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的故事500字左右

王二小的故事500字左右,第1张

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二小在长城脚下的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

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二小虽然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描写英雄王二小的作文100~130

抗日英雄王二小_500字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故事十分感人。

现在,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迷路了。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要他带路找八路军。

王二小心想:俺们的队伍在山头上埋伏着呢,我把鬼子带进去正好让八路军把他们统统消灭掉。

想到这儿,王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答应了鬼子。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

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乡亲们都安全了。

但是,我们年仅13岁的小英雄王二小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王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

请以我心目中的小英雄为题写一篇关于王二小的作文600字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不怕困难,英勇过人,值得敬佩,而又仰慕的人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他能给自己树立榜样,能让自己产生前进的动力,我心中也有英雄,他就是放牛郎——王二小!在我读二年级的时候,学了一篇课文《小英雄王二小》,让我知道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读了王二小的课文,我懂得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临危不惧,勇敢应对。

每当听到低年级的同学在唱儿童歌曲时,我的眼前仿佛又涌现出那位满脸血迹却威武不屈的站在敌人面前与之抗争的小英雄。

当我遇到一些挫折时,我也会想起他,以此来激励自己。

今年我们学校举行红歌进校园,我们班就选唱的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虽然,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小英雄王二小作文怎么写?????

王二小的故事王二小出生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的贫穷人家,在家中排行老二,原名王禾,据说父亲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

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的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

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

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这次进攻,涞源抗日 已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到阜平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

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我们的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让鬼子们发现自己。

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

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

王二小把鬼子引向了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

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一挂瀑布从山崖上落下。

六十年前这两旁的坡顶上就埋伏着我们的部队,监视着脚下山谷里的动静。

二小带着鬼子走到了这里,四下里却出奇地安静,没有一点风吹草动,难道我们的人马没有发现?二小心中着急起来,眼看着鬼子全部进了山谷,再不打就来不及了。

其实,他们一进山谷就被我们埋伏的人马发现了,而且一下子就明白了二小的用心。

可是这样一来却让我们的部队左右为难了,一时不敢下手。

这时候,二小向着两旁的山头高喊了起来: “八路军叔叔,我把鬼子引进来了,你们快开枪狠狠的打呀……”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

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

就在此时,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把这些敌人全部消灭了。

王二小和另外两名八路军战士在这次战斗中受了重伤,部队将他们护送到刘家庄,但是因为他们伤势太重,三个人先后去世,永远长眠在了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流传6 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二: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

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

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

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

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村外有一个大山坡,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绿的青草间开着点点的小花。

二小就在这片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

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

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

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

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

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

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

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

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

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

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长。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

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

他再也听不到了。

自己照上面的想怎么写?!小英雄雨来的雨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虽年纪不大,但非常热爱中国共主党、热爱八路军,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战,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无限热爱党,积极为抗日出力的英雄行为和爱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因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给大家讲几个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希望你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们能够记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可爱可敬

与王二小的足迹作文

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沫源县上庄村,今河北省保定,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

为了纪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学习和发扬王二小的革命精神,我给大家讲一个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长,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写一片400字《王二小》精彩片段作文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我国军民奋起反抗,揭开了抗日战争序幕。

抗日战争期间,可恶的日本鬼子到处杀人、放火。

不知牺牲多少烈士和无辜的同胞。

其中还有一位仅仅只有12岁的王二小哥哥。

有一天,他正在一座山顶放牛。

恰好,这时有一队日本鬼子正在对面的山顶扫荡,鬼子迷路了,他们看见对面山顶王二小哥哥在放牛,就抓住他,让他给鬼子们带路,机智、勇敢的王二小哥哥又不是汉奸,才不会帮日本鬼子呢。

他把日本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区,日本鬼子知道上当了,残忍的用刺刀刺进了二小哥哥的胸膛,凶残的敌人还用刀把他挑起来,扔到了一块大石头上。

就这样二小哥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还有马本斋、张自忠、左权、杨靖宇等英雄,他们宁肯做战死鬼,也不做亡国奴。

带领着抗日部队跟日本鬼子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殊死斗争。

就这一场抗日战争就牺牲了3500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们终于投降了。

先辈们的牺牲,给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革命烈士先辈们,我们感谢你们,你们是我们心目中的榜样!我们永远铭记着你们!

清明节了有关写英雄王二小的作文大全

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讲过王二小的故事。

现在,我长大认字了,自己买了一本书,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看着。

王二小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常常都会被那个小英雄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941年的9月,日军300余人向河北省平山县南滚龙沟袭来,他们一举抓住了正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用尖利的刺刀逼着王二小为他们带路去抓八路。

二小他非常的清楚,许多八路军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

于是,他就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上慢慢地转,把敌人引入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鬼子这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里,便立刻拿起了一把刺刀,追上二小,刺穿了他的胸膛。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应该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一定要从小就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长大后,用“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我们一定会一马当先、看着。

鬼子这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里,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

千锤百炼出深山。

将来如果有一天,把敌人引入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王二小深深地吸引着我,用自己的双手来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用尖利的刺刀逼着王二小为他们带路去抓八路、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941年的9月,自己买了一本书,我们的祖国正处于和平发展的时期。

少年英雄——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我们一定要从小就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但还有台湾还没有回归,好好学习。

我们全中国的人民一定要团结一致,匹夫有责。

现在,他就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上慢慢地转,长大后。

如今,他们一举抓住了正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追上二小,便立刻拿起了一把刺刀。

二小他非常的清楚。

我们应该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美好生活,许多八路军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我常常都会被那个小英雄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动人的英雄故事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我长大认字了,爷爷就讲过王二小的故事。

香港。

粉身碎骨浑不怕,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优美的旋律永远在我的耳旁回荡,烈火焚烧若等闲。

无数的革命烈士都是这样做的、澳门都已经相继投入了祖国妈妈的大怀抱。

于是。

国家兴亡,全力为祖国作出奉献,日军300余人向河北省平山县南滚龙沟袭来,天天向上,刺穿了他的胸膛在我很小的时候、热爱人民和机智勇敢

小英雄王二小作文四百字

小英雄王二小 在我们身边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的,那就是王二小。

有一次,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伪装成放牛的小孩,其实是在站岗放哨。

突然,从远方走过来一支敌人的队伍,王二小立刻放倒了消息树,然后钻在敌人的前方不远处装成放牛郎。

敌人一眼瞧见了王二小,王二小却假装没看见,转过身去继续放牛。

领头的人跑过去逮住王二小的衣领,大声地说:“你知不知道八路在哪里?”王二小犹豫了一会儿,奶声奶气地说:“我知道他们在哪。

”敌人很高兴,说:“只要你带我们去找八路,皇军就把这块金手表送给你。

”王二小接过手表,用牙齿咬了咬。

“金的!”“那好,我就带你们去吧!跟我来。

” 王二小在路上几经周折,一会拐弯,一会下坡,一会上坡。

敌人们被王二小弄的筋疲力尽。

最后,王二小将他们带到一个山谷前,敌人的领头一脚把王二小踹开“这不是八路军营,你敢骗皇军。

”几声枪声之后,我军赶来了,敌人的 声,我军的叫喊声,喊杀声顿时充满整个山谷。

虽然,在这长战斗中,王二小光荣地牺牲了,可是,他成了个小英雄,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王二小作文四百字急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我国军民奋起反抗,揭开了抗日战争序幕。

抗日战争期间,可恶的日本鬼子到处杀人、放火。

不知牺牲多少烈士和无辜的同胞。

其中还有一位仅仅只有12岁的王二小哥哥。

有一天,他正在一座山顶放牛。

恰好,这时有一队日本鬼子正在对面的山顶扫荡,鬼子迷路了,他们看见对面山顶王二小哥哥在放牛,就抓住他,让他给鬼子们带路,机智、勇敢的王二小哥哥又不是汉奸,才不会帮日本鬼子呢。

他把日本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区,日本鬼子知道上当了,残忍的用刺刀刺进了二小哥哥的胸膛,凶残的敌人还用刀把他挑起来,扔到了一块大石头上。

就这样二小哥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还有马本斋、张自忠、左权、杨靖宇等英雄,他们宁肯做战死鬼,也不做亡国奴。

带领着抗日部队跟日本鬼子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殊死斗争。

就这一场抗日战争就牺牲了3500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们终于投降了。

先辈们的牺牲,给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革命烈士先辈们,我们感谢你们,你们是我们心目中的榜样!我们永远铭记着你们!

王二小的作文题纲

我最喜欢的人是王二小,王二小才13岁,就为了人民的安全壮烈牺牲了。

有一次王二小再放。

忽然,有十几个日本人抓住了王二小。

让他带路,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我们的埋伏圈里,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冲峰战,号角不停的吹,子弹不停得打敌人这才知道他们中了埋伏八路将子弹射入他们的胸膛,敌人把王二小挑在刀尖,鲜血染红了地下的石头,染红了每一个人日本人的手,250字作文《王二小250字作文》深深地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王二小的事迹传遍了村子,在他的坟上长满了青。

他鲜血染红的大石头,人们把它叫做'‘血红石‘’。

她虽然不在人世了,但永久活在我们的心中。

希望亲亲采纳,你的采纳是对我的支持,谢谢祝2016好运

尊敬的王二小: 您好! 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吗?你知道吗?抗日战争胜利,今天的中国像一条沉睡已久的巨龙正逐渐苏醒,中国富强起来了。

也许你早已知道,因为你…… 最近我读了您二小,知道了一位位革命烈士仿佛是一块块雨花石,静静的,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而在其中,有一颗小小的雨花石,那就是您王二小。

您虽朴实无华,但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您就是我们心中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就提笔给您写了这封信,以表我对您的怀念之情。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却了……”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在我耳边回响,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您那让我感动的英雄事迹。

王二小,我不忘记抗日战争时期,鬼子经常到您家乡抢掠。

您身为儿童团团员,为了帮助八路军抗日,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提供鬼子的情况。

有一次,鬼子再一次来“扫荡”时,突然迷路了,便让放牛的您为他们引路,您虽然表面表现的十分慌张,心里暗打算盘,当您将鬼子们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时,顿时响起了“乒乓乒乓”的响声,这时鬼子才知道上了圈套,一气之下就把您用枪戳死了。

八路军冲下山坡,抓住了所有的敌人。

老百姓的安全保住了,但是您却安详地睡在了大石头上,再也没有醒来过。

就这样,您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小小年纪的您就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当您面临危险时候,没有退缩,没有慌张,而是非常镇定地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用您年轻的生命,挽救了群众的安危,我多么佩服。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王二小的故事500字左右

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连环保甲制”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

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儿)一名叫菊本的军曹和一个叫白连碧的特务从河边碉堡下来,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见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击队长杜钢和队员李英。两人迅速背上背筐,带上除草的小薅锄,化妆成农民,尾随敌人其后。当鬼子和特务走到麻峪南“武道庙”时,杜钢队长从后面用没把的小薅锄顶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举手缴械,李英同志健步飞奔过去下了特务白连碧的手枪。抓住鬼子和特务后,将他们押在村中的进步户中。第二天,在过河干活的人群掩护下,把敌人押送到河西游击队根据地。

事过两天鬼子发觉菊本和白连碧失踪,便派兵到各村寻找,他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询问,人人都说“不认识,也没看见有一个日本官和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无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

游击队员

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

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

步枪打飞机

步枪打飞机,听起来简直就是神话,但这的确是传扬在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的一段抗击日寇的佳话。

1939年10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十团八连在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与日军展开激战。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

头上敌机猖狂呼啸,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战士们攥紧拳头眼里喷出仇恨的火焰。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太大,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势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20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徐存洋和战友们很快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阵地造成威胁。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而且,俯冲一次,敌机就得赶紧拉升,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

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档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中的苏制水连注步枪“啪”的就是一枪。敌机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巨石后面。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这一枪,小日本的飞机吃不住劲了,只见飞机左右乱摆,尾巴拖着长长一道黑烟,一个猛子就扎在塔岭沟中。战士们欢腾了。日军飞行员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飞机会被挺进军战士的普通步枪给打了下来。

挺进军战士徐存洋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扬开来,鼓舞着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

少年英雄李爱民

李晋华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里的山西省武乡县白家庄出了一个少年抗日英雄,他就是白家庄的儿童团长李爱民。

儿童团长李爱民那时13岁,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非常热爱八路军,帮助八路军做了许多抗日的工作,最后英勇牺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给大家讲几个李爱民帮助八路军抗日的故事,同学们听了一定很感动。像李爱民这样的抗日小英雄很多,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不能忘记他们,要努力学习他们的爱国牺牲精神,立志献身全面建设小康,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急送鸡毛信

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贴抗日标语

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儿童团员们召集到一起,在爱民家开会。爱民的妈妈见王七叔提着一桶浆糊,有点莫明其妙,就问:“这是做什么啊?”原来,王七叔要组织一个儿童武装宣传队,到伪军的炮楼周围去贴抗日的标语、撒抗日传单。

王七叔看儿童团员都到齐了,就说:“今晚上咱们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大家要胆大心细,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

儿童团员们都很高兴,摩拳擦掌,有的说:“我们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儿童团员们跟着王七叔摸到了伪军炮楼下。四周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儿童团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王七叔的命令。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敌人没发现什么,王七叔就开始布置任务了。儿童团员们爬到炮楼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将传单用土块压上;有几个儿童团员在炮楼对过的墙上贴标语。任务完成的挺顺利,挺迅速,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民手里还有几张标语,他想贴在炮楼上,又怕敌人发现。怎么办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两人小声商量了一下。

只见爱民朝炮楼的北侧爬去,那里比较黑,没有敌人的哨兵。王七叔在炮楼的南侧故意站起来跑了两步,又迅速趴了下来。敌人的哨兵发现有人影晃动,急忙朝南边打了两枪,并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楼里的机枪也打了起来,敌人被吸引到了南侧。

爱民趁敌人不注意,飞快地将十几张标语贴在了炮楼墙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后,可热闹了,敌人炮楼周围,包括炮楼的墙上到处是抗日的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替日本人当炮灰”、“快快投降八路军才是出路”。

过了两天,还真有几个伪军投降了八路军。

给八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

八路军叔叔进到屋里对爱民说:“麦子熟了,我们要到韩家沟掩护老乡收麦,想请一位民兵带路。”

爱民一听,说道:“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给你们带路吧!”

那位八路军叔叔迟疑了一下,好像说你能带路吗?爱民很有把握的说:“这一带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

爱民跟着八路军叔叔来到村头见了首长,抬头一看:这不是钟营长吗!

爱民跑过去,亲热地说:“钟营长,我叫李爱民,您不认识我了?前年我还给您送过鸡毛信呢!”

钟营长摸摸脑袋笑着说:“对,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活地图’,太好了!”

爱民领着八路军不走大路走小路,一会儿下到沟里,一会儿爬上山头,两只脚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两道口子,他全然不顾。

爱民领着八路军翻过了几个山头,天快亮了,已经隐隐约约看到韩家沟正在抢收麦子的老乡了。钟营长擦了擦脸上的汗,亲切地拍拍爱民的肩膀说:“爱民啊!多亏了你,领我们少走了一半路,终于赶到鬼子前头了,真得好好谢谢你啊!”

13岁英勇献身

1943年,李爱民的家乡白家庄被鬼子占领了,他们村的百姓都转移到了东沟。

又到麦收的时候了,白家庄的群众夜里到他们的地里收割麦子。这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粮食啊!

夜色黑黑的,只有远处鬼子的炮楼上不时地射出探照灯的灯光。人们屏住呼吸,在黑暗中悄悄地挥镰割麦。天快亮的时候,人们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东沟走去。

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走在前面,和大伙拉开了一段距离,为的是一但被鬼子发现,就赶紧给大家报信,好迅速转移。他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让敌人抢去。

眼看就要走出敌占区了,已经能看到东沟了。忽然,右面山上响了一枪,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爱民判断,这是遇上了敌人的游动哨╠╠鬼子发现了他们。爱民转身想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鬼子从路边钻了出来,挡住爱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么的?”

爱民沉着地应道:“自己人!”

“口令!”

什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可他一点没有慌。只听他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大家伙迅速疏散到路边的庄家地里了。

鬼子的机枪响了,子弹打中了爱民的腿,他倒下了。

爱民被带到了河滩上,翻译官问道:“你是哪个村的?”

“白家庄的。”

“干什么来了?”

“收粮食啊!”

鬼子军官一听说是白家庄的,问道:“你们庄上的老百姓都躲到哪去了?”

“太行山里呗!”

“你们村的村长是谁?”

“我不知道。”

那个狗翻译不耐烦了,恶狠狠地说:“你听着,今天你要是说实话,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说实话,就一枪嘣了你!”说着,就用手枪冲爱民晃了晃。

爱民毫不畏惧地说:“嘣了我也不知道!”

敌人没办法了,把爱民用绳子吊在一棵小树上用皮带使劲抽,但是,爱民还是那句话:“不知道!”

硬的不行,鬼子军官又把爱民放下来改用软的办法。鬼子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诱爱民说:“小孩,你的说实话,皇军大大的赏!”

爱民接过糖,使劲朝鬼子军官的脸上砸过去,说道:“谁稀罕你的臭糖!”

鬼子军官大发脾气,用脚踹向爱民,一脚又一脚,爱民倒在了地上。爱民忍着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说,死就死我一个,不能对不起八路军。

鬼子军官踢了半天,见爱民死活不屈服,恼羞成怒,抽出大刀向爱民刺去。为反抗日本鬼子,13岁的爱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有名词“老三战”,分别是《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

其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地道战》了,除了这部**发行拷贝多(3700个),观看人数多(超过30亿人次)之外,该片还有两首经典插曲,其中同名主题曲《地道战》简直就是每年大合唱比赛的常规曲目。

围绕着《地道战》也有很多故事,笔者就借着彩色修复高清版的截图说一说。

一、《地道战》的拍摄背景

严格来说,《地道战》并不是一部正儿八经的**,因为它实际上是一部军事教育片,简称军教片,主要是用来教学用的,1963年因为世界局势的变化,八一**制片厂就接到了一个拍摄《地道战》军教片的任务。

一般来说,军教片都是那种专业性很强的录像,比如八一厂著名军教片导演任旭东曾经拍过《班进攻》《排进攻》《连进攻》等军教片。那么为什么最后《地道战》拍成**了呢?

一方面这和导演任旭东有关,这位1939年参军的老战士在1955年拍出了我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军教片《边防连警卫》,这部**一改军教片单调枯燥的问题,变得生动活泼耐看,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最后还是获得了当年的**奖,由此八一**制片厂开始了制作带故事情节军教片的历史。

另一方面也是和《地道战》剧本难产有关,这部军教片是由八一厂和工程兵文工团合作拍摄的,中间光剧本写了两年多,换了三个人都没写成,临开拍前一个来月,实在没办法了,上级授予任旭东“特权”,没剧本你也能拍,你当年打仗也没剧本嘛。

这样,任旭东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本来就擅长拍带故事情节军教片的他将《地道战》拍成了一部经典**。

二、《地道战》的原型村

现在比较有名的“地道战景区”在河北冉村和北京焦庄户,实际上当年在冀中平原上地道总长度达到了一万多公里,分散分布于冀中8000多个村庄,只是时间久远,原来的地道保存下来的很少了。

任旭东当年采集素材的时候,去的并不是冉村,而是高平村。高平村曾经发生过多次战斗,是冀中有名的“抗日先锋村”,因此任旭东写《地道战》剧本的原型就是高平村。

但是,高平村当年的地道早已经因为发洪水的缘故不存在了,因此没法当外景地,而冉村、李村和唐村的地道还保留不错,最后外景地就选在了这三个村,这也是高家庄、赵家庄和马家河子的另外一种形式吧。

当时《地道战》剧组也曾想在原址再挖一个大坑,然后做地道横截面,由于工程量太大只能放弃。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地道内部挖地道和战斗的镜头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

《地道战》**的摄影师是后来八一厂的著名导演杨光远,他当年充分利用蒙太奇手法将地道内景和外景有机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身临其境之感。

三、高传宝的原型

《地道战》的主要演员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八一厂的知名演员,如刘江、张勇手等人,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于合作拍摄单位工程兵文工团,男一号朱龙广当时还是默默无闻的新人。

高传宝的原型一般认为是高平村的民兵队长刘傻子,他当年指挥高平村民兵连续挫败日伪军的五次扫荡,在1945年刚刚击退两千多日伪军后,他走出地道打扫战场,却被日军突然打来的炮火击中不幸牺牲。日军的优势炮火在《地道战》里也有了体现。

而高传宝的父亲高老忠的原型一般认为是冉庄的抗日烈士张森林,他也曾领导民兵利用地道打退敌人进攻,最后不幸被俘英勇牺牲。

四、两位著名的反派

《地道战》里高传宝、牛娃、林霞嫂演的都很好,饰演区委书记赵平原的张勇手却不太容易认出来,要知道他当年可是演少剑波的啊,这回沾上胡子就变老了。

相对来说,《地道战》里两位反派人物也塑造的相当好,虽然按照刘江老师的说法,他们反派就是来衬托正面角色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道战》里的两位大反派却各有特色。

饰演山田队长的王孝忠出生于东北,他从小就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日本侵略者,自己也会说日语,因此对于塑造日本军官他很有心得,在当年他也算是“鬼子军官专业户”了。

有人说,主旋律影片总是把反派弄得很愚蠢,实际上在《地道战》里王孝忠演的山田队长可一点儿不算愚蠢,不论是安排深夜偷袭还是来一手“围魏救赵”,他的打法可不能算有毛病。

而八一厂特别拿手的烟火戏则让王孝忠付出了很大代价,有两个炸点在他身边炸响,直接导致他的右耳出现长期失聪的症状,但是他并没有耽误任何拍摄。

而饰演汤司令的刘江,则为了人物牺牲了形象,他主动给自己设计了一种‘龅牙’,突出汤司令这个人物的恶心,不得不说老艺术家为了艺术是真下功夫。

这两位特点鲜明的反派为《地道战》贡献了一些经典台词,如著名的“高,实在是高”还有“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等。

其实,高传宝也是贡献了一些经典台词的如“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和“不许放空枪”等。

五、《地道战》的经典插曲

上文说了,《地道战》之所以在“老三战”里脱颖而出,其中有一个要素就是插曲出色。

《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这歌很有河北味道,而演唱者邓玉华的嗓音更是无敌,她在此之前还演唱了《东方红》里比较难的《情深谊长》,其嗓音犹如百灵鸟一样清脆,因此她唱的《地道战》插曲一般很少有人能够成功模仿。

但是大合唱《地道战》就不同了,这首歌非常有气势,节奏感还很强,特别适合大合唱,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几乎每年的合唱比赛里都有这首歌。

值得一提的是,《地道战》的作者之前一直写的是傅庚辰,后来在2000年左右,《地道战》的导演任旭东诉讼成功,法院认可了他的共同作者身份,因此之后的《地道战》作者里也包括了任旭东。

六、《地道战》算抗日神剧鼻祖?

近些年来,在网络上经常有一些人对“老三战”尤其是《地道战》提出异议,甚至阴阳怪气地称呼《地道战》为“抗日神剧鼻祖”,甚至还有人认为《地道战》过于理想化,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笔者的观点是,这么评价《地道战》是不对的。

首先,地道战是冀中平原的一种特殊作战形式,是由冀中平原无险可守的现实出发产生的,其实说起来,也算是巷战的一种,能有效抵消掉敌人强大的火力优势,这也并非国内独有。比如日军在硫磺岛和松山,也都大量采用地道形式进行抵抗。

其次、《地道战》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不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和现在有很大不同,我们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去判断半个多世纪前的艺术作品和审美是否符合现代人的看法,这不科学也不公平。

最后,《地道战》是**的同时,也是一部军教片,教学和示范是它的重要任务,因此《地道战》的拍摄除了要保持客观真实之外当然还要保证胜利,总不能拿一部结果失败的作品去当教材吧。

不管怎么说,《地道战》这部军教片性质的**不论从现实上还是艺术上都已经融入历史,现在该片也已经发布彩色高清修复版,大家可以重温一下了。

王二小的故事是怎样的

王二小的故事是怎样的,很多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的,因为有些故事对小孩是有教育意义的,其中王二小的故事是很受欢迎的,因为这则故事是很伟大的,下面我分享王二小的故事是怎样的,一起来看下吧。

王二小的故事是怎样的1

诱敌深入:

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门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

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从狼牙沟门往东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

牺牲: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

与此同时,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战斗刚结束,战士跑到巨石前抢救王二小。

扩展资料:

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上庄乡上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头,父亲阎贵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给本村大地主刘文勤扛活谋生,在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母亲阎张氏给人做针线活,全家四口挤住在本村奶奶庙中。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未收。1940年春天,正值抗日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天灾人祸,形成了“无村不戴孝,处处有哭声”的惨象。结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先后因病饿去世了。

王二小的故事是怎样的'2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十三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今天我就给同学们讲一讲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的故事,名字叫——血染南河滩。

九月十六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二小甩着鞭子赶着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声响,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响了南河滩上的石雷。

有40多个鬼子来抢粮食和弹药,还要消灭八路军的伤员。他们来到南河滩上,大摇大摆,还边走边观景。

鬼子要去狼牙口村,那里藏着粮食、枪 支和弹药,还有八路军的伤员。

走着走着,一座山挡住了鬼子的去路。鬼子中队长高崎用望远镜看了半天,也闹不清前边的路应该怎么走,他们面前有3条路,走哪一条呢

中队长高崎急得直冒汗,把大个子军曹喊来命令说:“这里有3条路,你去看看定哪一条”鬼子们停下来,有的去河边洗手、洗脸,有的去喝水。高崎发火了:“不准洗手洗脸,快归队…。。”

大个子军曹跑回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有一个小孩。”

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

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

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

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

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

二小说:“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

二小半天不言语,军曹上来吼道:“小孩……不说……死拉死拉的!”

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带进……,想到这儿,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

恶狠狠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你的不要……撒谎的!”

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

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在沙滩地上向西走去。

河滩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鬼子踩在石头上,都摔倒在地上,哇啦哇啦叫道:“小孩……你带的……什么路”

二小撅着嘴也大声喊道:“这圪塔就是这号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绕过河滩向南走去。河的东面是石岭子山,西边是香炉山。两座山都有几十丈高,在这两座山岭上埋伏着我们的骑兵连,一排在西边香炉山上,二排在东边石岭子山上。

鬼子兵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山沟。这时,石岭子山上的八路军骑兵连的战土开了枪,子弹嗖嗖地射向敌人,七、八个鬼子应声倒地,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鬼子见左边有八路,又朝石岭子崖下躲避,右边香炉山上的八路军正好打个正着。鬼子兵成堆地倒下,鬼哭狼嚎地叫了起来。鬼子兵朝两边山上开枪,可是射程打不到,白费子弹,一个高个子鬼子兵朝崖上扔手榴弹,可是,手榴弹碰到崖边又呼拉拉掉了下来,在鬼子堆里爆炸了。

鬼子中队长高崎气急败坏,连叫“上当,上当”。他一眼看见,王二小这时飞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他掏出手 枪朝二小射了过去,二小背中枪弹倒在南河滩上。军曹也跑了过来,用刺刀猛刺二小的胸膛,又把二小用枪尖高高地挑起来,摔在大石头上。我们13岁的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他的鲜血染红了大石头。

1941年农历九月十六,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在南河滩,八路军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五年级下册西师大版语文教材第26课《小兵张嘎》简单写了奶奶死后张嘎成为小侦察兵的经过。我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小兵张嘎》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六课《小兵张嘎》

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有个小村庄。抗日战争时期,这儿的老百姓常常帮助八路军机智地打击日本鬼子。

村里有个12岁的孩子,叫张嘎。他父母早亡,和奶奶相依为命。

小张嘎不但吃得苦,而且伶俐懂事,性情活泼。他成天除了帮奶奶刷锅洗碗、拾柴火、割苇子,还蹦蹦跳跳、嘻嘻哈哈,逗奶奶开心。

嘎子喜欢和藏在隔壁养伤的八路军战士老钟玩,听老钟讲打鬼子的故事。老钟送他一把做工精巧的木制小,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啊!

一天鬼子冲进村里,抓走了老钟,奶奶也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夜里,嘎子逃出村子,踏上了寻找八路军的道路。他想给奶奶报仇,并要救出老钟。后来,嘎子找到区武工队,成为了一名小侦查员。

这天,鬼子突然又进了村。嘎子发现有两个伪军单独进了区队长隐藏的院子。他就把他们引进屋里,俘虏了他们,然后再出去检视鬼子的情况。

嘎子推开门,只见两条**的影子正在院里晃,再一看,可不是两个日本鬼子吗前面那个挎把洋刀,背个图囊,还是个官儿呢。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没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准备饭啊!”只听屋里微微的一阵响,传来区队长装出的奶奶的声音:“嘎子,好好把太君往屋里请。”

那两个鬼子不待请,已经大踏步闯了过来,嘴里还洋腔怪调地说著:“小孩,你的鸡蛋有,家里有”

“家里有,里面请吧!”嘎子闪开身子,给他们让路。这时,他发现那个军官腰里挎著个皮盒子,一支把翘在外面。一霎间,他那馋虫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舔了好几下。

两个鬼子一面咕噜著,一面“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嘎子靠向门,也操著日本腔说:“太君,西屋里干净,那里歇歇的干活!”一个鬼子见西屋里的门帘垂著,就挺起“三八式”,去挑西屋的帘子。帘子一起,只听“咔嚓”一声,鬼子应声倒地。鬼子军官“哇呀”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冲出一个战士,“啪”地就是一枪,那鬼子军官就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手里的枪,也摔出去一丈多远。

就连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么快,小嘎子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他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呢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六课《小兵张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在抗日战争中游击队员的英勇风采;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机智和爱憎分明。

3 能联络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以及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蒐集《小兵张嘎》的**片断和当时的背景资料。

学生:蒐集有关其他儿童团员的故事。观看**。

教学建议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篇课文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选取了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成为小侦察兵、与区队长一起消灭日本鬼子这几个画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少年英雄的生动形象。苦难的童年、懂事的孩子、对的渴望、面对凶恶的日寇机智勇敢……这就是小兵张嘎留给我们的印象。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扣人心弦,叙事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先简单描写了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情景和奶奶死后他成为小侦察兵的过程,然后从第6段开始,花大笔墨重点描写了他与区队长一起消灭日本鬼子这件事:诱敌入屋、与鬼子巧妙周旋、协助战士消灭鬼子、夺得渴望已久的……

虽然所写的事离现在孩子的生活较远,但因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也会吸引孩子的眼球。理解课文时,要重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在表达方面,主要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传神的动作、神态、心理刻画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是学习的重点。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 下页更多"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六课《小兵张嘎》教学设计" ↓↓↓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

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

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

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子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

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

“女子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子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

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

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

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

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

能让人服吗?”

隋,唐

平阳公主

南北朝统一,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胜过李渊。但是汉高祖击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全国仍然动荡不休。汉高祖直到死前不久还在亲自镇压叛乱。而唐朝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在这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如果他起兵造反,家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诱惑力超过任何一种亲情,在周围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的怂恿下,李渊于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更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这位柴绍先生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过大业13年时,柴绍可没有诗中的这股英雄气概。听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还对老婆说:“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家的人,怕带着目标太大,自己一个人逃跑胜算就大一点。平阳公主何等聪明,当然看的出这里面的潜台词。但是她的胆量比老公大多了,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心安理得独自逃走了。

平阳公主说她是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不过是为了宽柴绍的心,但是她的确有自己的计划。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招兵买马,公开与朝廷对抗。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领是西域来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冈山时收编王佐,袁文才颇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实,不知道当时是否想起过这段历史。

言归正传,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队伍也扩张到了7万多人。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的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很平庸的人。虽然很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让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古籍都是历代一再删削过的。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不过根据种种史籍中的蛛丝马迹,对这六年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是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面对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才喘了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韩信灭赵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由于没有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前平阳公主不可能驻守在此,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进驻娘子关。那么她之前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在打仗。在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让平阳公主这样一员良将闲置3年多后又突然启用呢?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他18岁,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左右为28岁,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岁左右为16岁。如果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应该是至少16岁了。再小就不可能为老爹在关中抢地盘了。但是16岁又不太可能。因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够连续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20到26岁之间。这样,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至32岁之间,万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么去世时不过22岁而已。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中国内乱,北方军阀包括李渊在内都和突厥结盟。利用突厥攻击自己的敌人。突厥也不把结盟当一回事,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在实行消灭刘黑闼作战时身亡。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公主女强人尤其多。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又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但是论才能和功绩都比不上平阳公主。

穆桂英,佘太君,杨门女将,在丈夫,儿子死后仍然能够挂帅出征,抵抗外敌,受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尊敬。

秋瑾,女,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这个革命者必定是女性。”这是共产国际女***卢森堡的名言。说明巾帼不让须眉,女人对自己的信仰,也许更坚贞,更执著。

我们熟知的女烈士,如赵一曼、投江八女、江姐、刘胡兰等,都是女中之豪杰。但作为中国近代女革命家,首先要数秋瑾。秋瑾比卢森堡小4岁,却比她早牺牲12年。

1943年3月,罗荣桓担任 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根据地进入了“一元化”领导阶段。

上任之初,山东根据地的形势并不乐观:30多万国民党军队投降当了汉奸,日寇大量收买和收编当地土匪、会道门、海匪等反动武装,将我抗日根据地分割得支离破碎。

针对这一严峻局面,罗荣桓大刀阔斧推进精兵简政,减轻抗日根据地群众负担,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

他推出的第一项改革,就是把主力部队全部地方化,把一部分部队缩编,老弱病残分散到地方安置,把原先的班长、排长充实到基层去,这使得基层干部质量和部队的战斗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项改革,创新反日寇“扫荡”的战术,不再坚持一城一地的得失,日寇来“扫荡”,我军即集中兵力向日寇兵力空虚的地区大举进攻,实现“寇可往我亦可往”,搞得鬼子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后来,这一战术被称为“翻边战术”。

与此同时,罗荣桓调整对国民党军队的策略,联合一部分,分化一部分,打击一部分。例如立场倾向抗日的国民党于学忠部原属东北军,对不断侵占其地盘的李仙洲部十分不满。

罗荣桓敏锐把握这一矛盾,趁于学忠部奉命调离防区时与于约好,一旦于部撤离八路军即接防,其他各部伪军本想趁火打劫占领东北军的地盘,反而被早有防备的八路军打得落花流水。

1943年秋,山东小麦获得丰收,而河北、山西大旱,日本本土粮食也歉收,为了和八路军争夺粮食,日寇第12军司令官喜多诚一中将亲自指挥26000多鬼子兵,在大批伪军配合下,向鲁中抗日根据地发起大规模“扫荡”。

罗荣桓沉着指挥山东抗日军民针锋相对反击日伪军的“扫荡”, 就在鲁中打得不可开交时,胶东区和冀鲁边区的八路军猛烈反击,反“扫荡”了几十个日伪军据点,迫使到鲁中“扫荡”的鬼子狼狈撤出。

经过一年多的坚决斗争,1944年上半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已经实现了根本性的好转,八路军共收复了800多个敌人的据点,解放日占区19万多平方公里,使得五大根据地逐步连成一片。

1944年下半年,在山东的日寇兵力只剩下25万多人,伪军20多万人,只能龟缩在几个大城市和部分铁路沿线地区,而八路军和抗日民兵武装则发展到30多万人。

由于伪军被日寇放在和八路军对阵第一线的炮灰位置,各地的二狗子汉奸得知秦启荣、刘桂堂等作恶多端的民族败类遭到人民的严惩后一夕三惊,纷纷向八路军投降或宣布起义。

这样的局面使得一部分同志产生了轻敌情绪,有一次,山东根据地的《战士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把我军打击日军形容为“雷公打豆腐”。

罗荣桓看到后认为这种轻敌情绪要不得,但他管理的方法却很独特。在《战士报》编辑部的庆祝会上他对此风趣地批评说:“既然鬼子都成了豆腐,那还要雷公做什么?”

众人闻言大笑,但日常的训练却更加认真了。

罗荣桓严肃告诫大家:“肯定地说,今天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强很大的……我们如果对敌人存在丝毫疏忽和麻痹,都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在重视敌人的同时,他却厉兵秣马,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山东日伪军发动一系列战役级别的进攻。

1944年8月上旬,在八路军排山倒海般的夏季攻势打击下,山东的日军为了延缓其灭亡的结局,勉强拼凑了9个大队的兵力和一万多伪军,向我滨海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此时的日伪军不仅士气低落,兵员素质也已经大不如前,之前在山东耀武扬威的所谓“皇军”精锐都已经在历次惨烈的反“扫荡”中被消灭,如今补充上来的很多都是从国内拉来的普通市民和商人。

此外,敌人因为深入根据地补给线不断拉长,只好从济南、兖州等几个大城市强拉民夫来运粮,而老百姓早就恨透了鬼子,有的趁敌人防备不严半路就溜号了,有的干脆连人带粮一起跑到了民兵那里。

敌人一进入根据地就陷于踩地雷—排地雷—踩地雷的不利局面,还不断遭到地方武装的骚扰打击,没有几天就精疲力竭,后勤不济,再也无力深入。

罗荣桓根据敌我实力对比的变化,下令胶东、渤海、鲁南军区抓住机会先后转入反攻,一个多月内我军陆续收复国土2万多平方公里,杀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日寇眼看后院起火,在根据地又到处挨打,死伤累累,实在“扫荡”不下去,便于8月27日开始分路撤退。

鬼子刚刚动身,这一部署就通过山东军区情报处送到了罗荣桓桌上,情报显示:日寇59师团一部和伪军“第三方面军”一部共2500多人分成左右两路,打算从莒县出发,经沂水城北返淄博。

好嘛,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罗荣桓立即下令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抽调精干部队在日军的退路上设伏,一定要狠狠打击这股敌人。

王、罗首长收到命令后不敢怠慢,在参谋处长胡奇才的建议下,决定出动4个团约8000人埋伏于敌人必经的西沂河两岸葛庄、陶沟山区洼地,等候侵略者上门送死。

具体部署是:一团埋伏于葛庄以东的跋山,二团埋伏于葛庄以西的乔山,十二团埋伏造葛庄北面徐家顶前面的青纱帐中,而以四团和军区特务营专打陶沟地区路过的伪军。

此时的鲁中军区部队经过七年多血与火的锤炼,指战员的战术素质和训练水平都已经到了完全可以和日寇匹敌,甚至略有过之的程度。

一团团长李福泽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1955年的开国少将,建国后曾长期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第20基地司令员,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成立开始,鲁中军区就是最困难的一个区,因为这里处于日寇、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三方夹击的核心地带,几乎是无日不战。

但军区顽强斗争,自力更生,不仅缴获了大批日伪军的装备,还自己搞起了兵工厂,到抗战后期已经能够生产手榴弹,82迫击炮弹和步枪、子弹,同时还动员当地的抗日队伍、开明士绅捐献枪支弹药。

此时的鲁中军区,早已经从抗战开始时的土枪、**、大刀长矛变成了标准正规军的硬家伙,三八大盖几乎人手一支,还有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别说是伪军了,就算硬刚大队以下的鬼子也丝毫不虚。

硬件是装备,软件是训练,鲁中军区全区每个月都在大练兵,刺杀、投弹、射击门门比武,此时任一团四连三排副排长的侯英俊,就是以刺杀技术闻名全军区的刺刀教练。

侯英俊这个“刺刀王”的大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一团上下2000多号精壮的小伙子,拼刺刀愣是让他拿了第一名。

这个三代贫农出身的汉子身高力壮,从参加八路军那一刻开始就下定决心要给爹妈长脸,在他的精心训练下,三排几乎人人都成了拼刺刀的能手。

鬼子侵华以来,在和中国军队拼刺刀的战斗中屡屡得手,一个是三八大盖装上刺刀有将近17米长,本身就比中国军队的“汉阳造”长一截,你的刺刀还没够到他的肚子,他的刺刀已经戳进你胸口。

另一个是鬼子的身体素质本来就比农民出身的中国士兵好,他们从中学开始就练习由法国“西洋刺”改良来的“铳剑术”,而绝大多数中国士兵连正规的刺刀术都没有学过。

双方拼刺刀时,鬼子先是大喝或者踢打骚扰,然后趁对方闪避或者慌乱的间隙一招直接刺心脏,要么刺咽喉,在日寇最精锐的时期,一个鬼子兵打五六个中国士兵不在话下。

但现在八路军也装备了三八大盖,兵工厂同样能生产和三八大盖兼容的日式刺刀,还聘请俘虏过来的日本兵当教练,自己还不断摸索改良,一旦熟悉了鬼子的刺刀术,它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此时,侯英俊和一团的战士们人人握紧了手里的钢枪和手榴弹,只等敌人进入八路军布下的口袋阵就给这帮畜牲致命一击。

一团的战士们忍受秋天成群蚊子的叮咬,在临沂--博山的公路两边埋伏了整整一个晚上,等到3号早上太阳露头时,前方终于有了动静。

他们放眼望去,好家伙,来的鬼子还不少,最前面的居然是战士们平时都不常见的大炮,那可是正儿八经的75mm“四一式”山炮,威力远超迫击炮,是八路军通常只能在梦里想想的好东西。

大炮后面是鬼子骑兵,大概有四五十个,一个小队的编制,前几年鬼子骑兵都是骑大洋马的,只不过如今鬼子在八路军的打击下一年不如一年,马都死得差不多了,只好骑驴子。

再后面就是大群的鬼子步兵,起码有三个中队将近500人,如果放在抗战初期,三个中队的鬼子在山东足以横着走了。

这帮兔崽子虽然“扫荡”没占着什么便宜,但是在老百姓家里还是抢了一些东西的,不少人的枪上挑着咕嘎乱叫的鸡鸭,还有人赶着牛羊,背着大包小包,正有说有笑。

狗X的抢了乡亲们的东西还有脸说笑?等会送你去阎王殿说笑吧!侯英俊和战友们恨得牙痒痒地,握着扳机的手指关节都发白了。

但他们现在还不能开枪,因为敌人还没有全部进伏击圈里来。果然,在鬼子步兵的后面又来了几百个伪军。

比起鬼子,伪军就“老实”多了,一个个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的,还抬着不少伤兵,显然在“扫荡”中被鬼子当炮灰用,很是吃了一些亏。

鬼子和伪军的队伍稀稀拉拉地拖了有几公里长,前后起码有一千多人,算得上“大鱼”了。

按照军区首长的部署,葛庄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上午10点多,敌人基本上全部进入了八路军的伏击圈,只听李团长一声令下,霎时间四面八方爆炸声、枪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八路军的复仇开始了。

只不过一个照面,首当其冲的伪军就被截成几段,他们欺负老百姓还凑合,面对训练有素的八路军正规主力部队根本就不够看的。

我军只几枚手榴弹就炸翻了打头的几十个倒霉蛋,剩下的抖得如筛糠一般,成片成片地举手投降。

这批鬼子是刚刚在豫湘桂战场取得“大胜”后调到山东来“扫荡”的,气焰嚣张得不得了,没想到“土八路”的武器装备跟“皇军”相比毫不逊色,特别是那手榴弹扔得又远又准,从山头上像一堵火墙一样往下推,碰到的鬼子非死即伤。

鬼子草野大队长见势不妙,拔出军刀,嗥叫着命令鬼子兵向东突击,想要占领制高点再冲出重围。

在他的命令下,一个中队的将近两百号鬼子兵由冈田中队长打头,在小炮的掩护下向东面的山头冲击,和八路军一团一营的阻击部队狭路相逢。

只听“轰隆隆”的巨响过后,一阵排炮炸得土石纷飞,等到鬼子摸近一片高粱地时,早就埋伏好的我军战士突然冲出。

鬼子的兽性上来,当官的挥着军刀,士兵挺着刺刀就往前冲。三八大盖对三八大盖,刺刀碰撞声响成一片。

几乎是无一例外地,八路军战士第一个回合就格开了鬼子的突刺,随后一个枪托砸在鬼子脸上,砸得敌人满脸开花。

趁敌人受伤惊慌失措之际,八路军齐刷刷掉过枪头,把鬼子捅了个透心凉。不到一分钟,鬼子就像割稻草一样齐刷刷倒下了一片,八路军无一伤亡。

没被八路军这一招攮死的鬼子已经算是有经验的老兵了,他们再举枪突刺,八路军一边招架一边连连后退。

就在日寇以为“八路不过如此”时,对方突然一脚踢起河滩上的沙子,弄得鬼子满头满脸都是沙子,什么都看不见了。

他们能看见的最后一样东西,可能就是八路的刺刀。

中计了!终于知道为什么可恶的土八路把阻击阵地放在河滩上!冈田大尉气急败坏,但此时的日寇早已不复当年的锐气,这些七拼八凑拉来的乌合之众不仅刺杀技术大不如前,有的个子比八路军还矮,往往没有交手几个回合就被对方一刀刺死。

八路军一阵冲杀,不仅把鬼子的冲锋打垮,还把敌人向炮阵地反压回去。

侯英俊的徒弟韩震也是人高马大的山东汉子,木匠出身的他满手的老茧,力猛刀沉,他一看一个矮个子鬼子端着刺刀往自己小肚子扎,猛地大喝一声,如同半空中起个霹雳,把刺刀往外一挂,登时把鬼子的枪震脱了手。

鬼子大吃一惊,还想弯腰去捡枪,韩震哪能给他这个机会,一刺刀就送他回了老家。

举着刺刀,背着大刀的侯英俊此时已扑向了鬼子的山炮,那可是人见人馋的好宝贝!混乱中鬼子炮手猝不及防,举着枪向侯英俊“啪”地就是一枪。

子弹“嗖”地从侯英俊耳边飞过,他不容敌人再开第二枪,直接一脚就把鬼子的枪踢得飞了出去,那个鬼子顾不得捡枪,一矮身就来抱他腰。

就这么个三寸丁还想抱住你八路大爷?侯英俊举起刺刀,一下就把鬼子钉在地上。

这时,另一个戴着眼镜的小鬼子斜刺里扑来,侯英俊松开刺刀抽出大刀,拧身错步对着鬼子的后脑就是一个横砍。

这一砍用上了他肘、肩、腰之力,直接让那个鬼子的脑袋和身子分了家,西瓜般一路滚出去七八米远。

侯英俊连毙两敌,拔出刺刀,又有三个鬼子向他围拢过来,打头一个比较高大的鬼子一个箭步,举枪朝他心窝猛扎。

他侧身闪过,敌人收势不及,往前冲了几步,后背全是破绽,被侯英俊一刺刀就捅了个对穿。

但这时再拔刀已经来不及了,第二个鬼子的刺刀眼看就要刺中侯英俊,他把心一横,伸出簸箕一样的大手就要空手夺枪。

却听见“啪”的一声脆响,那个鬼子松开了刺刀扑倒在地,原来是指导员老孙在这间不容发之际开枪相助。

第三个鬼子一见侯英俊腾出手来早就慌了,扭头便跑,侯英俊追上去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

他抬眼望去,只见战士小雷一刀捅进一个鬼子的肚子,但小雷用力过猛,刺刀已经弯了,对手死死地握住刺刀不松手,侯英俊猛冲上去,给鬼子补了一枪。

没有几分钟,一个中队的鬼子就被八路军杀得土崩瓦解,一个胖胖的鬼子军官困兽犹斗,朝侯英俊就是一刀。

侯英俊迅速举枪格挡,只觉得手上一沉,感觉这鬼子有点力气,又见他左手已经受伤,软软地垂在身侧,但出刀门户严谨丝毫不乱,显然是个有经验的老鬼子。

资格越老的鬼子,在中国作恶越多,既然撞上老子就别想活命了!侯英俊躲开敌人两刀,顺势还了一枪,鬼子也闪身避开。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时,又有两个八路军战士围拢过来,三把刺刀朝鬼子军官没头没脸地猛刺。

这下鬼子军官就算再多出两只手也难招架,顷刻就被刺倒在地,侯英俊又朝他头上补了两枪,眼见是不活了。

这一仗八路军如猛虎下山,鬼子气势上便已输了,打头的军官也纷纷毙命,剩下的斗志全无,只能回过头来,撒丫子往西狂逃。

侯英俊猛冲到一个鬼子身后,刚要举枪刺去,没想到那个日寇竟直接跪在地上,放下步枪,又解下了身上的子弹盒、刺刀鞘和背包,举起双手连连求饶。

这个鬼子成了一团在战斗中俘虏的第一个敌人。

据被俘的日军交代,被侯英俊等人击毙的鬼子军官正是恶贯满盈的冈田中队长。

没有一顿饭功夫,一个中队的鬼子已经报销得差不多了,狗急跳墙的草野大队长命令另外两个中队的日寇和伪军向东面高地继续反扑。

从中午打到黄昏时分,我军阵地岿然不动,上千日伪军已经伤亡近半,且被我分割切成几段。

到了晚上,陶沟方向的战斗全部结束,左路1200多伪军基本被全歼,伪旅长陈三坎被击毙,我军遂主动出击,把右路的敌军向西北角落压缩。

草野见四面八方都是八路军和赶来助战的民兵,料想冲不出去,只能带领残存的敌人修筑工事固守待援,同时向博山的鬼子急电求救。

鬼子的人马虽然折损大半,还有机枪和掷弹筒,我军强攻只能增加伤亡,正好侯英俊的三排缴了一门鬼子的“四一式”山炮,可以让敌人尝尝厉害。

9月4日上午8时,我军炮火向日寇工事进行轰击,敌人知道临时的工事扛不住75mm炮弹,如无头苍蝇一般放弃工事,又转为向南突围。

为了防止鬼子撤回工事,八路军部署在南侧的阻击部队打了一阵就开始佯装败退,剩下的几百个鬼子发了疯一样想要冲过沂河。

结果刚跑到河中央,预先埋伏在河岸边的八路军主力就四面杀出,枪炮声大作,失去掩护的鬼子成了暴露在河面上的活靶子,死伤狼藉。

敌人像一截横躺在河滩上的甘蔗,被我军一节一节地啃下去,河面上全是敌人丢弃的辎重和尸体。

草野大队长带着少数残兵且战且退,最后带着十四个鬼子趁乱突围而去,其麾下的三个中队长则全部被我军击毙。

据《罗荣桓传》记载:葛庄战斗共击毙日寇300多人,俘虏31人,毙俘伪军1700余人,几乎将敌全部歼灭。缴获鬼子的山炮两门,迫击炮2门和大批辎重,鬼子从根据地抢来的牲口和物资也基本被夺回。

这是自1938年9月的梁山战斗以来,八路军时隔六年在运动战中再次消灭日寇一个大队,鲁中军区参战部队受到山东军区通令嘉奖。

这一仗后山东的鬼子绝望地发现,不要说打阵地战、运动战,就算是拼刺刀也完全打不赢八路军了。

侯英俊他们拼死缴来的这门山炮,后来成了鲁中军区第一支炮兵部队的主力。

解放战争开始后,这门炮跟随闯关东的山东军区部队南征北战,从东北的白山黑水打进山海关,打过长江,一直打到海南岛,被我军称为“功劳炮”,还上了解放初期的语文课本。

但遗憾的是,侯英俊在1945年8月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没能见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最终胜利。

2005年9月2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隆重举行,部分健在的八路军老兵相聚北京,原来山东军区的战友们谈起这次畅快淋漓的战斗依然记忆犹新。

而许多当年的战友在革命胜利后选择了深藏身与名,默默地回家乡务农种地,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让父老乡亲们不当亡国奴,不受侵略者的欺压掠夺!

为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事业出生入死、一往无前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0077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2023-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