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妈祖的故事吗

有谁知道妈祖的故事吗,第1张

从人到神:林默娘的传说

老家福建莆田,是海上女神妈祖的诞生地,同时也是在沿海地区广为流传的妈祖信仰的发祥地。记得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一家人总要一起渡船到湄洲岛上敬香祷告,祈求在生活和事业的顺利。在没有电视没有**的小时候,到庙里去听老人讲妈祖的传说故事也一直是同龄人的一个极好的兴趣。

林默娘的传说

在历史上,妈祖是确有其人的。与关羽,岳飞一样,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民间走出来并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据《天妃显圣录》《敕封天后志》载:姓林,名默,也叫默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州湾的一个渔村,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去世,时年28岁。

妈祖从出生到去世,留下了许多动人美好的传说,这些传说在民间至今仍广为流传。如:

林默学医

古时候的一年秋天,莆田一带突然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瘟灾,传染之快如疾风扫落叶。一些巫婆神汉趁机搜刮民财,却不管百姓死活。看着大批的人被瘟疫夺去生命,林默心如刀绞。眼见巫婆兴妖作怪,敲诈百姓,林默怒火填膺。她立志学医,为民治病。谁知还没等她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母亲已病倒在床。

王氏对死无所畏惧,不放心的是二十出头的阿默还没许配人家。这一天,林惟悫巡海回来,刚到房中,王氏就泪涟涟地向丈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王氏正对丈夫诉说,林默推门进来了。只见她两眼红肿,脸上还挂着泪痕。这模样可把父母给吓坏了,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阿默是个只会笑不会哭的姑娘,现在这般伤心,其中必有缘故。还没等父母发问,林默先开口了:“阿爸,我要学医,您帮我请个师傅吧!”王氏一听这话,顿时惊呆了:“阿默,你怎么又想起了这事?”

“阿妈,不是我突然想起来的,是百姓在呼唤我呀!您不见,这些天村里少了多少人,村外添了多少坟。刚才我眼睁睁看着刘阿嫂的儿子又咽了气。他才八岁呀!巫婆骗了他家十两白花花的银子,却不能保住这小小的生命。他那么可怜巴巴地瞅着我,用微弱的声音喊着我:“阿姑,救救我吧,你能下海救大船,就不能救救阿宝吗?阿姑,救救我吧!”可我……我无能为力呀!”林默说着,又忍不住哭了起来,哭得父母也跟着她扑簌扑簌掉眼泪。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王氏为女儿的婚事急得心似火焚,可觉得再劝她也是多此一举。所以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林惟悫对女儿急群众所急的行为坚决支持,当下答应,就是踏破铁鞋,也要为女儿寻找名师。

正在林家父女为无处寻师发愁的时候,贤良港突然来了一位背着背篓、采集中草药的老者。他蓬头垢面,骨瘦如柴,一步三哼哼,二步大喘气。不少人见了他都躲着走,林默却把老人请到家里,请他吃饭、喝茶。林默自幼乐施善事,慈悲为怀。她请老人到自己家做客,完全是出于同情之心,万没想到,这老者原来是一位隐居深山的名医良师。他家有五个儿子,都想借他的名声大发其财,又都不愿下苦功学到真本领为百姓服务。老人为此非常伤心,一气之下,远离家乡,隐居深山,以采集百草为乐。这几年,他自感体力不支,又觉一生医术无处传授死而有憾,心里非常苦恼。想收留一个品行端正、乐于助人的得意门生,又苦于人心难测,怕引狼入室。前几日,他听在山脚下停泊的船客们说,湄洲岛有个勤奋好学、乐善好施的林家**,为拯救百姓,立志学医,却苦于无人指点。他听了大为感动,为探听虚实,才装扮成一个肮脏古怪的病老头来岛上寻找徒弟。没想到,他一下就碰上了林默这个女弟子。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林家老少大为惊喜,林默更是激动万分,忙叩头拜师。

自此之后,老中医就住在林家教林默学医。满腹医经,幸遇知音,师傅授课如开闸放水。久盼良师,从天而降,徒弟听课如水遇海绵。讲得不厌,听的不烦。师徒二人非常默契。过了三天,老中医说:“好,你可以给人看病了。但懂医无药,等于胡闹。现在我教你识百种草药。”说着打开了他背来的那个大背篓,从里面拿出一捆捆草药,一一讲明每种药叫什么名字,治什么病症,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采摘。最后又从背篓的底层拿出一个五寸多厚的红布包。他慢慢掀开,竟是一本手写的《医案千例》。老中医手抚书本说:“这是我一生积累的经验,也是我五个儿子想争夺的传家宝,送给你做参考吧!能让它伴你为百姓服务,老朽就死而无憾了。”

林默双手接过这本书,又紧紧搂在怀里,激动得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深深点了点头。

常言说,师傅领进门,深造在个人。老中医用四天时间就把自己的一辈子的医学知识灌输给了林默,她要全部吃透,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就

神助漕舟破浪行

妈祖信仰到了元代得到迅速的传播。这除了我国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外,还与元代漕运改为海运有很大的关系。元朝在大都(北京)建都之后,大都便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但还不是经济中心。京都军队、官民需要的粮食要依靠江南供应,每年要从南方用船运粮食三百六十万石。由于运河年久失修,河道阻塞,漕舟不通,粮食供不应求。自至元十九年(1282年)海运试航成功后,漕运由河运改为海运。但海路运粮风险是很大的,海上经常会遭到台风恶浪的袭击,海难时常发生。为保证南粮北调的漕运安全,只能求助于海神。这样,护国庇民的妈祖,就被人们作为漕运的保护神。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天妃妈祖神助漕运的故事。

据说,在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春天,朝廷漕运粮船780只,装满稻谷、玉米、小麦等,自江苏太平江路太仓刘家港开洋,要运往河北直沽(天津)。船队在中途突然遇到台风,浪拍海天,波撼星辰,桅樯飘荡;护卫漕运的数千人官兵,大惊失色,魂不附体,呼天抢地。押粮官束手无策,水手和兵士们都心慌意乱,恐怕会丧身大海,无法完成天子圣命。

当时祭祀妈祖已成为国家祭典之一。自兴化莆田,一直到河北直沽,沿海许多港口都有建立妈祖庙,海船上也普遍供奉妈祖神像及香火。民众信仰妈祖,官吏也信仰妈祖。因此,在这万分危急之际,押粮官也只好跪下恳求海神妈祖:“国家以漕运为重事,海漕以神力为司命,昔日漕运赖神匡扶,江海无风涛之虞,朝野有盈宁之庆。如今,我奉天子之命,运粮北上,今遇大风,祈求保佑漕运平安顺利,日后自当厚谢!”

押粮官许愿还没完,即刻,天上乌云掩霭,祥光闪耀,恍惚看见空中有朱衣拥翠盖,伫立船前。转眼之间,有火光照耀桅竿上头,晶莹如虹。船上的人又惊又喜,面面相觑。没多久,风平浪静。

此时,七百余艘飘流四散的粮船,正在准备集合。他们边整理篷索,边解缆向前推进,又听见空中有人在大声疾呼:“可向东南孤岛暂泊!”押粮官听见了,半信半疑,不敢不令回航。可是,水手们认为,这是妈祖在天上发令,就不约而同地撑船向东南孤岛靠拢。不管三七二十一,暂时要停泊在那里,以便修补和休整。

正当七百余艘粮船驶进东南孤岛南澳,全部抛下船 ,大海上狂飚马上发作,暴雨有推山倒峡之势,迅猛异常。船上的水手和士兵们互相安慰说:“若不是妈祖神灵指示,我等都在龟宫蛟窟了。”

第二天,雨过天晴,春光明媚,水道无虞。粮船顺利抵达直沽,把粮食交卸官府仓库,平安返航。

神助漕运,化险为夷。中书令奏请朝廷,天妃妈祖有“护运之功”,奉旨赐额曰:“灵慈”。并命翰林院拟就祭文,到沿海各地天妃宫致祭,还遣官驰传备礼专程到湄洲祖庙特祭。

另外,在《天后志》 及《天妃显圣录》等典籍中也记录着一些林默的传说。如:

祷雨济民: 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化草救商: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船中人免难。

解除水患: 相传妈祖二十六岁时,那年上半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倍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无改观。当地请求妈祖解害,妈祖道: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妈祖,省官于是向朝廷为妈祖请功并准得到褒奖。

湄屿飞升: 宋太宗雍熙四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重阳节的前一天,对家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家人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妈祖焚香诵经之后,告别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湄峰顶上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显圣,护国佑民,救人危难,当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供奉。据传祖庙后的摩崖"升天古迹"处就是妈祖飞天的地。

以上这些故事大同小异,主要是有关拯救海难,降伏妖怪,却病救人,除水患,祈雨造福于民等方面。有些故事虽近于神奇怪诞,但反映了妈祖一生孝悌忠信,以慈悲仁爱为怀,除恶扬善,济世救人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感动了人们,使得人们虔诚的奉妈祖为天上圣母,海上女神。

传说中妈祖形象

1.形美

民间故事中出现的妈祖的形象较之我国神话中的众女神来说,是较为端庄秀丽的,她不像西王母那样“豹尾虎齿,善啸蓬发”,也不是女娲那般人面蛇身,令人生畏,更不像麻姑人形鸟爪,使人望而却步。她身着红衣,系风雨披,“婉娈季女,全然窈窕仪型”(《天后志》)。她秀美崇高,和善可亲,是真善美的化身。

2.神美

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启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在妈祖的传说中,妈祖是以一种慈母般温和慈祥的形象出现的。这一种温和慈祥里,是一种勇于助人为人排解忧难的气质。也许也正是这一种内在的神韵之美,吸引了众多的虔诚之徒。

若要对妈祖的这一形象作一解读,我想妈祖的这一形象表现出一种人对自然力的积极征服的愿望,智慧和力量,它唤起了人们一种以自身奋斗改变和掌握自身命运的积极情绪。妈祖传说如“草蒲治病”,“化草救商”,“救父寻兄”,“乘席渡海”,“拯饥救灾”等等,几乎都贯穿着她所给人的一种自尊,自强,自救的强大信念,从而表现了人的创造活动,抗争精神,肯定了人的本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人们所追求却又极难实现的。

中国的神话传说多以历史上真切真事为中心内容,可以说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心灵和愿望的直接抒写,世俗化很强,能给人以亲切感,给人以安慰和寄托,甚至给人以力量。有人说,神话既是科学蒙昧时代人类的某种思想迷信的反映,也是人们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所产生的善良愿望和美好理想的象征。在这里,人们在不断的传说流传过程中,不断的赋予妈祖更多的力量,使之从一个有着特异能力的孩子变成了母仪天下的天上圣母,济世救人的海上女神。

渐变:由人到神

对妈祖的传说进行稍微的排序分析可以发现。在传说的流传过程中,妈祖的职能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妈祖起初是湄州屿的地方神,移居大陆以后成为海神。后来妈祖在沿海和岛屿居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日益深远,妈祖的职司日益扩大,逐渐成为万能之神。

1、保护航海

在这里,妈祖是司职海上安危的使者。她用神奇的巫术,使遇难船舶转危为安。在民间的神话传说中妈祖一直是尽职的航海保护神。

2、布雨抗旱

在这里,妈祖司职勾通天地风雷的使者。遇到干旱,村民祭祀妈祖、祈求降雨、妈祖施法布雨;雨水多涝时,人们也向妈祖祈求天晴。

3、求子保婴

妈祖被沿海居民当成主宰一切的神灵,其中也包括生育崇拜方面的内容。不育妇女必前往宫内祭天妃,并且还要“拴娃娃”,祈求早生子女。信仰者常称妈祖是“天上圣母”,其含义不仅带有忠贞节孝的典范,而且还有生育女神的意义,因此有许多虔诚的信徒,一旦遇到疾疫也祈祷妈祖医治,认为妈祖有驱疫之术,能灵丹救人。

4、主宰战争胜负

传说妈祖神通广大,在战场上屡显神威,成为人们在战争中的一种精神依托。宋代福建沿海战乱频繁,为了达到取胜的目的,往往就求助于妈祖保佑。不过这种战神职司,基本是历代统治编造的,并且借助妈祖来镇压农民起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职能的不断扩展。有一个前提,是人们对妈祖的绝对的虔诚和信仰。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对妈祖的职能的扩展,使自己更多的希望有所寄托再加之统治者为实现自己的意志而进行的推崇。如此,经过了上千年,便出现了这般十全十美似乎万能的妈祖。

结语:

作为一位平常的民间女子,妈祖短暂的一生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壮举伟业,也未留下什么著作,更谈不上什么思想体系。但人们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为她编造了许多具体生动乃至于神奇的生平事迹,把她塑造成为一位聪慧灵悟、热爱劳动、慈悲博爱、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这反映了人们对一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价值观念与道德精神的肯定、赞赏与追求。这也是妈祖信仰与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得以如此久远而广阔地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因为妈祖文化中蕴涵着这类价值观念与道德精神,所以历代都对其教化功能加以重视、加以发挥。如,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说:“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又如,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道:“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更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前台湾曾拍有一部关于妈祖的**,故事情节和思想主题是宣扬古代的一个英雄女子。其推介词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妈祖是一个女孩子,她只不过活了二十九岁,既没有做过大官,更没有发过大财,她的短短一生的事迹,只是‘孝亲’与‘助人’两事,竟能博得后世如此的崇敬,在历史上多少政治风云人物,后世无人为其主祠崇敬,原因是政治上的表现往往与人民没有直接关系。妈祖的表现是普遍性的,群众性的,是与人民,尤其是以海为生的人,有直接密切的关系的,就社会教育观点来说,妈祖的事迹,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伦理教材,是更应当格外的重视的了”。

湄洲岛素有“南国蓬莱”美称,既有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东方夏威夷”九宝澜黄金沙滩、“小石林”鹅尾怪石等风景名胜30多处,更有著名的妈祖祖庙等 30多处风景名胜,一日游不可能全部游览,因此事先选择要去的几个地方。

去湄洲岛需要在文甲码头坐船。要到码头可以在浦田火车站搭乘 363 路公交车,渡轮航行时间约10 分钟。

上岛后,最经济的是坐公交车,共有3条线路,1路和2路区别不大,全程票价为一票制2元。公交车行驶路线为:湄洲码头、妈祖祖庙、市场、莲花街、黄金沙滩、鹅尾神石园。还有是3路车的路线是湄洲码头、妈祖神庙、美海大酒店、莲池沙滩、金海岸度假村、国际大酒店、妈祖影视城、鹅尾神石园、黄金沙滩。该路线全程票价为一票制3元。可以根据自己定好的景点下车,游览后再乘车到下一个景点。

如果家人都会骑自行车,岛上有一两家专门租赁自行车的店家,可以租车自由行;不过店内的自行车不是很多,要早一点上岛或预定。

建议不要乘坐电瓶旅游车:这些车都属于私人所有,因此司机良莠不齐,收费也是乱象丛生,胡乱开价宰客,绕湄洲岛一圈不停也要收一百块。

妈祖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妈祖祭典也是我国的三大祭典之一,那么妈祖祭典是怎么样的盛况呢?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华三大祭典之一:湄洲妈祖祭典,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吧。

妈祖祭典,源于宋,历经元、明、清,不断扩展充实。到清代,妈祖封为“天后”,爵位达到最高规格。妈祖祭典的“典章”制度和内容,基本沿承古制,有创新和发展。湄洲妈祖祭典与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是民间民俗活动与古代宫廷祭礼的结合物,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至真至善美德的推崇以及征服自然、护国庇民的美好愿望。2006年5月20日,妈祖祭典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传承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演绎,妈祖已经走出单纯的民间信仰殿堂而形成一种影响广泛的传统民俗文化(妈祖文化),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侨务、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

妈祖文化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就学术角度考察,它涉及宗教史、民俗史、航海史、科技史、建筑史、文学史、艺术史、华侨史、中外关系史等多学科,是一个具有多学科意义的综合性科目;从语言、民俗角度看,有关妈祖神话、传说是妈祖文化的重要内容,妈祖信仰及其形成的民俗也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流行的妈祖髻、妈祖服、妈祖面、妈祖祭典、船上供妈祖神像、启航前的祭祀,造船厂供妈祖、供船模、水族朝圣供品与传说妈祖看孩子、孩子挂乳名,求香袋等。

概括地说,妈祖文化包括妈祖的献身精神,集中于妈祖身上的真善美道德、乐于助人的品格以及有关妈祖的建筑艺术、雕塑、绘画、书法、诗文、楹联、文物、民俗文化、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宗教信仰等,内涵丰富,外延深广。

祖庙祭典在妈祖诞辰和羽化升天之日,湄洲祖庙及各地妈祖庙(宫)都举行隆重的祭典。自南宋以来,历代帝王不仅对妈祖频频褒封,还由朝廷颁布谕祭。元代,曾三次派朝臣代表皇帝到湄洲致祭。明永乐则在南京举行御祭,由太常寺卿主持,并配备乐舞。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妈祖祭仪引向规范,1994年参照历史资料和民俗祭仪,制定了《湄洲祖庙祭典》。几年来,对祭奠乐舞不断进行艺术加工,以期宗教祭礼兴艺术观赏的更完美结合。

天妃宫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之日举行,《湄洲祖庙祭典》的行祭地点在湄洲祖庙广场或新殿天后广场。祭典全程时间约45分钟,祭典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三种,依序为:1、擂鼓鸣炮;2、仪仗、仪卫队就位,乐生、舞生就位;3、主祭人、陪祭人就位;4、迎神上香;5、奠帛;6、诵读祝文;7、跪拜叩首;8、行初献之礼、奏《和平之乐》;9、行亚献之礼、奏《海平之乐》;10、行终献之礼、奏《咸平之乐》;11、焚祝文、焚帛;12、三跪九叩;13、送神、礼成。

《湄洲祖庙祭典》的乐舞是围绕三献为中心,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五个乐章,《三献》乐称《海平》、《和平》、《咸平》,由男女歌生合唱。舞备八佾,由男女舞生各三十二名组成,分别秉羽和执龠,是为古代最高规格之文舞。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是湄洲岛

1、最早的史料都记载妈祖生于湄洲屿。

据现有已知的66条史料记载表明,最早的史料记载都一致确认妈祖生于莆田县湄洲屿。宋时期的史料都记载妈祖乃湄洲人氏。如宋绍兴二十年(1150),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说妈祖“姓林氏,湄洲屿人。”这篇庙记可以说是迄今年代最早、记载最详细的妈祖史料。

  宋嘉定二年(1209),李俊甫《莆阳比事》中说妈祖为“湄洲神女林氏。”宋绍定三年(1230),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中称:“神莆阳湄洲林氏女。”宋宝礻右五年(1257),黄岩孙《仙溪志》中说,顺济庙,神“本湄洲林氏女”。宋开庆元年(1259)李丑父《灵惠妃庙记》中云:“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宋刘克庄在《白湖庙》诗中提到“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据宋代的6条记述,从宋绍兴二十年(1150)廖鹏飞的庙记到宋开庆元年(1259)李丑父的庙记,前后长达109年,所记载的都说妈祖的出生地在湄洲。以上记载距妈祖时代不远,不会有误。

  元代的4条记载也是如此,如元黄渊在《黄四如文集》的《圣墩顺济庙新建蕃厘殿记》中写道:“按旧记,妃族林氏,湄洲故家有祠,即姑射神人之处子也。”所谓“故家”即老家,也说明妈祖生于湄洲屿。

  查明、清两朝的56条记载,除清乾隆1778年林清标编撰的《敕封天后志序》1条外,55条记载认为妈祖出生地在湄洲。明阳思谦《泉州府志》中说:“天妃之神,本姓林,世居莆阳之湄洲屿。”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天妃庙》中记载:“在新安里鱼希江湄洲屿上,其神即弘仁普济天妃,今庙盖其故居也。”明周瑛在《兴化府志·户纪·湄洲屿》中说:“湄洲在大海中,与极了相望,林氏灵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吕一静《八闽通志》:“天妃之神,本姓林,世居莆阳之湄洲屿。”张燮《东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屿。”

  清郁永河在《天妃神》中说:“相传神为莆田邑湄洲东螺村林氏女。”清刘有成《天后庙序》写着:“神,林女也。世居湄岛。”清杨浚《湄洲屿志略》载:“湄洲在大海中,与极了相望,林氏灵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王礼《县志》:“产后于莆田之湄洲屿。”

  说妈祖出生于贤良港(即今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主要是根据清乾隆年间(1778)惠安县儒学教谕林清标所编辑的《敕封天后志》。查林清标《敕封天后志》的天妃本传,全文都是照抄明末湄洲天后宫住持僧照乘编撰的《天妃显圣录》中的本传而写的,不同的是前者记载妈祖的曾祖保吉公是“弃官而归,隐于莆之湄洲屿”,而后者将其改为曾祖保吉公是“弃官隐于海滨贤良港”。在《湄屿飞升》一节中,两书内容亦完全相同,《天妃诞降本传》中是写“妃遂径上湄峰最高处”,而林清标在《敕封天后志》中改成“妃遂渡海径上湄峰最高处”。清人林清标篡改前人照乘和尚的记述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现在居然有人还以此“渡海”上湄峰二字为由,就认定妈祖故居在贤良港,显然破绽太明显了,是经不起推敲的。

  2、湄洲岛遗存妈祖原籍地的古代石刻和明代石碑。

至今在湄洲岛东蔡村石后自然村(原名东螺村、上林村,现存上林宫和保留观音殿、妈祖故居遗址)的村北石崖上遗存着“天妃故里”的古代石刻和明末照乘和尚立的“天妃祖迹,地名上林”石碑。这是证明妈祖出生在湄洲岛的重要实证。

  3、港里的一口“龙井”与妈祖的“窥井得符”传说年代不符。

天后祖祠附近有一口宋代建造的古井,井边刻着“咸淳丙寅(1266)八月庚辰石匠游进”12个字。有人认为这就是妈祖“照妆于井”、“窥井得符”的古井。但妈祖诞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殁于宋雍熙四年(987),石匠游进造井是在妈祖去世239年之后的1266年,显然该井与妈祖少时能“照妆于井”、“窥井得符”的年份不符。特别是“窥井得符”的传说,最早出现在明末照乘和尚刊印的《天妃显圣录》里。该书第一次提到:“妃少时,与群女闲游,照妆于井中,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只,拥井而上……妃受之不疑,……自此,符咒径可避邪,法力日见玄通,常在室中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靡不奇中。”明末以前没有这一传说的记载。这一事实表明,有关妈祖“窥井得符”的传说,是明末才出现的,贤良港保存下来的宋代水井与妈祖没有关系,当然不能佐证妈祖生于贤良港。

  4、以女性作为祖先建祠与中国封建传统观念不符。

将妈祖作为林氏宗族的祖先,以妈祖祠代替宗族祠堂,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不相符。中国封建社会讲究父系血统继承制,应该父传子,子传孙,作为父系宗族祖先者皆为男始祖,不可能是女祖先,特别是妈祖又未出嫁,怎么能当娘家的祖先呢?这一点当然不能成立。

  5、湄洲岛的妈祖族裔是在明清两朝奉旨迁往港里的。

明正统九年(1444)修编的《莆田南渚林氏宗谱》对妈祖的故居是这样记载的:“妃父侨居湄洲屿,为署都巡检时也。妃生于屿上,土尽渥丹。兄镇,子孙衍屿上。妃之基舍、祖庙犹存。洪武初,诏迁过岸,今新安里贤良港后林是其后也。”据明弘治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记载:湄洲屿“自宋元以来,居民甚多。洪武初,以勾引蕃寇遗祸地方,宋备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岛屿遂虚。”据此两条史料记载,贤良港林姓居民系从湄洲屿迁过去的。

  自明洪武初年内迁起,湄洲岛妈祖娘家的一支后裔便在与湄洲一水之隔的贤良港定居。贤良港有座堂皇的所谓“天后祖祠”,据当地人说该祠创建于宋代,但现尚无史料可考,仅知明永乐十九年(1421)记载祠圮,地方官奏闻朝廷钦命太监到港里整修致祭。此时已是湄洲林氏居民迁居贤良港几十年之后。该祠内现存的两块石碑,一为“历代褒封徽号”碑刻,一为《重建天后祠祀》石碑,重建碑仅记载清乾隆年间(1785)重建该祠的经过,并没有提到原祠的建筑年代。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从明朝起朝廷才允许百姓建家庙,也就是建宗祠,允许将分散供奉在各个家庭厅堂后部神龛的祖先牌位,移到新建的家族宗祠里。湄洲岛迁至港里的该支妈祖族裔在明朝便就地建了一个“林氏宗祠”,供奉祖先。后因妈祖的影响扩大和便于朝拜妈祖,将“林氏宗祠”改为“天后祖祠”。这一做法与沿海渔民在驻地和华人华侨在侨居国建妈祖庙拜妈祖的道理是一样的。

  后明朝廷解除海禁,迁出的湄洲居民又陆续回到岛上生活,人数渐多。满人入关后,郑成功以海岛和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为基地,组织反清复明。在清顺治年间,清廷又实行禁海政策,下旨沿海和海岛的居民全部内迁30华里,湄洲岛和贤良港(港里村)的居民又被迁到涵江等地。清康熙年间,迁往各地的部分湄洲林氏族裔又分别迁回湄洲岛或贤良港。由于历史上的两次海禁而产生的湄洲岛居民先后迁至港里和涵江等地,过去迁居贤良港的湄洲妈祖族裔后辈逐渐淡忘了故乡在湄洲的记忆,误认为妈祖与他们一样出生在贤良港。

  1992年10月4日,贤良港“天后祖祠”通过邮电部门发行的《1992—12〈妈祖>》特种邮票纪念封的背面说明中也承认:“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初,湄洲全岛居民内迁,妈祖娘家的一支后裔便在与湄洲一水之隔的贤良港定居,并建一座‘祖祠’。”从林祖良编辑的《妈祖》画册和港里人那里可以了解,就在二十世纪末,贤良港的部分妇女穿着打扮与湄洲女还是一样的,这也是证明迁到港里的湄洲林氏后裔仍然保留湄洲民俗的一个实证。

  综上所述,妈祖的曾祖父林保吉在五代时弃官隐居于湄洲岛东蔡村上林自然村,后生子林孚。林孚生子林愿,字惟悫。林惟悫,担任湄洲都巡检,妻王氏,生一个男孩名叫洪毅,生6个女孩,最小的名叫林默,也就是妈祖。林孚、林愿和妈祖三代均出生在湄洲屿。妈祖宋建隆元年(960)生于湄洲岛,宋雍熙四年(987)也是在湄洲岛仙逝。因此,湄洲岛是妈祖的诞生地和祖庙所在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6087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0
下一篇2023-07-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