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第1张

  薛宝钗、林黛玉[齐名]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妙玉

  贾迎春

  贾惜春

  王熙凤

  李纨

  巧姐

  秦可卿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一般都知道故事红楼梦与作者曹雪芹,均与南京有着时隐时现的联系。由此在红学界也出现了《红楼梦》故事发生地是南京,还是北京的争论,以及《红楼梦》故事中有多少江南的影子,又有多少秦淮风味的谈论。现在还有一种情况,随着旅游业在现代人生活中,越来越成为休闲娱乐一种主要活动形式时,不管北京也好,南京也罢,都要打《红楼梦》或曹雪芹这张不可多得的鲜亮奇牌。真可叹,《红楼梦》、曹雪芹,不仅读其则争论难休,而是用其则所及难尽。

  我读红初时,曾就这样思想过:《红楼梦》怎么会和南京有这样的联系呢?说来也真是的,读到后来,才发现“南京”、“石头城”和“金陵”,这几乎所有的称谓都在小说中出现,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

  首先,小说的名称也曾有题《金陵十二钗》的。由胡适收藏的甲戍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中的“凡例”部分,就有叙述:“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此后小说第一回又叙述到:将这《石头记》------后因曹雪芹於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小说叙事言情,一定会和南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大致知道这“金陵十二钗”肯定与南京的女性有关,但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引人入胜,开卷漫游了。这迷人之处可见。

  其次,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节,是全书的重要环节,介绍了贾家二府、介绍了人物关系。书中的冷子兴向贾雨村讲述到同宗贾府时,雨村即道:“------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我从(指贾府)老宅门前经过。路北,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竞将大半条街占了。”继“金陵”之后,又出来了“石头城”的南京别称,不能不说故事确与南京有渊缘关系,否则不会左称右道的,而且还变化着称呼,以示其相关程度之深。

  再次,书中除称呼“金陵”、“石头城”之外,也有直呼“南京”的。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打一节中,贾母闻讯赶来喝止贾政,并当众命人道:“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至此,我曾感到一个问题。故事是否发生在南京,为什么与南京又有这么多的牵涉。现在可说故事中有发生在南京的事,但贾家两府的书中故事是发生在北京皇城。何以见得呢?第五十三回,当宁荣两府要除夕祭宗时,门下庄头(监管家族外面农庄的)乌进孝进京送年货来,谈及乌庄头年岁已大可换其儿代替送年货时。乌进孝道:“------他们可不是都愿意来见见天子脚下世面,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闪失,再过几年就可以放心了。”显见从外地送货到天子脚下之地贾府,故事的背景地点是北京,而决非南京。

  那么又怎么与南京相关呢?这就和作者曹雪芹的童年身世相印了。据现有资料研究考证所知,曹雪芹童年是在南京过的,而此时曹家尚未败落,儿时的生活在作者心里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同时惯听上辈的讲述,也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而这些自然而然地会溶进后来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红楼梦》创作之中。这也就像曹雪芹的好友敦敏所说的“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红楼梦》作者的出生地在杭州,因为他自觉不自觉地把大观园按照杭州西溪的景色去描写,他有意让“薄命司”中“一干冤孽”和“神瑛侍者”都托生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有意让“绛珠还泪”的故事发生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而这些地名明显是指杭州。

  但他的笔触接触到那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后,笔触马上从杭州移开,而是转向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转向了“长安大都”。显然石头的故事发生地并非杭州,而是在“长安都中”。《红楼梦》中的好多景物描写,也是北京的事情,例如人们住的“炕”,在南方是绝对没有的,有些关于冰雪的描写,也只能发生在北京。

  除北京与杭州以暗写的方式出现在《红楼梦》书中外,书中明写的地名就是“南京”、“金陵”、“石头城”、“应天府”,这些地名都是南京一地。可以想见,作者暗写的地名,意思是要“隐去”的地方,而明写的地名,显然并不想隐去,而是让读者把目光集中在南京。

  《红楼梦》作者应该是个兼具杭州、南京、北京背景的人。也就是说,他一生对这三个地方极其熟悉,这三个地方都能勾起他内心的痛苦和愉悦。洪升出生地和青少年时期在杭州,中年的二十年居住在北京。不论在北京期间还是在南京期间,他都经常到南京活动。一生几乎就是在杭州、南京、北京这三点一线中度过的,他的死,就是死于从南京返回杭州的途中。

  或许对于曹雪芹自身来说!他拐弯抹角的转移人们的视线!不让后来人清楚他所写的故事真实发生地!也许只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保护吧!保护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性命!而且保护他后半辈子已经习惯了孤单、贫穷!或者更多吧!所以南京还是北京对于研究曹雪芹、红楼梦自身的故事能有多大帮助或许更多的是人们的好奇心吧!

胸襟阔朗 精明志高 ——贾探春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以这些事为佐证,涉及探春的性格、观念、才华、抱负、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笔者对探春结局的看法,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探春这一人物的闪光之处。 关键词:探春 性格 才情 能力 结局 《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研究这一人物有助于我们为贾府的没落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进一步审视。 一、探春的总体介绍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姐妹中排行第三。探春是贾府的三**,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这是书中对探春在贾府地位和相貌的描述。和其他的姐妹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却不像湘云那么大咧咧的不修边幅。 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她与众姐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和其他姐妹包括宝玉房里精致细巧的摆设比,探春房里的布置非常简单。琴棋书画在古代**房中,是常有的消遣品,探春房里的书画也不代表她有怎样高深的学问。在文才上,探春虽然比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之类的佳句。大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众姐妹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却是她,让人不得不认同她组织的能力和其追求风雅的心。 探春对丫头的管教特别严格,她吃饭的时候,丫鬟们在两旁鸦雀无声,其他的姐妹却做不到如此,例如迎春根本指挥不了自己的丫鬟和老妈子们,甚至会受这些下人们的气。大观园里的姊妹们,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不敬佩她的,连平儿也说:“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尊重,你们就藐视她,欺负她,果真招动了大气,二奶奶(王熙凤)也不敢怎么样。”还说,“二奶奶在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要让她五分。”,可见王熙凤对她这个小姑子也很敬佩。 二、探春理财、治家的能力和她的政治家风范 在曹雪芹笔下,探春是属于大观园里正统一派的女性,正统派的女性中,还有王熙凤、薛宝钗等,而探春在其中是比较有政治风度的一个。 探春与其他正统女性极为不同的地方是她有自己一番人生抱负。她自己是这样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由此可见探春并不安心于做一个富贵人家的**或者太太了此一生。 探春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她治家理财的行动上。其一,第五十五回,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她没有多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母亲赵姨娘的哭闹,而是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当然,这其中还有探春不以舅舅为亲人的因素,但也能看出她公事公办,大公无私的态度,但凡管事的媳妇姑娘,少有做到这点的。其二,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他人的不满,却没有人说句反对的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做的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了一层,又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得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可见,这个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 在和王熙凤的利益不抵触的情况下,探春又紧接着做了两件让人佩服不已的事。第一,她把每个**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蠲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在这里,探春发现了贾府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只是买办点丫头、姑娘们的脂粉,却存在很大的弊端,买办的人不是拖延送物的时间就是买些质量低劣的,让姑娘们根本没有办法使用,仍然要重买。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第二,年里,她在赖大家看见赖大花园的管理方法,认为好,就按照一样的方法派专人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月只要管理的人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属于他们的。这种甚至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经济方法,竟然出于一个姑娘的手中,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回目上,曹雪芹题的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个“敏”字,可见曹雪芹也对自己笔下这个三**赋予了极高的关注,赐予了她无比的智慧。 探春治家是由于王熙凤病了,而顶替王熙凤治家的人除了探春,还有李纨和薛宝钗,其他两个人在治家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引起我们过多的注意,因为探春在这一治家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兴利除弊之事,吸引了所有的目光。她见识长远,措施正确,精明、干练,毫不亚于王熙凤,也让人习惯拿她与王熙凤这个历来管家的媳妇做比较。 王熙凤理财,贪且狠,和她为人是一个样儿的。她把苛捐杂税作为收入的主要,而不发展实业,当然,这不完全是她的责任,那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王熙凤理财比较突出的还有她的假权舞弊。王熙凤放高利贷,收受贿赂,而且让家中其他人毫不知情,真是有她的一套。直到第一百零五回,锦衣府的官员查抄荣宁府的时候,在她的房中抄出大量借据,大家才知道她还有私自放高利贷这档子事。王熙凤理财是极为自私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填满自己的腰包。而探春理财却不是如此,探春蠲免了**、丫鬟多领的头油胭脂钱、免了借公子们学里零花的名义而实际上进了他人腰包的津贴、将花园派给佣人们“承包”。从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探春理财的作风,即极有积极意义的“开源节流”。探春节省了看起来不多的“小钱”,使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方法,但正是这种种做法,使得日渐败落的贾府“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有了一丝好转的气息,这样做也使上下人等对她又敬又畏。可谓两全其美。可惜这只是一线曙光,等王熙凤身体梢好,一切仍然如旧,管理上仍然收外面账房管辖,内部的改良措施一扫而空,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 贾府里老妈子、媳妇、丫鬟众多,在这群下人中也存在着欺压,有的甚至不把主子放在眼里。例如,李嬷嬷仗着养过宝玉,时常来教训怡红院里的大小丫鬟。迎春更是管不了自己的丫头、嬷嬷们。而探春在管家的时候,就大大煞了吴登新家媳妇的威风,此后,还狠狠的打击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王善保家的媳妇在晴雯被逐屈死一事上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平时依仗自己是王夫人的陪房媳妇而飞扬跋扈。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抄检大观园,抄检到秋爽斋的时候,探春“秉烛开门而待”,大谈家败始于自杀自灭,连王熙凤都要陪着笑脸道歉,王善保家的却不识相的连探春的身都要搜上一回,招来了探春的巴掌。这一事件,探春的不可侵犯表现的极为充分,她词锋凌厉、气势上完全凌驾于王熙凤,狠狠的教训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灭了这类下人的气焰,为改变贾府存在的悍仆欺主的现象尽了力。 三、封建伦理观念对探春的影响 贾府有四个贾姓的**,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元、迎、探、惜四个字通常被说为有“原应叹息”的意思,不论这是不是后人们牵强附会,大观园中姊妹们都难逃凄凉的悲剧命运,这是《红楼梦》所欲表现的要点,我们的三**探春既然身在红楼,她的命运也是一样难逃其悲剧性。 探春的出生是她悲剧之一。探春是赵姨娘所生,在封建大家庭中,庶出,偏生,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这对于探春这个具有政治风度、有番人生抱负的**,是个不能为自己所原谅的弱点和暗疾。这个无法弥补的缺憾使得探春对人对事特别的谨慎,惟恐被别人做了议论的对象。探春和自己的母亲赵姨娘性格不和,时常闹矛盾。赵姨娘对自己这个女儿没有任何的好感,而探春对自己的母亲的所作所为也是非常怨恨。 在探春,几乎是没有把自己的生身母亲放在眼里,她自己这样说到:“……她(赵姨娘)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贾政),太太(王夫人)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这样说来,探春是不当赵姨娘为亲娘的。第六十回,探春对李纨尤氏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也值的吵一吵,并不成体统”。这句话足以见得,在别人面前,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依然是这样,不留任何情面,没有任何母女的感情。探春对自己的舅舅赵国基、亲弟弟贾环也是一样的冷漠,当赵姨娘质问探春赵国基去世时礼钱问题时,探春一面哭一面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探春根本不以赵国基为亲,不难想,这也是由于赵姨娘的关系。第二十七回赵姨娘为探春给宝玉作鞋,而从不理会贾环一事和探春争执、第五十五回探春按规矩只给舅舅赵国基二十两的礼钱,引起赵姨娘大闹、第六十回探春出面调停赵姨娘因贾环要蔷薇硝惹出的打闹。一件件事都可以看出赵姨娘、贾环母子在贾府讨人嫌的地位和探春对母亲、亲弟兄感情的冷淡。 探春这样做,完全出于个人的考虑,出于封建伦理的观念。她极力想摆脱自己庶出的地位,即使是无法改变,也想通过行动来与自己的母亲划清界限,不至于让其他人看扁。她这样做博得了贾府大多数人的认同,讨了王夫人的欢心,连王熙凤都叹息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相信探春自己也会在暗中这样叹息自己的命运不济,不是太太的女儿。 四、关于贾探春结局的看法 关于探春的结局,在长久的争论后,基本上有了统一定论,那就是嫁到了海外成了王妃。这虽然和一般我们看到的书中的结局不同,但是续书和曹雪芹的原意不符之处不止一二,就不多讨论了,我只将前八十回里暗示探春结局的地方一一指出。 首先看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众所周知,这里对各个**、姑娘的评说暗含了她们的未来。这里对探春的判词写到“……后面又画着俩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支大船,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中第五首《分骨肉》云:“一帆云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山遥水远,凄凄惨惨,生死离别一般,这分明是一去不返的意思。如果像高鹗续书那样,只不过是嫁到海疆,众长辈商议嫁女的时候,不过是觉得嫁的远了些,但尚可以回家,未尝不可以接受,书的结尾处探春竟然真的回家探亲了,既然如此,何谈生死悲痛?远嫁的悲伤也许会有,但想到将来也是可以回娘家就大可不必如此,曲子的名字也不必起作为《分骨肉》了。 在七十回,众姐妹抓阄填柳絮词,探春写出半首《南柯子》再次印证了探春的远嫁。 再看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里大观园的姐妹在怡红院为宝玉过生日开夜宴。行酒令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抽签,抽的签上都有考语,暗寓着每个人的身世命运,这是很明显的。例如宝钗抽到的签上有一支牡丹,题曰“艳冠群芳”;黛玉抽到的签上有一只芙蓉,题曰“风露清愁”,诗云“莫怨东风当自嗟”。而探春抽到的是一只杏花,题曰“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抽到签时,众姐妹都笑道:“家里已经有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原来,探春抽的签中“瑶池仙品”、“日边”都意味着她将成为帝王之妻,可见探春是王妃无疑了。这和注中解释“得贵婿”是一致的,贾府已是公侯之家,只有嫁入比公侯更高的门中,才可以称的上是“得贵婿”,而续书中探春只是嫁给了“镇海总制”的儿子,怎么都不能说的上是“得贵婿”。 在暗示探春结局的几处,都用风筝来象征探春,例如第五回的判词中有“后面有画着两人放风筝……”第二十二回制灯谜时,探春做的灯谜的谜底又是风筝,云:“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挥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和刚才姐妹们抽的签一样,这里个人做的灯谜也暗含着各个人的未来,探春做的灯谜,和她的“清明时远嫁”是相符的,谜底风筝不过意味着探春的将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无依无靠。至于象征探春的风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第七十回中关于众人放风筝的一段向我们摆明了一切。七十回中各人放风筝的先后次序、风筝的样式、放风筝的方式都暗寓着各人的身世归宿。像宝玉放不起来的美人风筝,黛玉将风筝一放了之,而探春放的却是一只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凤凰历来都被比做是王者之妃的,这里也绝不会是闲笔。探春放风筝过程的寓意更加的明显,两只凤凰风筝在空中绞在了一起,又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在半天如钟鸣的逼近也和两个凤凰绞在拉一起,且一齐飘飘遥遥的去了。探春如果不是远嫁海外,就不会是断线的风筝,而特写凤凰风筝,正暗示探春作王妃。 探春应该是海外的王妃,且只能做海外的王妃。印证元春的判词“三春争(怎)及初春景”,探春不可能超过元春,所以不可能成为本国的王妃,因此也只能远嫁到外邦做王妃了。虽然是王妃,可她是远离故国在海外小国做了王妃。按传统的观念,这正是莫大的悲剧,探春纵有天高的本事,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也只是整个悲剧中的一曲罢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红楼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孙逊《红楼梦脂评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大观院研究资料汇编》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编 5《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6宋淇《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中国书店出版2000年版 7俞平伯《俞平伯说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8高阳《红楼梦一家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版

古代陪嫁丫头是干嘛的?与通房大丫头有区别吗?都是些可怜人!

看通房大丫头的“大”字,就知道她这个角色还是有点地位的,类似于大太监、大管家、大将军是太监们、管家们和将军们的头儿,通房大丫头,自然也是丫头们的头儿。

古代有钱有势的人家,一般会给男主人配一个通房丫头,当男主人年少时,给他提供贴身服务,比如《红楼梦》中的袭人就是贾宝玉的第一个通房丫头,我们也知道,袭人与贾宝玉行过羞羞的云雨之事,替贾宝玉完成了成人洗礼。假如后来不发生变故,袭人可以继续在贾宝玉婚后当她的通房丫头,后来也多半是会成长到妾位,这是袭人能够在贾宝玉身边落到的最佳结局。

古代陪嫁丫头属于女主人的嫁妆,是女主人从娘家带到婆家来的丫鬟,只负责伺候男女主人的饮食起居。而通房丫头除了伺候男女主人的饮食起居之外,还要在男女主人行房时在一旁侍立等候,如果男主人意犹未尽,可以在女主人的同意下和男主人行房。

陪嫁丫头成为通房丫头情况,虽然没有行成惯例,但也比较常见,《红楼梦》中,平儿就属于贾琏的通房丫头。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确切的实例,比如梁启超先生的通房丫头王桂荃。

简单来讲,陪嫁丫头的作用是:服侍自家**,做自家**的心腹,替她处理各种事宜,包括给姑爷暖床,保住自家**的权不被分走,有了孩子保住孩子的将来,保证自家**娘家的利益。陪嫁丫头,可以嫁人做正室,或者在女主人的同意下,升级为通房丫头。

通房大丫头的来源,可能是陪嫁丫头,也可能是男主人在婚前收用过的大丫头。按惯例,男主人在成婚前通常房里会有一些近身陪侍的丫头,比如说贾府就有这规矩,这些丫头的服务是全方面的。在男主人成婚前她们是地位最高的大丫头,男主人成婚后,一般会抬成通房大丫头(凤姐那样的主子不要算)。

通房丫鬟除了满足老爷性需求之外,还肩负着和睦家庭的重任。如夫人和老爷行房事的时候,通房丫鬟会时常在一边伺候,听唤使用。再者,如果遇到夫人每月不舒服的日子,通房丫鬟会挺身而出,和老爷圆房。

除了这些,通房丫鬟还需要帮助夫人打理家事,负责柴米油盐。要是碰上夫人不能生育,通房丫鬟还必须得给老爷生养孩子,好延续香火,不过即便生下孩子,一般也会被夫人抱走,当成她生的。

在家中地位排序,通房丫鬟高于陪嫁丫鬟,陪嫁丫鬟高于普通的杂役丫鬟。

说到丫鬟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名著《红楼梦》,男主贾宝玉就是一个享尽齐人之福的。在《红楼梦》里将丫鬟这个等级归为五类,第1种是嬷嬷级别,也就是当家身边的老人,专门伺候家里老祖宗。第2种是管家丫鬟。第3种是通房丫鬟。第4种是陪嫁丫鬟。第5种粗活丫鬟,干一些杂七杂八的。如此一看就知道在丫鬟等级之中最高贵的就是嬷嬷。

抛开嬷嬷这类型年纪比较大的丫鬟,第2种就是管家丫鬟。想必很多人看过唐伯虎点秋香,里面身份最高贵的丫鬟就是秋香,她就是掌管钱财的,也就是府中的采购,其实比起那些年纪大的嬷嬷,管家丫鬟的身份算得上高级,老嬷嬷只是赢在资历深。

再然后就来说通房丫鬟,想必大家在影视剧中看到过,这类型的丫鬟年轻貌美,只要少爷愿意,就相当于妾室一样。所以大户人家都会配通房丫鬟,如果说她们身份尊贵,可又不能做正妻,最后能不能做一个妾都要看少爷愿不愿意。不过她们的吃穿用度肯定是比别人好一些。

然后就是陪嫁丫鬟,是一些大户人家的**嫁进来的时候带来的。如果是签了卖身契,就相当于女方家的财产,并不用伺候别人,干的活不多,算是所有丫鬟中最吃香的。最后就是粗活丫鬟,比如端茶倒水,洗衣服做饭等等。做的都是杂活,身份也最低下,总是要看别人脸色。

祝英台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平常不读书,字不识几个,走路像男孩!一天她母亲让她在父亲面前展示弹琴,祝英台平常都是想着去玩,去爬屋顶,所以会弹琴就奇了怪了。他母亲见祝英台不会弹琴,于是又叫她背诵古诗,很明显她也不会。这是祝英台的贴身丫鬟,把答案抄在鞋底板上,由于字太小祝英台看不清,所以念起来断断续续的,底下的仆人和丫鬟听着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此时祝英台的父亲已经是气得咬牙切齿了,她见实在不行,又叫祝英台写字。哪只祝英台提笔很久,一个字也没写下来,最后勉强写了一个匹字,由于用力过猛,墨水还摔到她老爹耳朵上。他老爹当场叫停,叫祝英台不用再写了。说完她老爹气的脸都不知道绷着多紧,她老爹长叹一口气说:唉!这样的女儿叫他怎么出去见人呢!

画面一转,祝英台气得她母亲头疼,用布缠着,在房间教祝英台学大家闺秀走路,用绳子困住祝英台得腿,使她走路起来尽量像个女孩子!即使是绳子困住双脚,英台走起路来,跨步还是很大,三两步就快走出房间。

祝英台母亲见实在没办法,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杭州一家书院男扮女装过学习过一段时间,并且现在的院长妇人正是她当年的好姐妹。为了让自己女儿得到学习,变得有修养,做一个女人。

祝英台母亲征的她父亲同意,于是就送她上路了。

祝英台去书院有三辆马车和两辆牛车,留在书院的有一个男管家和贴身丫鬟。

祝英台刚到学院,摆过孔子之后,就问老师她的座位在哪里?她老师:叫她后面随便找个座位。这时便看到梁山伯坐在最后面。然后老师突然又问:祝英台来时有多少俩马车多少牛车,祝英台都说了!老师听后知道祝英台是富豪家的儿子,就把她安排在最前面的座位。就这样祝英台错过了个梁山伯的第一次认识的机会。老师又问祝英台吃的是什么?祝英台说和院长夫人吃的一样,院长夫人吃什么,她就吃什么。这是全班同学都表示很惊讶

,就连梁山伯都竖起拇指。祝英台和梁山伯认识是在书房里。祝英台是男扮女装,胸部要用纱布裹着,晚上就去图书馆偷偷解开换衣服。没想到梁山伯很穷没地方住,梁山伯偷偷住在书房,由于怕被人家发现就用棉被盖着读书。因为燃烧的是煤油灯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时不时就得掀开被子换口气。祝英台刚来不知道,只听到有人唉声叹气声,就很害怕,一步步后退结果就碰到梁山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4540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