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金句

作文金句,第1张

作文金句如下:

1、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

2、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余秋雨

3、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曹植

4、我习于冷,志于成冰。——木心

5、枫叶经霜艳,梅花透雪香。——邓石如

6、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兴亡过眼。——杨慎

7、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施耐庵

8、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陈与义

9、历经万般红尘劫,犹如凉风轻拂面。——林清玄

10、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林清玄

11、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锁麟囊》

12、“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德卡先生的信箱》

13、“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三毛

14、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被时间摧毁,牵挂是爱最疼的地方。——贾樟柯

1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诗经》

1月9日报道 日前,韩寒发表长文称:“前几天接受了'一条'的访问,聊了不少。我总结一下中心思想,这也是我这些时间的所想所得。”谈到退学往事,韩寒表示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最近几年,韩寒转型做起了**事业,而对于新事物的诱惑,韩寒也表示只有为**做了很长时间准备和学习的,才可能成功。而如果只是因为觉得当导演好听贴金,那肯定会扑街。

全文:

前几天接受了“一条”的访问,聊了不少。我总结一下中心思想,这也是我这些时间的所想所得。

1:指责80后90后抗压能力不强是不公平的,因为经济和生存的压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会发展和历史原因,给了这一代人太多的压力。

2:杂文这东西,无论起初三观多正,写着写着,会发现自己容易变成一个鸡贼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么样煽动更多人的情绪,当我发现自己有这方面倾向的时候,就反思和停止了。

3:很久没写杂文也是因为悲剧的源头往往雷同,除了宣泄情绪也没有其他作用,况且很多微信号和微博已经写得很好。我不认为这个时代里,杂文可以成为作品,希望把更多的时间和感情留给小说散文和**的创作。

4:为**做了很长时间准备和学习的,有很强的表达愿望的,转行做导演很可能会成功。觉得当导演好听又贴金,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筹码的,肯定会扑街。

5: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6:自我表达是很奢侈的东西,你不能又要完全自我表达,又必须要市场为你的自我表达买单,否则这世界就多么崩坏了。这也是一种自私的体现。表达的出口有很多,比如诗歌,比如写作,比如唱歌,不是事事都有必要拍成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不菲的**。而且据我所知,很多优秀的艺术片导演,其实很为他人考虑成本回收,根本不是人们想的那么任性。不要让信任你的表达的那些人赔个底朝天去喝西北风,这样才能让表达走的更远。当然,如果你自己有钱任性,那就当我放屁。

7:我住在郊区,是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喜欢田野的味道,喜欢自然的开阔,我喜欢那样的生活。你要是让我住在上海那种顶层豪宅里,天天看着黄浦江外滩陆家嘴,看着这个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城市,我……我……我他妈也很开心啊。

8:平时睡觉很晚,要是被割草机或者装修的杂音吵醒了,我会很生气,然后睡不着,被小朋友吵醒了,就很开心,然后转身就睡着了。所以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心境很重要。世间一切很简单,就看喜欢不喜欢。

最后祝愿大家新的一年,自由快乐。

很多人过完年打开新闻网站就看到韩寒起诉方舟子的信息,如果你这几天没上网,一定会很纳闷,这俩人似乎毫无关联,怎么就掐起来了?那些过年没回老家,而是坚守在微博+博客边的朋友,这个年估计过得很欢乐,因为这个“寒假”有韩寒陪你度过。老端在事件发生之初就写了篇文章叫《韩寒——从骂人到被人骂》,不过此后发生的故事太多太精彩,因此再写一篇让那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弄懂其中的缘由。

韩寒最初是作为一个反体制少年走到大家面前的,在十多年前他反的是教育体制,最近几年是反对整个中国的体制,这让他在民众中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国外还评选他为排名前100的“思想家”。不过前段时间他又有点变化,“韩三篇”让人感觉他不像以前那么激进了,这使得他得罪了一大批右派粉丝,纷纷表示韩寒被“诏安”了,估计此后洋人不会再给他评什么思想家的虚名了。

有一位叫麦田的IT人士多年来一直在质疑韩寒,但是由于人轻言微所以不怎么被大家重视,等到“韩三篇”一出,麦田增加了质疑的火力,连续发了多篇倒韩文章,这引发了韩寒的注意,甚至还破天荒的在自家博客发了一篇回应文章。正是这篇回应,导致了此后的一系列事件。事实上,如果韩寒坚持不回应,这件事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平心而论,麦田的质疑多数很空洞无力,所以他也有点心虚,等到韩家全面反击,他竟然落荒而逃了。不仅发了个道歉声明,还把自己博客上关于韩寒的文章全部删除。本来事情到此结束,没想到又冒出一个方舟子来,而这个方舟子竟然还是被韩寒给拉进来的。本来是韩寒与麦田俩人打擂台,方舟子顶多就是个围观群众在台下看热闹,因为那时方舟子的工作重点是质疑罗永浩。但是因为方舟子有点多嘴多舌的毛病,所以就唧唧歪歪了几句,这惹恼了韩寒,于是韩寒点名方舟子强行把他拉上擂台来打。

韩少之前一直打的都是等级很低的怪,比如麦田,三下两下就被KO了,所以韩少有点年少轻狂,以为方舟子也能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但他想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了。要论笔战的话,方舟子的段位绝对可以进入“口水战名人堂“。当初老端还在博客里写过一个评论,我认为韩寒大战方舟子将是一场巅峰对决,现在看来我是高估了韩少的笔战能力了。韩少专找软柿子来捏的结果就是,他的口水战经验值太低,他拼命骂政府的时候大家还看不出来,这是因为政府是不会还嘴的,所以感觉韩少的小俏皮话似乎很厉害。但方舟子不同,方舟子是一个会吃喝拉撒睡的大活人,被骂的时候是会还嘴的,他经历的诉讼不下十余次,每次都让他提升了一个段位。他所积累的天量相关经验值,足以让你电脑的数据溢出。

韩寒的优势是粉丝数量,但可惜的是数量不代表质量,1000个脑残粉所起到的作用还顶不上一个优质粉。更要命的是,有些粉丝还会帮倒忙,如果韩少这次落败,他不是输在神一样的对手,而是输在猪一样的队友。  

  方舟子的优势是,虽然粉丝数量不如韩寒多,但是这里有大量的理科生、工科生和医科生,这些是优质粉的摇篮。这些优质粉不断的提供他们的研究成果,比如,有人证明在一个小时内杯中的纸团是不可能沉到杯底的,韩寒在他的成名作《杯中窥人》中有沉底的言论;还有人证明,韩寒文章《求医》中所写并非疥疮,而是他爹患的肝炎;还有人表示,1982年出生的韩寒,不太会再去经历闭架购书的经历,这很有可能是他老爹的经历。方舟子绝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没有他背后千千万万个优质粉在支持,他不会走到今天。

脑残粉和优质粉是很容易区别开的,脑残粉会支持偶像的一切,就算有负面信息,他们也会选择性无视,他们就是偶像的复读机。优质粉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在其他问题上,可能和方舟子观点对立,但他们懂得“区别对待“——虽然我不同意方舟子关于中医的判断,但我支持你质疑韩寒。与此同时,我还会帮你寻找有说服力的证据。优质粉和偶像的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

韩寒估计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突然之间会面临如此多的质疑。其实这也是他自作孽,他曾经悬赏2000万寻找自己的代笔者,2000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一位戏子还加码2000万,总计4000万让无数过年无聊的宅男宅女们有了奔头。这很快就演变成了“大家一起来找茬“的游戏,找的就是韩寒的茬。悬赏数千万让大家来找自己的茬,这是我所见过最愚蠢的事情了。

对于跑来找茬的网友们,他们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能拿到这4000万,促使他们坚持下去的是一种兴趣爱好,我们都喜欢看《名侦探柯南》是不是?从各种信息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抽丝剥茧发现真相,满足了你的探索欲,在那些无眠之夜,他们心中想的其实是——真相只有一个,今夜我们都是柯南。

韩少现在一定很郁闷,曾经的他获得的是一片赞扬声,现在是一片质疑声,如此巨大的落差换了谁都很难释怀。俗话说,现世报,来得快。当年韩寒质疑陈凯歌、白烨、陆天明、陆川、高晓松、陈逸飞、余秋雨、郭小四、沈浩波、周笔畅、朗朗、王蒙、郑钧……的时候,他怎么就没想到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被人质疑?

复杂的娱乐圈,复杂的人心,希望这个社会多一点美好。

1 韩寒为何发文感慨

1月8日,韩寒在微博发表长文称:“前几天接受了'一条'的访问,聊了不少。我总结一下中心思想,这也是我这些时间的所想所得。”谈到退学往事,韩寒表示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最近几年,韩寒转型做起了**事业,而对于新事物的诱惑,韩寒也表示只有为**做了很长时间准备和学习的,才可能成功。而如果只是因为觉得当导演好听贴金,那肯定会扑街。

以下为韩寒微博全文:

前几天接受了“一条”的访问,聊了不少。我总结一下中心思想,这也是我这些时间的所想所得。

1:指责80后90后抗压能力不强是不公平的,因为经济和生存的压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会发展和历史原因,给了这一代人太多的压力。

2:杂文这东西,无论起初三观多正,写着写着,会发现自己容易变成一个鸡贼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么样煽动更多人的情绪,当我发现自己有这方面倾向的时候,就反思和停止了。

3:很久没写杂文也是因为悲剧的源头往往雷同,除了宣泄情绪也没有其他作用,况且很多微信号和微博已经写得很好。我不认为这个时代里,杂文可以成为作品,希望把更多的时间和感情留给小说散文和**的创作。

截图

4:为**做了很长时间准备和学习的,有很强的表达愿望的,转行做导演很可能会成功。觉得当导演好听又贴金,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筹码的,肯定会扑街。

5: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2 韩寒美文及感悟啥都行

一次告别 韩寒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小学的时候是数学课代表。

后来因为粗心和偏爱写作,数学成绩就稍差一些。再后来,我就遇上了我的初恋女朋友,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

Z是那种数学考卷上最后一道压轴几何题都能用几种算法做出正确答案的姑娘,而我还是恨不得省去推算过程直接拿量角器去量的人。以Z的成绩,她是必然会进市重点高中的,她心气很高,不会为任何事情影响学业。

我如果发挥正常,最多也是区重点。我俩若要在同一个高中念书,我必然不能要求她考差些迁就我,只能自己努力。

永远不要相信那些号称在感情世界里距离不是问题的人。没错,这很像《三重门》的故事情节,只是在《三重门》里,我意*了一下,把这感情写成了女主人公最后为了爱情故意考砸去了区重点,而男主人公阴差阳错却进了市重点的琼瑶桥段。

这也是小说作者唯一能滥用的职权了。在那会儿,爱情的力量绝对是超越父母老师的训话的,我开始每天认真听讲,预习复习,奋斗了一阵子后,我的一次数学考试居然得了满分。

是的,满分。要知道我所在的班级是特色班,也就是所谓的好班或者提高班。

那次考试我依稀记得一共就三四个数学满分的。当老师报出我满分后,全班震惊。

我望向窗外,感觉当天的树叶特别绿,连鸟都更大只了。 的第一件事就是借了一张信纸,打算一会儿给Z写一封小情书,放学塞给她。

信纸上印着“勿忘我”“一切随缘”之类土鳖的话我也顾不上了。我甚至在那一个瞬间对数学的感情超过了语文。

之后就发生了一件事情,它的阴影笼罩了我整个少年生涯。记得似乎是发完试卷后,老师说了一句,韩寒这次发挥得超常啊,不符合常理,该不会是作弊了吧。

同学中立即有小声议论,我甚至听见了一些赞同声。我立即申辩道,老师,另外两个考满分的人都坐得离我很远,我不可能偷看他们的。

老师说,你未必是看他们的,你周围同学的平时数学成绩都比你好,你可能看的是周围的。我反驳道,这怎么可能,他们分数还没我的高。

老师道,有可能他们做错的题目你正好没看,而你恰恰做对了。我说,老师,你可以问我旁边的同学,我偷看了他们没有。

老师道,是你偷看别人,又不是别人偷看你,被偷看的人怎么知道自己被人看了。我说,那你把我关到办公室,我再做一遍就是了。

老师说,题目和答案你都知道了,再做个满分也不代表什么,不过可以试试。以上的对话只是个大概,因为已经过去了十六七年。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就去老师的办公室做那张试卷了。因为这试卷做过一次,所以一切都进行得特别顺利。

但我唯独在一个地方卡住了——当年的试卷印刷工艺都非常粗糙,常有印糊了的数字。很自然,我没多想,问了老师,这究竟是个什么数字。

数学老师当时就一激灵,瞬间收走了试卷,说,你作弊,否则你不可能不记得这个数字是什么,已经做过一次的卷子,你还不记得么?你这道题肯定是抄的。老师还抽出了我同桌的试卷,指着那个地方说,看,他做的是对的,而在你作弊的那张卷子里,你这也是对的,这是证据。

我当时就急了,说,老师,我只知道解题的方法,我不会去记题目的。说着顺手抄起卷子,用手指按住了几个数字,说,你是出题的,你告诉我,我按住的那几个数字是什么。

老师自然也答不上来,语塞了半天,只说了一句“你这是狡辩”之类的,然后就给我父亲的单位打了电话。我父亲很快就骑车赶到,问老师出什么事情了。

老师说,你儿子考试作弊,我已经查实了。接着就是对我父亲的教育。

我在旁边插嘴道,爸,其实我……然后我就被我爹一脚踹出去数米远。父亲痛恨这类事情,加之单位里工作正忙,被猛叫来了学校,当着全办公室其他老师的面被训斥,自然怒不可遏。

父亲骂了我一会儿后,对老师赔了不是,说等放学到家后再好好教育。我在旁边一句都没申辩。

老师在班级里宣布了我作弊。除了几个了解我的好朋友,同学们自然愿意接受这个结果,大家也没什么异议。

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很难了解我当时的心情。我想,蒙受冤屈的人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在回去的一路上,15岁的我想过很多报复老师的方法,有些甚至很极端。

最后我都没有做这些,并慢慢放下了,只是因为一个原因,Z,她相信了我。回家后,我对父母好好说了一次事情的来龙去脉。

父亲还向我道了歉。我的父母没有任何权势,也不敢得罪老师,况且这种事情又说不清楚,就选择了忍下。

父母说,你只要再多考几个满分,证明给他们看就够了。但事实证明这类反向激励没什么用,从此我一看到数学课和数学题就有生理厌恶感。

只要打开数学课本,就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下课以后,我也变得不喜欢待在教室里。当然,也不觉得叶子那么绿了,连窗外飞过的鸟都小只了。

之后我的数学再也没得过满分。之所以数学成绩没有一泻千里是因为我还要和Z去同一个高中,且当时新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多。

而对Z的承诺,语文老师因为我作文写得好所以对我的偏爱,以及发表过几篇文章和长跑破了校记录拿了区里第一名都是支撑我信心的来源。好在很快我们就中考了。

那一次我居然数学成绩……对不起,不是满分,辜负了想看励志故事的朋友。好在中考。

3 写韩寒的文章

我爱韩寒,爱他的叛逆,爱他的嚣张,爱他的才华,爱……

当韩寒来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以前,他和我们一样,在校夜以继日的学习。或许,他还不如我们,因为他除了语文可以及格外,别的科目很难及格了。但他最终还是与我们不同,因为金子中有发光的一天。

那篇《怀中窥人》一炮打响韩寒后,他也就一发而不可收了。我真的很难明白,那小子几科挂红灯,最后还是轻而易举的抱走了新概念作文的桂冠。直到最后,把教育界批判的一无是处。

从那时起我心中就记下了那小子的名字“韩寒”,充满寒意的一个名字,真是名如其人。后来《三重门》的出版,更把韩寒推向了事业的颠峰。我默默的注视着他的成长,我默默的看着他的著作。

《三重门》、《零下一度》、《长安乱》直到今天的《怀中窥人》,我都爱不释手,先在的我,翻看着他的程碑式的作品《怀中窥人》,真的不由惊叹,韩寒就是韩寒,小说的刻画真的是别开生面。饭开首页,我真的不敢相信那就是所谓的“序”“这部快速而缓慢的幽默着悲伤的小说是不需言多余的序”。狂,我喜欢。

我爱韩寒,更重要的是他的叛逆。我没有他那份魄力与那份才华退学回家,只能在心中默默的佩服他;更没有他的那份权利与那份轻狂去批评教育界,只有在心中默默的祝福他;也没有他的那份洒脱与那份飘逸。静静的走进了赛车。我想,只有在赛车世界里,他才能寻回那一丝丝 。

4 写韩寒的文章

我知道有多少人喜欢韩寒,甚至也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韩寒。

因为,我也喜欢韩寒。有同事曾认真地问我:“以你的年龄和资历,当真喜欢韩寒?”我想了一下,同样认真地回答:是的,我喜欢这个孩子,喜欢他的作品。

四年前一个春天的傍晚,我见到了挑染了几缕棕色头发的韩寒。比我想像的瘦些,黑些,很酷。

看他奔跑的样子,真的很像一个英俊的“狼孩儿”。“我认真地拜读了你的作 品。”

韩寒的目光倏地停留在了我的脸上,眼睛一闪一闪的,虽有一点羞涩,但泛着执拗的光芒。“看到了什么?”他问。

“灵气!虽然《三重门》的故事没有什么特别,大概是属于麦琪的礼物之类吧,但语言表达实在是太好了,够语录级啦……”我自顾自地传达了我对他作品的全部看法。韩寒的目光在长发下面慢慢暗了下去,看得出他不满意我对他故事的评价,但他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样子很可爱。

于是,我记住了他亮晶晶的眼睛和孩子般纯净的笑容。这就是那个以叛逆和狂妄著称的韩寒么?我有些怀疑。

不久,我责编了他的《毒》,这本书除了展示他的摄影作品和一些随笔外,主要集合了他以前作品的“名言和警句”。 韩寒的话不多,是个喜欢用行动说话的人,两年以后,他把《长安乱》交给了我。

在这部另类武侠小说里,他不仅用解构主义的方法调侃传说武侠之人之事之本质,继续张扬着他所特有的幽默讽刺风格外,还在这部小说 里讲述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一个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很特别的故事。这就是韩寒,一个不逞一时口舌之快,更喜欢用行动证明自己实力的韩寒。

我曾亲历过电视台制作韩寒谈话节目的现场,无论开始的动机如何善意,但结果都变成了对韩寒退学的批判和对他的未来诅咒式的断言。感受现场氛围,换了谁是韩寒,肯定也要反抗。

韩寒的反抗是孩子式的,聪明但骄傲得任性、唐突,甚至有些野蛮。结果他被逐步妖魔化了,成了上海的那一块狂妄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大金子”。

其实,韩寒慷慨大方,性情温和而善良。他渴望倾听对他作品的中肯批评,可以很尖锐,但要是认真的,负责任的。

我不止一次地听他抱怨:那些人连我书封面的颜色都不知道怎么就发言呢?韩寒的委曲和愤怒流露在《毒口欧,专家》中,读着觉得爽,痛快! 虽然韩寒离开了校园,但他的学习从没有中断过。一次听到了他与宝马方程式赛车公司德国经理的谈话,我很是惊讶。

相对平日的寡言,我甚至觉得韩寒的英语比他的母语说得还要流畅。这使我相信了韩寒说的:有用的,该学的,我都学啦! 韩寒很珍惜他的读者,多次要求压低书价以减轻读者的负担。

韩寒的书迷很多,有的近于痴狂。我曾见他的助手去劝慰执意要见韩寒的外地读者,受韩寒的委托,助手苦口婆心地说了一个小时并将路费转交给了那个执着的小姑娘,务必请她尽快回乡,情真意切,令人心动。

这也是韩寒,那个我所认识和喜欢的韩寒。 我说我喜欢韩寒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阅读给我带来了青春的感动和愉悦。

另一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职业阅读带给我的欣喜。凭我二十一年的编辑经验,我能清楚地感到受众阅读时的冲动。

不用怀疑,炒作是十分重要的,但炒作当真有那么大的威力能够让一个人的作品历时五年而仍然拥有那么大的读者群么?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韩寒作品的艺术魅力何在?我想,最主要的要归功于韩寒创作的少年本位。

少年本位是贯穿韩寒作品始终的,无论是《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还是《长安乱》,无论小说还是随笔,都凸现着韩寒少年本位的创作品质。 在那些灵光闪现的作品里,韩寒表现出了如《皇帝的新衣》中那个孩子般的自然和真实,他只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真实、最接近内心和事物本质的意思。

其实,真理往往是很简单的,韩寒作品中的“大实话”因不故弄玄虚而简单,因简单而真实,因真实而深刻。这个特点在《通稿2003》对教育、教师等问题的议论以及《毒》的随笔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很多时候,伪大师会把简单的问题说得很复杂,让人不知所云;而真正的大师则往往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活化处理。韩寒不是大师,但是他却向着大师般的思考与表达迈进。

少年本位的思维、视角与表达是有趣的,它们新奇、怪异甚至荒诞,但新奇、怪异和荒诞得实在有趣。《长安乱》是韩寒运用解构主义创作方法完成的另类武侠小说。

这部小说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甚至年代亦不详,只借中国武林两大派系少林和武当的争斗恩怨为人物活动的环境展开故事。主人公是小和尚释然,他聪明伶俐深得师父喜爱;他不习武却能躲过各种兵刃和暗器,有时还能莫名其妙地预知一些未来。

韩寒以其独特的视角描述了释然在他所规定的时空里的境遇,感悟以及青梅竹马的恋情,在这里,无论是对师兄妹三人制作“飞天钩”全过程的有趣描述,还是对“正点”山洞——大粪坑的神秘向往;无论是小和尚释然的形象塑造还是对武林本质的探寻,无论是表达还是解构,无一不是少年本位的,笔锋所触,令人忍俊不禁。 韩寒的作品里也写男女之情,但他的感受和表达也是少年本位而非成人的。

《长安乱》中有一段。

5

书名为《青春》,内容实在青春不起来,难道我们的青春注定残酷?开篇即为韩寒写他朋友的,感觉如同写的是自己。

苦逼的青春,活的一点都不潇洒。在被美化的“青春雨季花季”里,有谁在乎过自己的青春?懵懂的青春在弱智的教育中流逝,回忆起来只有残渣余孽。

人如同蜗牛,生下来,就背上了重重的壳,开始壳里放着课本,后来壳里放着工作,再后来,老婆、孩子、房子都装进了壳里,真够痛苦的。 末尾一篇,是写韩寒母校的。

就算母校是一个恶毒的“后妈”,在镀上岁月的金光后,也会找到妈的温暖的。记得某次回初中母校,虽然是物是人非,依然情绪满怀。

竟然怀念起那个收了我黄书,罚我写检查的叫刘冰的老师来,怀念起那个拿着板凳腿把手打肿的小野来,怀念起那个长得好看有小孩的英语老师来,真贱。老师打你骂你,总有一个共同的理由,为了你好。

多年后,发现这个理由竟然是定律,哎! 还有一篇,讲常识的。大意说互联网十年,该启蒙的早就开窍了,依然装疯卖傻的都是参杂利益的。

反观今日微博乱象,左派右派、五毛美分……争的是头破血流,你死我活。还有孔庆东、吴法天、司马南、染香、凤姐等活跃分子,无外乎名利也!常识谁不知道?罔顾常识,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甘为权贵爪牙。

还不是孟子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读韩寒的文章,有个不好的习惯,老想拿支笔画来画去。

看到所谓的警句就画下来,以示强调。关灯合书,一觉醒来什么都不记得了。

忘的总是比记的快。好像在那里看到过,说我们是一个健忘的名族。

说的很有道理,不是故意要忘记,而是真的忘记了。就像韩寒在这本《青春》一样,里面的文章在博客上看过了,有的还保存下来了。

但再看,感觉还是挺新的。 青春,多么诱人的一个词啊!可惜,那辆校车上死去的18个小孩,再也没有了他们的青春。

我怀念我的青春,那些记忆的零碎片段:远远地望着女老师晒在外面的粉红色 随风飘荡,却不敢走过去帮她捡起来挂在晾衣架上…… 青春,有过多少懦弱,就有过多少疯狂。

6 韩寒在《萌芽》发表的文章名及内容

《杯中窥人》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可以严谨地律已;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的掞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

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所以也偶有洁身自好者,硬是撑到出生后好几十年还清纯得不得了,这些清纯得不得了的人未浸水,不为社会所容纳,“君子固穷”了。写杂文的就是如此。《杂文报》、《文汇报》上诸多揭恶的杂文,读之甚爽,以为作者真是嫉恶如仇。其实不然,要细读,细读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愤——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倘若这些骂官的人忽得官位,弄不好就和李白一样了,要引官为荣。可惜现在的官位抢手,轮不到这些骂官又想当官的人,所以,他们只好越来越骂官。

写到这里,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了,撑足了杯子。接触久了,不免展露无遗。我又想到中国人向来奉守的儒家中庸和谦虚之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很不幸得先学会谦虚。一个人起先再狂傲,也要慢慢变谦虚。钱钟书起初够做,可怜了他的导师吴宓、叶公超,被贬成“太笨”和“太懒”,惜后来不见有唯我独尊的傲语,也算是被水浸透了。李敖尚好,国民党暂时磨不平他,他对他看不顺眼的—一戮杀,对国民党也照戮不误。说要想找个崇敬的人,他就照照镜子,但中国又能出几个这类为文为人都在二十四品之外的叛才?

然而在中国做个直言自己水平的人实在不易。一些不谦虚的人的轶事都被收在《舌华录》里,《舌华录》是什么书?——笑话书啊!以后就有人这么教育儿子了:“吾儿乖,待汝老时,纵有一身才华,切记断不可做也,汝视《舌华录》之做人,莫不作笑话也!”中国人便乖了,广与社会交融,谦虚为人。

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

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幸亏胡适病死了,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

写到这里,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于是涉及到了过分浸在社会里的结果——犯罪。美国的犯罪率雄踞世界首位,我也读过大量批评、赞扬美国的书,对美国印象不佳;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一个美国孩子再有钱,他也不能被允许进播放黄带的影院。

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便会——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人造字就没古罗马人的先知,拉丁文里有个词叫“Corpusdelieti”,解释为“身体、肉体”与“犯罪条件”,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

写到这里,猛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

以上是文章全部内容。 当时韩寒因为没有接到复赛通知错过了时间,最后经主办方同意给一次机会。就韩寒一个人,和主考官面对面。 当时桌子上放着一只杯子,然后考官抓起一张纸丢到杯子里说,就这题目了。于是又了《杯中窥人的》经典。

另外:1楼的纯属扯淡,你妈喊你回家种土豆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8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