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场合遇到小偷行窃,你会提醒失主吗?

在公共场合遇到小偷行窃,你会提醒失主吗?,第1张

会分情况来看吧,不过我肯定不会直接提醒失主,万一失主不领情然后小偷报复我,那就不好玩了啊。虽然说的很心酸,但是现在的世道就是这样,希望大家在做好事的时候保护好自己。

如果说失主离我很远,我应该不会提醒他,因为没有那个条件。我不可能在公共场合很大声的说,有小偷在偷你的东西。这样太招摇了,万一小偷恼羞成怒来报复我,我一个妹纸肯定没有办法,万一周围的人在冷漠一点我就危险了。

虽然有点对不起失主,但是我需要保护好自己。

如果失主离我比较近,我肯定会走过去重重的拍他一下,然后告诉他自己认错人了。或者是去拍小偷一下,一定要装作自己认识他,然后在一脸抱歉的说不好意思认错人了。小偷如果不是处于没有办法的时候,是不会伤害人的。毕竟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钱财。

如果是我认识的人,我肯定会直接指责小偷,因为熟人肯定是站在我这边的。但是陌生人的话就算了,又不是没有那种冷漠的失主,别人提醒他了他来一句关你什么事。

以前我也是一腔热血,觉得一定要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但是现实告诉我,好人难当啊,经常有见义勇为的人失去自己的生命。

我有爱我的家人,还有很好的生活,所以在能力之余我愿意去帮助别人,但是我绝对不会为了帮助别人而损害自己的利益。

可能我这种人比较冷漠吧,但是现实就是如此嘛。

小偷盗窃后逃离现场,失主追击小偷,最后将他打成重伤,这不属于正当防卫

如果在小偷盗窃后被发现,然后使用暴力的情况下是可以成立转换的抢劫罪。

对方没有使用暴力反抗,直接将小偷打成重伤,那就犯了故意伤害罪,不过可能从轻处罚。

正当防卫的判断依据说明如下:

1、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性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

3、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

4、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

5、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追小偷一般不是危害行为,属于制止犯罪的合法行为。当追捕过程中小偷发生意外或身亡,如果失主在追赶小偷过程无法预知危险,构成正当防卫,且主观上无杀害小偷的故意或过失,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失主明知危险可能会发生或者将小偷逼入危及生命安全困境时,仍在追捕,则属于防卫过当,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412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