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完聘纳彩请帖怎么写

女儿完聘纳彩请帖怎么写,第1张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六礼已毕,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还须在次日及三月后完成“谒舅姑”与“庙见”之礼,即成妇之礼,庙见后才能正式承认该女子为丈夫宗族的成员。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在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这种婚姻程序是包办强迫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

1、愿多年后仍不忘初心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周年快乐。

2、我们选择结束浪漫的卿卿我我,走进生活的烦琐,我们的家就是爱的堡垒,风雨的避风港,老公(老婆)X周年快乐。

3、一生守候不是一句简单而苍白的山盟海誓,而是无数个平淡的日子同舟共济,相濡以沫!

4、我掐指一算,你还会喜欢我很多年。

5、我畏寒却偏爱冬天,三分钟热度也想陪你漫长许多年。

6、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这一程便是余生。

7、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8、你是年少的喜欢,也是余生的甜蜜。

9、愿苦乐同享,冷暖自知。

10、余生不用指教,听我的就好。

11、愿多年后,你我仍不忘初心。

12、承蒙时间不弃,你一直爱,我一直在。

13、感恩我们走过的每一天,愿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14、此生有人与我共黄昏有人问我粥可温。

15、山水一程,三生有幸,余生有你此生足矣。

结婚邀请函文案1

送呈:---先生台启

公历年月日

谨订于(星期日)

农历年月日

为--先生和--**举行结婚典礼敬备喜筵

恭请

光临------敬邀

结婚邀请函文案2

某某先生及夫人:

我们定于某月某日下午某时,假坐某某饭店某某厅举行婚宴。

届时恭请光临

某某谨邀

年月日

结婚邀请函文案3

谨定于--年公历-月-日(星期一)

农历--

为GG、MM举行婚礼敬备薄酒酌

恭候张三、李四夫妇(或者写张三携夫人、张三携家眷,李四与先生)

光临--大酒店,地址:延安中路1000号3楼--厅

敬约

结婚邀请函文案4

--先生:

小儿王--与张--女士结婚,荷蒙厚仪,谨订于-月-日下午六时喜酌候教

王--暨男--鞠躬

席设聚宝饭店

恕不介催

结婚邀请函文案5

--先生:

小女--八月十日于归,荷蒙厚仪,谨订于是日下午五时淡酌候教

--鞠躬

席设聚宝酒楼餐厅

恕不介催

结婚邀请函文案6

谨定于_20--_年公历11月22日(星期三 )

为 ---和YYY 举行结婚典礼 敬备喜宴

---(家长) 恭请 --- 全家

光临

席设:_______________ 敬邀

时间:_______________

结婚邀请函文案7

送呈:---先生台启

公历年月日

谨订于(星期日)

农历年月日

为---先生和--**举行结婚典礼敬备喜筵

恭请

光临--敬邀

一、过程

1、纳采

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古代汉族婚姻风俗。

2、问名

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3、纳吉

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4、纳征

(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5、请期

男方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6、亲迎

(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二、拜堂礼仪: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雁北大同一带,拜堂时新郎拜,新娘却不拜,与常俗殊为不同。

扩展资料:

起源:

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在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这种婚姻程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和特色传统文化。

中国古籍《礼记》和《仪礼》都对此有所论述。另据《仪礼》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由此可见,这传统婚俗始创于西周时期。一般认为,此婚俗于秦朝已经定下,其后用于汉朝。

参考资料来源;-六礼

-拜堂

婚礼文案美句简短如下:

1、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2、以爱之名,共度余生。

3、我喜欢夏天的雨,雨后的光,和任何时候的你。

4、我想也许是因为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世界都变成了我们喜欢的样子。

5、想做你的小朋友,天真,可爱,最爱你。

6、好好生活慢慢爱你,不早不晚刚好是你。

7、一辈子很长,恰到好处地喜欢最舒服。你不用多好,我喜欢就好;我没有很好,你不嫌弃就好。

8、往后余生,请多关照。

9、愿往后余生,冷暖有相知,喜乐有分享,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

10、春有雷,夏有风,秋有雨,冬有雪,我四季有你,胜过人间无数。

婚礼古名“六礼”,即《仪礼士婚礼》疏所说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是婚事进行过程中的六个程式。按照礼经规定,在行六礼之前应先遣媒人通辞,称为“下达”,获得准许後才能依此程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六礼各有不同作用,据《艺文类聚》卷四○《礼部下婚》引《郑氏婚礼谒文》采用较通俗的解释说:“纳采,始相与言语,采择可否之时。问名,谓问女名,将归卜之也。纳吉,谓归卜吉,往告之也。纳徵,用束帛,征,成也。请期,谓吉日将,亲迎谓成礼也。”尽管说得不够清楚,但总的看来不过是婚姻之家从初达成协定後不断往来接触,直至婚姻完成的一些名目。且六礼虽始终被列入历代朝廷正礼,在後世看来却并不完全实用,所以有些便不免空存其名,有些却被充实以不同内容,书仪中的通婚书便是其中之一。

通婚书又称通婚函书,在赵守俨先生的文章中曾经有过介绍,并认为颇似後世的庚贴,但对其与古婚姻六礼的关系语焉未详。敦煌书仪中出现的通婚书,其具体样式如P3442杜友晋《吉凶书仪》所示:

通婚书皆两纸真书,往来并以函封。

月日,名顿首顿首。阔叙既久,倾属良深。孟春犹寒,体履如何?愿馆舍清休。名诸疹少理,言展未即,惟增翘轸。愿敬德厚,谨遣白书不具。姓名顿首顿首。

名白:名第某息某乙,令淑,愿托高媛,谨因姓某官位,敢以礼[请]。姓名白。

相对通婚书,女家也有答婚书与之对应:

月日,名顿首顿首:乖展稍久,倾仰唯积。辱某月日书,用慰延伫。孟春犹寒,体内何如?愿馆舍休宜,名诸疹弊,言叙尚馀,唯增眷仰。愿敬重。谨还白书不具。姓名顿首顿首。

名白:第某女随言之)四德无闻,未闲礼则;承贤某息顾存姻好,不敢敬违。姓名白。

通婚书从内容而言即是求婚书,所说“皆两纸真书,往来并以函封”,据赵和平指出,乃是采用月日在前,一书两纸,每纸都有开头和结尾的复书形式。答婚书亦然,其两纸之分即依上分段所示。赵守俨先生指出,通婚书“一幅是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通问候的短函,另附别纸,才是婚礼的主体”;是非常正确的。但之所以这样做却是礼仪格式的要求。据同是杜氏所作的《新定书仪镜》引卢藏用《仪例一卷》说明,“古今书仪皆有单复两体”,但唐朝经过改革,只有“通婚和重丧吊答量留复体”。相对於一书一纸、月日一般放在後面的单书,以真书也即楷书书写、有着函封的婚书采用复体形式显然是为了表示尊敬和郑重。後来吉凶复书的形式越来越少,唐後期婚书仪也常常改用单体,如P3502晚唐《新集诸家九族尊卑书仪》。但只是去掉两纸中间的尾语和开头,词句略简单一些,基本层次和内容并没有变,这样寒暄和求婚答婚实际也就和到了一起。

婚书往来的措辞自然都要用敬语,而且要用对等的关系。例如通婚书的信封封题写成“郡姓名白书谨谨通某姓位公”两行,其“郡姓名白书”下,还注明“若尊前人,即云某郡官姓名”。前人是指收书人即女方家长,郡指郡望,意思是说,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男方家长不但要称自己的郡望,还要加上官名。这样官族并重,一方面与称对方“姓位公”相当,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身份配得上对方,给了对方足够的面子。但是答婚书却在封题“某官郡姓名白答谨谨还某姓位公阁下封”的“某官郡姓名白答”下,注明“前人卑不用某官”,这个前人自然是指原来求婚的男方,意思是如果男方家长官小或无官,女方家长不能自署官名,以免显得以势压人。这样的署名方式除了刻意尊重对方外,似乎也暗含著门当户对的意思。

通婚书之所以又称函书是因为有木质的“函”作包装,且其规格很不寻常。P2646张敖《新集吉凶书仪》称通婚书“切须好纸,谨楷书,紧卷於函中。函用梓木、黄杨木、楠木等为之。函长一尺二寸,函阔一寸二分,函板厚二分,函盖厚三分,函内阔八分”。尺寸有象徵意义的木函盖好後,“即于中心解作三道路子,以五色线缚”。写在面上的“封题函样”是“│谨谨上厶官阁下│全│厶官卫郡姓名封白”,三条竖线大概就代表了五色丝线分割成的三行。其中用了“谨谨上”的最高规格,对对方加以官名阁下敬称,自己也署明官衔郡望。中间有一个“全”字,意义不详,但封题署“全”字者书仪中只见有给皇帝的题表函面、婚书及下面将要提到的纳徵版,其隆重性可知。

通婚书为何要用黄杨木等上好的木质包装并用最高规格的礼函呢?如赵文所说,“通婚书不是议婚,而是婚事既定後的一种形式上的礼节”,其内容虽然似乎尚属求婚性质,但是婚书中都写明是男方的第几子配女方的第几女,且有来有往,有求有报,显然已不存在下达後还被女方拒绝的可能,这样的婚书不会是写在通媒的一开始,而是在谈婚论嫁已经有了一定眉目之後。《唐律书仪》卷一三《户婚律》有“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此条疏议曰:“许嫁女已报婚书者,谓男家致书礼请,女氏答书许启。”可见婚书是被作为双方正式缔结婚姻的凭证和必须遵守的婚约,甚至可以作为法律依据,这样的婚书恐怕是须男女双方慎重保存的。

结婚礼金文案其实就是指的自己准备给结婚的亲友随礼的礼金的一个计划文案。每个人做人都是有自己的原则的,比如说自己不喜欢参加闺蜜的时候包红包,因为自己知道自己结婚的时候闺蜜也是要包红包的,包红包多了少了呢有可能会影响感情,所以不如商量好不送红包。

很多的年轻人都有在网络上面搜索结婚礼金文案,但是却发现一无所获,没有人来专门的为结婚礼金来做文案。其实这个文案是很有必要做的,有了这份文案,自己在随礼包红包的时候就会非常的快速,心情自然也是会更加的愉悦的。 

首先,结婚礼金文案要将自己的人际关系分成积累,比如说发小,关系好的闺蜜哥们儿,一般关系的朋友同事,亲戚,领导,客户等等。

其次,确定不同人际关系的礼金的金额,比如说发小礼金是1600-1800元;关系好的闺蜜哥们儿是1314-1666元;一般关系的朋友同事是200-400元;亲戚是800-1000元;领导是600-1000元;客户是666、888元。大家可以根据每一年的实际礼金的情况来适当的增加或者是减少,再根据礼金收回的几率的多少来确定最终的随礼的金额,这样大家就不用脑心礼金的问题,而且可以随礼随的很开心。

下面来说一说结婚礼金文案具体的吉利数字,268是两个都要顺发;288是两个要发发;366是大家一起顺顺溜溜;588是我们一起发发;600是大家一起顺;800是大家一起发;666是顺顺顺;888是发发发;999是长长久久;1001是千里挑一;1314是一生一世;1588是图的就是一辈子我发发;1666是人生一路顺风顺利,祝福新人可以日后心想事成;1688是一路发发;1888是一辈子发发;1999是一辈子长长久久;2009是两个人爱长久。 

看完以上的结婚礼金文案大家感觉怎么样呢?其实照这个方法来随礼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大家随礼其实就是一份祝福,千万不要为了随礼而勒紧自己的裤腰带让自己日子不好过,还是应该量力而行的随礼,如果说自己实在觉得自己的礼金太少的话,不妨给新人解释一下,日后补大餐,这样新人也会很开心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7147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