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类脱口秀视频节目《罗辑思维》中,著名企业家罗振宇粗暴地指出:“生活中处处都是巨婴。”
虽然这句话有些言过其实,但是现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大概是只有一个孩子的缘故,这也导致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
而当孩子长大的时候,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儿时,家长的话也就不起作用了。
分析哲学家创始人之一维特根斯坦说过:“你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要像一堵墙,不能像一扇门。”
毕竟,只要是门,就会有门缝,孩子就会钻空子,把家长的话当成耳边风。
《变形计》16岁巨婴,每天花销过万,吃饭靠妈妈喂,如今变化惊艳
《变形计》是一档“互换人生”的综艺节目,节目中,孩子不仅要在对方立场理解对方,还要体会对方的生活,以此来达到收获教益的目的。
某种意义来说,这个节目就是针对公子哥、大**等“巨婴”展开的“人生交换”游戏,16岁的“超级巨婴”——刘思琦就曾被送进《变形计》中改造。
提到刘思琦,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陌生。
但若是提到《变形计》中的“超级巨婴”,那个16岁仍要被妈妈喂饭的女孩,大家就应该清楚了。
刘思琦的家庭生活环境优越,不缺吃不缺穿,再加上父母工作繁忙,只能请保姆照顾女儿,这也造成刘思琦的生活习惯非常差,16岁了还不具备自理能力,吃饭还需要妈妈喂。
刘思琦平常穿衣服,也不是自己动手,需要妈妈或者保姆来帮忙,否则就会发脾气。
此外,她还喜欢乱花钱,只要自己开心,每天花销上万都不成问题。
对此,刘思琦还有一句名言:
“你有钱你不花干啥?”
起初,刘思琦的父母并没有发现这些毛病,他们还觉得这位保姆很靠谱,把女儿照顾得很好。
直到有一天,刘思琦和自己的弟弟吵架失手打人的时候,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已经管教不了刘思琦了。
于是,这对父母就把刘思琦送到了《变形计》,通过“交换人生”的方式让刘思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刘思琦跟着节目组来到农村时,她内心还有些欣喜,觉得这里的空气非常新鲜,特别舒服。
所以,节目组要求她上交零食、手机等物品时,刘思琦二话没说,都交了。
可是好景不长,刘思琦就发大**脾气了。她觉得这里的伙食差、环境简陋,不适合自己,闹着要回家,可是没有人迁就她,只能作罢。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思琦开始静下心来观察着这里的生活,她发现这里的父母都是不分昼夜的工作,刚懂事的孩子也会帮父母干活。
虽然这里的环境差、生活贫困,但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她在城市从未感受过的。
民间有句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刘思琦在农村生活的这段期间,她慢慢地被感化了,竟然也开始做一些农活,同时尝试着包容别人,收敛自己的坏脾气。
交换生活结束后,刘思琦主动帮父母干家务,更是拒绝了父母喂饭的行为,母亲看到女儿的反应后,热泪盈眶道:
“我的女儿终于长大了。”
刘思琦是在2017年参加《变形计》的录制,她的现状如何?
刘思琦在参加《变形计》的过程中,就思考过自己的未来人生。
于是。节目录制结束后,她就出国留学学习服装设计,一个人在国外拼搏。
现如今,刘思琦早已回国,她自己开了一间服装工作室,成为一名优秀的独立设计师。
16岁时,她是“超级巨婴”,19岁时,她变成了创业人士,这种变化是不是令人惊艳呢?
灵魂拷问——什么样的家庭会把孩子养成“巨婴”?
1过度溺爱的家庭
日本著名导演宫崎骏的动画**《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的宝宝就是一名巨婴。
汤婆婆特别宠爱“巨婴宝宝”,房间里到处都是玩具和零食,她也总是哄哭泣的“巨婴宝宝”,要不然就会耍脾气。
生活中,如果父母总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他们就会养成不图感恩、只会索取的个性,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暴躁。
2过度保护孩子的家庭
《千与千寻》中,汤婆婆就把“巨婴宝宝”关在房间里,不让他出门,还说道:
“外面的环境会让宝宝生病。”
家长关心孩子没有错,但是也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如果家长只会站在孩子面前,替他遮风挡雨,孩子就会变成羽翼未满的小鸟,永远不会自由地在天空翱翔。
3过度称赞孩子的父母
大部分“巨婴”都缺乏同理心,情感脆弱,但是性格跋扈,这是由于父母总会对孩子进行不符合实际的称赞。
譬如,孩子写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1分钟完成,家长就会夸张道:
“哇,孩子,你太棒了,做得这么好!优秀!”
这时候孩子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很优秀。而当他们遇到真正的困难失败时候,就会产生挫败感,容易想不开。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巨婴”?
1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
家长宠爱孩子,可能并不是给孩子的成长需要,而是家长自己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把家长这种心理需求叫做“内在小孩”,这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自我认知。
如果“内在小孩”是一个充满爱、健康活泼的形象,家长就能够理智地爱孩子;
如果“内在小孩”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形象,家长就会过度溺爱孩子。
所以,家长要正视自己的内心,学会看到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看自己可以给予什么。
2家长要锻炼孩子自理能力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就会自己起床、洗脸刷牙、吃饭背包,而我们的孩子却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说孩子上学是受国情影响,家长没办法放手,那么其他能力总可以吧?
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性,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重点不是孩子能不能做好,而是他们能不能做、会不会用心做。
3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千与千寻》中,千寻告诉“巨婴”,好朋友白龙受伤需要自己的时候,“巨婴”满不在乎,反倒是威胁千寻,这就是没有同理心的表现。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
《妻子的浪漫旅行5》即将开播了,要说名气最大的夫妻,那必须是陈建斌和蒋勤勤这对。
然而要说最具话题度的夫妻,还要数林峰和张馨月这一对。
先有陈建斌和蒋勤勤的中年吻迅速登上热搜,后有林峰和张馨月的感情始终被人唱衰。
但最吸引笔者目光的,还是当属秦海璐和王新军这一对霸总和小娇妻的搭配。
秦海璐在节目中一改往日的精明干练、走路带风的女强人姿态,变成缩在被窝里的小女人。
早上八点,王新军在厨房发射爱心的光环,而秦海璐还在被窝里睡得香甜。
之间王新军来到床边,温柔地对秦海璐唤着“宝儿,起床了”等话。
而为了让秦海璐清醒,王新军还打开了霸道总裁有声小说播放给秦海璐听。
本以为林峰夫妇才是偶像剧,没想到却被秦海璐夫妻吸引走了目光。
其实秦海璐曾在《中餐厅》中透露出自己喜欢看霸总文的习惯,彼时观众以为这是立人设,实则不然。
秦海璐就连给别人送礼物都是送霸总小说,更别说她吐槽起霸总小说套路的得心应手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秦海璐很作,但关键在于王新军一点都不在乎,还很支持。
就连秦海璐在床上,王新军也能搬出小桌子,让秦海璐美美地吃完饭可以接着睡。
然而不仅如此,在生活中,王新军也总在秦海璐洗完澡之后再去,这样就可以清理掉发。
而不管秦海璐有多么的早出晚归,王新军永远都会送她出门迎她归来。
不得不说,王新军才是最会宠爱妻子的那个男人。
然而看到这样的夫妻,真的令笔者很震惊。
这还是在银幕上叱咤风云的硬汉王新军吗?
这还是在荧幕上气场强大的御姐秦海璐吗?
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他们,也或许只有在对的人面前,他们才会卸下自己的防备吧。
其实娇宝宝秦海璐并不是没有安全感,而是就喜欢王新军的甜言蜜语。
如果不是王新军足够坦诚真实又对她宠溺有加,秦海璐才不会轻易地对他托付终身。
也幸好秦海璐遇到的是王新军,也不用再经历曾经那被背叛的惨痛经历。
那是在2004年,李厚霖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秦海璐。
都知道“钻石王老五”这个称号吧?
彼时的李厚霖就是王老五本五。
两个人相处了不到一个月,李厚霖就向秦海璐求婚了。
其实秦海璐骨子里就喜欢霸总的套路,尽管当时拒绝了李厚霖,不过是她保持着一丝清醒。
而被拒绝的李厚霖也并没有气馁,他也察觉到自己的唐突,遂将求婚时间推到了半年后。
李厚霖显然在与秦海璐相处的时候摸清了她喜欢什么,也为其准备了非常豪华的求婚钻戒。
那是由半百数量的彩钻镶嵌成的钻戒,也寓意着婚姻走过半百的美好心愿。
秦海璐在这样的攻势下溃不成军,感动之余她流下泪水,也答应了这一请求。
但熟料“故人心易变”,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却因为李湘的闯入掀起了巨大的变化。
彼时的李湘正巧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也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李厚霖。
李厚霖本就不是深情之人,再加上秦海璐在外拍戏,时日一长,秦海璐就成为了局外人。
当她从剧组出来准备结婚的时候,却听到了李厚霖和李湘订婚的消息。
彼时的秦海璐对爱情掏心掏肺,却也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
她减少了自己的工作量,也在伤心之余大病了一场。
时隔多年,秦海璐在《金星秀》上苦笑这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却也承认真地被伤透了心。
但李湘如此横刀夺爱真的会长久吗?
显然,李湘和李厚霖的婚姻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闪婚的两人在意想不到的时候选择了离婚,而现在的李湘虽然已为人母人妻,但还是有不少的黑料被媒体爆出,贻笑大方。
再看李厚霖,经历多次感情之后,虽然财富没有远离他,但他好像已经皈依佛门,再无红尘俗世牵绊。
尽管在李厚霖的身上栽了一个大跟斗,但秦海璐还是相信世界上有爱情的存在。
她的爱情,也在2012年降临了。
但在这之前,秦海璐对红线另一端的男人并没有好感。
那是在两人合作《独立纵队》的时候,秦海璐虎着一张脸质问王新军有没有看剧本。
王新军觉得这个女演员莫名其妙,也对秦海璐留下了高冷并且横行霸道的印象。
其实彼时的秦海璐不过是因为害怕王新军的脸庞,故意鼓足勇气要在气势上压人一头。
问题主要在于王新军出演的抗日剧过多,眼神犀利神情严肃,自然让秦海璐有所害怕。
王新军虽然在当时对秦海璐的做法不理解,但秉着演员的职业操守还是认真做了功课。
而到了演戏的时候,两人同样的专注和敬业,也让互相的看法有了良性的改善。
而秦海璐真正对王新军倾心,还是源于王新军做事的认真和细心。
她没有想到的是王新军都考虑得周全,也让秦海璐觉得这个男人是个靠得住的。
也因此,秦海璐确定了自己的心意,也对王新军展开了追求。
她不仅亲自来到剧组探班王新军,还殷勤地为其操劳一些琐碎的事宜。
都说女追男隔层纱,而没过多久,王新军也被秦海璐的热情拿下了。
而正式恋爱的两个人才互相知道,他们曾经的互有印象不过是一场假象。
东北姑娘秦海璐佯装虎,而西北汉子王新军也佯装狼。
秦海璐其实是一个娇娇姑娘,她有点小懒,也有点矫情。
总是要让王新军将饭送到嘴边,也总是要让王新军跟在身后收拾扔了满地的物品。
她偶尔会问出“小说里的霸总真的看不见别的女人”这种问题,而王新军也会笑着回答“真的”。
再问到王新军“心里眼里看得见谁”,王新军也总是宠溺地回答“你”。
得到了送命题满意的答案,秦海璐也高兴得像个吃到糖的孩子。
他们彼此相互依赖,却又相互独立生活,不是没有你不行,只是拥有你更好。
都说婚姻总是避不开七年之痒,但在秦海璐和王新军的婚姻中看不到痒,却满眼都是甜。
时至今日,属于秦海璐的幸福可以透过大屏幕展现在观众眼前,也确实让人磕到上头。
再看曾经秦海璐在感情方面受过的伤,真的是要感谢李厚霖当年的不娶之恩啊!
偶然的机缘,打开了《艾菲·格蕾》这部**,随着舒缓的音乐,静谧的画面,竟然静静地观看了整个**。影片的主人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名流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和其妻子艾菲·格蕾(Effie Gray)。两人结婚6年之后艾菲·格蕾要求中止婚姻,理由是两人“从未真正成为夫妻”,这桩官司成为英国当时的一时谈资,众说纷纭。艾菲·格蕾离婚后,嫁给了受约翰·罗斯金重视提拔的画家米莱(Millais)。这部**重新演绎和解密了这段传奇的婚姻。
罗斯金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天才而多产的艺术家之一,身兼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诗人、建筑师、思想家等数种身份,是英国当时类似于中国钱钟书一般的人物。天才自带光芒,格蕾在少女时期就曾在罗斯金的解说下参观他的画展,并因此埋下了崇拜的种子。格蕾待嫁闺中时,罗斯金对其求婚。怀着对伦敦都市生活的幻想,对天才画家的崇拜,对王子公主幸福生活的向往,格蕾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却不曾想到伦敦的新婚生活成为其噩梦的开始。
罗斯金1819年2月8日生于伦敦。他是一个独生子,其父亲是一位成功的苏格兰商人。罗斯金是由母亲精心培养长大的。他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她把所有的玩乐都看成是罪恶,所以从来没给幼小的罗斯金买过玩具。罗斯金大部分教育则是在家中进行的。他18岁考入牛津大学。大学期间母亲在牛津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密切注视儿子的生活。即使是在罗斯金成年以后,母亲仍然安排了他的全部生活,为他屏蔽掉所有的干扰,全力支持他的创作和写作。罗斯金是父母的巨婴。
影片在妻子、丈夫和父母之间的纠葛慢慢展开。新婚伊始,格蕾就遭受了丈夫的冷遇,丈夫对她毫无兴趣,只是沉浸在其创造的个人世界里面。当格蕾向其母亲申请去丈夫创造室陪伴时,这位保护欲过剩的母亲对格蕾说:“You married no ordinary man, the best you can help, is to leave him alone” 最好的爱就是在婚姻的名义下,远离他。他需要时间来创作,来赢得自己的成功和社会地位。你不也是为的这个才嫁给他的吗?这就是母亲对天才儿子和儿媳之间关系的定位。
为了能为丈夫做点事情,格蕾自己撕破罗斯金的衬衫,并亲自手工缝补,以期能够建立夫妻之间的亲近关系,但是母亲过来一把夺取,并无情地说“请不要用缝补袜子的手艺来侮辱我的儿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东湖夫人(Lady Eastlake)来访时,卧病在床的格蕾被强行要求起床梳妆,丈夫和其父母对此并不以为然,不管不问。
“他们总是要他在他们身边。你知道当他小时候,他们不让他和其他小孩玩吗?他们每天都看到彼此,她绝不会让他离开她。"格蕾的这番话,验证了丈夫父母的强势。而其丈夫罗斯金始终将父母的安排奉为圭臬。"上帝知道,我们从你小时候,就用尽全力保护你,远离可能妨碍你独特天分充分发挥的障碍",母亲这句话多像中国式父母啊。至此,罗斯金巨婴的形象已经刻画得淋漓尽致了。
”你们两个没有自己的家“,东湖夫人的这句话点明了格蕾和罗斯金两人巨婴婚姻的本质。东湖夫人对于格蕾的尴尬处境,在吃惊的同时,更感诧异。无论对方是如何名望鼎盛的艺术权威,虐待妻子,就无法容忍。在“女权主义者”东湖夫人的鼓励下,格蕾终于下定决心离开罗斯金,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在她的劝导和疏通之下,格蕾通过律师最终解决了离婚问题,重获自由之身。
随后格蕾嫁给了丈夫所资助年轻艺术家米莱。与格蕾在一起之后,米莱以妻子当模特画了无数幅作品。而格蕾也圆了自己的愿望,为米莱生了八个孩子。而为了供养妻儿,米莱后来也不得不辛苦地疯狂作画赚钱。但是,那又如何,只要能够过上脚踏实地的生活,格蕾也算是找到了人生真正的归宿了吧。
影片淡淡地结束,也引发了笔者的思索。罗斯金不爱格蕾吗?答案是爱。他从格蕾12岁时就认识了她,给她讲绘画艺术,一等到她可以嫁人就求婚。和格蕾离婚以后,罗斯金一直未再婚娶,虽然艺术创作领域不断进步,但是个人生活却每况愈下。在晚年,他说道:“我所受的教育,一般说来是错误的,而且也是不幸的。”据说,他在长大以后曾经多次发疯。尤其在临死前的一年,他因精神极度错乱而痛苦不已。和格蕾结婚,是他唯一可以对抗世俗的武器,但却在父权母权的压迫下无所作为,最终造成了妻子的出走。
格蕾不爱罗斯金吗?答案是爱。她在12岁认识罗斯金,一直对她崇拜有加。影片中有个细节,罗斯金给她讲解艺术时,他们是手拉手的。而当她嫁给罗斯金,首次前往伦敦的时候,她说“我终于要离开沉闷古老的苏格兰了,我们要穿着美丽的**洋装参加派对,我们要和音乐家和诗人以及伟大的艺术家跳舞,他们会想画你的画像”。在她对未来的预期中,罗斯金一定会给她画很多画像,他们都婚姻也一定是圆满而幸福的。
但是他们之间的婚姻为何却以悲剧告终?罗斯金爱上的是纯洁少女格蕾,他把她女神化了,一旦这个女神有凡人的任何欲望,他都像梦想破灭般无法接受,他宁肯禁欲也要维护对格蕾的纯洁幻想。他的婴儿化情感思维使其无法面对成人的感情世界和正常生活。影片中展示的罗斯金的诸多画作都是以格蕾为原本,可见他对格蕾的深情。但这些画作中的女主角都是惆怅幽怨,绝望地漂浮在水中随波逐流,静待沉沦。
身为父母的巨婴,罗斯金生在父母的设定里,长在父母的规划里,只有那些技法玄妙的色彩线条和构图才是唯一的欢愉,可以用来交换父母的首肯与社会的正面评价,维护情感是他无法逾越的天堑鸿沟。父母近乎苛刻的各种要求,成为他个人人性解放的枷锁,成为他个人悲剧的根本来源。
巨婴与爱情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话题,《艾菲·格蕾》以极其优雅的方式将这段往事缓缓讲出,给了我们观影者独特的体验。一位天才艺术家与邻家少女地位悬殊的婚姻,一位热情洋溢的妻子与暮气沉沉丈夫之间的纠葛,一段维多利亚时代名人婚姻绯闻的解密,一个尚未脱离母体的巨婴男子与崇尚独立、追求自由的女性之间的冲突,这就是《艾菲·格蕾》这部影片为你所展现的立体画面。
巨婴无法独立感受爱情, 无法独立直视爱情, 无法用心维护爱情。只有当巨婴走出父母的襁褓,吮吸大自然的珠露,接受社会的真实洗礼,才能在空白的独立个人意识地图上标定爱情的位置。
愿所有的巨婴勇敢走出束缚的桎梏,开启心智的自我成长之路,最终独立赢得真正的爱情。
最后以影片的开头,作为本影评的结尾。
参考文献
1 时光网,浣尘, 《女人,应该为自己而活》
1什么是巨婴呢?
据介绍,我这里只是简单用自己的话概括了一下,巨婴大概指一个奇葩的成年人群体,比较自私,经常向别人索取却很少去奉献,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幻想着所有人都要围着自己转才是正确,有时候没有规则意识、喜欢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有时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尤其是对于父母,一边是嫌弃一边却又极度的依赖于父母钱的经济支持。
1什么是巨婴呢?
据介绍,我这里只是简单用自己的话概括了一下,巨婴大概指一个奇葩的成年人群体,比较自私,经常向别人索取却很少去奉献,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幻想着所有人都要围着自己转才是正确,有时候没有规则意识、喜欢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有时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尤其是对于父母,一边是嫌弃一边却又极度的依赖于父母钱的经济支持。
3巨婴是怎么来的
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两个小孩,一家四个大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无限制的宠溺,造成了孩子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管的状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为他们的常态,整天不是学习就是玩耍,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被家长们承包了。
以前有个教育家Xxx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在娇惯、宠爱、百依百顺中长大的孩子,习惯了享受和依赖,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
他们不会对父母的付出有丝毫的感激,反而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他们会认为自己半世的不如意,都是别人造成的。物质上啃老、精神上未断奶,都是不独立的表现。那些事事代劳、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
由于上一辈的人是吃尽了各种苦头,而且接受的教育也很有限。所以总是想着,等到以后家里有钱了,想的第一件事不是请个名师,而是拼命地用物质去满足孩子无休止的欲望,让孩子的生活过的更好,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当欲望不断地被满足之后,孩子就会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其对物质的渴望何其厌有?他只需要考虑我想要什么,而不会考虑我要付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心理始终未能发展出独立的人格。
社会上的游戏规则是:给予才能获得回报,而不少家长眼中的游戏规则却是:只要你有需求,你就会被无条件满足,你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
4巨婴普遍存在的问题
巨婴普遍存在这几种情况:可能存在某一种或者多种!
第一:自己做的事就算是不正确也是对的,如果对某人不满意,即使别人做的事是对的也是不正确的,对自己的不足一味的找借口,却不知道改正。
第二:别人对自己的好是应该的,自己并没有要求他做所以不需要感谢,对别人的帮助毫无感激之心。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尤其是毕业多年的大学生,一边瞧不起父母那代的观念和落伍,却又一边依靠他们的经济支持。有的时候还质疑能否让父母给自己提供更好的条件。
第三:自我意识特别强烈,习惯于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内考虑问题,不大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一方面心理很偏执另一方面又很脆弱,对于别人好的意见会很偏执的坚持自己不好的观点,对于别人说自己不好的一面很难承受,从而抑郁、焦躁。
第四:内在成长动力不强,甚至有时压根没有,并没有发展出与年龄相对应的社会交际能力和情商。所谓的情商是指懂得别人的艰辛,知道感恩,懂得不给别人制造麻烦等等。或者说总是想着从父辈哪里获取更多,依赖于他们的经济支持。
第五:针对教育总是批评连连,记得刘墉以前曾感叹说:“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的孝道。”
第六:喜欢坐享其成,喜欢一味索取,最后成为不折不扣的白眼狼。
第七:偏执分裂。偏执分裂是全能自恋的另一个极端,当所有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巨婴成年人就会转向另外一边,即心理偏执分裂,要么狂热地追星或拜教,把自己代入某个明星,事业有成、颜值高、性格好、身材好、爱情完美,像上帝似的,充满全能自恋的幻想。
第八: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父母帮忙安排工作。找不到工作窝在家里打游戏,伸手找爸妈要钱。结婚了,父母掏钱买房买车。有孩子了,父母帮忙带孩子。
我告诉你,在我遇到的那么多婚姻问题咨询案例中,几乎没有能成功上位且能生活幸福的婚姻破坏者。
很多男人的观点是:“可以出轨找情人,但婚姻不能解体。”
是啊,许多姑娘以为自己是他的唯一,事实上只是“其中之一”,还是最容易割舍的那个。
当利益、舆论、稳定等等与婚外情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的放弃你。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刘伟,47岁,项目总监。
我和小洁认识三年了,她曾是我资助的一名大学生。
当年,我参加“一对一”活动时认识了她,并当场互换了微信。
加上好友后,她时不时跟我分享大学生活,社团、图书馆、学生会年轻的校园气息可真好。
有一次,她给我发了一段她cosplay的视频,我看了许多遍,不得不承认,我被她吸引了。
后面,我们越聊越深入,资助也越来越多了。
在她21岁生日的时候,我精心准备了一场party,还送了她心仪已久的新款包,她调皮地跳起来亲了我的脸颊:“大叔,你真好。”
那晚,她成了我的情人。
她想要钱,我想要激情,我们各取所需。
起初,日子过得很惬意。
我们经常约会,吃吃饭、逛逛街,还去过游乐场,陪她做了许多幼稚的事情,感觉自己也年轻了。
有时候,我自己回家不能陪她,她会闹脾气,但只要下次见面时送个小礼物,她就能瞬间被哄开心。
直到有一次,我们去逛街,路过一家婚纱店,站在橱窗前她问我:“大叔,你什么时候娶我啊”
我一下子慌了神,突然发现她不止想要钱,更想要一个承诺,但我给不了。
只能冷着脸说:“除了名分,我什么都能给你。”
在那之后,小洁多次明示或暗示地想要嫁给我,带我去月老庙求姻缘,甚至在情人节的时候穿着婚纱向我求婚。
看着她期待的目光,有那么一刻我差点松口。
但离婚哪有那么简单。
每次我脑海里闪过离婚的念头,就会想到财产分割、孩子的抚养权、周围人的目光
这些问题根本就无解。
她每天拿这个事逼我,让我觉得很烦躁,与其面对这些问题,不如早早跟她了断。
最后,身心俱疲的我选择了分手。
咨询师分析:明明曾经真的喜欢过,如今却不想给她承诺;明明以前天天腻在一起,现在却巴不得赶紧逃离。
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几乎说出了大部分出轨男人的心理。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哥伦布效应”,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新鲜感会逐渐减退,爱欲行为也会随之下降。
当对婚姻和原配的新鲜感消退后,出轨能够带来新的刺激。但找情人终归是为了尝鲜,离婚后再婚无疑是重蹈覆辙。
在他们看来,情人的痴情,会毁了他安稳的生活。
在我的一些来访者中,也有一些“被小三”经历。
一方面,她们感觉被“油腻男人”骗,非常愤怒和伤心;
另一方面,她们也会心有不甘。
“卢老师,他跟我吐槽了很多妻子对他的种种不好。他说我是他今生的灵魂伴侣,他说遇到我才知什么是真爱,他说非常想要和我共度一生。我对他这么独特和唯一,难道我们真的没可能吗?”
我的回答是:“其实判断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背叛男人的海誓山盟往往都是“一鼓作气”,稍微遇到阻力,就“再而衰,三而竭”了。
为什么?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说。
我们都说出轨是一种“偷情”。
怎么理解这个词?
我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人“偷钱”,我们就会问他:“你为什么要偷钱呢?”
他的回答是:“因为我没钱。”
你说:“你有手有脚,可以自己挣啊。”
他说:“那太累了。”
看到了吗?
偷钱如此,偷情亦如是。
因为没有能力对自己“负责”,才会选择如此“下策”。
如果他足够成熟,足够对自己负责,那么他就会靠自己本事去赢得他的那一份收入。
感情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男人有足够的担当,有足够的情商,他会有两种能力。一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他对妻子有不满,为什么没有办法和妻子解决?
一种是“止损”的能力,如果他没有办法解决,但起码有办法结束这种不断受损的生活,那就是离婚。
他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止损的能力,想要不支付任何代价,就拥有感情。
你说,这样的人,有什么本事和你共度一生?
偷情,选择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选择的是一种“人生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我尝试去不支付代价就拥有一切”。
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巨婴”、“情感吸血鬼”。
是心理年龄幼稚,没有能力做成人的人。
不幸的是,80%的人,其实都是这样的人。
所以我们才会被困于“爱与恨”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不成熟的人,是不会有真爱的,他只是甩锅侠,只是想找靠山,想到处找奶头吸的巨婴而已。
所以很多时候,所谓的爱,不过是发泄,不过是依赖,不过是想要靠别人来承担自己无法面对的痛苦而已。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
就像我一个来访者说:
我来做咨询最大的好处就是终于明白一件事。我根本不爱他,我只是害怕去爱我自己。我离不开他,是因为,有了他的存在,我就不必面对我自己,那个被抛弃在荒野里的自己。
“巨婴”人群主要集中在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群中,这类人群已经成年,但因那个年代提倡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所以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单个家庭来说压力小了同时也更注重孩子的成长教育,可能是上一辈人吃苦吃够了,希望孩子生活的更好,虽然物质享受上去了,却缺少了精神上的教育,尤其是独立生活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反而溺爱的教育方式成普遍性发展,可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在生活中“巨婴”给父母、妻子,甚至是孩子都带来极大的伤害和生活负担,尤其是孩子很可以也被培养成新一代的巨婴。
要想改变要做到这四点(即使做到了也很难有本质的改变)
一、明确分工,不要惯着,什么洗衣做饭该安排的就安排给他,不要放纵对方的这种懒惰心里。
二、该打该骂就不要手软,如果你对他一直不温不火,那对他来说就是不疼不痒,他不会长教训,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要有度,不赞同家庭暴力。
三、联系亲属,哭诉苦衷占领舆论高地,在精神上给予压力,逼破其改变自己。
四、科学教育孩子,防止自己的孩子被“巨婴”类型的父母感染成新一代“巨婴”。
以上只是补救的办法,很难根本改变“巨婴”性格的成年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防范于未然,从小就科学的教育孩子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避免成为“巨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