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韩寒在2011年《时尚先生》中的一段介绍语,有子弹、蹲下来、臭鞋子等字眼

请问韩寒在2011年《时尚先生》中的一段介绍语,有子弹、蹲下来、臭鞋子等字眼,第1张

当我的国只剩一个居民,我就是文明和传奇。

如果你能发光,你应该飞我的前面。

策划:马一木

摄影:周云哲

撰文:马一木 张诗尧

造型:杨磊 黄泳凡 小齐 陈璐瑶

服装:杨一帆

统筹:崔益涵

鸣谢:梁朝辉 1968工作室

韩寒:”他们的时代过去了。”

——2年前,你和王朔一起上电视节目。他谈锋甚健,你几乎不发一言。你还写文章称赞了王朔。

——是的。就像送别一个老朋友,你总要说好话。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一定要出这个门

下午三点。上海郊区公寓楼里的韩寒刚起床。小房子里没有书架,各个角落摆满了半人高的书和杂志。他把能关的门都关上,开始观看这个世界。方法是,看报章、杂志、电视和网络。这个活动将消耗他整个下午。资讯在他大脑里,刺激记忆蛋白转换为兴奋脉冲 ,这就是他对世界的判断。

判断,判断,除了判断还是判断。韩寒每个月花1000多元买《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三联生活周刊》等报刊杂志,两会期间的报导,韩寒最喜欢的一个标题是:《55年来我从没投过反对票》。“我不喜欢通过代理服务器去看国外网站,用眼睛看到的反而更有趣。”

韩寒开始看电视,还是“两会”。他拍了拍电视,以为电视坏了,因为里面的人长时间一动不动。“这次两会的机位和镜头给得很好。”

“如果你有机会当人大代表,你会接受吗?”

“不行,我表演得不够好。”

看电视时,韩寒打开一包薯片和话梅。这是一个吃零食的男人,他一边吃零食一边在博客论证北川政府是否在“兰德酷路泽”事件中说谎。“为什么男人不能吃零食呢?”韩寒继续判断,“不吃零食的也未必是真男人。”

在韩寒朋友老李眼里,他是一个“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男人。“他开车去四川营救素未谋面的上海作家李西闽。如果需要,他甚至可以为朋友倾家荡产。”

就是在这个离上海市中心50公里的小房间里,韩寒用他150度近视的眼睛,打量发生在中国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并作出自己的判断:G20峰会上央视记者的提问很高很强很宏观;没有山寨就没有新中国……网友们说他是汉奸和走狗,他还是反对人们走上大街进行反法集会和游行。

夜幕来了,韩寒出门遛狗。在他眼里,门是一种象征物,象征着“规则”、“束缚”和“即成习惯”。就像易卜生的“娜拉出走”对整个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一样,韩寒必须出门。

“最让你害怕的事儿是什么?”

“就是和女朋友吵架时,她不让我出门。我是一定要走出这个门的。”

“最让你沮丧的事儿是什么?“

“就是别人不让我出门。我是一定要走出这个门的。我活了几十年就是为了走出这个门。”

如今既然韩寒已是中国第一博客主人,中国作家富豪榜的上榜者,无数臭鸡蛋和鲜花投掷的对象,我就把影片往回倒去,于是韩寒在得了中国汽车拉力赛年度总冠军时,感受是,“我好饿啊”;于是韩寒开着的宝马车在倒退,停在9年前的一个车库里,而当时18岁的少年韩寒正背着写《三重门》获得的版税钱去买车;韩寒身上的赛车服快速地掠过地面回到商店橱窗里,他对朋友说,不想只做作家,想靠赛车养活自己,朋友们哄堂大笑;韩寒手上的纸和笔又突然不见了,他出现在高一时的学校办公室,递上退学申请,说自己要做作家,靠版税养活自己,老师们哄堂大笑。接着,韩寒所养的狗数字变少,8条,7条,6条,最后是小韩寒为自己第一条狗的死去,痛苦了很久。

小韩寒晃着腿,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后座,路过镇政府,说,“我们镇长怎么那么腐败啊,我一定要把贪官打倒。长大以后,我要做清官,把所有贪官都铲除掉。”

抓不住的树上的男爵

韩寒扶了扶眼镜,趴在台球桌上, 瞄准,出杆,白球开始在蓝色的9球桌上不停碰撞,穿梭。他出杆很快,2秒种就能出一杆。站在旁边的“北京文艺圈第一台球高手”石康一根烟还没抽完,9号球已经落袋。这是上海徐家汇一家台球室里,人们并未认出韩寒。

石康说,从韩寒身上能看到这一代青年人的可能性,“他能做成任何事情,做成什么事我都不惊讶。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这信心不是凭空的,是建立在技艺和细节上的。我和他老打台球,他对球怎么出杆,走什么路线,如何回到一个地方,会有很好的把握和研究,这是对细节和技艺重视的表现。”

这是4月的一个深夜,对于韩寒来说,中午刚开始,1个月后,他主编的一本杂志将面世,按照韩寒经纪人路金波的说法,这是一本面向“青年知识分子”的杂志。

27岁时,胡适已是北大教授,并在乡间举办了新式文明婚礼;鲁迅27岁与许广平同居,开始翻译域外小说。27岁,对于韩寒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他最大的乐趣在于一大早起来,不知道该选择去做什么好。

比如,人们就不会想到他写着书闯入赛车界,现在又开着车闯入杂志圈。

他从这个树梢跳到那个树梢,你得砍断森林里所有的树才能抓到他。

这是张晓舟评论乐手小河的话。

韩寒仰着头,一脸坏笑,说,“即使砍掉所有的森林都抓不到我。”

一副眼镜

现在是凌晨1:10,北京国贸金湖茶餐厅里,有人吸烟看报,一个女人打了个呵欠。韩寒埋头吃饭,毫不含糊和掩饰,饭里有肉片和笋片,他完全沉浸在粮食里,像个开心的农民。我再次认真看了下这个男人,黑色皮衣和仔裤,脸庞瘦削,四肢舒展,手指细长,肩膀很宽,和体型不成比例。进食中,黑色皮质发卡滑落了3 次,扔在一旁的眼镜比他本人要沧桑50岁,掉漆、碰瓷、变形,150度的弧线镜片上满是灰尘和指纹。

“这环境太嘈杂了吧?不然换个地方。”我问,这时隔壁两个醉汉正搂在一起大笑。韩寒边吃边说,“没事儿。我是那种在垃圾桶旁边都能求婚的人。”

一滴菜汁落在了韩寒眼镜上。这是一副Giorgio Armani眼镜,韩寒朋友送的,戴了5年。一次拉力赛前,电视台过来采访,让他说几句自我鼓励的电视套路语言。他很投入地表演,在差点把自己感动了的时候,镜片夺框而出,垂直落地。“重拍一遍吧。”电视台很沮丧。韩寒说,“这段多有趣啊。要是在国外肯定会播出。”

无趣是生活最大的敌人,在韩寒辞典里显然是这样的。他最觉得好玩的一件事是高中时在楼道上向女孩进行爱的表白。等滔滔不绝数分钟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嘴角挂着,大饭粒。

为了让我们在深夜的茶餐厅感觉更开心点,他又奉献了自己今年在挪威试车的尴尬经历。“我不认识挪威文,直到看到一个女的进了厕所,我才发现自己在挪威一直使用的是女厕所。”

他的趣味是写在骨子里的,他会在咖啡馆路人写的愿望本上大笔一挥,写上“批准”二字。

阴谋论者,炒作者,纨绔子弟,这是人们对韩寒的固有印象,在我们在和韩寒一个月的接触中,韩寒身上的简单、坦率、简朴和礼节在慢慢瓦解上述印象。

走出金湖茶餐厅,韩寒给我们开门,等所有人走了,他才离开。坐电梯时,他也会按住按钮,等所有人离开或者进去。

他甚至没有自己的助手,一个人背着一个书包,开始在深夜的中国穿行。

韩寒对谈录

q=《esquire》 a=韩寒

我希望我的杂志,稿酬能达到1个字2块钱,在保证作者的心智自由上出点小力。这个杂志最后能像一个青年的FBI一样,有才华的人展现他的才华,让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

关于杂志

q:即将要办一个青年知识份子的杂志?将会是什么性格?

a:大致在5月推出自己的杂志。说是青年知识分子杂志,其实是一个很做作的说法,我认为一本杂志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自由和有趣,而往往知识分子杂志都不是特别有趣,如果没有趣味,就算其他三点做到了,也会削弱里边的意愿,谁愿意一天到晚看宪法呢?它很正确,但它很无聊。话说回来,中国大多数人没有看过宪法,一天到晚说宪法,从来没有写过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宪法是什么。

q:你看过宪法?

a:看过几遍。

q:每个毛孔都没放过

a:以确保不要违反宪法。然后再想一想如果我以后能够修订宪法的话,应该怎么修订。前不久看的,其实是看着玩,因为看到知识分子写文章喜欢引用宪法。在我们的教育里,老跟你说要遵守宪法,但从来没有一个课本告诉我们宪法长什么样。后来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宪法”,还好宪法没有被屏蔽掉。

q:什么样的文章会出现在你们杂志上?

a:我希望它是一本人文偏新闻的杂志,但是由于我现在的人力、财力、精力的问题,刚开始达不到,没这么多记者人手。所以刚开始会走人文偏文学路线。我希望给到一个特别高的稿酬。当我去了解一个杂志的运营成本时,别人首先告诉我,作者的稿酬是忽略不计的。我说这个不对。我决定初期给我的作者们1 个字2块钱。我自己完全可以少赚点。并且希望我的杂志以后可以做到1个字10块钱、20块钱。这个和路金波不一样的是,他把这个钱给到已经成名的作者,比如给我、安妮宝贝、王朔,其他出版社目前都是这个行情,给普通的作者没有那么多。但我想,无论作者有没有名、普不普通,只要文章够好,我都可以给到一个很高的稿费。如果后期发行量大,我希望很大一部分收入发给大家做稿酬。

q:出发点是因为尊重文字吗?

a:我觉得写东西的人不应该活成这样。我租办公室的时候在看《上海楼市》,发现上海的房子大部分我都买不起。我在写东西的人里面,收入算比较高的了。在一个这么大的国家里,居然连一个城市的普通公寓楼买起来都很吃力。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我认为在一个国家,到这种级别的作者,别说公寓了,甚至法拉利都可以10辆10辆的买。这才是对文字的尊重。我们国内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一方面觉得文人一定要固穷,另一方面认为媒体要清廉,我很认同一个杂志要清廉,但是清廉不等于清贫,很多人觉得很清贫才能做到很清廉,但事实上不是的。假设我一份钱都没有,别人给我一万块钱,说韩寒你赶紧写个东西吹捧下,我也得写。我认为一个写东西的人,至少要有一定得经济基础,才能更加独立。所以我希望我的杂志,在保证作者的心智自由上出点小力。而且我认为类似像《南方周末》的记者应该非常有钱,这样出去不会有收买的情况出现。

q:杂志的页码和定价?

a:恐怕在100页左右,定价10块左右。

q:书号?还是正规的期刊刊号?

a:一开始是书号,两、三期后得有刊号,不然没有办法做广告。

q:名字?

a:没想好。本来想过名字里带有青年两个字。但好像沾上青年两个字,定价就没法超过3元。比如《青年文摘》什么的。

q:你喜欢的作家?

a:“五四时期”的我比较喜欢,林语堂、钱钟书、梁实秋他们那个年代的人。

q:你会不会希望你的作者群里能诞生像他们那样的文字?

a:时代是变化的,那个时候的作品更接近文学本身的意义,现在对文字的注重相对少些,就会出现《收获》里面作者的文笔还没有《男人装》的文笔好的情况。我希望两者可以结合。同时,我也不喜欢给别人写作的任务,就像《南方周末》曾叫我写专栏,我偏就写不出来,不像写博客。我希望这本杂志和作者都是比较自由的状态。

另外,我不希望看到一本杂志只是固定的那么几个人,这样做的圈子很小,我希望上台的人能多一些,可以给一些喜欢文学、映像、**,甚至是做FBI的人一些舞台。

q:文图比例会是怎样?

a:相对偏文字。但是我自己本身很喜欢映像,希望可以用映像来软化。因为由于我的文字或者我的选择会让杂志显得比较硬。总之我很希望这个杂志特别大气大方。国内现在的杂志,包括郭敬明的杂志,很小气,他的杂志应该叫“最小气”。我希望这本“最大气”。

q:跟郭敬明办的杂志在比较吗?

a:我没有跟他在比较,但很多人难免会拿来比较。在商业上,他肯定是非常成功的,他通过很多途径,包括最小气的途径,以及当妈咪的途径等等,在那些喜欢写文字的年轻人身上赚了很多钱。

其实文字有很多的方向,这只是一种小的方向,还有更大的可能。肯定有人会去问的,我的回答是:比他好也没有问题,比他差也没有问题,因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我特别不希望和他的杂志做比较。

很多出版社说,看到郭敬明做杂志成功了,很多人也像他那样做杂志,但是这些复制品,没有一个会成功的。我想说这些人的眼界太小了。事实上,杂志并不是他们的一个专利,杂志也不是跟风,其实4、5年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但是当时我自己没有准备好。我不希望靠这个杂志赚很多钱,当然如果它能够赚钱我也很开心,总比赔钱好。赚钱不是我真正的目的,我希望这个杂志最后像一个青年的FBI一样,有才华的人展现他的才华,让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如果是这样一本杂志就挺有意思的。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脑子放在去办一本青春读物,或者跟《最小说》比文学市场。

q:有研究过五四时期的一些杂志吗,如万象,新青年,有轨列车,良友等?你的新杂志有自己的参照系吗?

a:我都看过。我看过很多杂志,每个月报刊杂志会花1000多吧。但我不希望受他们的影响,好多杂志都是照搬很多国外杂志,但如果还是照搬已经照搬了别人的杂志,就没什么意思了。我希望自己可以忘记所有杂志,说不定做出来的是比《男人装》还要那样的杂志。我觉得也没有问题。

q:建国前的杂志你看过吗?

a:1949年以前***办的杂志挺好的。一天到晚呼吁不能一党独裁,一党独裁是狗屎,一定要民主、自由。很有意思的。

关于职业

q:你从一个向来喜欢独来独往的人,突然成了主编、别人的领导,会不适应吗?

a:对于我来说,最不适应的是,还要有员工在一起。我从来喜欢独来独往。有助手我都觉得很不习惯,可能我命贱吧。有人给我提包我都会很别扭。

q:你的办公室会是一个什么风格?

如果找不到特别好玩的风格,就直接走乡镇企业家的道路。恶俗的。里面有地球仪,红木沙发和书柜,老板桌,有必要的话,墙上贴上自己和某名人的合影,或者挂上“大展鸿图”的书法作品。

q:路金波说,你以前不爱当作家。

a:是不喜欢,因为觉得这个职业不够带劲。但是后来发现,在中国写东西也挺危险,毕竟有很多限制,写着写着把自己写进去了。现在我改变想法了,觉得挺刺激的。

q:把写作当成危险行业来做。

a:对的。抱着I love this game的态度。

q:你的杂志也会按高危行业的路数来操作吗?

a:如果以后能把它转成新闻的话,那一定很刺激。但目前尚不具备这个条件。

q:你有足够的精力摆平那么多事吗?

a:人的精力是一个奇妙的事。就像人家老夫老妻了,10几年了,老婆说,你怎么那么久没碰我。“太累了,太累了。”但是如果他有一个很新鲜的女孩子,就不累了。所以我认为精力这个事情是人自己调控的。

q:又多了一个主编的身份,不会和赛车、写作冲突吗,你会容易腻歪一件事吗?

a:我很容易腻歪一件事,但是这么多年来书也一直在写,车也一直在玩,假设这个事情能够让我很开心并且不赔钱的话,我想我会继续下去。

q:赛车手,杂志主编,写博客的,畅销书作家,或者其他。你更喜欢哪个身份?

a:当然是其他,因为其它的未知。那些对我来说已经有一定定数,比如我是国内的畅销书作家,但我再怎么写也写不出哈利波特,我是国内顶尖的冠军车手,但再怎么样也无法成为舒马赫。所以我认为更多时候我想去尝试新鲜的事情。

q:你小时候有没有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

a:我小学作文里写的是想做联合国主席,发现联合国只有秘书长之后,(我当时以为秘书长是伺候人伺候得最狠的),我决定成为一个科学家,但是数学太差了,于是我想做售票员,因为售票员每天可以坐车。我很喜欢汽车。最终的职业和售票员最接近,都是坐在车上。

关于坚定

q:你说过北京影响他意识形态的地方,人生观,为什么说来听听。

a:北京给我的是负面触动。整个过程是特别自然的,不是一件事情给我人生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不是坚定的,因为他遇到另一个事情,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坚持说自己的人生观2000-2006形成)。我的人生观是自然形成,没有哪件事触动特别大。

q:北京什么是负面的?

a:不信任,不靠谱,没有安全感。我是一个很少会觉得没有安全感的人,因为我觉得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只要一个人足够强大,他是很有安全感的。但是北京这个城市,狂没有安全感。和当地人没关系,一群外地人,和北京这个城市,再和当地人一反应,就反应出了一种严重不靠谱的气质。

q:觉得你过去一年变成熟了。哪个时期是你人格成长或者改变最快的时期?

a:我觉得2008年不重要。我的很多观点在我很小时就形成了,性格很早就成形了。但是,我一直在寻找一个,……(韩寒用双手捂着脑袋,陷入长时间的思索。)就像一个人必须先有经济的独立,才能成为蝙蝠侠,不能在成为蝙蝠侠之前被人弄倒,我一直在寻找这个社会,这个和谐的社会,这个正确的政党领导下,的一个度。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就像一个车手,他要在一个赛段里做时间,怎么能做到最快又不翻车。我一直寻找这个速度,安全起见,所以总是会从慢一点开始。太快了,就会翻车。

q:所以,你觉得2008年是你找到了速度和安全性结合点比较好的一年吗?

a:之前我也是一直那样判断社会的。只是那时候我没有博客,也懒得去写,说掉了就不想写了。2008年只是让更多人知道了我的判断。

q:你是怪物吗?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吗?

a:不是。我和别人一模一样。每个人有不同的志向,在这点上是一模一样的。清官想当清官,贪官想当贪官。有些人想当包青天,有些人想当和珅而已。

q:会有意训练自己吗?通过什么途径?比如通过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和网络。

a:会。各方面的途径。每个月花1000多买报刊杂志。但这些都是初级判断。有些人看只是为了看。包括看《南方周末》,我都会觉得,这个记者写得太偏颇。可能这个贪官,这个地方政府没有那么坏。他在追求一个正义的过程中,未必落实群体是完全正确的。可能他们就是无理取闹的那一帮。当然这个无理取闹也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但在这个事情上就是无理取闹。我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当然,我认为像《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他们是基本正确的,至少有 95%的正确率,不像《人民日报》,只有5%的正确率。但是我还不会100%相信它,我会发现另外的5%。像《人民日报》,除了中缝广告靠谱,别的都不靠谱。其实我小时候就有对事情的判断。这个课本写的不对。小时候没人听,你白痴啊。所有老师都觉得你白痴。

q: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会影响你?

a:很多。打开一些论坛,聪明的人,文笔好的人太多了。重大事情发生时,我不能去看那些网络帖子,我一旦看了他,我自己就写不出来了。所以为什么有些重大事情我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因为我忍不住去看了别人的帖子。我发现我他妈的该写的都被别人写掉了。

关于512大地震

q:每天看那么多东西,会造成情绪的堵塞吗?

a:不会。该忘掉自己就忘掉了。比如512地震,带给我的全是判断,这个真的,那个假的。内心深处没有被整个512覆盖住。我没有哭过,也没有感叹生命的喜怒无常、生命的不确定性。对我来说,这是新闻记者的一个新闻事件。就像法医解剖尸体的感觉。

q:512带给你的是什么?

a:512带给我的更多是大是大非的判断。在莎朗斯通事件上,人们说我,你怎么在民族大义之前,一点没有大是大非。这恰恰坚定了我对大是大非的理解。我认为大是大非只建立在正义和真相上,尤其是真相。只有在真相之后,才是大是大非。比如我是一个中国人,假设我们中国莫名其妙出兵,把印度所有人屠杀掉了,这个时候,我是不是该帮中国人说话,为了民族大义?这就是大是大非。

我是5月14进入灾区的。当时我害怕,有些人说事,说我作秀。我坚持一张照片没有被人拍。希望这个事情纯粹些。事实上,当时震区发生的事情,和CCTV的报导相差不远。当CCTV不那么扯淡的时候,我们也要肯定它的不扯淡,虽然它基本上是扯淡的。

q:你一直在寻找真相,把真相储存在大脑里吗?包括你想办一本具有FBI气质的杂志。

a:一直在做的是,尽量去接近真相。如果接近不了,就把这两个东西摆出来,让大家自己去判断,我判断不了了。而不是看哪方宣传强势,就采信哪方。我认为,中国以后也应该这样做。我不并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中国一定要普选多党制,这些都不急。最该放松的是对新闻的管制。这是摆在第一位的,当一个国家有了新闻自由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会有。我希望我们国家在新闻方面会越来越开放,这也是这个国家对自己有信心的一个标志。很多地方政府出于职业习惯隐瞒发生的事情,其实都不需要隐瞒的。宪法的第一条我们知道的越少越好,其实50年历史上,宪法第一条是写在潜宪法第一条的。随着时代变迁,它必须有所变化。

q:你怎么看待牛博网的被封?

a:有些时候,官方并没有错,但牛博网会说人家错,这是比较牵强的。但基本上,他们是比较有常识的。现在他们被封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这也是常识。

关于自己

q:你还进行哪些训练?

a:刚才所说的训练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最注重的训练还是身体的训练。我本身是一个运动员,一个赛车手。长跑成绩是 1500米4分40秒,800米2分10秒。一个人要健康地成长,他应该从事一个体育运动,最好是竞技运动,最好能达到准专业运动员的级别。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的力量。运动争输赢是人类最原始的力量,人得经常释放原始力量,要不会有点怪的。

我不喜欢跑步,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跑那么快。

跑步太他妈无聊了,显得你的能量只有那么点,也不好看。我喜欢那些能把人类力量进行延伸的运动,比如赛车。无论汽车和摩托车。

就像有一个团队,帮你研发出一个武器,他们用不好,只能你来用,你不能研发武器,但你能把这武器发挥到最大的能量。我喜欢这样的事。

q:说说你最近改变的习惯。

a:以前打台球很快,最近变慢了。趴下去,瞄球,出杆,整套动作只要2秒。我受不了很慢的人。现在变成4秒。以前出杆快,是因为喜欢这样风格的球员,比如奥沙利文,后来发现我快了打不准,当时就是那么幼稚的动机。血的事实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身水平,不要盲目地模仿偶像。

q:碰到10年前的自己,会对他说?

a:你可以胆子更大一些,车开更快一些,放心,你能活到27岁。

q:皮肤很好,用什么护肤品。

a:我5年敷过两次面膜,用过一次洗面奶。

q:你希望什么东西降价?

a:车子,房子,还有酒店房间的价格(韩寒神秘地坏笑)。

q:你去其他城市,所能逗留地极限时间是?

a:这取决于这个城市的朋友和女人。

q:你撒娇吗?

a:偶尔。

q:最近的新闻人物,如果要挑一个共进晚餐,你选谁?

a:阿娇。问她要阿sa的电话。

插图一张:韩寒和美女

……采访完韩寒,《时尚先生》编辑马一木这样评论韩寒:韩寒是一个很正常的人,正常地去爱漂亮妞,正常地选择和放弃,正常地对他反对的事说“不”。这也恰是他之于时代的价值。如果韩寒们越多,我们的国家就越趋于正常。

……拍摄封面时,韩寒朋友老李来看他,这样评价韩寒:他是不可替代的,作为重要符号存在。一个觉醒的符号,意识的符号。40、50年代人在主政政治,60、70年代人在主政经济,从韩寒开始,看到了一种告别,和中国旧有的传统进行告别。不再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开始卸下包袱,变得真实,回归到人。他们没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热爱国家是热爱这个群体,热爱他的同类,而不是热爱某个政党某个观念。(

三十而立第27集剧情:

生活仿佛给周乐天开了一个玩笑,他似乎一下失去了生命中所有的感情,一切被他搅乱了。

在安如意的帮助下,理查德跟周乐天坐在了谈判桌上,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理查德为周乐天的玩具联盟注入风险投资一亿元整。

周乐天找到姚思洁,向姚思洁求婚,他告诉姚思洁,他的确在心里放不下安如意,曾经爱过安如意,并且对安如意心存愧疚,但这毕竟已经过去了,不管他心里有多少牵挂不能释怀,这只能过去了。他现在决定好好珍惜姚思洁,姚思洁被乐天的赤诚深深地打动了,答应了周乐天的求婚。

理查德给安如意打电话,告诉跟周乐天签约的消息,也知道了安如意要离开北京定居美国的打算。理查德给周乐天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周乐天。

左玲的家教学校越办越好了,虽然规模不大,但已经开始了有了口碑,生源逐渐多了起来。

左玲招聘了一些老师,保证对学生的一对一的辅导。父母见女儿整天忙忙碌碌,整一个女强人的形象。事业不用愁了,就更担心女儿的生活,每次旁敲侧击地问左玲有什么想法,左玲都以太忙做推辞。其实在左玲的心里,她从来没有放下过许安波。

左玲从心里放不下许安波,许安波的心里也有左玲。看着许安波跟左玲离婚一年了,迟迟不跟任何异性交往,徐青山问儿子的打算,明白了儿子心里还装着左玲,就鼓励儿子主动去找左玲,说他一直觉得左玲一家待他家不薄,先不说前些年给人家添的那些麻烦,就是离婚的时候,左玲还是考虑许安波没有家,把房子坚持让给他了。

可许安波觉得,左玲条件那么好,估计早已经有人了,他不敢再去找左玲。

许青山决定代儿子先见一下左玲。许青山去了左玲的学校,把左玲约出来到饭馆吃饭。许青山首先请求左玲原谅自己,因为他的原因给她的一家带来了很多麻烦,他觉得自己是许安波、左玲分手的罪魁祸首,一不小心就把两个孩子的生活毁了。左玲也向许青山道歉,说自己过去不懂事,不理解许安波很多难处。

有了许青山的撮合,许安波放下包袱,下班时间去找左玲。许安波下了班去找左玲,许安波提议,干脆今天不开车了,他想带左玲去做公交车。许安波还像以前一样为左玲抢了一个座位,让左玲坐下。许安波向左玲道歉,说他虽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可还不算是一个大男人,他并没有觉得成为一 个画家就多么骄傲,他现在最大的抱负不是画画,而是给左玲做一个好丈夫。将来,他还想做一个好父亲。左玲抱住许安波,说她会帮助他实现这个目标。

左玲、许安波决定立即复婚,左玲现在一心想着,赶紧怀上一个孩子,她太想做妈妈了。

美国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外贸产业,周乐天孤注一掷,把所有的资金压在一单出口的货物,美国一方却突然取笑了订单。个人命运终究无法逃脱时代的定数,金融危机竟然影响到了他。

周乐天一夜之间破产了,从一个老板重新成为了穷光蛋。

周乐天以前住在公司里,现在公司倒闭,无处可去的周乐天住进了许安波的画廊。许安波怕周乐天想不开,晚上来陪他,周乐天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周乐天给许安波留下一封信就离开了。他在信里告诉许安波,三十岁之前想象着三十岁的时候会大展宏图,为爱情,他挣扎过,奋斗过;为理想,他挑战过,彷徨过,坚持过,也背叛过。可奋斗到现在,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彻底失败了——惨败!他现在无颜面对姚思洁,无颜面对孩子,无颜面对母亲。

周乐天消失了,手机也处于停机状态,谁也找不到他。

许安波、左玲把周乐天的信交给了姚思洁,说要姚思洁放心,说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周乐天找回来。严凤英直到现在才知道,在周乐天和姚思洁之间发生的变故,她气愤填膺得要找出周乐天,让他向姚思洁道歉。

姚思洁却阻止了大家,说不要去找他,既然他愿意出去溜达溜达,就让去好了,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如果他觉得想独处一段时间,那可能是真得需要吧。她告诉朋友们,她觉得周乐天并没有走得太远。

周乐天又找到了彩霞,又一次做起了玩具批发的生意。彩霞很信任他,把一些好的货源介绍给他,周乐天起早贪黑地忙乎,由于他待人坦诚、实在,一段时间下来,生意做得还不错。这次进货,周乐天看见一只憨态可掬的狗熊,就留下来,赶到儿子周小乐的幼儿园,把玩具熊放在传达室,要别人把熊送给周小乐。

下班,姚思洁来接周小乐,发现小乐怀里的狗熊玩具,她知道这是周乐天送给孩子的。看来,周乐天果然没有走远。

周乐天每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都到幼儿园传达室给小乐送一个可爱的玩具,每次又都离开。一段时间下来,小乐的玩具多了起来,可周乐天还是没有回来。左玲看不下去了,她告诉姚思洁,既然知道周乐天的规律,就要她在幼儿园门口蹲点,直接把他抓住,问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姚思洁告诉左玲,他觉得周乐天在犹豫,他既想回来,但又没有勇气。

一年就要过去了。第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姚思洁去接周小乐,没有发现孩子手里的玩具,她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她想也许难道周乐天再也不会来了。

姚思洁把孩子送回家,不甘心的她又来到幼儿园门口,天黑了,周乐天的玩具还是没有送到。十二个月的规律打破了,姚思洁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就在姚思洁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跑来了,是抱着玩具的周乐天,路上堵车了,周乐天来晚了。

姚思洁问周乐天,以后还会不会来给孩子送玩具,周乐天说不会了,因为他想回家,他用了一年的时间才从人生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也攒够了请求原谅的勇气,如果姚思洁原谅了他,他想回家。

周乐天和姚思洁的手终于拉在了一起。

张晓舟终于东窗事发,公司被查封,公安局以传销、诈骗等罪名拘捕了张晓舟。张晓舟在被带走之前,终于泪流满面地向柳梦承认了他就是那个标底的泄密者,从那一刻开始他都活在罪恶感的地狱里,原本以为他会有救赎的机会,现在永远不会有了。

预审阶段结束,开庭之前,周乐天、许安波去看守所探望张晓舟,三个人回忆起在操场上准备创业的那个下午,感慨万千——张晓舟自嘲地告诉许安波,许安波可以再为他的“三十而立”组画添一张他的新面孔,就是他带着手铐望着铁窗的形象。虽然他没有立住,但他也曾经有过梦想。

生活仿佛又恢复了平静,周乐天每天都去做他的玩具生意,晚上陪儿子和姚思洁。就在周乐天以为生活这样延续下去就可以的时候,安如意突然打来电话,说要约见周乐天。原来周乐天之前写的那份名叫“三十而立”的创业企划书,在几年之后终于得到了一家投资公司的认可,认为这份企划书具有开拓性和可行性,答应先期投入一笔钱作为创业基金。

周乐天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创建一家文化公司是他的梦想,可想到这件事情跟安如意有关,他决定拒绝这项计划。可姚思洁反而劝他接受下来,她告诉周乐天,之前安如意已经给她打过电话,她同意周乐天接受下来。因为她知道,创建一家文化公司是周乐天的梦想。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不该放弃自己的初衷,把梦想遗忘。

周乐天终于决定接受这笔资金,周乐天、姚思洁、许安波、左玲立即忙碌起来。公司成立的前一天,光学仪器厂的家属院终于也要拆迁了。周乐天、姚思洁回到家帮着严凤英、乔爱丽、姚家征收拾东西,住了几十年的街坊走到街上,互相道别,留下电话。

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变成一个高档居住区,专供富人们居住,这些老工人们永远没有机会再回来。

到了公司注册的日子,大家要周乐天给公司起一个名字,周乐天说,就叫“三十而立”吧。

全剧终

拥有一个别出心裁、终身难忘的求婚仪式,和自己心爱的伴侣携手走进婚姻殿堂;是很多女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9月29日,辽宁鞍山女教师张晓舟就被一场新意倍出的求婚感动。

31岁的张晓舟是一名数学老师,平时在多家教育培训机构授课。她和男朋友刘东阳相识于去年年末的一场相亲。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划,29日刘东阳精心准备的“课堂求婚”终于要付诸实践。为此,包括张晓舟任教学校的校长、同事、所教的学生都为这场新意更有心意的课堂求婚,“打起了掩护”,共同编织着一个善意、浪漫的“谎言”。

上午10时26分,按照刘东阳的“剧本”,张晓舟的同事打电话求她帮忙临时“上一节课”。按照“剧本”这节课所教的学生早已在教室坐好。上午10时45分,张晓舟急急忙忙赶到教室“替班”。上了10分钟左右的课,学生告诉张晓舟之前点了外卖也给她带了份儿……一切都按照“剧本”顺畅的走着,5分钟后,刘东阳在教室门外敲门;张晓舟打开门一看,来的并不是“外卖小哥”,而是手捧玫瑰的刘东阳到这一刻,这个别致的求婚才进入高潮。单膝跪地、戴上钻戒、相拥热吻……教室、桌椅、白板、二次函数、直角坐标……此刻都成了这场“课堂求婚”剧本完美和接地气的衬托。

但对于这对准夫妇来讲,刘东阳在恋爱细节方面却显得尤为细心和用心。这不,昨天的这场“课堂求婚”仪式上,刘东阳也祭出了“催泪”大招——浪漫“手账”。

这是一本记录他和女友张晓舟从第一天认识至今的爱情日志。“第一次在KFC相识、第一次一起看**的票根、第一次一起收养流浪猫的照片、第一次为她做的番茄牛肉面、第一次一起说走就走的旅行……”10个月,他们相爱的记忆都浓缩在这本浪漫“手账”中,不要说是准新娘张晓舟,在场的许多女老师都为之眼圈湿润,而这份浪漫,此刻显得既有新意更有心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68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