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本斯的主要作品

鲁本斯的主要作品,第1张

《自画像》

这幅《自画像》就是该时期的肖像杰作之一。 画上的鲁本斯,已是一个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善于洞察世事的学者。肖像的色彩用得浑厚、仔细、刻画入微。这一明显变化标志着他从1635年起在艺术上的炉火纯青。他努力摆脱作为宫廷画家的习俗,开始注意普通人的内心世界。肖像上的画家年事已高,脸上布满着皱纹,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尽管眼睑多了许多皱襞,但从眼神中仍可以发现他那尚未泯灭的艺术光辉。肖像被画成侧面,明暗对比很强烈,为了突出脸容,其余细节都被深深地埋在阴影之中了。

《阿玛戎之战》

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神话中一则由英雄忒修斯与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发生爱情而引起的战争场面。两队人马在桥上狭路相逢,战斗异常激烈,前仆后继。

英雄忒修斯远行至亚细亚的克律姆诺伊,见到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并向她求婚。婚后英雄携她回家。这引起了阿玛戎部落的不满,发兵攻打希腊,一路所向披靡。其时忒修斯正去克里特岛的迷宫中翦除牛怪,直至他得知后赶到雅典,阿玛戎女族即将进抵雅典。忒修斯立即率军迎敌。双方在特尔摩顿河桥头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战斗:阿玛戎人为保住自己的军旗正拼死地搏斗着,希腊军队从左侧桥头冲去,势不可当。桥边出现人仰马翻的惊险形象。画上色彩流动,线条飞旋,一切都处在一种惨烈的杀戮风暴中。画家通过敌我激战的情景,烘托了夺军旗的英勇行为。阿玛戎虽处劣势,仍显出不可动摇的战斗意志。右边已出现脱缰狂奔的战马,滚落河中的阿玛戎战士,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全画气势激越,令人震颤。 画面总的动势好像一团旋风,紧紧朝向桥的右侧滚动着。人物的层次绵密,所有的造型服从于一种连续性的运动。色彩所表现的激情已达到了最高点。有的研究者认为这幅画是鲁本斯受到达芬奇的一幅《安加利之战》或提香的《开多尔之战》的影响,这是不确切的。鲁本斯没有见到过那两幅画,即使他当时能见到,也只能是这两幅画的摹本或素描稿,要说汲取前人的构思,至多只是桥上的夺旗战斗。就鲁本斯这幅画的总构思看,他没有摹仿前人的动作,画家是凭借自己娴熟的写实技巧,使线条与色彩取得生动的呼应,并且有他的独创性。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希腊神话英雄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传系廷达瑞俄斯和丽达的儿子,统称狄俄斯库里,意即一胎所生。其实波吕刻斯是丽达与宙斯所生的儿子,两人一个善骑,一个善战,英勇无敌。这幅描写的是传统的抢婚场面: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从睡梦中劫走,正准备强行拉上马背的情景。画面上人和马占据了整个空间,两匹马和两对男女的交错动势,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马头、人手、马脚、人脚,放射般地向四角展伸,这里既是暴力,又是一种充满喜悦的游戏。不管这种风俗是表现双方的心愿还是双方的敌对,对画家鲁本斯来说是并不重要的,他所注意的是肉体与马匹之间的色调对比,关心的是人仰马翻般的猛烈的场面。这种动势的色彩,和他在另一幅《阿玛琮之战》画面一样,线的运动与裸体的质感造成一种狂热的色彩交响。近乎方形的构图,本来是稳定的,但形象组成了X形,却又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动乱。画面左侧一角,画家又添画上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它给整个画面作了一点暗示:这是一种爱情的暴力。

玛丽·美第奇与亨利四世的婚礼》(《玛丽德美第奇的一生》24幅中的第五幅)

皇后玛丽在画的左侧,由意大利宫廷侍者簇拥着。她那曳地的锦缎礼服的后襟被一个天使般的小女孩(婚姻之神)提着,色彩充分表现了这件礼服的质感。玛丽的背后有一家族代表(正是鲁本斯本人年轻的时候)高举十字权杖,以显示其门庭的高贵,这个十字权杖使观者注意到了玛丽头上的皇冠。亨利四世的代理人(亨利四世因为繁忙的国务没有出席婚礼,由玛丽的叔叔代理,这在中世纪的欧洲属正常),全副盛装参加婚礼,正在给玛丽载上结婚戒指。佛罗伦萨大主教在给这两个欧洲重要代表主持婚礼。场面显得很拥挤,没有过多的人物。亨利四世和玛丽的婚礼,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政治策略的结合。它们所带来的结果是法意两国之间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和平关系。因此,画家没有在这一场面表现过多的诗意,也不赋予美满的抒情色彩。一句话,它只不过是发生在教堂里的一幕政治交易。鲁本斯并不拙于表现迸发的情感,他是个热情奔放的色彩诗人。正如19世纪法国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所说的:“没有哪一个画家能比鲁本斯更象荷马了。”但在这幅画上十分明显,画家只是用彩笔去涂抹斑斓的历史事件而已。

《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玛丽德美第奇的一生》24幅中的第六幅)

画家在这幅竖长画面上,描绘玛丽皇后的宫船刚刚进抵马赛港,她已盛装待迎,准备接受法国最高规格的礼仪。这时,立在船头上的一位象征法兰西的姑娘,头戴军盔,以古罗马的庄严装束,向皇后伸开双臂表示法兰西在欢迎她。豪华的宫船下面有许多海中女仙在尽力拽着绳缆,要让这条幻想的宫船靠近港岸。

为使画面充溢着美感,画家除了刻意描绘船上的盛装皇后与法兰西姑娘以外,还在船下舷侧画了一些美丽的仙女。肉体的魅力加强了画面的神话色彩,同时还在天上画了许多迎客的天使。这些仙女叫涅端伊得斯。她们是海神涅莱斯与多里斯所生的五十多个女儿。这些仙女专门援救在航海中遇险的船只。此外,她们还象征乐观与载歌载舞的形象。这些穿着薄薄衣衫的仙女周围,还有几头海怪陪伴着。

《上十字架》

在《上十字架》一画上,鲁本斯集中以冲突与运动为基础,设计了一个从左上角向右下角展开的对角线构图。强光来自右下方,行刑的兵丁出现在与强光相背的方向。耶稣被钉的十字架刑具是从画面的右下往左上方向竖起的。这支十字架显得很沉重。行刑的人物都很紧张,右边一个兵丁紧拽着绳索,左边的执行者托着十字架,身上的肌肉似都要绽开的样子。可是十字架上的耶稣却现出坚定的神态,脸上毫无痛苦的表情。他举目斜视着天际,突出了一种英雄般的精神力量。耶稣与下面一群执刑的暴徒,构成了力度上的对比。

鲁本斯很善于在这类画上添上些很生动的风景细节。右上侧那棵大树,叶子似被狂风吹得翻卷乱颤,而与此相对,左下角画了一只张着嘴的卷毛狗。全画处在一种旋风般的激情中。这些形象使我们想起了丁托莱托的某些画面。意大利风格在这幅画上是以传统的色彩与笔法来映衬的,因此,虽然显露着威尼斯的情调,然已展现出鲁本斯的个性特征了。特别是在造型结构上,他用心于自己的塑造风格。

《下十字架》

鲁本斯在《上十字架》完成后,相继创作了同样的祭坛画《下十字架》。基督被钉死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亲友和信徒们络绎不绝地来悼念他。有一位叫约瑟的亚利马太城人,受众人之托求见罗马祭司彼拉,允许埋葬基督的尸体。《下十字架》就是描绘这个情节。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卡拉瓦乔式的聚光法布置画面,人物组合成对角线式安排:基督的尸体处于中心的亮区顶端,那位老者用嘴含着布,托着基督的臂膀,他就是信徒约瑟。承受降下基督身体的穿红袍者是约翰,对应的那位长胡子老人是彼得;抬手扑向基督痛不欲生的是圣母玛利亚,那位虔诚而多情地捧着基督脚的是抹大拉。在这幅画中没有激烈的人物动势,没有强烈的激情,只有充满崇敬的爱和深沉的哀伤,画中人物被黑暗所包围,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好似山川大地也为基督的死而默哀抽泣。

《圣乔治斗恶龙》

圣乔治斗恶龙,题材源于《圣经》,也是欧洲古代壁画常用的题材之一。据基督教史所述,圣乔治原是一殉教者,约活动于公元3世纪。自6世纪起,传说他曾因从一条恶龙爪下拯救过一个女郎而被后世颂扬。约从8世纪起,便被神化为圣者,还成了英格兰的保护神。鲁本斯在这里表现了一个威武的骑兵来充当圣乔治,与拉斐尔的画上或者后来法国画家安格尔的同名画上的圣乔治迥异其趣。战士正在马上左顾右挡地刺杀这条恶龙,笔法具有速写性质,发挥了画家善于以热烈的色调描绘动乱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使这场战斗充满激情。尤其是圣乔治的那匹马,画得极有精神。

《小孩头像》

这一幅《小孩头像》是他这个时期肖像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充分显示了画家的精湛技艺和对人物精神面貌的捕捉能力。小孩的脸部表情相当丰富,色彩和谐,眼神炯炯发光。金**的童发脉络分明,并富有立体感。大翻领则用大笔触涂绘,使它反衬出那张童稚而诱人的脸庞。

《三美神》

三美神是指贞洁女神、美神和爱神。也有人说是指美神维纳斯、温柔女神塔利亚和欢喜女神阿格莱亚。 在鲁本斯的笔下这些女神都有着健壮丰满、充满生命力的形体,有着秀丽俊美的面孔,整个形象充溢着激情与艺术魅力,体现了画家对女性美的理想。

《幼儿基督与约翰及二天使》

这幅画应是耶稣与施洗约翰等宗教形象,可事实上出现的是4个天真无邪、健康稚拙的孩子。唯有左边长一对小翅膀的孩子提醒观者,这4个孩子是“神”。小天使抱住一头羊羔,显得十分调皮。右边那个长一头金色头发的孩子,用右手去拍他对手的小脸,这好像是“基督”。背对观众的那个孩子则一手搭在小羊的头颈上,一边与自己的小伙伴说得正起劲。显然画家深情地描绘4个活泼可爱的胖孩子,并没去表现什么耶稣与约翰的关系。

《伊莎贝拉·勃兰特》

鲁本斯与伊莎贝拉伉俪情笃,伊莎贝拉此时三十四岁,她的矜持、文静与内心和谐的微笑,正是画家所要刻画的妻子的性格。肖像被画得很精细,伊莎贝拉右手持一珠宝盒,左手搭在右胸侧的饰带钮扣上。这一双手的描绘,从某种角度上看,似乎要比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那双手画得还要情深意浓些。

当这幅肖像完成的第二年,伊莎贝拉·勃兰特就因病去世。对于画家来说,它是最后给他留下来的一张熟悉的面容。不妨说,画家在这幅画上浇注着画家对妻子16年的燕尔情谊。

《苏姗娜·芙尔曼肖像》

这幅肖像是用漂亮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十分流畅。和他的主题性绘画一样,举凡人体形象,都画得骨质健壮,过于肉感,这是鲁本斯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也许这就是画家眼里的理想美的标准吧。在这里画家还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种乐观幸福的样子,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服饰显示了她的贵族身份,但不傲气;从这幅肖像上,观众可以感觉到这位画家所寄托的那种与禁欲主义完全绝缘的生活热情。

《海伦·芙尔曼和她的两个孩子》

画家着力描绘了海伦·芙尔曼及其儿女间的轻怜蜜爱。他采用奔放的细笔触,着重展现海伦的文静姿态与丰满的体形。宽松的衣裙绘以素色,美丽的帽上羽饰配以棕红色。颜色用得单纯,充分发挥色彩的素描意义,这里不作细部苛求,只注意整体和人物的情绪表现。在这段时间,鲁本斯不大关心社会世事,谢绝一切政治活动,一心投注在他心爱的人儿的形象描绘上。通过美丽多姿的女性体态(有时通过披在肩上的皮大衣的深暗色与肉体的粉红色对比),来寻求女性的肉体美。海伦·芙尔曼沉浸在遐想之中。两个儿子,一个伏在膝下,最小的儿子被抱在怀里。背景被淡化了,椅背上衬着一块红色丝绒,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空间感。琢磨入微的细致观察,为后来许多画家所仿效。

婚礼。婚礼是传统社会的人生大礼,只有结婚才能“上以事祖庙,下以继后世”。因此结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两姓之好”,以及繁衍后代的家族大事。因此婚礼成为传统社会关系的聚集点,人们通过繁复的礼仪行为来保障婚姻,使这一事关家族存续的重大礼仪隆重、热闹。古代婚制有“周公六礼”,《仪礼·士婚礼》中记述了贵族婚礼的六道仪式:一、纳采,男方以雁为礼品,到女家求婚;二、问名,男方再备雁,去问女子的名字;三、纳吉,男方将女名字取回后到祖庙占卜,卜得吉兆后备雁往告女家;四、纳征,男方送上聘礼,正式确定婚姻关系;五、请期,男方卜得吉日,送女家请求同意婚期;六、亲迎,婚期之日,男子带车前往女家迎娶。这是古代一般贵族的婚仪。诸侯的婚礼自然要气派得多,如周代韩侯娶妻时,迎亲的车队是“百两彭彭,八鸾锵锵”,送亲的女家亲眷亦“祁祁如云”,门前一片光鲜。皇帝大婚更是国家大典,清代皇帝成婚,程序遵循六礼,但极铺张豪华,文武大臣身穿朝服,肃立如仪,大婚次日,皇帝在太和殿行大朝庆贺礼,宴请文武百官,百官向皇太后、皇帝行表称贺,向皇后进笺称贺。皇帝颁布诏书,以大婚册封皇后,布告天下

古代婚礼流程

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婚俗中较特别的部份,以下是这方面的简介。

三书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徵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 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六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里缔造婚姻关系的六个步骤,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

「纳采」为六礼之首,男方属意女方时,男家向女家求婚,延请媒人做媒,女家同意后,再收纳男家送来的订婚礼物,谓之纳采,今称「提亲」。古时纳采礼物用「雁」,这有四个基本含义;一是取阴阳往来,妇人从夫之义。二是不失时、不失节。三是嫁娶长幼有序,不相夸越。四是用雁在当时还有比喻其从一而终、不在醮之义,这是为了强化社会需求,或时刻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观念。在今时今日,男家是用生面,肉包盒担到女家,女家则需回以纱巾、糖、荖、绸巾、花肚等物。

问名

「问名」即男方探问女子的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问名的目的有二:防止同姓近亲婚姻;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的婚姻是否适宜。

纳吉

「纳吉」即问名,若卜得吉兆,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男方使遣媒婆致赠薄礼到女家,告知女家议婚可以继续进行,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过文定」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纳徵

「纳徵」即正式送聘礼,男方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到女家,谓之纳徵,今称「过大礼」。

在对偶婚制时期,聘礼的性质是新郎以赠物表示对女方的好意或尊敬,以此证实自己有维持妻子的能力。另外,聘礼表现出男子能担任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标志,这反映出私有制社会里以及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财富和权力在女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这种以表达男子维系家庭能力的风俗到现时的阶级社会并没有骤然消失。

男订过礼

礼金 价钱丰俭由人

礼饼 一担(一百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经济情况而定。通常每款分做两包,不论多少斤。发菜是不可缺少,其他的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及鱼肚等等。

三牲 鸡两对(两雄两雌,如父母不全,则一对已足),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即一片相连开二)。

鱼 大鱼或鲮鱼,取其腥(声)气。

椰子 两对(如父母不全,则一对已足),取其有椰有子。

酒 洋酒或米酒共四支。

四京果 龙眼乾、品枝乾、合桃乾即连壳花生。

生果 取生生猛猛之意。

茶叶、芝麻因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常以茶叶为礼物,即祝愿种植不移之子,亦暗喻好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反悔,亦即所谓「油麻茶礼」。

帖盒(礼金盒) 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椰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乾、龙眼乾,还有红豆绳、利是、聘金、饰金、以及龙凤烛一双及对联一幅。

备注:所有礼金、礼饼及礼品均需双数,取好是成双之意。

女家回礼

女方回礼,必须具备茶叶及生果,其他还有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贺维巾;长裤(长命富贵);皮带、银包(内置利是)及鞋一双(意同偕到老);扁柏、姜;回聘金、茶煎堆、松糕大发、槟椰受一个,余数全回给男家(指一郎到尾)。

备注:切不可送手帕,泛指分手之意。

「请期」即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确定了娶亲吉日后,即派人告知女家,徵求女家的意见,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为六礼最后一道程序,即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亲迎」意义有二:男子亲自去女家迎接亲娘,表现对女子的尊重;表现出男子要求从夫居的强烈愿望。

古时,人们对亲迎十分重视,若不通过亲迎之礼而成亲,则被认为不合礼制,会受到世人讥讽。在当时,亲迎被看成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依据。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然而一但举行了亲迎后而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娘就只能认命而从一而终了。

婚礼过程:

上文曾提及到「亲迎」是婚礼中最后一个程序,但也是婚礼当日的第一个过程。由於古人讲求礼节仪式,故婚礼的过程也颇为复杂。当中包括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结发及洞房。以下便逐一解释。

花轿迎亲:

花轿

迎亲这一天,男家依据女家路程远近,在上午或下午过礼。过礼之时,由一个可靠的人和媒人率领,将礼物分别由四架抬盒和人挑箩筐送到女家。过礼的队伍,大锣大鼓,浩浩荡荡,牵著色彩旗帜,抬著花轿,到女方的家中。迎新队伍到后,经过一连串的礼节之后,由新娘的哥哥背她上轿,然后把轿门关好,吹鼓手们一阵吹呼,「升轿」奔男家而去。

拜堂:

到达男家后,随即举行拜堂仪式。拜堂又称为「拜天地」,它近似於古代庙见之礼。不过,庙见是对宗庙的先人灵位行礼,而拜堂则主要是对现世的长辈行礼叩拜。从拜的范围来看,由於家庭大小及尊亲多寡不一,所以以事先均请一位熟悉宗族及戚辈的人开列程序单。同时再请一位赞礼人喝名受拜。由赞礼人发号令: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夫妻交拜。接著,在赞礼人引导下,新人逐次揖拜男家尊长,再拜宾朋。其实,拜堂的目的是取得神灵祖灵和现世尊亲长辈及邻里乡亲对婚姻的认可,从而有利於巩固家族制度。

宴宾:

拜堂完毕,主人家便会举行婚宴款待亲朋戚友。在古代,婚礼筵宴是非堂隆重的事情。举行婚礼当天,主人家预备好一顿丰富的晚餐,当中包括鸡、猪、鱼、肉和酒等。富贵人家中还有鱼翅,火腿等上等佳肴。但一些畜生在宴客之前,会先供奉祖灵。因此,我们说婚宴其实也是一种宗教仪式。

闹洞房:

经过一整天的祭祀仪式及婚宴后,新婚的夫妇多么想安静下来,沐浴著他们的新婚喜悦。可是,他们还要受到闹洞房风俗的浸染。在花烛之夜,姑娘和小伙子们闯入洞房或在洞房外闹腾,使新婚夫妇无法安寝。据说,闹洞房之风俗,意义颇深。从前新郎新娘在洞房里第一次见面,通过闹房的种种逗乐,使这对刚认识的夫妇,彼此丢掉羞涩,愉快地开始新的家庭生活,使新娘马上适应这陌生的家庭,也同时丢掉新婚之夜的恐惧与不安。

合卺与结发及洞房

「合卺」指新婚夫妇在洞房内共饮「合欢酒」,象徵夫妇以结永好。关於合卺的意象,过去人们多理解为「合体同尊卑」、「夫妇和谐平等」。但这看法没有反映出合卺的最初意义。就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合卺表现了生育意象,这一意象是通过模仿两性的交合来实现。

「结发」的意思是女子许嫁后,用缨(一种丝绳)来束著头发,直到成婚之时,才由新郎亲自从她头发上解下来。后来,传统的结发仪节有了重大的变化。新婚男女在新房里各剪下一缕头发,绾在一处作为两人结合的信物,称之为「合髻」。无论结发或合发,都意味著他们的灵魂永结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经过一连串的仪式后,新婚夫妇便可开始他们第一次的性生活,传宗接代。当日婚礼的整个过程也就此完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d67130100ce1ohtml

苏玛拉姑从小就和康熙一起成长起来,是他最亲近的人。康熙最喜欢的人其实是苏麻拉姑,只不过因为孝庄皇后的懿旨。苏麻喇姑一直当康熙就是自己的亲戚亲弟弟,总不敢越半步雷池。康熙迎娶的皇后是索尼的孙女,这场婚姻完全就是一场政治婚姻。康熙为了扳倒鳌拜,需要联合索尼的势力,所以才会选择和索尼的孙女结婚。所以这个人并不是康熙心中的想要迎娶的那个人,他想迎娶的是苏麻喇姑。

康熙想把自己的开心、痛苦、欢乐、忧愁,都分享给自己最喜欢的那个人,那个时候的苏麻喇姑。康熙还是一个少年。还是一个有感情的汉子,他内心最喜欢的人就是苏麻拉姑。可是地位身份的差距,让他们两个不能在一起。康熙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苏麻喇姑只是一个宫女。而且苏麻喇姑在孝庄皇后的叮嘱之下,从来不敢喜欢康熙,已经形成了这种心理反射。

康熙在扳倒鳌拜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向苏麻拉姑求婚。但是这个时候康熙为时已晚,因为苏麻拉姑已经有了喜欢的人,那个人就是康熙手下的伍次友。苏玛拉姑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他一直把康熙当作是自己的亲弟弟,即使孝庄皇后同意苏麻喇姑和康熙在一起。苏麻喇姑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

身为一个国家的君王,连自己喜欢的人都不能得到。但是康熙也不能让自己喜欢人和他人远走高飞。伍次友也懂得这个道理。为了自保伍次友自己离开了皇宫,苏麻喇姑一生都生活在深宫大院中。陪在康熙的身边,是康熙的红颜知己。

香港TVB有部电视连续剧《再生缘》32集

戏剧《孟丽君》

她的青梅竹马叫皇甫少华,孟丽君用郦明堂的名字去考试,高中后做了大官,并没有做驸马,而是做了当时另一高官的女婿,不过巧合的是,她的“妻子”恰好是她以前的婢女,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对假夫妻没被识破。

不过我小时候看的是评书《再生缘》,小时候读给奶奶听,觉得也很有意思

有台戏也是根据这部评书改编的。其故事梗概为:卸职还乡的龙图阁大学士孟士元之女孟丽君,才貌无双,待字闺中。云南总督皇甫敬之子皇甫少华和国丈刘捷之子刘奎壁至孟家比箭求婚,少华胜,被孟家选为女婿,奎壁败,怀恨在心,便函告 在京任职的刘捷,设法谋害皇甫全家。刘 捷借皇甫敬挂帅出征,兵败被擒,诬其投 敌叛国,满门按斩,少华逃走,其母与其姐 姐长华在押解途中,被吹台山寨义军救 走。皇甫家被抄后,刘奎壁通过皇后刘燕 珠向孟家逼婚,孟丽君改装外逃,由苏映雪代嫁刘门。苏在洞房刺杀奎壁未成,投昆明湖自尽,被抄水路进京的文华殿大学士梁鉴妻景氏救起,认为义女,改名梁素花。孟丽君改名郦君玉,被商人康信仁收 为义子,并随康之妹丈学医,后进京考中 状元,并入赘梁家与改名梁素华的苏映雪 结为假夫妻。刘奎壁为迫长华为妻,请旨 领兵攻打吹台被擒,供出阴谋。皇后燕珠 难产死,国太忧伤成疾,郦君玉进宫为国 太出诊,一治而愈,官拜兵部尚书。为抵 御外患,并使皇甫家有出头之日,她上本 皇帝悬榜招贤获准,并任主考官。皇甫少 华难中与熊浩结拜,同学武功于黄鹤道 人,两年学成,一同应试,少华官拜征东 元帅,并获准招安吹台义军,打败敌人,救 出皇甫敬与卫焕,并缴获刘捷里通外国密 书,班师回朝后,皇甫父子双双封正,刘 家下狱。郦君玉因荐贤有功,升保和殿大 学士,虽与父兄翁婿同朝为臣,却不敢相 认。韩氏思女成疾,孟氏父子借请郦君玉 过府治病之机,认出君玉确系其女。少华 得知上本求婚,郦君玉抵死不认,少华母 尹氏进宫向女儿求救,长华速与太后定计, 召郦君玉进宙观画,仍饮三林玉红春酒, 郦君玉醉倒,被宫女脱靴验出女子真相。 皇帝半道劫持脱靴宫女,不许她向皇后透 露真相,自己微服私访君玉,不许她承认 是孟丽君,以便入宫为妃,孟丽君不屈, 答应三天后在金殿说明一切。孟丽君当即 请来少华,两人定计,由少华进宫求救姐 姐长华,搬国太讲情。三天后,孟丽君 上本说明实情,皇帝欲加之罪,皇太后 下旨赦免,认为干公主,并钦赐皇甫少华 与孟丽君金殿完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089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