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要与大唐和亲,唐太宗六难婚使,禄东赞能否完成任务?

吐蕃要与大唐和亲,唐太宗六难婚使,禄东赞能否完成任务?,第1张

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下令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松赞干布,第二年,文成公主在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迎亲使禄东赞的陪同下前往吐蕃和亲。此事表面看起来进行的非常顺利,实际上李世民在答应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之前,是颇难为了迎亲使者一番的,而且当时想要迎娶文成公主的可不止吐蕃一国,但禄东赞硬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了李世民出的一道道难题,这就是在藏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六难婚使”的故事。

相传在贞观十四年,禄东赞带着黄金和珠宝率领求婚使团到大唐求娶文成公主,不过当时还有包括天竺和大食在内的好几个小国家都派了使团来大唐求娶文成公主,这让大唐皇帝很为难,不知道应该把文成公主嫁往哪个国家。

这一天,皇帝、皇后、皇太子以及文成公主聚在一起开了一个会议,商量文成公主的归属,皇帝倾向于嫁往天竺,而皇后则中意大食,皇太子则希望文成公主嫁给巴达霍尔之王,不过文成公主也有自己的中意人选。四个人各有自己的想法,倒是都没有看中吐蕃的松赞干布。

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没有定论,而各国的使团们更是扬言娶不到文成公主就大闹京城。皇帝最后想出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那就是出题比拼智力,哪国的使团胜出了,文成公主就嫁往哪个国家,众人一听都表示同意。于是皇帝出了六道题:

第一题是将一块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这绝不仅仅是力气活,因为绫缎非常的柔软,而孔眼极其的小。各国使者们争先恐后的去试验,不过都败下阵来,只有禄东赞不慌不忙的并没有急于去试验,反而站在树下思考。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的时候,一个苹果的掉落让牛顿豁然开朗,而禄东赞则被一只蚂蚁吸引。他找到了一个非常瘦小的蚂蚁,用丝线将绫缎绑在蚂蚁的腿上,然后在孔眼的一端抹上蜂蜜,而把蚂蚁放在另一端。蚂蚁闻到了蜂蜜的味道就穿过了孔眼。第一回合是禄东赞胜出。

第二题是给一百匹马驹找母亲,各国的使者又是一哄而上,大都从外形上来判断配对,不过并没有哪一个能全部配对成功。而禄东赞再次祭出了自己的智慧,他将马驹关起来,只给饲料吃,不给水喝,结果第二天将他们放回到大群中,马驹都跑到自己母亲那里去吃奶解渴。第二回合还是禄东赞胜出。

第三题是让每个使团的百名使者在一天之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给揉顺。各国使者仍是没有任何规划的直接上来宰羊吃肉喝酒,一天下来醉醺醺的根本没时间揉羊皮。而禄东赞则让众人将羊宰了,便吃肉边喝酒边揉顺羊皮,三不误,这样还有助于消化,一天之内轻松完成任务。第三回合禄东赞再次胜出。

第四题则是分辨松木的根部和梢,皇帝命人将一根松木锯成数段,让使者们分辨,禄东赞将它们全部仍到河中,看它们的浮沉情况,沉下去的是根部,浮着的是梢部。

第五题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在一天晚上,皇帝突然召见使者们,禄东赞害怕出来的时候找不到路闹笑话,于是在进皇宫的时候沿路做了标记,没想到皇帝考的正是这一个。禄东赞再次获胜。

第六题就是辨认公主。皇帝将公主和299名宫女混在一起,穿着同样的衣服,做同样的打扮,让使者来辨认公主,一时间真是眼花缭乱,无从辨认。而禄东赞又是提前做了功课,他在来长安的时候就从服侍文成公主的老嬷嬷那里打听到了文成公主的长相和脸部特征,于是很轻松的就把文成公主找了出来。

六题下来,禄东赞全胜,于是文成公主就嫁到了吐蕃。我们从这六题不难看出,这完全就是为了衬托禄东赞的聪明才智,这个故事并非大唐的民间故事,而是吐蕃的民间故事。

实际上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并没有弄这一套题目,因为和亲本就是为了羁縻吐蕃,主动权在李世民,而且要将谁嫁到吐蕃完全是李世民自己决定的。

当初松赞干布稳定吐蕃之后,派使者向大唐通好,并求娶一位公主,李世民并没有答应,松赞干布一气之下攻打土谷浑并屯兵松州,想逼着李世民给他一个媳妇,李世民直接派出了大军打败了松赞干布。

之后松赞干布派使者来大唐谢罪并再次请求娶一位公主,李世民这次答应了,封李道宗之女为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

唐朝李世民时期,有3年时间唐朝没有大规模的战事,但这三年来的安定还是被打破了。打破安定的人就是吐蕃的赞普(藏王的称呼)弃宗弄赞。

说起弃宗弄赞可能知道的人还少一点,要说松赞干布,估计地球人都知道。

弃宗弄赞就是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得知东突厥和吐谷浑的可汗都娶了李唐的公主,也派使者去向李世民求婚,结果被拒绝。

吐蕃的使者回去向松赞干布说,大唐起初对他还是不错的,答应把一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不过被后来入朝的吐谷浑可汗离间,大唐才开始怠慢自己的,而且也拒绝了婚事。

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吐蕃当时的国力也是空前强盛,自然不会把区区一个已经被大唐打残了的吐谷浑放在眼里。

松赞干布一声令下,吐蕃军浩浩荡荡杀向吐谷浑,吐蕃军一到,吐谷浑利利索索地被打败,立马向北逃去。

通过这次战争,吐蕃得到了不少吐谷浑的劳动力和牲畜。

但松赞干布的脚步并未就此停下。接着他又击败了党项和白兰。贞观十二年(大体相当于公元638年)八月,又率领二十多万军队开到李唐松州(今四川松潘)的边境,派人去给李世民送了金银布帛,说是来迎娶公主的。

娶媳妇弄个车队就行了,弄军队干吗呀

这摆明了送礼是假、逼婚是真。

这不,礼刚送出去,松赞干布就开始攻打松州了。

面对松赞干布的攻势,李世民在八月二十七日采取了对策。

他的对策是反击。

反击队伍的主将是时任吏部尚书的侯君集,他被任命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接着,李世民又任命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左领军将军刘简为吐谷浑汗国洮河道行军总管,共率领五万骑步兵迎战吐蕃。

作为这支军队的先锋,牛进达还真是快,在九月初六就赶到了松州,在吐蕃军队不备的情况下,突袭成功,斩吐蕃军队首级一千多颗。

这次战役之后,松赞干布知道大唐不是好对付的,就不再挥舞大棒了,转而全心全意向李唐求婚。

他先撤军,再派使者与李唐修好,并再次求婚。

这次,李世民终于答应了松赞干布的婚事。

西藏吐蕃王朝时期,赞普赤德祖赞的妃子赤尊生了一位王子,长的威武英俊,如天神降临人间,因为其母是羌族姑娘,所以给他取名“姜擦拉温”,意思羌族的外甥,天神的子孙。王子渐渐长大,到了该娶亲的年龄了,赞普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选王妃之事。言道:“先祖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娶大唐之女文成公主为妻,使两国和睦相处,使吐蕃繁荣稳定。今王子长大成人,应有一美丽贤慧的姑娘作其妃子。我闻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美而娴,故欲娶之”。于是派使臣携重礼前往长安请婚。

  唐中宗看过奏函和聘礼,决定将金城公主许配给吐蕃王子,金城公主知道后,不知是喜是忧,吐蕃遥遥千里,远离家乡,更不知王子人品如何。幸好公主有一面宝镜,可照未来和远方的事物,她从镜中看到吐蕃雅砻河谷美丽富饶,王子神俊。于是满心欢喜答应嫁给姜擦拉温。金城公主带着皇帝的嘱咐,带着大量的物品前往西藏,但行至半路,不幸的事发生了。吐蕃王臣、百姓听到金城公主要嫁到吐蕃的消息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善擦拉温他骑上骏马,带着随从,高高兴兴地前去迎接金城公主。谁料想,王子在途中打马奔驰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命丧黄泉。

  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突然心绪烦躁,就拿出宝镜观看,谁知镜中原来年青英俊的王子不见了,代替他的是一位满脸胡须的老头。公主迷惑不解,内心悲痛,不觉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就是青海境内的日月山。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金城公主心想即已嫁到吐蕃,虽然王子死了,怎可再回故里,更何况父皇再三叮咛,一定要为汉藏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做些事情,于是到了吐蕃并嫁给了赞普赤德祖赞。后来,金城公主生了一个儿子,赞普听到喜迅,急忙从外地赶回。不料,他回来时,金城公主的儿子被纳囊家族的妃子喜登抢去了。当喜登来抢婴儿时,金城公主又气又急,哭着喊到“这是我的孩子”。同时还拿有奶的乳房证明,谁想到,纳囊妃子早已存心抢孩子,事先在乳房上涂了药,也挤出奶汁来,因此闹得大家搞不清孩子到底是谁生的。最后,还是被纳囊妃子恃强抢去了。

  为了判断孩子到底是谁生的,赞普想出了个办法,把孩子放在宫殿的另外一头,让两个妃子去抱,谁先抱到,孩子就是谁的。金城公主拼命先跑到那儿,把孩子抱到怀中,喜登后到,见孩子被金城公主抱去,又急又恨,心想:孩子死就死了,也不能让你抱去。便不管死活地向公主怀中去抢。扯来扯去,金城公主害怕把孩子抢伤了,便大声说:“孩子本是我生的,你这泼妇,别把孩子抢伤了,让你抱去吧。”就这样,孩子被喜登抱走了,大家看在眼里,心里也就清楚了,但纳囊家族权大势众,谁也不敢明说,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过了一年,王子已经周岁了,要举行庆祝会,赞普心想要趁这个机会,判明王子的亲生母亲。于是,就把汉族亲友和纳囊氏亲友都邀来参加,等大家坐定,赞普拿起一只金杯,杯中盛满美酒,然后交给王子,并说道:“把这杯美酒献给你的真正的舅家亲,由此来判谁是你的亲生母亲。”纳囊家族的人手中拿着各种令孩子喜欢的东西逗引小王子,但小王子连看都不看一眼,说道:“赤松德赞我是汉家的好外甥,纳囊家族怎能当我的亲舅舅!”说完,举起酒杯,坚定的走向汉家舅亲一边。金城公主见此情景,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连声叫到“我的好儿子”,小王子终于回到金城公主的怀抱。

638年,吐蕃两次向李世民请求赐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松赞干布领兵20万攻打松州城,李世民大怒,命侯君集领兵5万反击吐蕃,掀开唐吐百年战争的序幕。

634年,吐蕃在赞普松赞干布的治理下,国势强盛,拥兵数十万,不断向周围蚕食,扩充领土。

十一月,松赞派使者来到长安,请求李世民赐婚。李世民一看这架势,这哪是请求赐婚啊,这分明就是逼婚了,但是没有发作,只派使者冯德遐回访吐蕃。

但吐蕃听说突厥、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的公主,自己还没娶到,觉得受到了歧视,于是又命使者随冯德遐入朝见李世民,带了很多金银财宝,奉上国书,请求李世民赐婚。

李世民自然不可能同意了,同意了不就是认怂?

吐蕃使者返回后,对松赞干布说:“我刚到大唐的时候,李世民对我还蛮好的,答应我会嫁公主给我们。不过后来吐谷浑王也入朝,离间我们,李世民就礼送我回来了,也拒绝了我们的求婚。”

松赞干布听完大怒,决定给吐谷浑惩罚。

这可能是松赞干布想攻打吐谷浑的欲加之罪。

因为当时的吐蕃刚刚崛起,正处于扩张时期,周边唐旄、苏毗等与吐蕃相邻的部落,都遭到了吐蕃的进攻,征服吐谷浑也是吐蕃对外扩张行动的一部分。

“近世浸强,蚕食它国,土宇广大,胜兵数十万。”

所以,求婚遭拒和使者挑拨,只是借口而已。

贞观十二年(638年)七月,吐蕃率兵20万,向松州出发,八月,击破了党项、白兰诸羌,20万大军逼近松州西境,与唐军对峙。

同时,派使者携带金帛入贡,声称迎娶公主,不过这次态度比上次更加强硬,“公主不来,我就打的更远,一直打到长安”。

接着,吐蕃便攻打松州,击败唐朝松州都督韩威,杀掉两千唐军。大唐阎州刺史羌族首领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叛唐而投降吐蕃。

八月,松赞干布又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战败,吐谷浑王带着老婆孩子逃向青海北部,原吐谷浑的部众和牲畜都被吐蕃掠夺了,吐谷浑王派使者来大唐求救。

因为吐谷浑早在贞观九年(635年)就被大唐降伏,已经归附于大唐,而松州是吐谷浑南部的党项族,吐谷浑投降大唐后,党项族也投降大唐,唐朝于是在党项族故地设置羁縻州,管辖党项族部落,由他们的酋长为州刺史。

所以,吐蕃这次攻打吐谷浑和松州,也引发了唐与吐蕃的战争,即“松州之战”。

八月二十七日,李世民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共率步骑兵5万攻打吐蕃。

此时,吐蕃军正攻松州,攻打了十几天都没有攻下来。

唐军以牛进达为先锋,率5000多人,首先进抵松州,九月初六,牛进达乘吐蕃不备,发起突然袭击,斩首3000多人(斩首记功,实际杀敌人数远多于斩首)。

松赞干布吓坏了,连忙引兵退走,随即派使者入唐谢罪,并再次请婚,这次李世民答应了赐婚。

松赞干布为什么退兵呢?

一,松赞干布发兵并不是为了占领大唐的领土,只是为了逼迫李世民赐婚,结果李世民不仅不赐婚,还出兵来攻打自己,如果不退兵,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二,吐蕃内部不稳,因为连年征战,内部没有得到安抚,大臣为了劝他退兵,死谏的已经有八人了,后方不稳,举国之兵来跟强大的唐军作战,肯定是失败的。

三,唐军非常强盛,攻打松州城十几天没有攻下,而牛进达的五千前锋就敢跟吐蕃20万死磕。

这种背景下,吐蕃就退兵了。

李世民这次为什么又同意赐婚呢?

有人说是知道了吐蕃的实力,不得不答应赐婚。

其实呢,唐朝赐婚,或者说和亲,基本上都是打胜了的情况下,把嫁公主当成一种恩赐,而不是为了讨好外族才和亲,所以公主在外邦地位都很高。

而之前不同意,是因为唐朝在消灭东突厥后,国势日盛,威震四海,因此,唐朝在周边势力向其表示臣服之时,为加强关系才对其赐婚,而吐蕃当时并未明确向唐朝表示臣服,此时赐婚,对唐朝没有实际意义,而且李世民非常瞧不起吐蕃。

大唐得胜之后退兵回来,那是因为唐朝虽然灭了东突厥,但是取代东突厥的薛延陀也已经崛起,拥兵数十万,成为大唐的主要威胁,李世民不想两线作战,需要先稳住吐蕃。

贞观十四年,吐蕃派遣宰相禄东赞到大唐,献上黄金5000两,珍玩数百件,以为聘礼,准备迎娶公主。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十二日,李世民任命吐蕃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十五日,李世民命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松赞干布大喜,迎亲于河源,松赞赞誉唐之衣服、仪卫,为文成公主另筑宫殿居住。文成公主出嫁时带去的丝绸、工艺品、乐器、蔬菜种子和手工工匠等,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自此,吐蕃成为大唐的藩属国,不断入贡,不断派官宦子弟入长安国子监学习。高宗时,吐蕃又从中原引进了蚕种、造酒、纸、墨和工匠。唐王朝与吐蕃地方政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加查县所在的山南地区是 族的发祥地历史上加查县人才辈出,最杰出代表人物有 吐蕃王朝著名贤臣禄东赞,他曾出使唐朝,以其聪明才智赢得唐太宗李世的赞赏,为松藏干布成功迎娶文成公主立下大功,成就了汉藏联姻、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

松赞干布为赞普时,曾以穷波·邦色叔则为大相,穷波阴谋叛赞普,事泄自杀。

禄东赞因继为大相,极受信任。

640年受赞普命入唐求婚,次年唐授以右卫大将军衔,护文成公主至吐蕃。

650年,松赞干布死,其孙继位为赞普,年幼,禄东赞独掌国政,在其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法律,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对于吐蕃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禄东赞沉勇有谋,善机变,用兵有节制,吐蕃倚之,遂为强国。

667年死,死前数年,长驻吐谷浑境。

死后,其子(或是孙)钦陵、赞婆等继续执政,禄东赞及其子孙把持吐蕃军政大权近五十年。

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赴长安请求通婚的故事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即位为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国王),年仅十三岁,并依靠论科耳,尚囊等辅臣,讨伐叛乱,统一吐蕃。

当唐帝国称霸中原时,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 自治区 ),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

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 向唐皇求亲。

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为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

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藏族民间故事中写的是赞普松赞干布掌握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

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璁玉。

其他国家使臣都穿不过去,噶尔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

其他使节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揉好便累倒。

只有噶尔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揉皮子,最后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

第三次,唐皇又命令使臣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各自的母子关系。

噶尔东赞令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

第二天,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

这样,吐蕃使臣又胜。

唐皇又命拿出一百根头、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臣认出头梢。

噶尔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头重尾轻,重的沉下,轻的浮在上面,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臣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

噶尔东赞先找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

吐蕃大臣又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公主。

于是,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 之事十分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很多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

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

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

松赞干布率领侍从和卫队从 前往柏海(今青海的鄂陵湖和札陵湖区域)等待,然后再到河源(今青海兴海县一带)迎接。

松赞干布拜见李道宗,恭谨地奉行子侄之礼,不断叹服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之间均表现出一种愧沮之色。

与公主回到 之后,举行了盛大婚礼。

松赞干布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在公主到达 之后,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一座宫殿式的建筑给她住,真可谓是“金屋藏娇”。

推荐一本《中国古代和亲通史》(崔明德 著),你可全面了解了。

目录

绪论

一、中国古代和亲的渊源

二、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

三、中国古代和亲的特点

四、中国古代和亲公主的身份

五、中国古代和亲公主的作用

六、关于政治联姻问题

七、本书的写作设想

第一章 先秦政治婚姻及其对后世和亲的影响

一、政治婚姻的类型

二、政治婚姻的目的及性质

三、政治婚姻的作用

四、政治婚姻的特点

五、先秦政治婚姻与后世和亲的区别及影响

第二章 西汉与匈奴的和亲

一、匈奴的来源及崛起

二、“白登之围”与刘敬献策

三、孝惠文景对刘邦和亲政策的沿袭

四、汉武帝时期由和亲到武力征伐的演变

五、昭君出塞

六、西汉后期匈奴对和亲的渴望

第三章 西汉与乌孙的和亲

一、乌孙概况

二、“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三、解忧公主及其后代

四、女外交家冯嫁

第四章 东汉时期的和亲

一、北匈奴乞求和亲

二、东汉被迫向鲜卑求婚

三、班固的和亲理念

四、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亲

五、公孙度、袁绍与夫余、乌桓的和亲

第五章 魏晋时期的和亲

一、轲比能与步度根的和亲

二、拓跋氏与匈奴的和亲

三、后秦与北魏的和亲

四、北魏与前燕的和亲

五、西秦与前秦、南凉的和亲

六、北凉与北魏的和亲

七、武威公主与沮渠牧犍

第六章 中原王朝与柔然的和亲

一、柔然在发展中的和亲

二、闾大肥与华阴公主、濩泽公主

三、吴提与拓跋焘互婚

四、予成向北魏求婚

五、东、西魏争与柔然和亲

六、兰陵公主与庵罗辰

七、蠕蠕公主与高欢

八、中原王朝与柔然和亲的意义

第七章 隋唐与吐谷浑及西域的和亲

一、隋唐与吐谷浑的和亲

二、隋唐与西域的和亲

第八章 中原王朝与突厥的和亲

一、遭痛骂转向西魏求婚

二、阿史那氏人塞和亲

三、千金公主出塞和亲

四、安义公主与突利可汗

五、义成公主出塞和亲

六、向夫人与西突厥的归附

七、李渊结交始毕可汗

八、唐高祖许婚颉利可汗

九、衡阳公主与阿史那社尔

十、淮南公主与突利可汗

十一、定襄县主与阿史那忠

十二、九江公主与执失思力

十三、默啜可汗恃强求婚

十四、金山公主与南和县主

十五、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求婚

十六、哇利失、乙毗咄陆和射匮可汗的求婚

十七、交河公主与西域商业

附 突厥与西域诸国的和亲

第九章 唐与吐蕃的和亲

一、吐蕃的族源与崛起

二、松赞干布要挟唐朝和亲

三、吐蕃的求婚使者

四、文成公主人藏路线及途中传说

五、文成公主的贡献及影响

六、文成公主的去世

七、金城公主人藏前的唐蕃关系

八、唐朝君臣送别公主

九、金城公主的请求

十、金城公主对战争的调停

十一、甥舅的影响

附一 吐蕃和亲圈

附二 赤岭碑文

第十章 唐与铁勒诸部的和亲

一、隋唐时期的铁勒诸部

二、唐太宗瓦解薛延陀的和亲

三、契宓何力与临洮县主

第十一章 唐与契丹、奚的和亲

一、唐前期契丹、奚的概况

二、永乐公主与契丹首领李失活、李娑固

三、燕郡公主与契丹首领李郁于、吐于

四、东华公主与契丹首领李邵固

五、静乐公主和亲后的悲惨命运

六、固安公主出嫁奚首领李大辅和李鲁苏

七、东光公主与奚首领李鲁苏

八、宜芳公主和亲后的惨剧

九、唐与契丹、奚和亲的特点

第十二章 唐与回纥的和亲

一、和亲之前的回纥状况

二、毗伽公主人塞和亲

三、宁国公主、小宁国公主与毗伽阙可汗

四、对和亲借兵的舆论

五、光亲可敦、崇徽公主与登里可汗

六、咸安公主与武义成功可汗、忠贞可汗、奉诚可汗及怀信可汗

七、命运多舛的太和公主

八、唐与回纥和亲的影响

第十三章 唐与南诏的和亲

一、南诏的兴起

二、主和派与主战派的论争

三、安化公主与南诏王隆舜

第十四章 两宋时期的和亲理念

一、宋朝民族关系概述

二、宋朝的和亲理念

三、北宋与辽的和亲谈判

四、北宋拒绝西夏的求婚

第十五章 辽及西辽时期的和亲

一、阿保机与后梁的和亲之约

二、辽与西夏的和亲

三、辽与阻卜的和亲

四、辽与阿萨兰回鹘的和亲

五、辽与吐蕃响厮哕政权的和亲

六、辽与高丽的和亲

七、辽与大食的和亲

八、西辽与乃蛮的和亲

九、辽及西辽和亲的特点

十、辽及西辽和亲的作用与影响

第十六章 西夏与吐蕃的和亲

一、吐蕃喃厮哕政权的兴起

二、元昊以和亲分化吐蕃

三、夏宗室之女与禹藏花麻

四、董容向西夏求婚

五、梁太后之女出嫁蔺逋叱

六、阿里骨之女与梁乙逋之子

七、西夏宗室之女与吐蕃首领拢拶

第十七章 蒙元与高昌、西夏及金的和亲

一、蒙古的兴起、铁木真与汪古部的联姻及蒙古帝国的建立

二、蒙元与高昌回鹘王国的和亲

三、西夏与蒙古的和亲

四、蒙古与金的和亲

五、蒙元与高昌、夏、金和亲的特点

六、蒙元与高昌、夏、金和亲的影响

附 元与高丽的联姻

一、高丽王眶与忽都鲁揭里迷失

二、高丽王源与宝塔实怜公主

三、高丽王焘与亦怜只班公主、金童公主、庆华公主

四、高丽沈王王嵩与梁王松山之女

五、高丽王祯与德宁公主

六、高丽王祺与承懿公主宝塔失里

七、元与高丽世代联姻的原因

八、元与高丽联姻的特点

第十八章 明朝的和亲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

二、明朝大臣及瓦剌首领的和亲主张

三、明朝君臣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和亲的态度

四、明朝大臣对历史上和亲问题的反思与评论

五、朝日战争期间明朝大臣及朝鲜使者对“和亲”的评论

第十九章 清代满蒙的联姻

一、努尔哈赤时期的满蒙联姻

二、皇太极时期的满蒙联姻

三、福临时期的满蒙联姻

四、康熙至乾隆时期的满蒙联姻

五、满蒙联姻的特点

六、满蒙联姻的作用

第二十章 中国古代和亲与丝绸之路的拓展

一、和亲与四条丝绸之路

二、和亲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拓展

三、和亲与草原丝绸之路的拓展

四、和亲与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拓展

五、结语

第二十一章 中国古代和亲与西域文明的提升

一、和亲影响西域文明的途径及方式

二、和亲对西域精神文明的影响

三、和亲对西域物质文明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 中国古代和亲文化的形成、功能及影响

一、和亲文化的形成

二、和亲文化的主要内容

三、和亲文化中的碰撞现象

四、和亲文化的影响

五、和亲文化与婚姻文化的区别

第二十三章 近百年来海峡两岸和亲研究述评

一、和亲的含义、起源及范围的研究

二、和亲类型及性质的研究

三、和亲特点的研究

四、和亲目的的研究

五、和亲作用与影响的研究

六、对几位和亲公主作用的比较研究

七、对和亲政策失败原因的研究

八、和亲与战争的统一性问题

九、“昭君文化”的研究

十、对进一步开展中国古代和亲研究的几点看法

附录一 先秦政治婚姻简表

附录二 中国古代和亲简表

附录三 蒙元与弘吉刺、斡亦刺及亦乞列思部联姻简表

附录四 二十五史及《通鉴》中记载和亲的篇目

附录五 和亲研究论文索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072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2
下一篇2023-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