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同样优秀,为何香菱偏偏中意林妹妹?

《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同样优秀,为何香菱偏偏中意林妹妹?,第1张

《红楼梦》中的香菱有一个很孤苦的身世,她原本是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但是4岁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了。当她好不容易得到了冯渊的青睐,却又被霸王薛潘给看上了,最终冯渊被活活的打死,而她也没有依靠,只能进入薛家,改名香菱。按理来说,她先遇见薛宝钗,且薛宝钗性格温婉,而黛玉的性子更为骄纵,她应该与薛宝钗更加亲近。然而恰恰相反,香菱更加中意林妹妹,与她关系亲密。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香菱在学诗时,没有请教薛宝钗,反而舍近求远跑去林黛玉那里学诗。这也是有原因的。

两人的性格差异。香菱是被卖到薛府的,所以他在薛府里只算一个奴才、下人,她与薛宝钗之间有很明显的等级差异。而且薛宝钗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固守阶级意识,不会真的与香菱平等相待,即使她对香菱再好,也是主人对仆人的情意。但是林黛玉却不会这样想。林黛玉在与紫鹃相处时,就把紫鹃当成妹妹看待,两人也经常的吵架,根本不会有主仆之分。作为奴才的香菱,自然喜欢这种温暖的环境,对黛玉也更加亲切。

黛玉的真实性情。在《红楼梦》中,黛玉不留情面,尖牙嘴利。但不得不说,在大观园这个人心复杂的环境里,林黛玉才是不耍心眼、真实待人的人。例如出生低微的邢岫烟 ,虽然与别人定了婚约,但是非常贫穷。但她有自己的骨气,宁愿典当衣服也不愿惹麻烦。就是这样的邢岫烟,最喜欢去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潇湘馆,能如她的眼也只有一个,就是林妹妹。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在大观园时也选择林黛玉作为最中意的朋友。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的真实让她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那么香菱选择他也就无可厚非了。

在《红楼梦》中,香菱是一个隐忍而通透的人,她中意林妹妹,也是看到了林妹妹的动人之处。

在第三回,贾敏仙逝后,林黛玉被贾母早早打发来的男女船只接进贾府,当着众人,贾母丝毫不掩饰对这个外孙女的疼爱,一把搂进了怀里,直呼“心肝儿肉”。

是日,在安排林黛玉的房间后,继而安排服侍人员。彼时黛玉只从苏州带来一个十岁的雪雁和幼时的奶娘王嬷嬷,贾母见状,担心这一老一小服侍林黛玉会很吃力,便将自己身边的二等丫头鹦哥与了林黛玉,此外,其他待遇皆如迎春等例,四个教引嬷嬷,五六个小丫鬟负责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算下来,黛玉身边拢共也有七八个丫环了。

在这七八个丫头中,知名知姓也仅紫鹃、雪雁和春纤而已,及至后来戏班子解散,才又添一个藕官。然而这么多的丫头中,凡说起林黛玉的丫头,大多人便只会提到紫鹃,而那苏州跟来的雪雁,渐渐边缘成了隐形人。然而,这位被忽略的小丫鬟,并不简单。

首先,雪雁其名所载有的特质,暗示林黛玉一生的悲惨际遇。

雁,是我国历代文人骚客最喜爱的客体对象,在这些人的作品中,雁被赋予了孤单、忠贞、哀鸣、乡愁等特质。而这些特质,与林黛玉的生命符号尤为契合。

孤单:诗人庾信《秋夜望单飞雁》有曰:“失群塞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诗人原是南国人,却只身落入北地,见到单飞的塞雁,叹孤雁也是叹自己。

林黛玉自幼便开始体验这种孤独,父母去世后,寄人篱下于外祖家。在寄居的日子,林黛玉虽然有贾宝玉的爱护,有众姐妹的疼惜,也常常忍不住感怀自己的悲惨身世,而这样的愁绪因为无处发泄,只能悄悄写进了诗词之中。虽红楼未完,但我们可以肯定,黛玉临死之前贾宝玉不在身边,她注定是经受一番孤独的啃噬才离世的。

乡愁:虽然自幼被接进贾府,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对于家乡苏州,林黛玉仍是魂牵梦绕的。在第六十七回,薛蟠南下回来后,特特带了几箱子南方土仪,薛宝钗特意给林黛玉送去了双份,林黛玉见那家乡之物,不禁触物生情,想起家中父母双亡,无兄无弟,形单影只寄居于亲戚家中,凭添不少烦恼愁绪。这时候的林黛玉,何尝不是“江国归心一线牵”?又何尝不是“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这些正是文人墨客中描写“雁”的诗句啊。

而除此之外,雪雁其名,更暗示了林黛玉寄居贾府后遭受的环境威胁。宋人朱松《题芦雁屏》诗曰:“孤苇吹欲折,秋风不胜威”,恰似林黛玉诗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雁本是南方之鸟,至秋天便要迁徙南方,正如林黛玉本是苏州之女,却要长居北地,恰似那雪中之雁,注定遭受寒雪酷冰的侵袭,及至性命消殒。

其次,雪雁的能力

贾母的二等丫环鹦哥,跟了林黛玉后,改名紫鹃。紫鹃是贾府的家生丫头,对贾府的环境人情更为熟悉,故不久后,紫鹃渐渐取代雪雁,成为了林黛玉最得力的贴身丫环,而雪雁渐渐被淡忘。但是,仅凭这一点,就能确定雪雁的能力不行吗?非也。在第五十七回,雪雁和紫鹃说起赵姨娘跟她借白衣裳给小丫环穿的事儿:

“原来他和太太告了假,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坐夜,明儿送殡去,跟他的小丫头子小吉祥儿没衣裳,要借我的月白缎子袄儿。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的,往脏地方儿去恐怕弄脏了,自己的舍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借我的弄脏了也是小事,只是我想,他素日有些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所以我说了:‘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呢。姑娘身上又病着,更费了大事,误了你老出门,不如再转借罢。”

这段话中,完美体现了雪雁的高情商,首先,在接到请求那一刻,立马判断出不是对方没有,而是有了却舍不得用,雪雁不愿做冤大头,合情合理;

其次,这衣服弄脏了,雪雁认为还是其次,主要是赵姨娘素日与潇湘馆没有来往,更谈不上任何交情,但是赵姨娘却非要找雪雁借,无非也有欺负她不是贾府的人有关,所以雪雁拒绝了;

再次,虽然是拒绝,但是雪雁却拒绝得颇有技巧,其称自己东西都是紫鹃收着,要叫紫鹃拿来还得回过林姑娘,紫鹃还好说,林姑娘在病着呢,等到忙完这些程序,可要耽误你老的大事儿了。紫鹃是贾母派给黛玉的人,自带一层光环,比一般的主子还有面。林黛玉更是贾母的“心肝儿肉”,搬出这两人,赵姨娘可就不敢再劳动了。雪雁这一波拒绝,真让人揪不出毛病来,末了还非常谦恭称赵姨娘为“你老”,给了赵姨娘一个极大的面子。

至于雪雁会被紫鹃所取代,无非是相对而言,紫鹃对贾府更为熟悉,业务更要精炼。而雪雁能跟来贾府服侍,想来也是个稳妥之人,才被林如海信任。

最后,雪雁是忠贞之鸟,将来是她扶林黛玉棺桲回南

雁是忠贞之鸟,在动物界中,为了保证自己的基因得到延续,许多动物都会尽可能的跟更多异性交配,而雪雁却非常例外,一生只有一只配偶,矢志不渝,坚守“一夫一妻制”,如果一只不幸死亡,另一只会守贞到死,更有甚者选择了殉情。如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中有云,一捕雁者说道:“今旦获一雁 ,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 。”

对于雪雁而言,伺候主子林黛玉已经成为了她存在的意义,所以即便后来地位被紫鹃所取代,雪雁也不气不恼,反而还无条件服从紫鹃的指挥,支持紫鹃的工作。如第八回,林黛玉在梨香院吃饭,只见雪雁为其送来小手炉,黛玉夸其“难为你想得到”,雪雁却回“是紫鹃姐姐叫送的”,面对主子的称赞,也不邀功,直接将功劳安给了紫鹃,可见其度量之宽广,为人之忠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出于对林黛玉的忠诚,在雪雁看来,不管是谁,只要能对自己家**好就行,功劳不功劳并不重要。

根据前八十回线索,我们知道林黛玉最终没能和贾宝玉结缡,而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了,那么林黛玉去世后,她的丫环将会如何?在五十七回时,紫鹃确实说过将来林姑娘回南,自己也要跟着去的,然而却又抛出一个顾虑,那就是她的本家却在这里,那么日后林黛玉已去世,紫鹃还会随之来到异地吗?显然不会,所以紫鹃的结局,应该是在忠孝两难全下,日夜哭泣,最终啼血而亡,成了名副其实的杜鹃鸟。而雪雁原本就是跟随林黛玉北上的丫头,林黛玉去世,她不可能再留在贾府,所以她只能扶林黛玉之棺桲回南。

失去主人的雪雁,这时候成为了一只折足雁,她的处境,就像林黛玉的酒令中说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这时候的雪雁,不仅孤单,还无助,更是悲愤,在顺江南下的船舟上,雪雁一遍遍发出哀鸣,呼唤着主人林黛玉,旁观者无不悲痛莫名。

所以,雪雁在《红楼梦》中,虽然行迹极少,如飞掠而过的鸿雁,看似毫无痕迹,但低头一看,其已经在雪中留下了鸿爪印记,她的忠诚、聪敏、温和与优雅,都在黛玉的生命中刻下了印记

要说的《红楼梦》里面打动我的情节都有哪些?我刚刚还真的认真地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确实是有很多情节,深深的打动了我的。

我觉得第一个就是林妹妹初进贾府的时候,她第一次与贾宝玉相遇,贾宝玉一看见林妹妹的时候,就说这个妹妹我是认识的,他的这一句话,就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因为他们的前世确实就是相识的,所以贾宝玉一眼看到林妹妹就觉得是旧相识,这和他与别的姐妹胡乱嬉闹的时候说的话是不一样的,一开始他对林妹妹的感情也与其他的姐妹就是不同的。而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林妹妹也并没有觉得反感,可见他们两个人确实就是前生有缘。

林妹妹中间离开了一段时间,因为她的父亲病重,需要她回家侍奉她的父亲,后来又因为她的父亲病重去世,她又在家里面多呆了一段时间,贾宝玉因为思念林妹妹还大病了一场,当他和林妹妹重逢的时候,看见他兴奋激动的样子,和林妹妹也发自内心开心的表情,久别重逢的这一段也非常的让我感动。

还有一个打动我的情节的地方是,贾宝玉被他的爸爸打烂了屁股,林妹妹来看到以后心疼得哭了,林妹妹回去以后,贾宝玉派晴雯去给林妹妹送了几块用过的帕子,当时晴雯还觉得害怕林妹妹怪罪于他,没想到送过去以后,你妹妹不但没有怪她还赏了她银子,而且林妹妹珍藏着这几块旧的手帕,一直到她最后临去世对贾宝玉死了心以后,才烧毁了。

整部电视剧最让我感动泪流不止的是当贾宝玉知道被骗和薛宝钗成婚以后,林妹妹已经去世,他跑到林妹妹住的地方,大叫着林妹妹却永远也见不到她的时候,让我看得心都碎了。

半年以前,我夜里一边跑步,一边听《红楼梦》,一个问题浮上心头:

林如海生前任盐政,是一个肥缺,纵是再清廉,也能留下个几万银子。而黛玉又没有兄弟姐妹,这笔遗产似乎应该由她继承才对。

然而,书中却没有提起这笔钱,黛玉的生计依然在大观园里领几个月钱。

试想,假如林妹妹有了这一大笔钱,完全可以自立门户,至少不会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觉了。

可是这笔钱呢?

忽然想起,林如海病重之后,贾府派贾琏送黛玉回去。这期间,不会不涉及到遗产、婚配等的安排问题。

所以,这笔钱去哪里,贾琏是清楚的,贾府也是知道的。

会不会被贾府的人给贪占呢?

这是个问题。

半年之后,经过反复阅读《红楼梦》,并查阅相关资料,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在《红楼梦》第二回,通过贾雨村,我们与他一起“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接下来交代林如海的出身,其中大有学问:

其中,兰台寺大夫,是中国历朝历代都不存在过的官职。曹雪芹为了逃避密集的文网,经常写得亦真亦幻,才杜撰了这一官职。但是,盐政,或者巡盐御史是有的,而且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肥缺。我们知道,曹雪芹写《红楼梦》不会无缘无故地给人物安排爵位和官位的,都有他的目的。清代盐政,实行官督商销制,因盐是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管理盐之开采、分配、运输及相关税收的盐政,便成为清代最肥的美差。清代的盐政,有一个算一个,基本都是贪官,曹公让林如海担任这个职位有两种可能,要么为了说明林清廉,要么说明林发了大财,有一笔巨额遗产。

我觉得像曹雪芹这样一个看透了世事的人,是不相信时上有什么真正的清官的。你看看贾雨村就是一个代表,满口都是报效皇恩的大道理,但是一遇到事情,就贪赃枉法。贾政也是满口仁义道德,但是对于内侄薛蟠打死了人,被包庇,也听之任之。曹公,既然写了林如海当盐政,绝不是为了塑造他两袖清风的形象的,否则让他做一个穷知府知县岂不能好?所以,从这里推测,林如海肯定是捞足了的。

有人考证了大清律,根据继承制度,林如海家的情况属于“绝户”。

明律清律规定相同,户绝之女享有继承权的前提是同宗后继无人,“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之人,所有亲女承受。”

但是,同宗后继无人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方许择立远房及同姓为嗣。”也即四世以内的所有侄子都有被立嗣的机会。一旦嗣子选立,继承了绝后之户的宗祧,财产自然归嗣子继承。

林黛玉所面临的情况不妙,在57回中,我们通过紫鹃得知,林黛玉是有叔叔和伯伯的,堂族归堂族,蚂蚱肉也是肉,这些人家中子侄被立嗣的可能性是有的。

紫鹃对宝玉所说:“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虽然有测试贾宝玉的成分,但是也有可能是事实。

我们知道,贾母最心疼的是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所以断然不会把女儿许配给一个穷小子。在女儿病逝,姑爷生病之际,也绝不会对于姑爷的身后事不做安排和处理。因此,才派贾琏护送黛玉回苏州。这其中很有可能是为了处理这笔巨款。

我觉得最不寻常的是林如海死后,贾琏回家,见到王熙凤之后,两口子极不正常,不但喜形于色,而且有点过度兴奋了。这很可能是得了一大笔外财的缘故。

最有力的证据是第七十二回,贾琏对王熙凤道:

这三五万银子可能指的就是林黛玉家的钱。

虽然林家的大笔钱到了贾府,林黛玉完全不知情。

在第四十五回,黛玉与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彼此说了很多知心话。黛玉说起寄人篱下的种种酸楚,道:

借他们个胆子也不敢!我们知道贾琏虽然怕老婆,喜欢猫儿偷腥,但是人品大致还是过得去的,第48回通过平儿之口,我们知道贾琏违背父命,不去迫害石呆子,还挨了一顿毒打。

而王熙凤虽然贪婪,这么一大笔钱,还是不敢昧下的。所以,她还是要靠拿月钱放高利贷来取利,试想,如果有三五万银子,她海用得着扣着大家的月钱不发吗?

鉴于以上分析,比较合理的推断是,林妹妹的家财被贾府给挪用了,用来修建大观园。否则以贾府自己的财力,不足以建起这么巨大的工程。当然在这笔钱的流转过程中,也可能被贾琏等人雁过拔毛一点,但那毕竟是小头。

所以,结论很清楚,也很让人寒心:

87版《红楼梦》成就了很多的演员,也被誉为不能够超越的经典,确实后续拍摄的每一部都没能让观众忘怀这一版,尤其是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更是被观众誉为“简直是从书里走出来的林黛玉”,这可以说是观众是对于演员的最高称誉了,林黛玉和陈晓旭互相成就,两者不可分割了,究其利弊怕是都会涉及一点,下面我们来盘点几点原因为什么说陈晓旭生来就是林黛玉的命。

一、出生命定

拍完《红楼梦》后,陈晓旭再也没有接过其他的角色,外界众说纷纭,但大多数的理由就是陈晓旭入戏太深,无法从林黛玉的角色中走出来,后来陈晓旭遁入空门,她的父亲接受采访时提到,陈晓旭出生之前母亲做梦梦到了仙人,仙人赐了这个名字,这个名字的本意是一种仙草,而《红楼梦》中林黛玉确实是绛珠仙草,只能说万事万物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也许陈晓旭的出生就命定了与林黛玉有不解之缘吧。

二、气质修养

陈晓旭从小饱读诗书,十几岁便写出了意义不凡的诗词《我是一朵柳絮》,林黛玉也是诗词歌赋精通。再来说长相上面,陈晓旭的五官小巧玲珑,皮肤白皙,她的眼神婉转,总是透露着淡淡的凄婉,眉宇间是散不尽的忧愁之气。书中描述的林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眷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恰恰就是在描摹陈晓旭的面容啊,素未谋面,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百年后怕是当时的曹雪芹也不知道未来真正的林黛玉会降临人间吧。

三、总结

出演《红楼梦》后,陈晓旭已经成为了观众心中的林黛玉,而她的演艺之路也被束缚住了,她自己也知道这一点,选择了经商之路后又遁入佛门,年纪轻轻离开了人世,陈晓旭始终坚定着内心,随心而走。林黛玉小小年纪香消玉殒,陈晓旭也在41岁离开,同样相似的人生,怎么能不让人认为陈晓旭就是林黛玉呢,她安静,闲适,岁月沉淀着她的容颜和履历,她的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呈现在荧幕上的林黛玉,祝在天堂中安好。

您好。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林黛玉在贾宝玉眼中美若神仙似的,但要知林黛玉的外形美是如捧心西子那样的病态美;她自尊性很强,其实是以自尊掩饰自卑;她经常表现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诚;她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似的求爱的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是想的光芒。

关键词:病态美 自尊 自卑 小心眼 坦诚 真爱 叛逆 悲剧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新时期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然而对林黛玉而言,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厄运,尤其是在年青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又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目黛玉了。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

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脂砚斋在批这一段时道: “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天性”云云,就是指这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的伤害着别人。然而这位贵族**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候的**,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第22回)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三、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似乎只有与薛宝钗结怨太深了,那是因为她曾一度将宝钗当自己的情敌。但正是她们后来又“互剖金兰语”,结成“金兰契”,谱成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宝钗善意的批评所感动了,深情地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 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于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她向宝钗说的一番话,就如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说明她往日所以容不得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所以听不得别人赞宝钗,是因为他始终以为宝钗“心里藏奸”。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位少女自尊得有点偏执的内心世界,又变得虚怀若谷、率真坦诚了。

四、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洁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林黛玉执著地追求爱情,但是当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真正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反而要嗔怪他。第一次,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她“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贾宝玉趁机向她表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却气得“带腮脸儿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词艳曲弄来了,还学了这些混帐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妈去。”第二次,贾宝玉又借《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一句话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爱情。而林黛玉呢,“登时撂下脸来”哭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词艳曲弄来了,看了混帐书,还学了这,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爷们解闷的。”并且立即“往外走”。林黛玉这些言行又是多么的矛盾呀!她天天缠着贾宝玉,为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摆出一个贵族**的架式,把内心也认为是“好文章”的《西厢记》,斥之为“*词艳曲”、“混帐书”,并不惜搬出贾宝玉最害怕的紧箍咒——贾政的权威来压贾宝玉,这不是太“乖张”了吗?其实不然,贾宝玉是贵族公子,身上多少沾染了贵族的坏习气,林黛玉没有看到他的真心以前,是保持着警惕性的。林黛玉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式的表达爱情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贾宝玉在林黛玉真挚爱情熏陶下,不公仅在史湘云面前称赞林黛玉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且勇敢地对林黛玉献上他的心,并送上定情的信物——两条旧手娟。这时林黛玉已经确证贾宝玉对她是真爱,从此以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口角,林黛玉对薛宝钗、史湘云的讥讽也少多了。

阳光文学城,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663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