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子公主号游轮
10部真人动画**,排名不分先后,10部即可我不能面面俱到,篇幅有限,不妨再去看看。
1、《帕丁顿熊》
豆瓣评分:78
推荐理由:很接地气,很搞笑。
剧情简介:在神秘的秘鲁,住着一只非常稀有的果酱熊,它拥有极高的智商和语言能力。果酱熊夫妇左和露西与来自伦敦的探险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学会了压制果酱的技术。今天,一场灾难摧毁了果酱熊和平幸福的生活。露西阿姨把她淘气的侄子送上了去伦敦的游轮,并告诉他在那个友好的国家开始新的生活。来自万里的流浪熊迷迷糊糊来到帕丁顿火车站,但当代人的冷漠让他感到失落。幸运的是,这只熊遇到了布朗一家,并得到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帕丁顿(由本卫肖配音)。善良的女主人玛丽(莎莉霍金斯饰)渴望帮助帕丁顿找到一个住的地方,而男主人亨利(休博内威利饰)总是想方设法摆脱这个突如其来的麻烦。
2、《鼠来宝》
豆瓣评分:75
推荐理由:剧情自然,小幽默恰到好处。
剧情简介:大卫塞维利亚(杰森李饰)是一名失意的歌曲作者。他没日没夜地努力工作,但他的作品并不被唱片公司老板欣赏。一天,大卫在家大发雷霆,三只大山里的花栗鼠艾尔文(贾斯汀龙配音)、西蒙(马修格雷古柏勒配音)和西尔多(杰西麦卡尼配音)闯进了大卫的生活。大卫惊讶地发现,这三个调皮的小家伙不仅会说话,而且唱歌也很和谐。于是他和小家伙们约定,他们可以住在家里,但必须唱大卫创作的歌曲,有趣的故事就此开始
3、《泰迪熊》
豆瓣评分:71
推荐理由:便宜又可爱的小家伙。
剧情简介:孤独的约翰小时候许了一个愿,希望他的玩具泰迪熊能复活,成为他真正的朋友。奇迹发生了,泰迪(塞斯麦克法兰配音)复活了,并和约翰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最大的约翰(马克沃尔伯格)无事可做。他整天和泰迪一起抽烟喝酒抽大麻,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直到他遇到了美丽的劳里(米拉库妮丝饰),决定改变自己。然而,泰迪没有我不喜欢约翰他的新女友劳里。她总是给劳里制造麻烦,甚至破坏约翰和劳里的关系。约翰是如何处理与他相处多年的老朋友和刚被俘虏的女友之间的关系的?他能找到平衡点吗?
4、《精灵鼠小弟》
豆瓣评分:77
推荐理由:童年回忆,一个很酷很可爱的家庭。
剧情简介:九岁的乔治迎来了一个弟弟斯图尔特,一只——的老鼠。这是父母从孤儿院带回来的可爱小精灵。他会说话,很聪明,希望有自己的家。然而,乔治没有我不喜欢斯图尔特,也没有我不想和他在一起。斯图亚特对此很担心。更糟糕的是,它成了肥猫眼中的美味,在众人的注视下过着冒险的生活。乔治参加了一次航模比赛,但他一路上都遭遇了挫折。首先,他的父亲没能帮他制作模型。最后做模型的时候,遥控器在比赛当天被别人踩坏了。每次乔治遇到麻烦,都是斯图亚特在她机敏勇敢的帮助下,琼乔治顺利地通过了考验。斯图尔特的努力终于被小乔治接受了,小老鼠在乔治这是我们的家。
5、《加菲猫》
豆瓣评分:77
推荐理由:一只让人又恨又爱的又懒又胖的小猫。
剧情简介:加菲猫从小就沉浸在高热量的食物中,睡觉,捉弄笨狗,被主人乔恩阿布(布瑞金梅耶饰)宠爱。加菲猫认为这就是完美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乔恩带着加菲猫去了宠物医院,他被一位美丽的兽医委托收养了欧弟,而加菲猫的生活完全改变了。欧弟s的到来意味着分享食物和阿布它喜欢加菲猫。让加菲尔德嫉妒的是阿布带欧弟而不是他去和一个漂亮的兽医约会。加菲尔德不能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欧弟赶出家门。一天晚上,加菲尔德把欧弟锁在门外。他只想惩罚欧弟,但是欧弟迷路了。阿布徒劳地寻找欧弟。通过调查,加菲得知欧弟被残忍的训狗师抓住了。加菲尔德决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独自去营救欧弟。
6、《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豆瓣评分:78
推荐理由:奇幻的色彩和异想天开的艺术想象力。
剧情简介: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图恩城卡通人物生活的地方。卡通明星兔子罗杰(由查尔斯弗莱舍配音)怀疑他的妻子杰西卡(由凯瑟琳特纳配音)有外遇。拍戏的时候经常会分心,还会被搭档多尔哈曼嘲讽。卡通公司的老板马龙雇佣了一名私家侦探埃迪(鲍勃霍斯金斯配音)去了解情况,并给杰西卡拍了一张照片这样罗杰就可以下定决心断绝爱情,专心做漫画系列。因为埃迪的弟弟泰迪被卡通人物图恩城不久前,他急于尽快追到凶手,为此事做出了慷慨的承诺。随着调查的深入,事情并不像埃迪想的那么简单,又有了通奸行为。如果你犯了这件事,你可以不要轻易放弃。埃迪能找到案件背后的真相吗
7、《奇幻森林》
豆瓣评分:78
推荐理由:出色的CG特效。
剧情简介: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住着一个人类小孩,毛克力(尼尔塞西饰)。不知什么原因,他很小就成了孤儿。黑豹巴什拉(由本金斯利配音)首先发现了他,并将毛克利托付给狼族的首领阿克拉。从此,毛克礼就像一只狼一样在森林里长大,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学习狩猎和生存技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接受毛克力的存在,尤其是曾经被人类伤害过的老虎雪莉可汗(伊德里斯艾尔巴配音),甚至视这个男孩为肉中刺。谢里汗威胁到了狼群,狼群不得不考虑群体的命运。毛克礼没有我不想让他的家人难堪。他选择离开狼群,而唯一陪伴他的巴什拉想要带这个男孩回到人类世界。即便如此,谢利汗也绝不会放弃,他没完没了地追求这个男孩
8、《美女与野兽》
豆瓣评分:71
推荐理由:画面超级好看,服装设计非常棒。
剧情简介:贝尔(艾玛沃森饰)与镇上其他女孩不同。她是一个爱读书,爱幻想的女孩。强大、英俊、强壮的加斯顿(卢克埃文斯饰)发誓要娶贝儿为妻,但贝儿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自私和虚伪,拒绝了。一天,贝尔他的父亲莫里斯(凯文克莱恩饰)迷了路,跌跌撞撞地来到一座废弃的城堡,那里住着一只半人半兽的野兽(丹史蒂文斯饰)。因为他偷了城堡里种植的玫瑰,莫里斯被野兽囚禁了。得知消息的贝儿赶到城堡,要求与父亲交换。就这样,贝儿开始和野兽生活在一起。在会说话的茶壶妻子(艾玛汤姆森饰)、烛台鲁米娅(伊万麦克格雷格饰)和时钟格什温(伊万麦克莱恩饰)的关心和帮助下,贝尔逐渐发现这只野兽丑陋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善良温柔的心。其实野兽的真实身份是一个被女巫诅咒的王子,而贝儿是最后也是唯一有希望解除诅咒的人。
9、《爱丽丝梦游仙境》
豆瓣评分:74
推荐理由:画面效果绚丽,场景梦幻华丽。
剧情简介:爱丽丝(米娅华希科沃斯卡饰)一直被同一个噩梦困扰,直到她20岁时参加了一个派对。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无聊的聚会,但我没有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求婚仪式。面对娇生惯养的儿子哈米什的突然求婚,毫无准备的爱丽丝着实吓了一跳。爱丽丝被一只穿着马甲的兔子吸引住了。在追赶的过程中,爱丽丝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树洞,来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下世界像仙境一样。此时,生活在地下世界的善良人们似乎在期待她的到来,但她却认为这是一场梦,只想快点醒来,回到现实世界。然而,在认识了疯帽子(约翰尼德普饰)之后,爱丽丝意识到地下世界处于红心皇后(海伦娜伯翰卡特饰)的血腥统治之下。根据帝国日历的预言,只有她能帮助白皇后(安妮海瑟薇)打败红心皇后,让地下世界恢复和谐与和平
10、《大侦探皮卡丘》
豆瓣评分:64
推荐理由:别的随便。一次纯粹的梦幻之旅。那够了。
剧情简介:讲述了蒂姆古德曼(贾斯汀史密斯饰)来到莱姆寻找失踪父亲的故事。他偶然遇见了他的父亲他惊讶地发现,他是唯一能理解皮卡丘的人。他们决定组成一个团队,开始揭开真相的激动人心的冒险。在调查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神奇宝贝,并意外发现了一个足以毁灭整个神奇宝贝宇宙的惊天阴谋。
2公主号轮船
上世纪80年代,公主邮轮率先推出价格实惠的私人阳台。以前,只有昂贵的邮轮套房才会配备豪华的阳台设施。90年代中期,公主邮轮率先提出让客人自主选择邮轮体验的概念,并在船上推出各种方便灵活的设施、娱乐活动和餐饮服务,打造个性化的海上假期。也是首家推出24小时餐饮服务,首家全天候餐饮餐厅。2001年,公主邮轮进一步改革了用餐选择,允许客人选择自己用餐的主要餐厅。客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时选择传统的楼梯用餐或坐在餐桌前品尝美食。
公主邮轮这些年来做出的其他创新举措还包括设立第一个离岸婚礼教堂,为新人举办现代时尚的离岸婚礼;时代广场风格的明星影院,在泳池边的屏幕上放映**;以及只对成年人开放的寺庙成人休息区,这个安静的绿洲很受前来放松的客人欢迎。
3游轮公主号
史圣公主号邮轮从上海到日本福冈、长崎五晚四天的阳台房大概是每人2500到3000元左右。你可以在船上吃喝玩乐,不花一分钱。想吃点比较有特色的,喝点小酒,赌点小钱,就得花点钱。每天必须付135美元的小费。
4帝王公主号邮轮资料
表示应该只有一个,因为他还没有我还没有成为公主
010年至1010年,嘉年华全球邮轮航运集团成立。
1972年,迈阿密企业家泰德;Aresen买了一艘加拿大船,命名为MartyGlass,从而组建了嘉年华全球邮轮航运公司,开始远洋邮轮运营。嘉年华及其竞争对手——维京、公主、加勒比皇家等邮轮公司不断推出新的套餐邮轮服务。90年代,吨位更大、技术更先进的新型邮轮投入使用。
5皇家加勒比公主号游轮
公主邮轮不提供任何免费生活用品。一步到位自费。
6公主号邮轮游
两个王子先去对岸,然后让一个王子坐船回来,然后让国王和王子坐船,然后国王和王后坐船,王后和其中一个公主坐船,公主坐船,两个公主一起过去,让另一个公主过来,管家和公主坐船,管家坐船回来。最后,管家和狗一起走过,成功地过了河。
7公主王子号游船
你好,天津公主邮轮线日韩2200-4900不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时间选择在芒果网购买!
:8公主号豪华游轮
1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特点。告别就是告别。不列颠尼亚号最初是英国皇家游轮的名字。表面上看,是告别搭载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总督回国的英国皇家邮轮不列颠尼亚号。事实上,它意味着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已经结束,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背景: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也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有很多这样的报道,但唯一一份反映英国撤军的报道相对完整。这是一个很好的记录最后的历史时刻,当英国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乘坐“大不列颠”号游轮离开香港。这篇文章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1997年新华社优秀稿件。
3结构:
第一部分(1):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是英国国旗降落,载着王子和总督的邮轮离港。相当于引言部分。
第二部分(211)重点讲述英国从香港撤军当天的四个场景及相关背景资料。这也是文章的主体。
4内容:
这篇文章开门见山,然后叙述了在英国的告别仪式。场景一:下午4:30,州长向州长告别的办公室,并降下总督的旗帜。场景二:下午6点15分,英国统治告别仪式举行,英国国旗降下。场景三:中英港交接仪式在午夜举行,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场景四:七月一日,王子与总督登船离港。
5主题:
这篇专题新闻聚焦了英国从香港撤军当天的几个典型场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在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的巨大喜悦。
6特点:
适当利用一些背景信息,增加文章的容量;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寻味。
1759年1月6日,26岁的华盛顿与27岁的寡妇玛莎·丹德里奇在女方的家中——位于威廉斯堡西北部的帕门基河上的怀特庄园——结婚[7]
。当时的玛莎已有两个孩子。1731年6月21日,玛莎生于弗吉尼亚州的新肯特县,是种植园主约翰·丹德里奇和弗朗西丝·琼斯·丹德里奇的女儿。玛莎是一
个身材矮小、面容可人的女性,虽然称不上具有聪慧的头脑,但是务实、脚踏实地。18岁的时候,她与丹尼尔·帕克·卡斯蒂斯——一位拥有17000英亩土地
的知名种植园主——结婚,生育了四个子女,两个夭折。1757年,她的丈夫去世时没有留下遗嘱,因此,玛莎成为弗吉尼亚州最为富有的理想的结婚对象。华盛
顿与玛莎和她的丈夫以前可能相识。1758年3月,他两次造访了怀特庄园。当他第二次离开的时候,可能已经与玛莎订婚,至少她已经答应考虑他的求婚。他们
的婚礼极为隆重,新郎身穿缀有红色镶边和金质带扣的蓝、银双色礼服。牧师彼得·莫索姆宣布两人结为夫妇,二人在怀特庄园度过了几周的蜜月时间之后,在华盛
顿的弗农山庄开始生活。他们的婚姻比较稳定,没有受到不忠或者双方个性不合的困扰。美国独立革命期间,玛莎到丈夫的战地指挥部看望丈夫,吃了不少的苦头。
作为第一夫人,玛莎在纽约和费城(1800年约翰·亚当斯执政时,首都迁往华盛顿)主持了许多国家事务的社交活动。1783年,独立战争结
束,华盛顿夫妇回到了弗农山庄。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赶赴当时的临时首都纽约。玛莎也不得不再次别离家乡。生性纯朴的玛莎不喜欢
都市的新生活,然而,她也无可奈何地梳起了复杂的发式,更换新款的服装,宴请宾客。玛莎无法回避社交活动,但她从不参政,她依然生活简朴、举止含蓄,保持
一个受人爱戴的“国母”形象。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去世后,玛莎心情抑郁,于1802年5月22日去世。
1982年:父母臂弯里的小婴儿
凯特在1982年1月9日出生于英国伯克郡。左边是飞行员爸爸抱着她,右边是乘务员妈妈抱着她。
1985年:快乐的童年
在家庭度假中,凯特正努力向上攀登。
1986年:海外生活
1984年5月到1986年9月,爸爸妈妈在约旦的英国航空公司工作,她和妹妹在约旦的一间英语托儿所上学。
1987年:回到英国
在她5岁时,举家搬回英国。
1990年:加入俱乐部
1990年,凯特和妹妹皮帕加入当地的布朗尼俱乐部,进行田野调查、做运动、做针线活。还获得了勋章。布朗尼俱乐部负责人说,她们当时就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孩儿。
1986-1995年:预科学校
凯特参加了曲棍球队。
1995-2000:寄宿学校
凯特在全女孩儿的寄宿高中就读,在那里,她说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
2001:遇见威廉王子
凯特在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学习艺术史,这里,她遇见了威廉王子。他们住在同一个住宅楼,两人成为朋友,经常分享早餐,一起去上课,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了,因为那时凯特有男朋友。但在2002年3月,在一场慈善时装秀,当凯特穿着黑色薄纱和抹胸出场时,威廉开始追求她,接下来的,大家都知道了,书写了王室的历史。
2005年:毕业
2002年底,凯特的前男友毕业,他们也就分手了。2003年,凯特和威廉秘密地正式成为一对情侣。为了保护大家免于受到新闻界的伤害,二者从没有在公众场合表现出爱情,没有在正式的餐会上坐在一起。2005年,威廉和凯特毕业。
2006年:正式出席场合
毕业后,凯特去伦敦工作,担任服装品牌的买手。2006年12月15日,威廉从军校毕业,凯特在看台上观看,宣布正式加入王室,逐渐被众人接受。后来,她离开服装品牌学习摄影。
2007年:做她自己
太阳报报道说威廉和凯特分手了4个月。凯特开始过自己的生活。但到2007年6月,凯特和威廉和解了。威廉后来说:“我们都很年轻,很想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长大了,也需要空间,也需要努力地寻求更好的发展”。
2008年:保持独立
凯特说:“当时我不是很高兴,但实际上让我变得更强大。”即使后来和威廉复合了,她也仍然保持独立,在9月18号的慈善活动上凯特轮滑。
2009年:等待
为了躲避狗仔队,威廉在球赛结束后和凯特分开走。
2010年:求婚成功
肯尼亚旅行时,威廉向凯特求婚,给凯特戴上了母亲戴安娜王妃的蓝宝石戒指。
2011年:皇家婚礼
凯特和威廉4月29日在大教堂上举行结婚典礼。凯特身穿亚历山大麦奎恩的定制礼服。
2012年:家庭主妇怀孕
新婚夫妇高兴的定居在威廉工作基地的附近,家里还养了一只小狗,在12月6日,凯特和威廉公布了怀孕的消息。
2013年:成为母亲
凯特于2013年7月23日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生下乔治王子,第二天以灿烂的笑容和骄傲的神情面对公众,并向世界介绍了新的王室继承人。
2014年:首次家庭之旅
凯特带着乔治用了三个星期访问了澳大利亚、新西兰。9月份,他们宣布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
2015年:夏洛特公主出生
5月2日,凯特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生下夏洛特公主。
2016年:感恩庆祝
4个人的圣诞节,凯特更加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无疑,《宠儿》具备了极高的娱乐性,但它依旧是十分“兰斯莫斯”的。**将时光倒流至18世纪的英国,故事取自公爵夫人莎拉·丘吉尔和安妮女王之间的真实事件。奇特的是,跟大多数正统英国宫廷剧不同,上流社会的原始礼仪和政治法则沦为边缘,**代之以权力体系结构下清奇荒唐的三角恋之怪谈。荒谬,是兰斯莫斯构建人物生存体系的第一考量。萨特在《恶心》中写道:“存在已经够多了。”兰斯莫斯运用大量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以及低角度仰拍来营造怪诞,疏离的气氛,借此在半封闭状态内创造无止境的扭曲空间,说穿了,就是企图通过过剩的“存在”来揭穿“活着”的徒劳无功。艾比盖尔的不断摔倒,安妮女王情绪上的持续暴动,宫廷内的变态游戏,无不在诉说着“存在”的荒唐和百无聊赖。
兰斯莫斯上一次的《圣鹿之死》更是直接将存在之荒唐的主旨发展到极致,以至于被安上了“架空故事”的帽子。《圣鹿之死》中史蒂文一家接二连三陷入怪病,而破解方式是杀死其中一人。这样的设定面临逻辑上的断层,但终究契合兰斯莫斯的“存在观”,存在本身就是缺乏逻辑的,它是分裂的系统,独立于“本我”之外,游离于世间。恰恰,《宠儿》中散发的孤独感便是以“存在”和“本我”两大系统的分割为注脚,即便它在表达二者的不可协调性上稍显温:孤独成为抽象的概念,依附在“本我”上,无法通过“存在”的存在消弭。存在本身不受意志控制,它处于日渐消逝的变动状态,连接现在和过去;本我静止,被置于架空状态,在与存在动荡的交锋中时常遭空虚侵袭,只因难以掌握世间所有的表象(存在),后者来过,又走了。我认为这是兰斯莫斯**的基石。
**围绕安妮女王、马尔博公爵夫人、艾比盖尔三人构成的封闭权斗团体,表面是在说三角奇情,实际上不仅是在暗讽生存状态的脆弱,也是在颂扬它的荒谬。安妮女王手握大权,奈何却难逃弱点:对莎拉的依赖。她对莎拉的爱轰烈而极端,甚至不惜以“权力的转移”去换取对莎拉的控制。但这样的人往往痛苦,因为爱的不自由,莎拉对安妮女王的爱也极其不可靠。权力成了爱的换算条件,即使女王任性折腾,但本质上,与萨特的“这样的自由有点像死亡”不谋而合,爱得再壮烈,个体的生存依旧被臃肿,衰败,离别等羁绊着。当太多人习惯性用“爱”敷衍地为生存指出所谓的“出路”时,兰斯莫斯高举存在主义的大旗,让个体回到存在本身,指出面对困兽之斗式的生存状态,寻找救赎本身就是徒劳的。他乐此不疲地赋予没有意义的动作及语言崭新的意义,把个人意志强加给虚妄的存在,以此探索出与众不同的生存之道。
运用自我意志的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反抗”,显然兰斯莫斯是继承了卡缪的思想。当艾比盖尔出现,加剧了生存的失衡感和厚重感,也让这场对抗孤独和虚妄的战役愈发激烈。这个狠角色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悲惨的命运,直到那场和莎拉的射枪对抗中,艾比盖尔通过精准的爆射宣示了主权后,我们才嗅出了艾比盖尔的心狠手辣。这样的恶毒,被兰斯莫斯赋予了反抗的意味:一个企图冲破自身悲剧的女子本身就带有生命的韧度。艾比盖尔接近安妮并以此上位,而安妮却误以为遇到真情,并拿着这份荣耀去向莎拉示威。当被放逐的莎拉站在窗前,看到的是崩溃的几十年岁月;另外一边,兔子,艾比盖尔,安妮公主的影像不断交叠,以惊悚的浸入感,暗示存在即悲剧这一终极命题,艾比盖尔看似一幅胜利者的姿态,诡计得逞的不速之客,但实则永远落入安妮女王的畸形爱欲中不得翻身;安妮呢,这个可怜又可悲的女王,最终得到的只是一堆幸福的泡沫。
所有镜头完美匹配了加缪的“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意识到无法通过行为去改变人生时,正是“自我”沦为生命“局外人”的时刻。
这样的无力感,透过《宠儿》中另一特殊的设计得到强化。在兰斯莫斯此前的作品中,人物几乎都是以一种“默尔索”式的状态冷漠生活着,生活在墙内,被动接受墙外的奇遇。而《宠儿》中的人物并非以“活着”的消极姿态去对抗存在,而是采用作为形式去追求权力和爱,他们不像《龙虾》中的大卫,《狗牙》里的小女儿,被迫置身于扭曲的生存体系,相反,这三人都是生存体系的缔造者。进一步说,这三人以自我的力量制造了存在的假象。米兰·昆德拉曾将幸福定义为对重复的渴望。重复便是存在之假象,跟莎拉一同经历的岁月,给了安妮女王错误幻觉,以为那就是真正的幸福,最终在“爱”之旅途上的长途跋涉加速了幸福的崩盘。
插一句:要说伯爵夫人是否真的爱过安妮,我在某种程度上是倾向于有的。几十年的相伴,习惯成为爱是人性之所趋,为了安妮好,伯爵夫人也会阻止她进食甜品(而艾比盖尔基本都是在放纵安妮)。当然这种爱与恋爱的火花无关,而且本质上她对安妮的“爱”与安妮对她的爱”是错位的。前一种爱更倾向于权力欲望获得满足、饱和下施舍的关怀。安妮的确令人同情,甚至你会为她感到心碎,因为从某种角度看,她是最纯粹的,只有她是在爱的废墟里艰难前行,她根本不care权力,权力是途径,而非终点。
所以存在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探讨是兰斯莫斯嗤之以鼻的。对他来说,开放性才是个体存在的真相。与其寻找,不如在一片混沌中去给予生命意义,爱也好,悲伤也好,或者与情绪无关,存在不过是一团漂浮的物质。重点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是否可以“是什么”。兰斯莫斯的精妙正在于:我们都需要正视存在的肤浅。
兰斯莫斯用一个伤感的的结尾,为两个小时关于存在的荒荒唐游戏做了个了断。在这场爱情和权力的拉力赛里,the favourite(宠儿)如同咒语,没有人能够如愿。
英国女王
女王概况
(一)
不知你是否知道,在今日的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在位国王之中,有三个是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亚特里克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她们都不是本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 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的骑士时代,皇帝、国王这些名词从来都只是男人的专利,只有东罗马帝国出了几个影响不大的女皇帝。但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统计一下,英国6位,俄国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现在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不过有些女帝王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继承”王位,而只能说是“夺取”王位,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等。) 三十来个,在欧洲庞大的帝王群体中只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但她们不但将欧洲历史谱写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实实在在在史书上留下了足以流芳后世的业绩。总的说来,欧洲女王的表现还算不错。其中丹麦的玛格丽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一世(1474~1504年在位)、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1740~1780在位)分别被本国的史学界认为是本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其他女王基本上处于中上或中下的位置,而甚少有荒*无道祸国殃民之辈,唯一一个被推翻的女王是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二世(1831~1868年在位),但使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是她的祖父和父亲,她本人要负的责任其实也不多。 她们走上女王宝座的路径不外乎两种:从公主到女王和从王后到女王。身为王后,在国王丈夫死后,继承人尚年幼或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便自己走上权利舞台的中心,进而即位称尊的情况,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司空见惯,在欧洲则以俄国的两个叶卡捷琳娜为典型代表。但更加有欧洲特色的是从公主到女王的情况,欧洲历史上的女王大多属于这一类。 在即位之后,基本上男性国王能承担的事务,她们也能承担,但亲自带兵打仗除外,不过,17世纪之后,国王亲自带兵打仗的情况已越来越少见,因此也不见得是严重的问题。女王结婚之后与丈夫之间权力如何分配也是一个问题。有不少女王,结婚后就将主要王权交给丈夫,甚至把王位也让出,如瑞典女王埃里奥诺拉,也有的女王结婚后能将丈夫和整个江山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如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更有甚者,有的女王选择了终身不婚,以保证自己的权力不旁落,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
(二)
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首先涉及的问题是,女性对父母的财产和地位的继承权问题。古代法兰克蛮族国家的《萨利安法典》曾规定妇女没有继承权,但《圣经·民数计》中则说道:“一个人时候应该由女儿继承。”(意为无子嗣的时候)。欧洲各国历史上的情况不大相同,但大体上是女性有继承权,但要排在相应的男性后面(这与亚洲国家女性根本没有继承权,一出嫁就完全成了别人的还是不同的)。 欧洲各国情况的不同,表现在欧洲的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不同。欧洲中心传统色彩较浓厚的地区,如法国、德国等,女性继承王位一直是被禁止的,如法国国王腓力五世就曾组织学者会议,搬出《萨利安法典》,确认女性没有王位继承权,即使在国王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王位也只能由国王的其他男性亲属继承。但在“边缘地区”,如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女性则在名义上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在东欧,除了波兰和匈牙利在14世纪的一例特殊情况,在其他时代,女性都不得继承王位。而俄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在18世纪这个“女皇世纪”,接连有四个女沙皇产生,但在其他世纪,女性继承皇位则通常是被禁止的。 但一个女王的出现,总是会带来一系列复杂和棘手问题,因此即使在那些女性名义上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国家,一个女王的产生仍然会面对种种阻力,这也是欧洲历史上女王只是很少数的缘故。但当一个国王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的情况出现时,他通常又会谋求将王位传给他的女儿而不是其他男性旁系亲属,这就使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成为一个“模糊问题”,不同的国家、家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打算,而欧洲各国王室之间都有错综复杂的婚姻血缘关系,对同一个王位,常常有多个国家的王室成员可以提出自己有继承权的依据,这就是欧洲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为何会引起那么多的纷争甚至战争的原因了。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无嗣而亡。他的堂兄,瓦卢瓦公爵腓力继位为王,是为腓力六世。但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继承人,原因是,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也即法国前国王、查理四世之父腓力四世的外孙,而除了他,腓力四世所有的儿孙都已死亡,至于腓力六世,充其量只是腓力四世的旁系后代而已。而腓力六世则认为,按法国的传统,女性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因此不买这个“腓力四世的外孙”的帐。因此爆发了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被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下去,从1338年一直打到1453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国王一度在法国加冕为王,不过最后还是被赶出法国。英法两国在领土、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是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而英法两国在女性继承王位问题上的理解不同,则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17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查理六世正在为自己的后嗣问题深深担忧。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玛丽亚·特蕾西亚,他想让他的女儿即位,不愿让他的皇位落到德意志邦联其他王公手里。因此,他颁布了历史上有名的“国本诏书”,规定若无男嗣,女儿也可即位。这一诏书遭到了德意志邦联各王公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依据是,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还没有过女皇的先例。而玛丽亚·特蕾西亚的支持者则反驳说,虽然历史上没有过女皇,但也没有规定过女人不得继承皇位。查理六世将“国本诏书”作为他一切外交政策的核心,为换取国际上对“国本诏书”的支持,他可以在其它方面作出牺牲。1740年,查理六世病逝,玛丽亚·特蕾西亚顺利即位,但与此同时巴伐利亚选侯阿伯特宣称自己才是帝国皇帝,并伙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及法国军队入侵奥地利,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幸而奥地利取得英国的帮助,最后战争打成平手,普鲁士承认了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皇位,但从奥地利割走了西里西亚地区。 1833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病死,他只有两个女儿,遗嘱中由他的长女伊莎贝尔继承王位,是为女王伊莎贝尔二世。但斐迪南七世的弟弟卡洛斯认为女性没有继承权,自称自己才是王位合法的继承人,集结了一批持异议的政治、宗教派别,发起了“王室正统运动”的战争,史称“卡洛斯战争”,失败后流亡国外,他的后代还一直在谋求西班牙王位,以至于西班牙王族分化成两个世袭,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类似的,叔叔和侄女争夺王位的战争,还有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和王叔米格尔的战争。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是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王族世袭之间,以及同一王族内部由于对女性继承王位的理解不同而引发的战争的典型代表。当然,这些战争本身还有更深的政治社会背景,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线。
(三)
新时代的继承王位问题 进入20世纪,欧洲君主制遭到了沉重打击,不再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20世纪中叶,女性继承王位问题在欧洲一隅的丹麦,再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丹麦国王斐特烈九世只有三个女儿,按照丹麦王位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他的弟弟克努特亲王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但再战后丹麦女权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很多人为斐特烈九世的长女玛格丽特不能继承王位感到愤愤不平。1950年,“丹麦妇女协会”首先挑起争论,她们利用报纸、电台等媒体进行宣传,认为应该由玛格丽特继承王位。争论持续了两年,连篇累牍的社论、专题、特写、报道不一而足,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此事件被丹麦首相埃里克森利用,他将女性继承王位问题和他主张的将议会由两院制改为一院制的问题合在一起进行公民投票表决,以便提高投票率。结果,在1953年的公民投票中,多数人赞成修改王位继承法,确立女性的王位继承权,玛格丽特得以取代她的叔叔克努特亲王成为王储,并于1972年即位至今。有评论认为,此事件实际上反映了当代的欧洲人实际上更喜欢由一位女王来统治(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久前在日本关于能否接受一位女天皇的民意测验中,90%的人明确表示无法接受)。 时至今日,欧洲君主制国家已经所剩无多,而且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只是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而存在的“橡皮图章”,由一个男人还是女人来当国王已不再是那么重要。加上当代欧洲国家中女议员在国会中占有20%到30%的席位已不足为奇,甚至有达到40%的(如瑞典),至于女首相、女部长、女党魁等在欧洲国家中已司空见惯,死抱只有男性才能继承王位的观念已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尽管王室的制度总是落后于社会制度的改革。当前,瑞典、挪威已立法规定男女王族成员具有完全同等的继承王位的权利;在英国、西班牙、丹麦、荷兰,女性王族成员虽然在王位继承顺序上要排在血缘关系相同的男性王族成员后面(如姐姐要排在弟弟后面),但也已经有无可非议的王位继承权;例外的是,在比利时和摩纳哥,仍然只有男性王族才拥有王位继承权。
英国女王简介
1st: 玛丽一世
玛丽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 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 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 为此,她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于是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 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颠倒。
2nd: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莉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3nd: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国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由于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瓦选帝侯乔治继承。
4th: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5th: 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以及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 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和英联邦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国土和领地之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三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伊丽莎白二世出生在伦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亚历山大王后,祖母则是玛丽王后。她的父亲约克公爵是乔治五世的第二个儿子,他当时并不是王位的继承人。
因此伊丽莎白出生时的头衔是伊丽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亲约克公爵夫人的督导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历史老师C·H·K·马丁是伊顿公学校长,除此之外她还学习各种语言(她的法语讲得很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她提供神学方面的指点,她一直是名虔诚的圣公会会员。
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伯爱德华八世退位,她的父亲继位为国王,她也立即成为王位的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伊丽莎白13岁,她与她的妹妹玛格利特公主都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当时有人建议两位公主应该到加拿大避难,遭到他们母亲的反对:“孩子们不能在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首次发表了广播,针对的是所有避难中的孩子。
1945年伊丽莎白公主说服了她的父亲,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打赢这场战争。她参与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那里她的编号是第230873号伊丽莎白·温莎第二中尉。这是她第一次与其他孩子共同受训。据说她本人非常喜欢这次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使她之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在家学习。
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外访,她与她的父母亲到了南非。在她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做了广播,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
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浦王子结婚。菲利浦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第三个表哥,他们的曾曾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前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在爱丁堡公爵这个头衔之前他没有头衔,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顿中尉)。这桩婚事非常适合一位即将继承王位的女性,因为她的夫君接受过王室训练,却又不会继任另一国的王位。但是这桩婚姻却不是刻意安排的,两人的关系经历了许多考验,包括有关菲利浦不忠的流言。
婚后夫妇两人居住在伦敦的克莱伦斯宫(Clarence Palace)。他们育有四个孩子(见下)。虽然英国的王朝被称为温莎王朝,夫妇两人同意他们的孩子应该使用蒙巴顿-温莎(Mountbatten-Windsor)作为他们的姓氏。
从1951年起乔治国王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伊丽莎白开始代替父亲出席在公开场合中。那一年她访问了希腊、意大利和马耳他(当时菲利浦随军驻扎在此)。10月她又访问了加拿大和华盛顿。1952年1月伊丽莎白和菲利浦又访问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2月6日他们在访问肯尼亚时得知伊丽莎白的父亲已经去世。在她继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个树上旅馆中。她的加冕典礼于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举行。
头戴王冠、手持权杖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度过的。
伊丽莎白女王是历史上外访最多的国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浦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她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对美国做了国事访问,1959年则又访问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访问国大多数欧洲国家和许多欧洲以外的地区,并经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伊丽莎白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这是为什么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亲一样,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原谅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因为在她看来他抛弃了自己的职责,并迫使自己的父亲负担其这个责任,而这一责任又被视为是缩短其父亲寿命的罪魁祸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