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肉桂属红茶还是绿茶?

武夷岩茶肉桂属红茶还是绿茶?,第1张

武夷肉桂属乌龙茶类。武夷肉桂是以肉桂树品种的茶树命名的名茶,成茶外形紧结呈青褐色,汤气香味刺鼻,肉桂茶其品质优异,性状稳定。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且被外地广为引种。

据《崇安县新志》载,在清代就有其名。该茶是以肉桂良种茶树鲜叶,用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而制成的乌龙茶,为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种。肉桂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个名枞,另一说原产是在马枕峰。

武夷肉桂,为无性系品种,茶树为大灌木型,树势半披张,梢直立。树高与宽幅可达2米以上。自然生长者高、幅达3米以上,分枝尚密,节距尚长(3至6厘米)。叶片水平着生,叶长6.6厘米至12厘米,长者达13.3厘米;叶宽2至4.7厘米,叶幅最宽者6厘米;

叶色淡绿,但随不同土质和施肥量多少而变深或变浅,叶肉厚质尚软,叶面内折,成瓦筒状,有大叶乌龙品种特征,叶缘略具波状,叶齿细浅,30对左右;叶脉细稳,7至8对左右,叶长椭圆形,叶尖钝,整株叶片差异大。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尚好,抗寒性好。

肉桂外形条索匀整卷曲;色泽褐禄,油润有光;干茶嗅之有甜香,冲泡后之茶汤,特具奶油、花果、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茶汤橙黄清澈,叶底匀亮,呈淡绿底红镶边,冲泡六七次仍有“岩韵”的肉桂香。

武夷肉桂茶有防癌、防辐射、抗衰老、抗变异、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武夷肉桂茶在福建农林大学提交的研究报告中,被誉为“健康之宝”,国际荼界评价武夷肉桂茶是“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

福建中医学院盛国荣教授说:武夷茶,温而不寒,久藏不变质,味厚不苦不涩,香胜白兰、芬芳馥郁,提神消食,下气解酒,性温不伤胃。

参考资料:

武夷肉桂-

由于铁观音含有较多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不宜多喝。

此外铁观音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

扩展资料:

铁观音的品种分类:

1、清香型铁观音:清香型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偏向现代工艺制法,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多。清香型铁观音颜色翠绿,汤水清澈,香气馥郁,花香明显,口味醇正。

2、浓香型铁观音:浓香型口味醇厚、香气高长、比较重回甘,是传统工艺炒制的茶叶经烘焙再加工而成产品,浓香型铁观音具有“香、浓、醇、甘”等特点、

3、陈香型铁观音:陈香型又称老茶或熟茶,由浓香型或清香型铁观音经长时间储存,并反复再加工而成,亦属半发酵茶叶,陈香型铁观音具有“厚、醇、润、软”等特点。

 —铁观音

我国是一个产茶大国,茶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每年茶叶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南方地区很多省份都有茶叶的种植和生产,茶叶也成为我国对外出口产品中的重要一部分。

一、武夷山市

武夷山市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除了武夷山风景区风景出名之外,还盛产名茶,著名的有武夷岩绿、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八角亭龙须茶、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等。

二、安溪县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中国乌龙茶之乡,著名的茶叶品种有安溪乌龙四大“名旦”(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梅占等。

三、台湾省

台湾省不但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也是产茶大省,名茶种类繁多,著名的有冻顶乌龙、东方美人茶、文山包种茶、木栅铁观音、阿里山珠露茶等。

四、黄山市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除了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风景区之外,还有诸多著名的茶叶,比如黄山毛峰、老竹大方、太平猴魁、休宁松萝、黄山绿牡丹、屯溪绿茶、祁门红茶、珠兰花茶等。

五、潮汕地区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沿海一块,包括汕头、潮州、揭阳3市。潮汕功夫茶盛极一时,著名茶叶品种有凤凰单丛、岭头单丛、凤凰水仙、石古坪乌龙等。

这5个地区,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说过、去过。这些著名的茶叶对爱茶之人来说,也早已听闻、品尝。不过,我相信,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心境与收获。

中国产茶的地方多不胜数,每一个茶叶产地因为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人文,所产的茶叶也独具特色,别有风格。每个人的口感偏好不同,所喜欢的茶也会不同。每种茶都各具特色,再加上自身品质优良导致的拥趸偏爱,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中国名茶。

武夷山,面积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

武夷茶叶产制历史久远,在宋代,武夷茶作为北苑贡茶,受到宋朝几任皇帝的青睐。元大德五年(1301年),高兴之子高久奉命到武夷山监制贡茶,并在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创设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制作贡茶。至清初武夷茶随着乌龙茶的出现而崛起,而这个阶段,武夷岩茶生产中心逐渐转移到山北以天心寺为中心的区域。

那么所谓的三坑两涧,到底是指哪些地方呢?

林馥泉先生《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第一章“茶园概说”之第三节“产茶面积及其分布情形"称:“武夷重要之产茶地多在山坑岩壑之间,产茶最盛而品质较佳者有三坑,号武夷产茶三大坑,即慧苑坑、牛栏坑及大坑口是也。

林馥泉先生指出,倒水坑是慧苑岩的支流。那么倒水坑自然随主流慧苑岩一起,并入三坑之列。所以三坑两涧应该是: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悟源涧。

林馥泉先生《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张天福1994年出版的《福建乌龙茶》中也提到“武夷正岩茶,产于武夷山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悟源涧等地。

三坑两涧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北麓,是武夷正岩茶区的中心点,也是武夷山正岩的岩茶产区里五个比较独特的,能产好茶的地方,它们地理位置独特,产出的岩茶尤其韵味十足,最能体现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特征,故而成为一流武夷岩茶产地的代表。

慧苑坑

慧苑坑武夷山当地人也称慧宛坑,位于玉柱峰北麓,慧苑寺所在处,平均海拔262米,是武夷山岩茶产区中核心地带。

三坑两涧中区域最大,在牛栏坑的北侧平行线上,是武夷岩茶的重要产地,史上传说中的八百名丛出自这里。直到今日仍有铁罗汉、白鸡冠、白牡丹、醉海棠、白瑞香、正太阴、正太阳、不见天等珍稀名丛在慧苑坑内静静地散发着馥郁的茶香。

慧苑坑四周山岩林立,其貌似盆地。气候与众不同,潮湿而水土丰茂,地质层厚,砂砾多。上游的留香涧和来自倒水坑的小溪,在慧苑坑汇合,流向章堂涧。慧苑坑山谷深幽,日照短,终年云雾不断,冬夏季短,春早秋长,茶树芽叶在秋冬季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性生长,故而慧苑坑水仙树众多,老丛高丛也得以颐养天年。这里的水仙茶树上长满了青苔树挂,也使得这里出产的老丛水仙带有特别的木质味,劲道十足,对味蕾的刺激不输于肉桂。

牛栏坑

牛栏坑位于章堂涧与九龙窠之间,为武夷山风景区三条重要沟谷之一。

牛栏坑两旁危崖悬翠,茶园雅布,一条曲涧凝翠柔水细流,空气中充满着茶叶的清香。牛栏坑涧谷土质肥沃、日照较短,两侧山岩上淋沐而下的山泉水和良好的自然植被,为茶树生长提供绝佳环境,成为武夷岩茶最重要的产区。

沿涧有石砌磴道,原为通往天心岩的重要通道。景区修好通往天心岩的公路后,这里行人渐少。涧谷南侧为杜辖岩北壁,有“虎”、“寿”等摩崖石刻。产自牛栏坑的肉桂品种,香气独特,滋味迷人,岩韵悠长,有“牛肉”之称。因地理限制,牛栏坑中的茶树种植面积很有限,最佳采摘时间也非常短,仅有3至4天,加之武夷岩茶的加工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制作精良品质优异的“牛肉”产量就更小。因此,被视为武夷岩茶中的佼佼者,风向标和优质产品的代表,在茶界却是无人不知的。

大坑口

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进入大红袍景区的公路就是沿着大坑口修的。从景区公路入口到天心岩的一段岩谷叫大坑口。就地理来说,九龙窠(kē)所在坑涧与大坑口属同一山谷,而母树大红袍所在的位置就是在九龙窠。大坑口——九龙窠沿线集中了许多景致,标志性的弥勒佛像,佛像背倚一块峻峭岩石,石上一“佛”巨字。武夷山景区最大规模的佛教寺院—天心永乐禅寺也在这条线上。

大坑口是传统茶区之一,在两侧的山岩上分布先民开垦的茶园,层层叠叠。这里环境优雅,水土环境良好,日照适中,谷蜒风习,植被茂密,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悟源涧

马头岩南麓,有一座窄小幽谧的峡谷静静坐落。峡谷内,一条清澈、笔直的涧水汩汩流过。涧水淙淙,幽兰芬香。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小溪流,汇集到马头岩,形成了涧的源头。涧水一路流淌,注入到山脚兰汤村的池塘沟渠,最后汇入了九曲溪。而马头岩所产肉桂品种,有“马肉”之称,也是品质优良的武夷岩茶。

徜徉在悟源涧,涧旁的石径,静谧安祥,一条条横石铺就的石阶蜿蜒向前方,禁不住令人悟“道”思“源”。峡谷的左侧山壁上,“悟源涧”三个石刻字古朴而醒目,这正是清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修建石径的题刻。

流香涧

流香涧位于天心岩北麓,从大红袍景区入口步行往水帘洞方向50分钟便可到达。涧水在崖壁的遮荫下汩汩流淌,涧旁多花草,水上常飘落叶凋花,蜿蜒在山崖缝隙之间,常有恍若隔世之感。

明朝诗人徐火通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题名“流香涧”。流香涧,产区环境优雅宜人,游客经过此地也会坐落休息,听听溪水,享着谷中兰香。此地产出的茶,喝起来也是悠哉悠哉,不急不缓,汤水也尤其细腻,想必是流香涧孕育的性格吧。

主要参考文献:

[1]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2]张天福《福建乌龙茶》;

(祥源茶编辑整理,部分源自网络)

每一种茶的价格和口感以及品质都各不相同,所以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大红袍是国茶,是中国外交部商务部指定国礼茶。经常会有茶友问:“大红袍和正山小种哪个更贵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两种茶叶的价格,感兴趣的朋友们来了解看看哦~

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的区别

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类,其茶叶的外形是褐色的,但如果是比较干燥的大红袍则会有很黑的颜色。大红袍茶冲泡后茶汤会呈现出暗黑色的效果,其口感更是非常独特让人回味,许多人喝大红袍后都会喜欢其口感哦

正山小种是黑茶品种中数一数二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其属于全发酵茶,冲泡后以红色色系为主看起来非常好看让人赏心悦目。但也会有很多人认为正山小种是红茶,其实在观察其茶叶表面的时候确实让人感觉有点像红茶,因为其茶叶表面会带着一点淡淡的红色。许多爱茶人士对正山小种的口感也是赞不绝口,不过每种东西都是各有千秋都有着自己的优点。

大红袍和正山小种哪个贵一些

两者口感以及外形不同那么在价格上一定也是有所不同了,大红袍价格也是分茶叶等级的,一般普通的大红袍价格最低也在几百元了,中等级别的大红袍价格要在千元以上,珍贵级别的就要达到上万元一斤了。而正山小种的价格就是比较亲民的,售价大约在三百到八百元之间,当然市面上也会有些几十元或者一百元左右一斤的大红袍,不过这种应该不是优质的。

大红袍冲泡和品饮过程

1投茶量,水温:冲泡大红袍的投茶量最好在茶壶或者茶器的二分之一左右,当然也可以再少一些。投茶量控制好后就可以进行冲泡了,冲泡大红袍茶最好使用100度左右的沸水把茶叶先冲洗一次,茶具最好也是一样。茶叶冲洗完毕后再次使用100度的沸水冲泡,等待上一分钟后即可饮用,第二次以及第三次冲泡过后等待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2置茶,洗茶:在置茶的时候最好动作要快,这样才能保持冲泡茶具的温度。大红袍都需要进行洗茶,不过洗茶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在大红袍入水以后就可以马上把洗茶水倒出来了,建议不需要倒进其他杯子里再分杯清洗这样的做法哦。

3冲泡:在冲泡的时候高冲显得是非常重要的,大红袍最好采用高冲的方法,这样能使茶叶在杯子或者盖碗中翻滚起来,冲水后等待上十五秒左右即可倒茶,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把温杯的水倒掉。

4倒茶:冲泡好后的大红袍可以出汤倒茶了,把茶汤分别均匀倒在茶杯里,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也一样,第三泡后倒满即可。倒茶这一步会显得你非常专业哦,让客人看起来也是好感倍增。

5闻香:倒茶完毕后就可以开始品饮了,大红袍的香气非常醇厚,在冲泡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香气在室内中。品饮大红袍前可以用鼻子近距离嗅一下其的醇厚香气,再细细品尝一小口即可。大红袍是需要细细去品尝的,有些朋友喝茶都是比较急直接就一口喝下。不过建议朋友们抱着欣赏的态度去品茶哦,缓缓吸入茶汤这样才能品尝出大红袍那独有的香气。

正山小种的泡法

1、备茶具。首先准备好茶壶、茶杯、茶匙等。

2、烧水。将热水壶中的水烧热到沸腾状态。

3、温杯。将烧沸的水注入瓷壶和杯中,清洗、消毒,温杯。

4:洗茶。取适量的正山小种茶放入杯中,加入开水,大约几秒后,倒掉茶汤。第一道茶汤要倒掉,一般都是洗茶。

5:冲泡。洗完茶后,再将开水倒入杯中。用大拇指、中指按住盖杯,食指稍微倾斜盖杯的盖子,把茶汤倒入放有滤器的茶海。

6:分茶。最后把茶汤分入各个茶杯中进行品饮。

福建茶叶最高48万元一斤 谁会购买呢?

武夷山茶叶最高48万元一斤 疯狂的游戏!

茶是世界第一饮料,世界上喜欢喝茶的人最多。我国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都是知名茶叶产地。

而福建的武夷山区更是知名茶叶产区,宋代以来,这里的茶叶就比较著名,行销天下。中俄万里茶路,起点就是福建武夷山。武夷山有大红袍、有岩茶,但是当地的岩茶,最贵居然达到48万元一斤。(据中国新闻周刊、新浪3月1日报道)

出现如此的事情,也是匪夷所思,你要说浙江龙井那几棵,可能是所谓极品,自古是贡品,一般人也喝不到。武汉的洪山菜薹,真正原产地的那些也是天价。有些东西有原产地,地理标签,和当地水土、气候、人文、地理、物种有关。岩茶无非就是武夷山岩石上出产的茶叶,或者是野生茶叶,天然自然品种,如果不是那棵老树上的,如此价格是怎么出现的呢?

还有的冠以非卖品,非卖品,真出钱可能也就买了,也是营销手段,所谓镇店之宝。和前些年云南普洱一样,随州兰花一样,成了收藏品或者保值、增值的游戏了。现在实体经济不是很景气,一些产业不好,股市、基金还可以,所以击鼓传花的游戏又来了,有人炒房子,有人炒鞋子,喜欢、爱好是一回事,炒作、获利又是一回事。

俗话说摄影毁三代,单反穷一生,说的是迷恋摄影,尤其是器材党,对于机身、镜头的追求,什么锐利,什么毒,什么犀利,什么打得远,其实大多数人,甚至准专业人士,入门级的套机、套头也能出作品。专业人士小卡片甚至手机也能出作品。你要说车吧,有人的车上千万,有人就是电动车,追求不一样,或者车有人觉得是面子,是地位的象征,出门是一种凭借,你开个劳斯莱斯吧,感觉不一样,别人看你不一样。

但是喝茶这回事,其实大多数人,一般人品不出来,福建、武夷山我去过几次,考察茶叶,我甚至还写了一本茶书。但是我自己喝茶也是很随意了,福建是有好茶,湖北、安徽、河南一些非著名茶叶,也别有滋味。茶叶你要和当地水土配合,也要有心境,如果说茶禅一道,饮茶一水间,问茶山水间,意思可能不在茶叶、饮茶,而在于过程。日本茶道追求仪式感,以及一种程序感,繁琐里的精致,有着日本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精细、精致、复杂、繁琐。

但是中国茶,清水清饮冲泡,比较随意随心了,既然众生皆有佛性,那么众茶皆有茶性,看的是你如何品味,品尝中生活的芬芳,讲究机缘际会,偶尔获得。喂马劈柴无非是禅,三山五岳,寻常丘陵湖畔,自然也有好茶,不在于价格高低。

标价几十万,反而有了三六九等,比较商业、庸俗了。我觉得没什么意思,在武夷山看到左近很多茶园,山间溪流、瀑布,行走山水间,青翠欲滴,茶园在晴日下,茶园在不垢不净中,茶园在雨露滋润间,一枝一叶,我觉得如果是泉水精舍,焚香清心,皆是好茶。

武夷山精华山水,未必就是九曲溪和核心景区,我以为反而在左近20、30、40公里的山丘沟壑,悬崖峭壁,在云雨里,在河流溪流,在山间纯朴天然美丽姑娘的无邪里,在山民笑开了花,裂开的嘴唇的白牙齿里。也许是在我的家门,电视上看的福建邹氏对于茶道、茶艺的传承里,也许是在闽北人的器具、器艺、茶文化里。有闽北作家、文友寄给我、送给我当地建盏,不是名器,但也是心意,雅趣,偶尔把玩,也有宋韵,不在乎价钱,在乎心情。

非卖品,十几万,几十万一斤,恐怕也是一种营销和商业行为,甚至是觉得炒作成收藏品,炒作成股票的行为,愿意玩的玩吧,笔者觉得没什么意思,烟酒也好,茶也好,都算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生理、心理依赖,茶叶算是益处最大,没什么害处的,也是养生修禅之道,也有很多营养物质、微量元素,但是炒作到天价就没什么意思了,东西好,应该大家共享,不能人为制造稀缺,甚至非卖品,那可能最后成了小圈子自娱自乐,大家觉得不可思议,过度的炒作什么榜单、大师、稀缺,也可能损害公信力,危害整个品牌和生态,也不符合勤俭持家,去除奢侈奢靡的风气。

凡事安贫乐道,喝茶即是修行,几十万一斤的茶叶,也有违品茶初心,所谓得平常心罢了,几十万一斤,让人怎么淡定、淡泊、淡然?

(原标题:尝武夷山名枞)

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秋季,正是岩茶复烘的时候,整个茶山都是飘满着茶香的。那么什么是正岩茶呢?岩茶中的四大名枞又是什么茶?为什么岩茶要复烘茶呢?

据悉,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形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

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正岩品质最著名,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以生长在三岩(慧苑岩、天心岩、马头岩)和三坑(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以及两涧(流香涧、悟源涧)的品质香高味醇。

伴茗茶行主人曾志彬,曾在武夷山实习,拜访过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曾志彬说,正岩地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说产茶的量不少,但绝对不可能满大街找到,信息和渠道的不畅通,很多人都没能喝到真正的岩茶,造成了很多人对岩茶的不信任。“在武夷山核心产区做岩茶的人,多是真正懂茶的人。而岩茶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武夷山不可复制的特殊气候。”

岩茶的传承,相对是最完整的,不管外界如何,深山中的岩茶虽然也有起落,但始终有茶人坚守在那块土地。曾志彬说,武夷山现在是景区,对茶园的管理更方便、更严格,高毒农药和化肥是进不去的,生态依旧保持得很好。

岩茶从青叶采摘、萎凋、做青、炒青与揉捻直到毛茶完成,继而挑拣茶梗,剔除梗、黄片(粗老叶片),再经巡茶者拣出不够好的茶条,其制作过程只能算完成一半工序。还有一道非常重要的“炖火”工序,是在茶叶足干的基础上,文火长时间多次慢焙。

在以前,按照传统,岩茶要等到中秋前后才上市。有些岩茶在秋季甚至还会再次焙火,才算是真正结束。曾志彬说,焙火虽然丢失了一定的内质,但能使茶叶的物质充分的发挥出来,是使茶饮向药饮的升华,但是现代的快速消费气息往往会破坏这一节奏。“物质的丢失也意味着茶叶不会那么耐泡,不过浓浓几杯足以通经络,不用一杯接一杯的灌水。”

传统,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沉淀下来,曰厚重。有人总结道,古人云:不薄曰厚,不飘曰重。厚是沉重,滋润的意思。重是深层,凝聚的意思,是轻飘单薄的反面。传统的武夷岩茶就是三重:重发酵、重火攻、重滋味,这是古人对武夷岩茶最好的表述。(作者:谭吉慧,来源:佛山日报)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高级评茶员微号:(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7271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