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和没有基本上差不多,几个小时不回微信是常态,一周两个连上36小时的大夜班,下班就睡死过去。要不是我本身也有点孤独症倾向,岁数大了喜欢一个人独处,估计早就分手八百回了。
2、焦虑、焦虑、焦虑。没见过比医生更焦虑的职业,每天都要听他各种碎碎念,包括但不限于甩锅领导、奇葩病人及家属、不靠谱同事等等。天天打怪兽的我下班后已经很烦躁了,还得腾出手来耐心听他唠叨,顺带安抚。
3、私人医生?不存在的。在协和医院规培最大的收获就是危重病人见多了,我得什么病,只要挂不了,在他眼里都不是事儿。
春节期间和他去东南亚旅行,回国后开始严重腹泻,吃了常规药物后还是不见好,他告诉我没事儿,扛着就行。最后还是在我娘和他娘的墙裂要求下,我才自己去的医院。结果医生开的药和他给我买的常规药物一样,回来后,被他鄙视了一个月,说我质疑他的专业水平。
4、聚会基本插不上嘴。得益于他,交往后认识了不少医生朋友,外科、内科、口腔科、儿科等等。然而,每次和他们聚餐,不论人多人少,永恒地被“隔离”在话题以外。
5、业余生活简单。基本上除了工作也没啥业余生活,不工作的时候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写论文、跑数据、准备考试、看书、参加会议等等,仅剩的三分之一时间用来打篮球和听相声。
吴小生:35岁男星录节目时猝死!身体崩溃的10个信号,千万别忽视
27日凌晨,台湾演员高以翔在浙江录制综艺节目《追我吧》时突然晕倒了。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消息一出,无数人感到难过和悲痛。 他只有35岁。如此年轻的生活生命转瞬即逝。 更可悲的是,这不是今年的第一次突然死亡。
2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岁的于晓凯医生不幸死于猝死。 4月,华西医院的唐江涛医生死于突发性心肌梗塞,享年40岁。 9月,一名16岁的西安高中生在跑步时突然死亡
这堆鲜血淋淋的真实案例都在告诉我们:不要再忽略健康,生命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值得您与命运搏斗! 据统计,中国每年平均有544,000人突然死亡。
猝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谓突发性死亡,是指突突然迅速死亡。 另外,绝大多数猝死与心脏原因有关,可能发生在患有或未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中。
在突然死亡发生之前,通常有威胁生命的早期表现,表现为突然失去知觉。如果不能及时挽救,患者将在1小时内死亡。
猝死的最常见危险因素是冠心病,左心室肥大,高脂血症,剧烈运动,精神因素和心率变异性。
因此,建议冠心病患者每六个月或一年检查一次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了解他们的射血分数,这也有助于监测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善并预防疾病进展。 尽管猝死是可怕的,但是如果您注意预防,仍然可以减少它的发生。
这样做可以减少突然死亡的发生。
1,选择合适的运动量
据统计,剧烈运动期间或刚结束后,有11%至17%的成年人突然死亡。 因此,要注意运动强度。
一般来说,运动强度可以通过心率来测量,以150岁(次/分钟)作为适当的运动量。 例如:运动量等于150至50=每分钟100次心跳的50岁老人比较合适。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例如,营养合理,均衡,饮食清淡,每日食盐少于6克,避免高脂饮食。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戒烟,少喝酒,不要熬夜,保持愉快的心情,等等。
4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最好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了解您的身体状况并及早发现心脏的结构功能是否异常。
5,治疗原发病
纵观近年来的猝死案例,我们发现,除了自己的原因外,在工作强度大,日程安排不规律的人们中,猝死的发生率也更高。
这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提到“过劳”,恰恰是因为过度劳累,早早的透支身体,并逐渐偏离了健康之路。
十大体力消耗信号,请不要忽略
目前尚没有非常完整的“劳累过度”诊断标准,但可以从某些症状进行判断,找到劳累过度的“线索”
①无明确原因的肌无力或关节痛;
②心情抑郁、焦虑、紧张、恐惧、易怒;
③频繁去洗手间;
④性能力下降;
⑤记忆力减退;
⑥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⑦注意力难以集中;
⑧兴趣减退或丧失;
⑨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
⑩经常头痛、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如果您有上述症状,请考虑一下,最近是否太累了?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无论如何,请停下来休息一下。
遇到猝死,该怎么做才能挽救生命?
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当心脏骤停是4分钟后,脑组织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失。 研究表明,超过9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而心脏复苏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 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他们周围的人可以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这将大大挽救生命。
最后祝大家都远离疾病,有个健康的身体!小编还会持续为大家带来健康小常识的,请大家多多关注我哦。
山东泰山医学院42岁的蔡国栋医生猝死于手术台旁!三天后,天津总医院神外45岁的李乃昕医生心脏病发作猝死!仅隔两天,上海龙华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柳文,不幸逝世! 6天内3位名医离世!健康根本算不上是消费,而是一种必须的人生投资。养生真的是给你续命,请珍惜和感恩和你谈养生的朋友,他就是你的贵人! 医生都救不了自己,如何来救你? 北京协和医院全国著名健康专家黄教授58岁离世香港名医潘醒华44岁离世36岁许剑峰医生患癌,从发病到去世仅14天同仁堂前董事长张生瑜39岁因心脏病离世(同仁堂就是生产心脏病药的) 他们都是医药领域的专家,但他们连自己的健康都保证不了,你怎么敢把健康交给他们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因擅长治肿瘤,患者趋之若鹜,一号难求。然而,花教授却并不开心,他说:「 ”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擅长防病的人。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医学的失败。 慢性病将呈「 ”井喷式”爆发? 专家预言,未来十几年,慢性病在中国将呈「 ”井喷式”爆发,这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中国人有可能成为新的「 ”东亚病夫”。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70%,而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通过干预避免的。因此,能否阻止慢性病「 ”井喷式”发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兴衰。 治疗医学是在下游打捞垃圾;养生预防是在上游控制污染源头。治病是「 ”亡羊补牢”,通过预防养生保健则是「 ”未雨绸缪”。 我们的健康取决于我们自己,预防养生是时代必然的产物。我们不能把健康全寄托在医生手里,医生该切的切该换的换,钱花完了命也没了。从现在开始,身强力壮时就多关心自己的健康,人生如赛场,健康是你唯一的保障。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不是你的,唯有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保健养生,未病先预防 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绝不能靠打针吃药,而要靠预防为主。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才说明医生的本领越来越高,医学越来越有希望。 我们知道疾病不是不健康的极致,但没有病不等于健康,预防大于治疗,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只治不防,花钱心慌;只治不防,痛苦悲伤;这就是养生保健的意义。 在健康上消费根本算不上是消费,而是一种必须的人生投资。很多人的困扰或纠结,来自于背后价值观的缺失,他还未真正搞清楚健康到底属于人生中的那个范畴——是必须还是必要,是消费还是投资,是不可或缺,还是可有可无,能拖就拖? 医院的三句话让你倾家荡产: 你这病很严重 不过还能治 但是需要很多钱 银行的三句话让你雪上加霜: 我们真的很同情你 但规定就是这样的 交不了房贷,我们就得收回你的住房! 养生专家的三句话给您雪中送炭: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营养 很多人的健康都是毁在了错误的观念里,可以有很多人替你开车,替你赚钱,替你花钱,但没人替你生病。什么东西丢了都可以找回来,但有一件东西丢了,就永远找不回来,那就是命。 一个人走进手术室时,才发现有一本书没有读那就「 ”养生之道”大多数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花光一生的所有积蓄,吃遍所有的大量副作用的西药,再多开几次刀,留下一大笔债务,给家人,给儿女,然后死去。 可悲的是,你养的医生也不管用,而最可悲的是,很多人连养医生的机会都没有,把积攒下来的钱,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年都交给了医院。最后还是得很不甘心的上路。 这个世界上,95%以上的人是病死的。再有钱、有势的人,就算他把整个医院买下来,也无法挽救自己的生命。我们没有钱,还指望医院能救得了我们? 今天你健康,不代表明天你还健康,更不代表10年后你依然健康。所以,爱护自己,就是减轻家人的负担。 无论你多会赚钱,当你生病进医院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时的钱就如同「 ”草纸”。医院就如同「 ”碎纸机”。钱是你一张一张挣来的,可到了医院就要一沓一沓的花出去,可怕吗?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