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男人帮》的热播,把大众的目光再一次引到了都市单身男女的生活里,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解决婚配问题的。
强制女子出嫁。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卷三)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领导就要给她找老公,逼其强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还犯法,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官媒指定婚配。官媒,就是官府负责解决光棍男人婚姻配偶的专职人员,与今天发结婚证书的公务员在职能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权力更大,官媒通过强制手段给光棍找老婆,指定某女嫁给某男,纯是“拉女配”。
在清代就设置过官媒,因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很足,光棍们争着送“聘金”呢,没有送的就伸手向光棍索红包。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男女绕过官媒私下来往,玩私奔,官媒常在晚上“查墙子”。所谓的“墙子”就是小巷子、旮旯处等男女方便私会之所。如果发现崔莺莺和张生那样**私会现象,光棍男子往往会被官媒赶走。
支持寡妇再嫁。过去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的说法,且“好女不嫁二夫”,讲究从一而终。所以,古代让寡妇再嫁还是有难度的,为了使适婚男女比例平衡,在男多女少的地方,不论民间还是官府,对寡妇再嫁都持积极的支持态度,而不是强调三纲五常,从一而终。
鼓励娶二婚女。与提倡寡妇再嫁相对的是鼓励男人娶寡妇,找二婚老婆。过去男人一般视娶寡妇为低人一等,所以,过去不只寡妇再嫁难,男子娶二婚女亦难。但是,任何事物只要看多了就好办了。习以为常之下,还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社会风俗。在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中,便不以娶寡为耻,特别是在家族内部,弟娶嫂、嫂嫁叔成了一种常规伦理。
在早期,一些少数民族甚至还有“妻后母”风俗,即儿子娶老爸的小老婆做老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便遇到过这种令她尴尬的事情。她和亲边塞,丈夫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死后,入乡随俗嫁给了前夫的儿子。
限制富人娶妾。过去实行的是多妻制,这样便人为造成了男多女少现象。国家统治者看到了男人过度纳妾给社会带来的多方面严重问题,所以,不少朝代都加以限制。
如在汉代,蔡邕所著的《独断》称,“卿大夫一妻二妾”,有特殊贡献,才可以最多娶八个妾——“功成受封,得备八妾。”有点文化和身份的人,可以娶一个妾,即“士一妻一妾”。普通老百姓是不准娶小老婆的,“庶人一夫一妇。”
增加“奔”的机会。奔,可简单理解为男女自由交流,“私奔”里的奔就有这种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叫为单身男女提供交友的平台。
春秋时期的“仲春会”就是一个典型的“奔”机会,为青年适婚男女、有生育能力男女的相处提供了特殊机会,提高了男女婚配率。《周礼》中的《地官·媒民》是这样说的,“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仲春会”一般在“三月三”。除了这一天,古代给光棍提供的择偶良机还有不少,如正月十五、七月七等。
和寡妇交往女性可以,男性要注意了,人们不长说吗,寡妇门前是非多,如果男人和寡妇交往,人们会说三到四,会把寡妇说的不太好了,会说寡妇不正经,勾引男人,回把男人称作野汉子,回说寡妇靠这些男人生活,把寡妇和男人的交往作为不正当交往,人言可畏。
我们常说一诺千金,可见承诺的价值。它不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一旦说出口,那便代表了一份责任、一个担当。我们一生中会许下许许多多的承诺,但真正能够兑现的又有多少?那些将承诺的履行视为一生中重要事情的人,也是心存正直善良的人。就有这样一位20岁的知青小伙,他"嫁"给了有4个孩子的寡妇,如今仍生活在大山里。
二人结缘,许下承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广泛流行。大量知青到乡下进行学习锻炼。一个出生在重庆名叫张志远的青年在18岁那年下乡到四川省南江县。他的出现引起了村里人的关注。之后他被安排到了一个农民家庭旁边,和佘林海做邻居。从那以后,张志远和佘林海渐渐熟悉起来,每当张志远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去佘林海家向佘林海请教。
佘林海有一位叫胡庭秀的妻子,还有四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这个家庭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令张志远感到即使在农村的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一样也能生活得很幸福。 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好景不长,有一天佘林海在家中咳血,住进了医院,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下,这个家庭也就没了依靠。
生活的压力全部落到了胡庭秀身上,她不仅要照顾4个孩子,还要打工赚钱给余林海交医疗费。张志远暗叹命运的不公,决定为这个不幸的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换取的粮票为四个孩子交饭钱,还照顾病床上的佘林海,但最终佘林海还是没熬过病痛死去了。佘林海临死前,善良的张志远承诺会帮助其照顾胡庭秀以及四个孩子。
勇担困难,信守承诺
张志远的承诺并非只是为了安慰病痛中的佘林海,他将其落实到生活中,始终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帮助胡庭秀分担工作,还替她照顾四个孩子。他背水背粮,接送孩子上学。这让经历重大打击的胡庭秀感到了一些安慰,减轻了些负担。
但当时的农村还是封建闭塞的,因为张志远频繁的帮助胡庭秀,渐渐村里产生了很多闲言碎语。而胡庭秀是一个思想保守的农村妇女,当这些言语传到胡庭秀耳朵里时,她便下了一个决定,那便是拒绝张志远的帮助,想要靠自己将四个孩子抚养成人。但张志远没有被这些七嘴八舌的议论所击退,他反而向胡庭秀求婚,以正当名义支撑这个家庭的生活。
放弃返城,兑现承诺
张志远和胡庭秀二人结婚后,张志远更是为这个家尽心尽力,所有的脏活累活张志远都主动承担,他的脚磨出了泡,胡庭秀看到之后十分心疼,她也渐渐明白了张志远是真心为这个家付出。后来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带着六个孩子努力生活着。
当张志远完全适应了农村的生活时,却迎来了一个消息,知青可以重回城市。这个消息让知青们的心里都有所动容,张志远也不是没有动摇过,但一想到胡庭秀还有孩子们,他就满心不舍。最终他拒绝了返城。知青办的人被张志远的举动所打动,便奖励给他1200元作为安家费。而张志远从此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家庭。
承诺像是一缕温暖和煦的风,给人送去信任,又留下余温。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学着适应环境,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只要满怀希望,在艰苦的环境下同样也能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