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婚女嫁 宿世因缘
俗语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男女的相亲、相爱,进而结为夫妻,成立家庭,负起了生儿育女、抚养教导之责,这是大部分人对生活的共同选择。有些夫妻十分幸运,彼此一见钟情,终身相爱,建立了美满幸福而温馨的家庭,不过亦有不少的夫妻,婚后才发觉彼此性格不合,时常争执,矛盾重重,以致一生为情所困,为爱所苦,甚至以离婚为结局,吃尽了婚姻的苦果。由此可见,婚姻是一种缘分的结合与延续。
大藏经通偈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十分微妙和不可思议的,但缘分是从何而来?婚姻既是缘分,就应该知道此缘分有可能是善缘(或叫报恩),亦可能是逆缘(或言讨债)。
善缘会促使婚姻更加美满幸福,彼此相敬如宾,同甘共苦,终身相爱。逆缘将会导致婚姻破裂,因爱成恨,反目成仇,苦不堪言。神仙眷属往往都是少数,许多夫妻都是冤家聚头,彼此相责,破口相骂,甚至对簿公堂,上诉法院,最后婚姻破裂,造成多少家庭悲剧,后悔莫及。
另外更有一些人,有缘无分或有分无缘。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情有独钟,觉得自己所爱无怨无恨,可是因家庭环境或社会习俗,甚至是事业的因素,彼此之间只有见面的缘,却没有终身相伴之分,仅能在默默祝福心中的情人,却永远不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夫妻;甚至有一些情侣将要结婚时,对方突然因病死亡或临时变卦,而使另一方顿失依怙,悲痛欲绝。又有些情人既有缘亦有分,可惜婚姻如过眼烟云,刹那即逝,只有留下过去的记忆,却不能终身相爱,永远相随。
由此可见,缘分其中所包含的,也就是业力的牵引,因此婚姻的本质,并不是永恒的、不变的,反而是无常的、不实的,所以佛教教世人不要被婚姻所迷惑,而是要认清楚婚姻的真正面目。
异体同心 宿命同福
男女的婚嫁、结合,是正常的。家庭、夫妻是维系社会安定、人类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子孙,人类不可能延续;没有家庭,社会不可能成为社会。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不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孩子,通过夫妻的恩爱,对家庭的责任,社会才能成为社会,才能向美好的、幸福的方向发展。家庭、夫妻是社会的基本要素,这是正常的,符合道德、伦理的,非常美好的事情。没有家庭,就不可能有子孙,没有子孙,就没有出家人,就没有人可以修道了。所以在这个层次上讲,佛教肯定夫妻的关系、男女的爱情,这是可以成立的,是社会成立的必然基础。
佛陀并不是劝世间所有的人都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经中有故事说长者女善无毒要求出家,佛陀不许,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入正道。大乘经典一方面说「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萨「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莫随贪爱」,一方面又说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一者「宿命同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二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
贞廉自守 夫妻相敬
《阿含经》中说到人类的起源来自贪爱。从佛法出世间法去看,爱情乃属于有染污的贪爱,是欲界贪爱中最基本、最强烈的执著。经中又说:「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此 ,即指性的欲望。人类的 ,主要由对方的美貌、姿态、言语等引起,称为六欲,不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范围。佛典中一般将夫妻之间的爱归于贪爱,而贪爱,终以我爱为本。《楞严经》卷四谓「同想成爱」,即心意的一致产生爱,又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可见男女之情,其根源于在于我执和贪爱,由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过患如婚外恋等,不断冲击著正常的婚姻生活。因此,佛教对婚姻伦理道德首要的规范就是不邪婬,在这一基础上强调夫妻之间互相忠诚和尊敬。
不邪婬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针对在家弟子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线。对在家居士来说,在尊重个人意志,合乎国家法律或社会公共习俗的前提下结成夫妇关系,是人口生产、人类繁衍的基础,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当的夫妻生活是佛教所认可的。《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中,佛陀教人应「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张一夫一妻制。佛教反对婚外情、同性恋等。
夫妇共修 菩提眷属
佛教特别重视家庭的价值,强调维护家庭的稳定;提倡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对于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奸行为,必须严厉谴责。经中指出,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提供服饰饮食,忠诚爱护。
《善生经》中佛陀教导青年善生说,要尽到夫妻之间的伦理责任,为每天应礼拜的六方之一。丈夫应敬妻,怜念妻子,妻子应爱念夫主、重爱敬夫、恭敬於夫。
《玉耶女经》中佛陀教导 玉耶说,为 妇,应 夫如母爱子的「母妇」、如妹事兄的「妹妇」、如良朋益友的「知识妇」,或孝敬公婆、善于持家的「妇妇」,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妇」,不做「怨家妇」、「夺命妇」。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对夫妻间的关系也有精辟的论述,他在《复周法利书二》中说,夫妻之间,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
情爱欲望 净化超越
如此的话,婚姻就会提升到第三层次,就是破和立同时存在。有些在家佛弟子,他们懂得了佛法后,明白到情爱与欲望的危害性,知道这是烦恼的根本,但他们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中的家庭、夫妻、工作、人际等关系,所以他们以清净的心,用人生的智慧,从事人间的工作,履行人生的责任——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好,在家庭中把家人照顾好,在朋友中与朋友相处好。在社会上不刻意追求金钱、地位,但亦不妨拥有地位、金钱,只要内心是清净的,用正确的思想,将两者好好地结合,好好地运用,即不失为好事。
夫妻生活仍然依旧,但不贪著──不以欲望为出发,不以执著心而行事,自己超越的同时,使对方慢慢地受影响,渐渐地也超越出来。这个转变与净化的过程,有些人比较快,有些人比较慢。
如果是出家人,则完全离欲清净,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佛法的修行与弘法利生的事业中去,以自心的解脱无碍去摄受、度化一切有情。
如是独身的居士,则身居红尘,其行清净,身虽未出家,而心已出家,也就与出家无异了。
最后,通过修证,完全超越男女、超越世俗,通达了世俗,通达了众生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现象,对一切的存在都以道的智慧去体现。到这时候,他可以超越睡眠、饥渴、冷暖等生理的执著,这些境界他都可以超越。而在超越的同时,他又在这世上做一切事业,来接引众生,教化众生。这是第四阶段,也就道的阶段。
以上四个层次,既可以分开,亦可以融和,四个即是一个,这取决于个人的智能,最终这四层次都是要超越的。要在红尘滚滚的波浪中还能保持清醒与清净,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与觉悟。
祥和的气氛、幸福温暖的家庭,是需要以智慧来建立、以净化的爱心──慈悲来维持。如果是真心相爱的配偶,就会心甘情愿,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尽自己的所有能力,去做每一件让对方感到幸福与快乐的事,自然必定能从对方身上得到相应的回报。
独自发呆时,常常在想:人的一生,一定要走上结婚生子这条路吗?婚姻,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如果婚姻是非理想状态,我们该怎么办?什么样的婚姻,才是我们想要的呢?想必这些问题,是大多数男女的困惑所在。在平常我们和朋友聚会时,常常会戏谑地说,婚姻乃是爱情的坟墓,单身狗的生活不香吗。但嬉笑之余,细想:如果世上没有婚姻,爱情将没有葬身的地方。爱情与婚姻是完全不一样的。
爱情是很深刻的、温柔的、很难定义的一种感情,而婚姻是一种信任、责任,更是一种义务。爱情会束缚住自由,但是婚姻会束缚住灵魂。自古以来,青年男女的身上无形中背负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婚姻的非理想状态是常态和必然,我们该怎么办呢,谁替我们承担这一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佛教是怎么解释姻缘的。
婚姻到底是什么 婚姻,则是互敬互爱,并且兼具共同的家庭责任和义务。
爱是爱情和婚姻的基石,有人说:"爱就像蝴蝶一直带着微笑。“有人说:”爱就是不用说就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其实,你不用像艺术家或者思想家一样对爱有什么深刻的见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爱情是带有浪漫色彩的,在爱中的人们是充满生机的,并且会一直如此,而婚姻是现实骨感的,当花前月下被现实中的柴米油盐所替代;当日常生活的碎碎念中夹杂着万般柔情;当一切归于平淡,彼此都要共同去面对生活中种种难题,相互理解与包容,共同经营好婚姻生活的这一方天地,没有遗憾地携手走过婚姻之路。在双方牵手的这一过程中,在恩爱相谐的二人世界里,不可能总是良辰美景这一美好画面。还要去共同去面对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这就是构成我们婚姻生活的全部内容。双方的情爱表达的方式应该是多方面的,它无处不在,渗透在了我们共同生活这一程里的诸多细节之中。
佛教是怎么解释姻缘的 1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爱别离、五阴盛
张爱玲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下半句,“没有婚姻,爱情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爱别离、五阴盛。意思是活着很苦;老了精力不旺盛了是苦;生病了很苦,痛苦到挣扎;死的时候希望还可以活下去也是苦;心中有怨恨是苦;爱情聚聚散散还有思念的苦,爱而不得更苦;色、受、想、行、识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人生的种种痛苦,都是由这五种要素组成的人身而来。万事都有轮回”,爱情也是如此。懂得吃苦的人,是一辈子在修行,是扛着苦,熬过苦,最后成为人生的赢家。熬过爱情的苦,也会成为爱情的赢家。佛教对人间男女、夫妻间的、婚姻,并非一味否定。《杂阿含经》卷三六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谚《别译阿含经》卷十二中,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劝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 2、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的家庭,都有道不出的苦衷
你在羡慕别人有个完美丈夫时,殊不知,别人也在羡慕你有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不妨在空闲的时候,回忆曾经恋爱时候的小美好。也许,那时候的两个人一见钟情,后来为了家庭,双方都付出了很多,生活一地鸡毛,但是你们终究是一起度过了共患难的日子,虽然生活苦一点,但后来生活都走上了正轨,孩子健康成长,细想起来,还不错。 3、应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婚姻
修学大乘佛法的佛弟子,如果有因缘不受父母亲友的羁绊,可以如愿单身修行学佛,固然值得随喜赞叹。如若没有这种因缘,不得不进入婚姻,还是应该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婚姻。如同《华严经》中的圣教云:“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
怎么求得好姻缘 既然爱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这么重要,为什么有时候它那么难以得到呢?大话西游里面有句经典台词,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句话,让许多俊男靓女感动得无法自拔。其实,科学与现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被电视、**灌输了那些所谓完美的东西。为了和媒体里那些理想的人,很多人都戴起了面具欺骗自己,也爱上了同样戴着面具的人。可以想象当面具摘下来的时候,彼此看到了面具后面的样子,该会是多么沮丧、失望和苦恼,这也难怪当今的离婚率如此之高。我们没有电视里、杂志里的那些理想人物那么完美,这很正常, 我们需要做的是,把面具摘掉,做自己。 佛说:婚姻是一场修行。 我想这应该是你人生中最长的修行了,好的婚姻可以做更好的自己。俗话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谁又说婚姻就一定是爱情的坟墓呢,它也有可能是照进你生命中的一束光。佛教认为,欲结为夫妻的男女,必须是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了解,达到志趣相投,建立深厚的感情后,双方一致同意结为夫妻的一种行为,反对包办、买卖或有其他图谋的婚姻关系。很多婚姻,其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甜情蜜意、卿卿我我”。很多人的婚姻,其实是“过又过不好,离又离不了”。特别的人到中年,家庭的负担很重,老人要管,孩子要管,事业要闯。但身边的人,总是不理解自己,还有的人“疑神疑鬼”,夫妻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夫妻之间,也是缘分,千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婚姻靠的就是经营,如果你觉得婚姻只靠爱情,也不会走太远,爱情也是有保质期的,如果你们有爱而且会经营,我相信你们一定是婚姻中最大受益者。
《地藏菩萨本愿经》对于转运 改命很有帮助。
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功德利益: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
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者,
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
二者、善果日增,
三者、集圣上因,
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衣食丰足,
六者、疾疫不临,
七者、离水火灾,
八者、无盗贼厄,
九者、人见钦敬,
十者、神鬼助持,
十一者、女转男身,
十二者、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
十四者、多生天上,
十五者、或为帝王,
十六者、宿智命通,
十七者、有求皆从,
十八者、眷属欢乐,
十九者、诸横消灭,
二十者、业道永除,
二十一者、去处尽通,
二十二者、夜梦安乐,
二十三者、先亡离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二十五者、诸圣赞叹,
二十六者、聪明利根,
二十七者、饶慈愍心,
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
赞叹瞻礼,得七种利益:
一者、速超圣地,
二者、恶业消灭,
三者、诸佛临护,
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增长本力,
六者、宿命接通,
七者、毕竟成佛。』
祈愿众生虔诵地藏经中诸佛名号, 功德不可思议!
一心顶礼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一心顶礼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一心顶礼一切智成就如来、清净莲华目如来。
一心顶礼无边身如来、宝性如来、波头摩胜如来、狮子吼如来。
一心顶礼宝胜如来、宝相如来、袈裟幢如来、大通山王如来。
一心顶礼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明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如是等不可说诸佛如来。
一心顶礼拘留孙佛、毗婆尸佛等七佛如来。
一心顶礼普光佛等五十三佛如来。
一心顶礼过去殑伽沙等诸佛如来
地藏经
《地藏经》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的。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
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
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的宏大誓愿,
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
事。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
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
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解脱
生死、忏悔业障、救拔亲人眷属苦难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表明,自己
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由大愿地藏菩萨负责。
全经构成
全经分为十三个部分: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十方诸佛菩萨集会赞叹。如来
含笑,放光明云,出微妙音。十方天龙鬼神亦皆集会。佛为文殊菩萨说地藏菩萨往昔修
行故事。
〈分身集会品第二〉∶十方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与诸受化众生来见世尊。世尊摩
地藏菩萨顶并付嘱云∶『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
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
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摩耶夫人问业报所感恶趣,地藏菩萨略答五无间事。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定自在王菩萨更问地藏菩萨往因,佛又略说二事。四天
王请问菩萨大愿方便,佛述其所说因果规律。
〈地狱名号品第五〉∶普贤菩萨问地狱名号,地藏菩萨简略解答。
〈如来赞叹品第六〉∶佛放身光,出大音声,赞叹地藏菩萨。普广菩萨请问利益,
佛为说供像读经持名等所获利益详情。
〈利益存亡品第七〉∶地藏菩萨白佛,普劝众生断恶修善。太辩长者请问荐亡功德,
地藏菩萨为说七分获一。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菩萨神力,俱诣忉利,请问众生
不依善道之故,佛以如迷路人喻之。次有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各发善愿,佛称赞之,并授
主命道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地藏菩萨为利众生,演说听闻过去诸佛名号功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地藏菩萨请问布施果报等,佛分别作答。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坚牢地神明供像十利。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佛放顶光,妙音称赞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请问不思议事,
佛为说供像持名等所获各种利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佛又摩地藏菩萨顶,以诸众生付嘱令度。
《地藏经》是一部说明人们生、老、病、死的过程,使人趋吉避凶以改变命运的方
法,以及超度去世亲眷令其解脱的因果经。人们自无始劫以来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
修行功德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此经能使我们明白如何消除业障,以及如何修福增
慧,广利有情众生。
《地藏经》融合了地藏王菩萨的大悲誓愿和诸佛菩萨的见证,本经以白话文体来叙
述佛陀深入浅出的慈悲开示。对于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证因缘果报的不可思议;
而初发心者,也能逐渐契入地藏王菩萨的慈悲誓愿。在所有经典中,教理浅显易懂,不
需他人传授者,并不多见,《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乃其中之一。
持诵经文的注意事项
1持诵时必须发出声音,但无须大声朗读,重以诚心诚意的恭敬心和忏悔心护念。
2持诵时,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324小时皆可读诵。每部持诵以90分钟为宜,应不急不缓,切莫过快,否则诵经功
德将会减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则是以贪心修法;诵经贵在虔诚恭敬。
4关于诵经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炷香口念:“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
菩萨慈悲护持”(三遍),持诵经文若间断一个小时以上需重新恭请。
5持诵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现象,例如:头晕目眩、流眼泪、字体模糊、身体酸软
不适、心生疑惑、杂念纷至等,尤以开始持诵的第一个月内最为严重。遇此情况者,乃
过去世的怨亲债主作祟所致,应以最诚恳的忏悔心,乞求怨亲债主原谅,并将现在及将
来诵经的功德回向给他们,这样让他们反过来督促自己修行,最后跟他们一起脱离痛苦、
圆满证果。
原理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宿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顺利地修行。怨亲债主
的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不孝、睡觉作恶梦、
疑难怪病、甚至常见病、以及修行的诸多障碍,绝大多数皆因怨亲债主得不到超升而欲
索债所引起。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若无法超度怨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
坎坷不平,如果你有出离六道之心,怨亲债主看你要出离六道,就会更加着急向你讨债,
很多人修行稍有进步时,就麻烦不断,多是这种原因。所以至少要以持诵200部以上
《地藏经》的功德回向,超拔个人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使之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重在回向
[1][2]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尤为重要。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偈并
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应先回向给自己过去生中的父母,以及与
自己有纠葛过节的怨亲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因缘,因此最易障碍你、纠缠你,而你
对他们有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应首先救度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
之后,自己的问题、障碍才得以消除,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当修行道路畅通时,再发
心将功德普皆回向十方众生,求生西方极乐净土,那样修行速度才会提高,积累功德才
会彰显。
回向文(每次做完功课后回向)
(合掌)弟子_____愿以所诵《地藏经》一部(或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小时)
之功德,回向给弟子_____过去生中的父母及怨亲债主,祈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
光普照,方便救度,使之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念三遍)
注:此回向文是专门用于自己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不用于其他的回向。
莲友:如果得重病、夫妻不和、子女不孝、事业不顺等等,皆是业报现前,怨亲债
主已来索债,我们要用功诵经或者念佛菩萨圣号,做功德回向给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
求佛菩萨慈悲护佑,超拔他们,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这样种种困难自然改
善,这是根本解决之道。每日所做一切功德(诵经、念佛、求忏悔、行善等),要指定
回向给怨亲债主,直到困难解决为止,所以,做回向暂不能象往常功德圆满时,回向十
方众生结缘。如同你欠下别人的钱,他现在来要,你应马上还这个人的钱,而不是不理
他,反倒到外面帮助别人,就算这个要钱的人会对你产生好感,但不会因为你帮助了别
人,他就不要你欠他的钱了。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回向偈(来自佛教经典《法华经》)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于众生,皆共成佛道。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缘起
近日有佛子请回家人老师开示如何求得如意的佛子婚姻,回师慈悲,亲自拟定佛子求妻(夫)愿力如下。
师言:哈哈,终身大事不是此生小事。
祈请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一真法界诸佛金刚护法菩萨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金刚护法菩萨
愿力
我深信甚深般若,了知心性寂静澈然、如如圆融,三界及山河大地、三身四智皆是自性化现,皆自作相。
为学习大愿地藏王菩萨至孝心、大悲观世音菩萨至慈心,为报父母的养育身命之恩,影响父母积极学习大乘佛法,故顺父母之意,求佛子之妻(夫)。
为了能助因缘众生成佛,故求一个持戒清净、德相法相庄严,能助我修行成佛的妻子(丈夫)。
(此处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添加其他相关的愿力要求)
为实现以上愿力,我愿:
1、每周放生一次,每次200条生命(根据以上的愿力,如有添加其他要求的,添加一个,需多放一倍数量的生命即200条)。直至愿力实现。
2、每天称诵1080遍观音菩萨或地藏菩萨圣号(根据以上的愿力,如有添加其他要求的,添加一个,需多称诵一倍数量的菩萨名号即1080声)。直至愿力实现。
3、此生每月的六斋日持过午不食。
4、此生不邪*。
5、此生不杀生。
6、如求妻(夫)愿力实现,每年作一次大的放生或作一次大的布施,回向法界一切佛子的婚姻幸福美满如意。
7、如求妻(夫)愿力实现,将一次助印《地藏经》1000元和《楞严经》1000元,回向法界。(其他经如法华经, 金刚经, 僧伽吒经等)
回向
以上所作一切功德:
1、回向建立佛化家庭的佛子夫妻皆能以圆满的婚姻和家庭示现大乘佛法的入世精神,影响一切因缘众生学习大乘佛法,皆发大菩提心,习修甚深般若,外显家庭圆融,内守清净戒行,今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早日入无余涅槃。
2、回向法界一切幻众皆修习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3、回向法界,愿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常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愿一切受持者,皆能幻法影响幻众,所求如意,常行甚深般若波罗蜜。
4、回向西方极乐世界。
5、回向一切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