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恐?社恐的人适合做什么?

什么是社恐?社恐的人适合做什么?,第1张

首先我们来说什么是社恐。一般指的在社交场合时不敢正常与人沟通交流,表现出胆怯害怕的心理。

适合社恐人群的行业有

1档案馆

选择报考人事档案管理员,要比其他岗位更为轻松简单,大多数属于普通档案管理以及文职工作,减少与其他人的交流。

2图书馆管理员

相信大学生对于图书馆管理员更为熟悉,不管是在大学还是校外图书馆中,都会有很多管理员在维持图书馆秩序,图书馆属于正规事业单位,在每年会根据当地所需情况进行招聘工资,福利高可享受带薪休假,环境优越更适合社恐人群报考。

3仓库管理员

通过对仓库物品的管理发挥好仓库的功能。岗位职责包括:按规定做好物资设备进出库的验收、记账和发放工作,做到账账相符。

4作家

可以说,作家这一行业是社恐内向人群心中十分理想的工作。但是想入这一行可没那么简单,要自己的方法正确才有收入来源。社评、技术手册、记录类文章、各类小说主笔这些。不能保证你完全不会接触外人,但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能减少接触别人的概率高达90%!

5动物管理员

比起跟人接触,社恐内向人群们更喜爱这类与动物接触的。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的人,那么这一份工作可以说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了。你既可以参加社交,也可以分出时间来安安静静的独自完成工作。

6墓地管理员

这个工作很少人愿意去从事。而且主要在坟地工作。心理上很难接受。但是对于社恐人群来说,这是一个最安静的工作。

以上六种工作,接触的人都非常的少。非常适合社恐的人群从事。

我觉得可以没有但前提是要有网络,如果没有网络那或许一时没有社交。但怕是不可长久,当今社会,一个人很难生存下去。吃饭穿衣睡觉不大可能完全靠自己解决。多少还是要有一些简单的社交的。世间万物是作为一个整体,互相关联而出现的,人也是一样,不可能抛开社会而单独存在,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去做,这样可能会碰到一些有趣的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恐焦虑,每个人存在于社会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和使命,当把责任和使命融入到自己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社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辜负至亲至爱的人的那一份期望!人生短暂,不要让社恐,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跟任何人都没有除了目的性的对话外的其他言语?甚至和宠物都不交谈么?那么我设想一下完全没有社交的日子里是怎么样的。首先你要有个亲人都不联系的人设,比如父母长期在国外,或者你在国外,联系有时差,也比较少联系。其次你没有工作,但是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可能是父母给的,也可能是你之前上班储蓄下来的。并且你不玩网络游戏,不逛各种贴吧、论坛,不用任何社交软件,平日餐饮都靠外卖,并且外卖让他放在固定的地方你自己去取,快递也是。这让我想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的人生最后阶段,不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么?满屋子的垃圾,没有亲朋好友,如果不是因为死在户外可能就是死了以后因为腐臭的味道才被邻居们发现。类似的日本还有一个名词叫“无缘死",一是没朋友,“无社缘”,二是和家庭关系疏离甚至崩坏,这是“无血缘”,三则与家乡关系隔离断绝“无地缘”,这应该就是题主所说的完全无社交吧。我理解的”无社交“大致是一种在社交这个过程中感到绝望或是受伤的人群,所以余生再也不愿意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限定的空间里孤独的死去的过程中有什么想说的话呢?没人知道,或许也是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只针对大多数人内心的想法。

首先,人不可以完全没有社交,社交是必须的。其实我很能理解不愿意社交的原因,其实很多人总是无法对别人真正的用心,而是用自己的伪装与别人进行交流。本质核心在于:攀比。

说句实话,其实很多人在过的比你好的情况下,你的心底不是祝贺而是嫉妒,你不会因为别人过得好而内心舒畅,相反,你会因为别人过的好而内心不爽。

其次,人是社会性、政治性的动物,我们无法真正脱离秩序和群居,尤其是对于年轻人。为什么我会着重于强调年轻人呢,因为无法真正的独立(这里的独立多指物质上的),

我的猜测:正是因为无法独立才会苟且于现实,但又对现实感到强烈不满,想要逃避却又逃避不掉的心理。其实解决的核心就是在于改变思想,既然无法逃避又无法改变,我们就只能接受。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接受也是大度的一种,我们大度接受有些我们看不惯的人和事情,有时候也并不是内心的接受,或许是一种精神的无所谓,我们也可以将自己伪装起来,有些时候伪装着或许就是真的了。我说的所有并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厚积薄发,只有自己真正的独立以后,我们才有资本谈论自己理想的世界。

社恐过生日的理想模式应该秉承着一切从简的方式进行。可以约上两三个能聊得很好的朋友,然后在一起简简单单的吃一顿饭,过一个简单的生日就好了,一切活动的进行都不要张扬。过于张扬对于社恐来说反而是一种苦恼。

社恐过生日的理想模式

社恐的人骨子里就是不喜欢太张扬了,他们会觉得张扬会很尴尬,社恐人在骨子里就很害怕尴尬。

对于一些家长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过多的关照,这样就会让孩子养成强烈的依赖感,然后就慢慢演变成社恐,不敢与不熟悉的人交流。

并且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如果遭受到了十分重大的打击的话,也有可能会在心理上形成障碍,有可能会变得以后都不敢去做、不敢和别人接触,慢慢的就会演变成为社恐。

引言: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每个人面对不同的事情也有不同的态度。

一、社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很多人社恐都是源自于基因遗传,而且很多人社恐都是因为在成长过程当中受到了不同的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而且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关照 就会让孩子养成强烈的依赖感,所以孩子长大以后 就会养成这种社恐的习惯,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 如果遭受到重大事件打击的话,也会养成一些心理上的障碍,所以就非常害怕和别人接触,慢慢的就会演变成社恐。

二、社恐怎么过生日才是理想模式

如果社恐人士想过生日,那么肯定是不希望大家太过于张扬,因为这样他们会非常的尴尬,在这个时候如果想和朋友聚餐就不建议去海底捞了,因为海底捞热情服务的模式会让社恐人士非常的不适应,最理想的过生日模式就是三到两个好朋友,一起简简单单的吃一顿饭,过一场简单的生日就好了,因为社恐人士骨子里面就是比较害怕尴尬的,所以过于张扬反而会让他们把自己的生日过的不太理想。

三、如何改变社恐性格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患有社恐,所以都想摆脱掉这个性格,如果想要摆脱这个性格就一定要试着突破自己,尝试着和别人多交流,并且也要多去结识新的朋友,跨出第一步了,后面也就会慢慢的有所成效,并且在和人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社恐人士一般都是不敢说话的,所以敢于尝试与别人交流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去人多的地方多锻炼自己,因为这样也能够让自己能够随着人流去交流。

答:社恐,是社交恐惧症的简称。 一个看起来很熟悉的词。从字面上来看,大概也就是不会社交,不爱说话而显得性格有些孤僻。甚至有时候是我们拿来搪塞别人的一个小理由。 可是,这个字面上看起来似乎没那么严重的病,却是继抑郁症和酗酒之后排第三的心理疾病。

三年的时间里,在美国企图过自杀的近八千人中,就有641%的人至少患有包括社交恐惧在内的一种焦虑症。

社交恐惧到底是什么?美国药物与疾病杂志给出的解释是: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的一种,患者非常惧怕社会场合,以至于会形成巨大的压力甚至丧失部分生活的能力。

社交恐惧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一般社交恐惧症”,即无论处在何种社交场合,都害怕被人注意,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和人发生目光接触。另一类是“特殊社交恐惧症”,即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恐惧,如害怕当众发言等。

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特征社交恐惧比较严重的人,既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而又害怕别人关注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害怕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因此形成了思想矛盾和心理冲突。严重的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幻听和幻视,仿佛听到或看到有人在议论、看不起、嘲笑自己。而深感痛苦,出现自责、自罪心理。社交恐惧比较严重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偏低,总是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以挫败自己。而且对于自己的要求偏高,做不好、做不到或者出错的时候,会严厉的批评自己,自责、自罪,会有一定程度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特征其实很多人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紧张和不适。对于目前现在年轻人动辄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内向的性格是造成社交焦虑障碍的因素之一,同时遗传和成长经历也与社交恐惧症的形成有关。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工作场所与人接触怕自己面红耳赤,紧张,口齿不清,说话不利索,甚至说话结巴。在任何情境中都害怕自己成为焦点,会感觉所有人但在看着自己。

社交恐惧症的危害很大,会降低工作效率,降低机体免疫力,严重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因为焦虑害怕,而丧失了部分的生活能力社交恐惧症的原因社交恐惧,它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比如,一般人与陌生人、异性接触时可能会出现腼腆、害羞、不自然、紧张或者脸红、心慌、出汗等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但也是社交恐惧的范畴,仅是一种初级表现,还不至于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如果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敢抬头正视,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参加朋友同学聚会感到紧张等刻意回避社交场合的情况,对受到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过分在意或不敢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身边的熟人甚至是亲近的家人、朋友交往时也感觉恐惧,这些就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有可能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一般来说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有过挫折、家庭管教过于严厉、曾经被嘲笑被欺辱、本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等等,有的情况可能本人已经忘了,但潜意识里还影响着他。还有的可能是性格及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内向、自卑的人中易患社交恐惧症。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预防和克服社交恐惧症必须要了解上述一些问题之外,才能“对症下药”,除此之外,还需注意以下方面:

1 务必摆正心态。调整自己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正视自己的能力,不可求全责备。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不要去追求完美,要能经得住一两次的失败、挫折,谁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成功。

2 学会放松心情。多培养一些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个人爱好,比如听听舒缓的音乐、下下棋、练练书法、适度运动等等。另外,交流障碍的出现有时是因为在社交场合没有适合自己的话题,无从谈起。这种情况一定要多参加锤炼自己,开始时可以尝试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交活动,慢慢扩大范围,要广泛涉猎多多读书,培养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对事情有了一定的认识、见解自然而然就能侃侃而谈。

3 加强社交训练。前提是要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心理障碍,可以提前做一做准备,比如发言时充分准备完善一份发言稿会让你胆子变大;可以在某个场合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个人意见;努力参加社交活动,从小范围或较熟悉的圈子里开始;在社交场合发表意见时,开始时不必正视大家的目光,然后慢慢地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等等。

4 预防非常关键。要多些鼓励、宽容,帮助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鼓励他们进行社交活动,及时地肯定他们的进步,避免打击。

5 爱自己爱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双向互利的,任何关系都是互动的,只有真诚的付出才会有回报,我们应该培养爱自己以及爱别人的能力,只有内心充满阳光和热情,生活才会是灿烂和温暖的,才会更热情地融入社会中。

所谓“社恐星人”就是指有“社交恐惧症”的一群人,社交恐惧症本意是一种心理疾病,但现在经常会被泛指为不擅长与人交流,不愿意进行社交的一种行为。

根据相关机构公布出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成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有一定程度的社恐,而且有7124%的大学生认为,社恐已经给自己带来了些轻微的困扰。

比如在交朋友上,或者在生活中经常会经常因为社恐而成为边缘人物,当然最让大学生感到困扰的还是求职和工作,比如像销售、讲师等这类工作,对于“社恐星人”真的是不友好。

但除了这些工作以外,如果大学生并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其实也有很多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交流,非常适合“社恐星人”从事。

大学生求职季,“社恐星人”该何去何从?这4类岗位可以优先考虑

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的主要是完成图书的上架和管理等等,一般来说,工作内容需要毕业生细心,但是却不需要太多的沟通,而且在图书馆这个氛围里,大家也会自觉地主动减少沟通,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但是图书管理员其实也分很多种,如果是个人的书店,那么即便是招聘的头衔是图书管理员,但因为涉及到销售任务,也很难真的达到毕业生的理想状态,所以想要完全符合预期,毕业生尽量报考事业单位。

文案编写类工作。这类工作就基本上是完全不需要社交了,毕业生只需要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打出自己想说的话就可以了,甚至这类工作很多都可以直接在家里完成,应该可以算得上的最符合“社恐星人”要求了,如果毕业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完全可以考虑这个类型的工作。

线上客服。虽然线上客服是一个需要不断交流的工作,但是因为是线上,只是通过文字交流,只要不是面对面地交流,其实对于“社恐星人”来说,还是友好的,而且很多“社恐星人”反而非常擅长文字聊天,感兴趣的毕业生可以了解。

殡葬服务。这个工作确实是适合“社恐星人”,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工作时往往也需要非常严肃,大家也会尽量少说话,所以也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沟通,但是对于胆子小的毕业生来说,这个工作可能是想都不敢想的。

“社恐”是个性的问题,但不是“摆烂”的借口,希望大学生不要将二者混淆

对于社恐的毕业生来说,其实也有很多适合自己的工作可以做,所以就算是对求职和工作有一些抵触心理,也不用担心自己毕业之后会无工可作。

所以,社恐也不该成为大学生“摆烂”的借口,而且其实只要勇敢地迈出那一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其实社交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

如果因为觉得自己“社恐”就想赖在家里不找工作,成为高学历的“啃老一族”,那么很可能并不是毕业生“社恐”,而是毕业生的心态出了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所以还是鼓励“社恐”的大学生,能够勇于克服

虽然有一部分工作是可以避免大部分社交的,这些工作也很值得这类毕业生选择,但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毕业生想要做到完全“与世隔绝”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还是鼓励大学生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有时候,只要当你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你就会发现,其实接下来的路,都很“平坦”。

有时候,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也要学会“迎难而上”,因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可能根本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人生总是要不断地去尝试,才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笔者寄语:

如果学生的个性比较内敛,不愿意与人沟通,其实大学期间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因为这个时候,不会涉及到工作上的利益关系,也没有过多的责任需要去承担,只要学会打开心扉就足够了。

比如加入社团,结识一些新朋友,努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先从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下手,往往也会更加容易克服一些,

如果你发现你的社恐朋友,在最近的春招求职简历里写下“开朗乐观、易于相处”。

且出门之前,反复在镜子面前表演“hellohello你们好,哇我太开心了,想进入贵公司好久了”的热情打招呼话语。

那一刻,请不要打扰ta,也不要戳穿ta。

因为ta正在修炼每一位成熟社恐的必备技能——假装开朗

前两天,一个名为“为I做E”的词条突然涨到热搜榜第一,阅读量狂飙到两亿。

点进去一看,全是社恐人的满纸辛酸泪。

I和E,是MBTI心理测试里的一种性格分类,你可以将它粗暴地理解为I是内向社恐、E是外向社牛。

不爱社交的I人们内心更喜欢安静独处,可生活不让他们如愿。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I人必须逼自己一把。

哪怕内心已经在祈祷现在就来个小行星毁灭地球、顺便毁灭人类所有社交活动。

表面上依旧阳光开朗大E人,自我洗脑特长只有微笑。

01每个假装开朗的社恐都是半个影后影帝

I人们不得已假装开朗的瞬间,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而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假装外交熟练的I人,耗掉了多少演技。

UP主@累渠_前段时间一时兴起,举办了邀请陌生I人一起唱K的挑战活动。

本义是想观察一群内向的人在一起会怎样,想象中场面会窒息中带着一丝好笑。

他的想象没有错,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窒息而好笑的气息:

因为活动报名人数36,实到人数只有9。

每一个I人走进包厢时,都下意识地微微鞠躬说大家好,严肃地仿佛求职。

而落座后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完全没有话题可聊,只能彼此露出成年人的尴尬营业式微笑。

好不容易效仿英国人聊了一嘴天气:“今天好热啊。”

紧张到完全忘记那天的温度只有18℃,春天的小凉风刮得嗖嗖。

这期间有两个东北I人,大约是血脉的呼唤让他们无法人忍受ktv里的死寂氛围。

双双拿起了话筒,说要给大家热个场子。

社恐的性格底色却又让他们本能地彼此推脱,最后在谦让中开口唱歌。

如果你还不明白什么叫做“为I做E”,那这便是典型例子。

当一群I人已经冷场到极点时,总会有第一个无法忍受尴尬的I人尝试打破僵局、活跃气氛。

为了其他I人,这两位东北I人化身为E人。

哪怕自己也窘迫到无意识地扣手掐腿,也要唱完那首热场的民歌。

看完这个视频后我忍不住开始思考,东北地区的I人们会不会生活整体比其他地区I人困难些。

因为他们的东北老乡李雪琴似乎也经常陷入“为I做E”的困境。

她和毛不易一起主持交心谈话式节目《毛雪汪》,俩都是社恐I人,但李雪琴永远是负责找话题、打破冷场的那一个。

有一次节目嘉宾是龙丹妮,龙丹妮的聊天节奏快,到节目后半程话题似乎快聊没了。

这时候的李雪琴看起来有些疲惫,感觉已经是在单纯凭借东北本能,无意识地找话题继续聊下去、不让龙丹妮的话掉在地上。

说真的,我看这段节目的时候都很担心李雪琴累到睡着。

社恐的I人们也曾幻想过一种理想生活:

窝在自己的小家,只在想要时才和亲密的朋友家人聊聊天、出出门。

而所有不感兴趣的社交活动,都可以用“哎呀不好意思,我临时有事”来推掉。

via@叮叮猫但只要进入社会就将发现,这个幻想脆弱到只需招聘需求上有“擅长沟通”四个字就能轻易击碎。

I人也需要工作,I人只能微笑地对HR撒谎“我性格温和,善于处理同事关系、及时与同事沟通”。

然后在需要和陌生同事对接的时候,争取能线上就不线下。

线上沟通时还能用“哈哈哈哈哈”来假装自己开朗,线下就只能硬着头皮演戏祈祷邓超附体了。

人只要活在线下就免不了社交,哪怕你周末穿着T恤大裤衩随便出门散个步,也存在着遇上熟人的可能性。

俩人狭路相逢时I人只能强颜欢笑,但还是调动起全身肢体动作,努力去打了一个招呼。

打完后还得心虚地反思:“我刚刚表现的还行吧?没让人看出我其实不想打招呼吧?”

via @徐洁儿意识到I人在生活中有多需要演戏时,瞬间就能理解为什么社恐梁朝伟能当影帝了。

生活中有过太多需要假装的时刻,演着演着就会了。

02每次假装开朗结束我都想给自己挖条地洞

倘若把假装开朗描述成一种灾难,它给社恐I人们带来的伤害,无疑是递进式的。

刚意识到自己需要进入社交模式时,I人们体会到的是慌乱、窘迫与无助。

正如毛不易描述自己上节目在后台休息时,如果遇到其他艺人给大家送礼物,他会在听到隔壁休息室有动静时就进入战备状态。

在脑海中开始构想对方走进自己房间的画面,思考自己要说多少句“谢谢”、鞠多少个躬。

无数普通社恐人也会在同事分发零食、特产时经历类似的体验,悄悄用余光观察着那位同事发到哪了、什么时候轮到自己。

之所以用余光观察,则是害怕太过关注的话,会显得仿佛自己很想要那个特产or零食。

这一步最难的,是要在明知道同事正在分发特产,却还要在接到特产时明知故问、假装惊喜:

“哇这是什么!谢谢谢谢!”

嘴角努力扯出一个开朗的懵懂笑容,祈祷着自己的反应足够礼貌与热情。

过了窘迫难堪这一关,社交灾难的的折磨还没有结束。

对内向I人而言,比假装开朗进行时更让人痛苦的,是事后的“创伤应激症”:

每次假装开朗一分钟后,I人们都将陷入至少10分钟的后悔、自责与烦躁。

且至少需要独处十小时,才能抚平内心深处的别扭与不安。

读者@袅袅投稿说,她曾经和好朋友一起去环球影城玩,在园区内走了一天的路巨累,可俩人还是想等到天黑后看灯光秀。

俩人找了一个长椅休息,万万没有想到朋友因为太累竟然在长椅上睡着了。

结果每一个路过的园区工作人员,还有部分游客,看到她们后都好心地走上前问是否需要帮助,因为担心长椅上四仰八叉的朋友是身体不适晕厥。

她现在已经忘了,那个傍晚,自己到底和多少人堆着笑解释朋友正在睡觉,也忘了具体的措辞。后期,她甚至因为担心吵醒朋友,看到有人朝自己走来,就主动迎上去假装社牛、尽可能用搞笑的语调说:“不用担心,她只是在睡觉”。

但她到现在依旧清晰地记得,后来看灯光秀时,自己整个人像宕机了一般,甚至没有举起手机拍照打卡。‍‍‍‍‍‍‍

脑子里一直在不断地质问自己,当时为什么要假装搞笑女呢、为什么自己会在被别人注意到时如此无措不安呢等等问题。

‍‍‍且回家后在家里啥也不干、躺了周末两天,才觉得自己恢复了一点社交活力。

一个残忍的、会长久折磨内向者的事实是,不论你假装开朗多少遍,事后依旧会或多或少感到烦躁与抵触。

因为对I人来说,社交基本是一个纯粹的消耗活力的过程,而自己往往只能从从独处与内心世界获得活力。

无数次地假装开朗,或许能让你把各种场面话练习地更流畅,更让人瞧不出破绽。

内心深处,却依旧不喜欢那些场合。

然而更残忍的事实是,只有小孩子能以内向社恐为理由,逃避走亲戚、认识新朋友等不喜欢的场合。

而成年人,总有各种理由押解着他们必须堆着笑去假装开朗。

03成年人的社交无关喜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浅社交擅长者”。

讲的是一类人群只能够应付比较表层的人际关系,但不擅长处理更深一步的社交。

和同事们相处,可以做到工作间隙彼此开开玩笑、看似其乐融融,但没法真的把相处不错的同事处成朋友。

火车上能和热情的陌生人地天南海北地聊上一刻钟,但大学时同班同学坐在旁边,自己却不敢开口开启一段对话。

换个视角来看,这不就是社恐成年人们的假装开朗moment。

只是在机械性地发挥自己习得的社交技能,达成一定目的而已。

有时这个目的是照顾他人,比如出门吃饭时,在喧哗的餐厅中需要高声喊服务员催菜。

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I人们大概率会坐在位置上默默等待服务员经过,再叫住对方。

可如果是与一个更内向的朋友一同聚餐,那么不少内向人最终会选择“为I做E”,拔高音调大声喊来远处的服务员。

强撑出一个成熟稳重、游刃有余的模样,进而不让朋友为难。

有时,这个目的是为了集体气氛。

向来被认为性格活泼的宋祖儿在节目中曾透露说,自己其实不是真的社牛。

她只是社恐到了极致、无法忍受尴尬氛围,最终选择了把自己最不堪的样子当谈资、当一个开篇笑话,让大家有事情可聊。

就像喜剧演员在台上卖丑一般,换得一个看似融洽的氛围。

更多时候,假装开朗的目的完全是生活所迫。

工作中有时需要外出学习,团建时需要表现得合群友善,租房买房时需要与中介斗智斗勇、刨根问底,售卖东西时需要主动吆喝……

生活中有数不清的社交场景,而大多数场景中,人们都会更偏爱一个处事游刃有余、待人主动热情的人。

久而久之,开朗也就无关性格与喜好,而变成了一种社交礼仪。

假装开朗,也就成为了I人的必修课程。

其实很多I人自己也能察觉到,自己假装开朗的状态是有些拙劣的。

经验老到的HR,一眼就能看出哪些人是假社牛、真社恐;日常相处中,大部分人也能感受到对方是真的健谈快乐,还是温和地迎合。

但这一切其实无伤大雅。

在面试中表演一个热情的应聘者,至少在社交礼仪层面能让对方感受到诚意与礼貌。

而在日常相处中表演一个努力找话题的聊天者,也至少能规避对方认为被厌恶的坏下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假装开朗就是I人回应外界的一种方式。

社交就和打字速度、剪视频、书法一样,是一种能力。

而恰巧,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不熟悉这份能力,因此无法轻松无负担地去应付千千万万、变化多端的社交场景。

于是学会了假装开朗,假装拥有了一份能受到喜爱与认同的能力。

或许随着经验越发丰富,每一个为假装开朗痛苦的I人,终将会与它和解。

社交时依旧会假装,事后依旧会有些烦躁不安。

但逐渐倾向于不认为那是自己的过错,只把它当做自己与世界相安无事的诀窍。

毕竟年龄越大、阅历越多,你就越发现比这更惨的事还多着呢。

装开朗算什么,社会还要逼着大家一起装孙子呢。

打败社恐最直接的方法

想要克服社恐,总结了这三个重要的点很重要:改变自己的社交方式,提升自身的自信,勇于接纳他人。社恐的成因一般来源于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引导,灌溉,以及来源于校园糟糕的人际关系,同学们的打骂嘲讽。人与人的相处中,性别内向的人会产生社恐,他们害怕与外面打交道,甚至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人连口都开不了。他们害怕自己在他人面前出丑,最后导致他们与别人相处不自然。他们羡慕那些性格外向,可以和他人谈吐风雅,久而久之,他们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就这样形成了社恐。拥有社恐而内向的他们,在这个时代里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产生一个极大的影响。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情绪。他们会情绪低落,做什么事情都抬不起兴趣来,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没有别人好,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吸引。

改变自己的社交方式

同一个人相处远比同一群人相处,来得更简单更实在。可以先尝试与一个两个自己熟悉一点的人打交道,当你可以适当的融入他们的圈子,对一些事物感兴趣的时候,你已经向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当你与他们交谈时觉得不自然,你可以将话题引向自己比较擅长的方面。把注意力将他人转移到自己身上,你会觉得轻松很多。不要过分注意自己的举止,只要随和,大方,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很多。长久下去,社交就会变得习惯。

提升自身的自信

拥有自信力,情绪会变得不一样。而情绪正好是决定我们所有行动的来源,不能自卑,不要老觉得自己做不好,大胆的去尝试,有了第一回尝试就会有再二再三,长久下去,社交会简单很多。做任何事之前先给自己心里加油打气,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遇到一次错误,不要灰心,相信自己加以改正,下次一定可以。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都要做出百倍的努力,但他们的前提是要拥有自信。可以尝试着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朗读文章,背诵开始,一点一点提高自己,可以在空旷的地方,试着背诵出这些文章,不用担心有人会看到或者听到。

勇于接纳他人

在客服涉恐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他人的阻碍,但是不要放弃提升自我的过程,勇于接受他们的见解。聆听他人的过程中你也在不断克服,或许你会跟他有新的共同话题,成为熟知的朋友。不要回避他人的眼睛,若是觉得不自然不自在,可以尝试盯着一处事物,比如说柜子什么的来锻炼一下。当然对于一些比较害羞的来说可能有点困难,但是回避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我们要冲破它,突破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69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