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沅的诗句
关于沅的诗句 1关于“湖南”的诗句有哪些
1 元代:王冕《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2 唐代:刘商《随阳雁歌送兄南游》
塞鸿声声飞不住,终日南征向何处。大漠穷阴多冱寒,
分飞不得长怀安。春去秋来年岁疾,湖南蓟北关山难。
寒飞万里胡天雪。夜度千门汉家月。去住应多两地情,
东西动作经年别。南州风土复何如,春雁归时早寄书。
3 唐代: 元稹《送王十一南行》
夏水漾天末,晚旸依岸村。风调乌尾劲,眷恋馀芳尊。
解袂方瞬息,征帆已翩翻。江豚涌高浪,枫树摇去魂。
远戍宗侣泊,暮烟洲渚昏。离心讵几许,骤若移寒温。
此别信非久,胡为坐忧烦。我留石难转,君泛云无根。
万里湖南月,三声山上猿。从兹耿幽梦,夜夜湘与沅。
4 唐代: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5 唐代: 杜甫《楼上》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2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是什么意思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释义: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出处:《九歌·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九歌·湘君》的姊妹篇。此诗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赏析:《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全诗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3关于沅籍的一切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
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
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
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
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
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
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籍尝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
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
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
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
乞回谬恩,以光清举。”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
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
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
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
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世志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人善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
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玄远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讥之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
4谁能告诉我题目是“沅溪沙”的所有诗
所有的诗?如何找的全呢!?
李清照的《浣溪沙》1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的《浣溪沙》2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的《浣溪沙》3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李清照的《浣溪沙》4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李清照的《浣溪沙》5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苏轼的《浣溪沙》1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的《浣溪沙》2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的《浣溪沙》3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晏殊的《沅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苏轼的所有 沅溪沙,请看参考资料
5关于楚辞的诗句
离骚 作者: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
1 关于沅的诗句
关于沅的诗句 1关于“湖南”的诗句有哪些
1 元代:王冕《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2 唐代:刘商《随阳雁歌送兄南游》
塞鸿声声飞不住,终日南征向何处。大漠穷阴多冱寒,
分飞不得长怀安。春去秋来年岁疾,湖南蓟北关山难。
寒飞万里胡天雪。夜度千门汉家月。去住应多两地情,
东西动作经年别。南州风土复何如,春雁归时早寄书。
3 唐代: 元稹《送王十一南行》
夏水漾天末,晚旸依岸村。风调乌尾劲,眷恋馀芳尊。
解袂方瞬息,征帆已翩翻。江豚涌高浪,枫树摇去魂。
远戍宗侣泊,暮烟洲渚昏。离心讵几许,骤若移寒温。
此别信非久,胡为坐忧烦。我留石难转,君泛云无根。
万里湖南月,三声山上猿。从兹耿幽梦,夜夜湘与沅。
4 唐代: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5 唐代: 杜甫《楼上》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2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是什么意思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释义: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出处:《九歌·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九歌·湘君》的姊妹篇。此诗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赏析:《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全诗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3关于沅籍的一切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
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
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
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
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
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
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籍尝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
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
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
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
乞回谬恩,以光清举。”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
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
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
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
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世志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人善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
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玄远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讥之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
4谁能告诉我题目是“沅溪沙”的所有诗
所有的诗?如何找的全呢!?
李清照的《浣溪沙》1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的《浣溪沙》2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的《浣溪沙》3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李清照的《浣溪沙》4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李清照的《浣溪沙》5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苏轼的《浣溪沙》1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的《浣溪沙》2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的《浣溪沙》3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晏殊的《沅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苏轼的所有 沅溪沙,请看参考资料
5关于楚辞的诗句
离骚 作者: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
1 文言文翻译惜抱轩诗文集 游灵岩记的注释和翻译
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日“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②”云。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颖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颖,为子颖他日之来也……姚鼐记。
[注]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政和:宋徽宗的年号之一。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状如叠石为城墉(城墙)
B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十九丈的地方)
C其岩谷幽邃(幽深)
D值子颖有公事(公务)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其状如叠石为城墉 周若环而缺其南面
B僧出器,酌以饮余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颖
C名之曰“甘露之泉” 为子颖他日之来也
D横出斜援,乃登 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灵岩高峻的一组是( )
①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
②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
③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④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日“甘露之泉”。
⑤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游了泰山之后,接着去游灵岩。灵岩是座巨大的石山,周围像用石叠起的城墉,只有南边缺了,灵岩寺就在南边的柏树林中。
B树林中积满了白雪,初升的太阳照在上面,好像透明的一样,积雪的寒光反射在寺庙的墙壁上,墙壁都好像在晃动了。
C灵岩寺左右有很多竖立的石块,上面有很多古人的刻字,有的被人墁入壁中,有的却被人“取石为砌”,作者就看到砌上有“政和”的字样。言下有惋惜之意。
D作者此次游灵岩,留下两个遗憾,一个是好友朱子颖因为公事繁忙未能一同前去;二是更加幽邃的琨瑞山,没有来得及看。作者在文章后半部分明确表达了这种意思。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B 4D
5(1)南边却有重重山峰遮蔽着它,很深的溪流环绕着它。
(2)柏树遮蔽了高岩,塞满了山谷,灵岩寺就在柏树林中。(意对即可)
2 黄伯思文言文阅读答案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望采纳。
3 余谓侯本以中州 译文译文
我说辛弃疾本来是中州才华出众的人,讲信义,在南方十分有名,他在张安国叛国时,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叛贼从五万人中捆绑出来,就好像撬开巉岩逮住兔子一样容易,(之后)取道淮西南下,一天一夜没有吃饭:他威武的英雄气概,懦弱的人因为这而奋起!天子召见他再三赞叹,因此被重用,位列九卿,担任两路转运使,四次任安抚使。不久赖文政叛乱,势力由潭州蔓延到江西,两地震惊,(但)辛弃疾谈笑间就把他们扫平。
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4 与范子丰原文与范子丰六首(之一)
伏审子丰南宫殊健,庆抃可量。即日想已唱第,必在高等。期集之暇,起居
佳胜。某更五七日氵斥汴。愈远左右,临书怅然。惟祈慎重,别膺亨宠。
与范子丰六首(之二)
小事拜闻,欲乞东南一郡。闻四明明年四月成资,尚未除人,托为问看,回
书一报。前所托殊不蒙留意,恐非久,东南遂请,逾难望矣。无乃求备之过乎?
然亦慎不可泛爱轻取也。人还,且略示谕。
与范子丰六首(之三)
近专人奉状,达否?即日起居何如,贵眷各安,局事渐清简否?某幸无恙。
水旱相继,流亡盗贼并起,决口未塞,河水日增,劳苦纷纷,何时定乎?近乞四
明,不知可得否?不尔,但得江淮间一小郡,皆所乐,更不敢有择也。子丰能为
一言于诸公间乎?试留意。人还,仍乞一报,幸甚。奉见无期,惟万万以时自重。
与范子丰六首(之四)
稍不通问,伏想起居佳胜。侍郎丈必在郊外过夏,台候必更康安。某此与幼
累如常。八月、九月间,秋水既过彭城,城下彻备。高丽使已还。四明可以易守,
当更理前请也。会合杳未有涯,万万自重。
与范子丰六首(之五)
南方夏热,殊非中原之比。入秋,稍得清凉,然夏田旱损七八。盐法更变,
课入不登,虽闲局,不免以此为累。自余粗如常也。子中、子老顷在左右,今已
赴官未?何时参候,北望,不胜驰情。
与范子丰六首(之六)
新珠想日长进,爱婿无恙,甚望丈人高等待乞利市也。纳银一笏,托用买圆
熟珠子二千枚,少钱,告那出,便纳上。婚嫁所须,不可,奈何,甚非情愿。幸
留意承问。似叔颇长成,每日作诗读史,但蒙拙少训督耳。内孙想益聪淑,诸郎
娘亦计安也。
5 文言文 赵仲卿传翻译赵仲卿传
赵仲卿,天水陇西人也。性粗暴,有膂力,周齐王宪甚礼之。从击齐,攻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张壁等五城,尽平之。又击齐将段孝先于姚襄城,苦战连日,破之。平齐之役,以功迁上仪同,兼赵郡太守。
王谦作乱,仲卿使在利州,即与总管豆卢绩发兵拒守。为谦所攻,仲卿督兵出战,前后一十七阵。及谦平,进位大将军,封长垣县公,邑千户。
高祖受禅,进爵河北郡公。开皇三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仲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复镇平凉,寻拜石州刺史。法令严猛,纤微之失,无所容舍,鞭笞长史,辄至二百。官人战栗,无敢违犯,盗贼屏息,皆称其能。
迁兖州刺史,未之官,拜朔州总管。于时塞北盛兴屯田,仲卿总管统之。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于国,上许之。
十七年,启民窘迫,与隋使长孙晟投通汉镇。仲卿率骑千余驰援之,达头不敢逼。潜遣人诱致启民所部,至者二万余家。其年,从高颎指白道以击达头。仲卿率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虏相遇,交战七日,大破之。突厥悉众而至,仲卿为方阵,四面拒战。经五日,会高颎大兵至,合击之,虏乃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时突厥降者万余家,上命仲卿处之恒安。以功进位上柱国,赐物三千段。朝廷虑达头掩袭启民,令仲卿屯兵二万以备之,代州总管韩洪、永康公李药王、蔚州刺史刘隆等,将步骑一万镇恒安。达头骑十万来寇,韩洪军大败,仲卿自乐宁镇邀击,斩虏首千余级。
明年,督役筑金河、定襄二城,以居启民。时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伟按之,并实,惜其功不罪也。因劳之曰:“知公清正,为下所恶。”赐物五百段。仲卿益恣,由是免官。
炀帝嗣位,判兵部、工部二曹尚书事。其年,卒,时年六十四。谥曰肃。
翻译,没找到
6 "率由旧章"之弊 文言文翻译1完全依循旧规办事。《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后汉书·朱穆传》:“ 建武 以来,乃悉用宦者……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试杂文》:“ 有唐 自 高祖 至 高宗 ,靡不率由旧章。”《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后,他果然听了 姚老先生 之言,诸事率由旧章,不敢骤行更动。”
2原封不动,老样子。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只要亲友们还都平安,他的世界便依然是率由旧章,并没有发生激剧的变动。”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生活方式虽然率由旧章,而到底在物质上,却掺进了不少的新奇东西。”追问“率由旧章”之弊 文言文翻译没有,整片的啦
7 名为“蔡琰传”的文言文翻译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人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她学识文博,才能出众,善于论辨而又精通音律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子,便回到了娘家汉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发生大的变乱,蔡文姬被胡人的骑兵掳掠,被强迫嫁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留下子嗣而伤心,便派遣使者用金璧把文姬赎了回来,重新改嫁给了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触犯法律将判死罪,蔡文姬为这件事面见曹操请求赦免这时朝堂上坐满高官,名士和远方来的使者,宾客,曹操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外面,今天让她来拜见诸君"等到文姬进了朝堂,只见她蓬头散发,赤足而行[一说"步行"(见《辞海》)],又俯身叩头请罪,说话时口才出众而充满悲伤之意,众人都因此而动容曹操说:"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 "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匹好马,手下有数不清的勇士,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助一个将死的人呢 "曹操被她的话所感动,就追回成命,宽宥,赦免了董祀之罪当时天还很冷,又赐给头巾鞋袜曹操于是询问说:"听说夫人家中原来有许多古书典籍,还能不能把它们回忆记诵出来呢 "文姬说:"早先亡父留给我的书有四千来卷,在颠沛流离,极度困苦中,都无法保存下来了,现在我能忆诵的,才不过四百余篇罢了"曹操说:"现在就派十名书史给您,让他们帮助您把这些书抄写出来"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礼节不宜亲口传授只请求您给我纸笔,让我自己把它写下来,用楷书还是用草书,只听您的吩咐"于是就把所记诵的典籍抄写好送给曹操,文字上都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来感伤于自己在乱世的坎坷遭遇,追忆抒写自己的悲愤心情,又写了《悲愤诗》二首
8 请问这句文言文怎么翻译: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餍人心者,是嗤点唯汉儒之学,非读书稽古,不能下一语;宋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餍人心者。是嗤点之所自来。此种虚构之词,亦非无因而作也。
译文:
只是汉儒的学问,不是读书考古,不能下一句话;宋儒的学问,则人人都可以空谈。这中间兰草和艾蒿同生,确实有不能满足人心的地方,这就是讥笑指摘的由来。这种虚构的话,也不是无缘无故而起的。
全文译文:
朱子颖运使说:他镇守泰安的时候,听说有个读书士人来到泰山的深处,忽然听到从石壁中传出人的说话声说:“是什么地方的经书香,难道有转世的人来了吗?”又听到一声震响,石壁从中间裂开,现出了紫贝美玉装饰的宫阁楼阁,耸立山顶,有位年老的儒者顶冠束带下来迎接。士人惊怕奇怪,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经香阁。”士人询问经香的意思,答:“这说来长了,请坐下慢慢听我讲来。过去孔子删定经书,传教万年,诸经的要义、精微的言辞,一代一代地传授下来。汉代的各位儒者,离开上古不远,阐释注解,大概能够窥见先圣的心,而且当时风俗淳朴,尚未流于凉薄,没有培植党羽争名的习气,只是各传老师的学说,实实在在地追溯渊源。流传到唐代,斯文的风气也没有改变。到了北宋,刻为注疏十三部,为先圣所嘉许。大儒们耽心新说日日兴盛,儒家经典学说将渐渐失传,所以建造这个阁来贮藏它。中间是初刻本,用五色王做成匣子,是尊崇先圣的遗教;配上历代官刻的本子,用白玉做成匣子,是显示帝王表彰的功德,都在南面。左右则是各家私刻的本子,每一部书成,必定取初印精好的,按照时代次序入藏这个阁中,用青玉做成匣子,是奖励钻研古籍的辛勤,都在东西面。并且用珊瑚做成书签,黄金制作锁钥。东西两边廊屋,用沈檀木做小桌子,锦绣做垫子。各位大儒的神灵,每年来观看一次,共同依次相坐在这阁里。后面三排房子,则是唐以前各位儒者解释经书义理之书,逐套编列,收入一个库房之中。除此以外,即使是著述高与身齐,声誉荣耀超出当代之上,总听任他自己贮藏于深山之中,不得进入这门一步,这是先圣的意旨呵。各种书籍每到子刻、午刻,一字一句都发出浓浓的香味,所以题名叫经香。因为一元旋转,二气交融,阴气起于午时的正中,阳气生于子时的夜半,圣人的心与天地相通。各位大儒阐发圣人的义理,它的精微深奥也与天地相通,所以互相感应。但必须是能传承这门学问的人才能闻到,其他人则不能。世上的儒者对这十三部经书,有的焚油膏以继日光,钻研仰望一辈子;有的深推曲解,吹毛求疵,百般抨击,也各自因为他的性情学识的根柢不同罢了。您四世以前做刻字工,曾经手刻过《周礼》半部,所以佘香还在,我得以知道您的来到。于是引导他遍看楼阁廊屋,用茶点果品来招待,然后送别说:”您善于自爱,这里是不容易来的呵!“士人回头一看,只有万峰直插天空,幽深不见人迹。按,这件事荒唐怪诞,大概是尊汉学者的寓言。汉代儒者以解释古书字句为专门的学问,宋代儒者以阐发经书的义理为重,好像汉学粗而宋学精。但是不明白古书的字句,义理又何从知道?一概诋毁排斥,把它看成犹如渣滓,这就未免像已经造成了华美的大车,而回头去斥责原始时没有幅条的车轮;得以渡过了迷津,立即焚弃宝贵的筏子。于是攻击宋儒的,又纷纷而起。所以我编著《四库全书》诗部总叙中说:宋儒的攻击汉儒,不是为讲解儒家的经书起见,不过求得胜过汉儒罢了:后人的攻击宋儒,也不是为讲解儒家的经书起见,不过是不平于宋儒的诋毁汉儒罢了。韦苏州的诗说:”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就是这个意思了。平心静气而论,《周易》从王弼开始改变旧的说法,是宋学的萌芽。宋儒不攻击《孝经》旧疏,因为词义很明显。宋儒所争的,只是今文、古文的字句,也无关于大旨,都可以暂且搁置不予议论。至于《尚书》、《三礼》、《三传》、《毛诗》、《尔雅》、各种注疏,都是根据古义,断然不是宋儒所能。《论语》、《孟子》,宋儒积累一生的精力,字斟句酌,也断然不是汉儒所能赶得上的。大概汉儒看重老师的传授,自有来源;宋儒崇尚心悟,研求容易深入。汉儒或考执著于旧文,过于相信传述经义的文字;宋儒或者单凭主观猜测而下判断,勇于改动经文。计算它的得失,也还相当。只是汉儒的学问,不是读书考古,不能下一句话;宋儒的学问,则人人都可以空谈。这中间兰草和艾蒿同生,确实有不能满足人心的地方,这就是讥笑指摘的由来。这种虚构的话,也不是无缘无故而起的。
9 浦口刘大山过余文言文答案乙亥北行日记 清戴名世 原文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
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入燕;余以赀用不给,未能行。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
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舟中揖别诸友;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
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
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使吾术若成,吾子何忧贫乎?”余笑而颔之。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 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明日抵滁州境,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
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
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明日宿黄泥冈,凤阳境也。
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薄暮,余告圉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
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
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
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
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
惜无有以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
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
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
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
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县境也。
明日为月望,行七十里而宿荒庄,宿州境也。屋舍湫隘,墙壁崩颓,门户皆不具。
圉人与逆旅主人有故,因欲宿此。余不可,主人曰:“此不过一宿耳,何必求安!”余然之。
是日颇作雨而竟不雨。三更起,主人苛索钱不已。
月明中行数十里,余患腹胀不能食,宿褚庄铺。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
夜中过闵子乡,盖有闵子祠焉;明孝慈皇后之故乡也。徐宿间群山盘亘,风气完密;而徐州滨河,山川尤极雄壮,为东南藩蔽,后必有异人出焉。
望戏马台,似有倾圮。昔苏子瞻知徐州,云:“戏马台可屯千人,与州为犄角。”
然守徐当先守河也。是日热甚,既抵逆旅,饮水数升。
顷之,雷声殷殷起,风雨骤至,凉生,渴乃止。是夜腹胀愈甚,不能成寐,汗流不已。
明日宿利国驿。忆余于己巳六月,与无锡刘言洁,自济南入燕,言洁体肥畏热,而羡余之能耐劳苦寒暑。
距今仅六年,而余行役颇觉委顿。蹉跎荏苒,精力向衰,安能复驰驱当世!抚髀扼腕,不禁喟然而三叹也!明日,宿滕县境曰沙河店。
又明日,宿邹县境曰东滩店。是日守孟子庙,入而瞻拜;欲登峄山,因热甚且渴,不能登也。
明日,宿汶上。往余过汶上,有吊古诗,失其稿,犹记两句云:“可怜鲁道游齐子,岂有孔门屈季孙!”余不复能记忆也。
明日,宿东阿之旧县。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未几喧且斗。
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
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明日宿营茌平。
又明日过高唐,宿腰站。自茌平以北,道路皆水弥漫,每日辄纡回行也。
闻燕赵间水更甚,北行者皆患之。二十六日,宿军城,夜梦裴媪。
媪于余有恩而未之报,今岁二月,病卒于家;而余在江宁,不及视其含敛,中心时用为愧恨!盖自二月距今,入梦者屡矣。二十七日,宿商家林。
二十八日,宿营任邱。二十九日,宿白沟。
白沟者,昔宋与辽分界处也。七月初一日,宿良乡。
是日过涿州,访方灵皋于舍馆,适灵皋往京师。在金陵时,日与灵皋相过从,今别四月矣,拟为信宿之谈而竟不果。
及余在京师,而灵皋又已反涿,途中水阻,各纡道行,故相左。盖自任邱以北,水泛溢,桥梁往往皆断,往来者乘舟,或数十里乃有陆。
陆行或数里,或数十里,又乘舟。昔天启中,吾县左忠毅公为屯田御史,兴北方水利,仿佛江南。
忠毅去而水利又废不修,良可叹也!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
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
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涂。
更羸 黄忠 燕青 花荣 养由基 纪昌 飞卫 资料袋 飞卫的老师叫甘蝇。甘蝇也是当时有名的神箭手,人们传说他他刚一拉满弓,鸟兽自己就倒下来。飞卫跟着甘蝇学射箭,射箭的技巧超过了他的师傅。
后来飞卫收了一个叫纪昌的人作徒弟。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然后才谈得上学射箭。”(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回去后就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边,用眼睛盯着织布机密排的锥刺。就这样坚持了两年以后,就算锥子碰到纪昌的睫毛了,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于是纪昌又去找飞卫。飞卫说:“这样还不够,你还要学会用眼睛去看东西的技巧。要练得能把小的东西看成大的东西,能把细微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再来告诉我。”(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纪昌回去后,就在自己家的南窗下马尾毛挂一只虱子,自己每天都注视着这只虱子,在十天里,纪昌看见虱子慢慢变大了。这样过了三年以后,在纪昌眼里虱子已经变得像车轮那么大了。再看其他的东西,就好像山丘一样大。于是,纪昌就用箭向那只虱子射去,箭穿过了虱子的中心,悬挂虱子的马尾毛却没有断。纪昌赶快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了起来,拍着胸口说:“你已经把射箭的功夫学会了!”
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相遇。纪昌和飞卫都互相超对方射箭,两个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以棘刺之端扞之”,一说是用牙咬),把箭分毫不差地挡了下来。于是两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时期有名的大将。《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了李广的很多事迹。李广因为善于骑射而出名。曾经跟随当时的汉文帝外出打猎。汉文帝曾经感叹李广生不逢时,否则一定能建立一番功业。(“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当时将士出征的时候,皇帝不放心在外的将士,都要派遣身边的心腹宦官随大将一起出征。有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李广和一位汉景帝派来的宦官一起和匈奴作战。一次这名宦官带着几十名卫兵出去打猎,路上遇到了三名匈奴骑兵。匈奴射杀了宦官的卫士,还射伤了宦官。宦官跑回大营把这件事情告诉李广。李广认为这三个人一定是匈奴军中的射雕手(善射之人),立刻带着几百名骑兵追赶,自己亲自射杀了两人,活捉两人。这个时候匈奴的大军赶到,汉军慌忙要逃,李广说到:“我们远离大军数十里,肯定逃不回去。如果不逃匈奴以为是我们是诱敌之计,反而不敢进攻我们。”说完带着士兵朝着匈奴的方向前进,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两里远的地方命令所有人下马解鞍。一名匈奴将领骑马出来巡视,李广飞身上马,一箭把这名将领射死,自己从容地回到本阵下马解鞍,还命令士兵放开马匹,睡在地上。匈奴兵终于没敢追击,让李广安全地回到了大营。
汉武帝即位以后,有一年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仰慕李广的威名,命令部下一定要生擒李广(“得李广必生致之”)。终于李广因为寡不敌众而被俘。匈奴兵做了一个网子挂在两匹马的中间,让李广躺在里面。匈奴带着李广走了十几里路,路上李广一直装作昏迷。他偷偷看到旁边一名匈奴兵骑的是一匹好马。他趁押解他的人不注意,突然跃起把那名匈奴兵推到地上,自己骑上他的马拿起一付弓箭转身就跑。匈奴兵连忙追赶,李广一边骑马一边射箭,最后终于回到了大营。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飞将军”称号。
公元前121年,李广的四千骑兵匈奴左贤王的四万骑兵包围。在匈奴的强攻下,汉军死伤过半,箭也快用完了。这个时候李广令士兵把弓拉满但是不要发射,他自己用一把叫作“大黄弓”的强弓连续杀死匈奴数名大将。匈奴兵大为震撼,害怕李广的勇武,再也不敢进攻。第二天汉军的大部队赶到,李广和部下终于突出重围。
关于李广的弓术,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传说有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到草丛中藏着一只猛虎。李广大惊之下赶忙弯弓射去,正中虎身。等他走近了仔细一看,原来那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大石头。李广刚才射出的那只箭已经深深地插入到石头里。李广大为惊讶,但等他再去射石头,却怎么也射不进去了。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描述的就是这个故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熊渠:超过后羿的箭手
熊渠是西周时候的楚国国君。芈姓,熊氏,名渠。很多人都知道李广把箭射到石头里的故事。但其实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熊渠身上,而且比李广早了七百年。《韩诗外传》上说,有一次熊渠在夜间赶路,看到远处有一块卧石。熊渠以为自己遇到了老虎,急忙弯弓射箭,箭镞和箭杆箭翎都射了进去。走过去一看,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石头。(“昔者熊渠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殷羽,下视,知其为石。”)《史记•龟策列传》甚至说就后羿的箭术也无法和熊渠媲美。(“羿名善射,不如雄(熊)渠、蠭门”)
熊渠不但是一个射箭高手,同时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那个时候,周朝王室的势力越来越弱,相反诸侯的势力不断壮大。当时在楚的周围,并立着许多小国。熊渠小心翼翼地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有选择性地挑出进攻的目标,而和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史记•楚世家》:“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首先熊渠向西攻打庸(今湖北竹山),巩固了楚国的后方,壮大了自己的声势。随后他顺着汉水而下攻打扬粤(扬粤,又称“扬越”,指古扬水以东以南、洞庭湖区域的越人),最终他攻打下了鄂国(今湖北鄂州市境)。鄂国有着丰富的铜矿资源,是当时著名的炼钢基地。铜矿是那时战争重要的军事资源,控制了鄂国对整个楚国的军事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意义。随着国家的强大,熊渠开始不满足于楚国的从属地位,甚至曾经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公开表明不服从周王朝的统治。分封了自己三个儿子为“王”,这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虽然后来熊渠迫于压力,又去掉了儿子王的称号(《史记•楚世家》:“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但是楚国逐渐强大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
熊渠在江汉地区很得人心,(《史记•楚世家》:“蛮夷皆率服”),经过不断的努力,熊渠将楚国的势力扩展到长江中游地区。从此以后,楚国的实力逐渐变强,开始和周朝王室分庭抗礼。熊渠的统治为楚国成为春秋五霸打下了基础。
陈音:古时候优秀的箭术理论家和军事教练
陈音是春秋时的楚国人,擅长弓弩,祖传五代绝技。《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了关于他的故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楚国人范蠡的辅佐下,积蓄国家力量,一心想要灭掉吴国。范蠡向勾践推荐了楚国人陈音,让他帮助越过训练士兵。于是勾践请来陈音。首先陈音告诉勾践弓弩的发展过程:先有弹弓,再有弓箭,再发展出弩。(“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弹起古之孝子”意思说,古人死了以后尸体裹上白布放到荒野里。古人孝顺,不忍心看着自己的父母被野兽吃了,所以用弹弓在尸体旁边守护。春秋时期儒家的孝道还没有兴起,这段话明显又很不合理,有人怀疑是后人故意添上去的。)
勾践又向陈音询问射箭的道理。陈音回答了八个字说:“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字,意为“肉”)”这八个字表达了四个连续的动作:截断竹子,用弦把竹子连成弓,用弓射出泥丸,追逐逃跑的野兽。乾隆年间的大诗人沈德潜把这八个字收入到《古诗源》中,并且给起了个名字叫《弹歌》。现在,这首《弹歌》已经成为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歌谣。
在《吴越春秋》中,还详细记述了陈音在勾践面前讲述的射箭之道。陈音说:“夫射之道,身若戴板,头若激卵,左蹉,右足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举弩望敌,翕心咽烟,与气俱发,得其和平,神定思去,去止分离,右手发机,左手不知,一身异教,岂况雄雌?此正射持弩之道也。”这段话详细讲述了古人射箭的姿势、动作、技巧以及射击时的注意事项,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陈音的一番话把勾践说得心服口服,于是勾践就请陈音在越国帮忙训练士兵。几个月以后,越国士兵们都掌握了使用弓弩的技巧。
陈音去世以后,勾践十分伤心,把陈音葬在了越国的西部,把埋葬他的地方称作陈音山。(今绍兴市区西南)。据《太平御览》引孔晔的《会稽记》说,南朝宋时曾经有人打开陈音墓,发现墓壁上都是骑射画像。
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198),字奉先,是东汉末年五原郡九原(今山东聊城)人。历史上的吕布善于骑射,号称“飞将”。吕布最初跟随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刺史丁原,丁原封吕布为骑都尉,驻防河内。公元189年,吕布杀了丁原归顺董卓,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并不和睦,还和董卓的婢女有染(《三国志•吕布传》:“布与卓侍婢私通”)。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吕布在王允的指使下,杀了董卓,被王允任命为大将军,封温侯。董卓旧部李傕、郭汜兵变,吕布兵败出逃,在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一代割据。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吕布和曹操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作战,战败被杀。
小说《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内容都是作者虚构的,他把吕布描写成了一个有勇无谋、自私多疑的武夫。这和史书上描述的吕布有一些差距,不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记录了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
公元196年,袁术派大将纪灵进攻刘备所在的小沛,并且送礼给吕布,让他不要帮助刘备。但刘备也向吕布求助,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和当地人。吕布在左右为难,等纪灵兵到后,吕布邀请纪灵和刘备共同赴宴。吕布跟纪灵说,刘备是我兄弟。今天你们攻打他,我是来救他的。我吕布天性不喜欢争斗,就喜欢解斗。(《三国志•吕布传》:“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然后吕布就命人在营门中树起一支戟,并说,我今天要是能一箭射中那支戟的小枝,你们就退兵别打了,否则你们便继续打。(《三国志•吕布传》:“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说完吕布一箭射中小支,周围诸将一起欢呼,纪灵无奈只能退兵而去。而在《三国演义》中,对这一段的描写更加细致精彩,每一个主要人物的心思都跃然纸上。并且书中注明了吕布射戟的距离是“一百五十步之外”。更加突出了吕布箭术的精湛。
虽然在辕门射戟中,纪灵显然是由于害怕吕布的军队,而非吕布一个人的技艺而退兵。但是吕布用辕门射戟的方式,巧妙地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下,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大战。吕布在这件事情中显示出的过人智慧和技艺,一直被后人称道
黄忠:五虎上将,老当益壮
黄忠(?-220),字汉升,三国时期南阳(今属河南)人。原来是刘表的大将,驻守长沙。刘表死后曹操占领荆州。黄忠跟随长沙太守韩玄被封为行裨将军。赤壁之战之后,黄忠归顺刘备。在征讨益州的时候被任命为讨虏将军。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军汉中,黄忠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斩曹操大将夏侯渊,升迁为征西将军。刘备自称汉中王以后,任黄忠右将军。《三国志•蜀书•黄忠传》记载黄忠去世于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和《三国演义》中描写的结局不同。在民间传说和小说《三国演义》里,黄忠是蜀国的五虎大将。
历史上并没有直接描写黄忠的箭术,但是在《三国演义》里,黄忠成了一个善使弓箭的老将。说他每次出战只带三只箭,因为他的箭法实在是太好,每战都百发百中,根本不用带多余的箭支。在长沙一战中,关羽和黄忠大战的两天,两个人悻悻相惜,互相都不肯真下杀手。长沙太守韩玄命令黄忠第三天出战的时候,诈败用箭射死关羽。但是黄忠不肯真要关羽姓名,于是在诈败的时候,回身空拉弓弦,并不搭箭。黄忠本意是提醒关羽,但是关羽以为黄忠不会射箭,反而加倍追赶。第三次的时候,黄忠在马上回身,一箭正好射中关羽的盔缨根上。关羽这才知道黄忠箭法其实非常高明,只不过是对关羽手下留情。以往所谓的“百步穿杨”,指的不过是在地上站稳慢慢瞄准,然后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杨树叶。而黄忠箭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和关羽两人一前一后骑马追逐,关羽正一心要把黄忠擒下马来。这种情况下瞄准射击,显然要比在地上单纯的“百步穿杨”要困难得多。在历史上擅长骑射的人都不少,李广、哲别都是擅长骑射的高手,但一般都是射中多少敌人,很少还能在颠簸之中准确射中对方的盔缨还能不伤对方性命的。
小说的描写虽然夸张,但正因为如此,黄忠高超的箭术才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哲别:蒙古军神
哲别(?-约1224年),又作“者别”、“只别”,蒙古大将。别速特氏。原名只八豁阿歹。初臣服蒙古泰赤乌部。公元1201年泰赤乌兵败,只八豁阿歹投降成吉思汗。因为射伤了成吉思汗的白嘴黄马。成吉思汗问是谁射伤了自己的战马,只八豁阿歹站出来坦诚相认,并且允诺:“假如你对我开恩,我将给你带来很多这样的马。”成吉思汗收只八豁阿歹为大将,并给他改名为哲别。在蒙古语中,“哲别”就是箭的意思。
哲别在蒙古军中营勇善战,很快由十户长升至百户长,和忽必来、者勒蔑、速不台一起称为“四狗”(即四先锋)。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元年)蒙古建国,哲别被封千户长,为开国十大功臣之一。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成吉思汗将兵南下攻金。哲别为先锋,破乌沙堡、野狐岭(今河北完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乌月营。哲别率兵居庸关,抵金中都(今北京)。然后攻破东京(今辽阳),大掠而归。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八年),再破居庸关。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十一年)哲别率军攻西辽。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十三年)哲别俘获乃蛮部汗屈出律,斩之,灭西辽。在征战中宣布保护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得胜后哲别献给成吉思汗一千匹俘获的白嘴黄马,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十四年),随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为先锋。次年与速不台追击花剌子模国主摩诃末。1222年初大败谷尔之军。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十八年),哲别与速不台一起进攻打耳班(一作铁门关,今俄国杰尔宾特西),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5月于阿里吉河(今乌克兰日丹诺夫市北)战役中击溃斡罗思诸国王公与钦察汗的联军,俘杀大小密赤思老。进掠斡罗思南境,又转攻也的里河(又作亦的勒,今伏尔加河)上的不里阿耳国。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十九年),哲别和速不台领军两万前往南俄草原执行侦察任务,在哈尔卡河(Khalka)全歼基辅大公米基斯拉夫的八万大军。当年哲别班师东归,病死在途中。
哲别一生带领蒙古军队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多次出奇兵立克顽敌。哲别不仅善于统兵打仗,还以骑马箭术闻名,有被蒙古人尊为箭神。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正是由哲别教授主人公郭靖射箭。
元顺:射箭冠军第一人
元顺是北魏末期的濮阳王,常山王元素的曾孙。《北史•魏宗室常山王遵传》说元顺善于射箭。(“濮阳王顺,善射”)《资治通鉴》上说,元顺在北魏孝武帝被毒死以后,参与了宇文泰拥立南阳王元宝炬的计划。最终元宝炬成为西魏的开国皇帝,即魏文帝。在历史上元顺值得一提的事迹并不多,但是在射箭方面,他则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个射箭冠军。
《北史•魏宗室常山王遵传》上说,孝武帝在洛阳东郊举办过一次射箭比赛。他让人将一个两升的银酒杯,谁射中了就把酒杯赏赐给谁。元顺一箭射中,孝武帝非常高兴,重重赏赐了拓跋顺。元顺在酒杯箭孔的地方浇筑了一个银童,并且刻字留念。(“孝武帝在洛阳华林国戏射,以银酒卮容二升许悬于百步外,令善射者十余人共射,中者赐之。顺发而中。帝大说,并赏金。顺乃于箭孔处铸一银童,足蹈金莲,手持划灸,遂勒背序其射。”)
《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曾经在铜雀台举办过这么一次比武。在那场比赛上,曹操手下诸将各显其能,讲到紧张的地方能让读者大呼过瘾。不过那情节多半是小说家杜撰,虽然情节精彩却非史实。倒不如元顺的故事更有意义。不久以后随着孝武帝的被害,北魏也走向了灭亡。在洛阳东郊的君臣嬉戏早已经淹没在刀光剑影之中。要不是有人在乱世将临时记下这么一件小事,谁又能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再次提起它呢?
长孙晟:一箭双雕的典故
长孙晟(552—609),字季晨,隋朝洛阳(治今河南洛阳)人。他身形灵巧,善于射箭。(《隋书•长孙晟列传》:“善弹工射,矫捷过人”)杨坚夸他:“长孙郎武艺逸群,……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18岁的时候长孙晟在北周中任司卫上士。《北史•长孙晟传》记载说,长孙晟当时由于骑射功夫特别出众。突厥人十分害怕他,说他拉弓的声音就和天上打雷一样,他骑马的速度就和闪电一样快。(“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谓为闪电。”)
周宣帝时,当时的突厥可汗摄图向北周求婚。周宣帝决定把赵王招的女儿嫁到突厥去。他派汝南公宇文神庆护送公主,并任命长孙晟为副使。长孙晟在突厥滞留了近一年的时间,和摄图的弟弟处罗侯交往十分密切,趁着在突厥滞留的机会,留心观察突厥的山川地形,军队布防,同时注意到突厥内部的矛盾。回到北周以后,长孙晟将这些情报都汇报给当时北周的宰相杨坚,于是长孙晟被升为奉车都尉。
有一次摄图和长孙晟一起打猎,他们看到天上有两只大雕正在争夺一块肉,摄图给了长孙晟两只箭,让他把大雕给射下来。长孙晟等到两只大雕为了争夺肉纠缠到一起的时候,射出一箭,把两只大雕一起射了下来。摄图十分高兴,让身边的贵族子弟,多和长孙晟学习射箭的本领。(《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这就是成语“一箭双雕”的典故。
杨坚建立隋朝以后,长孙晟继续在隋朝中任官。主张对突厥远交近攻。长孙晟被封为车骑将军,出使奚、契丹和处罗侯等多处,执行他的外交策略。公元582年(开皇二年)摄图率领40万大军南侵。长孙晟成功地使用了离间计,不但让敌兵不战自退,还迫使摄图和隋重新修好。公元600年,(开皇二十年),东突厥内乱,长孙晟跟随晋王杨广征讨达头可汗,获得战功,被封上开府仪同三司。杨广即位后,长孙晟被封为左领军将军、相州刺史、武卫将军。长孙晟去世以后,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八月,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围困,隋炀帝感叹说:“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隋书•长孙晟列传》)
长孙晟的儿子长孙无忌为唐朝贞观时期的名臣。长孙晟的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未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著名的长孙皇后。
王伯当:威名震隋唐
王伯当是隋唐时期起义军瓦岗寨中的一员大将,是瓦岗寨领袖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大业十三年二月,王伯当等人在洛口推举李密为魏公。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王世充兵变。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今河南偃师东)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北)。不久,李密大败,王伯当弃金墉城,北走河阳(今河南孟县东南)。与李密相会。李密走投无路,带领王伯当等两万人降唐。降唐后,李密因不被重用,心存不满。十二月,李密认为李渊要除掉自己,于是带领王伯当等人叛唐。公元619年1月19日(一说20日)(唐武德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李密和王伯当率领几十人袭击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后进入熊耳山欲投部将张善相,但是在熊耳山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和王伯当一起被杀。
在历史上,王伯当是李密身边一员忠心耿耿的大将。在《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兴唐传》等小说和其他民间传说里,王伯当以善射出名,外号勇三郎。在不同的小说中,王伯当排的名次并不尽相同。《隋唐演义》中王伯当在瓦岗寨排行第六,“十八杰”第十七位。而在《说唐演义全传》里王伯当则不在“隋唐十八英雄”之列,也有后人把他补到了第十四位。《兴唐传》中,王伯当则“十六杰”里的第十四位。是无论在如何排名,王伯当的箭术在哪一部作品里都是出类拔萃。在燕山教练场比武中,秦叔宝一箭双雕技压群雄,书中却说这箭法乃是王伯当所传,显然王伯当的箭术更在秦叔宝之上。后来秦叔宝被书中排名第九的好汉魏文通追赶到一条河边,正在秦叔宝马陷河底,马上就要被魏文通砍到的时候。王伯当从河对岸一箭射来,正中魏文通的左手。王伯当喊道:“我要射你右手。”又是一箭射来,果然射中了魏文通右手。王伯当又喊道:“你还不走,我要射你心口。”魏文通大吃一惊,这才放过秦叔宝,仓皇退去。此外王伯当还射杀过虹霓关守将辛文礼等人,名震全书,成为《隋唐演义》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射手。
1 关于沅的诗句
关于沅的诗句 1关于“湖南”的诗句有哪些
1 元代:王冕《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2 唐代:刘商《随阳雁歌送兄南游》
塞鸿声声飞不住,终日南征向何处。大漠穷阴多冱寒,
分飞不得长怀安。春去秋来年岁疾,湖南蓟北关山难。
寒飞万里胡天雪。夜度千门汉家月。去住应多两地情,
东西动作经年别。南州风土复何如,春雁归时早寄书。
3 唐代: 元稹《送王十一南行》
夏水漾天末,晚旸依岸村。风调乌尾劲,眷恋馀芳尊。
解袂方瞬息,征帆已翩翻。江豚涌高浪,枫树摇去魂。
远戍宗侣泊,暮烟洲渚昏。离心讵几许,骤若移寒温。
此别信非久,胡为坐忧烦。我留石难转,君泛云无根。
万里湖南月,三声山上猿。从兹耿幽梦,夜夜湘与沅。
4 唐代: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5 唐代: 杜甫《楼上》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2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是什么意思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释义: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出处:《九歌·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九歌·湘君》的姊妹篇。此诗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赏析:《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全诗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3关于沅籍的一切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
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
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
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
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
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
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籍尝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
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
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
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
乞回谬恩,以光清举。”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
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
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
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
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世志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人善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
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玄远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讥之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
4谁能告诉我题目是“沅溪沙”的所有诗
所有的诗?如何找的全呢!?
李清照的《浣溪沙》1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的《浣溪沙》2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的《浣溪沙》3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李清照的《浣溪沙》4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李清照的《浣溪沙》5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苏轼的《浣溪沙》1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的《浣溪沙》2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的《浣溪沙》3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晏殊的《沅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苏轼的所有 沅溪沙,请看参考资料
5关于楚辞的诗句
离骚 作者: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