种包办婚姻,陈赓根本就不满意,所以在新婚之夜,陈赓非但不入洞房,还一再要求父母把媳妇送回娘家。

陈赓的父母并不让步,甚至以武力威胁陈赓,陈赓见此,便下定决心离家出走。

临走时,他对女方说:“我要走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有可能一辈子都不回来,你还是回到娘家去吧”。

就这样陈赓一去不回,一年后,陈赓的父母也只好赔了一笔钱,然后把这个儿媳妇送回了娘家。

而这一次遇到王根英是陈赓第一次真心实意的喜欢一个姑娘,虽然第一次的进攻没有成功,但是王根英已经彻底地占据了陈赓的内心,是他久久不能忘怀。

在1924年陈赓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在学校期间,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遇刺,陈赓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几天几夜没合眼,查找出了凶手。

何香凝一看陈赓如此的果断、勇敢,并且为人正直,便想把小女儿许配给他,但是却被陈赓婉言拒绝了,因为这个时候陈庚的心里只有王根英一个人。

本来以为不知道什么才能再相见,但是老天还是眷顾了两个人,在3年后,陈赓和王根英两个人又再一次相见了。

在陈赓走后的几年里,王根英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1926年10月至1927年间,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王根英都积极参加了,在这期间,王根英逐渐的成长为了一个工人运动领袖。

周恩来很欣赏她的组织能力和勇敢精神,因此提议她当妇女执行部长。

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上海特别临时政府成立,她当选为市人民委员。

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参加了会议。

而此时的陈赓,则正领导警卫营担任整个大会的警卫工作,而且他也是代表之一。

在人群中,陈赓很快地就认出了王根英,几年前的火热的内心一下子被点燃了。

在大会期间,陈赓特意选了个距离王根英近的座位,虽然会场极其的严肃,但是陈赓的内心却总是会被王根英所吸引走。

实在无法按耐自己心情的陈赓,突发奇想,拿起笔来写了一个纸条,递给了王根英。

此时的王根英正在专心地听报告,一看一个纸条递到了自己的面前,然后回头一看,是陈赓,脸一沉,气哄哄把纸条拿过来。

她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上面写着:"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想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陈赓。"

王根英的脸一下子就红了,然后回头看了一眼陈赓。

此时的陈赓跟原来也不一样了,更加的英姿勃发,十分的英俊。

王根英心头一喜,但是马上就有些生气了,她对于陈赓这种求婚的方式,感觉很不满意,有些太随意了。

王根英心中灵机一动,她决定捉弄一下陈赓,于是她小嘴一嘟,转身就将纸条直接贴在了身边的墙上,然后继续坐正了听报告。

陈赓一看,一张纸条过去了,久久没有回应,显然是石沉大海了。

但是陈赓这个小伙子,可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而是又写了一张纸条传了过去:"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王根英收到后,瞥了一眼,又将纸条贴到了墙上。

陈赓一看,这倔强劲儿也上来了,于是继续写:"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但是这第三张纸条传到了王根英手上的时候,王根英索性连看都没有看,而是直接贴到了墙上。

这个时候,大会正好看到一半,会议中场休息,一看墙上贴着的纸条,大家就都围了上来。

围着纸条,看着纸条上的字,都笑了起来,有人就问王根英:“王根英啊!你这样处置陈赓的情书,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陈赓这时候倒是发扬了自己“脸皮厚”的精神,不仅不觉得不好意思,还特意挤到人群里顽皮地说:"根英这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正在向她求婚呢!"

而王根英,脸一红,就跑出了会场。

虽然,王根英对于陈赓的这种方式比较不喜欢,但是她还是能感到陈赓的确是真心的喜欢自己。

当时代表开会的地方,就在陈赓他们特务营驻地附近。

黄昏时分,陈赓又把王根英约了出来,两人一起到江边去散步。

在只有两人的情况下,王根英也就没有那么拘谨了,两人在江边漫步,陈赓不断地讲着军中的故事,王根英听得十分地入神。

王根英亲热地挽着他的胳膊,静静地看着陈庚。

陈赓突然话头一转:“你怎么不说话”

“叫我说什么”

“说你要嫁给我嘛!”

王根英用拳头直捣陈赓的胸口:“瞎讲!”

陈赓一本正经:“根英,说真的,咱们结婚吧。”

王根英深深叹了口气:“我不是不想结婚,可是你想想,现在是什么时候,有了孩子,我们怎么斗争”

陈赓呼地站起来:“斗争都得是光棍”

“你小声点!”王根英把手放在他的手心里,“再等…4年!”

“什么你要我等成老头子”

“那再等……两年。”

“不行,顶多等——两天!”

“啊”王根英急了“现在大家正在开会,你让人家笑话。”

说罢,又生气地走了。

陈赓回到军营,免不了被兄弟们笑话一顿。

但纵然这个时候,陈赓还是没有忘记自己幽默的本色,躺在铺上, 还在开玩笑:“你们谁要能说动王根英和我结婚,我就给他当众磕三个响头”

大家说笑一通并不在意,可这话传到了周恩来耳中,周恩来便来到了陈赓的宿舍。一进屋,就被大伙围在中间。

周恩来往床上一坐问:“陈赓呢他怎么不过来”大家一听“有戏”,立刻将陈赓架了过来,要他给周恩来磕三个响头。

周恩来笑了:“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来找我”

陈赓脸一红:“我欠了你的债呢。你忘了么去年我给你当秘书,颖超千里迢迢来广州,你让我拿着她的照片到码头去接,我个大活人就楞没接着,害得颖超摸了半夜才到…”

“这有什么嘛我们不就是当天结的婚吗这次,我一定让你明天当上新郎。”

说罢,周恩来又把陈庚埋怨一番,说他这个爱情细胞太缺乏,这求婚方式太过于奇葩,众人大笑一番之后,周恩来便出门给陈赓去办事了。

于是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来到了王根英的住处,一番谈心之后,王根英点了点头,同意马上结婚。

其实本来王根英就对陈赓有好感,只不过是一时生气而已。如今经周恩来和邓颖超一说,自然也就同意了。

但是王根英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新婚之夜,不许陈赓那帮兄弟来“胡闹”。

于是到了第二天,陈赓和王根英的被子搬到了一起,就算是完了。

两个彼此钟情已久的年轻人,终于结为了夫妻。细算下了,这一别几年,两个人在自己的战线上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又能再次重逢还能最终走到一起,这不得不说,实在是上天注定。

婚后的生活是无比甜蜜的,两人终于没有彼此之间最后的隔阂,彼此只属于对方,这是王根英和陈赓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是就在两人结婚不久,就传来一个坏消息:夏斗寅叛变了!

没几日,汪精卫又密令何键屠杀革命者,“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个漏网。”霎时间,白色恐怖笼罩着武汉三镇。

鉴于形势的严峻,王根英奉命要回上海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此时两人刚刚成婚,却马上就要面临分别,这可能是人世间最残忍的事情了。

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人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是为了革命事业,只能服从组织的安排。

王根英走的那天,周恩来赶来送行。

他们在新房中把最后一点米面全都做了干粮,并给周恩来做了一盘他爱吃的红烧狮子头。周恩来对陈赓说:“你找了个好媳妇,心灵手巧,你可别忘了人家。”

“忘不了的,我们相约,每晚相思一刻钟” 王根英又被他说得脸红了。

陈赓滔滔不绝地说笑着,借以掩饰他内心的难舍难分。

就这样,王根英秘密潜回上海,而陈赓则跟周恩来去了九江。

不久,南昌又爆发了“八一”起义,陈赓奉命来到了南昌,参加起义,一对刚刚结合的恋人,此时天各一方,为民族的事业奋斗在生死线上。

王根英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长,工作繁忙而危险。回到上海之后,王根英一直惦记着陈赓的安危,但是久久没有消息,这使得王根英揪心不已。

结果,没多久,就传来了陈赓负伤的消息。

原来陈赓在南昌起义后,随军进军广东,在途中,陈赓左腿中了三弹,胫骨和腓骨都被打断了,无奈之下,只能来到上海养伤。

此时距离两人新婚仅有数月,但是再见到陈赓,却比原来消瘦了许多,王根英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随后王根英将他安顿在家中,尽心照料,而陈赓也在组织的帮助下留了下来,在中共中央特科负责领导情报工作。

在此后的生活中,斗争环境日益的险恶,在这条特殊的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掩护和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参与营救了大批被捕的同志,保卫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的安全。

在这期间,两个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们开头讲到的陈知非。

但是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进一步严峻,生活变得十分的困难,一家人需要不停的搬家来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追捕。

每一次搬家,陈赓和王根英最先考虑的不是别的,而是地形适不适合逃跑。

但是,这一段时光,也是两人一生中仅有的一段共同生活的时光,因此虽然艰险万分,但是却也弥足珍贵。

1931年底,陈赓奉命赴鄂豫皖苏区工作,王根英则继续留在上海,负责沪东区工人反帝大同盟分部的工作。

此后的日子,王根英和陈赓基本都是天各一方。

彼此虽然挂念着彼此,但是想见面却是极其的困难,甚至连互通消息都是极为困难的。

这使得两人开始很怀念前几年在上海的日子,虽然苦,但是毕竟两个人还在一起,每天还能看到彼此,这就已经很难得了。

陈赓走后,王根英的生活也更加的艰难,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王根英只能带着儿子陈知非和一个烧饭的汽炉子,东躲西藏,开战起来了“城市游击战”。

有一天,王根英正在伏案写东西,忽然有人从背后抱住她,她回头一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她日夜想念的陈赓。

“什么时候咱们永远在一起…”王根英对这离别的日子多多少少有些忧伤。

陈赓告诉她:“快了,组织上让你和我一道去江苏苏区。明天就走。”

王根英高兴得眼眶里流出泪花:“咱们终于要在一起了。”

“你快收拾收拾,把知非托给他姥姥。我出去一趟,钱壮飞也在苏区,我去问问她女儿有什么话要捎给他,很快就回来。”

可陈赓一走,几天未回,王根英便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又过了几天,陈赓还是没有消息,王根英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内心,便出门去寻找陈庚。

结果,同行人打听回来的消息是,陈赓被捕了!王根英听到后,瞬间就晕倒了。

原来,陈赓离开王根英后,到丽都大戏院去找钱壮飞的女儿,被一个叛徒给盯上了。陈赓跟他扭打起来,因为腿受过伤,没能脱身,被关进了老闸捕房西牢,后经党组织营救,又逃了出来。

陈赓逃出来之后,他回到岳母家去找王根英,岳母告诉他:打你出事后,她就抱着个孩子东躲西藏,门口老有人探头探脑,她不敢在家就躲到杨家滨乡下亲戚家去了。

陈赓一听,心里稍微地安稳了一点,也不能在上海久留,离开上海去了江西境内。

这年12月,王根英回到娘家,听到陈赓已经逃了出来,悬着的心就算是放下了。

丈夫没事,这对于王根英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了。可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这个厄运又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由于叛徒的出卖,回家后没几天,王根英就被捕了。

王根英被捕后,辗转押解到了南京老虎桥“江苏第一模范监狱”,和帅孟奇、夏之栩等关在一起。

她在狱中三年多的时间里,受尽了敌人的折磨,但是王根英凭借着自己坚定的信念,一直坚贞不屈。

抗战爆发后,周恩来代表***和蒋介石和谈时,要求释放政治犯,并和叶剑英等到狱中看望了王根英,当场点名释放了她。

后来,王根英跟着周恩来到了西安,又来到了八路军总政治部,分别数年的夫妻两人,终于再次相逢!

这些年来,陈赓自从知道王根英被捕之后,这颗心就没有一天安心过。

妻子跟着自己实在是受了太多太多的委屈,自己作为丈夫,没有办法保护妻儿,这使得陈赓非常的自责。

而作为一名革命军人,陈赓只能将这种苦楚深深的埋在心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战场上消灭更多的敌人。

此时的陈赓已经是八路军386旅的旅长了,再次见到妻子,陈赓的眼泪喷涌而出,他紧紧地握着妻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可却一句都说不出。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这是形容恋人分别后重逢的心情。

而陈赓和王根英自从武汉新婚之后,几乎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先是陈庚负伤,然后整日躲躲藏藏,然后两人又相继入狱。此时王根英在狱中四年后终于被放了出来,再见到恋人,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陈赓在1937年8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

然而,就在两人历经磨难终于重逢之后,仅仅半个月,王根英便接到了组织上的通知,让她去延安陕甘宁党校学习。

两个人的心中极其的难受和不舍,毕竟才刚刚重逢,却马上就要分别,这对于分别数年的两个人来说实在太难了。

但是作为革命军人,服从组织的安排,是第一原则,因此陈赓和王根英都没有说什么。

对于王根英来说,自从被捕之后,本来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陈赓了,她深知都留好了遗书。

而今再次见到爱人,而且爱人还 健康 的活着,听罢后点了点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隔三差五的见上一面,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9月15日,陈赓将王根英送走,回到屋里,心里空落落的,他在日记中写到:离别时,彼此表面上都故作镇静,但是根英已背着我流泪矣

1938年秋天,从党校毕业的王根英被分配到了129师工作,担任 财经 干部党校政治部指导员,而当时陈赓的386旅,正在往这一带集结。

王根英十分的开心,终于又能再见到久别的丈夫了。

某一日,在队伍正在行军,陈赓骑在马上,远远就看到了妻子,兴奋的陈庚,狠狠的抽了一下马屁股,高兴地冲了过去。

到了近前,陈赓抱着王根英就转了三个圈:"喜从天降!喜从天降!天上掉下个王根英。"

这时候,看到旅长如此的兴奋,身旁的战友们哈哈大笑起来,纷纷起哄。

王根英一下子脸就红了:"看你那疯劲!"

陈赓依旧是当初在武汉写情书的时候的“厚脸皮”模样:"情不自禁嘛!"

但是,本来以为以后可以不再饱受相思之苦的两人,这一次见面,竟然成了永别!

1939年3月,日军对根据地进行了突袭, 财经 干部学校的师生们在转移的过程中受到了日军的袭击。

在混乱的过程中,师生们都被日军烧光了村庄,在混乱之中,师生们被冲散,王根英则带着一部分伤员,艰难的逃亡。

为了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伤员的安全,王根英将自己的骡子让给了伤员,自己则和警卫部队一起徒步突围。

就在好不容易刚刚冲出了被包围的村子之后,王根英却发现装有公款和重要文件的包没有拿。

她焦急道:"不好,还有一笔公款没有带出来。"说完,她不顾身边人劝阻,立刻前往驻地取回公款。

而就在她去了包裹,快要逃出村的那一刻,日军发现了她,很多同志们躲在远处看到她被机枪扫中倒下。

战友一看王根英倒下,立刻红了眼,立刻组织起队伍杀回村子。

等来到王根英面前的时候,王根英已经奄奄一息了,面对要背着她突围的同志,王根英低声 说道:“不要管我,我不行了,你们快快突围!请转告陈赓,让他狠狠的消灭日寇,转告陈赓”

就这样,年仅32岁的王根英,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这时候的陈赓正率领着八路军386旅越平汉线西进,一日陈赓正在给部队讲话,通讯员送上了一份电报。

他一看,浑身就是猛然的一震:王根英同志在掩护战友撤退时壮烈牺牲!

陈赓忍不住痛哭,愤怒的他猛然拔出了手枪,对着天空砰砰射出子弹。

他流着泪水,独自在积雪尚未融化的树林里站了很久。

然后在自己的日记里记下来20个字:"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此后,陈赓就中断了日记。

陈赓强忍着夫人离去的痛苦,坚持到了百团大战胜利之后,陈赓病倒了。

半个月持续的高烧和昏迷,使得陈赓整个人都脱了相,虽然身边马海德等名医,但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是啊,再高明的医生,再好的药,又如何能医得了陈赓心中的创伤呢?

众人围坐在床前,看着昏迷的陈庚,只听到他在不停的喊着:根英!根英!

王根英牺牲之后,陈赓许诺要为他守节三年。

三年之后,他才开始重新考虑组建家庭,和傅涯结婚。但是陈赓对于王根英的思念,却延续了一生。

陈赓生前不止一次在傅涯面前诉说着自己失去王根英的痛苦。

1961年,陈赓病逝,在弥留之际,陈赓一直喊着“怀申,怀申。”

“怀申”陈赓孙女的名字,申就是上海,而这个名字,也是陈赓对于自己和王根英在上海那段岁月的怀念。

那是他们一生中仅有的在一起生活的时光。

陈赓去世后,傅涯整理了陈赓的日记和文字资料,同时不断 奔走访问故人,为王根英烈士写下了传记——《报国何计女儿身》。

用傅涯的话讲:“这也算是偿还一点自己对陈赓同志照顾不周的心意吧。”

傅涯作为陈赓的第二任妻子,同为女人的她,对于王根英,一直十分的敬重。在她2010年去世之前,她特地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将王根英和陈赓的遗骨葬在一起。

遵照傅涯的遗愿,2011年,王根英烈士的遗骨迁往湖南省湘乡县,和陈赓大将合葬。

在整理王根英烈士的遗骨的时候,人们在她的尸骨中发现了两枚子弹。

经过鉴定,一枚是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的枪弹,一枚是三八大盖的子弹,可见当时的王根英被机枪扫中之后,并没有立刻死去,而是随后又被敌人补射了一枪。

而这两枚子弹,也成了王根英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遗物。

陈赓和王根英这一对革命伉俪,生前为了民族独立舍弃了小家,经历了太多的分别,如今终于可以长眠在一起,再不用经受分离之苦!

吾辈众人,应当铭记先辈创业之艰辛,珍惜现在的生活。

是浙江地方的骂人话,因为老蒋爱说而驰名海内,意思甚是不雅。文字意思就是骂某人的娘有越轨行为但事实上只是一句骂人口头禅而已,没人会去想得如此肮脏。

希匹”事实是一个很古老的语言,原意好象是两匹马交配。

有说人应该“戏匹”,原因是“戏”是调戏意的延伸,这个我无从考证,但“匹”与马有关,如两匹马。“娘希匹”原意不用我说了吧,现引申为骂人话,并且是一句很低俗,很难听的话。

简介: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于清朝末年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国民党政府总统等职务。1927年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求婚。1937年8月12日,蒋介石任海陆空军大元帅,1949年国民党和***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1975年逝世于台湾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内。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蒋介石到底有着怎样不广为人知的故事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1945年9月,国共双方的代表团,正在重庆举行谈判。一天中午,蒋介石突然约周恩来对弈。蒋介石原以为周恩来不敢应战。没想到,他的电话刚一放下,周恩来就与王若飞等人过来了。蒋介石见面一惊:“你答应了”周恩来风趣地说:“岂有不来之理桌面上两党谈判,棋盘上楚汉相争,多么有趣!蒋先生您说是吗”蒋介石微微一笑:“那是那是。”

在蒋介石的会客室中,两人隔着“楚河汉界”摆开了阵势。蒋介石问:“周先生是要蓝子还是要用红子。”周恩来手中早抓住了一个红“帅”,说:“我就用这个吧!”蒋介石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随即排兵布阵,大有猛虎下山之势。周恩来见蒋介石果然棋局不凡,便巧布迷阵。无疑,蒋介石不谙对方看似平常的阵势,加上求胜心切,想先发制人。于是使出他常用的突袭之术,首先来个当头炮,直逼红帅大本营。接着又是沉底炮,双炮齐上的火炮攻势,使周恩来的“帅”几乎无路可逃。蒋介石双眉一挑,对周说:“这一著,周先生大概还未想到吧!”

周恩来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态,将早已备好的“车”、“卒”,紧密配合,齐头并进,不几,就在对手不经意间化险为夷了。蒋介石这才意识到,对方战术非同一般。在场的两方“观战”人,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棋艺。蒋介石边走子边问:“周先生你从小跟过名师”周恩来笑道:“下棋不过是一个小玩意儿,哪从什么师哦。”其实蒋介石哪曾知道,周恩来5岁就开始下棋,到9岁时已是十里八村的象棋高手了。他的特点是后发制人,一旦看准战机,既敢拼杀,又善诱敌,临危不乱,处险不惊,获胜不骄,往往以少胜多,以劣势而转危为安,直到最后胜利。第一盘蒋介石输了。

  第二盘,蒋介石又是老招,到中局时便节节败退,多次进攻都被对方化解,不免有些紧张起来。人们发现他的额头上已渗出一些汗珠。而胜利在握的周恩来稳扎稳打,妙用“卒”、“车”、“马”、“炮”的技能,步步逼近蓝棋之“将”。蒋介石一时乱了阵脚,来了个倾巢出动。可是战局已定,他无法挽回危局,只得丢卒保车,最后到抛车护将。周恩来问:“蒋先生,你看怎么办”蒋介石有些不高兴地说:“我看还是和了吧!”一旁观战的王若飞趁机插话说:“不,我看蓝棋输定了,红棋必胜,岂能以和了之。”蒋介石自己心中有底,只好一声长叹:“周先生棋艺果然名不虚传,我蒋某算是领教了。”周恩来一语双关地笑道:“蒋先生的火炮攻势还是功力不小的,可惜失误在于轻视我的这些小米加步枪。”

篇二

据说蒋介石生性活泼顽皮,但体弱多病,从小就表现出自己的终身性格:屡陷逆境,但总能设法从逆境中脱身。

据说他三岁时,有一次将一双筷子插入自己的喉咙,看能杵多深,他发现杵进去不难,可要 就不那么容易了。“弄坏嗓子了吧”爷爷知道后焦急而又心痛地问他。“没事,我不还可以好好说话吗,我没哑。”他从床上一蹦而起冲爷爷大声叫道。

两年后的1892年冬天,幼小的蒋介石跳进一口大水缸,这水缸有成人那么高,中国人通常将它放在屋檐下用来装水。缸里的冰块引起了他的好奇,从那东西里他看见了自己的影像,便跳了进去。这一次兄长们都不在旁边,结果他浑身上下溼了个透,结成了冰,还吞了一肚子冰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出来。

他家屋前有一条湍急的山溪流过,他常常跳入溪水中洗澡,有时乐而忘返“溪口”———他出生的地方———意思就是“小溪的出口”。这里又叫“武岭”,另外它还有一个诗一般的名字叫“锦溪”。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历来忽视体育,但对蒋介石来说,由于经常在乡间的小溪中游泳和外出爬山,使他从小就很快摆脱了孱弱多病的体质而变得体魄健壮了,并在他那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到晚年。

他最喜欢的娱乐是玩打仗的游戏,和戴高乐将军小时候一样,“总司令”一律由他自己担任。据说他经常站在一块高地上,向小伙伴们训活或给他们说古道今,这样他很早就养成了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的习惯。后来他时常发表些没完没了的演说正是得力于这种早熟的演讲基础。

篇三

1927年5月,上海政变后不久,蒋正式向宋美龄求婚。宋家为此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宋霭龄赞成,而宋子文完全不同意。尽管宋氏姐妹独立性很强,而且追求解放,但宋美龄已明确向蒋说明,没有宋母的同意,她不会和他结婚,而宋母并不怎么重视这一婚事。

在这次家庭会议中大家还提出了很多问题。用中国社会的标准来衡量,作为一个士兵,蒋是属于传统的低层次的人,此外他结过一次婚,或许还有一次,除非他可证明他已离婚。随后,宋夫人又听到了一些有关蒋生活中的其他女人的传言。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蒋不是基督徒。

就在1927年深夏蒋宣布“引退”的时候,宋美龄终于使蒋知道,她同意他做自己的丈夫,但这还要取决于他是否能说服她的母亲。

1927年9月28日,蒋乘船抵达日本。听说他要来,宋夫人便躲到日本东部,以扩大彼此之间的距离。然而,在镰仓,蒋还是找到了她,并且,迫于宋霭龄的压力,她终于同意见他一面。蒋带来了可证明他与第一个妻子离婚的证件第二次婚姻显然被视为无效,并且已经“平息了那些搬弄是非者所制造的其他谣传”。

但他是否准备做一名基督徒呢蒋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说,他将尽最大努力并准备研究《圣经》。他不能事先做出许诺,但他的确表示要试一试。

宋夫人的反对崩溃了,不久,她便答应了这桩婚事。

在某种程度上,宋美龄对她的丈夫有一种软化的影响,他学会了用英语“达令”称呼她。但是他的口音太重,所以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说什么。

据说,他的警卫员总是无意中听到“达令”这个词,以为这一定是上流社会称呼“太太”或“夫人”的时髦说法。

有一天,宋美龄让一名警卫给蒋捎带个口信,这个不幸的家伙双脚立正,尊敬地对他说:“先生,达令让我告诉您……”

蒋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很快他便意识到这名警卫并未真正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他摆摆手,让这名警卫走开了。

相关文章:

蒋经国是蒋介石和第一任妻子毛福梅所生。

蒋介石和毛福梅于1901年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婚,两家都是小生意人家,门当户对。那年蒋介石14岁,毛福梅18岁。

1909年夏天蒋介石回国过暑假,住在上海,蒋母把毛氏送去陪伴,此时蒋介石已非昔日可比,毛福梅这个没受过教育的小脚女人让蒋介石颇失颜面。

几次三番对毛氏大发雷霆,常常几天都不理她,不知是否是天意,毛福梅回去后发现自己怀孕了,第二年春天生下蒋经国。

扩展资料:

1921年在毛福梅嫁入蒋家20年后,她待若亲母的婆婆溘然长逝,毛福梅顿失依靠。办完丧事不到半年,蒋介石就给毛福梅的兄长写信要休掉毛福梅。

1927年,蒋介石向宋美龄求婚,宋家提出必须和原配公开宣布离婚。蒋介石回到溪口,向毛家兄弟表达了自己的要求,毛氏最后无奈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十年后,蒋经国带着苏联妻子和儿子回国,母子终于见面,儿子全家在老家居住的日子是毛福梅多年来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儿孙承欢膝下。

谁也没想到,这是毛福梅多年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儿子。1939年末,日军飞机轰炸溪口,她不幸中弹,被压在一面倒塌的墙下身亡,年仅五十八岁。

听到这个消息,痛苦的蒋经国写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来表示对日本侵略者的报仇决心。

参考资料:

-毛福梅

这只是网上流传的宋美龄临终前的话,流传的话应该是没有出处的,如果是真的,可以推测一下宋美龄对不起的三个男人是谁。

其一应该是蒋介石吧。尽管蒋介石多受后人诟病,但是他与宋美龄的爱情却让很多人羡慕,因为宋美龄喜欢法国梧桐,所以蒋介石就在南京城种满法国梧桐,现在也成为旅游景点。因为宋美龄受过海外教育,所以蒋介石在向她求婚时,接受洗礼,成为了基督教徒,一生只爱一人,两个人的爱情很圆满,但是就是缺少爱情的结晶,这也许就是宋美龄觉得对不起蒋介石的原因吧,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后代。

其二应该是哥哥宋子文。宋子文后来和蒋介石闹掰了之后,去了美国,虽然蒋介石再三邀请他来台湾,但是宋子文都没来,到了后来,宋子文来了台湾,蒋介石利用他套取美国人想法,这让宋子文感到非常失望,宋子文最后还是回到了美国,从此不过问时事。因为宋美龄站在蒋介石这边,与宋子文的亲情也逐渐割断了,最后宋子文的葬礼一直推迟,应该是为了等宋家三姐妹齐全,但是宋美龄之后一直都没参加,所以对于亲情的缺失也是有遗憾的,所以她觉得也对不起宋子文。

其三应该是前恋人张学良。张学良也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情史丰富,风流倜傥,家事良好,与宋美龄相识一段时间后,两人关系也很火热,但是后来张学良离开上海,两个人关系就淡了。一开始宋美龄是因为局势嫁给蒋介石,心里还留恋着张学良,在后来张学良与蒋介石矛盾激化中,宋美龄极力劝说,保下张学良的性命,但被终身监禁,一直未能自由。所以宋美龄对于张学良感到对不起。

民国时期太多才子佳人的故事,伴随着家国动荡背景,才子佳人也登上政治舞台,宋美龄就是极少一个事业上有成,丈夫爱戴的一个女子。

2003年,106岁的宋美龄在纽约逝世,生前宋美龄曾经说过“一生对不起三个男人”,这三个男人应该是她丈夫蒋介石、哥哥宋子文、好友张学良。

宋耀如的大女儿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当蒋介石初次拜见孙中山的时候,宋霭龄看到了这位留着胡须,体型消瘦的宁波青年。当时宋霭龄问二妹宋庆龄是否愿意和他交往,被宋庆龄一口拒绝。

此时孙中山是喜欢宋霭龄的。当孙中山向宋耀如提出这一要求的时候,被宋耀如拒绝。不久以后,宋霭龄嫁给了出身山西富豪之家的孔祥熙,此时的孔祥熙担任东京中华基督教青年联合会总干事,几个月以后,两人完婚。接替宋霭龄工作的是二妹宋庆龄,宋耀如感到孙中山喜欢上宋庆龄之后,决定举家搬回上海。谁知宋庆龄在用人的帮助下,沿楼梯扶手跳窗逃走,坐船去日本协助孙中山。两人在1915年10月25日结婚。

广告锅炉无缝管,基础建材天天有活动,给你万千选择!锅炉无缝管,品类全,品质佳,一站购,大钜惠

宋耀如知道后,宣布与宋庆龄断绝关系,并发誓不再与孙中山来往在宋霭龄、孔祥熙夫妇的撮合下,宋美龄最终嫁给了在北伐不断取得胜利时的蒋介石,尽管蒋介石当时已经有了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三个女人。与蒋介石相处半个世纪的时光中,宋美龄始终没有给蒋介石生育一男半女,作为女人,这是最大的遗憾。因此,宋美龄说对不住蒋介石。但是,之所以宋美龄一生未生孩子,也是跟她的爱情有关,她最爱的人也是她最对不起的人。

关于爱情,对张学良的遗憾,那是终生的。张学良被囚禁一生,宋美龄是有责任的。早在蒋介石向宋美龄求婚之前,宋美龄更喜欢那十里洋场的那个胡帅(张学良)。这个胡帅比后来的蒋介石更有魅力,他抽雪茄,喝咖啡,会打网球,会开飞机,更懂浪漫,对女人更细心。

宋美龄曾经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意气风发的胡帅,因为当时他的父亲坐拥整个东三省以及华北,势力一直延伸到上海。但是宋家后来还是更有眼光地选择了新崛起的那个常凯申。西安事变之后,宋美龄亲身赴险,前去谈判。她不但带去了蒋介石最爱吃的梅干菜,还带了一只盐水鸭,因为那是汉卿最喜欢吃的。胡帅义气地亲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结果那个胡帅几乎被囚禁了一辈子。

虽然也有野史说,宋美龄曾经因为这个胡帅威胁蒋介石,“你若动那个小家伙(张学良),我就公布你的秘密。”但是最终,即便蒋介石死后,宋美龄也没能够释放这个元帅的自由。所以对张学良的遗憾应该是终身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398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