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妇人》

读《小妇人》,第1张

最初听说小妇人,实在读大学时,读英语的简写本。英文名是《Little Woman》,总觉得它应该是和《苔丝》一样类型的故事。其实不是。

《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是名男作家,而《小妇人》的作者是美国女性作家奥尔科特。奥尔科特擅长写儿童读物,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这部《小妇人》。她终生未嫁,1888年因汞中毒去世。

《小妇人》讲述了美国内战时期,马奇家庭和家里的四姐妹平凡的故事。全书充满了说教,强调个人自律,其中浸透着个人奋斗的金玉良言。四姐妹分别是美格、艾美、乔和贝丝。

同一个家庭环境长大,四姐妹却有不同的性格。大姐美格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但也有作为女性的虚荣和欲望,会想要漂亮的衣服,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就感觉特别开心。她遵从家里的安排,嫁给了收入不好的约翰。婚后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然而随着双胞胎的出生,日子捉襟见肘。约翰不仅不能不帮忙,反倒去邻居家躲避孩子的哭闹。美格实在无法,去请教自己的母亲,母亲让她找出自己的错处,认为美格冷了约翰。经过美格的努力,两人重又回到新婚时莺莺燕燕。

如果放在学生时代,读这本书,我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书中的观点,忍让,妥协。阅世历事后,多了一份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是不太能够像美格一样包容。我会批评约翰,女性在家包揽家务,照顾孩子,而且还是两个孩子,已经很累了,怎么还要来迁就“拈花惹草”的丈夫呢?

乔作为家中的老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经历。乔思想独立,渴望成为一名职场女性。她从小自学写作,在经历了多次困难后,小有成就。邻居家的孙子劳里和乔相爱。大学毕业,他向乔求婚,遭到乔拒绝。乔成了“老姑娘”了。到了二十五岁,姑娘们便开始谈起做老姑娘了,但却暗自下定决心,绝不做老姑娘。上了三十,她们便不再提起此事,而是摸默默接受现实。后来,劳里和乔最小的妹妹艾美结婚,乔真心祝愿。

三女儿贝丝跟乔关系非常好,她喜欢乔的独立个性,也喜欢乔的自由自在,偏偏贝丝做不到乔的洒脱,因为她生病了,还是被另一个孩子给传染的,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对于贝丝的病情压根没办法,所以她最后只能默默的死去。

最后就是小妹艾美了,她在家中最崇拜的人是大姐梅格。无论与修养还是气质,在女性中都是佼佼者,不过艾美太过注重婚姻,觉得只有婚姻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谁也没想到,她最后会爱上乔的初恋劳里,并与劳里携手步入婚姻。

阅读《小妇人》,感受女性如何处理学习,生活和婚姻方面的问题。可以作为借鉴蓝本,但也要慎重择取态度,毕竟它其上上个世纪的产物了。

我比较喜欢先看书再去看**,书可以满足我对人物的一切幻想,**展现出来的活生生的人物又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文字应有的归宿。

看过她们才明白,原来在平凡的世界里,时不时也会发生着童话里的美好,给人以无尽的安慰。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一种朴实简单却有高贵的情感和品质,跨越百年观念变化的考验成为经典,让每一代在成长中迷失的人重新思考和寻找新的定位。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美国内战时期,却反映着21世纪的精神内核,从家庭教育到爱情观、婚姻观,折射出女性对爱与自由的追求。

有一间老房子,虽说地毯已经褪色,家具也很简陋,但墙上挂着一两幅漂亮的画,壁橱里塞满了书,窗前是盛放的菊花和圣诞蔷薇,屋里是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息。

这栋老房子里记录着四个女孩的十岁、二十岁、三十岁……

四个女孩儿们性格截然不同,但也有一些和我们大多数人相似的地方,既会有世俗的欲望,偶尔也因为它犯错,同时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才让人觉得更加真实。

虽然性格迥异,却都是我们想要追逐的样子。

梅格

梅格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也比妹妹们更成熟,温和虔诚,和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一样,有点爱慕虚荣喜欢追求漂亮浮夸的东西,对未来充满完美的幻想。

“要是能穿镶花边的衣服,我就满足了”

“要是能戴有蝴蝶结的帽子就好了”

“要是能去安妮莫法特家就好了”

但人都是这样,得到的越多,想要的越多。

她心心念念的生活是每天吃山珍海味,坐着豪华马车,穿着漂亮衣服去参加舞会,相信每个女孩都会有这么一段幻想的年纪,

而梅格的转变恰恰是在一个能够满足她一切幻想的舞会上。

对于梅格这样的女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会紧张会不安,害怕没有光芒,又害怕太锋芒,更害怕自己被冷落,

情不自禁的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很有优越性,就很开心,当发现自己很微不足道的时候难免又会失落。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心理过程,每个人都想知足常乐,能做到的又少之又少,因为欲望像个黑洞一样,看到的光鲜越多,越会苦恼,越会自卑。

梅格终于如愿以偿的参加了安妮莫法特家举办的舞会,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在一群富家**面前还是显得黯然失色,其他人夸赞她时,即使知道他们的一番好意,也免不了自怨自艾。

当那些姑娘们用自己浮夸的饰品把每个打扮成精致的洋娃娃时,确实很美,不过这种美不属于她,

甚至有那么一会儿,自己都觉得像《伊索寓言》里的乌鸦,尽情享受借来的孔雀羽毛,连劳里都说他看不惯矫情的。

喜欢美好的事物无可厚非,但当其中夹杂了其他的一些东西时,就不再那么纯粹。

梅格在舞会上明白了这一点,“浮华”给不了她想要的快乐和幸福,妈妈告诉她,喜欢这些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不要因为喜欢去昏了头,去做些傻事。

我热爱自由,不想那么仓促的放弃它

乔像个“假小子”,喜欢骑马,双手插兜吹口哨,晒得黝黑,喜欢跑步、骑马,读各种各样的书。

她脾气火爆,性格直爽,因而生活总是跌宕起伏,悲喜参半。

乔读过很多书,心里装着很多故事,她最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成为的人,

她自信善良,相信人在世界上应该去创造些价值,并且也一直这么做。

在她觉得对面的小伙子没有朋友,活得一点乐趣也没有的时候,会把劳伦斯家的男孩劳里带到了这四个小妇人的世界;

在她乱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告诉她“不可含怒到日落”,会向自己的“小书”求助;

当然也在她口无遮拦的时候失去了和卡罗尔表姑去欧洲的机会;

在她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的时候让艾米掉进了冰窟窿差点丧命。

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她拒绝劳里的表白,这就是乔,她向往自由,不想被婚姻羁绊,坚定的认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结婚。

然而当看到姐姐妹妹都拥有了幸福的婚姻生活,乔开始怀疑自己,往日的坚定并没有带来任何的快乐,反而一直在失去,当贝丝和劳里在一起的时候,乔内心更是孤单,

她想如果劳里这个时候表白,说不定自己会答应,但这不是因为爱,而是和那个时候相比,自己更在乎被别人爱。

我们都是在世俗中挣扎的普通人,希望在复杂的世界里,都可找到让自己任性活着的方式,虽然有时候会痛苦会迷茫,但我想那也是值得的吧。

贝丝

她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每天都会帮汉娜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只想讨人喜欢,不求回报,总是能安静的度过漫漫长日,既不会孤单,也不会偷懒。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像贝丝一样的人,容易害羞,性格腼腆,总是坐在角落里,有人需要的时候才出现,心甘情愿的为别人活。没人留意她们做出的牺牲,知道家中的小蟋蟀停止唱歌,温暖的阳光消失不见,只留下一片寂静和空虚。

她在暗示我们小贝丝的归宿,人生起点和终点我们似乎都决定不了,只能静静的享受着这个过程。

在短暂的旅途中,贝丝也有自己热爱和向往的东西,她喜欢弹琴,热爱音乐。

劳伦斯家为贝丝的小爱好敞开大门,为了照顾害羞的贝丝,他们在贝丝弹琴的时候从来不在客厅出入,乐谱架上的练习曲和新歌是专门为她准备的,劳伦斯先生会把书房门打开悄悄的听着曲子,劳里默默守在门厅,提醒仆人不要靠近……

为了表示感谢,贝丝亲手为劳伦斯先生做了双拖鞋,绣上庄重又活泼的三色堇图样,

劳伦斯先生又借此把钢琴送给了贝丝,既不会让清贫的马奇家觉得不好意思,也让贝丝接受的顺其自然。

这样的一来一往之间,劳伦斯先生像找回了自己的小孙女,贝丝也像一生下来就认识这位老人。

因为爱意会驱散恐惧,感激会战胜矜持。

艾米

家里最小的孩子总是能享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关注,她小小的虚荣和自私渐渐滋长。

乔去剧院看童话剧没有带上她,她一怒之下烧了乔最爱的小书,那是乔呕心沥血,改了又改,希望可以发表的六篇童话故事,也是她文学萌芽的种子。

艾米当然知道小书对于乔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犯了很大的错,不过人总是要在成长的路上慢慢变好。

艾米的成长在和卡罗尔表姑一起去欧洲的旅程中:

这就是旅行最大的意义吧,在不一样的自然与人文中慢慢修正自己的偏见和主观,向外观察,向内反省。

在伦敦的皮卡迪利大街上,坐在巴斯酒店的窗前,写写画画;

在爱尔兰的海岸,绿意盎然,阳光普照,点缀着棕色的小屋,海湾里停满了小船,岸边风景如画,头顶上红霞满天;

参观汉普顿宫和肯辛顿博物馆,看到了拉斐尔的画稿,还有其他伟大画家的杰作;

沿莱茵河逆流而上,只是坐在那儿,就能尽情享受每一秒钟的美好——波光粼粼的河水,多条小船组成的浮桥,对岸矗立着宏伟的古堡,地上洒满银色的月光,再加上动人的音乐,就算铁石心肠都会被此刻的美景融化。

艾米在旅途中遇到了弗雷德,一个她并不是很喜欢也不讨厌但有能力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艾米不愿意过穷日子,弗雷德可以满足她的愿望,所以如果弗雷德向她求婚,艾米会答应的。

因为除了没那么喜欢,其他一切都很完美,这是刚到欧洲时艾米的想法。

从小到大,艾米想要的东西也很少有失败过,她有绘画天分,朋友们都叫她“小拉斐尔”,又很会社交,所有人都喜欢她,骄傲又自负,而罗马打消了她的自负,

她看到了世界很大,而自己很小,看过了很多杰作以后,发现绘画的天分只不过是在别人的夸赞中自己赋予自己的。

她拒绝了弗雷德,因为罗马的经历让她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渴望,这是金钱和地位无法满足的……

在这本书中从每一个人物角色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无论十岁、二十岁、三十岁,还是迟暮之年,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灵魂和心灵。

后来,梅格嫁给了劳里的家庭教师约翰,乔遇到了巴顿先生,艾米和劳里结了婚,贝丝在另一个时空守护者姐姐妹妹们。

说实话,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这样的结局,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塑造不出这么完美的故事,同时它又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乌托邦,赋予我们追逐美好的力量。

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平衡了两种结局之后最终的选择,比较符合大众的期待,

而乔就是作者的原型,在和小妇人们平衡的时空里,她没有等到巴顿先生,选择了一生未婚。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她们一样活得有想法、有灵魂,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小妇人》四个女孩结局:梅格和约翰结婚,两人生下一对双胞胎;乔不光成为作家,还开办了学校。家庭教师巴尔答应放弃原本的工作,留在学校帮助乔,他们走到一起;艾米嫁给劳里,和劳里一起回到家乡;贝恩死于疾病。

故事梗概

马奇一家有四个姐妹,生活清贫、简单而又温馨。四组妹性格迥异;老大梅格漂亮端庄,有些爱慕虚荣;老二乔自由独立,渴望成为作家,老三贝丝善良羞涩,热爱音乐,老四埃米聪慧活泼,爱好艺术,希望成为一名上流社会的“淑女”。

梅格生性浪漫,可以只要爱情,不要面包。乔思想独立,渴望成为一名职场女性。贝恩善良文弱,是一个悲情角色。艾米活力四射,是一名天生的艺术家。她们的命运早就被她们的性格决定。

邻居家的孙子劳里和乔相爱。大学毕业,他向乔求婚,遭到乔拒绝。两人分手后,乔去了美国纽约,认识了家庭教师巴尔,乔去了法国巴黎,意外遇见乔最小的妹妹艾米,两段新的爱情故事展开。

邻居家的孙子劳里和乔相爱。大学毕业,他向乔求婚,遭到乔拒绝。两人分手后,乔去了美国纽约,认识了家庭教师巴尔,乔去了法国巴黎,意外遇见乔最小的妹妹艾米,两段新的爱情故事展开。

另一边,梅格讨厌上流社会的虚伪,只想要一份真挚的感情。命运之神很眷顾她,让她遇见了约翰。在清贫的生活中,他们相濡以沫,过得十分幸福。乔的前男友牢里放下过去,和乔的妹妹艾米结了婚。

作者简介

《小妇人》是由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8年。

《小妇人》是一本以女性角色为主,强调女权意识的半自传体小说。文中注重表现女性意识,宣扬美好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551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